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窦娥冤》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窦娥冤》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窦娥冤》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窦娥冤》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窦娥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相关知识;品味“本色化”戏剧语言。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故事情节并分析窦娥的形象,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掌握戏剧的主题。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窦娥身上的人性美;鉴赏品味,领略戏剧语言艺术。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认识恶劣社会秩序对人性的摧残,培养学生向善的心灵。重点难点1.鉴赏分析人物形象。(重)2.窦娥对天地既斥骂又依赖的矛盾中透露出作者思想的复杂性。(难)导入

我们总说“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但是如窦娥一般,在死后三年才得以沉冤昭雪,让人不禁思考:迟到的正义是否还有意义。有人就指出,迟到的正义已非正义,就像过期的牛奶早已失去价值。所以,今天让我们心怀悲悯,一起穿越到千古第一冤案的现场,帮窦娥改写命运的结局,重塑不该迟到的正义。1.关汉卿其人关汉卿(约1234年以前-约1300年左右),原名不详,字汉卿,号已斋(又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今山西省运城)人,另有籍贯大都(今北京市)和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等说。元杂剧奠基人,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居四大家之首。2.关汉卿的戏剧

关汉卿一生的戏剧创作十分丰富。剧目有六十多个,剧本大多散佚。他的杂剧,有悲剧、有喜剧,题材广阔,深刻地揭露了元代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他的《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鲁斋郎》《单刀会》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他的《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剧中最优秀最光辉的剧本,它犹如一篇声讨元代统治者的檄文,通过纯洁、善良的窦娥的悲剧,揭露了元代社会高利贷盘剥、地痞流氓横行和官吏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罪行,鞭挞了元代社会的混乱、畸形和吃人的丑恶本质。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形成了他的主题深刻、结构严谨、形象活泼鲜明、语言泼辣质朴的杂剧特色。他是我国戏剧史上作品最多,成就最大的一位作家。3.相关背景

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把全国人民划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叫色目人,也就是西域各族和西夏人;第三等叫汉人,就是原来在金朝统治下的汉人、契丹、女真等族人;第四等叫南人,汉人和南人受到百般歧视。统治阶者与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对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4.文化常识

(1)元杂剧是在金代剧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的用北曲(北方的曲调)延长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

作为一种全新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既有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式上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2)在结构上,元杂剧一般是“四折一楔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两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相当于现代剧中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也有少数元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

(3)在音乐上,元杂剧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宫调是表示声音高低的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子分许多宫调。曲牌,是曲调的名称。如课文中的【正宫】【端正好】,【正宫】是宫调名,【端正好】的曲牌名。

(4)在角色上,元杂剧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等。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5)剧本构成

元杂剧的剧本是由唱词、宾白、科介构成。

唱词,即曲词,它是有严格韵律的新诗体。按照曲牌规定的字数、句法、平仄、韵脚填写,也可以在曲牌的规定之外,适当加入衬字或增句。每折的曲子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为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里话;带白,唱词里的插话。

科介即科范,规定主要动作、表情、舞台效果等。如:“再跪科”“哭科”“刮风科”。

元杂剧多一人主唱,其他角色只能念白。因而又可分为“旦本戏”(女角色主唱)和“末本戏”(男角色主唱)两类。任务一:诵读感知,理清内容1.剧情简介

《窦娥冤》的剧本结构就是典型的四折一楔子。楔子相当于序幕,第一折相当于故事的开端,第二折相当于故事的发展,第三折相当于故事的高潮,第四折就是故事的结局。

楔子:女主角窦端云自小因为父亲窦天章为了考功名而无钱还债,被送到蔡家当儿媳妇(即童养媳),并改名窦娥。

第一折:婚后不到两年,窦娥丈夫去世;窦娥与蔡婆相依为命。蔡婆向赛卢医讨债,不成功之余反而更差点被勒死,恰好获张驴儿父子俩所救。不料张驴儿是个流氓,趁机搬进蔡家后,威迫婆媳与他们父子成亲,窦娥严辞拒绝。

第二折:蔡婆想吃羊肚汤,张驴儿想藉毒死窦娥婆婆而霸占窦娥(张驴儿以告发企图勒死蔡婆之事威胁,向赛卢医讨来毒药),不料反而被父亲误吃、毒死了父亲。张驴儿于是诬告窦娥杀人之罪。太守桃杌严刑逼供,窦娥不忍心婆婆连同受罪,便含冤招认药死张驴儿父亲,被判斩刑。

