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本《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0课。《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本课的要求是: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课教材分为“辽与西夏”“金朝入主中原”“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元朝的民族关系”四个子目,教材对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及主要制度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但是由于篇幅局限,对这些北方少数民族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作用却没有明确阐述。对照课标,本课将以此作为着力点,引导学生在夯实基础的同时,通过阅读史料,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作用:政治上拓展了中国的版图,丰富了中国的制度,促进了中国政治中心北定;经济上推动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思想上促进了大中国观念的形成。二、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学生平时涉猎较少,虽然在部编本《义务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有所涉及,由于时隔三年,学生大多印象不深。但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史料阅读与分析能力,可通过自主学习教材,对这些政权的基本史实做大致了解,教师可在此基础上补充相关史料,引导学生逐步达成课标要求。三、教学目标1.通过对辽夏金元不同时期疆域图的比较,初步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华大一统版图所作的贡献。2.通过分析辽夏金元的“因俗而治”及其地方行政制度,初步感受北方少数民族的政治智慧,并认识其在多元一体国家制度建设上所作的贡献。3.通过阅读相关史料,认识辽夏金元对中国政治中心北定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4.通过阅读相关史料,认识到辽夏金元时期虽然存在民族歧视,但超越地区和民族的大中国观在逐渐形成。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华大一统版图和多元一体国家制度形成的贡献;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对政治中心北定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难点:理解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贡献;理清天下一家与四等人制之间的关系。五、教学过程材料一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属于“小中国”。到了元朝,加上此前辽金等北方民族政权的影响,中国才变成了“大中国”。张帆:《元朝开启了“大中国”时代》,载《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5年6月15日教师设问:根据材料一找出“小中国”和“大中国”分别对应的朝代。(参考答案:小中国:汉、唐等元以前的朝代。大中国:元朝等)为什么说唐代的中国还是“小中国”,元代却变成了“大中国”?从唐到元,中国如何实现由小到大的转变?在此过程中,辽金等北方少数民族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一)开拓与经略1.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华大一统版图的贡献教师讲述:想要解答上述问题,我们首先必须了解“中国”二字在历史上的内涵。葛剑雄在《到底什么是“中国”?》一文中写到,从政治上来说“中国”往往等同于中原王朝或中央王朝。请根据该观点在本教材第6课《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分布图》(669年)和本课《元朝形势图》(1330年)中圈出这两个朝代中央王朝的统治范围。(过渡)通过对比可直观感受到唐的小和元的大,那么从唐到元,中国的疆域是如何由小变大的呢?教师设问:依据上节所学知识,参照第9课教材中的《辽、北宋、西夏形势图(1111年)和《金、南宋、西夏形势图(1142年)》,再结合本课第3子目的相关内容,思考有哪些少数民族为祖国疆域的拓展作出了贡献?你能用简要的语言说明选这些民族的依据吗?你从中得出了什么认识?(参考答案:少数民族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依据契丹等实现了局部地区的小统一,蒙古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大统一。认识祖国的疆域是由多民族共同缔造的,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华大一统的版图作出了重要贡献)(过渡)有学者认为只有像蒙古这样的北方草原民族才能将此前分裂的各个地区整合起来,缔造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他为什么会有此结论呢?请结合材料二进行分析。材料二虽然中原王朝在西周时期已形成“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的大一统政治观,但在地理意义上“四海”仍是狭小的空间概念。由于缺少经济利益的驱动,中原王朝对周边民族地区的经略,更多的是以政治上的“绥服”“安边”即以稳定边境为主,或修筑长城抵御异族入侵。····与之相反,北方游牧或狩猎民族由于经济的单一性,迫切需要与中原建立稳定的经济交往关系。但是,在正常交换无法得到满足时,战争掠夺便成为一种非常手段,从而激化了民族矛盾。