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2B/39/wKhkGWXyZ_KAA5UJAABxSW6p_0U956.jpg)
![煤矿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2B/39/wKhkGWXyZ_KAA5UJAABxSW6p_0U9562.jpg)
![煤矿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2B/39/wKhkGWXyZ_KAA5UJAABxSW6p_0U9563.jpg)
![煤矿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2B/39/wKhkGWXyZ_KAA5UJAABxSW6p_0U9564.jpg)
![煤矿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2B/39/wKhkGWXyZ_KAA5UJAABxSW6p_0U95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县xx煤矿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xx有色地质工程勘察公司xx年xx月xx县xx煤矿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单位:xx有色地质工程勘察公司资质证书: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甲级勘察单位资质证书编号:国土资地灾勘资字第xx号经理:xx总工程师:xx项目负责:xx审核:xx报告编写:xxxx有色地质工程勘察公司xx年xx月前言一、编制的依据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管理条例》、xx府办发(2007)38号文件及xx省国土资源厅的有关规定,xx省xx县xx煤矿委托xx有色地质工程勘察公司对xx县xx煤矿作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工作。编制依据的法律法规、规范规程、相关资料如下:1、法律法规(1)《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发(1989)22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6.04;(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05;(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护法》1991.06.21;(6)《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04;(7)《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劳动部2004年颁发;(8)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9)国土资发[2004]69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及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11)《xx省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规划》(xx国土资发(2007)37号);(12)《xx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xx年xx月xx日xx省笫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笫二十四次会议通过自xx年xx月xx日起施行);(13)《关于编报《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有关问题的通知》(xx省国土资发(2007)174号)。2、规范规程(1)《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223——2007);(2)《xx省市、县级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指南》;(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4)(1993.09);(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5)《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4848—93;(6)《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40);(7)《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1995);(8)《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2-2001);(9)《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10)《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UDC-TD);(1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1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3、相关资料(1)xx省地矿局第二工程勘察院《xx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2006);(2)xx省地质环境研究所《xx省环境地质调查(1:50万)》(1990);(3)xx省xx基础工程公司《xx省xx县xx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2007.6);(4)xx省第一工业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xx县xx煤矿(整合)开发利用方案(建设规模15万T/a)》(xx年9月);(5)xx省地矿建设工程施工公司《xx省xx县xx煤矿矿区及地面工业广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6)xx省xx县xx煤矿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委托书。以上有关工作为顺利开展本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提供了可靠的相关资料。二、编制的目的任务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的目的,就是要在矿业开发生产建设中合理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消除矿山环境隐患,尽量使矿山的生态影响和破坏降低到最低程度,为今后的矿山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切实可行可靠的科学依据。对开矿产生的环境问题通过不断地改善环境质量,加强环境建设和生态建设来保障全民的的身体健康,建设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任务是:1、查清矿山环境地质背景;2、查清矿山环境现状;3、查清矿山水环境及其对周围的环境影响;4、对矿山环境进行影响评估;5、制定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及其措施;6、概算矿山环境治理所需经费;对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作出进度安排;7、对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三、治理方案适用年限该方案以xx年为基准年,治理方案与开采服务年限同步进行,坚持边生产边治理的原则,该矿山服务年限为9年,开采结束后的恢复治理期为3年,治理方案适用年限为12年。由于矿山环境问题是一个动态问题,它是随着开矿的进程而随之变化产生新的环境问题,今后方案的修订是必要的。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一、矿区自然地理1、气象该区属亚热带温和湿润多雨气候区,区内无霜期较长,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14.1℃,极端最高气温32.3℃,极端最低气温-4.1℃。年平均降雨量1344.5mm,42、水文矿区位置较高,地表水系不发育,矿区位于六冲河汇水的径流区,冲沟中仅在雨水集中期有少量的季节性地表水。3、地形与地貌矿区及周围总体属高原低中山侵蚀溶蚀地貌,具有山顶浑圆,山凹平坦,山坡较缓等特征,地形中部高,四周低。矿区范围内最高点xx大坡海拔高程1560.8m,最低点为东南坡背后海拔标高1360.0m,最大相对高差220.84m。