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自我评估卷(原卷+解析卷)_第1页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自我评估卷(原卷+解析卷)_第2页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自我评估卷(原卷+解析卷)_第3页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自我评估卷(原卷+解析卷)_第4页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自我评估卷(原卷+解析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自我评估卷(原卷+解析卷)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自我评估卷(原卷)

(本试卷总分:120分,完成时间:80分钟)

姓名:班级:学号:得分: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本题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鲲鹏(kūn)濠梁(háo)兑命(yuè)食马者(shí)其名为鲲(kūn)

B.布衾(qīn)两鬓(bìn)有分(fèn)沉塘坳(ào)大庇天下寒士(bì)

C.挂罥(juàn)尽粟(lì)突兀(wù)学学半(xiào)教学相长(zhǎng)

D.骈死(pián)翩翩(piān)相马(xiāng)辗冰辙(niǎn)选贤与能(jǔ)

2.(本题3分)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B.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3.(本题3分)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B.《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C.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D.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本题3分)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南冥者,天池也。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C.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D.呜呼!其真无马邪?

5.(本题3分)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怒而飞(愤怒)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怎么)

B.志怪者也(志向)讲信修睦(培养)

C.然后能自反也(自我反思)执策而临之(面对)

D.不知其旨也(宗旨)盗窃乱贼而不作(作乱害人)

6.(本题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迁移)《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怪异的事物)

B.请循其本(遵循)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坚强)

C.货恶其弃于地也(厌恶。)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同,一样。)

D.老翁逾墙走(越过。)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值得,满足,心甘。)

7.(本题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B.固不可彻子固非鱼也

C.天下为公忍能对面为盗贼D.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鹏之徙于南冥也

8.(本题3分)下列句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择其善者而从之B.弗食,不知其旨也

C.其此之谓乎D.弗学,不知其善也

9.(本题3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说》《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的分别是韩愈、柳宗元、苏轼,他们都位列“唐宋八大家”。

B.《礼记》,我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由孔子及其弟子辑录而成。《礼记》中的《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C.“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的感想,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的杂文颇为相似,如《爱莲说》《马说》等;古人常用“阴”、“阳”表示方位,山南水北称为“阴”,山北水南称为“阳”。

D.《北冥有鱼》选自《庄子集释》,《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是《庄子》的特色。

10.(本题3分)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大道之行也》中的“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B.《北冥有鱼》文中用野马,尘埃的以息相吹与大鹏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都是不自由的,意境广大。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于安史之乱尚未平息之时,诗人白居易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

D.《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文以庄子和惠子认知态度的对比,反映了这对朋友因共同好辩而拥有的生活情趣。

二、句子默写(共10分)

11.(本题10分)诗文名句积累。

我们诵读经典,可以在“蒹葭苍苍,(1)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冷落秋景中,感受萧瑟凄清的气氛(《蒹葭》);可以在“曲径通幽处,(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清幽环境中,忘却尘世的喧嚣(《题破山寺后禅院》);可以在“可怜身上衣正单,(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矛盾心理中,体会老翁悲惨的境遇(《卖炭翁》);可以在“缺月挂疏桐,(4)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描写中,看到寂静清冷的世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可以在“水击三千里,(5)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鹏鸟活动中,想象大鹏南迁时的壮观景象(《北冥有鱼》);可以在“潭中鱼可百许头,(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侧面描写中,看到水的清澈透明(《小石潭记》)。我们感知情怀,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出呼喊,抒发自己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传递出友情不因天各一方而疏远的洒脱。

三、古诗文阅读(共41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共11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1.(本题3分)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颈联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诗人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B.甲诗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C.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地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乙诗首联描绘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点出送别地点,烘托了的送别之情。

D.乙诗是一首送别诗,借“浮云”“落(//.)日”抒发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借写“班马”表述诗人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不舍之意,表现了诗人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12.(本题4分)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甲诗首联中的“辅”和“望”字。

13.(本题4分)两首诗都是唐人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甲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乙诗中“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各表述的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7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

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子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节选自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改)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2)食之不能尽其材()

(3)数以书谏韩王()(4)反举浮淫之蠹()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而伯乐不常有而加之于功实之上

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鹏之徙于南冥也

C.不以千里称也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

D.虽有千里之能宽则宠名誉之人

16.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

17.两文所表述的观点在治理国家方面有什么异同?(4分)

(三)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13分)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虽有嘉肴》)

乙】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注:①奚:怎么。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知其旨也旨:味美。B.然后能自反也反:返回

C.君子之学必好问好:喜欢、喜爱D.舍问,其奚决焉舍:放弃、舍弃

19.将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学学半。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20.根据选文和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上空。(4分)

文论述了①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文论述了②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两篇选文的论述,对你的学习分别有什么启发?文:③_____________________。文: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2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9分)

“疫气疯发”之后,我们如何寻求成长

①很多人都没有想到,2022年的春天,我们还在备受新冠肺炎疫情的折磨。有网友造出了这样一个词——疫气疯发,指每天都被疫情气得要发疯。

②疫情只会带来创伤吗?并不是。

③在我们的古文经典《孟子》中,有这样的名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④其中的“曾益其所不能”,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创伤后成长”。