乌恩:《草原民族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历史贡献》,载《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3年第6期教师设问: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认为北方游牧民族比中原汉族更可能建立大一统中国的原因。(参考答案:北方游牧民族由于经济的单一性,比中原汉族更有建立大一统中国的动力)(设计意图)通过上述材料,引导学生认识到经济上的需求是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对外扩张并建立大一统国家的动力。本环节指向的是唯物史观素养水平1、2能够知道人类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教师讲述:经济的互补性需求促成了政治一体化的紧迫性,并使其成为草原民族与中原地区交往的原动力,从而使草原民族成为古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现实推动力之一,发挥着催化剂和粘合剂的作用,这也是草原民族建立的王朝往往成为中国古代版图最大、大一统格局最完整的内在原因。在此动力下,草原民族建立了一系列政权,并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史上发挥了重大作用。材料三草原民族在历史上虽然曾经建立过一些地方性的政权,如西夏国、渤海国、“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一些地域性国家等,但是主流是建立四海归一的统一国家。出身西戎的秦始皇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华民族进入封建社会的第一次大统一。从大兴安岭走出来的拓跋鲜卑人统一了中国北方,结束了晋朝以后北方地区的分裂局面,为隋、唐二朝实现中华民族的第二次大统一奠定了基础。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创立的蒙古帝国,至元朝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第三次大统一,将西藏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统治之下,并且奠定了今天中国版图的基础。满族人建立的清朝,在康熙时期平定三藩之乱,平定噶尔丹之乱,收复台湾,抗击沙俄东侵,维护了祖国的大统一。杜刚:《论中国北方民族及草原文化对中华文明的贡献》,载《文化学刊》2009年第6期(过渡)北方民族不仅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缔造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北方少数民族对多元一体国家制度的贡献材料四在政治制度方面,草原民族根据多民族国家的实际,最早推行了“因俗而治”的政策,这种尝试始于“五胡十六国”时期,完善于唐、辽,定型于元朝。鸟恩:《草原民族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历史贡献》,载《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3年第6期材料五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党项族建立的西夏以及女真族建立的金朝都采用了“元制”。辽朝在中央政权机构内实行南面官和北面官制,北面官负责管理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官负责管理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所谓“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实行“分而治之”;在地方行政上实行州县制与部族制并行。金朝灭辽后,在政治制度上兼采辽、宋制度,推行猛安谋克制与州县制。以猛安谋克制管理游牧部族,以州县制管理汉人。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同样实行蕃汉并行、分而治之的办法。申友良:《历史上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及其政权初探》,载《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第1期教师设问:结合材料四思考,草原民族在政治制度上推行了什么政策?依据材料五思考,辽、西夏和金的政治制度是如何体现该政策的?(参考答案:政策“因俗而治”。体现辽为南北面官制,部族制与州县制并行;西夏为蕃汉并行、分而治之;金为游牧地区实行猛安谋克制,汉人地区实行州县制)(过渡)元朝建立以后继续实行该政策,并将其推行到全国。材料六元朝根据大一统国家的统治需要,在全国推行“因其俗揉其人”的政策。吐蕃诸部在归附元朝后,西藏地区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地方行政区。结合当地的实际,元朝设立了宣政院,统辖西藏世俗事务和宗教事务,推行政教合一制度。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生活区域,虽然汉朝曾设郡县加以管辖,但在三国之后逐渐失去控制,在此后的1000余年里,唐代在当地建立了南诏国(738902),其后又形成了大理国(9371524),中央政权对云南的控制力逐渐弱化,1253年,忽必烈奉大蒙古国蒙哥汗之命灭大理。1270年,元政府设云南行省,中央政权在云南的地位得到重新稳固,根据当地多民族的复杂状况,元政府推行了土司制度,承认各族首领的传统地位,同时兼任政府官吏,该项制度一直延续到1956年云南省的民主改革。乌恩:《草原民族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历史贡献》,载《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3年第6期教师设问:阅读材料六,指出元朝因俗而治的具体表现。(参考答案:结合西藏地区的实际,设置宣政院来专门管辖,推行政教合一。依据云南的实际,设置行省的同时,实行土司制度)教师讲述:“因俗而治”是草原民族对古代封建政治制度的一大创举,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提供了制度保障,该制度不仅有利于缓解民族矛盾,增强凝聚力,而且在稳定边疆地区、维护统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过渡)面对如此广阔的疆域,元朝除了对西藏和云南“因俗而治”外,还采取了哪些管理制度呢?