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科护理学(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
自学考试(专升本)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一节总论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组成。1.心脏由右心房、右心室和左心
房、左
心室四个心腔组成。
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
结间
束、
房室交界
区、房室束、左右束
支及浦肯野纤维。
心脏血供:
冠状动脉
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左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2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一节总论2.血管
动脉:输送血液到组织器官,在血管活性物质作用下可收缩、舒张,改变外周血管阻力,称“阻力血管”。
毛细血管:血液及组织液交换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场所,称“功能血管”。
静脉:汇集从毛细血管来的血液,称“容量血管”。3.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
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体液: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某
些激素和代谢产物、电解质等,如儿茶酚胺、钠、钙,
可加速心率和增强心肌收缩力,乙酰胆碱、钾、镁的作
用则相反。3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二节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引起心排血量不能满足代谢需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及组织血流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故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
临床上按心力衰竭发展的速度分为急性和慢性2种,以慢性居多。
按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4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二节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I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日常活动不出现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心绞痛等症状。Ⅱ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症状,一般日常活动即出现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心绞痛等症状,休息后很快缓解。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症状,低于日常活动即可出现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心绞痛等症状,休息较长时间后症状可缓解。IV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亦可出现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心绞痛等症状,稍动后明显加重。5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二节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病因和发病机制】
1.基本病因①原发性心肌损害。②心室负荷过重。2.诱因①感染:呼吸道感染最常见。②心律失常:心房颤
动最常见。③水电解质紊乱:钠过多、输液过多过
快。④体力过劳。⑤其他。3.发病机制①血流动力学异常:代偿,心排血量增加,失
代偿,心排血量降低,静脉淤血。②神经内分泌的
激活: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
增高。③心肌损害和心室重塑:心肌肥厚心室扩大。6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二节心力衰竭【临床表现】1.左心衰竭:肺循环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1)症状:①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
吸困难(典型表现),严重时出现端坐呼吸。
②咳嗽、咳痰、咯血③低心排血量症状:乏力、头晕、尿少等。(2)体征:左心室增大、心率加快、交替脉、第1心音减弱,
舒张期奔马律;两肺底湿啰音,有时伴哮鸣音;原
发心脏病的体征。7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二节心力衰竭2.右心衰竭体循环淤血。(1)症状:消化道症状(最常见),水肿、尿少等。(2)体征:①颈静脉怒张和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主要体
征)。②肝肿大及压痛,心源性肝硬化。③水肿(晚期表现):下垂性。
④右心室增大。3.全心衰竭同时存在左、右心衰竭的表现,或以一侧心力
衰竭为主。常先为左心衰竭,后发展至右心衰
竭,右心衰竭可使呼吸困难等肺淤血症状减轻,
但发绀加重。8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二节心力衰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X线检查心脏阴影增大,肺门阴影增大、胸腔积液等。2.超声心动图心脏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改变。3.放射性核素检查评估心脏收缩功能。4.血浆脑钠素检查增高(>80~100pg/mL)。5.创伤性血流动力学检查右心导管或肺动脉漂浮导管检查。【诊断要点】1.心脏病的体征2.肺淤血或/或体循环淤血的症状和体征3.辅助检查指标4.心功能分级
9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二节心力衰竭【治疗要点】1.减轻心脏负荷(1)休息(2)饮食:低钠(3)利尿剂:①排钾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袢利尿剂。
②保钾利尿剂:螺内酯。(4)血管扩张剂:①降低前负荷: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
②降低后负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
③同时降低前、后负荷:硝普钠。10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二节心力衰竭2.增强心肌收缩力常用洋地黄。(1)洋地黄: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排血量。适应证:心功能不全、快速心房颤动等。
常用制剂:地高辛,毛花苷C和毒毛花苷K。毒性反应: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和心脏反应。心律失常为洋地黄中毒最重要的反应,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最常见,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伴传导阻滞为特征性表现。中毒处理:①立即停用洋地黄。②补充钾盐。③纠正心律失常:快速性心律失常用苯妥英钠或利多卡因;有传导阻滞和缓慢性心律失常者,用阿托品。
11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二节心力衰竭(2)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
①β受体激动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