第三折:窦娥被押赴刑场。临刑前,窦娥为表明自己冤屈,指天立誓,死后将血溅白练而血不沾地、六月飞霜(降雪)三尺掩其尸、楚州亢旱(大旱)三年,结果全部应验。

第四折:三年后,窦娥的冤魂向已经担任廉访使的父亲控诉;案情重审,将赛卢医发配充军、昏官桃杌革职永不录用,张驴儿斩首,窦娥冤情得以昭彰。最后窦娥的冤魂希望父亲窦天章能够将亲家蔡婆婆接到住所,代替窦娥尽孝道,窦父应允,全剧结束。2.诵读思考(1)节选部分中共出现多少曲牌?属什么宫调?(2)用简洁的短语概括节选部分的内容,并说说重点表现了窦娥的什么?(3)优秀的戏剧作品一定“有戏”,就是说人物与人物之间要有矛盾冲突。读完剧本后,你认为窦娥都与什么人有矛盾冲突?主要矛盾是跟谁的冲突?请分析这些矛盾冲突的表现与根本原因是什么。【明确】(1)节选部分中共出现多少曲牌?属什么宫调?

共出现10个曲牌,属于正宫宫调。(2)用简洁的短语概括节选部分的内容,并说说重点表现了窦娥的什么?

窦娥怨恨,指斥天地;三大誓愿,昭示清白。重点表现窦娥的冤、怨、悲、愤。(3)优秀的戏剧作品一定“有戏”,就是说人物与人物之间要有矛盾冲突。读完剧本后,你认为窦娥都与什么人有矛盾冲突?主要矛盾是跟谁的冲突?请分析这些矛盾冲突的表现与根本原因是什么。

窦娥与张驴儿父子:张驴儿误把自己的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饱受封建压迫,苦难深重】

窦娥与太守桃杌: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枉,却反而被判以死罪。【有反抗意识、反抗精神,不屈服】

窦娥与婆婆: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善良孝顺,符合当时道德标准的良家女子】任务二:分析研讨,重点突破一、概括戏剧冲突

阅读课文思考:

1、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表现了什么?从文中找出最能说明窦娥“冤”悲剧根源的一句话,体会其作用。

2.窦娥的悲剧的根源是什么?【明确】1、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表现了什么?从文中找出最能说明窦娥“冤”悲剧根源的一句话,体会其作用。

“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窦娥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有:①张驴儿误把自己的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②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枉,却反而被判以死罪;③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

反映当时社会上强欺弱、恶欺善的现实;

反映了当时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庸,贪赃枉法;

表现了窦娥的孝顺和善良。2.窦娥的悲剧的根源是什么?

“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政治的黑暗、吏治的腐败

个人悲剧→高利贷剥削流氓地痞横行贪官污吏草菅人命→社会悲剧二、人物形象

阅读课文思考:

窦娥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试结合文本具体阐述。

【明确】

窦娥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试结合文本具体阐述。

窦娥是一个勤劳善良、坚强刚烈,富有反抗精神,具有封建贞节观念的古代年轻妇女的典型形象。

①善良的窦娥:在押赴刑场时,窦娥怕被婆婆看见,要求走后街,这一细节刻画塑造了窦娥善良的形象。而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也使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加有力和深刻。

②反抗的窦娥:窦娥受神权思想影响,开始也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过来了。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她的愤激之词,反映了她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③不屈的窦娥:她在刑场发的三桩誓愿,是她宁折不弯、坚强不屈精神的集中体现。

蔡婆婆:善良、胆小、糊涂、懦弱、逆来顺受(面对张驴儿父子的强娶动摇不定,间接导致了窦娥的悲剧)

张驴儿:无赖、狠毒、品行恶劣(象征横行乡里的恶势力)

桃杌:贪财凶暴、草菅人命(象征司法不公、政治腐败)任务三:结合文本,探究窦娥的悲剧性

悲剧指的是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它的主人公大都是人们理想、愿望的代表者。悲剧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

鲁迅先生对悲剧有一句精辟的概括: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1、根据以上对悲剧的论述,概括节选部分内容。

窦娥被张驴儿陷害,遭遇昏官,无罪而受到冤杀;临刑前通过发下三桩誓愿向世人表明自己的冤屈。2、窦娥身上有哪些“人生有价值的东西”?

