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浅谈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关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科学技术作为工具和物质手段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它作为现代社会发展最强大的推动力量改变了社会结构、塑造着人类的形象、变换着世界的政治格局。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的影响主体是积极的、正面的。但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双重效应,在现实社会中,科学技术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消极的、负面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正面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提高经济发展。人类由于使用了科技,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使生产工艺趋于现代化,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它低污染、低消耗、低能耗,技术含量高,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降低了生产的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科学技术为一个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使其经济文化的发展摆脱了衰退和危机,继续保持繁荣。
第二,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善。首先,提高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科技产品使用的社会化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道风景线,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与科技密切相关,科技产品已逐渐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现代人类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现代飞机、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大大提高了运行的
1速度,使人们不仅旅途舒适,而且节约了许多宝贵的时间;电视、音响、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高科技家用电器的使用,满足了生活的需要。其次,提高了人类的身体健康水平。人类基因工程的业已完成,使得科学家对于人类的遗传基因人类借助生物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等高科技技术生产的药品,可以治疗许多常规疗法不能治疗的疑难疾病甚至过去被认为无法治疗的不治之症;治愈疾病,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再次,极大地开阔了人类的视野和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水平。科技是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成果,同时也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最高成就。例如,大型射电天文望远镜的研制成功,可以使人们看到几十亿光年乃至更遥远的太空,从而为探索人类所不知的太空的奥秘提供了方便。
第三,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现代科学技术广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有力地促进着社会的全面进步和迅速发展。将科学技术与社会紧密结合起来,解决社会发展中的种种问题,促进社会的科学化,这是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也是人类的奋斗目标。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出现的人口科学、现代医学、遗传科学、生理科学、心理科学等,能够帮助人类把握人口增长的规律,协调人口与经济、环境、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相互关系,确立人口发展战略,科学地控制人口增长,实行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有效而合理地开发人力资源,使人口与社会进步很好地协调起来。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还能改善人类的衣、食、住、行、身体健康、精神面貌、道德修养等方面的状况,形成科学的生活方式,有效地增强人民的体质,提高社会成员的品德素质,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新人。
正如一切事物一样,科学技术既可以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
2造福人类,也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负面效应,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消极后果。它对于人类社会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人们只有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才能使它能造福人类,而免受其害。一般说来,
科学对人类社会生活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白色垃圾”大量产生。先进的科技研制出了方便人民生活的塑料,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塑料的用量与日俱增。目前,废塑料在垃圾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大大增加了垃圾处理的难度和费用。由于废塑料难以降解,若丢弃在自然环境中,会给蚊子、苍蝇和细菌提供生存繁育的温床;若埋藏在地下,则容易污染地下水,妨碍植物根系生长,破坏土壤品质,影响作物收成;若用火焚烧处理,将产生多种有毒气体。“白色污染”已成为当前危害我国社会环境的一大公害,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空气污染以及噪音污染严重。现代科学技术致使人类工业和交通的无限扩展,烟尘、工业气体、汽车尾气的排放已经超过了自然自我净化的界限,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特别是城市居住人群,深受空气污染以及噪音污染的困扰。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和体温调节等,长期处于噪音中,会使人的大脑皮层维持亢奋状态,失去自我调节功能,条件反射异常,更严重的会使人精神错乱。
第三,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伦理道德的冲击。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关于人类社会伦理道德的问题和隐患。“试管婴儿”这项技术的成功,是人类在生命科学上迈出的重要一步。克隆技术的成功再次将生物技术推向人类生命伦理的极限,一旦将克隆技术应用于人类自身,改变人类以往的繁衍模式,必将引起诸多灾难性的伦理问题。