⑤心理学家发现,许多经历过创伤的人不仅展现出了惊人的心理韧性,还在创伤中生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研究表明,大多数创伤事件的幸存者并未表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甚至,出乎意料的是,有很多人报告自己从这段经历中收获了成长。心理学家将这样的现象命名为“创伤后成长”,即在经历了极具挑战性的生活事件后展现出的积极心理变化。比如,经历过疫情隔离的人,在自我认知、生活哲理、人际关系方面都可能会有积极的变化,会更懂得觉察当下的幸福,更珍惜与朋友的线下相处等。研究发现,在疫情期间,人们的心理韧性程度整体有所提升,也就是说,人们更能有效地应对和适应疫情带来的逆境。今年的疫情中,有不少学生群体被感染、被隔离,虽然过程中肯定有烦躁、痛苦,但他们正处于价值观发展变化的主要阶段,他们付出努力积极配合抗疫,也见证了大家的抗疫过程后,他们自己应对逆境的能力也会有所提升,这都有利于他们日后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

⑥一个人的创伤后成长让他自己获益,一群人的创伤后成长则会造福更多人。研究发现,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后,人们对他人的同情和信任程度会增加,团体凝聚力会增强,会做更多的慈善行为、正义行为。疫情无情人有情,一波波的疫情之下,我们也同样看到了邻里守望相助、各地伸出援手,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⑦如何寻求创伤后成长?三步走。

⑧心理学家总结了促进创伤后成长的三方面因素:个体内部因素、个体外部行为、社会联系。我们想要寻求创伤后成长,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⑨在我们个人内部,可以在认识上重新建构疫情的意义。疫情让我们不得不停下脚步,但我们也可用更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和讲述这段时间的经历。比如,在隔离或封闭在家的日子里,创伤的视角会认为这是有害的,或者无聊的。但我们也同样看到,有人在这期间学会了做饭,学会了做手工,不仅掌握了新技能,还培养起了新兴趣;或者,有人终于有时间陪孩子玩,终于在孩子的童年中不再缺席。这些都是疫情期间我们的成长。当然,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重述这段故事,并不是要感谢疫情,疫情确实带来了客观的损失,但对我们自己而言,我们可以感谢积极应对疫情的那个自己。

⑩而在个体外部,我们可以更关注问题解决和应对。当我们提起疫情时,总免不了想要发泄消极情绪,和朋友一起吐槽我们被疫情剥夺了多少时间和青春,这样的吐槽和发泄,适度进行虽然可以带给我们一时的爽快,但总是沉浸其中的话,我们就浪费了更多的时间,会让自己一直陷在消极情绪里。真正的创伤后成长,不只是积极地解读过去,更是通过行为实现个人的建设性认知,关注目前我们可以解决的问题,去做一些能给自己带来成就感的事情。

最后,创伤后成长不是我们一个人的追求,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社会支持,帮助自己成长,也和朋友们一起成长。我们可以和家人、朋友们一起吐槽,更可以通过他们的反馈,来发现那些我们吐槽中忽略了的新视角。

21.关于“创伤后成长”,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孟子》中的“曾益其所不能”印证了“创伤后成长”,但这个概念并不是由《孟子》提出的。

B.“创伤后成长”是人在受到创伤后可能会有的成长,但并不是必然会有的成长。

C.疫情中,一些学生在群体被感染、被隔离之后,心情变得烦躁、痛苦,这变化不属于“创伤后成长”。

D.在遭受疫情的伤害之后,人的心理韧性程度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增强,这些变化属于“创伤后成长”。

22.关于“创伤后成长的益处”,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创伤后成长既能让个人受益,也能让群体和社会受益,乃至能提高一个民族的凝聚力。

B.创伤后成长能让人在经历疫情之后,掌握新技能,培养起新兴趣,有时间陪孩子玩,在孩子的童年不再缺席。

C.创伤后成长能让人在自我认知、生活哲理、人际关系方面产生积极的变化,提升人应对逆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D.创伤后成长能让人在经历疫情之后,更懂得觉察当下的幸福,更珍惜与朋友的线下相处。

23.关于“如何寻求创伤后成长”,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可以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配合抗疫,从个人内部因素来求得创伤后成长。

B.我们可以和家人、朋友们互动,互相关怀,互相启发,从社会联系因素来求得创伤后成长。

C.我们可以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疫情,感谢积极应对疫情的那个自己。

D.我们可以更多地关注可以解决的问题,去做一些能给自己带来成就感的事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14分)

春雨梨花

李琛

①每当梨花盛开的时候,梨乡都要举办梨花节。每年的梨花节前,都会有一张素洁得如同梨花一样的请柬飞到我的案头,传达着梨花对我的召唤。

②我在一个飘雨的日子,踏上了去梨乡的路途。

③细雨霏霏,春意阑珊,路旁是一片片青绿色的麦田,阡陌间的农人披着雨衣,烟雨中,一望无垠的绿一直铺上了西边山影朦胧的太行群峰,干旱的北方原野,此时竟有了一种江南水乡的气息和韵味。