善良、孝顺、反抗精神3、“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的体现。

善良、孝顺的毁灭:怕连累婆婆,屈招而要承受冤屈;与婆婆刑前分别,动情而要生死相离。

反抗精神的毁灭:保守贞洁而遇地痞;追求公正而遇昏官;指天斥天却要依靠天地才能实现三桩誓愿;代表对世道、命运不公反抗的三桩誓愿却要在人们的理想中实现(现实中无法实现)。任务四:结合文本,重点赏析

结合课文,思考体会:

1.怎么认识前两支曲子窦娥指斥天地,后四支曲子中却又寄希望于“天”?2.三愿与死后魂灵伸冤的手法及作用。3.语言特点。【明确】

1.怎么认识前两支曲子窦娥指斥天地,后四支曲子中却又寄希望于“天”?

这既矛盾又不矛盾:前者是窦娥遭遇不平后的本能发泄,“天”并非明确所指;后者的“天”是明确所指,是窦娥心中代表正义主持正义的力量,窦娥借助于这个“天”表达了自己的冤屈和希望冤屈得到昭雪的强烈愿望。

作者正是通过这样看似矛盾而又不矛盾的内在冲突,表达了窦娥在绝望中的无奈和挣扎,使悲剧有了更加震撼人心的力量。心中有怨气,她只能骂“天”;心中有冤屈,她只能求助于“天”。因为她实在别无出路,实在是无奈而又无助。【明确】2.三愿与死后魂灵伸冤的手法及作用

运用3+1(N)的方法,外加视听类作品的艺术效果。

这三愿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法制腐败,人民蒙受奇冤而又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它着力表现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甚至产生了感动天地的力量。三桩奇愿充分体现了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洗雪冤屈的良好意志与愿望。“与事理不和,为人情所求”。

作者运用积极浪漫主义手法,通过奇特的构思,借助想象,运用典故比较映衬,让天地震惊,人神共怒,虽然违背常理,却又合乎人情,显示了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并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这也正是本折剧最成功的地方,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着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1)从艺术效果上来看:渲染悲剧气氛,增强悲剧感;又洋溢着奇异的浪漫色彩,更表现出了窦娥所受冤屈的深重;又体现出了呼告无门的无助,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2)从情节结构上来看:三愿证明窦娥的确是被冤枉的,将情节推向高潮;死后的情节是对生前的补充,蒙冤之后结局反转,沉冤得雪;使情节生动,更生波澜。

(3)从人物塑造上来看:临刑发誓、死后诉冤的情节进一步突出了窦娥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窦娥的形象更加丰满

(4)从环境角度说:表现力当时社会环境的黑暗,官吏昏聩、吏治腐败。

(5)从主题上来看:深化主题,超现实情节更深刻地揭露了社会黑暗,人们有冤无处诉,只能求助鬼神之力;充分体现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恶扬善的美好愿望,符合人们的审美期待;也表现了作者的鲜明爱憎。3.语言特色

(1)通俗明白、口语化

【滚绣球】全曲以及【一煞】中的“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突出地显示了人物的个性,语言平实,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不少古白话词语,如“只合”(只应该)“怎生”(怎么)都表述得十分生动。

课文中的说白,如窦娥向刽子手请求走后街不走前街的对白,以及窦娥与婆婆诀别时的对白,都是相当动人的,凝练而又明白如话,声气口吻酷似其人。课文中的曲白也配合得很好,如三桩誓愿的场面,三次用“白”提出誓愿,依次讲出“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若窦娥委实冤枉”“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三次用“曲”强化感情,依次对以相应的四个典故来抒发胸臆。曲白相生,语言朴素而富于感情,把窦娥为其冤屈而抗争的精神表达得深切感人。

(2)具有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A.指天斥地的场面高亢激越,紧张急促,《端正好》和《滚绣球》几乎句句用韵;B.诀别婆婆的场面则曲白相间,如泣如诉,哀婉低回。(“曲白相生”人们称这种在唱词、说白中诉说同样的内容,说白与唱词相互补充。)C.三桩誓愿的场面,则激情如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