第四,科学技术让我们的个人信息不再安全。电脑及网络等新的通讯方式的出现,将我们带入信息时代,与信息资源共享相伴而生的是信息的安全问题。四通八达的信息网很容易就可以致使我们的个人隐私泄露。
总之,科技并不是单向地决定着社会,它同样也受社会的影响,我们要正确认识科技同社会的关系,要使科技和社会同时进步。只有对科学技术有了清楚的认识,我们才能更好的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因此,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经济,要合理开发、利用环境,充分、有效地使用能源,树立科发展观,努力建立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忌单一考虑、鼠目寸光。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从根本处做起,即从人自身做起——科技革命和人自身的革命。我们应该在学好掌握科学技术的同时,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正确认知科学技术,利用科学技术去完成一些对社会对国家有利的使命,这样才能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而不是为人社会造成更深的伤害。通过掌握和科学应用技术来回报社会,回报祖国,利用它来造福人类。
第二篇: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期末论文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
——科技改变人类生活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润物之细雨,如拍岸之惊涛,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在忙碌的街道上,一个电话飞去,交代要办的事情;在电脑前,轻轻的点击鼠标,搜索想要的信息;在百度上,浏览国内外的新闻""在过去的一百年里,量子论、相对论和其他科技进展以我们都无法想象的力量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和动力。
一、医学领域内的科技进步对人类生命的影响
人类寿命的大幅度延长得益于20世纪医学的迅猛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人到七十古来稀”,这是100年前人类寿命的真实写照。1900年全世界人均预期寿命仅为45岁,而今天这一数字已提高到66岁。联合国人口署更是把老年人的年龄界限定为“85岁以上”。婴儿出生不久就要被接种疫苗,1921年起就进行人体试种的这种菌苗,赶走了结核病的阴影;患者走进医院,拍一张X光片就能够准确诊断病因;科技发展使计划生育成为可能:1960年,世界第一枚避孕药丸在美国投放市场,大大缓解了世界人口压力。
青霉素、乙肝疫苗、心脏起搏器、人工器官、避孕药、器官移植、人造器官、显微外科、心电检测、超声波诊断、核磁共振诊断、断层扫描成像(CT)……这些今天看来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发明和技术都是本世纪的重大医学成就,使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得到保障。
我国科学家在上海构建的转基因牛、羊,使人类看到了“动物药厂”的曙光。试管婴儿、克隆羊的问世,使人类生命之火越燃越旺。
二、农业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科技进步导致粮食增长,改变了农业结构,使越来越多的人们过上了温饱乃至富裕的日子。
20世纪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就是人类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提到温饱问题,我们自然会想起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名字。1964年,袁隆平在茫茫稻海中找到一棵自然植株,引发了中国乃至世界农业开始了第二次绿色革命;
六、七十年代,他在海南一株野生稻上开始的杂交水稻试验,改写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水稻耕作的历史,消除饥荒对生命的威胁,为解决全人类的“口粮”问题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也成功地用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人口22%的中国人。
三、生物学领域的科技对人类生命的影响
无论是医学,还是农业,它们的诸多进展缘于人类认识和把握生命奥秘的程度。一百年前,孟德尔最先总结得出生物遗传基本规律。而在35年前,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胰岛素,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物活力的结晶蛋白质,标志着人工合成生命时代的开始。虽然中国本土至今没有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但这却是公认的诺贝尔奖级的成果。
1953年,呈双螺旋上升的DNA结构的发现,使年轻的生物学家沃森和克里克不由兴奋异常:“我们已经发现生命的秘密。”人们从此清楚,无论是小如细菌,还是庞大如鲸,生命遗传的主宰就是dna。而20世纪末才开始并有中国科学家参与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将把所有基因的位置、结构、功能和作用方式弄清楚,变成一本“生命的百科全书”,有了这本“天书”,人类的生、老、病、死之谜将可望得到破解,并进一步得到控制。
此外,转基因技术使转基因鱼、转基因的西红柿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四、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交流、沟通与理解是人类的基本需求,而这在吃饱、穿暖之后尤显重要。20世纪科技的发展使人类突破时空的约束,开始步入自由王国。20世纪人类在突破空间约束的同时,也开始突破时间的约束。录音机、摄像机、录像机、激光唱机和数字音像设备的发明使得我们可以把自己的音容笑貌留给后代,我们也可以耳闻目睹先辈们的风采。
在过去100多年里,无线电波、网络技术等肉眼似乎无法观察到的发明,使得信息插上了光速的翅膀,从本质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从电话到电报,从移动通信到传真机,从收音机到电视机,犹如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使人类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更为方便。观看甲A球赛的球迷可曾想到,实现直播的是国产“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
100年前,人们要给异地的亲友送去问候,大多要依靠驿差的长途跋涉:从北京到广州2800公里的路程,即使是“加急”,马不停蹄也要32天才能将消息传到。而1969年问世并已风靡全球的因特网,让我们坐在电脑前轻点鼠标,远在万里之遥的友人便可以在瞬间收到你发去的电子贺卡。远在异地求学或工作的游子念家了,想爸爸妈妈了,只需坐在电脑前与家人视频便可以一解相思之苦。一个在昔日李自成屯兵养马的陕西商洛山区,农民如今已经用互联网把生意做到了全世界,过去销路不畅的生猪、板栗、大豆一时间供不应求。到1999年底,全球网上部落的网民达2.6亿。计算机网络已经把全世界联成了一个“地球村”。人们竞相把各种信息以适当的方式输入计算机网络,全世界正在构筑一个“数字地球”。
科技发展正在进一步突破时空的约束,随时、随地、互动地传输信息正在成为现实。人类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更加便捷。
五、交通工具的技术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昔日诗人归心似箭的期盼,已成为今天活生生的现实。在20世纪,从公路到铁路,从水路到空路,运输工具的改变彻底变革了人们的出行方式。1903年,莱特兄弟用木头、电线、布料制作的飞机实现了首次飞行。飞行时间虽然只有短短12秒,却是一次划时代的事件。今天,日新月异的飞机制造技术,已可以使人们在24小时之内飞抵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