材料七效法中原王朝传统的政治体制,是另一个方面。元朝的中央政府由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组成,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枢密院掌管全国军事,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宜。这与秦汉至唐宋的政治体制是相衔接的。元朝的行政区划大体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中书省(都省)直辖区,大体上是以大都为中心的华北地区(今河北、山西,以及河南、山东、内蒙古的一部分);二是宣政院辖地吐蕃(西藏),使西藏正式成为中国行政区的一部分;三是十一个行中书省:陕西行省、甘肃行省、辽阳行省、河南江北行省、四川行省、云南行省、湖广行省、江浙行省、江西行省、岭北行省、征东行省。前面的九个行省从它的名称大体可以判定地域范围,只有后面两个需要略加说明:岭北行省的地域包括今内蒙古、新疆一部分,以及今蒙古国全境、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征东行省设置于高丽,行省的丞相由高丽国王兼任。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是元朝的创制,一直沿用至今。樊树志:《国史十六讲》,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180页教师设问:依据材料七并结合所学找出元的行政区划并指出元朝政治体制特点。[参考答案:行政区划元行政区划大体由三部分组成,即一是中书省直辖区;二是宣政院辖地吐蕃(西藏);三是十一个行中书省。特点元朝在继承辽夏金政治智慧的同时又效仿了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继承了北族政权和中原王朝的双重遗产]材料八元代行省制度消除地方分裂割据的地理因素。秦汉唐宋以来,中国政区都以“山川形便”为惯例划分,常以大山、大河作为政区的边界。尽管这样利于地方的行政管理、赋税征收和经济联系,但是当中央政府式微时地方容易割据称雄对抗中央,汉代的地方豪强称霸一方、唐中后期的藩镇割据就是例子,元朝行省的置划打破了自然地理疆界,以犬牙交错的形式划分行省疆域,消除了地方割据分裂的地理基础。李俊刚、韩冰:《元代行省制度及其渊源略论》,载《兰台世界》2015年第21期教师设问:请结合材料八,分析行省制度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参考答案:行省制度打破了山川形便为惯例的划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过渡)行省制度不仅加强了中原地区的管理,而且加大了对边疆地区的治理力度。材料九行省制度的确立,无疑将中央政府的行政管辖范围进一步扩展到了边远地区,加强了中央和地方、中原和边疆的联系。······元朝通过行省制度,在唐宋设置羁縻府州的民福地区设置了与内地相同的路、府、州、县等行政统治机构,并在这些地区驻军、屯田、征收赋税,从面加强了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段红云;《略论元朝的统治政策对中国民族发展的意义》,载《贵州文史丛刊》2012年第4期教师设问:阅读材料九,为什么说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治理的力度?(参考答案:元朝通过行省制度,在唐宋设置羁縻州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置了与内地相同的行政统治机构,并在这些地区驻军、屯田、征收赋税,加强了中央和边疆的联系)教师讲述:行省制度较好地处理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古代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壮大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不断调整、完善的产物。该制度避免了两汉刺史、魏晋都督、唐节度使制度的弊端,从而最大限度地抑制了分裂割据局面的产生,为多元一体格局的稳定提供了制度保障。行省制度被明清两朝所沿袭,对我国当代行政区划的设置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综上所述,这些北方少数民族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贡献,不仅在于拓展了统治的广度,而且还加深了统治的深度,加强了统治的有效性和稳定性。(过渡)这些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对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的影响还体现在其促进了中国的政治中心的北定。(二)北定与南移材料十北京作为都城,始于辽朝,是辽五京之一南京。1153年,金朝将北京确定为国都,称中都。1267年,忽必烈汗将燕京定为两都之一,1271年改称为大都,北京第一次成为统一国家的国都。中国政治中心的北移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国家建设的需要,是多民族统一国家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地缘上,北京地接华北、东北和蒙古高原,忽必烈汗的大将霸突鲁对北京战略地位的评判一语切中要害。霸突鲁指出:“幽燕之地,龙蟠虎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漠朔,且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觐······欲经营天下,驻驿之所,非燕不可。”北京的政治中心地位由此确立,并被明清两朝沿袭。乌恩:《草原民族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历史贡献》,载《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3年第6期教师设问:根据材料十,找出北京作为都城在辽金元时期的名称,思考元定都北京的意义。