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辽宁省葫芦岛市四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的青铜器,其内底铭文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建都于天下的中心,“宅兹中国”。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西周“宅兹中国”()A.使民族融合加速完成 B.有利于王朝长期稳定C.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 D.扩大中原文明影响力【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宅兹中国”和所学知识可知,武王灭商后则告祭于天,以此地作为天下的中心,统治民众,这是该铭文产生的背景,因此西周“宅兹中国”有利于扩大中原文明影响力,D项正确;当时民族融合并未完成,排除A项;长期稳定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西周并未实现国家大一统,排除C项。故选D项。2.汉末学者徐干在其文章《中论》中写道:“庶功兴在事役均,事役均在民数(户籍)周,民数周国之本”。这说明他已经认识到()A.国家治理应注重与民休息轻徭薄赋 B.人口普查对国家制度建设意义重大C.人才选拔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D.统治阶层应坚持以农为本国家战略【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庶功兴在事役均,事役均在民数(户籍)周,民数周为国之本”,可以看出徐干认为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在于对户籍的管理,所以人口普查对国家制度建设意义重大,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户籍对国家的重要性,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人才选拔,排除C项;材料的侧重点是户籍,排除D项。故选B项。3.《魏书》记载:“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拓),谓后为跋,故以为氏。”其主要目的在于()A维护宗法观念 B.促进民族交融C.符合统一趋势 D.佐证政权合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魏书》中认为鲜卑族也是黄帝的后裔,体现了对中原华夏的认同,是多元一体认同意识的体现,其主要目的在于佐证政权合法,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民族认同,与宗法观念和民族交融无关,排除AB项;材料和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4.成书于元朝的《宋史》总结说:儒家思想的精髓“道”在孟子之后就失传了。经过宋朝道学学者的努力,儒家的“道”方才“焕然而大明,秩序而各得其所”。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阶段特征阐释以此最为恰当的是()A.民本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B.适应政治大一统神秘化C.吸收佛道成分维护纲常 D.专制体制下批判与启蒙【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儒家思想的精髓'道’在孟子之后就失传了。经过宋朝道学学者的努力,儒家的‘道’方才‘焕然而大明,秩序而各得其所’。”可以看出宋朝时期儒家思想获得了发展,结合古代儒家思想发展的过程,我们可知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成分,强化了儒家的伦理纲常,C符合题干要求;ABD选项都不准确,排除。故选C。5.长期以来,中原王朝在我国西南各民族聚居区实行土司制度,但自雍正时期开始,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一方面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区各民族的管理,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下制度或措施与其具有类似作用的是()A西汉推恩令 B.唐朝三省六部制C.宋代二府三司制 D.明代内阁制【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改土归流措施体现的是分化瓦解地方势力,而汉朝时期的推恩令与该项措施类似,A项正确;BCD项均是君主专制强化的结果,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项。6.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所示。《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应用科学、各种技术自然常识基础科学奇异和其他问题42.5%22.8%17.5%17.2%据此可知,当时()A.某程度上受到中体西用思想影响 B.中外交汇促进民主共和思想深入C.西学传播使兴办实业的需求受阻 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876年”及西方自然科学的比重可知,当时受到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格致汇编》注重传播西方科学技术,A项正确;民主共和思想传播是在20世纪初,排除B项;材料与兴办实业无关,排除C项;崇尚科学并未成为当时的主流,排除D项。故选A项。7.八国联军侵华之际,中华大地北方南方出现了“极为不和谐”的画面,一面是战火纷飞、动荡不安,另一面却是太平自若,互通有无;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成功,并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接下来两个月内南方诸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大清王朝处于土崩瓦解的边缘。东南互保和武昌首义的连锁反应看似不太相干,实则千丝万缕,以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腐朽、落后事物必然走向灭亡 B.新生、进步事物必然取得成功C.量变积累一定程度会产生质变 D.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一面是战火纷飞、动荡不安,另一面却是太平自若,互通有无;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成功,并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接下来两个月内南方诸省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中央权威日趋下降,地方权力日趋扩大,从东南互保到南方诸省纷纷独立,反映了量变积累一定程度会产生质变,C项正确;材料并不是在强调清政府的必然灭亡,排除A项;从来没有体现新生事物的成功,排除B项;D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8.