六、航空航天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正是在20世纪,人类开始走出地球,飞向太空。195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由苏联发射上天;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首次踏上月球;航天飞机不断往返于地面与太空之间,20多个国家的数百位宇航员曾经在太空驻足停留……最近50年取得的这些耀眼的航天成果使幻想变成了现实。航天专家预测,让人类登上火星,然后飞向更遥远的星空就要在21世纪实现。可喜的是,1999年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艘试验飞船发射成功,中国宇航员驾驶飞船遨游太空也将变成现实。
此外,航天技术使部分育种转移到了太空,太空小麦、太空水稻和太空甜椒被搬上了人们的餐桌。
七、科技发展对人类劳动力的解放
20世纪科技发展印证了这一真理,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将越来越多的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洗衣机从诞生到发展的90多年历史,就是妇女从繁重的家庭劳动中被逐步解放的历史;77年前发明的冰箱已经进入遥控阶段;1946年被美国科学家意外发明的微波炉,使烧饭做菜在几分钟之内就能得到解决。
更多微小的发明,都从不同的侧面解放了人类。“天衣无缝”的拉链在短短几十年间征服了全球,全世界每年制造的拉链连接起来可以绕地球10圈;虽然人们至今还无法说清楚究竟是谁发明了抽水马桶,但是“冲去生活烦恼”的抽水马桶却从根本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电子计算机无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从人脑的计算到电脑的计算,人类实现了“人脑创造电脑,电脑促进人脑”的奇迹。在第一台电脑投入运行的10年间,其所运行的算术运算量估计比有史以来人类大脑所有运算量的总和还要多。
20世纪里,科技对人类的贡献又怎能简单地用体力劳动的解放来加以概括呢。科技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日益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还有其他诸多领域的科技,它们对人类生活的积极影响是深刻而又深远的,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但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到科技的发展给人类也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1996年克隆羊多利的问世,使得全世界更加重视科技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就在20世纪,人类遇到一系列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受损、南极冰雪融化、沙漠化加剧、物种灭绝、核武器的威胁……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又可危害人类。既可使人类文明获得巨大进步,也可被用来制造毁灭性武器,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能够和导致资源枯竭,甚至使富者更富,穷者更穷。核反应,让人们登陆原子世界,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热能,也给人类带来了毁灭的危险。面对巨大爆炸,“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想起了印度的一句古诗:“我是死神,我是世界的毁灭者”。只要有人轻轻按动核武器开关,就可以彻底摧毁地球。这些问题反映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是双重的,科技不仅促使了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进步,同时也隐含着人类生存危机。
世纪交替,以科技进步为核心的人类文明如何发展。面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和对资源的大量浪费,面对科技发展对伦理道德造成的冲击,人类开始觉醒:科技发展需要正确世界观的指导,要实现“理想国”、“世界大同”的梦想必须选择一条科技、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1999年6月,出席世界科学大会的2000多名代表发表了宣言,这意味着全世界科学家和科技决策者向全人类作出了庄严承诺:科学要对人类的未来负责,要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要扎根于社会并服务于社会。2008年8月,江泽民同志在北戴河会见诺贝尔奖获得者时提出:“科学技术进步应服务于人类,服务于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的崇高事业,而不能危害人类自身。”
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但总的说来,在大方向上,科技对人类生活的积极影响是非常大的。科技是人类发展的必要产物,也推动着人类历史的进步和发展。我们要趋利避害,正确运用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期待着科学技术与人类的和谐发展,期待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更加美好的前景。
第三篇。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论文。。.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
学号:2012418603专业:财务管理姓名:高鸣
摘要。科技革命带来的巨大进步,在满足人类生存、保证生存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了人类的生存质量,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效应,尤其是进入20世纪,人类开始遇到了人口增长、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的威胁。为使人类社会能够可持续发展,人们比以往更加关注科技与自然、科技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科学技术发展,人类社会,第一生产力,进步
一、21世纪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趋势之一,是从科学的发现、技术的发明,到转变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进程的速度越来越快。但并不是说,今天有了科学发现,明天就会有技术发明,后天就可以直接变成生产力。它还取决于发现和发明的性质,以及科学技术的成熟程度、市场需求、发育和发展的水平,还有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其它影响因子的制约作用,所以转化速度不完全一样。
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指出:世界在变化,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也要随之而变。过去把自己封闭起来,自我孤立,这对社会主义有什么好处呢。历史在前进,我们却停滞不前,就落后了。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原则,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为此就必须开放。否则,不可能很好地坚持社会主义。拿中国来说,五十年代在技术方面与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