地表斜坡坡度一般为154、植被矿区内多为人工育林,呈零星片状分布,多集中在中部较高位置,种类以针叶、阔叶树种为主,分布有红松、水杉、杨槐、青杠,梧桐、梓木、香樟等。在村庄附近多为杂林、果树及竹类。覆盖率约31%。5、土壤区内分布土壤有黄壤、黑壤、褐壤,其中黄壤主要分布在斜坡及洼地地表,细粒结构,含零星碎石,疏松;黑壤主要分布在有煤层露头线附近,微粒结构,疏松。以上两种土壤厚度为0.3-0.6m。褐壤主要分布在河滩地区,组成农田耕作层,微粒结构,厚0.4-0.8m。二、矿区地质条件区内出露地层从老至新为峨眉山(p3β)玄武岩,二叠系上统xx组、长兴组、及第四系地层。从老至新分述如下:1、峨眉山玄武岩(p3β):呈褐黑色、暗绿、深绿色,局部夹块状、角砾状凝灰岩,具气孔及杏仁状构造,节理发育,出露于矿区东南部,厚度大于100米。2、二叠系上统xx组第一段(P3L1):岩性为灰至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粉砂岩,钙质粉砂岩及煤层组成韵律层,含可采煤3层,单层厚度1.20-1.60m。该段厚约3、二叠系上统xx组第二段(P3L2):岩性为灰、灰绿、深灰色薄至中层状粉砂岩、粘土岩夹钙质粉砂岩及薄层煤层(线)组成。该段厚约100m4、第三段(P3L3):灰、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粉砂岩、粘土岩夹少量砂岩、煤线,含局部可采煤层2层。该段厚约100m5、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岩性为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石灰岩组成,顶部含薄层深灰色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组成,该段厚约40m。6、第四系(Q)主要为坡积物,堆积物等,厚度0-20余米。1、构造大地构造属扬子准地台xx北台隆遵义断拱xx复杂构造变形区,矿区位于xx架向斜南端翘起端,该向斜在xx大坡至xx寨轴线上翘出地表。矿区北部发育一条近东西向xx逆断层F1,对含煤层有一定的破坏,该断层平推错动30m左右,断层倾向南,断距25m左右。由于该断层位于矿区北部边界,对矿井煤层的开采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地层倾向总体10°左右,倾角一般6-12°。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常见的有两组,走向分别为330-340°、60-70°倾角较陡,一般为80°左右,间距0.2-0.5m,结合程度一般综上所述,矿区构造属中等类型。2、地震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06-2001),矿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本区及其邻近区域近年来未发现有强地震活动,矿区属无震害区,区域稳定性良好。1、地下水类型:按地层岩性及含水介质组合特征,水动力条件,评估区地下水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碳酸盐岩岩溶水:赋存于长兴灰岩的裂隙、溶洞中,地下水以岩溶泉,裂隙下降泉等形式在谷地中出露。(2)基岩裂隙水:赋存于二叠系xx组及峨眉山玄武岩的层间裂隙、构造裂隙及风化裂隙内,泉水流量小,动态较稳定。(3)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的孔隙内,流量小,动态变化大。2、含水岩组及富水性(1)碳酸盐岩岩溶水含水岩组: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主要为石灰岩、遂石灰岩,地下水逕流模数枯水期1.82L/S·Km2,雨季10.79L/S·(2)基岩裂隙水含水岩组:二叠系上统xx组(P3l)为碎屑岩类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粘土岩及煤层;峨眉山玄武岩(p3β)为火成岩类角砾状凝灰岩。地下水逕流模数枯水期1.54L/S·Km2(3)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含水岩组:第四系残、坡积层,以含碎石粘土、亚粘土为主,含水微弱,季节变化大。3、地下水补给、逕流及排泄评估区地下水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通过节理裂隙、洼地、落水洞接受补给。地下水总体上由南西向北东方向迳流,排泄于地表汇入矿区外北东面的六冲河中。地下水的埋藏深度:由于矿区地势南西部较高,北东部相对较低,因此南西部地下水埋藏相对较深。其北东部地下水埋藏相对较浅。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1350m矿床充水因素分析:矿区外北东面500m处发育的六冲河,河床最低标高为1350m,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矿区范围内开采标高(+1500m~+1250m),大部矿床上没有较大的地表水体,因此,矿床充水因素主要是大气降水、老窑水、断层水或采空区积水。大气降水大部分呈地表径流,一部分通过岩层的构造裂隙、风化裂隙、采动裂隙及断层渗水通道渗入矿坑。4、地下水水质根据区域资料,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Ca·Mg型水。P3l地层地下水中SO41、工程地质条件现状(1)工程地质岩组的划分根据地层岩性组合特征,将评估区内的工程地质岩组划分为硬质岩类工程地质岩组;软质岩类工程地质岩组;及松散岩类工程地质岩组三类。分述如下:硬质岩类工程地质岩组:主要包括中~微风化的二叠系上统长兴组灰岩及峨眉山玄武岩岩组角砾状凝灰岩。软质岩类工程地质岩组:主要为中~微风化的二叠系上统xx组一段、二段粘土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及煤层组成。松散岩类工程地质岩组:主要为第四系残积、坡积物。(2)岩土工程地质条件A.土体工程地质条件主要分布于含煤地层xx组露头区、长兴组地层露头区。分布面积较广。由细砂岩、粉砂岩、粘土岩、灰岩等经长期风化、剥蚀后的残积、坡积物,土层厚度不大,缓坡及沟谷中稍厚,一般小于5mB.岩体工程地质条件a、上覆地层含煤地层上覆围岩为长兴组灰岩及生物屑灰岩,岩体分层厚度一般为厚~块状,岩石致密、坚硬,属坚硬类型,抗压强度高,抗风化能力强,岩体稳定性中等~良,工程地质条件较好。b、含煤地层以碎屑岩为主,岩性为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煤层。多为层状结构,少量碎裂结构;岩层力学强度较低,遇水时极易软化,塑性强,完整性差,稳定性差,巷道易产生顶部塌陷及底鼓、片帮等现象。该地层在地表浅部为中风化及强风化带,岩石容易碎裂,并伴有浅层风化裂隙水出露,随着深度的增加,风化程度逐渐减弱。含煤地层岩体多数=3\*ROMANIII、=4\*ROMANIV类,岩体质量中等~极劣,岩体稳定性差,工程地质条件较差。c、下伏地层含煤地层的下伏地层为峨眉山玄武岩,为角砾状凝灰岩,属硬质岩组,岩体致密较坚硬,稳定性好。C、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条件6号煤:顶板主要为砂岩,较稳定,采空后垮落,需支护;底板主要为泥岩,无膨胀、底鼓现象。7号煤:顶板主要为粉砂质泥岩,较稳定,采空后垮落,需支护;底板主要为泥岩,无膨胀、底鼓现象。27号煤:顶板主要为粉砂质泥岩,较稳定,井下采空3—5天后垮落,需支护;底板主要为泥岩,无膨胀、底鼓现象。30号煤:顶板主要为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稳定,采空后数日垮落,需支护;底板为泥岩、粉砂质泥岩,无膨胀及底鼓现象。32号煤:顶板主要为灰岩、粉砂岩,稳定,采空面积过大时会有大面积承压,需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底板为泥岩、粉砂质泥岩,无膨胀、底鼓现象。D、工程地质条件综合评价本矿区地形以低中山为主。含煤地层主要为软质岩类工程地质岩组,煤层顶、底板力学强度较差,如果支护不良,可能出现顶板跨塌、片帮、底鼓、支架下陷等工程地质问题,故本矿区工程地质条件为中等床。综上所述,矿区地层岩性较复杂,构造复杂程度中等,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床水文地质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充水矿床,工程地质条件为中等。三、矿山企业概况1、位置交通xx煤矿位于xx县xx镇南1.5km,中心直距xx县城30km,xx市127km。行政隶属于xx镇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05°40′45″—105°41′43″北纬26°48′06″—26°49′01″。煤矿交通以公路为主,织纳二级公路通过矿区,区内另有乡村公路连通,交通较为方便。见图1-1交通位置图。2、矿区范围xx煤矿采矿权范围共由10个拐点圈定,见表1-1,矿区面积为1.198Km2。