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分中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29分)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追求卓越"“创造新鲜事物”,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中国有一个词可以与“工匠精神”匹配——匠心。“匠心"意思是精巧的心思,技艺上的创造性。有个成语叫“匠心独运”,就是“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唐人王士源的《孟浩然集序》说:“文不按古,匠心独妙。”这就是创新。
“匠人"有了初心,不断提升技艺,就有了“匠心”。这就是创新,就是总理说的“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能够“匠心独运”了,“匠人"就开始成长为“巨匠”。“匠人"成为“巨匠”的过程,就是几十年如一日,下苦功追求卓越的过程;“匠人"成为“巨匠”的那一刻,也就是吉姆·柯林斯说的,完成了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
所以,从现实来说,工匠精神不是让大家只做一个工匠,而是在工作中提升自我,在工艺、技术、创新、生产和品质等方面完善自己,做大做强。同样,在新时期的市场环境下,我们的企业也要提升竞争力,赶超国际差距。(节选自迟宇宙《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材料二:
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
一位作家说过,能将胡辣汤做得顾客盈门、生意红火,和能让火箭上天没有本质的区别。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分殊。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稳健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历史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节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4月30日,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材料三:
从电影的制作规模来说,《长津湖》绝对称得上“史诗级”的,单就剧本来说,军事专家兰晓龙打磨了整整五年,初稿多达13万字,在导演的建议下反复修改删减到了6万字。为了拍好这部“纪念碑"一样的电影,军事专家和历史顾问在拍摄过程中全程坐镇。从筹备到拍摄,整个剧组用了两年多的时间,7万多名群众演员参与了拍摄过程,还特别邀请了退役老兵。志愿军身上的棉服、胸章、绑腿全都一比一还原,枪、炮、子弹甚至连“坦克”都是剧组在国防部的帮助下造出来的,能开能走,外形一模一样,耗资巨大却仍然摆脱不了因为戏份被炸毁的命运。就连《长津湖》中出现的每一次行军和战争场面,都是由导演、编剧还有军事专家一起精心设计的,绝对让人挑不出错来。
看过《长津湖》的观众反馈,影片在塑造人物形象上下足了功夫,使这部战争片看起来有血有肉。每位主演进组之后都要和导演、编剧一起写角色的人物小传,不把人物的性格琢磨透,谁都别想开机!对此,导演陈凯歌说:“战争电影倘若不能塑造出让观众印象深刻的人物,是很难成功的。因为在不知道为何而战、与谁作战的情况下,创作者和观众都是没有情感寄托的。如果没有鲜活的人物,战争场面拍得再多,观众可能都不太在意。只有当观众觉得电影中的人物值得追随,战争电影才有了意义。"这部电影是为了中国人那份伟大的精神而拍摄的。
(摘编自《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工匠精神”的核心是追求卓越与创新,“完善自己,做大做强"就是发扬工匠精神,从优秀到卓越的过程。
B.材料二认为“工匠精神”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
C.材料三认为“工匠精神"是对文艺作品“史诗级”的精致追求,拍摄《长津湖》就是为中国人的那份工匠精神而拍摄的。
D.三则材料从不同方面对“工匠精神"进行深入分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行业发展乃至中国社会提供了精神力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要想发扬“工匠精神”,就要鼓励守着“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躲进小楼成一统”安静地、实实在在地改变世界。
B.要想发扬“工匠精神",就要提倡在工作中脚踏实地、不断地提升自我,安心做一个工匠,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C.要想发扬“工匠精神”,就要明白“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只要冰心一片、物我两忘,就一定有巧夺天工的卓越。
D.要想发扬“工匠精神”,就要像《长津湖》中每个主演把人物的性格琢磨透才开机一样,去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观点的一项是()
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B.无为艺精心,何患不功名。
C.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D.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4.各行各业都在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如果你要参加学校组织的“新时代的中学生要发扬工匠精神"座谈会,请根据材料列出发言要点。
【答案】1.C
2.D
3.B
4.要敬业尽职,热爱学习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真尽责的精神状态,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之一。要专心专注,专注就是内心笃实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学习更需要专心专注。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在学习上要能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注重细节,做到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要突破创新。“工匠精神"的核心是追求突破、追求卓越。在学习上一定要创新学习方法。
【知识点】新闻报刊、对话访谈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⑵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⑶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先根据题干要求,分析材料中“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的观点,再逐项分析,判断能否支撑选项。