④车到梨乡,只见濛濛细雨之中,地上一层落花如雪;再看枝上,千树万树,依旧如雪,只是有些稀薄。地上的白与树上的白浑然一体,冷香接天,梨花如海,俨然一片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让人整个身心都变得清纯而宁静。

⑤拨开横陈的枝桠,迎着甜丝丝的细雨,我小心翼翼地走进树林,去亲近梨花。枝头上,或一丛丛一簇簇,或星星点点,或密或疏,或浓或淡,一色的浅素嫩白,有着一种令人心颤的圣洁的美。越往深处,枝与花越稠密,不时拂面擦身,留下一片水痕一抹暗香。那些可爱的梨花在雨中浸润着,花托、花瓣、花蕊、花蕾上,都挂满了晶莹的雨滴,颗颗粒粒如散珠碎玉,悬坠欲滴。丛丛梨花,在风雨中相互依偎,绽放着少女般清纯的笑靥,深情地贪看着这雨中的春光,让人不忍去触摸她们,生怕惊动了一个个美丽的梦。

⑥细雨还在飘着,天空中似有千万条被揉碎的丝线,北国的雨竟然也像江南的雨一样的缠绵。身旁的花枝在雨中簌簌抖动,一不小心,不时有一阵雨珠和花瓣掉落,一层素馨飘零,如同一曲缥缈而伤感的弦乐。花浓雨密,香雾迷离,分不清哪是花,哪是雨。这雨中的花,这花中的雨,这清凉的芬芳,这芬芳的清凉,花香水色,似梦非梦。啊,这美丽而圣洁的陶醉与洗礼,竟会是如此的刻骨铭心。不由得想起一些古人吟咏梨花的诗文,李重元的“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秦少游的“梨花满地不开门”,还有洪升的“天涯谁品梨花雪”等。这花与诗,浇上这缠绵的细雨,营造出一片忧伤的美丽,让人深切地体味到人类古今相通的一种美好情感,那就是对真善美的向往和钟爱,虽年华暗替,终也不改。

⑦一年一度,花开花落。梨花的花期虽短,留给人的美却永恒。更何况花落过后,还有果实的生长,还有秋天的希望。遥望中秋时节,这片片梨园当是枝叶葱茏,黄金万点,雪梨飘香。到那时,人们就又会想起这些洁白的,在细雨中飘落的梨花。

24.本文的行文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5.在文章的第④⑤段调动了哪些感官来描写梨花的?通过描写突出了梨花哪些特点?(4分)

26.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的划线句子。(4分)

地上的白与树上的白浑然一体,冷香接天,梨花如海,俨然一片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让人整个身心都变得清纯而宁静。

27.品读全文,你认为赋予了梨花哪些美好的象征意义?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梨花什么样的情感?(4分)

五、名著阅读(共6分)

28.根据你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积累,完成下面小题。

(1)对保尔·柯察金的成长经历,下面图示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筑路→退学→参军→著书B.退学→参军→著书→筑路

C.退学→参军→筑路→著书D.参军→著书→筑路→退学

(2)请你从下列两组名著中任选一组,从主题角度提炼出一个关键词联读两部作品,并结合其内容阐释理由。(4分)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与《名人传》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与《平凡的世界》

小贴士:联读,就是将两篇或几篇文章放在一起读,找出作品间在主题、内容、语言表述、写作技巧等方面的共同特点,加深阅读的印象。

六、语言运用(共10分)

29.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班级开展以“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下列材料,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材料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

材料二云“君子和而不同者”,和,谓心不争也;不同,谓立志各异也。君子之人千万,千万其心和如一,而所习立之志业不同也。云“小人同而不和”者,小人为恶如一,故云同也;好斗争,故云不和也。皇侃《论语集解义疏》

材料三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一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1)仔细阅读三则材料,说说材料中的“和”有哪些含义。(2分)

(2)结合上述材料,说说“和”与“同””有什么区别。(2分)

(3)写出两个含“和”字的成语。(不得使用题干已有成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根据已给出的内容,将活动标语的下句补充完整。(2分)

上句:和谐社会水秀山青人亦亲

下句:文明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班长围绕“以和为贵”主题,已经设计出活动一,请你设计活动二和活动三。(2分)

活动一:举行“以和为贵”征文比赛

活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自我评估卷(解答卷)

(本试卷总分:120分,完成时间:80分钟)

姓名:班级:学号: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本题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鲲鹏(kūn)濠梁(háo)兑命(yuè)食马者(shí)其名为鲲(kūn)

B.布衾(qīn)两鬓(bìn)有分(fèn)沉塘坳(ào)大庇天下寒士(bì)

C.挂罥(juàn)尽粟(lì)突兀(wù)学学半(xiào)教学相长(zhǎng)

D.骈死(pián)翩翩(piān)相马(xiāng)辗冰辙(niǎn)选贤与能(jǔ)

B

A项“食”应读sì;C项“粟”应读sù;D项“相”应读xiàng。故选B。

2.(本题3分)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B.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D

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故选:D。

3.(本题3分)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B.《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C.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D.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A.“冥”同“溟”,海。B.第一个“学”同“敩”,教导。D.第一个“食”同“饲”,喂。

4.(本题3分)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南冥者,天池也。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C.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D.呜呼!其真无马邪?