开采标高1360表1—1xx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拐点编号拐点坐标拐点编号拐点坐标纵坐标(X)横坐标(Y)纵坐标(X)横坐标(Y)029675503556870062967110355675431296730035568870729674103556774522967300355691258296735435568188329670303556912592967600355681884296661135568834102967600355685485296652035567900工业广场位于矿区南面,由管理用房、堆煤场、矸石场三部份组成。工业广场拐点坐标见(表1—2),面积0.086Km2表1—2工业广场拐点坐标拐点编号拐点坐标拐点编号拐点坐标纵坐标(X)横坐标(Y)纵坐标(X)横坐标(Y)A296661235568512F296652535568785B296667035568592G296637835568925C296667035568592H296629335568784D296669735568699I296642235568666E296666935568785J2966473355685123、矿区及周围经济社会环境矿区及周围以农业为主,产玉米、红薯、小麦等,经济作物有茶叶、油菜、考烟等。区内地表为林地、荒山,旱地,东南部有少量的稻田。评估区内南面有xx村xx组20户100人,东面有xx村xx组10户50人、xx组25户126人,北面有xx村xx组25户126人,西面有xx村xx组15户78人。各村寨住户见调查表(表1—3)。表1-3 xx煤矿矿区影响范围内村民住户调查表 xx组序号姓名人口(人)住房面积(m2)房屋结构序号姓名人口(人)住房面积(m2)房屋结构1xx5124砖11xx5125砖2xx5124砖木12xx5125砖3xx480砖13xx4124木4xx5124砖14xx6135砖木5xx5124砖15xx4124砖6xx470砖16xx5124砖7xx6124砖17xx4180砖木8xx4124木18xx8180砖木9xx6150砖木19xx4124砖10xx5120砖木20xx6124砖合计:20户,100人xx组序号姓名人口(人)住房面积(m2)房屋结构序号姓名人口(人)住房面积(m2)房屋结构1xx580砖6xx7124砖2xx640砖7xx480砖3xx5145砖木8xx480砖木4xx460砖9xx5125砖木5xx470砖10xx6124砖合计:10户,50人xx组序号姓名人口(人)住房面积(m2)房屋结构序号姓名人口(人)住房面积(m2)房屋结构1xx6124砖14xx5120砖木2xx480砖15xx6124砖3xx5140砖16xx4124砖4xx6124砖17xx370砖5xx5124砖18xx6124砖木6xx4124砖19xx470砖7xx6124砖20xx6135砖木8xx480木21xx7150砖9xx480木22xx6160砖木10xx6124砖23xx4124砖11xx6124砖24xx6124砖12xx580砖25xx5124砖13xx480砖合计:25户,126人xx组序号姓名人口(人)住房面积(m2)房屋结构序号姓名人口(人)住房面积(m2)房屋结构1xx5124砖14xx6150砖2xx6124砖15xx5128砖木3xx480砖木16xx4124砖木4xx7160砖17xx5120砖木5xx5124砖木18xx5120砖木6xx485砖19xx6100砖7xx6125砖20xx5130砖木8xx480砖21xx6128砖9xx580砖22xx4110砖木10xx480砖23xx5128砖11xx6124砖24xx4124砖12xx6124砖25xx5124砖13xx450砖合计:25户126人xx组序号姓名人口(人)住房面积(m2)房屋结构序号姓名人口(人)住房面积(m2)房屋结构1xx4105砖9xx6180砖木2xx5125砖10xx480砖3xx5140砖木11xx6165砖木4xx560砖12xx5165砖木5xx460砖13xx490砖6xx7150砖14xx6145砖木7xx6250砖木15xx6160砖木8xx5120砖合计:15户,78人区内有307省道通过,无水利、电力工程,无自然保护区及旅游区。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主要为采煤及农民耕作,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4、矿井现状xx煤矿企业法人为唐圣清,企业性质为私营企业,经营范围:煤炭的生产及销售,本项目投资资金为企业自筹。整合后的xx煤矿建井时间为2007年。整合前的xx煤矿建井于xx年建成开采,xx煤矿建井于xx年建成开采,xx煤矿建井于xx年建成开采,xx年xx煤矿和xx煤矿关闭整合为xx煤矿。根据xx省煤炭管理局、xx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xx省经济贸易委员会、xx省国土资源厅、xx煤矿安全监察局、xx省环境保护局联合下发的xx煤呈〔2006〕97号文件“关于xx地区八县(市)煤矿整合、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意见”;对xx县xx煤矿(3万t/a)、xx煤矿(3万t/a)、和xx煤矿(3万t/a)进行整合,整合后矿名为xx煤矿,由xx省国土资源厅于xx年4月颁发一年期采矿许可证,证号为:xx,矿区面积为1.198km2,生产规模为15t/a。xx煤矿位于整合后矿井的西面,xx煤矿自矿井建设以来,对27#、30#号煤层进行开采。目前27#、30#号煤层采至+1370水平,xx煤矿作为整合期间的保留矿井,将对27#、30#号煤层已布置的工作面和F1断层东面的27#、30#煤层剩余煤进行开采,未开采M32煤层。xx煤矿自矿井建设以来,对27#、30#号煤层进行开采,27#、30#号煤层采至+1370水平,未开采M32煤层,现己关闭。xx煤矿自矿井建设以来,对27#、30#号煤层进行开采,27#、30#号煤层采至+1420水平,未开采M32煤层,现己关闭。5、矿产资源及储量根据xx省xx基础工程公司编制的《xx县xx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及xx省国土资源厅xx年5月下发的xx国土资储备字[2007]193号关于《xx省xx县xx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文件和xx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xx国土规划院储审字[2007]247号《xx省xx县xx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评审意见书,截至xx年6月底,核实27#、30#、32#号煤层总资源量(保有资源量)为381万吨。其中: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316万吨,预测的资源量(334?)65万吨。二迭系xx组笫二段、笫三段储量未进行核实,资源量不祥。6、矿床类型与地质特征该煤矿为沉积类型,呈层状产于二叠系上统xx组,煤层倾角小于15°,为缓倾型。可采煤层:(1)6号煤层位于xx组笫三段,煤层厚度1.5~1.9m,平均1.6m。块状为主,顶板为砂岩,底板为泥岩。(2)7号煤层位于xx组笫三段,距6号煤层8m左右,煤层厚度0~2.08m,平均1.4m。块状,顶板为粉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3)27号煤层位于xx组笫一段,距7号煤层124m左右,煤层厚度1.2~1.6m,平均1.5m。其上部有1-2层夹矸,以块状为主,俗称“(4)30号(M16)煤层位于xx组笫一段中部,距27煤层9m左右,煤层厚度1.3~1.4m,平均1.33m。单一煤层,块状,俗称“麻子煤(5)32号煤层,位于xx组笫一段下部,距30号煤层6m左右。煤层厚度1.20~1.40m,煤层厚度平均约1.3m,含2-3层夹矸,块状,半亮至半暗型,俗称“三矸胶”煤层特征详见表1-4。表1-4主采煤层特征表煤层名称煤层厚度(m)最小~最大煤层结构煤层倾角(º)煤层间距(m)顶底板平均顶板底板6#1.5~1.91.61-2层夹矸98砂岩泥岩7#0~2.081.41-3层夹矸9粉砂质泥岩泥岩12427#1.2~1.61.51-2层夹矸9粉砂质泥岩泥岩930#1.3~1.51.33单一煤层9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泥岩、粉砂质泥岩632#1.2~1.41.3含2-3层夹矸9灰岩、粉砂岩泥岩、粉砂质泥岩四、矿山开发方案概述1、建设规模根据xx省笫一工业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xx县xx煤矿(整合)开发利用方案》,xx煤矿矿井年生产能力为15万t/a。矿井可采储量190.8万吨,储量备用系数为1.4,矿井服务年限为9年。2、开采方式及采煤方法根据煤层的埋藏条件及矿区内地势起伏高差的特点,本矿开采方式为地下井工开采,斜井开拓,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式后退采煤法,炮采落煤、矿车及皮带运输。3、开拓方案xx煤矿是由原xx县xx煤矿(3万t/a)、xx煤矿(3万t/a)、和xx煤矿(3万t/a)整合而成的,根据井田的资源赋存情况、开采条件较好、储量丰富等综合分析。根据井田内地形地貌及煤层赋存条件及两个开拓方案的对比采用平硐开拓方案,在原xx煤矿工业场地下方新建工业场地,新掘主平硐,改造原xx煤矿主井为副斜井,改造原xx煤矿主井为回风斜井。