⑷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本题针对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议论文的论证结构主要有总分式,提分解式、并列式、层进式等。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平时的学习中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答题时根据文中内容具体分析即可。
⑸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
1.C.“‘史诗级’的精致追求”“拍摄《长津湖》就是为中国人的那份工匠精神而拍摄的"错。材料三原文“从电影的制作规模来说,《长津湖》绝对称得上‘史诗级’的”,强调的是《长津湖》的制作规模宏大;《长津湖》的拍摄体现了工匠精神,但不是为工匠精神而拍摄。
故答案为:C。
2.A.“就要鼓励……‘躲进小楼成一统’"错,材料二说的是“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选项曲解文意。
B.“安心做一个工匠"错,材料一说的是“工匠精神不是让大家只做一个工匠”。
C.“只要……就"太绝对,材料二“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强调的是保持初心和忘我精神的重要性,选项错误解读了条件关系。
故答案为:D。
3.A.强调目标追求与坚持就会成功。不能支持题干观点。B.强调技艺上精益求精,自然能成就功名。能支持题干观点。C.强调内因作用。不能支持题干观点。D.批判目光短浅。不能支持题干观点。故答案为:B。
4.结合材料二“一位作家说过,能将胡辣汤做得顾客盈门、生意红火,和能让火箭上天没有本质的区别。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分殊"可知,任何职业都需要我们敬业尽职,学习也一样,我们要在学习中脚踏实地、不断地提升自我。
结合材料一“‘匠人’成为‘巨匠’的过程,就是几十年如一日,下苦功追求卓越的过程”材料二“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可知,学习需要热爱、专心致志和持之以恒。
结合材料一“在工作中提升自我,在工艺、技术、创新、生产和品质等方面完善自己,做大做强"材料二“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可知,学习需要一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
结合材料一“‘匠心’意思是精巧的心思,技艺上的创造性”材料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可知,学习需要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创新,突破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
故答案为:要敬业尽职,热爱学习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真尽责的精神状态,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之一。要专心专注,专注就是内心笃实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学习更需要专心专注。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在学习上要能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注重细节,做到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要突破创新。“工匠精神”的核心是追求突破、追求卓越。在学习上一定要创新学习方法。
文学类文本阅读
陶渊明写《挽歌》(节选)
陈翔鹤
在六朝时,宋文帝元嘉四年,陶渊明已经满过六十二岁,快达六十三岁的高龄了。近三四年来,由于田地接连丰收,今年又是一个丰年,陶渊明家里的生活似乎比以前要好过一些。尤其是在去年颜延之被朝廷任命去做始安郡太守,路过浔阳时,给他留下了两万钱,对他生活也不无小补。虽说陶渊明叫儿子把钱全拿去寄存到镇上的几家酒店,记在账上,以便随时取酒来喝,其实那个经营家务的小儿子阿通,却并未照办,只送了半数前去,其余的便添办了些油盐和别的家常日用物。这种情形,陶渊明当然知道,不过在向来不以钱财为意的陶渊明看来,这也算不得什么,因此并不再过问。
在身体健康方面,虽说陶渊明自四十一岁归田以后,即“躬耕自资,遂抱羸疾",但在六十岁以前,他却仍然不断地参加部分劳动。只是当他满过六十岁之后,他才把锄头交给儿子,说:“不成不成,手脚骨头都松了,使用不得力,这些事只好交给你们来做了!"此后即很少自己动手,只早晚间负手到田垄间去看看桑麻禾黍,一面温习温习自己心爱的诗篇。
这一年浔阳的秋天,来得似乎比哪年都早;每到早晚间,八月里的瑟瑟秋风便使人倍加有畏缩之感。这天早晨,天刚放亮,陶渊明便起来了。昨夜他在床上翻腾了一整夜。昨天在庐山东林寺给他的不愉快的印象实在太深了,这不能不逼使他去思考一些问题。因为他去庐山,本来是想同慧远法师①谈谈,同时也想在庙里住上几天,静静脑筋,换换空气。却不料一到东林寺,就遇见那里正在大办法事,来烧香的人,真有如穿梭一般,进进出出,十分闹杂。而尤其令他不愉快的,便是那盘腿打坐在大雄宝殿正中的慧远和尚的那种近于傲慢、淡漠而又装腔作势的态度。这与他平时的为人是完全两样的。他头戴昆卢帽,身披绯色罗袈裟,前后左右还围着一大群年轻俊美的小和尚,手中各持着铜唾盂、白玉柄尘尾、紫丝布巾帨等类的东西,俨然是另一种达官贵人的派头。只见他半闭着眼睛,两手合十,让香客们在他座前四礼八拜,脸上纹风不动,连点表情都没有;真不知他是在睡觉呢还是在闭目养神。法会一会儿正式开始了,首先由僧徒们高声唪诵一通《无量寿佛经》,然后又由刘遗民②来大念一遍他自己作的所谓“发愿文”,次即由白莲神社③中的社友们一齐向慧远和尚顶礼膜拜,然后又由会众大声宣扬一阵“南无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的佛号,便算散会。这时他才微微地动了一下眼皮,在钟鼓齐鸣中,喃喃念道:“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普提萨婆诃!”念毕这种神秘而又令人难懂的咒语之后,他什么也没有说,便下得座来起身入内了。对于那些匍匐在地面上的会众,连正眼都不曾看一眼,更不用说和气地来同大家打招呼了!这种毫不理会大家的态度,给陶渊明以一种大有“我慢"之概的印象。而这种“我慢”,又正是慧远本人对陶渊明时常提起,认为是违反佛理的。
“渊明公,你看这个念佛法会怎样?"到禅堂里坐下喝茶时,刘遗民对他这样地问。还不等他回答,周续之④接着便说:“真正是名山胜会,世间少有啊!我看渊明公还是加入我们白莲社的好。慧远法师不是说你加入之后,还是特许可以喝酒吗?”“对,对!还是加入的好。‘浔阳三隐’⑤中有两位都已经加入,渊明公再加入,那便算是全数了!"只听得张野、张铨、宗炳、雷次宗等陶渊明儒学中的朋友,当时所谓知名之士的,都一齐异口同声地来劝说。“让我再想想看。人生本来就很短促,并且活着也多不容易啊!在我个人想,又何必用敲钟敲鼓来增加它的麻烦呢?”陶渊明边说边立起身来,打算出去。“你不坐坐,吃过午斋,去同法师谈谈再走吗?"大家齐声说。“不用啦,今天人多,他也很忙,改天再来。”陶渊明记得自己昨天正是这样起身回家的。
虽说“肯负炉峰(香炉峰),旁带瀑布"的东林寺离陶渊明的住处柴桑山的栗里只不过二十多里地,可是陶渊明这次走起来却觉得比往常任何一次都吃力。他停停走走一直到将近黄昏时候才回到了家。在喝过一碗稀粥之后,他便上床睡觉了。他一方面虽然觉得自己腿酸腰疼,疲乏不堪,但一方面想睡却又睡不着。而更可恶的是那种“铛、铛、铛、铛”的东林寺的钟声,于蒙眬半睡中,还不住阴一下阳一下的在他耳边鸣响。“看来东林寺以后是不能再去啦,这些和尚真作孽,总是想拿敲钟敲鼓来吓唬人。最可笑的还有刘遗民、周续之那一班人,平时连朝廷的征辟也都不应,可是一见了慧远和尚就那样地磕头礼拜,五体投地!是不是这可以说明,他们对于生死道理还有所未达呢?死,死了便了,一死百了,又算得个什么!哪值得那样敲钟敲鼓地大惊小怪!佛家说超脱,道家说羽化,其实这些都是自己仍旧有解脱不了的东西。"陶渊明就像这样地想着想着,直翻腾了一整夜。(有删改)
