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驾行为的法律规制探讨_第1页
毒驾行为的法律规制探讨_第2页
毒驾行为的法律规制探讨_第3页
毒驾行为的法律规制探讨_第4页
毒驾行为的法律规制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毒驾行为的法律规制探讨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私人汽车保有量不断上升,与之对应的是交通事故的种类增多和频发,到目前为止多数危险驾驶行为已经被归纳在危险驾驶罪中,而对于吸毒驾驶这种危险行为我国并没有将其收录在刑法中。本文将会针对目前吸毒驾驶行为的社会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我国吸毒驾驶行为的法律规制存在的一些问题。绪论研究意义研究现状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二、毒驾的综述毒驾的综述主要说明的是毒驾行为的概念和毒驾行为的界定。(一)毒驾行为的概念:(二)毒驾行为的界定吸毒驾驶行为是个行为集合体,是否构成该行为有两个先决条件:吸毒行为的认定和驾驶行为的认定。1、吸毒行为的界定2、驾驶行为的界定驾驶,是指操控船、车或者飞机等行驶工具并让其行驶。机动车(MotorVehicle)即是指机动车辆:是由动力装置驱动或牵引、在道路上行驶的、供乘用或(和)运送物品或进行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以及部分游乐设施(如电动摄位车、电动滑板车、电动脚踏车等)。一般分类为汽车及汽车列车、摩托车及轻便摩托车、拖拉机运输机组、轮式专用机械车和电动车等。3、吸毒驾驶行为的界定吸毒驾驶行为就是吸毒行为和驾驶行为的简单相加,它强调的是两个行为的正在进行时:正在毒品的作用效果期间;正在进行驾驶行为。只有满足这两点条件才能成立正在实施毒驾行为。二、国内外现行的毒驾行为法律规制和对我国的启示目前,多数发达国家都在毒驾行为法律规制的研究领域有所建树,本章将简略的对英、美两国和我国的毒驾行为法律规制做一个简短的介绍,并陈述从英、美两国的法律规制中得到的可能对我国毒驾行为的法律规制有所益处的启示。(一)我国现行的有关毒驾行为的法律规制(二)英美现行的有关毒驾行为的法律规制目前在对于吸毒驾驶行为法律规制的研究比较成熟的有好几个,作者在此仅将法律体系相对完善的英美两国的法律规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1、英国。英国自1930年就开始了对于毒驾行为的立法限制,从《1930道路交通法》到现在还实行的《1988道路交通法》和《1988道路交通犯罪法》都有将毒驾行为收录在内,并且目前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刑事处罚体系。英国作为一个判例大国,目前也收录大量的毒驾行为的判例。英国有自己的《药物滥用法》,对于毒驾行为的鉴定已相当成熟。2、美国。美国自1973年开始对于毒驾行为处罚的研究,时至今日毒驾行为在美国已经入刑,且体系相当成熟。因美国为联邦制国家,目前各州关于毒驾行为的处罚的定罪标准虽然略有不同,但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类:自证法则和基于效果法则。(三)国内外对比和启示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目前各个领域都还在发展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落后,反而意味着我们可以更加完美。我国曾在1956年到1979年成就举世瞩目的无毒国,那时我国各项都是百废待兴,人均汽车保有量可以说是无限小,无毒无机动车,自然就没有毒驾行为的概念。相反,其他同时期的国家这两项条件都符合,他们对于毒驾行为的研究早于我们是有一定道理的,那么他们关于毒驾行为的法律规制的研究能否成为我国进步的阶梯呢?可以的。目前,其他发达国家多以将毒驾行为纳入刑法的规制范围内,作者认为我国或许也可以尝试去将毒驾入刑,毕竟作为一个毒品问题的派生问题,很明显其他国家已经重视了起来,我国也应该尽快真正的重视起来,将毒驾问题扼杀的摇篮里。