②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氨力农、米力农。3.β受体阻滞剂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下应用
小剂量开始、缓慢递增
常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或利尿剂合用
常用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等4.防治诱发心功能不全的诱因5.治疗原有心血管疾病12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二节心力衰竭【主要护理措施】1.休息与活动根据心功能分级决定活动量。
I级:不限制一般体力活动,避免重体力活动。Ⅱ级:适当限制体力活动,增加午睡时间和夜间睡眠时间。Ⅲ级:严格限制一般体力活动,卧床休息为主,日常生活
可自理或在他人协助下自理。Ⅳ级:绝对卧床休息,取坐位或半卧位,日常生活活动由
他人协助。
注意事项:①卧床期间经常变换体位、活动下肢、防止并
发症。
②心力衰竭好转后,在医务人员指导下逐渐增
加活动量;活动中出现心悸、心前区不适、
呼吸困难、头晕眼花、大汗、极度疲乏等现
象时,立即停止活动,并调整活动计划。
13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二节心力衰竭2.用药护理(1)应用洋地黄类药物的护理:①给药前先数心率,<60
次/分不给药。②用药期间注意询问有无不适、观察心
电图变化、定期检测血清地高辛浓度。③发现洋地黄
中毒表现及时通知医生,配合处理。(2)应用利尿剂的护理:①记录尿量及每日测量体重。②
饮食中注意补充含钾丰富的食物,必要时按医嘱补充
钾盐。③利尿剂早晨或日间应用为宜,避免夜间用药。(3)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护理:避免体位突然
改变,出现不能耐受的咳嗽或血管神经性水肿应停药。(4)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护理:心率低于50次/分,应停药。(5)静脉输液护理:输液速度为每分钟20~30滴。14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二节心力衰竭3.饮食护理低热量、低盐、清淡、易消化、产气少、富含
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①每日食盐的摄入量
在5g以下,如心功能Ⅲ级、Ⅳ级者,食盐摄入
量分别在2.5g和1g以下。②少量多餐,产气食
物不宜食用。③注意饮食中钾的含量。④保持
大便通畅,以防便秘诱发心力衰竭。4.给氧护理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健康教育】1.避免心力衰竭的诱因。2.指导休息与活动。3.用药指导,坚持按医嘱服药,注意和避免洋地黄中毒。4.指导自我病情监测,定期门诊随访。
15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二节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排血量在短时间内显著、急剧下降,甚至丧失排血功能,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的综合症。急性左心衰竭最常见。【病因和发病机制】1.急性弥漫性心肌损害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最常见)、
急性心肌炎等。2.严重而突发的心排血受阻严重二尖瓣狭窄、左房粘液瘤。3.严重心律失常尤其是快速性心律失常。4.输液过多、过快16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二节心力衰竭【临床表现】1.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①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呼
吸频率30~40次/分,强迫坐位,面色青灰、口唇
发绀。②频繁咳嗽、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痰。③大汗
淋漓、皮肤湿冷,重者神志模糊。2.体征①心率增快,舒张期奔马律,P2亢进。②两肺满布
湿啰音和哮鸣音。③早期血压升高、随后下降,严
重者出现心源性休克。【诊断要点】
根据症状和体征做出诊断,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相鉴别。17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二节心力衰竭【治疗要点】1.体位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心血量。2.镇静皮下注射吗啡3~5mg,必要时可重复。3.吸氧6~8L/min的高流量吸氧,吸入通过30%~50%乙
醇湿化(或抗泡沫剂1%二甲基硅油)的氧。
4.减轻心脏负荷①快速利尿:如呋塞米20~40mg静注。
②血管扩张剂:硝酸甘油,硝普钠。5.快速洋地黄制剂毛花苷C
0.4~0.8mg稀释后静脉注射。6.其他治疗静脉注射氨茶碱,解除支气管痉挛。18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二节心力衰竭【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呼吸及咳嗽、咳痰情况,
肺部啰音,血气分析结果。2.体位两腿下垂、端坐位。3.镇静①按医嘱给予镇静剂。②陪伴患者。4.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咳嗽、排痰。5.吸氧高流量乙醇湿化吸氧。6.药物治疗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路,按医嘱正确给药、注
意观察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
19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三节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起源或/和冲动的传导异常引起的心脏活动的规律发生紊乱。【心律失常的分类】1.冲动形成异常(1)窦房结心律失常:①窦性心动过速。②窦性心动过缓。
③窦性心律不齐。④窦性停搏。(2)异位心律:①被动性异位心律,包括逸搏和逸搏心律。
②主动性异位心律,包括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
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心室扑动、心室颤动。2.冲动传导异常(1)生理性:干扰及房室分离。(2)病理性:①窦房传导阻滞;②房内传导阻滞;③房室传导阻滞;④室内传导阻滞。(3)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症。20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三节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失常正常窦性心律
P波:Ⅱ、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PR间期:0.12~0.20s
频率:60~100次/分
21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三节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的心率超过100次/分,最常见的一种心动过速。1.病因①健康人吸烟、饮茶、饮酒、运动等。
②发热、贫血、甲亢、休克、心力衰竭等。2.临床表现心悸、头昏、眼花、乏力等。3.心电图特征窦性心律,频率>100次/分。4.治疗①治疗原发病因。
②一般无需治疗,症状明显时应用β阻滞剂。22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
第三节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缓】
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分。1.病因①健康青年,运动员,睡眠状态。
②颅内高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阻塞性黄疸等。2.临床表现
无自觉症状,心率过慢时可有胸闷、头晕等。3.心电图特征
窦性心律,频率<60次/分。4.治疗一般无需治疗,必要时应用阿托品,症状明显药物
治疗无效时,可应用心脏起搏器。
4.