C

C项,例句和C项都是判断句式。故选C。

5.(本题3分)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怒而飞(愤怒)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怎么)

B.志怪者也(志向)讲信修睦(培养)

C.然后能自反也(自我反思)执策而临之(面对)

D.不知其旨也(宗旨)盗窃乱贼而不作(作乱害人)

C

A.“怒”在句中的意思是“用力鼓动翅膀”。B.“志”在句中是“记载”的意思。D.“旨”在句中是“味美”的意思。

6.(本题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迁移)《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怪异的事物)

B.请循其本(遵循)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坚强)

C.货恶其弃于地也(厌恶。)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同,一样。)

D.老翁逾墙走(越过。)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值得,满足,心甘。)

B

B项,“循”在句中是“追溯”的意思,“自强”在句中是“自我勉励”的意思。故选B。

7.(本题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B.固不可彻子固非鱼也

C.天下为公忍能对面为盗贼D.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鹏之徙于南冥也

D

A.动词,用马鞭驱赶/名词,马鞭。B.形容词,顽固/副词,本来。C.判断动词,是/动词,做。D.两个“之”都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

8.(本题3分)下列句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择其善者而从之B.弗食,不知其旨也

C.其此之谓乎D.弗学,不知其善也

C

A.句意为:选择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其:代词,他的;B.句意为:不吃,不知道它的味道。其:代词,它的;C.句意为: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其:副词,表推测,大概;D.句意为: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其:代词,它的。故选:C。

9.(本题3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说》《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的分别是韩愈、柳宗元、苏轼,他们都位列“唐宋八大家”。

B.《礼记》,我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由孔子及其弟子辑录而成。《礼记》中的《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C.“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的感想,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的杂文颇为相似,如《爱莲说》《马说》等;古人常用“阴”、“阳”表示方位,山南水北称为“阴”,山北水南称为“阳”。

D.《北冥有鱼》选自《庄子集释》,《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是《庄子》的特色。

B

B项,“由孔子及其弟子辑录而成”说法错误,《礼记》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10.(本题3分)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大道之行也》中的“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B.《北冥有鱼》文中用野马,尘埃的以息相吹与大鹏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都是不自由的,意境广大。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于安史之乱尚未平息之时,诗人白居易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

D.《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文以庄子和惠子认知态度的对比,反映了这对朋友因共同好辩而拥有的生活情趣。

C

C项理解错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

二、句子默写(共10分)

11.(本题10分)诗文名句积累。

我们诵读经典,可以在“蒹葭苍苍,(1)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冷落秋景中,感受萧瑟凄清的气氛(《蒹葭》);可以在“曲径通幽处,(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清幽环境中,忘却尘世的喧嚣(《题破山寺后禅院》);可以在“可怜身上衣正单,(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矛盾心理中,体会老翁悲惨的境遇(《卖炭翁》);可以在“缺月挂疏桐,(4)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描写中,看到寂静清冷的世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可以在“水击三千里,(5)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鹏鸟活动中,想象大鹏南迁时的壮观景象(《北冥有鱼》);可以在“潭中鱼可百许头,(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侧面描写中,看到水的清澈透明(《小石潭记》)。我们感知情怀,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出呼喊,抒发自己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传递出友情不因天各一方而疏远的洒脱。

(1)白露为霜(2)禅房花木深(3)心忧炭贱愿天寒(4)漏断人初静(5)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6)皆若空游无所依(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默写题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三、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共11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1.(本题3分)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颈联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诗人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B.甲诗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C.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地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乙诗首联描绘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点出送别地点,烘托了的送别之情。

D.乙诗是一首送别诗,借“浮云”“落(//.)日”抒发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借写“班马”表述诗人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不舍之意,表现了诗人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12.(本题4分)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甲诗首联中的“辅”和“望”字。

13.(本题4分)两首诗都是唐人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甲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乙诗中“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各表述的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11.D

12.“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述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13.甲诗:抒发了乐观豁达的情感(知心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因此不必悲伤。)乙诗:表述与友人难分难舍、依依惜别之情。

11.D.诗“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意思是: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此句将“友人”比作“浮云”,表现了诗人对友人将要离别的关切;“挥手”告别之时,“班马”似乎也懂人的别离,不禁萧萧长鸣;红日,白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画面中流荡着无限温馨的情意;“表现了诗人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表述有误;

故选D。

12.本题考查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语句。

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意思是: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辅”有“护卫、保护”之意;“辅”字写出了长安与三秦的位置;将长安与广阔的三秦联系起来,表现了长安雄浑阔大的气势,意境开阔。

“望”可以理解为“看得到”;“望”字将(//.)长安(京城)与蜀地联系起来,写出诗人站在长安遥望蜀地的形象;联系“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可知,“望”字暗写即将离别,开拓诗歌意境,开阔读者视野,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同时使人感到“五津”可望,既有惜别之情,又含豁达之意。

13.本题考查诗歌的比较阅读,考查诗文内容理解及把握情感。

甲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再联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认为在分别之时,不应该像小儿女一样泪湿衣襟,更表现了内心的乐观豁达。

乙诗中“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意为(//.):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诗人巧妙的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人感到难舍难分。再联系尾联两句,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写分离时的动作,那么内心的感觉又如何呢?诗人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的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诗句表述了诗人与友人难分难舍、依依惜别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7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