“科学发展观”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念的认同与超越,两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科学发展观”是把作为手段的科学技术与作为目的的人与社会全面和谐的发展统一起来,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与时俱进地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重大发展。
另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光是指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也转化为人们对客观世界发展规律更加科学的认知。比如过去人们对人与自然的协
调发展不够重视,但由于包括环境、生态、生命科学和医学等在内的多门学科的研究,都发现了人与环境协调问题的存在。如果人与环境不协调,即使生产力规模一时发展很大,也是不可持续的。比如敌敌畏,当时效果很好,后来发现杀了害虫,也杀了益虫,破坏了生态平衡。另外,敌敌畏通过土壤和水,通过食物链沉积在动物和人体里,后果很严重。虽然发明敌敌畏的人获得了诺贝尔奖,但敌敌畏后来还是被停止生产。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不光要看它当时的作用或者直接的转化,还要看到它对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对人类全面辨证认知客观世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人类总体生产能力、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提高所带来的贡献。
因此,我们要站在时代的前列,以世界眼光,迎接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纵观全球,许多国家都把强化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把科技投资作为战略性投资,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并超前部署和发展前沿技术及战略产业,实施重大科技计划,着力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面对国际新形势,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把科技进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
二、科学技术与社会进步相互促进作用
现代文明的基本特征在于科学文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文明的基石,是社会发展取之不竭的源泉。科学技术将使人类进一步系统地、深入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破除迷信,扫除愚昧和贫困,将进一步树立起人与自然协调、人与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念,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生活方式和相应的知识体系和技术,将从根本上解决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公正、公平分配使人类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基础上的经济,是以知识、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直接依据的经济。知识经济就是以科学知识为资源基础,
以高科技手段为中介,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的经济;是知识、技术和经济紧密结合、良性互动的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即以智能为核心的社会生产力系
统。因此,科学技术是支撑知识经济的基础科学技术创新将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创新人才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最宝贵的动力和资源。传播和发展知识、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将成为培育提高国家和民族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和根本。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将成为人类生存和生活不可取少的一部分。
三、科学技术的双面性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科学既可以通过技术作用于人类的物质生活,也可以以意识形态的方式直接作用于人类的精神生活;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造福于人类社会即科技产生正面效应,也可有害于人类即产生负面效应。全球巨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预计到2025年,全球总人口从现在的65亿增至85亿。全世界对能源的的需求将日益增长。亚洲与拉丁美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但可能将给世界更大地区带来空气污染、水质污染与废弃物处理等一系列现代社会的环境问题。
21世纪的关键任务是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把环境保护与发展统一起来,即消耗资源的速度不要超过资源再生速度、释放污染物的程度不要超过自然的净化能力。可持续发展基本战略包含人类(现在和未来生存、生存质量和生存安全三方面的内容。
因此,科技创新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其源泉将主要缘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创新不断地突破“增长的极限”,使可持续发展成为现实。科学技术社会化的理性选择的发展方向正在成为全人类关注的重要问题,科学家个人的自由探索也必须在日益完美的法规与科学道德和社会责任的框架中实现。
总之,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基础和支撑,是国家安全能力的保障;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石,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更是人类文明永不枯竭、不断发展的重要资源。因此,评价
科学创新的价值,也就不能仅仅看其科学的理论意义及其在科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更应该看其对人类经济社会进步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1]赵修渝.自然辩证法概论(修订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9[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
第四篇: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论文题目: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
学生姓名:李潇学
号:20100702295学