23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三节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窦房结或其周围组织的器质性病变导致功能障碍所致的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病征。1.病因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风心病、先心病等。2.临床表现头晕、头痛、乏力、晕厥、心绞痛等,严重者
可发生阿-斯综合征。晕厥:一时性的广泛性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突然发生的、短暂的、可逆的意识丧失。由于心排血量突然下降导致的晕厥称为阿斯综合征(心源性晕厥)。24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三节心律失常3.心电图特点
①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
②窦性停搏与窦房传导阻滞。
③窦房传导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并存。
④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慢-快综合征)。4.治疗①病因治疗。②药物治疗。③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25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三节心律失常
期前收缩
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一种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起搏点提早发出冲动的异位心律。分为房性期前收缩、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和室性期前收缩,以室性最多见。【病因】1.健康人过劳,饮茶、饮酒、吸烟等。2.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及药物影响、电解质紊乱等。【临床表现】1.偶发期前收缩可无明显不适或仅有心脏停跳感,频发期前
收缩可有心悸、心前区不适和乏力等。2.听诊可在规则的心律中出现提早的心搏,其第1心音增强、
第2心音减弱,之后有一较长的间歇,同时可伴有该次脉
搏的减弱或消失(脉搏短绌)。26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三节心律失常【心电图特点】1.房性期前收缩①提前出现的房性P’波,与窦性P波形态不
同。②P’波后的QRS波群正常,或在P’波后
无QRS波群。③P’R间期>0.12s。④代偿
间歇不完全。27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三节心律失常2.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①提前产生的逆行性P’波
(Ⅱ、Ⅲ、aVF的P’波倒
置,aVR的P’波直立)可在QRS之前(P’R间期
<0.12s)、之中或之后(P’R间期<0.20s)。②交界区性QRS波群与窦性QRS波群形态同或略变异。③有完全性代偿间歇。28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三节心律失常3.室性期前收缩
①提前出现宽大畸形的QRS-T波群,QRS时限>0.12s。
②期前的QRS波群前无相关的P波。
③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
④完全性代偿间歇。29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三节心律失常【治疗要点】1.病因治疗2.药物治疗(1)房性和交界性期前收缩常用β受体阻滞剂等。(2)室性期前收缩①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如无明显症状,
一般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必要时选用β受体阻滞剂、
美西律、普罗帕酮、莫雷西嗪等药物治疗。②急性心
肌梗死出现频发、联律、多源、成对或连续出现的室
性期前收缩及R-on-T型室性期前收缩等致命性室性心
律失常先兆时(易诱发短阵室速、心室颤动),首选
利多卡因静脉注射,或应用β受体阻滞剂以减少发生
心室颤动的危险。30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三节心律失常
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是一种阵发性快速而规律的异位心律,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连续发生的期前收缩形成。
根据异位起搏点的部位不同,分为阵发性室上性(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多见。【病因】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90%~95%的患者有器质性心脏病,
最常见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也可见于心肌炎、心肌病、
洋地黄中毒、电解质紊乱等。诱因多为情绪激动、突然体位改变、用力或饱餐等。31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三节心律失常【临床表现】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①突然开始、突然终止,持续时
间长短不一。②常见心悸、胸闷、头晕和焦虑不安,严重
者有晕厥、心绞痛、心力衰竭和休克等。③心率150~250
次/分,心律绝对规则,第1心音强度恒定。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①有血压降低、呼吸困难、少尿、
晕厥、心绞痛、急性左心衰竭等表现,甚至出现阿-斯综
合征、猝死。②心率100~250次/分,心律轻度不规则,
第1心音强度轻度不等。32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三节心律失常【心电图特点】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①3个或以上连续迅速的QRS波群,QRS波时限与形态正常。
②P’波不易辨认。
③心室率150~250次/分,节律规则。
④起始突然,常由1个期前收缩触发,下传的PR间期显著
延长,随之引起心动过速发作。33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三节心律失常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①3个或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出现,QRS波群形态畸形,
时限>0.12s,ST-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②心室率100~250次/分,心律基本规则或略不规则。
③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形成房室分离。
④出现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是诊断的重要依据。34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三节心律失常【治疗要点】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急性发作的治疗:①刺激迷走神经:首选治疗手段,可
按摩颈动脉窦、压迫眼球等方法。②药物治疗:首选腺
苷,无效时改用维拉帕米、普罗帕酮、洋地黄静脉给药。
③同步电复律。(2)预防复发:①口服药物预防。②射频消融治疗。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急性发作的治疗:①首选利多卡因。②有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时,首选同步电复律。③积极治疗基础心脏病和补充血钾。(2)预防发作:静脉滴注利多卡因或口服美西律、普罗帕酮、
胺碘酮等。35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三节心律失常扑动与颤动