【注】①慧远法师:东晋著名佛学领袖。法师,对佛教僧侣的敬称。②刘遗民:东晋隐士,陶潜的朋友。③白莲神社:慧远、刘遗民等在庐山结社专修念佛法门,因掘池植白莲,故称白莲社。④周续之:东晋隐士。⑤浔阳三隐:陶渊明、刘遗民、周续之,因三人同隐居于江西浔阳而得名。
5.下列关于小说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十多岁的陶渊明隐居在江西浔阳,过着清贫、闲适但满足的生活,喝酒、作诗、散步成为他老年生活中的乐趣。
B.陶渊明本打算去东林寺拜访慧远法师,再小住几天,不料那里正大办法事,人多吵闹,慧远法师又很忙,他只好改天再来。
C.陶渊明在庐山法会上,看到自己昔日好友慧远和尚一副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我慢”之态时,他心里感到失望。
D.陶渊明拒绝了朋友让他加入白莲社的邀请,也谢绝了几位朋友的挽留,提前回了家,并决定再也不去东林寺了。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前两段的描绘,再现了陶渊明的日常生活场景和心理状态,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场所,为故事的发生提供了背景。
B.小说详细叙述了陶渊明去东林寺的经过,通过描写陶渊明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来表现陶渊明的思想和性格。
C.陶渊明从东林寺回来,走了二十多里地,他“觉得比往常任何一次都吃力",只是因为他年纪大了,体力跟不上了。
D.小说结尾“直翻腾了一整夜”与前文“昨夜他在床上翻腾了一整夜"相照应,也强调了陶渊明从东林寺回来后的反应。
7.陶渊明从东林寺回来后,为什么表示再也不去东林寺了呢?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原因。
8.小说是如何塑造陶渊明的形象的?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答案】5.B
6.C
7.①在庐山法会上,慧远法师傲慢、淡漠的态度让陶渊明看穿了他的虚伪和装腔作势,这引起了陶渊明的反感,所以陶渊明决定不再去东林寺。②刘遗民等隐士对慧远法师磕头礼拜、五体投地的行为与陶渊明看淡生死、看清世事的人生观不一致,所以陶渊明决定远离他们,不愿与之为伍。
8.①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塑造陶渊明的形象。陶渊明对钱财之物毫不在意,而注重修身养性,体现了他安贫乐道、旷达宁远的形象。②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陶渊明拒绝加入白莲社时说的话、躺在床上时的想法都表现出陶渊明对生死问题平静坦然和对世事清醒超越的认识态度。③运用衬托的手法。小说将慧远法师的装腔作势、刘遗民等人的盲从附庸与陶渊明做比较,衬托出陶渊明特立独行的精神立场。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欣赏文本的形象;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中国现当代小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读懂文本,把握小说的情节、人物、主旨,再结合语境和人物形象分析原因,并组织语言作答,
(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中的重要手法,主要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正面描写主要有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式,侧面描写主要是环境和其它人物的烘托等,注意答出手法还要答出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征。
5.B.“他只好改天再来”错误,原文的“改天再来"是陶渊明谢绝朋友的挽留的托词。
故答案为:B。
6.C.“只是因为他年纪大了,体力跟不上了”错误,还有主观上的原因,东林寺之行给他留下了不愉快的印象。
故答案为:C。
7.从“林寺给他的不愉快的印象实在太深了……而尤其令他不愉快的,便是那盘腿打坐在大雄宝殿正中的慧远和尚的那种近于傲慢、淡漠而又装腔作势的态度"“看来东林寺以后是不能再去啦,这些和尚真作孽,总是想拿敲钟敲鼓来吓唬人”可知,在庐山法会上,慧远法师傲慢、淡漠的态度让陶渊明看穿了他的虚伪和装腔作势,这引起了陶渊明的反感,所以陶渊明决定不再去东林寺。
从“最可笑的还有刘遗民、周续之那一班人,平时连朝廷的征辟也都不应,可是一见了慧远和尚就那样地磕头礼拜,五体投地!是不是这可以说明,他们对于生死道理还有所未达呢?死,死了便了,一死百了,又算得个什么!哪值得那样敲钟敲鼓地大惊小怪!"可知,刘遗民等隐士对慧远法师磕头礼拜、五体投地的行为与陶渊明看淡生死、看清世事的人生观不一致,所以陶渊明决定远离他们,不愿与之为伍。
故答案为:①在庐山法会上,慧远法师傲慢、淡漠的态度让陶渊明看穿了他的虚伪和装腔作势,这引起了陶渊明的反感,所以陶渊明决定不再去东林寺。②刘遗民等隐士对慧远法师磕头礼拜、五体投地的行为与陶渊明看淡生死、看清世事的人生观不一致,所以陶渊明决定远离他们,不愿与之为伍。
8.从“去年颜延之被朝廷任命去做始安郡太守,路过浔阳时,给他留下了两万钱,对他生活也不无小补。虽说陶渊明叫儿子把钱全拿去寄存到镇上的几家酒店,记在账上,以便随时取酒来喝,其实那个经营家务的小儿子阿通,却并未照办,只送了半数前去,其余的便添办了些油盐和别的家常日用物。这种情形,陶渊明当然知道,不过在向来不以钱财为意的陶渊明看来,这也算不得什么,因此并不再过问”“只早晚间负手到田垄间去看看桑麻禾黍,一面温习温习自己心爱的诗篇"可知,本文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塑造陶渊明的形象。陶渊明对钱财之物毫不在意,而注重修身养性,体现了他安贫乐道、旷达宁远的形象。
从“让我再想想看。人生本来就很短促,并且活着也多不容易啊!在我个人想,又何必用敲钟敲鼓来增加它的麻烦呢?”可知,运用了语言描写,表明了陶渊明恬淡自然的生活态度;从“‘看来东林寺以后是不能再去啦,这些和尚真作孽,总是想拿敲钟敲鼓来吓唬人。最可笑的还有刘遗民、周续之那一班人,平时连朝廷的征辟也都不应,可是一见了慧远和尚就那样地磕头礼拜,五体投地!是不是这可以说明,他们对于生死道理还有所未达呢?死,死了便了,一死百了,又算得个什么!哪值得那样敲钟敲鼓地大惊小怪!佛家说超脱,道家说羽化,其实这些都是自己仍旧有解脱不了的东西。’陶渊明就像这样地想着想着,直翻腾了一整夜"可知,运用了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出陶渊明对生死问题平静坦然和对世事清醒超越的认识态度。
从“尤其令他不愉快的,便是那盘腿打坐在大雄宝殿正中的慧远和尚的那种近于傲慢、淡漠而又装腔作势的态度。这与他平时的为人是完全两样的。他头戴昆卢帽,身披绯色罗袈裟,前后左右还围着一大群年轻俊美的小和尚……”“然后又由刘遗民来大念一遍他自己作的所谓‘发愿文’,次即由白莲神社中的社友们一齐向慧远和尚顶礼膜拜,然后又由会众大声宣扬一阵……"“看来东林寺以后是不能再去啦,这些和尚真作孽,总是想拿敲钟敲鼓来吓唬人。最可笑的还有刘遗民、周续之那一班人,平时连朝廷的征辟也都不应,可是一见了慧远和尚就那样地磕头礼拜,五体投地!是不是这可以说明,他们对于生死道理还有所未达呢?死,死了便了,一死百了,又算得个什么!哪值得那样敲钟敲鼓地大惊小怪!……”可知,运用衬托的手法。小说将慧远法师的装腔作势、刘遗民等人的盲从附庸与陶渊明做比较,衬托出陶渊明特立独行的精神立场。