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
业:工业工程
1摘要。科技革命带来的巨大进步,在满足人类生存、保证生存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了人类的生存质量,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效应,尤其是进入20世纪,人类开始遇到了人口增长、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的威胁。为使人类社会能够可持续发展,人们比以往更加关注科技与自然、科技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科学技术发展,人类社会,第一生产力,进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进入21世纪,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将深刻地改变经济和社会的面貌。同时,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进步,对科技发展提出巨大需求,也为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临一系列严峻的挑战。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能源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薄弱,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有待提高。在扩大劳动就业、理顺分配关系、提供健康保障和确保国家安全等方面,有诸多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对其有很大的改善作用。
一、21世纪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趋势之一,是从科学的发现、技术的发明,到转变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进程的速度越来越快。但并不是说,今天有了科学发现,明天就会有技术发明,后天就可以直接变成生产力。它还取决于发现和发明的性质,以及科学技术的成熟程度、市场需求、发育和发展的水平,还有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其它影响因子的制约作用,所以转化速度不完全一样。
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指出:世界在变化,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也要随之而变。过去把自己封闭起来,自我孤立,这对社会主义有什么好处呢。历史在前进,我们却停滞不前,就落后了。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原则,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为此就必须开放。否则,不可能很好地坚持社会主义。拿中国来说,五十年代在技术方面与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2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科学发展观”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念的认同与超越,两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科学发展观”是把作为手段的科学技术与作为目的的人与社会全面和谐的发展统一起来,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与时俱进地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重大发展。
另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光是指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也转化为人们对客观世界发展规律更加科学的认知。比如过去人们对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不够重视,但由于包括环境、生态、生命科学和医学等在内的多门学科的研究,都发现了人与环境协调问题的存在。如果人与环境不协调,即使生产力规模一时发展很大,也是不可持续的。比如敌敌畏,当时效果很好,后来发现杀了害虫,也杀了益虫,破坏了生态平衡。另外,敌敌畏通过土壤和水,通过食物链沉积在动物和人体里,后果很严重。虽然发明敌敌畏的人获得了诺贝尔奖,但敌敌畏后来还是被停止生产。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不光要看它当时的作用或者直接的转化,还要看到它对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对人类全面辨证认知客观世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人类总体生产能力、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提高所带来的贡献。
因此,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科技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在未来社会里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将更加密切。社会的各个方面如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艺术、宗教、伦理等要受到科技的影响。大量事实表明,科技将日渐成为国家安全的核心要素。科技发展水平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各国在全球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全球科技格局的“一超多强”是政治、经济“一超多强”格局的重要基础。
而在我们当今的社会,信息科学和技术发展方兴未艾,依然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导力量;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迅猛发展,将为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发挥关键作用;能源科学和技术重新升温,为解决世界性的能源与环境问题开辟新的途径;纳米科学和技术新突破接踵而至,将带来深刻的技术革命。基础研究的重①
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
3大突破,为技术和经济发展展现了新的前景。科学技术应用转化的速度不断加快,造就新的追赶和跨越机会。
因此,我们要站在时代的前列,以世界眼光,迎接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纵观全球,许多国家都把强化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把科技投资作为战略性投资,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并超前部署和发展前沿技术及战略产业,实施重大科技计划,着力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面对国际新形势,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把科技进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
二、科学技术与社会进步相互促进作用