矿井以F1断层为界划分为二个采区,先采一采区,后采二采区,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开采二采区时把+1375运输大巷改成+1375回风大巷作回风用,再在32#煤层底板布置一条运输大巷、轨道大巷和回风大巷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开采。4、开采影响范围根据《xx省xx县xx煤矿矿区及地面工业广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评估所圈定的影响范围即为矿山开采影响范围,在矿界外围50—120m5、矿山废弃物处置情况矿山废弃物主要为煤矸石,现有专门的煤矸石堆放场地堆放。6、选矿位置及生产流程选矿位置位于现工业广场,主要采用手选工艺。矿山原煤生产工艺流程见图2。成品煤用户成品煤用户废石、煤矸石综合利用井下开采及运输地表分选图2图2原煤生产工芝流程图 图2第二章矿山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一、矿山环境现状1、土地利用、植被资源现状该矿山主要为林地,疏林草地、耕地、其次为开矿占地、住宅地,土地利用现状见附图1(矿山环境现状图)。林地445亩,占矿山面积的23%,分布在矿区中部和西部,植物种类为次生植被和松树林,树种有松、杉等针叶性用材林,有少量青冈、茅栗等树种。见照片1、2。疏林草地655亩,占矿山面积的34%,分布在矿区南部和东部,树种主要为松树,草种为杂草。见照片3。耕地(农田)581亩,占矿山面积的30.2%,主要分布在北面和东南面,其余矿区内有零星分布,主要为旱地,其中农田约120亩,占耕地面积的20%。工业广场占地约129亩,占矿山面积的6.7%,分布在矿区东南。住宅地约 120亩,占矿山面积的6.1%。村寨集中区有xx村xx组、xx组、xx组、xx组、xx组。矿区范围无特殊保护植物,亦无成片果林,无文物保护单位。2、矿业活动破坏现状整合前的xx煤矿、xx煤矿和xx煤矿井口及工业广场,面积分别为2500m2、2000m2、2200 m2,原为荒地和耕地,有少量松树,原耕地已被占用,原xx工业广场现继续占用,原xx煤矿和xx煤矿井口及工业广场己关闭,矿点为矿渣堆积和基岩露头,水土流失较严重1、该矿山地表未出露较大泉水,过去的矿业开发对水资源直接影响小。2、矿坑水含硫重,原xx煤矿矿坑水流经农田,造成农田污染。污染农田约5亩。见照片6、7。3、根据调查及煤矿提供的资料,原xx煤矿抽排矿坑水12m3/h,直接排放,流经农田,流经地段为相对隔水层,含水弱,对地下水污染轻。矿山及周围无地表水体,抽排的矿坑水在小范围内消耗,对地表水体不存在污染。原xx煤矿抽排矿坑水小于10m3/h,原xx煤矿抽排矿坑水5m3/h,经实地调查,现矿区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不发育。但在采空区地裂缝发肓,分述如下:DL1地裂缝:分布在东北面采空区,长21m,宽0.05-0.1m,可见深0.5m,多被泥土充填,发育方向10°,发育在旱地中,周围无建筑物。DL2地裂缝:分布在东北面采空区,长15m,宽0.05m,被泥土充填,发育方向95°,发育在旱地中,周围无建筑物。DL3地裂缝:分布在西面原xx煤矿采空区,长18m,宽0.05-0.08m,被泥土充填,发育方向110°,发育在林地中,周围无建筑物。该矿山在过去营运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为矿石破碎筛分产生的粉尘、矿山开采时产生的各种粉尘、物料运输产生的扬尘,对开矿点附近空气污染严重。原xx煤矿和xx煤矿己停产,目前未造成空气污染,现xx井口附近有轻微污染。噪声主要来源于抽风机,在风机周围50m半径范围内可超过100分贝,严重影响人居环境。二、矿山环境发展趋势该矿山矿体为沉积矿,分布在地下深部,采用坑道开采。因此,占用的地面土地较少,对现有的森林植被遭到损害的程度轻,对现有的耕地面积占用少,但采煤形成采空区后耕地中产生地裂缝、塌陷的可能性大,对耕地有一定的破坏作用,需进行整治。1、开采煤矿疏排水将使地下水位降低至底层采面,矿区及影响范围内泉水干涸的可能性大。2、采煤形成采空区导致上覆岩层塌陷产生导水裂隙,使降水渗入量成倍增大,加速深部循环,将使矿坑水量增大。3、煤系地层地下水中SO4含量高,平均值达46.66mg/L。若矿坑水直接排放,将对下游小溪造成污染。4、降水通过煤矸石堆场产生的淋滤水SO4含量高,汇入下游小溪对小溪水将产生轻度污染。5、生活废水不经处理排放将污染下游小溪。1、地裂缝、地面塌陷该矿体为坑道开采,采煤形成采空区将导致顶板垮塌,地表形成地裂缝、塌陷的可能性大。由于抽排矿坑水,加据地表形成地裂缝、塌陷。2、滑坡、崩塌在斜坡地带,尤其是顺向坡地带,采空区塌陷将破坏岩体的完整性,引发滑坡的可能性大,在地形陡立地段引发崩塌的可能性大。煤矸石堆放不当,不经压实,结构松散,形成滑坡的可能性大。3、泥石流矿渣堆放不经过场平、压实,不设拦墙,不绿化植树,结构松散的矿渣及土层在雨水集中期,尤其是暴雨期,形成泥石流的可能性大。矿山产生的粉尘主要是井下采场开拓和地面堆煤场运输扬尘,井下采场粉尘对生产人员危害较大,而地面扬尘则对空气污染较大。 备的整合后的xx煤矿开采规模增大,随着送风量的增大而加大设功能将使噪声加大,在风机周围80m半径范围内可超过100分贝,严重影响人居环境。第三章矿山环境影响评估一、环境影响评估级别及评估范围1、评估级别该矿山内居民居住分散,居民集中居住区人口在200人以下,矿区东有省道公路通过,耕地面积占30%,无较重要的旅游景点,为较重要区。地形地貌较复杂,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矿体稳定,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地质构造较复杂。地质灾害发育。矿山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复杂。矿山建设规模为小型。根据《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223——2007)附录A,矿山环境评估级别为二级。2、评估范围评估范围根据矿山用地范围,以移动角确定矿业活动影响和危害的范围及可能影响矿业活动的不良地质因素存在范围,同时包括工业广场、矸石堆放场、污废水污染范围、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和矿井疏排水影响范围。矿区面积1.198Km2,工业广场面积0.086Km2,该矿山评估面积二、矿山环境影响现状评估该矿山主要为林地,疏林草地、耕地、其次为开矿占地、住宅地,林地占矿山面积的23%,疏林草地占矿山面积的34%,耕地占矿山面积的30%,开矿占地占矿山面积的6.7%,住宅地占矿山面积的6.1%。该矿山由原xx煤矿、xx煤矿、xx煤矿整合而成,原工业广场多为矿渣堆积,水土流失较严重,矿井疏排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造成局部农田污染,矿山生产、煤矿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扬尘造成空气污染,风机产生噪声,采空区影响范围产生地裂缝。根据矿山环境现状作如下环境影响现状评估:1、水资源、水环境的影响评估矿区内无地表水体,区内无大泉出露,现状抽排水对区域水均衡影响较小。工业广场有矿井疏排水及污水排放,排放量约12m3/h,已造成局部土地污染,污染面积5亩,污染范围治理难度大矿井疏排水及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流经地段为相对隔水层,对地下水污染轻。矿山及周围无地表水体,抽排的矿坑水在小范围内消耗,对地表水体不存在污染。2、土地资源、土石环境的影响评估矿区内原xx煤矿、xx煤矿矿井曾经开采过煤矿,矿井口及工业广场面积分别为2200m2、2000m2,环境己遭破坏,土地荒漠化,其环境影响较严重。矿区公路的建设对土地资源、土石环境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其环境影响较严重。治理或恢复的难易程度中等。矿区其余地段现状土地资源3、地质灾害影响评估矿区内现状地裂缝地质灾害发育,原xx煤矿、xx煤矿开采形成采空区产生地裂缝,导致土地和林地产生裂缝,其环境影响较严重,治理难度较大。4、对建筑物及设施的影响评估矿区内xx组、xx组、xx组、xx组及xx组部分居民住户在矿山范围内,目前开矿还未危及到住房,环境影响较轻。5、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评估原xx、xx煤矿矿井己关闭停采,新矿井正在建设中,有少量粉尘,环境影响较轻。易于治理。6、声环境质量的影响评估在风机周围50m半径范围内可超过100分贝,将严重影响人居环境。该矿山风机距居住区大于50m,对人居环境影响较轻综上所述:矿区内无地表水体,地下水资源量较小,现状抽排水对区域水均衡影响较小。现状地裂缝地质灾害发育,其环境影响较严重,治理难度较大。水土资源环境影响较轻,损失小。空气环境质量及声环境质量影响较轻。原3个矿井工业广场环境遭破坏,污水排放污染少量农田,其环境影响较严重,污染范围治理难度大。三、矿山环境影响预测评估1、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1)矿山开采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预测根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煤炭工业出版社,2000年),用移动角实定矿山开采条件下对地面可能产生的移动和变形范围作为开矿影响和危害的范围。