当自发性异位搏动的频率超过阵发性心动过速的范围时,形成扑动和颤动。根据异位搏动起源的部位不同,分为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和心室扑动、心室颤动。心房颤动常见,心室颤动是最危重的心律失常。【病因】1.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绝大多数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最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以及冠心病、高血压
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2.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多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
肌病、严重低血钾、洋地黄中毒等。36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三节心律失常【临床表现】1.心房扑动心室率快时,有心悸、胸闷、心绞痛、心力衰
竭等表现,听诊心律规则或不规则。2.心房颤动①心室率接近正常时,可无症状;心室率稍快
时可有乏力、心悸和气促;心室率>150次/分者,可出现
心绞痛、晕厥或心力衰竭。②心脏听诊第1心音强弱不等、
心律极不规则,伴脉搏短绌。③易发生心房内血栓形成,
引起体循环栓塞,以脑栓塞最为常见。3.心室扑动与颤动迅速出现意识丧失、抽搐,随之呼吸停
顿,听诊心音消失、脉搏和血压测不到。37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三节心律失常【心电图特点】1.心房扑动①P波消失,代之以每分钟250~350次间隔均
匀、形状相似的F波。
②QRS波群与F波成固定的比例,常见为2:1,
如比例不固定,心室律就不规则。
③QRS波群形态正常。38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三节心律失常2.心房颤动①P波消失,代之以小而不规则的基线波动,
形态、间隔与振幅绝对不规则,称为f波,
频率约350~600次/分。②心室率为100~160次/分,心室节律极不规则(RR间隔绝对不等)。③QRS波群形态大多正常。39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三节心律失常3.心室扑动匀齐的、连续大幅度的正弦波,QRS-T波群无
法区分,频率150~300次/分。40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三节心律失常4.心室颤动形态、振幅、频率极不规则的低小波形,无法
辨认QRS-T波群,频率200~500次/分。41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三节心律失常【治疗要点】
1.心房扑动①控制心室率:洋地黄、维拉帕米、β阻滞剂。
②转复心律:同步直流电复律、药物复律。2.心房颤动①控制心室率:选用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
滞剂、洋地黄等药物,休息时心室率保持在60~80次/分,轻微运动后<100次/分。②预防栓塞:抗凝治疗。③转复心律:同步电复律、药物复律、射频消融术等。3.心室扑动与颤动按复苏原则迅速建立有效呼吸和循环。
现场抢救步骤:C,建立有效循环,人工心脏按压;A,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异物;B,建立有效呼吸,进行人工呼吸。42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三节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房室阻滞)是指心房冲动传导到心室的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阻滞。
房室阻滞分为3度:第一度(房室传导时间延长)、第二度(部分心房冲动不能传导到心室)为不完全性房室阻滞,第三度(心房冲动均不能传导到心室)为完全性房室阻滞。【病因】1.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可出现不完全性房室阻滞。2.器质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高血压病,药
物中毒、电解质紊乱等。43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三节心律失常【临床表现】1.第一度房室阻滞常无症状,心尖部第1心音减弱。2.第二度房室阻滞①心悸或无症状。②Ⅰ型,第1心音强
度逐渐减弱并有心搏脱漏;Ⅱ型,第1心音强度恒
定,有间歇性心搏脱漏。3.第三度房室阻滞①心室率40~60次/分,无症状或感头
晕、乏力、心悸、憋气等;心室率40次/分以下者,
有晕厥、心绞痛、心力衰竭症状;当第一、二度房
室阻滞突然进展为第三度房室阻滞时,可出现阿-
斯综合征,严重者可猝死。②心率慢而规则,1心
音强度经常变化,偶可听到响亮的第1心音。44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三节心律失常【心电图特点】1.第一度房室阻滞每个心房冲动均能传入心室,房室
传导时间延长,PR间期超过正常最高值(>0.20s)。45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三节心律失常2.第二度房室阻滞(1)Ⅰ型房室阻滞
①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1个P波受阻不能下传心室,而后PR间期缩短,之后逐渐延长直至P波受阻,周而复始,
称文氏现象。
②相邻RR间期逐渐缩短,直至1个P波不能下传心室。
③包含受阻P波在内的RR间期小于正常窦性PP间期的2倍。46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三节心律失常(2)Ⅱ型房室阻滞:
①P波下传突然受阻、QRS波群脱落,PR间期恒定不变。
②房室传导比例一般为5:4、4:3、3:2、3:1、2:1等;
若半数以上的P波受阻未下传,称高度房室阻滞。47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三节心律失常3.第三度房室阻滞
①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时间关系,P波频率快于QRS波频率,PP间隔与RR间隔各有其固定规律。
②常可见到窦性P波。
③阻滞部位高,QRS波群接近正常,心室率35~50次/分,
阻滞部位低,QRS波群宽大畸形,心室率35次/分以下。48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三节心律失常【治疗要点】1.病因治疗。2.对症治疗
(1)第一度与第二度Ⅰ型房室阻滞:无需特殊处理;心室
率低于40次/分时首选阿托品。(2)第二度Ⅱ型房室阻滞:QRS波群增宽畸形、症状明显者,尤其是发生Adams-Stokes综合征者,应起搏治疗。(3)第三度房室阻滞:心室率在40次/分以上,无症状者,可不必治疗;心室率过缓可试给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症状明显或发生过Adams-Stokes综合征者,应安
置人工心脏起搏器。
49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三节心律失常
预激综合征预激综合征是指心房冲动提前激动心室的一部分或全部,或心室冲动提前激动心房的一部分或全部。预激综合征的发生与房室间存在异常通道有关,如房室旁路通道(Kent束)、房-希束(James束)、结室纤维束(Mahaim束)。【临床表现】预激综合征本身无任何症状,常引起室上性心动过速,症状与一般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相似。也可并发快速心房颤动,从而诱发心悸、胸闷、心绞痛、休克及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等。50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三节心律失常【心电图特点】1.窦性搏动的P-R间期缩短小于0.12秒。2.QRS波群时间延长至0.11秒以上。3.QRS波群。4.继发性ST-T改变。51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三节心律失常【治疗要点】1.预激综合征无心动过速发作时一般无需治疗。2.心动过速发作频繁时首选心导管射频消融术,也可给予腺苷、维拉帕米、胺碘酮、普罗帕酮治疗。禁用洋地黄。3.并发快速心房颤动时首选胺碘酮或普罗帕酮,无效时给
予同步直流电复律。禁用维拉帕米,以防诱发心室颤动。附:“射频消融术”是通过心导管将射频电流(高频电磁波
产生阻抗热效应,导致心肌组织不可逆性凝固性坏死)
引入心脏内,以消除特定部位的心肌细胞、消除病灶,