三农问题长期以来都是社会热点问题,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对此尤为重视,对于下图所处历史时期中共土地相关政策表述正确的是()A.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土地的所有制 B.提出双交双减,巩固与扩大统一战线C.建农业合作社,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奠基 D.包产到家到户,释放农业生产积极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抗日根据地提出双交双减,巩固与扩大统一战线,B项正确;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在红色苏区提出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地主土地的所有制,排除A项;1953年我国政府进行三大改造,在农业方面建立农业合作社,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奠基,排除C项;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出现包产到家到户,释放农业生产积极性,排除D项。故选B项。9.依据下表,对于当时中国国内经济发展阶段特征阐释最为恰当的是()全国各地区实际经济总量排名(单位:亿元)(局部)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地区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1957年辽宁4140541570837543970810534上海366650777032703286999386江苏484151746146614662726296湖北245127954051405152605651山东438144735001500155915395A.国民经济恢复 B.一五计划 C.大跃进 D.国民经济调整【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所给表格数据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数据反映了一五计划的成就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经济恢复是从1949年到1952年,这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开始于1958年,这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经济调整开始于1960年冬,这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0.1978年,中国不但多次邀请外国首脑来中国访问,而且中国领导人也纷纷出国访问。这一年,仅副总理和副委员长以上的领导人,就有13位先后21次出访,访问的国家达51个。这一现象()A.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调整需要 B.是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具体体现C.实现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正常 D.推动中国与日本建立外交关系【答案】A【解析】材料中1978年中国领导人的密集出访和多次邀请外国首脑来访,结合1978年底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可知,材料所述现象推动了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即推行改革开放政策,A项正确;1978年我国尚未对外开放,排除B项;中美关系缓和之后,中国基本上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实现了正常化,排除C项;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11.在于它(雅典)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有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管理,统治者不再是有王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材料主要体现的观点为()A.古希腊地区域邦制度受地理环境影响B.城邦制度的本质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C.雅典民主政治具有直接民主制度弊端D.雅典民主具有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特点【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一个国家应当有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管理,统治者不再是有王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可知,国家管理应该由有统治知识的人的管理。雅典直接民主的弊端,使得不同素养的人参与政治,容易导致权力滥用和误用。材料强调的是雅典民主政治具有直接民主制度弊端,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地理环境,排除A项;城邦制度的本质是独立自治,排除B项;材料不仅仅强调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特点,还强调雅典民主的弊端,排除D项。故选C项。12.13至15世纪,佛罗伦萨是欧洲主要的工商业和金融中心之一,市民生活丰富多彩,世俗活动和个人发展受到重视,为新文化、新思想的滋生和繁荣提供了沃土。以下观点与上述材料中的“新文化、新思想”对应准确的是()A.反对王权与神权,提出资本主义构想 B.以实验为依据,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C.挑战教皇的权威,信徒获得信仰自主 D.反对禁欲蒙昧,追求人生现世的幸福【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3至15世纪,佛罗伦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意大利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它反对禁欲蒙昧,追求人生现世的幸福,D项正确;A项是17至18世纪的启蒙运动,排除A项;B项是16世纪的自然科学的兴起,排除B项;C项是16世纪的宗教改革,排除C项。故选D项。13.19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实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上述材料意在强调()A.工业革命第一次更侧重轻工业领域第二次更侧重重工业领域B.工业革命第一次侧重经验日积月累第二次侧重理论研发转化C.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突出的特点为科学与技术实现了紧密结合D.