采单层煤时:走向移动角δ=70°上山方向移动角γ=70°下山方向移动角β=δ(0.7α)=63°按多层煤重复采动时,移动角减5~10°,取10°值:走向移动角60°;上山移动角60°;下山移动角53°根据矿山开采顶板安全厚度的计算,分析矿山在开采条件下顶板的稳定性及对地面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而预测地面可能产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综合作用厚度:矿区可采煤层有五层,计算公式:Mn=mn+Cn×mnM——综合作用厚度(m)m——单层煤层厚度(m)n——煤层数C——系数值计算结果见表3-1.表3-1综合作用厚度计算过程及参数表n=12427m3=1.582.60M3=3+C3·M4=1.5n=930m2=1.336.71M2=2+C2·M3=2.83n=632m1=1.34.61M1=1+C1·M2=4.13安全开采深度:计算公式:Hδ=MKHδ—安全开采深度K—安全系数,按Ⅱ类矿山级保护和缓倾斜煤层(根据《地方煤矿m.实用手册》表6-33,K=100),计算结果Hδ=M×K=4.13×100=413根据以上计算,安全开采深度为413m,矿界内煤层的埋藏深度在该范围内矿区最底的可采煤层32号到地面的最大高差为250m,远小于安全开采深度413m.,因此在该影响范围内采空区顶板塌落必将导致地表移动变形,引发山体崩塌、滑坡、地裂缝、地面塌陷的可能性大,对矿山及生产人员、居住在此范围内的居民、房屋、农田及土地的危害程度大。其影响范围内有xx村xx组20户100人,xx组10户50人、xx组25户126人,xx组25户126人,xx组15户78人。各村寨住户见调查表(表1—3(2)工业广场建没引发、遭受地质灾害可能性和危害程度的预测工业广场位于矿区东南的山沟中,面积86150m2。工业广场平面布置由生产管埋用房、堆煤场、矸石场三部分组成。A、生产管理用房:位于工业广场北面。场地地面标高1395—1415m,设计整个场坪标高为1395m,在建设过程中需进行切方。平场中将形成切方高度为0—10m的临时性边坡。引发遭受土体边坡、岩质边坡崩塌的可能性大。对拟建工程、施工人员及设备的危害程度大。建设时放坡要合理,要及时筑挡墙B、堆煤场:位于工业广场中部。场地现状标高1370—1400m,设计整个场坪标高为1395m,在建设过程中需进行切填方。平场中将形成切方高度0—5m的临时性边坡。在北面形成0—5m和南面形成0—12m的永久性填方边坡。引发遭受岩土体切、填方边坡滑坡、崩塌的可能性小~较大,危害程度小~大。易于治理C、矸石场:位于工业广场南面。场地现状标高1365—1370m,在建设过程中不进行切、填方。生产中堆渣将形成高度为>7m的堆体边坡。引发和遭受堆体滑塌和雨季泥石流的可能性大,对其下游住户、农田、行人的危害程度大。及时处理利用矸石可预防堆体滑塌和减少泥石流物质来源。(3)村寨遭受矿山开采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预测矿区内xx组、xx组、xx组、xx组及xx组部分居民住户在矿山开采活动的影响范围内,遭受矿山开采引发加剧崩塌、滑坡、地裂缝、地面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害程度大。治理难度大。2、矿区环境影响预测评估(1)矿业活动加剧矿区环境的改变预测A、地形地貌的改变从整体上看,基本能保留原地形轮廓,但工业广场有挖方填方,地形将产生变化,对植被、生态有破坏作用。B、生态环境改变预测建设区属典型的山区农村生态环境,虽然近年来已受到一定的损害,但植被和树林保存较好。今后开采煤矿主要在井下作业,地面占地占矿区的比例小,对整个矿区不伤大体。但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对现有的植被、林地、耕地产生局部破坏。C、对水环境影响预测矿区内地表水体不发育,岩层含水弱,开矿对区域地下水水量的影响小。但由于开矿降低了地下水水位,将使地表泉水干涸,土地保水性能差,造成村民饮水困难。地下水水位下降加剧地裂缝、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矿井疏排水及生活污水排放到农田将造成土地污染;排放到沟中将对下游小溪水造成污染。D、矸石场加剧土壤、水资源环境污染预测矿体、矿渣内SO4含量高,在煤矸石堆放场,降水通过矸石垂直渗入到基岩,对深部地下水水质有影响。经淋滤的水排放到农田将造成土地污染;排放到沟中将对下游小溪水造成污染。E、水土流失预测该矿山现工业广场及原工业广场植被破坏,地表多为松散矿渣,在雨水的作用下,松散矿渣将被冲刷,存在较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F、对大气环境污染的影响预测该煤矿在营运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为矿石破碎筛分产生的粉尘、开采时产生的各种粉尘、运输产生的扬尘,对生产区造成危害。矿山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煤矸石,己规划进行利用,属一般性无毒固废。G、声环境质量影响预测整合后的xx煤矿风机增大,噪声超过100分贝范围由风机周围50m增至80m。(2)地面工程建设改变矿区环境后的危害性评诂A、工程建设引发地裂缝、塌陷,斜坡容易形成崩塌、滑坡,不利于水土保持,不利于土地的利用,其危害性大,环境影响严重。B、工程建设损害了植被,占用了耕地,使现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变成差的生态环境,影响矿区及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但占用土地比例较小,矿区周围居住人群较少,其危害性较小,环境影响较轻。C、矿山废水对环境造成污染,但水量较小,处理后其危害性较小,环境影响较轻。D、开矿矿渣堆放不合理,在暴雨季节,形成泥石流的可能性大。矿区东南面地势较低,属矿区坡脚低洼地带,有农田分布,产生泥石流后,将损坏下游农田,其危害性大。环境影响严重。E、该矿区有粉尘的污染,对矿区污染较大,对操作人员的危害较大,对工业广场环境影响严重。但由于矿区周围居民人群较少,且有一定的距离,对矿区外危害性较小,其环境影响较轻。F、工业广场设有风机,80m范围内噪声超过100分贝,对人居环境影响严重。3、总体环境质量状况及矿山环境问题治理难度根据预测评估结果得出以下结论:评估区内未来10年内矿山环境质量处于向较差级别转化。地质灾害和地下水均衡、污染治理难度大,其他综合矿山环境问题治理难度中等。综上所述:xx县xx煤矿开采煤矿将引发加剧地裂缝、塌陷、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对矿山环境影响严重。矿业活动将对生态环境影响较严重,对区域地下水水量及水质的影响较严重,由于开矿降低了地下水水位,将使地表泉水干涸。该矿区有粉尘和噪声的污染,对操作人员的危害性大,对工业广场环境影响严重,对矿区外危害性较小,其环境影响较轻。除地质灾害和地下水均衡、污染治理难度大外,其它综合矿山环境问题治理难度中等。四、矿山环境影响综合评估1、评估原则及量化指标的确定根据前述矿山环境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矿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危害等因素,进行影响程度分区和综合评估。矿山环境问题评估指标根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煤炭工业出版社,2000年),用移动角实定矿山开采条件下对地面可能产生的移动和变形范围作为开矿影响的范围。根据《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7)附录E,并遵循“就大不就小”的原则。本工程为整合后的矿山,以环境预测评估结果为主,结合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为量化指标进行环境影响程度分区。2、环境影响分区评估:(1)环境影响分区根据计算的地表移动变形参数,走向移动角60°,上山移动角60°,下山移动角53°,作剖面求出地质灾害危险大区范围全部划为环境影响严重区。(剖面图A-A′、B-B′、C-C′),见附图2(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图)。(2)环境影响严重区(A区)特征该区为矿山开采引发、加剧地质灾害所能影响和危害范围,面积 km2,现状已进行部分开矿,工业广场一带已荒漠化,局部农田受污染,水土流失较严重,环境已造成严重影响。有xx村xx组20户100人,xx组10户50人、xx组15户78人居住村寨,有部分林地和耕地,有工业广场及生产生活区,若继续开矿,引发的地质灾害有地裂缝、塌陷、滑坡、崩塌、泥石流,其危险性和危害性大。造成的环境影响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地下水疏干、水环境污染、破坏植被,使林地、耕地荒漠化等,其次是空气的污染影响矿区和周围的环境质量,噪声影响人居环境。综上所述:xx县xx煤矿环境影响综合评估分为一个区,即环境影响严重区(A区)。主要是开矿引发加剧的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及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对村民及生产生活区的危害,治理难度大。