故答案为:①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塑造陶渊明的形象。陶渊明对钱财之物毫不在意,而注重修身养性,体现了他安贫乐道、旷达宁远的形象。②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陶渊明拒绝加入白莲社时说的话、躺在床上时的想法都表现出陶渊明对生死问题平静坦然和对世事清醒超越的认识态度。③运用衬托的手法。小说将慧远法师的装腔作势、刘遗民等人的盲从附庸与陶渊明做比较,衬托出陶渊明特立独行的精神立场。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文言文阅读
文段一: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建安五年,策薨,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瑜曰:“不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顷之,烟焰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节选自《三国志·周瑜传》,有删改)
文段二:
疾困与吴主笺
周瑜
瑜以凡才,昔受讨逆①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②,谓若在握。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人生死有命,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方今曹公(曹操)在北,疆场未静,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倘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摘编自《三国志·鲁肃传》,有删改)
【注】①讨逆:孙权长兄孙策,受汉封为讨逆将军。②威灵:国家(或帝王、祖先)的神力。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B.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C.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D.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父,父亲的兄弟,即伯父或叔父。在文中指周瑜的叔叔周尚。
B.“瑜往省之"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两个“省"含义不同。
C.权,即孙权,孙策的弟弟,也即辛弃疾《永遇乐》词中的“孙仲谋”。
D.“为汉家除残去秽"与“因为长句”中的两个“为"的含义相同。
1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瑜精通音乐,即使在饮酒之后,弹奏者有差错,他也能听得出来,每听出来就会回头看看。
B.孙策死后,孙权即位,周瑜在吴国颇受重用,与一起张昭掌管各种事务,后担任前部大督。
C.面对来势汹汹的曹军,东吴朝堂之上君臣议事时,除周瑜一人主战外,其他人都主张投降。
D.周瑜的部将黄盖很有谋略,他审时度势,用心观察,及时提出了用火攻的策略,击败了曹军。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
②顷之,烟焰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
13.文段二为周瑜病危时写给吴主孙权的信,请概括其中主要表达了哪三点内容。
【答案】9.D
10.D
11.C
12.①这时曹操军队的士兵已经发生了疾病,刚刚一交战,曹军失败后退,撤(带)军到长江北岸驻扎。
②不久,烟火遮满天空,曹军烧死淹死的人马很多,于是败退。
13.①对君主给予恩遇、委以重任表示感激;②为身患重病,无法报答君主知遇之恩、施展个人才志而愧疚遗憾;③推荐鲁肃继任,以成就大业。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称谓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还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关键点:人名、地名、官职名、年号、语气词、动宾搭配、句式整齐等。要根据语意做题,可用排除法。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和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关于实词,本题考查的是一词多义,平时的学习中应对重要的文言实词多加积累,做题时结合句子进行判断即可。关于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3)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4)本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删、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⑸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分析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需要在原文中找到关键语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
【附参考译文】
文段一: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城人。周瑜自少年开始精意于音乐,虽然三杯酒之后他还是能够听出缺憾或弦误,周瑜知道一定会扭头去看那个出错者。所以当时有人编出歌谣:曲有误,周郎顾。当初,孙坚发起义兵讨伐董卓,孙坚搬家到舒城。孙坚的儿子孙策和周瑜同年,相互之间关系很好,周瑜推让道路南边的大宅来作为孙策家的屋舍,还拜见了孙策的母亲,两家的财物生活用品共用。周瑜的叔父周尚是丹杨太守,周瑜前往探视他。正赶上孙策带兵东渡,到达历阳后,孙策派人通知周瑜,周瑜就带领人马迎接孙策。孙策十分高兴:“我得到你的帮助,事情就能成功了!”周瑜跟随孙策进攻横江、当利,都顺利攻克。建安五年,孙策死了,孙权统领事务。周瑜带兵前往奔丧,于是就留在吴郡,以中护军身份和长史张昭共同掌管诸事务。建安十三年春季,孙权征讨江夏,周瑜任前部大督。这年九月。曹操进入荆州,刘琮率人马投降,曹操得到了他的水军,水兵、步兵有几十万人,吴军将士听说此事都很恐惧。孙权召见众属下,询问计策。议论的人都说:“曹公是豺虎一样的人,但他假藉汉朝丞相名义,挟持天子,征讨四方,行动都以朝廷为藉口,现在如果抵抗他,事情就更不顺利。而敌我实力的强弱,又不能相提并论,我们认为最上策不如迎接他。"周瑜说:“不对。曹操虽然假藉汉朝丞相的名义,其实是汉朝的奸贼。将军您以神勇英武的雄才,又依仗父兄的功业,割据江东,土地方圆几千里,军队精良,物资充足,英雄乐意报效,正应当横行天下,为汉朝除去奸邪恶贼。何况曹操亲自来送死,怎么能去迎接他呢?周瑜我请求得到精兵三万人,进军驻守夏口,保证为将军您打败曹操。孙权说:“老贼想废掉汉室自立为皇帝已很久了,只是顾忌二袁、吕布、刘表和孤罢了。如今几位雄杰已经灭亡,只有孤还在,孤与老贼,势不两立。您说应当抗击,和孤的心意非常相合,这是上天把您授予给我啊。”孙权于是就派周瑜和程普与刘备合力迎击曹操,在赤壁相遇。这时曹操的军队士卒已经发生了疾病,刚一交战,曹军失败后退,撤军驻扎长江北岸。周瑜等人在南岸。周瑜的部将黄盖说:“现在敌众我寡,难以和他们长时间相持。但是看曹操军队的船舰首尾相连,可以用火烧而打败他们。"不久,烟火冲天,人马烧死淹死的很多,曹军于是就败退。刘备和周瑜等人又共同追击。曹操留下曹仁守江陵城,自己径直返回北方。
文段二:
我是个平凡的人,过去受到讨逆将军特殊的厚爱,委托我很重要的事。于是担负光荣的任务,统率兵马。规划平定了巴蜀,接着又占领襄阳,凭借着国家与吴主的威力,觉得事业的成功好像就在手掌之中。后来因为不注意,中途得了急病,前些日子医治疗养,病却是日日加重不见减轻。人生必有一死,人的寿命有长有短,这实在不值得叹惜。只是遗憾我微薄的愿望未能得到施展和实现,再也不能受到您的教诲和差遣罢了。现在曹操在中原称雄,边境未得平静,天下的事还不知结局如何,这是文臣武将忙得不能按时吃饭的时候,是主公思考焦虑的日子啊。(在这样的日子里)鲁肃忠诚严正,遇事不会随便苟同,他是可以代替我的人。人到临死时,他的话是善意的,倘若对主公来说可以采用,我死而无憾了。
9.句意:当初,孙坚发起义兵讨伐董卓,孙坚搬家到舒城。孙坚的儿子孙策和周瑜同年,相互之间关系很好,周瑜推让道路南边的大宅来作为孙策家的屋舍,还拜见了孙策的母亲,两家的财物生活用品共用。
“孙坚兴义兵”是完整的主谓宾句子,其间不能断开,故排除AC;
“舍"为动词,宾语为“策”,所以应在“策"后面断开,排除B。
故答案为:D。
10.A.正确。B.正确。探望。/反省。句意:周瑜前往探视他。/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进行参省反省。C.正确D.错误。为了,表目的。/写作。句意:为汉朝除去奸邪恶贼。/于是撰写一首长诗。故答案为:D。
11.C.“除周瑜一人主战外,其他人都主张投降”错误。依据文章内容“君言当击,甚与孤合"可知,此话为孙权说的,可见孙权也是主战的。
故答案为:C。
12.得分点:
①“初”,刚刚;“引",率军(撤退);“次”,驻扎;“江北",长江北岸。
②“顷之”,不久、一会儿;“张",遮满、遮蔽;“人马烧溺死者”,定语后置,应为“烧溺死的人马";“遂”,于是、就。
故答案为:①这时曹操军队的士兵已经发生了疾病,刚刚一交战,曹军失败后退,撤(带)军到长江北岸驻扎。
②不久,烟火遮满天空,曹军烧死淹死的人马很多,于是败退。
13.“瑜以凡才,昔受讨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表达了对君主给予恩遇、委以重任表示感激;
“人生死有命,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表达了为身患重病,无法报答君主知遇之恩、施展个人才志而愧疚遗憾;
“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倘或可采,瑜死不朽矣",表达了推荐鲁肃继任,以成就大业。
故答案为:①对君主给予恩遇、委以重任表示感激;
②为身患重病,无法报答君主知遇之恩、施展个人才志而愧疚遗憾;③推荐鲁肃继任,以成就大业。
古代诗歌阅读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①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②抗疏功名薄,刘向③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信宿:再宿。②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凿壁借光”的故事被世人广为称颂;他多次直言进谏,刚直不阿,受人敬重。③刘向,字子政,汉朝宗室大臣、经学家。
14.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诗人日日独坐江楼,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B.颔联紧承首联,写眼前所见,渔舟泛泛,燕子飞飞,巧用叠词,透出诗人的闲适之情。
C.颈联运用典故,以匡衡上书进谏、刘向整理经典自比,用来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之情。
D.全诗抒情深挚,整体基调与《登高》相似,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15.尾联借“同学少年”表达诗人独到的思想感情,这与《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
【答案】14.B
15.①毛诗: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作者通过回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来表达对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高度赞美。②杜诗:往日的同辈之人,如今大多已经富贵发达,地位不再低贱。作者借“同学少年”之得意反衬(对比)自己落魄的处境,表现了诗人不得志的痛心。
【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题材、结构、情感的鉴赏。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再对照选项进行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14.B.“透出诗人的闲适之情"错误。“泛泛”写渔舟来来往往,但终有家能回;“飞飞"写诗人因囿于孤舟看灵动、自由的燕子,萌生了人不如燕的慨叹。渔舟依旧泛泛,燕子故意飞飞,是“日日”看到的景致,在“泛泛"“飞飞”中就透出诗人的憎厌无聊之情。
故答案为:B。
15.杜诗尾联“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年少时一起求学的同学大都已飞黄腾达了,他们在长安附近的五陵,穿轻裘,乘肥马,过着富贵的生活,我却注定要为一个信念苦渡人间。一个“自”字,写出了曾经的同学只顾着自己骑马乘车衣轻裘,无心诗人之流落,更无心家国之残破。诗人用同学的“多不贱"反衬自己的落魄、不得志,也表达了对这些人的鄙视。
毛诗“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青年毛泽东也身在其中,这些青年革命者潇洒倜傥,意气风发,指点江山,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通过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表达了对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高度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①毛诗: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作者通过回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来表达对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高度赞美。②杜诗:往日的同辈之人,如今大多已经富贵发达,地位不再低贱。作者借“同学少年"之得意反衬(对比)自己落魄的处境,表现了诗人不得志的痛心。
16.名句名篇
(1)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的诗句“___”和“___"令人叹为观止。
(2)杜甫的《登高》中,“___,___”这两句通过空间的广度和时间的长度写出了作者晚年漂泊他乡、疾病缠身的凄苦生活。
(3)《琵琶行》中,从侧面反映琵琶女技艺高超,容貌美丽的句子是:“___,___"。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两语句是,。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登临京口北固亭想起英雄人物刘裕,发出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赞叹的词句是:“,”。
(6)《声声慢》中,“,"。两句写词人是位感情丰富的女子,这样守着窗儿,不免触景生情,睹物思人,如此孤独难耐惨淡愁苦可怎么捱到天黑呀!