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子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节选自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改)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2)食之不能尽其材()

(3)数以书谏韩王()(4)反举浮淫之蠹()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而伯乐不常有而加之于功实之上

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鹏之徙于南冥也

C.不以千里称也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

D.虽有千里之能宽则宠名誉之人

16.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

17.两文所表述的观点在治理国家方面有什么异同?(4分)

14.①有时。②同“饲”,喂。③多次。④任用。

15.D

16.(1)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韩非)认为儒家用经典文献扰乱国家法度,而游侠凭借武力违反国家禁令。

17.相同点:统治者要善于识别“千里马”,任用贤能之士:不同点:文还强调了要修明法制,君王还要善于驾驭臣子,辨明忠奸,明白是非。(意近即可)

1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翻译。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1)句意: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或,有时;

(2)句意: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食,同“饲”,喂;

(3)句意:屡次上书规劝韩王。数,多次;

(4)句意:反而任用夸夸其谈、对国家有害的文学游说之士。举,任用。

15.考查一词多义。

A.表转折,却\表承接,可不译;B.介词,在\介词,到;C.介词,凭借\表并列,可不译;D.助词,的\助词,的;故选D。

16.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且,尚且。欲,想要。等,相同,一样。安,怎么。其,指千里马。(2)以为,认为。乱,扰乱。而,表并列。犯禁,违反禁令。

17.考查比较阅读。

根据甲文中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可知,运用免象征手法,以伯乐代指统治者,以千里马代指人才,说明了统治者要善于识别“千里马”,任用贤能之士的观点。

根据乙文中的“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可知,同样强调了统治者应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观点。

这是两文的相同点。

根据乙文中的“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可知,还强调了要修明法制,君王还要善于驾驭臣子,辨明忠奸,明白是非。

甲文中没有体现以上几点。

这是两文的不同点。

参考译文:

韩非看到韩国渐渐衰弱下去,屡次上书规劝韩王,但韩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当时韩非痛恨治理国家却不致力于修明法制,不能凭借君王掌握的权势来驾驭臣子,不能富国强兵寻求、任用贤能的人,反而任用夸夸其谈、对国家有害的文学游说之士,并且让他们的地位高于讲求功利实效的人。他认为儒家用经典文献扰乱国家法度,而游侠凭借着武力违犯国家禁令。国家太平时君主就宠信那些徒有虚名假誉的人,形势危急时就任用那些披甲戴盔的武士。现在国家供养的人并不是所要用的,而所要用的人又不是所供养的。他悲叹廉洁正直的人不被邪曲奸枉之臣接纳,考察了古往今来的得失变化,所以写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万多字的著作。

(三)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13分)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虽有嘉肴》)

乙】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注:①奚:怎么。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知其旨也旨:味美。B.然后能自反也反:返回

C.君子之学必好问好:喜欢、喜爱D.舍问,其奚决焉舍:放弃、舍弃

19.将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学学半。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20.根据选文和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上空。(4分)

文论述了①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文论述了②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两篇选文的论述,对你的学习分别有什么启发?文:③_____________________。文: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B

19.(1)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2)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正能够喜爱学习的人。

20.①教与学②问与学③实践出真知④学习要勤学善问。

18.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含义。

理解句意,推断文言文实词含义

B.句意:然后能自我检查。反:反省;

故选B。

19.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学:同“敩”,教导;学:学习;

(2)好:喜欢;而:表转折关系,可译为“却”。

2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从文“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意思是: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可见,在学习后才知道自身存在的问题;继而引出“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可知,了解自身问题才能够自我反省、自我勉励,有所收获;文章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最后阐明了“教学相长也”的观点;从文中我们可以受到的启发是:实践出真知,只有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在自我反省、勉励后才能收获真知,有所成长。

从文“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意思是: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可见,文章论述了问与学的关系,认为提问与学习相辅相成,通过学习提出疑问,解决后就会增长学识;启示我们:学习要勤奋学习,善于提问。

参考译文:

译文: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怎么能解决问题呢?

四、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9分)

“疫气疯发”之后,我们如何寻求成长

①很多人都没有想到,2022年的春天,我们还在备受新冠肺炎疫情的折磨。有网友造出了这样一个词——疫气疯发,指每天都被疫情气得要发疯。

②疫情只会带来创伤吗?并不是。

③在我们的古文经典《孟子》中,有这样的名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④其中的“曾益其所不能”,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创伤后成长”。

⑤心理学家发现,许多经历过创伤的人不仅展现出了惊人的心理韧性,还在创伤中生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研究表明,大多数创伤事件的幸存者并未表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甚至,出乎意料的是,有很多人报告自己从这段经历中收获了成长。心理学家将这样的现象命名为“创伤后成长”,即在经历了极具挑战性的生活事件后展现出的积极心理变化。比如,经历过疫情隔离的人,在自我认知、生活哲理、人际关系方面都可能会有积极的变化,会更懂得觉察当下的幸福,更珍惜与朋友的线下相处等。研究发现,在疫情期间,人们的心理韧性程度整体有所提升,也就是说,人们更能有效地应对和适应疫情带来的逆境。今年的疫情中,有不少学生群体被感染、被隔离,虽然过程中肯定有烦躁、痛苦,但他们正处于价值观发展变化的主要阶段,他们付出努力积极配合抗疫,也见证了大家的抗疫过程后,他们自己应对逆境的能力也会有所提升,这都有利于他们日后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