第四章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原则、目标和任务一、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原则(一)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原则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山”的原则。以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矿业开发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矿山开发引发的矿山环境问题。(二)谁破坏、谁治理原则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治理、谁受益”,明确采矿权人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义务和责任,完善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金费的保障制度。(三)坚持“边生产,边冶理”的原则在矿山开采过程中,要注意环境的保护,不得随意破坏矿区外植被;要加强矿山设备,尽量将矿山生产过程中粉尘,噪音、废气污染降到最低。对于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工业广场、汽车运输道路采取绿篱性树种,将矿山环境保护与绿化结合起来。矿山开采破坏的林地、耕地要进行治理,引发的地质灾害及时治理,对生产及生命财产有安全隐患的地质灾害要彻底消除。(四)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确保人居环境的安全。(五)安全可靠,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的原则综合治理方案的原则是安全可靠,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突出重点,逐步推进。二、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目标(一)总体目标该矿山开矿必然会导致植被破坏、环境恶化,开采方法不当还会引发地质灾害。因此,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目标是: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使破坏环境的范围减少到最低点。尽快治理恢复开矿破坏的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矿产开采完后,该矿山改变为绿色林区,有园林风光,环境优雅,便于农耕的良好生态环境。(二)近期目标(2008—2010年)初步建立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筹集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资金,促进环境保护与矿山开发协调发展。已遭破坏的环境得到改善,集中村寨、工业广场生产生活区、主要交通要道得到保护。(二)中期目标(2011—2015年)建立完善矿区环境保护与监测机制,原工业广场环境得到恢复,尽量减少开矿引发的地质灾害及环境问题,对出现的环境问题及时治理,确保安全生产。(三)远期目标(2016—2019年)健全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环境验收标准。彻底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确保矿山安全。恢复矿山生态环境,使矿山生态融入周边环境。三、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任务1、对xx村xx组20户100人,xx组10户50人、xx组25户126人,xx组25户126人,xx组15户78人居住村寨及307公路省道进行保护,确定禁采范围。2、对原xx煤矿工业广场、xx煤矿工业广场及汽车运输道路两旁进行植树绿化,恢复生态环境。3、对现工业广场进行绿化,改善生活、工作环境。4、在现工业广场南端筑挡砂墙,防治水土流失。5、建设污水处理池处理矿井琉干水、生活污水,水质不达标不能直接排放。6、对已发生的地裂缝在近期内进行治理,对今后开采引发的地裂缝、地面塌陷、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及时进行治理,并恢复植被或耕地。7、生产过程中采用喷洒水减少粉尘污染。8、设置消声设备消除噪音。第五章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总体布局一、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分区的原则根据前述矿山环境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结果,结合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社会环境、生态状况,划分重点保护区、次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并根据轻、重、缓、急和分期实施原则划分近期、中期和远期综合治理分区。二、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分区的划分(一)矿山环境保护分区根据矿山环境影响评估,矿山自然地理,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矿区内保护重要程度,将矿山可能影响和危害范围划分矿山环境保护重点区、矿山环境保护次重点区和矿山环境保护一般区。1、矿山环境保护重点区分布在矿区东面和西面,面积0.94Km2,区内有省级公路(307省道)通过,有xx村xx组20户100人,xx组10户50人、xx组15户78人居住村寨,有部分林地和耕地,有工业广场及生产生活区,若在该范围内开采煤矿,将引发地裂缝导致房屋开裂,严重的导致房屋垮塌,对生命财产的威胁大,需进行重点2、环境保护次重点区分布在矿区中部和北部,面积0.59Km2,该范围将进行大面积采煤,开矿过程中引发地裂缝、地面塌陷、滑坡的可能性大,对分散住户、耕地、林地等危害程度大,生态环境将变差,需进行治理3、矿山环境保护一般区矿山开采影响和危害范围的其它区域,面积0.13Km2,分布有林地、荒山、草地等(二)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分区根据矿山环境影响预测评估,矿山开采占用土地资源和破坏矿区植被及矿业活动产生的地质灾害、废水(矿坑水)、废气、煤矸石、粉尘、噪音等划定的矿山环境保护区的划定范围、开采方案、矿业活动的影响严重程重,治理工程的轻重缓急划分为近期综合治理区、中期综合治理区和远期综合治理区。以2008年为基准年,2008-2010年为近期,2011-2015年为中期,2016-2019年为远期。1、近期综合治理区(2008-2010年)分布在矿区东南,范围为工业广场及交通运输要道,面积0.92Km2,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污染及生态环境,需近期治理,具体治理(1)拦渣墙建设;(2)污水处理设施建设;(3)绿化工程建设;(4)消除减轻粉尘、噪声建设。(5)xx煤矿工业广场的生态环境恢复建设。2010年年底前完成以上治理工程的同时,启动原xx煤矿工业广场的生态环境恢复建设。2、中期综合治理区(2011-2015年)分布在矿区北面,面积0.53Km2,主要是2011-2015年开矿引发的环境问题,范围内有原xx煤矿工业广场需要治理。其治理(1)完成原xx煤矿工业广场的生态环境恢复建设;(2)开矿引发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建设及影响破坏的环境治理工程建设。3、远期综合治理区(2016-2019年)分布在矿区南部,面积0.21Km2,范围为2016年(服务年限最后一年)开矿影响的范围。其治理(1)开矿引发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及影响破坏的环境治理工程;(2)前期开矿再次发生的地质灾害及环境问题治理工程;(3)工业广场复垦工程。总之,矿山的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矿山开采过程中要边开采、边保护、边治理。二、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作部署1、近期(1)对原工业广场及现工业广场进行植被绿化,改善生态环境;(2)在现工业广场南端冲沟中建设拦沙墙,防治水土流失;(3)建设沉淀池及排水沟,对污水、废水进行处理;(4)加强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消除减轻噪音、废气、粉尘。2、中期(1)对中期开采范围内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进行治理;(2)对中期开采范围内破坏的土地进行复垦;(3)对中期开采范围内破坏的植被进行恢复3、远期(1)对远期开采范围内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进行治理;(2)对远期开采范围内破坏的土地进行复垦;(3)对远期开采范围内破坏的植被进行恢复(4)采矿结束后,对工业广场进行复垦。