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有些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交叉跨越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世纪后半期,欧美国家开始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由工业企业资助的实验室的出现推动了科学技术研究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应用到工业企业的时间缩短,因此,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突出的特点为科学与技术紧密的结合。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轻重工业,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理论研发的转化,而是科学技术的结合,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有些国家交叉跨越发展表现,排除D项。故选C项。14.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以下相关内容的表述与上述材料提及的主要经济政策对应准确的是()A.凯歌年代、退却年代 B.退却年代、剥夺年代C.凯歌年代、剥夺年代 D.退却年代、战后年代【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搞了个新经济政策”、“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并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发展商品经济,一定程度上恢复发展资本主义,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此被称为“退却时代”;二战后,苏联模式逐渐僵化,弊端暴露,为此苏联进行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革,因此被称为“战后年代”,D项正确;“凯歌时代”是指俄国十月革命时期;“剥夺年代”是指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15.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畔,是工业重镇和重要交通枢纽,为此德军不惜一切代价发起大规模进攻,初期德军攻势明显,后来战局逐步恶化,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德国发动侵略战争以来遭遇的最大失败,是二战的转折点,那么其属于哪一战场()A.欧洲第二战场 B.苏德战场 C.北非战场 D.太平洋战场【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中欧洲战场的转折点,战斗双方为苏联与德国。因此根据材料“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德国发动侵略战争以来遭遇的最大失败,是二战的转折点”可以判断出是苏德战场,B项正确;ACD项均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项。16.下图漫画描绘了美国超人身背厂房的景象,该漫画反映了()A.发达国家在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 B.经济全球化利益分配格局在变化C.发展中国家在新国际秩序占主导 D.新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已经建立【答案】B【解析】漫画“美国超人身背厂房”说明美国正加紧从其他国家撤资,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在全球化中利益分配格局正在变化,B项正确;漫画体现的不是西方国家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排除A项;“发展中国家在新国际秩序占主导”说法错误,排除C项;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尚未建立,D项说法有误,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代民法直接来源于明代民法,继承了唐宋以来民事法律规范与民事诉讼中的若干制度。民法散见于《大清律例》、《大清会典》、《户部则例》、《六部则例》及其它法规。清代民法中,不仅雇工、佃户、手工业者、商人都具有较完整的民事权利,即使改变身份的贱民也作为主体参加民事活动,这是清朝以前所不曾有的。清代民法一方面沿袭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另一方面又注意维护封建的家族主义,作为族内法的家法族规,成为国法的重要补充。——摘编自张晋藩《清代民法综论》材料二1979年,我国再次起草民法典,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1992年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20年5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民法的特点。(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起草与制定民法典的历程带给了我们那些启示。【答案】(1)继承并发展了之前的法律制度;来源范围广泛,具有分散性;民事权主体扩大;沿袭了传统的儒家伦理道德;受宗法观念的影响。(2)民法典的制定要与时供进,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要继承传统法律的积极因素,结合实际有所创新;要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坚持依法治国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的有力保障。【解析】(1)特点:依据材料“清代民法直接来源于明代民法,继承了唐宋以来民事法律规范与民事诉讼中的若干制度”,得出继承并发展了之前的法律制度;依据材料“民法散见于《大清律例》、《大清会典》、《户部则例》、《六部则例》及其它法规”,得出来源范围广泛,具有分散性;依据材料“清代民法中,不仅雇工、佃户、手工业者、商人都具有较完整的民事权利,即使改变身份的贱民也作为主体参加民事活动”,得出民事权主体扩大;依据材料“清代民法一方面沿袭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另一方面又注意维护封建的家族主义,作为族内法的家法族规,成为国法的重要补充”,得出沿袭了传统的儒家伦理道德;受宗法观念的影响。(2)启示:从顺应时代的角度分析,得出民法典的制定要与时供进,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从联系实际出发分析,得出要继承传统法律的积极因素,结合实际有所创新;从借鉴学习的角度分析,得出要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从依法治国的角度分析,得出坚持依法治国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的有力保障。