⑥一个人的创伤后成长让他自己获益,一群人的创伤后成长则会造福更多人。研究发现,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后,人们对他人的同情和信任程度会增加,团体凝聚力会增强,会做更多的慈善行为、正义行为。疫情无情人有情,一波波的疫情之下,我们也同样看到了邻里守望相助、各地伸出援手,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⑦如何寻求创伤后成长?三步走。

⑧心理学家总结了促进创伤后成长的三方面因素:个体内部因素、个体外部行为、社会联系。我们想要寻求创伤后成长,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⑨在我们个人内部,可以在认识上重新建构疫情的意义。疫情让我们不得不停下脚步,但我们也可用更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和讲述这段时间的经历。比如,在隔离或封闭在家的日子里,创伤的视角会认为这是有害的,或者无聊的。但我们也同样看到,有人在这期间学会了做饭,学会了做手工,不仅掌握了新技能,还培养起了新兴趣;或者,有人终于有时间陪孩子玩,终于在孩子的童年中不再缺席。这些都是疫情期间我们的成长。当然,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重述这段故事,并不是要感谢疫情,疫情确实带来了客观的损失,但对我们自己而言,我们可以感谢积极应对疫情的那个自己。

⑩而在个体外部,我们可以更关注问题解决和应对。当我们提起疫情时,总免不了想要发泄消极情绪,和朋友一起吐槽我们被疫情剥夺了多少时间和青春,这样的吐槽和发泄,适度进行虽然可以带给我们一时的爽快,但总是沉浸其中的话,我们就浪费了更多的时间,会让自己一直陷在消极情绪里。真正的创伤后成长,不只是积极地解读过去,更是通过行为实现个人的建设性认知,关注目前我们可以解决的问题,去做一些能给自己带来成就感的事情。

最后,创伤后成长不是我们一个人的追求,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社会支持,帮助自己成长,也和朋友们一起成长。我们可以和家人、朋友们一起吐槽,更可以通过他们的反馈,来发现那些我们吐槽中忽略了的新视角。

21.关于“创伤后成长”,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孟子》中的“曾益其所不能”印证了“创伤后成长”,但这个概念并不是由《孟子》提出的。

B.“创伤后成长”是人在受到创伤后可能会有的成长,但并不是必然会有的成长。

C.疫情中,一些学生在群体被感染、被隔离之后,心情变得烦躁、痛苦,这变化不属于“创伤后成长”。

D.在遭受疫情的伤害之后,人的心理韧性程度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增强,这些变化属于“创伤后成长”。

:D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结合“一个人的创伤后成长让他自己获益,一群人的创伤后成长则会造福更多人。研究发现,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后,人们对他人的同情和信任程度会增加,团体凝聚力会增强,会做更多的慈善行为、正义行为”可知“团队的凝聚力增强”是创伤后成长对于团队的益处,不属于创伤后成长。故选:D。

22.关于“创伤后成长的益处”,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创伤后成长既能让个人受益,也能让群体和社会受益,乃至能提高一个民族的凝聚力。

B.创伤后成长能让人在经历疫情之后,掌握新技能,培养起新兴趣,有时间陪孩子玩,在孩子的童年不再缺席。

C.创伤后成长能让人在自我认知、生活哲理、人际关系方面产生积极的变化,提升人应对逆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D.创伤后成长能让人在经历疫情之后,更懂得觉察当下的幸福,更珍惜与朋友的线下相处。

:B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有误,结合“但我们也同样看到,有人在这期间学会了做饭,学会了做手工,不仅掌握了新技能,还培养起了新兴趣;或者,有人终于有时间陪孩子玩,终于在孩子的童年中不再缺席。这些都是疫情期间我们的成长”可知这些是“隔离或封闭在家”给人带来的正面变化,不是创伤后成长的益处。故选:B。

23.关于“如何寻求创伤后成长”,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可以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配合抗疫,从个人内部因素来求得创伤后成长。

B.我们可以和家人、朋友们互动,互相关怀,互相启发,从社会联系因素来求得创伤后成长。

C.我们可以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疫情,感谢积极应对疫情的那个自己。

D.我们可以更多地关注可以解决的问题,去做一些能给自己带来成就感的事情。

:A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有误,“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配合抗疫”应属“个体外部行为”因素,个人内部因素指的是“用更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在认识上重新建构疫情的意义”,来“面对和讲述这段时间的经历”,不包括个体行为。BCD.正确。故选:A。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14分)

春雨梨花

李琛

①每当梨花盛开的时候,梨乡都要举办梨花节。每年的梨花节前,都会有一张素洁得如同梨花一样的请柬飞到我的案头,传达着梨花对我的召唤。

②我在一个飘雨的日子,踏上了去梨乡的路途。

③细雨霏霏,春意阑珊,路旁是一片片青绿色的麦田,阡陌间的农人披着雨衣,烟雨中,一望无垠的绿一直铺上了西边山影朦胧的太行群峰,干旱的北方原野,此时竟有了一种江南水乡的气息和韵味。