三、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技术方法矿区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实行矿产资源利用集约化、开采方式科学化、生产工艺环保化、企业管理规范化、闭坑矿区生态化,促进矿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根据该矿山环境问题、开采条件、地形、地质条件、环境条件,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技术方法是:(一)矿山生态修复技术1、矿区土地复垦技术;2、矿山废弃物堆场生态恢复技术;3、矿区开采沉陷预测评价与采动损害综合控制技术;4、生物复垦技术;5、地面塌陷区生态重建技术;6、GIS在矿区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技术;7、矿区生态保护与生态恢复技术;(二)发展生产过程节水和水循环利用技术1、生产用水的减污技术;2、矿山酸性矿坑水微生物处理与水平衡技术;3、过程废水的分析控制、末端废水的治理技术;4、矿井生产对周边水源的影响评价技术;5、矿井水的无害排放及合理利用技术。(三)地质灾害防治技术1、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边坡治理及监测、滑坡预测预报技术;2、地裂缝防治技术;3、矿山工程岩体原岩应力场分布规律、因开采活动引起的二次应力场变化规律、围岩和支护系统在二次应力场作用下的应变、变形、位移及破坏规律的分析技术。(四)开发废石综合利用技术1、矿山废弃物的生物处理技术;2、开发煤矸石利用技术;(五)工业场地噪声污染整治枝术(六)结合本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内容,技术标准如下:1、水环境保护按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见表5-1。表5-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基本项目限值单位:mg/L项目PH溶解氧高锰酸钾指数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NH3-N)标准限值6~9≥5≤6≤20≤4≤1.0项目氟化物(以F-计)氰化物挥发酚硫化物总磷(以P计)总氮(以N计)标准限值≤1.0≤0.2≤0.005≤0.2≤0.2≤0.12、环境空气保护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修改单二级标准的要求。见表5-2。表5-2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各项污染物浓度限制表单位:mg/m3污染因子选用标准浓度限值小时平均日均值年均值二氧化硫SO2GB3095-96(二级)0.500.150.06二氧化氮NO2GB3095-96(二级)0.120.080.04总悬浮颗粒物TSPGB3095-96(二级)/0.300.20可吸入颗粒物PM10GB3095-96(二级)/0.150.103、水土流失工程治理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中的技术要求和方法。4、土地整治工程按《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UDC-TD)对开矿引发地裂缝、塌陷破坏的土地进行整治。5、复绿植树工程按《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1995)、《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2--2001)中的要求,乔木种植间距按2m/株,灌木种植间距1m/株。植树以乡土树种为主,采取多林种、多树种、乔、灌相结合。6、噪声整治按《工业企业厂界噪音标准》(GB12348-90)设隔音降噪建设。7、治理工程涉及到的有关土木工程及其它工程,按其相关的技术方法执行。第六章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一、保护方案1、保护目标根据该矿山环境现状及开采方案,以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以人为本”的原则确定环境保护目标如下:(1)保护主干公路省道的畅通;(2)保护现工业广场及生活生产区、集中村寨区人居环境的安全;(3)保护现有森林植被;(4)保护现耕地;(5)使环境不遭污染;(6)使水环境良好。2、保护措施(1)主干公路保护主干公路分布地段划为禁采区,以《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煤炭工业出版社,2000年)计算的安全深度及移动角圈定。见图A-A′计算剖面图。(2)现工业广场及生产生活区、集中村寨区保护该范围划为禁采区,以《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煤炭工业出版社,2000年)计算的安全深度及移动角圈定。见图A-A′、C-C′、F-F′、G-G′、H-H′、I-I′计算剖面图。(3)森林植被保护工程施工期间,要注意对树林的保护,对矿山范围内现有的林木进行保护,控制和减少对现有绿色植被的破坏,因开采影响的树木要及时救护。(4)耕地保护工程建设应尽量避开耕地,对现耕地不能随意侵占,因采煤引发地裂缝、地面塌陷破坏的耕地要及时治理恢复。(5)大气环境保护对矿山过程中形成的粉尘、扬尘采取加强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洒水降尘等方法减少矿山开采、破碎、运输等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扬尘。废土堆场和裸露场地进行绿化造林,起到抑制扬尘和吸附扬尘的作用,降低场地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使场界粉尘浓度能够得到控制,不对外环境造成大的影响。(6)水环境保护建造沉淀池对矿坑排水及生活废水和堆场地表径流废水进行处理,基本实现循环使用。矿区雨水冲刷废水应建造沉淀池进行处理,做到规范排放。(7)工业广场建設工业广场建設工程要进行专门的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对建筑物场地及开挖形成的边坡进行稳定性评价,需作支护的边坡要按设汁施工。防止因开挖而导致的地质灾害。3、资金来源(1)严格实行保证金制度xx县xx煤矿需与国土资源部门签订矿山自然生态治理责任书,同时缴纳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保证金,保证金实行专项管理,所有权属采矿权人。(2)资金筹集方式为保证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有可靠的资金支付,矿山开采企业应将矿山环境保护工作列为矿山建设项目的一部分,通过追加矿山开采投资的方式筹集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所需资金。二、工程治理方案(一)工程方案设计1、拦沙墙工程矿区现工业广场处在冲沟中,由于原xx工业广场和现xx工业广场矿井建设及煤矿开采,堆积有较多的松散废渣,水土流失严重,对下游造成危害,拟设计在现工业广场南部筑拦沙墙。拟设计拦沙墙长110m,宽3m,高12m,建议用浆砌块石作基本原料。挡土墙采用M10水泥砂浆砌筑,顶宽1.2m,外坡1:0.7,内坡垂直,基础两侧加宽基础座落在基岩上,基底对地基的摩擦系数值取0.4--0.55。2、废渣场处理工程矿区原xx煤矿废渣堆放550m3,xx煤矿废渣堆放600m3 ,为水土流失物质来源,要3、复绿工程绿色植物在防止污染、保护环境、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森林和绿化带对灰尘有很大的阻滞能力。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要实施厂区内外环境的绿化和美化。在厂区空地、道路两侧,采用乔、灌木和绿篱、花草搭配进行绿化,使其形成具有防尘、阻噪作用的综合防护林带,达到清洁空气、防止噪声、美化环境的目的。需种植乔木,灌木。在矿区道路两侧种植乔灌木,即可保护矿山生态环境,又可对汽车扬尘起到隔离作用。对矿区内运输道路进行绿化。需种植乔木,灌木。原xx及创收工业广场进行全面复林,工业广场面积4200m2,周边扩大4000m2原自然的荒地进行植树,逐步将草地建成林地。需种乔木。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固废、堆场要用土覆盖后进行复绿还林避免形成矿山荒漠化。需种乔木 ,灌木。植树以乡土树种为主,采取多林种、多树种、乔、灌、相结合的方法。为保证复绿效果,复绿施工后养护期至少为一年。4、污水处理工程该矿山主要排放矿坑水污水,为了防止矿坑污水污染下游,设计污水处理沉淀池对矿山开采过程中的矿坑废水进行水质治理,处理的的方法主要采取沉淀池沉淀过滤以及清淤淘沙保持常年流通。开采过程中随时对其水质进行监测,如遇酸含量5~10%的硫酸根废水进入污水处理池,立即采取向沉淀池内投入石灰中和法进行处理,石灰投加量5~6g/L,沉淀时间为8h。设计污水处理沉淀池见图4。