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廷以为东北为祖宗发祥之地,惧怕满族受汉族高度封建经济文化的影响,“渐失满洲之本习”,故常以不学汉俗告诫其族,欲保留发祥之地东北,勿使汉人侵入,乃行封禁,希望永保满族骑射剽悍之风。人参为东北特产,明末女真人贩人参,获利甚多,清初遂置官采,汉族民人以人参利厚,入山偷采,清廷百般阻止,仍无法杜绝,至是乃有封禁之举。清王朝在东北设立围场,围场是驻防八旗演武骑射的场地,还兼做采捕向清廷纳贡物品的场地,清廷对围场的管理极为严格,制定刑律惩办违禁者,严禁百姓潜入捕猎。——摘编自朱诚如主编《辽宁通史》材料二自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东北的侵略更是无孔不入,而清廷封禁政策阻碍了东北生产发展,削弱了对外防御力量,造成了边疆危机。而流民(由内地到东北谋生的人)也一直坚持反封禁斗争,地广人稀、沃野千里的东北吸引着广大流民冒险闯关东。当时生活在东北的各族人民,也希望汉族到来帮助其耕种谋生,一些清政府地方官员,例如,奉天地方官员从发展地方经济考虑,大量招徕移民,对辽东地区农业开发有积极作用。清政府迫于国际形势,在国内舆论的压力下,如潮似涌的流民冲击下,为缓和矛盾,不得不逐步开放东北,采取移民实边政策,直至全面开放东北。
——摘编自佟冬主编《中国东北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统治者封禁东北的目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政府解除对东北封禁的原因,及流民对东北地区开发的作用。【答案】(1)目的:保持满族骑射剽悍之风(不受汉族文化影响);独占东北人参特产;保护围场防止百姓潜入捕猎。(2)原因:帝国主义对东北的侵略造成边疆危机;流民坚持反封禁斗争;东北地区的各族人民及地方官员欢迎流民的到来。作用:促进东北地区人口增加、耕地面积增长;增加政府收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促进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和先进技术的传播;有助于抵御列强侵略;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解析】(1)目的:根据材料“希望永保满族骑射剽悍之风”可归纳出保持满族骑射剽悍之风;根据材料“明末女真人贩人参,获利甚多”可归纳出独占东北人参特产;根据材料“清廷对围场的管理极为严格,制定刑律惩办违禁者,严禁百姓潜入捕猎”可归纳出保护围场防止百姓潜入捕猎。(2)原因:根据材料“帝国主义对东北的侵略更是无孔不入”可归纳出帝国主义对东北的侵略造成边疆危机;根据材料“而流民(由内地到东北谋生的人)也一直坚持反封禁斗争”可归纳出流民坚持反封禁斗争;根据材料“当时生活在东北的各族人民,也希望汉族到来帮助其耕种谋生,一些清政府地方官员,例如,奉天地方官员从发展地方经济考虑,大量招徕移民”可归纳出东北地区的各族人民及地方官员欢迎流民的到来。作用:结合上述分析的背景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促进东北地区的人口增长、增加政府收入、民族融合、经济开发及抵御外来侵略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为世界一体化提供了必要的历史前提,而20世纪则是世界一体化进程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世纪。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人类两次遭受世界大战的浩劫,这不仅使人们认识到和平的宝贵、国际沟通与协调的重要,而且使人们认识到重建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的的紧迫。——摘编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下册》材料二和平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并需共同合作加以解决的首要问题。二战后,美苏间的同盟关系很快为“冷战”所代替。此后,尽管局部战争不断,美苏对抗严重且多次走到战争边缘,但最后双方都悬崖勒马,转而寻求妥协的途径。发展问题,是世界各国需要共同解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二战后,有100多个第三世界国家获得了独立。但由于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使西方发达国家垄断了世界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和科技市场,通过大力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压低初级产品价格等手段,掠夺和剥削发展中国家;再加上一些发展中国家获得政治独立后,国内政局动荡,债台高筑,饥荒不断,其经济已接近崩溃边缘。——摘编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下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用哪些史实来印证“人们认识到重建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的的紧迫”。(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但最后双方都悬崖勒马,转而寻求妥协的途径”体现为哪些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为当今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答案】(1)史实:二战后国际政治秩序为雅尔塔体系,涉及组织为联合国;二战后国际经济秩序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例,涉及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或布雷顿森林体系),相应组织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以及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相应组织为关贸总协定。(三个史实要求体系与组织都要表述清晰)(2)历史事件:古巴导弹危机和柏林危机(相应事件的妥协)。建议:顺应经济全球化历史发展潮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趋利避害,因势利导;努力推动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切实加强自身发展与进步,不断提升本国的综合国力;强化与周边国家与地区互信互融,积极参与经济区域集团化进程。(此问为开放性问题,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小问1详解】史实:根据材料一“在不到30年时间里,人类两次遭受世界大战的浩劫,这不仅使人们认识到和平的宝贵、国际沟通与协调的重要,而且使人们认识到重建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的的紧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建立雅尔塔体系,成立联合国;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建立国际贸易体系,成立关贸总协定的角度进行归纳。