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52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三节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主要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①评估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
②定期检测心律和心率。
③及时发现危险心律失常。
④指导患者配合检查。
⑤熟练操作心电图机。2.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护理①患者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
定。②给予鼻导管吸氧。③立即建立静脉通道。
④备好抗心律失常药物、除颤器、起搏器。⑤
按医嘱准确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53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三节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健康教育1.预防相关的危险因素①劳逸结合、生活规律,情绪稳定。
②快速性心律失常:戒烟,避免刺激性食物。
③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避免屏气,避免用力排便。2.用药指导按医嘱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能随意增减或
更换药物。3.自我检测自我测量脉搏和监测病情变化。4.家庭急救教育指导心肺复苏技术。54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四节心脏电复律和人工心脏起搏心脏电复律
心脏电复律是用电能消除异位快速性心律失常,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治疗技术。【种类】1.同步电复律电复律器的同步触发装置能利用患者心电图
中R波来触发放电,使电流仅在心动周期的绝对不应期中
发放,避免诱发心室颤动。适用于心室颤动以外的各种快
速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心房扑动、阵发性心动过速。2.非同步电复律电复律器不用同步触发装置,可在任何时
间放电,仅用于转复心室颤动和扑动。55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四节心脏电复律和人工心脏起搏【适应证】1.适用于各类快速性异位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心室颤动的
转复为首选。2.药物治疗无效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阵发性室上性心动
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3.预激综合征伴快速性心律失常。【禁忌证】1.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或心律失常伴洋地黄中毒。2.低血钾、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
滞的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3.心脏明显增大及心房内有血栓形成的心房颤动。56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四节心脏电复律和人工心脏起搏【操作方法及护理】1.电复律操作①患者仰卧于硬板床上。②描记12导联心电
图,选R波向上的导联,按几次“放电”,示波观察放电
是否落在R波下降处(同步性能)。③清醒患者静脉注射
地西泮或丙泊酚或咪达唑仑麻醉,达到睫毛反射开始消失
的深度。④两电极板上涂满导电糊或包以生理盐水浸湿的
纱布,分别置于胸骨右缘第2(3)肋间和心尖部。⑤按心
律失常类型选择同步或非同步电复律,按需要量充电(同
步150~200J、非同步300~350J)。⑥放电,患者出现躯
干、四肢抽动后,立即移去电极。⑦观察心电示波,如未
恢复窦性心律,间隔3~5min后可再次复律。57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四节心脏电复律和人工心脏起搏2.术后护理
①身心休息:卧床休息24小时,清醒后给予安慰和帮助,2小时内避免进食,以免恶心、呕吐。
②病情监护:每30min记录心电监测仪上的心率、心律,并测量呼吸、血压,应持续监护24小时。
③并发症护理: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皮肤及肢体活动情况,有无因电击而致的各种心律失常及栓塞、局部皮肤灼伤、肺水肿等并发症。
④用药护理:按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观察用药反应。
⑤用物处理58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四节心脏电复律和人工心脏起搏人工心脏起搏术
人工心脏起搏术是用一定形式的脉冲电流刺激心脏,带动心脏搏动的治疗方法。主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也可用于快速性心律失常。【起搏器种类】根据起搏电极所在心腔位置不同,分为单心腔起搏和双心腔起搏,单心腔起搏又可分为心房起搏和心室起搏;按起搏脉冲与患者自身心律的关系分为非同步起搏和按需起搏(常用)。临床常用的起搏器中,属单腔起搏的有:心室按需起搏器(VVI型)、心房按需起搏器(AAI型);属双腔起搏的有:双腔按需起搏器(DVI型),全自动型起搏器(DDD型)。59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四节心脏电复律和人工心脏起搏【起搏方法】1.临时经静脉心内膜起搏采用双极电极导管经外周静脉穿
刺(常用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送至右心室,将电极接触
到心内膜,起搏器置于体外。适用于暂时性和急需起搏者,
放置时间不超过2周,以免发生感染。2.永久性起搏器植入将起搏器导管从头静脉、锁骨下静脉、
颈外静脉等处送至右心室或右心房,将电极接触心内膜,
起搏器埋藏于前胸壁胸大肌前皮下。适用于需长期起搏的
患者。
60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四节心脏电复律和人工心脏起搏【适应证】1.Ⅱ度Ⅱ型以上的房室阻滞,症状明显者。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室率<45次/分,特别是出现阿斯
综合征者。3.反复发作的颈动脉窦性昏厥和心室停搏。4.外科手术前、介入性心脏诊治前的“保护性”应用。5.异位快速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临床症状重或有潜在
危险者。6.其他: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61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四节心脏电复律和人工心脏起搏【术后护理】1.休息卧床休息3日,平卧或略向左侧卧,术侧肢体不宜
过度活动,勿用力咳嗽,以防电极脱位。股静脉临
时起搏者绝对卧床,术侧肢体避免屈曲和活动过度。2.病情观察术后心电监护24h,观察起搏信号是否正常、
原有症状是否消失,对起搏器是否适应等;每
天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炎症征象。3.伤口护理伤口用沙袋压迫6~12h,以防出血;定期更换
敷料。4.防止感染使用抗生素静脉点滴3天,以预防感染。5.出院指导①术后1个月内,患者头、颈、右上肢应少活
动。②术后6周内避免抬举过重的物品,以防
电极移位;术后6周之后恢复正常活动。③避
免穿太紧的衣服,以免伤口及起搏器过度受压。62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四节心脏电复律和人工心脏起搏【健康教育】1.定期复查、自查安装起搏器后6个月内每1~2个月随访1
次,以后每6个月随访1次;患者自数脉
搏,如脉搏次数小于设置频率或出现安
装起搏器前的症状,应立即就医。2.避免影响起搏器功能①避免接触高压电、内燃机、高功
率无线电发射机、雷达、微波炉等
发放强磁波的物体。②起搏器部位
需接受放射治疗时,起搏器应重新
变换位置。③避免剧烈活动。3.随身携带卡片起搏器卡应写明起搏器类型并随身携带。4.乘坐飞机前应出示起搏器卡片,以便顺利通过安检处。5.患者去世后,火葬前应取出,以免发生爆炸。63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