④车到梨乡,只见濛濛细雨之中,地上一层落花如雪;再看枝上,千树万树,依旧如雪,只是有些稀薄。地上的白与树上的白浑然一体,冷香接天,梨花如海,俨然一片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让人整个身心都变得清纯而宁静。

⑤拨开横陈的枝桠,迎着甜丝丝的细雨,我小心翼翼地走进树林,去亲近梨花。枝头上,或一丛丛一簇簇,或星星点点,或密或疏,或浓或淡,一色的浅素嫩白,有着一种令人心颤的圣洁的美。越往深处,枝与花越稠密,不时拂面擦身,留下一片水痕一抹暗香。那些可爱的梨花在雨中浸润着,花托、花瓣、花蕊、花蕾上,都挂满了晶莹的雨滴,颗颗粒粒如散珠碎玉,悬坠欲滴。丛丛梨花,在风雨中相互依偎,绽放着少女般清纯的笑靥,深情地贪看着这雨中的春光,让人不忍去触摸她们,生怕惊动了一个个美丽的梦。

⑥细雨还在飘着,天空中似有千万条被揉碎的丝线,北国的雨竟然也像江南的雨一样的缠绵。身旁的花枝在雨中簌簌抖动,一不小心,不时有一阵雨珠和花瓣掉落,一层素馨飘零,如同一曲缥缈而伤感的弦乐。花浓雨密,香雾迷离,分不清哪是花,哪是雨。这雨中的花,这花中的雨,这清凉的芬芳,这芬芳的清凉,花香水色,似梦非梦。啊,这美丽而圣洁的陶醉与洗礼,竟会是如此的刻骨铭心。不由得想起一些古人吟咏梨花的诗文,李重元的“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秦少游的“梨花满地不开门”,还有洪升的“天涯谁品梨花雪”等。这花与诗,浇上这缠绵的细雨,营造出一片忧伤的美丽,让人深切地体味到人类古今相通的一种美好情感,那就是对真善美的向往和钟爱,虽年华暗替,终也不改。

⑦一年一度,花开花落。梨花的花期虽短,留给人的美却永恒。更何况花落过后,还有果实的生长,还有秋天的希望。遥望中秋时节,这片片梨园当是枝叶葱茏,黄金万点,雪梨飘香。到那时,人们就又会想起这些洁白的,在细雨中飘落的梨花。

24.本文的行文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梨花

:考查对文章行文线索的把握。联系文章标题“春雨梨花”,第①段“每当梨花盛开的时候,梨乡都要举办梨花节。每年的梨花节前,都会有一张素洁得如同梨花一样的请柬飞到我的案头,传达着梨花对我的召唤”,第④段中“车到梨乡,只见濛濛细雨之中,地上一层落花如雪;再看枝上,千树万树,依旧如雪,只是有些稀薄”,第⑤段中“拨开横陈的枝桠,迎着甜丝丝的细雨,我小心翼翼地走进树林,去亲近梨花”,第⑥段中“细雨还在飘着,天空中似有千万条被揉碎的丝线,北国的雨竟然也像江南的雨一样的缠绵。身旁的花枝在雨中簌簌抖动,一不小心,不时有一阵雨珠和花瓣掉落,一层素馨飘零,如同一曲缥缈而伤感的弦乐”,第⑦段中“一年一度,花开花落。梨花的花期虽短,留给人的美却永恒”的内容可知,本文围绕“梨花”来进行叙述,“梨花”即行文线索。

25.在文章的第④⑤段调动了哪些感官来描写梨花的?通过描写突出了梨花哪些特点?(4分)

:视觉与嗅觉。突出了梨花花色洁白、花味清香、花态繁茂、花质娇嫩的特点。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一问,联系第④段中“车到梨乡,只见濛濛细雨之中,地上一层落花如雪;再看枝上,千树万树,依旧如雪,只是有些稀薄。地上的白与树上的白浑然一体,冷香接天,梨花如海,俨然一片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让人整个身心都变得清纯而宁静”的内容可知,“只见濛濛细雨之中,地上一层落花如雪;再看枝上,千树万树,依旧如雪”运用了视觉描写;联系第⑤段中“越往深处,枝与花越稠密,不时拂面擦身,留下一片水痕一抹暗香”的内容可知,“一抹暗香”运用了嗅觉描写。第二问,联系第④段中“车到梨乡,只见濛濛细雨之中,地上一层落花如雪;再看枝上,千树万树,依旧如雪,只是有些稀薄。地上的白与树上的白浑然一体,冷香接天,梨花如海,俨然一片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让人整个身心都变得清纯而宁静”的内容可知,突出了梨花花色洁白的特点;联系第⑤段中“拨开横陈的枝桠,迎着甜丝丝的细雨,我小心翼翼地走进树林,去亲近梨花。枝头上,或一丛丛一簇簇,或星星点点,或密或疏,或浓或淡,一色的浅素嫩白,有着一种令人心颤的圣洁的美。越往深处,枝与花越稠密,不时拂面擦身,留下一片水痕一抹暗香。那些可爱的梨花在雨中浸润着,花托、花瓣、花蕊、花蕾上,都挂满了晶莹的雨滴,颗颗粒粒如散珠碎玉,悬坠欲滴。丛丛梨花,在风雨中相互依偎,绽放着少女般清纯的笑靥,深情地贪看着这雨中的春光,让人不忍去触摸她们,生怕惊动了一个个美丽的梦”的内容可知,突出了梨花花味清香、花态繁茂、花质娇嫩的特点。