毒驾行为的现状和入刑的观点分析毒驾行为是否纳入刑法的管制,决定因素为毒驾行为的社会现状和毒驾入刑的学界呼声。毒驾行为在数据视觉下的现状近几年,我国吸毒人群的数量变化不大,从目前有的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中国毒品形势报告》中可以看出:表3--1吸毒人员总人数及年龄随时间变化分布表人数(万)年份<1818-3535-59大于60新增总量20142.9165.9——————295.520154.3142.2871.153.1234.520162.2146.4100.31.6——250.520171.5142.9109.92——255.320181.0125.0——————240.4从表3--1可以看出我国吸毒人群总量在2015年-2017年底期间呈现缓慢增长的态势,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信息:人们对于毒品的危害的认识不足。这几年随着我国禁毒工作的开展,吸毒人群的数量变化不大,特别是<18年龄段的人群数量明显减少,这少不了我们禁毒知识的宣传的功劳。但是我们也该看到18-59年龄段的人群数量在增加,而恰巧这个年龄段也是车辆使用最多和车辆保有量最大的人群,从这两点我们或可推断出毒驾行为蔓延态势呈现荷塘效应。根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2月28日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止2019年末,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为22635万辆。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人口普查数据,截止2019年末我国人口共有140005万人。假设我国每个家庭都是三口之家,那么共约有46668万个家庭,那么用私人汽车保有量数除以家庭数可以得到每个家庭的私人汽车数约为:0.5辆,那么就是说每6个人就会1辆汽车,而目前已知吸毒人员为240.4万人,如果按照简单的数学换算下来,吸食毒品并具有机动车的人群数量不容小觑。这也在警示我们,按照目前所有的法律规制已难以遏制毒驾案件的滋生和蔓延。据统计,2015年公安机关依法注销了14.6万的吸毒人员的驾驶证,拒绝了申领驾驶证的吸毒人员1.1万人;2016年依法注销了7.13万的的吸毒人员的驾驶证,拒绝了申领驾驶证的吸毒人员9810人。对于吸毒人员的驾驶证进行管控是我国对于遏制毒驾行为的一剂良药,但是还是远远不够的。早在多年以前就有科学实验证明喝酒并达到醉酒状态时,人的反应时间会大幅延长是正常的2-3倍,就是在驾驶车辆时本来只需要0.1s就完成的制动,醉酒状态却需要0.2s-0.3s,大大的增加了事故的发生率。反观吸食毒品之后,人的意识不仅仅会反应迟钝,往往还会出现幻觉。根据国家禁毒网上公布的毒品种类和特点,许多国家规定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和新精神活性物质都是具有一定的致幻性的,毒驾跟醉驾的最大区别在于,同一个人在醉驾状态下看到的是车而在吸食毒品的状态下看见的可能就是一条电线杆、隧道口。致幻性无疑是毒驾发生重大事故的一大原因,曾经有过一起毒驾案列,驾驶人员在吸食毒品的情况下驾驶机动车在一条大马路上左右摇晃,交警拦截下来后,驾驶人说你们这的路怎么弯弯曲曲的像个S,你让世界冠军过来开也跟我一样。一条笔直的公路在毒品的影响下被看成七拐八弯的,可见这毒驾是多么的可怕。而光是靠目前的法律法规显然难以遏制毒驾行为的大行其道,吸食毒品后的人的判断能力都几乎等于零,他们对于这个时候驾驶机动车会造成的后果失去了预见性,看不到后果的他们就会觉得无所谓了,这主要是源于我国对于毒驾行为的规制不足。人们对于毒驾的概念及后果都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就好像酒驾一样,为什么可以老少皆知不能做?那是因为一方面法律规制严苛,另一方面是人们对于酒驾造成的后果已经有了清晰乃至深刻的认识。所以如果想要规制毒驾行为,一方面必须要加强法律规制,让法律的威严性发挥作用,让人们不敢去冒犯,对于毒驾这一行为会带来的巨大危害后果有预见性,起到引导和预见作用;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对于毒品知识的宣传实现强调从不能碰到知道为什么不能碰的转变。