第五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管腔狭窄、阻塞、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心脏病。【病因】①年龄。②性别。③血压。④血脂异常。⑤吸烟。⑥糖尿病。⑦肥胖及体力活动减少。⑧遗传。
危险因素: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等。【临床分型】
①无症状心肌缺血。②心绞痛。③心肌梗死。④缺血性心肌病型。⑤猝死。64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
第五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近年来,临床医学家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慢性缺血综合征两大类型。
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猝死。
慢性缺血综合征又称慢性冠脉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冠脉正常的心绞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缺血性心力衰竭。65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
第五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绞痛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由于管腔狭窄、血栓形成、张力改变和/或痉挛,引起一过性心缺血,导致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一)稳定性心绞痛【发病机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远端动脉形成了代偿性扩张,当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等使心脏负荷及氧耗增加时,不能进一步扩张,以致出现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心绞痛发作。
【临床表现】①部位:胸骨体中段或上段之后。②性质:压榨样、窒息样或紧闷感,放射到左肩、左上肢内侧。③诱因: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④持续时间:3~5min,不超过10~15min。⑤缓解方式:休息或舌下含化硝酸甘油。⑥体征。66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五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心电图检查:诊断心绞痛最常用的检查方法。①常规心电图:
心绞痛发作时,可出现暂时性心肌缺血性ST段压低0.1mV
以上、T波低平或倒置,发作缓解后逐渐恢复。②运动负
荷试验。③24h动态心电图。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67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
第五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运动前运动中
运动后68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
第五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2.超声心动图及放射性核素检查①
超声心动图显示心室壁节段性运动
减弱或消失。②放射性核素检查显
示心肌缺血区局部室壁运动异常。3.冠状动脉CT无创性冠状动脉显影
的方法,阴性可除外冠心病。4.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金
标准”,具有确诊价值。可明确冠
状动脉及其分支的狭窄部位、程度
等,典型心绞痛至少有一支主干明
显狭窄(>75%)。
休息时心肌血流心肌负荷血流
冠状动脉造影69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
第五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诊断要点】
典型心绞痛发作情况,结合心电图检查或心肌核素显像可明确诊断,冠状动脉造影可确诊。【治疗要点】1.一般治疗积极治疗危险因素,消除会避免诱发因素。2.药物治疗(1)硝酸酯类:终止和预防心绞痛发作最有效的药物。常
用硝酸甘油0.3~0.6mg舌下含化,硝酸异山梨酯5~10mg含服或口服;长效硝酸甘油用于预防心绞痛发作。(2)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3)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地尔硫卓等。(4)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3.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70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
第五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二)不稳定型心绞痛【病因和发病机制】
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致使部分血管阻塞,远端血流减少,相应部位心肌急性缺血,导致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表现】1.胸痛与稳定型心绞痛相似,但疼痛程度更严重、发作更
频繁、持续时间更长(可持续30min以上)。2.发作休息状态发作、或轻微活动可诱发、或在睡眠中突
然发作。3.缓解硝酸甘油仅暂时缓解或部分缓解。【实验室机其他检查】
心电图出现一过性ST段缺血性下降或抬高、T波高尖或倒置,U波倒置。疼痛缓解后心电图可完全或部分复原。
超声心动图和放射性核素检查对诊断有帮助。
71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
第五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诊断要点】
根据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检查可做出诊断。临床分型:①初发劳力性心绞痛。②恶化劳力性心绞痛。③静息型心绞痛。④变异型心绞痛。【治疗要点】1.休息和监护明确诊断应立即卧床休息1~3天,床边心电
监护24h,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标记物。2.药物治疗①硝酸酯类。②β受体阻滞剂。③钙拮抗剂(变异型心绞痛首选)。④抗血小板聚集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⑤抗凝治疗。⑥他汀类药物。⑦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72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五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护理要点】1.病情观察心绞痛症状变化及伴随表现。2.休息3.心理护理。4.用药护理①舌下含化(或轻轻嚼碎后含服)硝酸甘油或
硝酸异山梨酯时,舌下需保留一些唾液,让药物完全溶解,
含药时平卧片刻,避免站立。②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时,滴
速宜慢。③观察用药反应:面部潮红、头胀痛、心悸等为
药物扩张头面部血管所致。④硝酸甘油应避光保存,自个
月更换1次。5.避免诱因避免体力过劳和情绪激动。6.警惕心肌梗死73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
第五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健康教育】1.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①摄入低热量、低脂、低盐饮食,戒烟。②积极治疗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2.合理安排运动锻炼经常适度活动和锻炼,促进侧枝循环
建立,提高耐力,减少心绞痛发作。3.避免日常生活中诱发心绞痛的因素洗澡不宜在饱餐或饥
饿下进行,时间不要过长、水温不要
过高或过低,门不要上锁。4.预防发作药物应放在容易拿取的地方,用后及时放回原
处,以便在需要时能及时找到;外出时随身携