现代文明的基本特征在于科学文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文明的基石,是社会发展取之不竭的源泉。科学技术将使人类进一步系统地、深入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破除迷信,扫除愚昧和贫困,将进一步树立起人与自然协调、人与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念,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生活方式和相应的知识体系和技术,将从根本上解决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公正、公平分配使人类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基础上的经济,是以知识、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直接依据的经济。知识经济就是以科学知识为资源基础,以高科技手段为中介,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的经济;是知识、技术和经济紧密结合、良性互动的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即以智能为核心的社会生产力系统。因此,科学技术是支撑知识经济的基础科学技术创新将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创新人才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最宝贵的动力和资源。传播和发展知识、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将成为培育提高国家和民族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和根本。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将成为人类生存和生活不可取少的一部分。
三、科学技术的双面性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科学既可以通过技术作用于人类的物质生活,也可以以意识形态的方式直接作用于人类的精神生活;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造福于人类社会即科技产生正面效应,也可有害于人类即产生负面效应。全球巨变给人类带来了巨4大的挑战。预计到2025年,全球总人口从现在的65亿增至85亿。全世界对能源的的需求将日益增长。亚洲与拉丁美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但可能将给世界更大地区带来空气污染、水质污染与废弃物处理等一系列现代社会的环境问题。
21世纪的关键任务是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把环境保护与发展统一起来,即消耗资源的速度不要超过资源再生速度、释放污染物的程度不要超过自然的净化能力。可持续发展基本战略包含人类(现在和未来)生存、生存质量和生存安全三方面的内容。
因此,科技创新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其源泉将主要缘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创新不断地突破“增长的极限”,使可持续发展成为现实。科学技术社会化的理性选择的发展方向正在成为全人类关注的重要问题,科学家个人的自由探索也必须在日益完美的法规与科学道德和社会责任的框架中实现。
崭新的21世纪,科技将在各个领域全面加速地发展,并将在若干前沿领域取得革命性的突破,这对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深层次的。同时,科技哲学、科学史和科学社会学的发展以及对生态环境危机的警觉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标志着人类对科技活动理性认识的新发展。由此在环境革命以及绿色革命中,环境化学和绿色技术将是未来科技为社会服务的基本方向,也是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在新的100年里,我们期待并努力使得科学技术不但为人类创造更加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为人类创造美好祥和的精神家园。
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下的科学技术的支撑地位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工业经济时代,机器、设备和原料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虽然使有些问题得到缓解,但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如生态环境还在恶化,资源枯竭势头没有得到抑制,发展中国家在重复发达国家过去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等。知识经济时代“资源”②③
③②安吉拉·门克尔科学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4,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5的内涵被大大地扩展,即有实物资源,也包括知识和信息资源。知识和信息作为一种独特的资源,进行独特的生产,形成独特的产业即信息产业和知识产业。知识和信息成为经济活动的主导资源、甚至是主体资源。高新技术产业由于其高附加值有力地支撑着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决定着知识的生产、传播及应用的能力和效率,通过知识、信息和技术的投入,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使高新技术产业无可非议地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下的第一支柱产业,从而改变了工业经济时代下经济发展从萧条、复苏、繁荣到衰退的周期性,使经济可持续增长成为可能。因此,只有更加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用,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知识信息成为主体资源,实现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升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
总之,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基础和支撑,是国家安全能力的保障;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石,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更是人类文明永不枯竭、不断发展的重要资源。因此,评价科学创新的价值,也就不能仅仅看其科学的理论意义及其在科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更应该看其对人类经济社会进步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赵修渝.自然辩证法概论(修订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9[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3]安吉拉·门克尔.科学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4[4]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5]路甬祥.科学技术的百年回顾与展望.学会月刊,1999[6]庞维荣.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7]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10[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9]李质勇.知识经济与科学技术.商业现代化,2007.36