(二)反对毒驾入刑的观点学界总是在辩驳中前行,对待一个问题的最佳处理方法常常有好几种不同的观点。在毒驾行为入刑的问题上也是一样的,一直存在反对派系,下面作者将分析阐述一下反对派反对毒驾入刑的观点:1、毒驾入刑违反了刑法的谦抑性原则(PrincipleofNecessity),即必要性原则。所谓必要性原则是指立法机关只有在该规范确属必不可少,没有可以代替刑罚的其他适当方法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将某种违反法律秩序的行为设定成犯罪行为。反对派认为既然已有《禁毒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该行为进行了规范,那么就没有必要再将该行为再纳入刑法规制范围了。这违反了必要性原则成立的条件:可以用他法替代和无效益。2、毒驾入刑违反了刑法的罪行法定原则。所谓罪行法定原则是指:即犯罪行为的界定、种类、构成条件和刑罚处罚的种类、幅度,均事先由法律加以规定,对于刑法条文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将毒驾行为纳入刑法管制范围很明显违反了罪行法定原则的明确性原则和适用性原则。所谓明确性原则是指要将某行为定义为犯罪行为的话,一方面要明确该行为发生的所有可能性和穷尽可能造成的后果;另一方面要对该行为的处罚设定一个范围,有量刑的幅度。而毒驾行为很明显违反了这条原则,吸毒驾驶行为,驾驶行为容易定义,难就难在对于吸毒行为的定义。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全球一体化日益加深,毒品的种类也在增加。在这种情形下,想要将毒品的种类穷尽是不可能的。作为毒驾行为最关键的组成之一,连吸毒行为都无法定义明确,毒驾行为很明显不符合明确性原则。而所谓适用性是指在什么条件下适用该行为的成立。这个行为成立的条件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这点十分重要。如果定义为主观的,那么该行为人是否预见了驾驶机动车可能会造成的后果?如果是客观成立的,那么是否会存在误判?就目前我国的国情来看,机动车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有些甚至是谋生手段如滴滴司机、出租车司机等等,当这些人群使用了含有毒品成分的药物时,是否也是毒驾?就目前所知的含有毒品成分的药物有许多,比如:马应龙药业集团的止咳糖浆就含有吗啡的成分。吗啡属于我国规定管制的麻醉药品,如果驾驶人员服用之后被检测出来,那么是否成立该罪名?若成立,是否是误判?若不成立是否会助长毒驾行为的蔓延?要将毒驾行为纳入刑法的管制范围,罪行法定原则的问题必须解决。3、毒驾行为在实践中难以鉴别。吸毒驾驶行为的现场检测难实施,在公安机关的日常的工作中,难以分辨驾驶人员是否吸食毒品,是否在毒品的作用期间内驾驶机动车。就目前的毒品检测技术而言,仅仅只能检测出来吸食过毒品,其中最长的能查到6个月内是否吸食过毒品。这在检测吸毒人员方面无疑是一项强大的技术,但是放在毒驾上就有点促膝见肘了。毒驾检测不单单要确定是否吸食毒品,更重要的是要确定具体的吸食时间,是否在毒品的作用时间内,就好像医用吗啡一样,15分钟起效,持续5-6小时,而如今的现场毒品检测技术明显无法实现这种效果。这也就意味着,即使是驾驶人员被检测出阳性,也是无法确定他是否在毒品的作用时间内驾驶机动车,这就很容易造成误判。我们必须明确的是吸毒行为只是违法行为,如果因为吸毒人员前天吸食了毒品,而今天驾车出行时被检测出来就定毒驾的话,未免过于臆断。就现今的吸毒检测技术而言,很明显难以支撑毒驾入刑,难以在实践中使用,那么毒驾入刑与否都只是虚谈。(三)入刑之我见目前,毒驾问题并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也是毒驾行为问题被搁置在一边的原因之一。须知道将危险扼杀在摇篮中一定是没错的,不要因为它还没有出现在公众的眼球中就任由其发展。毒驾行为入刑完全符合法律维护人权和保障公私财产的原则。1、毒驾入刑并没有违反刑法的谦抑性原则。我们需要认识到刑法乃是国之重器,它的威严性仅次于国之根本法——宪法。在目前,面对毒驾行为的荷塘效应式的发展,禁毒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及其他的法律已明显无法遏制毒驾行为的变态发展,归根结底还是其他法律的处罚太轻、威慑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很明显并不违反谦抑性原则里的他法替代。