【答案】(1)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4)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5)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6)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霓、兮、瑟、鸾、常、作、妆、妒、初、戈。
故答案为:(1)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4)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5)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6)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为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和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三、课内知识及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7.下列加点的文言知识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不厌高(讨厌)绕树三匝(周、圈)依依墟里烟(废墟)
B.“云青青兮欲雨”“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字所示的颜色一样。
C.栗深林兮惊层巅(使…战栗)尚能饭否(吃饭)独善其身(善良)
D.“铁骑突出刀枪鸣"“终岁不闻丝竹声”加点的词语都是古今异义词。
【答案】B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A.厌:满足。句意: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墟:村庄。句意:村庄上方飘荡着袅袅炊烟。
B.正确。句中的“青"都指黑色。
C.善:形容词做动词,修养。句意:独自修养身心。
D.突出:古义,突然出击;今义,超出一般的。句意: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
“丝竹”不是古今异义,此处代指管弦乐器。句意: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18.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青青子衿”中的“子"是对对方的尊称,“衿”是“衣服的交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B.《归园田居》(其一)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是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隐士,也是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的开创者。
C.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因曾官至太子少傅,又称“白太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有《白氏长庆集》。
D.“李杜"中李白是浪漫主义非凡典型,杜甫是现实主义杰出代表;“小李杜”指杜牧和李商隐。“苏辛"是豪放派,李清照是婉约派。
【答案】B
【知识点】文学典籍
【解析】【分析】B.“是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的开创者”错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山水诗的开创者是谢灵运。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学和文化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问题。
今年,国庆与中秋相遇。国泰民安,家国团圆,今年尤为不易。在中国,家是国家稳定的基础,国是万家平安的保障;国家以千家万户为重心,百姓以爱国爱家为美德。战洪水、抗地震、斗疫魔……一路披荆斩棘,哪一步不____着团结奋进的精神?高铁飞驰、巨轮远航、探天潜海……一路跋山涉水,哪一步不包含着____的意志?从“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呐喊,到“我和我的祖国”的合唱,每个人都深深懂得,国家只有富强,才可能有我们的国格和人格,更不用说人民的权利和福祉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家国情怀让前进的中国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无数风险挑战。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在历史的长河中,家国情怀内化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指导着道德实践;凝练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千古名句,成为了价值法度;记录为“人心齐,泰山移”“树高千丈,叶落归根"等民间俗语,通过口耳相传、相习成诵,镌刻于一代代中华儿女的灵魂深处。这条坚韧的纽带,将小家与大家紧密相连;这种不竭的精神涌流,将个体的生命与国家民族的命运____在一起。这种精神的传承,让中华文明辉煌于史、溢彩于今,虽经风雨波折而始终屹立如新,成为一种“____”的文明。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蕴含众志成城融会古往今来
B.蕴藏众擎易举融汇古往今来
C.蕴藏众志成城融汇亘古亘今
D.蕴含众擎易举融会亘古亘今
2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只有国家富强,才可能有我们的国格和人格,更不用说人民的权利和福祉了。
B.国家只有富强,才可能有我们的国格和人格,更不用说人民的权利和福祉了。
C.国家只有富强,才可能有我们的国格和人格,才不用说人民的权利和福祉了。
D.只有国家富强,才可能有我们的国格和人格,才可能有人民的权利和福祉。
【答案】19.C
20.D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结构混乱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⑵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19.第一空,蕴含:指文学作品的题材所包蕴的思想、意义。蕴藏:指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该处指在战洪水、抗地震、斗疫魔等行动中积蓄的团结奋进的精神,从含义上应选择“蕴藏"。
第二空,众志成城:指大家齐心协力,就像城墙一样的牢固,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众擎易举:指许多人一齐用力,容易把东西举起来。比喻大家同心协力就容易把事情办成。从搭配对象上看,此处修饰的是“意志”,应选“众志成城"。
第三空,融汇:指融合汇聚。融会:指融合贯通。语境中,是指将个体的生命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融合汇聚在一起,所以应选“融汇”。
第四空,亘古亘今:指贯串古今,从古到今;古往今来:指从古到今,泛指很长一段时间。语境中,此处是指这种文明贯串古今,应使用“亘古亘今"。
故答案为:C。
20.原文有两处错误:
一是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对,“国家只有富强,才可能……”中前后主语不一致,应改为“只有国家富强,才可能……",据此排除BC;
二是关联词“更不用说……了”使用不当,两个分句之间看不出有递进的逻辑关系,应该将该关联词改成“才可能有",并且去掉结尾的“了”字,据此排除A。