(参考答案:名称辽为南京,金为中都,元为大都;意义确立北京作为政治中心的地位,满足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建设的需要)(过渡)北方游牧民族不仅推动了中国的政治中心北移,而且加速了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材料十一在北方,由于各民族政权间的长期对峙和冲突,一方面大量汉族因逃避战乱或被俘获而大量迁居契丹、女真故地,从而出现了汉族与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混居的局面。······另一方面,伴随着北方游牧民族对两宋政权的军事征伐,大批女真人、契丹人、奚人、渤海人由北方和东北一带进入中原地区。在南方,原居中原的汉族在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的军事压迫下,为逃避战乱,纷纷南迁。....··由于汉族人口大量移居江南,不仅实现了中国人口重心的彻底南移,而且随着大量汉族人口的南迁,为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带来了必需的劳动力和生产技术。随着南方汉模移民的增加,大量荒地得到开垦,推动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最终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甚至出现“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状况。段红云:《略论辽宋夏金对峙时期中国民族的一体化进程》,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教师设问:根据材料十一,概括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参考答案:由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压迫,大量汉族南迁,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过渡)民族迁徙除了促进经济重心南移之外,还带来了什么影响呢?材料十二这一时期(辽夏金等民族政权并立时期),北方游牧文化区的各民族不断南下进入中原汉族农耕文化区,促进了各游牧民族的经济发展与社会文化转型,并通过与汉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经济上的互通有无、政治上的相互借鉴、文化上的相互交融,推动了中国各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的一体化进程,对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摘编自段红云:《略论辽宋夏金对峙时期中国民族的一体化进程》,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教师设问:依据材料十二,思考辽宋夏金时期民族迁徙对于北方游牧民族以及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分别带来什么影响?(参考答案:对于北方游牧民族加速了其封建化进程;对于中华民族推动了中华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的一体化进程)(过渡)经过长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华各民族之间逐渐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超越民族、地区的统一国家观也逐渐形成。(三)一家与四等材料十三辽人在自称“中国”的同时,并不反对宋人称“中国”......辽人自称“北朝”,称北宋为“南朝”,认为“南朝”“北朝”是一家,具有“南朝”和“北朝”都是“中国”的思想意识······作为分立对峙政权,金人承认金、宋分别是各自独立的不同政权,各有自己的国号,互为外国。但作为“中国”,他们又认为金、宋都是“中国”。赵永春:《中国“多元一体”与辽金史研究》,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教师设问:根据材料十三,概括辽人与金人的国家观。(参考答案:认为辽、金都属于中国,与宋都是中国境内并立的政权)教师讲述:这种多元一体与天下一家的意识被元继承与发扬。材料十四经郝经的阐发,元人的“中国观”完备形成,其要点是:“中国”的疆域是元统治地区加上南宋统治的江南,“中国”的人民是:汉人和少数民族两大部分;“中国”的文化是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两大系统。何志虎:《中国观在元代的转换》,载《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材料十五人为的文化屏蔽现象在蒙元时期被打破,中华文化多样性的现实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四海为家”“天下一家”的观念深入人心,多元一体格局在统一的环境里变为事实。乌思:《蒙元王朝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载《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8月10日(过渡)看到材料十五以后,可能有同学会质疑元代“天下一家”的观念深人人心了吗?元代不是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吗?材料十六元朝统治者为了维护蒙古贵族的特权,对各民族实行民族分化,让先征服地区的人比后被征服地区的人地位高一些,人为地制造民族等级。元世祖时,把全国人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这四等人在政治待遇、法律地位、经济负担以及其他的权利义务上都有种种不平等的规定。如在法律上规定,蒙古、色目和汉人犯罪后分属不同的机构审理,蒙古人殴打汉人,汉人不得还手,只可向司法部门申诉。蒙古人打死汉人,只需打五十七下,赔付烧埋钱。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中国古代史》下册,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34页教师设问:根据材料十六,概括元实行四等人制的原因、划分依据及民族区分的表现。(参考答案:原因维护蒙古贵族特权,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