【小问2详解】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二战后,美苏间的同盟关系很快为‘冷战’所代替。此后,尽管局部战争不断,美苏对抗严重且多次走到战争边缘,但最后双方都悬崖勒马,转而寻求妥协的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古巴导弹危机。建议:根据材料二“由于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再加上一些发展中国家获得政治独立后,国内政局动荡,债台高筑,饥荒不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趋利避害;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提升本国综合国力;积极参与经济区域集团化进程等角度进行分析归纳。20.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会议报告中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可见,精神信仰是否坚定、是否充盈,对于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意义重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当我们深读党成立以来中国革命史这部恢弘巨著时,不难得出结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到底精神,内蕴着一系列优秀特质。这些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滋养,是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人民网《12种革命精神,彰显中国共产党信仰底色》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林州10万开山者历时10年,削平山头1250座,开凿隧洞211个,架设渡槽152座,在地势险恶的太行山腰修建水利工程——红旗渠,引漳河水入林州,解决了50多万人口的饮水问题。震撼人心的修建场景,被称为“十万大军战太行”。这里也孕育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2022年10月2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的红旗渠。他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实地察看红旗渠分水闸运行情况,并来到输水隧洞——青年洞。总书记考察时指出,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从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到瞻仰延安革命旧址时强调“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再到这次考察中强调“发扬延安精神和红旗渠精神”,总书记始终高扬精神之旗。只有珍视宝贵精神财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我们才能赢得新胜利、创造新辉煌。——时政新闻眼《党的二十大后首次国内考察,习近平为什么来到这两个地方?》依据两则材料信息,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部分话题,适当添加内容,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答案】观点一:伟大政党、伟大人民需要优秀革命精神、建设精神、改革精神。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用实际行动证明,挽救民族危机的重要前提与基础是民众思想的觉醒。1921年在风雨飘摇的中国的长三角地区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一个以全新的思想理论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出现了,接下来的百年岁月他将马列主义不断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相结合,也逐步形成了诸多优秀革命精神。从“红船精神”出发,一路走来,历经“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北大荒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疫精神”,我们不断前进,不断胜利。现如今我们正处于我国“两个一百年”的关键节点,面对日新月异的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2024)
- 2025年甘肃省平凉地区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完整
- 2025年河南科技职业大学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含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无骨大鲅鱼片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第二单元第2课《信息搜索与遴选》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苏教版信息科技七年级上册
- 2025年吉林省四平市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套
- 2025至2030年中国抗静电止滑手套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第二单元第7课《传感与识别》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浙教版(2020)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
- 2025年度集装箱堆场装卸管理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房产买卖定金合同样本(含合同解除后的赔偿)
- GB 28482-2012婴幼儿安抚奶嘴安全要求
- GA 979-2012D类干粉灭火剂
- 骨科病人健康教育处方
- 关键词与有机关联写作课件
- 赣价协〔2023〕9号江西省建设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收费基准价
- 小汽车挂靠协议书范本(2篇)
- 颅脑外伤(共61张PPT)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课件
- 化妆品产品召回模拟演练记录表格
-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表格
- 京东考试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