故答案为: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蚂蚁爬过暴雨前的树丛",想起这句话是站在窗前,看到窗外三环路上涌动的车流。远远地望去,那些金属的小铁盒子,在四只滚动的胶皮轮子上,像一队蚂蚁似地列队而行。这令人想起了童年,童年最有自然特色的体验,就是在暴雨前夕,蹲在花园的树丛前,看一队蚂蚁匆匆地搬家。当我们的孩子不能蹲下来,在树丛边看到一队蚂蚁爬过他的童年,这也许是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了,但它是一个信号,就是我们已经成为了②“城市动物”。我们生活在一切都经过计算机程式化了的世界中:像一部部煌煌大作,每一本书都经典,都文化,同时也都落满灰尘;____!城市用各种办法填充我们的需求甚至欲望,把我们填得满满的,以至于内心没有一个小角落放下一个③“自己"。于是,我们被一种力量召唤,走出去,到空旷的草原、荒漠和群山间去,去像一只蚂蚁爬过暴雨前的树丛。
21.下列各句中引号的用法与选段中①②③三处引号的用法都不相同的一句是()
A.《大学》里的“正心诚意”,意即行为背后的动机要与行为遵守的规范相一致。
B.他平日里喜欢占小便宜,大多数人认为,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为好。
C.青菜挑子上带着一束束大白莲花骨朵出卖,在北方大概只有济南这么“阔气”。
D.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的是什么样的云,就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22.仿照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续写,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字数上可略有不同。
23.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自古很多君王居所都称为“宫”,_________?先说“紫禁城"的“紫”,“紫"不代表紫色,___。古人讲究天人合一,他们认为古代星空三垣之一的紫薇垣正处于中天,位置永恒不变,是所有星宿的中心,象征天子,所以天子居住的宫城被称为紫薇城。其次,皇帝居住的地方神圣不可侵犯,是普通百姓的禁地,___。最后,北京故宫占地1087亩,全部殿堂屋宇达9000多间,四周城墙高10余米,所以被称为“城”。综上所述,北京故宫被称为紫禁城。
【答案】21.B
22.文段中画横线句的句式是:像一(两个相同的量词)+名词,每一(量词)+名词都……,都……,同时也都……(动词性短语)。内容上表达对“我们生活在一切都经过计算机程式化了的世界中"的形象理解。修辞上注意运用比喻。仿照“像一架架煌煌大作”仿写“像一台台冰箱"或“像一个个超市”,然后仿照“每一本书都经典,都文化"仿写“每一样食品都营养,都保鲜”或“每一个产品都诱人,都必需",最后仿照“同时也都落满灰尘”仿写“同时也都令人没有胃口"或“同时也都写上了交易价钱”。
23.为什么故宫被称为“紫禁城"呢;而是代表紫薇垣;所以被称为“禁”。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仿写句式;语句补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引号,先判断文章中引号的用法,再逐个判断选项中引号的用法,然后选出正确的一项。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和续写的能力。一般来说,要解答此类题目应分“三步走":一是明确要求,二是分析语境,三是组织答案。
(3)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能力。这类题目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于文本。具体说,所补写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要综合起来,这样答案就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21.“蚂蚁爬过暴雨前的树丛”是引用,“城市动物"“自己”是特殊含义。
A.表示引用。
B.表示反语讽刺。
C.表示特殊含义。
D.表示特殊含义。
故答案为:B。
22.文段中画波浪线句的句式是:像一(两个相同的量词)+名词,每一(量词)+名词都……,都……,同时也都……(动词性短语)。内容上表达对“我们生活在一切都经过计算机程式化了的世界中"的形象理解。
修辞上注意运用比喻。
仿照“像一架架煌煌大作”仿写“像一台台冰箱"或“像一个个超市”,然后仿照“每一本书都经典,都文化"仿写“每一样食品都营养,都保鲜”或“每一个产品都诱人,都必需",最后仿照“同时也都落满灰尘”仿写“同时也都令人没有胃口"或“同时也都写上了交易价钱”。
故答案为:文段中画横线句的句式是:像一(两个相同的量词)+名词,每一(量词)+名词都……,都……,同时也都……(动词性短语)。内容上表达对“我们生活在一切都经过计算机程式化了的世界中"的形象理解。修辞上注意运用比喻。仿照“像一架架煌煌大作”仿写“像一台台冰箱"或“像一个个超市”,然后仿照“每一本书都经典,都文化"仿写“每一样食品都营养,都保鲜”或“每一个产品都诱人,都必需",最后仿照“同时也都落满灰尘”仿写“同时也都令人没有胃口"或“同时也都写上了交易价钱”。
23.第一处,此处是一个问句,需要根据后面的分析提出问题,由后面的分析以及最后一句“北京故宫被称为紫禁城"可知,此处应是说“为什么故宫被称为‘紫禁城’”。第二处,由前面可知,此处是分析“紫"的含义,前面说“不代表紫色”,此处应是说“紫"代表什么;结合后面“他们认为古代星空三垣之一的紫薇垣正处于中天……所以天子居住的宫城被称为紫薇城”可知,应是“代表紫薇垣"。第三处,由“先”“其次"“最后”可知,这是按照顺序解释“紫"“禁”“城"的意思,“其次”解说的是“禁"的意思,划线处对应前面“所以天子居住的宫城被称为紫薇城”和后面“所以被称为‘城’",此处也应该使用“所以被称为……”的句式,应为“所以被称为‘禁’"。故答案为:为什么故宫被称为“紫禁城”呢;而是代表紫薇垣;所以被称为“禁"。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高尚的竞争是一切卓越才能的源泉。——英国哲学家休谟
一匹马如果没有另一匹马紧紧追赶并要超过它,就永远不会疾驰飞奔。——古罗马诗人奥维德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
争与不争,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话题,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争与不争,智慧其中争,是一切生物进化的动力和理由;不争,是人对待生活的淡然态度。争与不争,蕴含着人生的大智慧。
达尔文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争,似乎是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所有的生物必备的能力:植物要发芽、生长,就要与其他植物争空气、阳光、水分;动物要发展、壮大,就要与其他动物争领地、水源、食物。“两眼一睁,开始竞争”成了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生物的真实写照。
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也。"不争,是相对的,这种不争是生存的智慧,当然也是争的最高境界。不争,不是逃避,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旷达胸怀,是一种博大包容。
争与不争,智慧其中。
晚清重臣、洋务运动健将张之洞在科举考试中中了探花。按道理讲名列三甲的成绩已经让很多人无法企及,但张之洞很是沮丧。他认为自己应该独占鳌头;而在为人处世上,他曾经评价自己“平生有三不争: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士争名,三不与无谓争闲气”。张之洞的争与不争彰显了人生的智慧:争,是“平生不做第二人选"的人生信条;不争,是内敛孤傲、不染杂尘的人生境界。
被后人称为“诗仙”的李白和被称为“诗圣"的杜甫是同时代的人:李白,恃才傲物、睥睨天下;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二人没有争诗坛“老大”的地位,而是惺惺相惜,在不争中为唐诗的辉煌贡献着各自的力量。“不争",是从有利于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角度思考的。