至于无效益性,将毒驾行为纳入刑法规制不但不会无效益反而会受益满满。毒驾入刑,一方面可以打压毒驾行为的嚣张气焰,一方面又可以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最重要的是可以对吸毒人员的管控。毒驾行为的检测率高了,隐藏的吸毒人群也会被发现,这对于公安机关禁毒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毒驾入刑一方面提高了社会对于毒驾行为的认识度,一方面还帮助了公安机关开展禁毒工作,这很明显没有违反谦抑性原则里的效益性原则。2、毒驾入刑并没有违反罪行法定原则。反对派说到毒驾入刑违反罪行法定原则的明确性原则和适用性原则。但是世界是客观的,没有绝对的正确和绝对的错误,只有不合时代和从不同位置出发看待而已。现在的毒品种类无法囊括未来出现的毒品种类这是时代局限性,未来是变化无穷的,所有的事物都在历史的进程中递增或衰减。但是罪行法定原则的明确性强调的是现在,而非未来,明确了现在的毒品种类完全符合罪行法定原则的明确性原则。适用性强调的是罪行条件的成立问题,刑法规定的任何罪行都由四个构成要素组成: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所以毒驾入刑并不能片面的去追究是客观成立还是主观成立的问题,毒驾入刑的成立应该是主客观结合的。综上所述,毒驾入刑并没有违反刑法的罪行法定原则。3、毒驾入刑可以在实践中实现。反对派认为:就现今的吸毒检测技术难以对驾驶人是否在毒品的持续时间内进行驾驶行为作出准确的判断,只是能够证明驾驶人员是否是吸毒人员。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作者在戒毒网上的了解到的,大多数的毒品被吸食之后都会在唾液、尿液、血液和头发里有药物的残留,而这些也是我国目前用于吸毒检测的采集样本,这里作者想说的是浓度问题或者是含量问题。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其自己的成分比例,而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毫无疑问也有自己的组成比例。当吸毒人员吸食毒品之后,就会被人的身体吸收、代谢。那么在吸毒人员的体液和血液里就会含有该毒品的成分,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会逐渐消失。所以,根据这个吸毒人员的体液或血液中的浓度,是可以推断出吸食毒品的时间的,然后再根据已有的各种已知毒品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就可以判断出驾驶人员是否在毒品的作用时间内进行的驾驶行为。或许有人会质疑这种技术的实现问题,其实不用质疑的,就好像以前只会使用尿液检测技术一样,现在大部分城市的交警部门已经开始唾液检测技术,唾液的检测时间比尿液的时间短的多,而且还没有尿液检测引发的性隐私问题,被中国禁毒委员会所认可。在排查毒驾人员时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先确定是否有吸食毒品;第二步,采集毒品吸食人员的体液或者血液进行化验,得出毒品成分浓度;第三步,比对浓度,得出吸食时间和现场检测时是否是该毒品的作用时间。以上三步基本可以解决毒驾检测在现实中难操作的问题,这里强调的是基本解决,要想更快更全面的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加强技术研究,让检测技术更加的先进更加的快捷。四、毒驾入刑的立法标准和形式任何罪行在纳入刑法之前都有自己的立法标准和入刑标准。(一)各种立法标准及毒驾入刑标准作者在查阅相关立法文献之后了解到,目前法学界的立法标准主要有一下三种,下面作者将简单阐述一下各种标准和适合毒驾入刑的标准:1、零容忍标准。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这种标准十分的严厉,它的意思是只要在驾驶人员身体内检测出毒品成分一律入罪处理。这种标准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