带硝酸酯类药物,以备急用。74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五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病因和发病机制】1.基本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
血达20~30min以上,即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2.发病机制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
血量下降,心率增快或减慢,临床出现心律失
常、心力衰竭、休克等。3.危险因素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等。75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五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表现】1.起病和先兆症状2.症状:①疼痛:最早最突出的症状。剧烈、持久,休息
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部分患者可无胸痛。
②心律失常: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多发生在起病24h内,室性期前收缩最多见,心室颤动是早期
和入院前死亡的主要原因。
③休克:心源性休克。
④心力衰竭:急性左心衰竭。
⑤全身症状:发热及胃肠道症状。3.体征4.并发症①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②心脏破裂。③栓
塞。④室壁瘤。⑤心肌梗死后综合征。76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五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心电图急性心梗最快捷、方便、简单的诊断方法。特征性改变: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宽而深(病
理性)的Q波,T波倒置。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特征性改变77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
第五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2.实验室检查:心肌坏死标记物测定。【诊断要点】
典型临床表现,特征心电图改变,心肌坏死标记物。
检查项目开始升高高峰恢复正常临床意义肌钙蛋白I(cTnI)3~4h11~24h7~10d敏感性,特异性最高,持续时间长肌钙蛋白T(cTnT)3~4h24~48h10~14d肌酸激酶同工酶4h16~24h3~4d不如cTnI、cTnT敏感
(CK-MB)天门冬酸氨基6~10h24h3~6d敏感性较差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6~10h2~3d1~2w敏感性较差
血心肌坏死标记物测定的临床意义78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
第五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治疗要点】1.一般治疗(1)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3~7天以上。(2)吸氧:2~3天以上。(3)监护:心电图、血压、呼吸等监测3~5天以上。(4)镇静止痛:
①吗啡5~10mg,皮下注射。
②哌替啶50~100mg,肌内注射。
③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舌下含服。
79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五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再灌注心肌①溶栓治疗:适应证:急性心肌梗死起病<12h,年龄<75岁。常用药物:尿激酶、链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②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诊PTCA及支架植入术。③紧急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80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
第五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3.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常用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4.消除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立即应用
利多卡因;心室颤动,立即采用非同步直
流电复律;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选用维
拉帕米、洋地黄等,要时采用同步直流电
复律;缓慢性心律失常,应用阿托品;严
重房室传导阻滞,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5.治疗心力衰竭主要使用血管扩张剂,急性心肌梗死起病24h内尽量避免使用洋地黄。6.控制休克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血管扩张药、升压
药等;必要时介入治疗。7.其他治疗如无禁忌证,尽早使用β受体阻滞剂。
81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五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要护理措施】1.休息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一切日常生活均由护理人员
帮助完成;病情稳定后逐渐增加活动量。2.饮食禁食至胸痛消失,给予低脂、易消化饮食。3.保持情绪稳定4.心电监护警惕心室颤动的发生。5.疼痛护理按医嘱给予吗啡、哌替啶及硝酸甘油等药物。6.排便护理给予缓泻剂,协助床上排便,防止便秘。7.溶栓护理按医嘱准确、迅速给药,观察溶栓效果,注意
不良反应。82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五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健康教育】1.指导恢复体力活动鼓励患者逐渐开始规律的适量运动。2.控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①调整血脂:饱和脂肪占总热量7%以下,胆固醇每天少于200mg,低密度脂蛋白低于100mg/dL。
②控制血压:130~140/80~90mmHg以下。
③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7.0%以下。3.心理支持给予精神和物质支持,加强心理疏导,鼓励参
与社会活动。4.预后83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
心血管介入性诊治术及护理
心血管病介入性诊治术是指通过导管术,将诊断或治疗用的各种器材送人心脏或血管内进行疾病诊断及治疗的方法。
介入性诊断包括心导管检查术、冠状动脉造影术、外周动脉或静脉造影、心内电生理检查等。
介入性治疗包括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消除术、经皮球囊二尖瓣分离术、心导管射频消融术、心内起搏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等。84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
心血管介入性诊治术及护理一、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造影术(SCA)是将心导管经动脉穿刺,送人左、右冠状动脉开口部进行造影的诊断技术,是诊断冠心病最可靠和最主要的方法。常选用股动脉,也可选用肱动脉或桡动脉;常用造影剂为76%泛影葡胺及其他非离子型碘造影剂。【目的】
了解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情况,确定冠心病诊断,选择最佳治疗方案。【适应证和禁忌证】1.适应证疑有冠状动脉病变者。2.禁忌证躯体有感染性疾病、出血倾向、严重肝肾损害、
严重心功能不全、外周动、静脉血栓性脉管炎等。
造影剂过敏者禁忌造影。85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