打败越国的夫差和最终消灭吴国的勾践一生都在“争”:一场大战,越国亡国,勾践到吴国为奴;随即,勾践“切齿仇冤,棒心钓饵。尝胆权谋",最终一战雪耻。“争”,关系到了生存。
争与不争,不是随机的选择,而是要考虑面对的境遇:争,不是皆争、乱争、必争;不争,不是放纵、胆怯、逃避。
桉树因为“争"而成为干旱地区首选的树种,它可以二十四小时不停地吸收地下水和各种养料,即便是营养过剩,还要不停地吸收养分。但正是这种无所不在的“争”,造成周围树木死亡,甚至地下水干涸。于是,当地人不得不忍痛割爱,砍伐桉树,种植其他树种。小丑鱼居住在海葵的触手之间,这些鱼会带来食物与海葵共享,而海葵的触手中含有有毒的刺细胞,可使小丑鱼免于被掠食,小丑鱼本身则会分泌一种黏液在身体表面,保护自己不被海葵伤害。小丑鱼与海葵的“不争",使得它们更加快乐地生活。
争与不争,智慧其中。所以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又说“当仁,不让于师"。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二元关系型材料作文。材料由三句名言构成,围绕“争与不争”二元关系展开。前两句休谟和奥维德的话主要阐释了“竞争"的重要性。第三句《道德经》句子的观点是“不争”——“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意即大智慧者(圣人)只做事,不争夺名利地位。“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是说,只做事而不争夺名利地位的人,别人无法与之相争。
认真分析三句话可知,“争"与“不争”这一二元关系具有很强思辨性。
“争"具有进步意义:①竞争不可避免、竞争无所不在,若我们消极懈怠,不思进取,必将被时代抛弃。②竞争对个人的意义:竞争源于压力,产生动力,竞争对个人的激励鞭策作用,让人不再懈怠;竞争能让我们更加努力拼搏进步;竞争使人更勇敢;竞争能增强人的自信心;竞争激发个人潜力。③竞争对社会家国的意义:竞争使大家各呈奇技,各出精品,给各行各业带来活力,让国家在竞争中不断强大,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敢于竞争,直面竞争,在竞争中赢得先机,占据优势,国家与民族才能兴旺发达。
当然,“争”也要注意度,要理性竞争。竞争的本质是输赢,竞争的精神是参与,竞争的条件是平等,竞争的旗帜是光明正大,竞争的本身是提高,竞争的过程是丰富。竞争中要尊重对手,遵守规则,做到正当竞争、高尚竞争、快乐竞争、良性竞争。要与强者争,与自己争,要追求竞争的双赢。竞争中不乏温情与关爱,竞争不乏互相提携、互相促进、互相欣赏、互相进步。同时,竞争并不排斥合作。
而“不争"是一种态度。不争的背后是一种自在,一种坦然,是懂得生活真谛之后毅然决然的放下与洒脱。不争,不是懦弱,不是认怂,而是懂取舍,明事理;不争,是一种好心态,是一种大智慧,是万千阅历后的看破、饱经沧桑后的睿智、无数沉浮后的淡泊;不争,是一种清醒,一种达观,一种自信,是内心的不执不迷、不贪不念;不争,是一种转向,由外在转向内在,由关注金钱名利转向精神心灵。
写作要求“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暗示文体倾向于议论文。所以写作时首先可以亮明自己的观点。若强调竞争,可说“竞争"本身是没有错的,在竞争的过程中全力以赴,对竞争的结果就可以坦然相对就是最好的选择。“竞争”本身无错,是人们忽略了竞争的过程,只试图得到竞争的结果,是人们对竞争的认识错误,价值观的错误,不能责怪竞争本身。若要认同“不争",则可从反面入手,通过揭露传统“竞争”观念与如今“竞争"带来的一些弊端去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若选择结合二者思辨讨论,则可围绕争什么不争什么等角度进行阐述“争”与“不争"之间的关系,或相辅相成,或相互对立。
参考立意:
①争是前进的动力,是成功的助燃器。
②不争,才能活得坦然,过得自在。
③互助才是竞争的最高境界。
④以争促事业进步,以不争获人生安宁。
【点评】本题为二元关系型材料作文,所谓二元关系型作文,就是由两个词语或短语组合而成的一种作文形式,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兼顾文题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常见的关系有并列、对立、从属、因果和递进等,而这些关系中,都包含辩证的、矛盾的关系。二元关系是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可以是先后关系,共存关系,因果关系等。他们不可分割的两面,在分析时不能只谈一面,而忽略另一面。因此在确定结构时,必须以其中的一面或两面为重点,兼顾另一面。
1/1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29分)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追求卓越”“创造新鲜事物",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中国有一个词可以与“工匠精神"匹配——匠心。“匠心”意思是精巧的心思,技艺上的创造性。有个成语叫“匠心独运",就是“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唐人王士源的《孟浩然集序》说:“文不按古,匠心独妙。"这就是创新。
“匠人”有了初心,不断提升技艺,就有了“匠心"。这就是创新,就是总理说的“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能够“匠心独运"了,“匠人”就开始成长为“巨匠"。“匠人”成为“巨匠"的过程,就是几十年如一日,下苦功追求卓越的过程;“匠人”成为“巨匠"的那一刻,也就是吉姆·柯林斯说的,完成了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
所以,从现实来说,工匠精神不是让大家只做一个工匠,而是在工作中提升自我,在工艺、技术、创新、生产和品质等方面完善自己,做大做强。同样,在新时期的市场环境下,我们的企业也要提升竞争力,赶超国际差距。(节选自迟宇宙《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材料二:
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
一位作家说过,能将胡辣汤做得顾客盈门、生意红火,和能让火箭上天没有本质的区别。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分殊。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稳健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欠款合同和设备采购合同
- 2025年塔城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题库下载
- 2025年西藏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克孜勒苏州货运资格证考试题答案
- 2025年山东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试题和答案
- 2025年商洛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考试系统
- 风力发电项目招投标法规指南
- 社保风险管理
- 水下隧道项目招投标评审要点
- 机场旅客意见箱管理规定
- 2024年企业年度营销策划合同
- 第28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 2024全固态电池产业研究:全固态电池即将迎来量产元年
- 【MOOC】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中级)-华中农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小学单词职业类》课件
- 24年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21天冲刺计划(每日5道题)
- 中资企业在哈萨克斯坦发展报告 2023-2024
- 楼门牌制作合同范例
- 《复杂网络入门必读》课件
- 传感器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总裁秘书劳动合同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