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3峨日朵雪峰之侧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昌耀及其文学创作成就;
2.鉴赏诗歌文雅富有张力的语言;
3.赏析诗歌中“我”、雄鹰、雪豹、蜘蛛等意象的内涵;
4.感受诗歌谦卑又强劲的生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诗歌意象,感受诗歌意境。
难点:总结诗歌写作特点,掌握诗歌鉴赏手法。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本篇文章。
二、导学基础知识
(一)历史背景:
1957年,昌耀因诗作《林中试笛》被打成右派,此后仅得以“赎罪者”身
份辗转于青海西部荒原从事农垦,1962年昌耀已陷入冷寂和沉闷了,由此,他
得以用理智和清醒,观照和揣度个体生命及周围的世界:这便是他的短诗《峨日
朵雪峰之侧》产生的外在机缘和直接意图。
(二)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改名多,字友三,又改名一多。1899年
11月24日生于湖北涌水。现代爱国诗人,学者,战士。自幼喜爱古典诗歌、绘
画和戏曲。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诗。曾留学美国。先后在中山大学、武汉大学、
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发表了著名的《最后的
一次演讲》,当日下午,即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
早年参加新月社,提倡新格律体诗。他的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
代表作《红烛》、《死水》具有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整齐、和谐的艺术表现,影
响颇大。
三、总体感知
文章分为两个部分:
1.写了太阳、雪峰、山海、石砾等意象,表现出自然之美;
2.写出了小蜘蛛的出现使作者认识到了众生平等,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
和对生命力的赞颂。
四、学习课文
1.这“高度”是一个怎样的高度,诗人从哪几方面讲述?
细读文本,从中寻找体现“高度”的地方。
第一,“此刻仅能征服”表明这一高度是“我”此刻拼尽全力征服所能达到
的高度,“此刻”表示当下的高度,也包含对未来的希望,“仅能”表示“我”
拼尽全力却又一丝不甘,“征服”表示山的陡峭难爬。
第二,“小心”表明山的陡峭。
第三,“薄壁”直言山的陡峭。
第四,“山海”,用群山的低矮表明峨日朵雪峰之高。
第五,“棕色深渊”,用深渊直言山之高。
第六,“我的指关节钏钉一样摸入巨石的罅隙”,山高难爬。
明确:通过攀爬者的心理、山势、高度、山海、深渊、攀爬者的姿态,或直
接描写,或侧面烘托,写出了峨日朵雪峰的高与陡峭。
2.“我''"惊异”于什么?
惊异于簿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山海。
“彷徨”,拟人,阳光照在雪上,反射出来的亮光与阳光之间的交相辉映,
显得太阳在跳动,所以,有“彷徨”的感觉。“许久”表明“我”长时间望着太
阳。
“决然”,是一种自主行为,“引力无穷”,又带有规律性的意味。太阳落
山,是自然规律,又好像出自太阳自己的意识。看似矛盾,其实是“我”内心的
反映。“太阳”是理想的象征,这里就暗示了理想终究会消散,这是成长的规律,
也是成长的必然要求。“山海”是现实的象征。
明确:表面上,“我”“惊异”于太阳的落山,因为我此时还在登山过程中,
实际上,“我”“惊异”于理想的突然消散。
3.赏析“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峨日朵雪峰不仅高而且危险,有山体石块滑坡,石块落入棕色深渊(为何是
“棕色深渊”?这是黄昏时刻,也是泥土和大地与夕阳交互的结果。)传来的响
声不是回声,在滚落的过程中就有响声,在攀登的过程中,危险时刻存在。嚣鸣
表明响声的巨大,石块的巨大,深渊至深,山体之高,都有所表现。将这种响声
比作“军旅远去的喊杀声”,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种嚣鸣由震耳欲聋到绵绵不绝
的情形。也丰富了诗歌的内蕴,表明“我”的那种激情澎湃的理想也渐渐远去了。
明确:将巨大石块从高山上落入深渊的响声比作“军旅远去的喊杀声”,形
象生动地写出了响声由震耳欲聋到绵绵不绝的情形,丰富了诗歌的内蕴,也表明
“我”的那种激情澎湃的理想渐渐远去了。
4.“雄鹰或雪豹”与“蜘蛛”有什么内涵?
“啊”“真渴望”直接表明“我”的情感。
明确:“雄鹰或雪豹”是“我”理想的体现,富有力量感;“蜘蛛”是“我”
现实的写照,弱小,仍能攀爬到如此高度。
5.“快慰”作何解?
明确:尽自己最大努力攀登到了山的高处,看到了壮丽的日落,听到了嚣鸣,
付出了巨大的血汗,却仍保持着不屈服的姿态。
6.“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明确:面对陡峭高耸的山峰,面对不断滚落的石块,面对即将落山的太阳,
身负重伤,仍保持强劲的生命力。
7.本诗在语言表达上,有哪些特色?