第五篇: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从自然获取生活资料。科学技术就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成果和手段。整个人类文明史实质上就是人利用科学技术认识和改造自然,从自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历史。
科学技术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社会.它还是一柄“双刃剑”,它既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人类,也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负面效应,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消极后果。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的影响主体是积极的、正面的。但在现实社会中,科学技术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消极的、负面的影响。(摘自于《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它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能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科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进人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为我国90年代乃至跨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驱动力。这句话不无道理,如果没有科技的进步,就不会有今天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如果没有科技的进步,就不会有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和稳定,科技的进步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提高经济发展。。人类由于使用了科技,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使生产工艺趋于现代化,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它低污染、低消耗、低能耗,技术含量高,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降低了生产的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科学技术为一个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就如同枯树发新枝,使其经济文化的发展摆脱了衰退和危机,继续保持繁荣。
第二,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善。首先,提高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科技产品使用的社会化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道风景线,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与科技密切相关,科技产品已逐渐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现代人类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现代飞机、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大大提高了运行的速度,使人们不仅旅途舒适,而且节约了许多宝贵的时间;电视、音响、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高科技家用电器的使用,满足了生活的需要""其次,提高了人类的身体健康水平。人类基因工程的业已完成,使得科学家对于人类的遗传基因人类借助生物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等高科技技术生产的药品,可以治疗许多常规疗法不能治疗的疑难疾病甚至过去被认为无法治疗的不治之症;治愈疾病,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再次,极大地开阔了人类的视野和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水平。正如伟大导师恩格斯指出:日益发展的工业使一切传统的关系革命化,而这种革命化,又促使头脑革命化。科技是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成果,同时也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最高成就。例如,大型射电天文望远镜的研制成1功,可以使人们看到几十亿光年乃至更遥远的太空,从而为探索人类所不知的太空的奥秘提供了方便。
第三,促进了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以高科技为代表的现代科学革命进一步推动了科学与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推动了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以适应高科技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一种有组织的社会化集体劳动,一些重大高科技研究开发项目,动员的人力、物力,投入的资金、设备,其规模之大,都是过去所远远无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财务公司合作协议
- 2025版委托代办食品生产许可合同2篇
- 2025年度个人股权交易合同范本:股权转让流程与税务筹划4篇
- 2025-2030全球合成麝香香料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3D ToF深度相机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版屋顶广告牌广告位租赁合同(二零二五年度)3篇
- 2025-2030全球氯化锶89Sr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4年趣味化学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80题)
- 2025版微电影主创人员聘用合同模板3篇
- 2025版定制化柴油采购居间服务合同6篇
- GB/T 45107-2024表土剥离及其再利用技术要求
- 《风电场项目经济评价规范》(NB-T 31085-2016)
- 2024届甘肃省兰州市五十一中生物高一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高标准农田建设上图入库(技术培训)
- 火灾隐患整改登记表
- 普通地质学教材
- 天津华宁KTC101说明书
- 【智慧校园】-智慧校园系统方案
- 外研版高中新教材英语单词表(必修一)
-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六节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课件
- 2020版曼昆版宏观经济学(第十版)课件第3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