该矿山生活住宅区有少量生活污水排放,在建设中应设计化粪池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规格长10m,宽5m,中间“十”字隔墙隔成4个小池,浆砌块石,厚度0.3m,砂浆标号M15,池底及侧面用M15水泥砂浆抹面,厚度4~5㎝。用塑料管将污水引入处理池,需塑料管360m,规格:直径130mm,设计排净水沟长255m,规格:深度0.6m,宽度0.8m,浆砌块石,厚度0.35、预防滑坡排洪拦水沟工程矿区xx大坡以南一带地形坡度25°左右,当开矿形成采空后,引发山体地裂缝的可能性大,山体地裂缝将岩体切割,破坏了岩体的稳定,引发滑坡的可能性大。拟设计筑拦山排水沟,防止雨水渗入岩体引发滑坡破坏环境。该带还未采矿,不确定因素较多,产生地裂缝的具体位置很难预测,待今后开矿进行监测后方能确定,因此,拦水沟暂不能作具体的设计。6、地裂缝、地面塌陷处理工程开矿形成采空区后,将引发山体地裂缝、地面塌陷。发生地裂缝、地面塌陷后及时堵塞、填平,塌陷深度1-3m的可采取挖高填洼的办法,并建排水设施,防止雨水渗入引发滑坡、塌陷地质灾害。地裂缝、地面塌陷损坏的土地及时整治,形成的坑凹地,利用废弃土石料回填整平,并在表层进行覆土,加以改造利用。经过整治后的土地,根据其质量条件和总体规划区的需要,进一步对其地表加土处理,分别改造为农业、林业用地,原为耕地的要复垦为耕地。地裂缝、塌陷损坏的树木要及时救护。(二)主要工程量统计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量按现需要治理的工程编制,见表6-1,对于以后发生的环境问题,以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三)工程投资概算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参照有关治理定额,根据市场调查价格估算,现状环境需治理费用约79.104万元(表6-2)。表6-1工程量统计表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合计拦沙墙工程浆砌块石方量m327722772开挖基础方量m3660660污水处理工程沉淀池个/m1大4小/271大4小/27引污水管m360360排水沟m/m3255/153255/153复绿工程废井口及工业广场株乔2025乔5225灌6400新建工业广场株乔1200灌2400道路绿化植树株乔2000灌4000废渣场处理工程搬运回填压实m3750750就地找面压实m2400400表层复垦绿化m2300300地裂缝处理工程堵塞、填平、防渗m/条54/354/3截排水工程筑拦山排水沟m500500表6-2矿山现状环境治理工程投资概算表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金额(万元)拦沙墙工程浆砌块石方量m3277218049.869基础方量m3660805.28污水处理工程沉淀池m3271800.486引污水管m36080.288排水沟m31531802.754复绿工程废井口及工业广场株乔2025153.007新建工业广场株乔1200灌240015104.2道路绿化植树株乔2000153.0废渣场处理工程搬运回填压实m2750201.5就地找面压实m240050.2表层复垦绿化m2300300.9地裂缝处理工程堵塞、填平、防渗m543001.62截排水工程筑拦山排水沟m5001206.0合计79.104开采过程中将会产生新的环境问题,对新的环境问题,预算治理费用:(1)地裂缝、地面塌陷治理40处,200万元;(2)拦山排水沟12万元;(3)复垦150万元;(4)开矿结束后工业广场复垦200万元;(5)粉尘、噪音污染治理20万元;(6)环境监测费用18万元。以上6项共计所需经费600万元。具体实际费用今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投资概算。现状环境治理经费和预测今后环境治理经费共计679.104万元。(四)施工顺序与资金投入安排1、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顺序首先按照矿山开采设计,按布置图在工作区进行定位。其次进行施工设计,根据规划的近、中、远期,轻重缓急进行施工。污水处理工程列入首位,其次是拦沙墙、废渣处理工程。复绿首先治理新建工业广场,复林首先恢复废弃工业广场。地裂缝、塌陷治理及排洪拦水沟工程随开矿进展及影响位置确定。2、资金投入安排见表6-3。表6-3资金投入安排表 单位(万元) 项目/年份2008-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9拦沙墙55.149污水处理3.528废渣场处理2.6复绿工程10.207矿山监测4.53.03.03.04.5地裂缝、塌陷处理1.6250505050拦山排水沟6.0444复垦工程405060200粉尘、噪音污染治理8444合计91.604104111121254.5总计679.104(五)保障措施为保障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方案切实可行,保护矿区生态环境,矿山生产企业实施保障措施主要包括组织管理、技术保证、资金筹集及使用管理措施等三个方面。管理和组织措施管理措施把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列为矿山管理工作的重点。健全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作由矿山企业主要负责人负责的制度,建立坚强的矿山环境保护工作领导集体。组织管理人员,特别是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主要管理人员,认真学习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矿业行政主管部门行政公文,同时对矿山环境保护工作中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任务进行划分和界定,并责成各部门制定完成任务的工作计划。各部门的工作计划制定完成,组织部门的员工、生产一线的工人等矿山建设的骨干力量进行培训学习,针对不同岗位,不同时期的工作目标,制定岗位职责,明确工作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创建管理工作中突出人的要素,通过对矿山企业人的管理来建设好绿色矿山,走出矿山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新路子。组织措施矿山企业确定矿山环境保护工作行政领导机构,矿山环境保护工作行政领导机构要求是企业内独立的、行政管理能力强的机构,对矿山环境保护工作行使行政权利。加强职能部门的管理,根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内容,按照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要求,明确各职能部门在矿山生产过程中的职责和工作指标。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主管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的职能部门,对矿山环境保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语言引导目标检测算法研究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防水系统设计施工合同2篇
- 现代农业产业园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 冶金行业业务员工作总结
- 应急响应机制的建立
- 餐饮服务行业员工激励策略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房地产居间佣金分配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电子商务平台商铺入驻合作协议2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股份质押合同样本: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融资专用2篇
-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棉花姑娘》精美课件
- 烟草业产业链协同创新模式-洞察分析
- 经济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二)
- GB 19053-2024殡仪场所致病菌安全限值
- 烟草局合同范例
- AutoCAD2024简明教程资料
- 新能源电站单位千瓦造价标准值(2024版)
-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拓展阅读
- 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真题(原卷版)
- 2023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数学真题(原卷版)
-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母婴护理员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