26.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的划线句子。(4分)

地上的白与树上的白浑然一体,冷香接天,梨花如海,俨然一片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让人整个身心都变得清纯而宁静。

: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梨花比作海,写出花数量多、花态繁茂,“银装素裹”写出花的洁白,“浑然一体,冷香接天”写出“地上的白与树上的白浑然一体”,清香芬芳。

: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解答时,结合句子内容,按照题干要求的角度进行分析。联系“地上的白与树上的白浑然一体,冷香接天,梨花如海,俨然一片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让人整个身心都变得清纯而宁静”的内容可知,把梨花比作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梨花数量多、花态繁茂的态点;“银装素裹”突出了花色的洁白,“浑然一体,冷香接天”写出“地上的白与树上的白浑然一体”,花的味道清香芬芳。

27.品读全文,你认为赋予了梨花哪些美好的象征意义?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梨花什么样的情感?(4分)

:象征生活中纯洁、美好的事物(或象征生活中的真善美);流露出对梨花的喜爱、赞美之情。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会。第一问,联系第⑥段中“不由得想起一些古人吟咏梨花的诗文,李重元的‘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秦少游的‘梨花满地不开门’,还有洪升的‘天涯谁品梨花雪’等。这花与诗,浇上这缠绵的细雨,营造出一片忧伤的美丽,让人深切地体味到人类古今相通的一种美好情感,那就是对真善美的向往和钟爱,虽年华暗替,终也不改”的内容可知,由描写梨花的古诗词,发现“让人深切地体味到人类古今相通的一种美好情感,那就是对真善美的向往和钟爱,虽年华暗替,终也不改”。由此可见,用梨花象征生活中纯洁、美好的事物,用花后的果实象征生活的希望;第二问,仔细阅读文章,联系第④段中“只见濛濛细雨之中,地上一层落花如雪;再看枝上,千树万树,依旧如雪,只是有些稀薄。地上的白与树上的白浑然一体,冷香接天,梨花如海,俨然一片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让人整个身心都变得清纯而宁静”,第⑤段中“拨开横陈的枝桠,迎着甜丝丝的细雨,我小心翼翼地走进树林,去亲近梨花。枝头上,或一丛丛一簇簇,或星星点点,或密或疏,或浓或淡,一色的浅素嫩白,有着一种令人心颤的圣洁的美。越往深处,枝与花越稠密,不时拂面擦身,留下一片水痕一抹暗香。那些可爱的梨花在雨中浸润着,花托、花瓣、花蕊、花蕾上,都挂满了晶莹的雨滴,颗颗粒粒如散珠碎玉,悬坠欲滴。丛丛梨花,在风雨中相互依偎,绽放着少女般清纯的笑靥,深情地贪看着这雨中的春光,让人不忍去触摸她们,生怕惊动了一个个美丽的梦”,第⑥段中“不由得想起一些古人吟咏梨花的诗文,李重元的‘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秦少游的‘梨花满地不开门’,还有洪升的‘天涯谁品梨花雪’等。这花与诗,浇上这缠绵的细雨,营造出一片忧伤的美丽,让人深切地体味到人类古今相通的一种美好情感,那就是对真善美的向往和钟爱,虽年华暗替,终也不改”的内容可知,描写了梨花的美好,尤其是梨花带雨的娇美情态,并引用大量的古诗词赞美梨花,从字里行间可以品味出对梨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五、名著阅读

28.根据你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积累,完成下面小题。(共6分)

(1)对保尔·柯察金的成长经历,下面图示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筑路→退学→参军→著书B.退学→参军→著书→筑路

C.退学→参军→筑路→著书D.参军→著书→筑路→退学

C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掌握情况。

保尔的一生有四个阶段。

从童年到参加红军,是他人生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保尔“窥见了生活底层,窥见了沉淀和渣滓,也闻到了腐烂的味道”。“退学”便是发生在这一阶段的事件;

在红军队伍里,用鲜血和生命捍卫苏维埃政权,是保尔人生经历的第二个阶段,他和战友们“骑着骏马迅速地奔跑”,狠狠地打击侵略者反革命者,足迹踏遍了全国。“参军”便是发生在这一阶段的事件;

参加国民经济恢复和建设是他的第三阶段。“筑路”便是发生在这一阶段的事件;

而最让他伤心的则是失去健康的第四阶段了。他右腿残废,双目失明。而最痛苦的是,他远离了他所热爱的工作,他甚至想过自杀,可他挺下来了,以文学为武器,“走回了队伍,开始了新的生活”。“著书”便是发生在这一阶段的事件。

故选C。

(2)请你从下列两组名著中任选一组,从主题角度提炼出一个关键词联读两部作品,并结合其内容阐释理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