明确:
①用词文雅,含义隽永。“彷徨”、“决然”“引力无穷”“嚣鸣”“嚣
鸣”“快慰”。
②使用比喻,形象生动,增加意蕴,引人联想。“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钏
钉一样”。使用拟人,赋予太阳以人格,形象生动,反映了“我”对理想的追求。
③使用意象,凝练富有内涵。“雄鹰或雪豹”“蜘蛛”。
④富有张力的语言,写的是“此刻”,却有长时间的凝望;血滴渗出,却仍
然摸入巨石的罅隙;虽然弱小,但仍有雄鹰或雪豹的理想;虽然山体陡峭、滑坡、
锈蚀,却仍然不屈攀登。
⑤长句分行。“惊异于薄壁那边”单独成行,与下一行暂时隔断,给读者的
感受就缓慢了,我们得以想象到诗人的视线从紧盯的眼前之薄壁,缓缓望向远处。
这样,诗中的空间扩大了,时间性也体现出来了,“我”的高度也慢慢表现出来
了,因看到广阔的空间,而渐渐“惊异”。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是“我”远望的结果,这里面又有时间
的流动,“我”不是望了一下,而是长久的远望,因为太阳彷徨了许久。望向远
方的太阳,空间也是极其阔大的。因为这一长句的谓语是“惊异”,所以,“朝
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也是惊异的内容,高山上看太阳,自古总叫人
“惊异”,也与上一行似断实连,意蕴也更加丰富。
下一行的“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里面自然有时间的流逝,
“正”“跃入”都可以感受到这种时间性。“决然”有太阳主动的意味,“引力
无穷”却又是太阳被动的表示,这种矛盾正是诗人内心的反应,那种无能为力却
又不得不如此的心情,“太阳”是作者的象征。这也是诗人“惊异”的内容,不
是简单的惊喜,而是与自己的预期有着极大不同的复杂心情。“一片”是空间的
显现,空间的真正显示是下一行的“山海”,“山海”分行写则是一种强调,又
与同行不同句的“石砾不时滑坡”形成了某种连绵,石砾正是往山海里落。
可以说,诗人将35个字的长句分成4行写,让诗的节奏缓和了,让诗有了
时间性,诗的空间也得以扩展,每一行的意蕴也更加丰富,每一行都可以作为“惊
异''的内容。
“与我”为什么没有放在“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这一句的后面,因为
这里的“蜘蛛”就是“我”的象征啊,假如这一行这样写: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
蜘蛛与我,“我”的那种孤绝高耸的形象是不突出的。而“与我”放在下一行,
就与上一行形成了对比,实际上“我”还是在独自默享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诗
人孤绝的形象就呼之欲出了。
“快慰”单独成行,是强调,余味悠长,到底这快慰是什么,引得读者长久
回味。
所以,诗中最后一句的分行,不仅减弱了长句带来的力量感,与渺小的“我”
的形象相匹配,又能充分利用长句大容量的表达优势。
自我检测
1.阅读下面这段材料,概括主要信息。(不超过50个字)
诗歌是什么?它是散文的语言无法转述的部分。那么,试图解释它,肯定是一
种主动寻求困境的行为!何况我们要鉴赏的这些“探索诗”又大都是不易读懂的
具有现代倾向的诗呢?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鉴赏”是专业评论家和富有智慧的
一般读者一道完成的。大家的意见相同相近或相悖,都具有同样的意义。“每一
个读者就是另首诗”(帕斯语),每一种全新的进入都是一种有价值的探索。这种
永无止境的多元姿势,这种对诗歌审美空间的不断“发现”,本身就是“才采索诗”
所最为需要的阅读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前人有诗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此语当然有理,不过,在过去
的时代里,不仅是国家不幸,①,才能写出血泪
交迸、与苍生息息相通的诗文。如果屈原得意于庙堂之上,李白沦为供奉之臣,
杜甫也居画屋高楼,②,如同夜空中最灿烂的星辰宣告缺席。
柳宗元在政治上失败,生活也坎坷困顿,但让他的政敌始料不及的是,他们把他
抛向了生活的底层,陷阱与荆棘造就的,却是中唐第一流的哲学家、思想家、散
文家和诗人。在“永贞革新”中,柳宗元是败军之将;但在精神领域,③
,特别是在中国的诗歌史与散文史上,他都拥有黄金铸就的一
章。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我遥望
曾卓
当我年轻的时候
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
遥望六十岁,像遥望
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
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
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遥望我年轻的时候,
像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3.曾卓的诗总是在历史的沧桑中展开对人生的沉思,《我遥望》从漫长动荡的人
生中提取的两种不同的“遥望”分别指的是什么?
4.为什么诗人在第一个比喻“港口”的前面使用了“异国”这一字眼?为什么第
二个比喻中的“故乡”会消失在“烟雾”中?
答案与解析:
1.答案:“探索诗”的鉴赏很困难,需要各方读者共同参与,永无止境地“发
现”它多元的审美空间。
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风险管理
- 2025个人公司转让合同范本:股权价值评估与交易条件3篇
- 2025年专业文案撰写合同
- 临时用工合同范本:机关事业单位2024年专用
- 2025年度绿色能源项目融资民间抵押借款合同4篇
- 2025年度钢厂承包合同-自动化生产线升级版
- 2025年度个人独资企业股权转让与业务拓展合同
- 2025年城市绿化管理合同
- 2025年土地转让担保合同
- 2025年加盟装修集成公司合同
- 二零二五隐名股东合作协议书及公司股权代持及回购协议
-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 教育部《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知识培训
- 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指标及分析方法
- 【S洲际酒店婚礼策划方案设计6800字(论文)】
- 铁路项目征地拆迁工作体会课件
- 医院死亡报告年终分析报告
- 中国教育史(第四版)全套教学课件
- 2023年11月英语二级笔译真题及答案(笔译实务)
- 上海民办杨浦实验学校初一新生分班(摸底)语文考试模拟试卷(10套试卷带答案解析)
- 元明时期左江上思州黄姓土司问题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