心血管介入性诊治术及护理【并发症】
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心律失常,其他并发症有急性心肌梗死、感染、外周穿刺动脉出血、栓塞、造影剂过敏等。【术前准备】.1.常规临床检查体格检查、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电解
质、肝肾功能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片。2.其他①外周动脉情况.②碘过敏试验,腹股沟备皮。③术
前禁食4h,给予镇静剂。【术后处理及护理】1.术后动脉穿刺部位加压包扎,沙袋压迫6~8h,术侧肢体制
动12h,平卧24h。2.观察心率、血压及心电图变化,观察伤口有无出血、血肿
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注意有无低血压、栓塞等并发症。86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心血管介入性诊治术的护理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最基本手段,其他方法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的】
采用特制的球囊导管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解除其狭窄,使相应的心肌供血增加,缓解症状,改善心功能。【适应证】
①冠状动脉不完全狭窄,程度>75%。②冠状动脉单支或多支近段、孤立、向心性、局限、长度<15mm的无钙化病变。③有临床症状的PTCA术后再狭窄病变。④新近发生的单支冠状动脉完全性阻塞病变。⑤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血管再狭窄病变。⑥临床有心绞痛症状,药物治疗效果不加,且心功能较好者。87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心血管介入性诊治术的护理【并发症】1.急性期并发症术后即刻至24~72h内,发生冠状动脉急
性闭塞,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2.后期并发症术后6个月内可发生再狭窄。【术前准备】1.基本同冠状动脉造影。2.PTCA前必须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如阿司匹林、抵克力得。【术后处理】1.坚持抗凝治疗常用肝素静滴,或口服华法林。2.继续服用硝酸酯类、钙拮抗剂、ACEI类药物。88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心血管介入性诊治术的护理三、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在PTCA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将用不锈钢或合金材料刻制或绕制成管状而其壁呈网状带有间隙的支架,置入冠状动脉内的狭窄节段支撑血管壁。【目的】为防止和减少PTCA后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和后期再狭窄,以保持血流通畅。【适应证】
①冠状动脉支起始部或近段病变(预防和减少再狭窄)。②PTCA后夹层形成或弹性回缩病变。③血管直径≥2.5mm。【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
与PTCA同。支架术后强调抗凝治疗,早期用肝素;后期用阿司匹林、抵克力得、氯吡格雷。89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
心血管介入性诊治术的护理
四、PTCA及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护理1.病情观察神志、生命体征、伤口、足背动脉、尿粪颜色,
胸痛状况等。2.心理支持3.拔管后的休息与活动①绝对卧床休息,患侧肢体制动。②穿刺点沙袋压迫6h。③术后6~12h床上翻身,24h后可戴
绷带下床活动,48h可拆除绷带逐渐增加活动量。④做好生
活护理。⑤病情观察。4.饮食护理①低盐、低脂、易消化、不含维生素K的饮食,防止其降低抗凝药物的疗效。②术后保证患者的能量摄入。
③多饮水,防止血液过于粘稠,利于造影剂尽快经尿排出。5.防止出血护理穿刺部位延长按压时间,以防局部出血。90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心血管介入性诊治术的护理五、PTCA及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健康教育1.活动与休息保持情绪稳定和充足睡眠,术后1周内避免抬
重物,术后2周可逐渐恢复日常生活。2.饮食规律进餐;给予低盐、低脂、粗纤维食物,避免过
饱;保持大便通畅。3.避免危险因素戒烟限酒,不喝浓茶、浓咖啡;注意保暖,
防治感染。4.用药严格按医嘱服药,随身携带保健卡、保健盒。5.定期门诊复查支架术后半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6.其他参见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91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
第六节高血压病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长期血压增高可引起严重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并最终导致功能衰竭。【病因和发病机制】1.病因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
环境因素包括饮食、精神应激、药物影响等。
2.发生机制①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②肾性水钠潴留。
③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
④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⑤胰岛素抵抗。92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六节高血压病【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①无症状或有头晕、头痛、耳鸣、失眠、乏力
等。②血压升高≥140/90mmHg。③心脏扩大、A2亢进、收缩早期喷射性杂音等。2.恶性(或急进型)高血压
舒张压持续≥130mmHg,伴有头痛、视力模糊、眼
底出血、渗出和视乳头水肿,蛋白尿、血尿、管型
尿。常死于肾衰竭、心力衰竭、脑卒中。
3.高血压急症
短时期内血压急剧升高>180/120mmHg,伴心、脑、
肾、眼底或大动脉严重功能障碍。4.并发症心脏损害,脑损害,肾损害,主动脉夹层。93专升本2《内科护理学》(循环)第六节高血压病【高血压分类和危险度分层】1.高血压分类高血压标准(成人)为:
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根据血压升高的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3级。
类别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正常血压<120<80正常高值120~13980~89高血压≥140≥901级(轻度)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19413-2024数据中心和通信机房用空气调节机组
- 《康复功能评定学》课程教学大纲
- 《市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 湖南省常德市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 2024年低价底商转让合同范本
- 2024年出售大中小种猪合同范本
- 2024年承接水包砂装修合同范本
- 2024胃食管反流病指南
- 公路冬季施工安全培训
- 6s管理活动汇报
- 《排球运动》PPT课件(部级优课)
- 《高速公路收费员培训》专业知识点课件
- 工作汇报流程图
- 纸质文物保护修复的传统及现代技术研究
- 2024年煤焦油相关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 苗木出库入库管理制度
- 纪检监察业务培训课件
- 前置血管课件
- 银行系统的数字化转型
- L公司中层管理人员薪酬体系优化研究
- 10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6版课件-第4章 词汇 第二、三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