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易混易错】▲改土归流: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随之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改土归流,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东厂与西厂:东厂的职能是监视朝中大臣和锦衣卫的活动,“与锦衣卫均权势”。西厂为了加强大内的保卫工作,从锦衣卫中挑选精干人手,除了负责皇宫的警戒工作外,还要乔装深入民间探查百姓的风闻动向。▲军机处:清朝辅佐皇帝的中枢秘书机构。当时,因对西北蒙古准噶尔部用兵,雍正帝在养心殿附近的隆宗门内设立了军需房,协助其处理军务文书,后更名军机处。军机处是一个非正式机构,其官员包括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皆为兼职。【习题跟踪】1.明宣德(1426~1435年)后,各省直乡试按定额录取,会试分南、北、中卷按比例录取。根据南、北、中卷地区录取比例为55%、35%和10%的规定可知,北卷、中卷地区比洪武、永乐间的实际录取比例提高近一倍,南卷地区录取比例下降21%。这一调整主要是为了()A.巩固政治统治的基础 B.完善考试选官的程序C.增加封建官僚的数量 D.削弱江南士人的特权2.“票拟”是明代内阁的基本职权。明朝中后期,皇帝或司礼监秉笔太监对奏章批示后,奏章被送至内阁,或由宦官口述,内阁按既定格式成文,而后司礼监朱笔照抄,六科签发,即“红本到阁,内阁票拟”。这反映出明朝中后期()A.宰相权力日益萎缩 B.行政运行程序失范C.宦官专权不断加剧 D.内阁成为虚职机构3.明朝的多位皇帝严格执行禁海令,私下进行海上贸易的百姓被视为海盗。但东南沿海的海盗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总是一批被灭,新的更大的一批又兴起。这反映了()A.朝廷海疆政策与现实的矛盾 B.政府失去了对民间贸易的控制C.商贸发展提高了海盗的地位 D.倭寇是东南沿海不稳定的因素4.明朝法律对边境关卡的茶贸易有严格规定:“凡犯私茶者与私盐同罪,私茶出境与关隘不讥(查问)者,并论死”。西部边民以马为赋,实行茶马互易,还在附近地区设立马政机构,专管马匹的孳牧,为军需战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补充,成为明代作战的有力后备资源。明代政府的这些措施()A.提高了军事动员的效率 B.推动了行政管理一体化C.调整了全国的财税关系 D.适应了边防建设的需要5.李卫任云南盐驿道时,雍正帝要求云南永北镇总兵马会伯上密折调查李卫,而李卫任浙江巡抚时,雍正帝在他的奏折上批示说:“对新任黄岩镇总兵董一隆的优劣所知不多,于伊莅任后,其细加察访,密奏以闻”。这反映了当时()A.官员考核制度异常严密 B.皇帝加强对官僚的控制C.古代监察制度日趋完备 D.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6.如图是明清时期的权力空间布局示意图。明朝内阁距皇帝寝宫乾清宫1000米,清朝军机处距皇帝寝宫养心殿50米,几乎形成一条直线,同时也暗含了一条隐秘的政治轴线。这条“隐秘的政治轴线”是指()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C.行政中心逐渐北移 D.官员地位不断提升7.康熙年间,台湾府多次纂修《台湾府志》,流传至今者有三部,下表是其中针对台湾的回归与治理的若干内容()康熙二十三年版为施琅等21位平台有劫的将领立传,称赞施琅“誓师戒严,不许妄杀一人”,张调滑军乃正义之师。康熙三十一年版对清代台湾行政区划的设定予以高度肯定,强调清政府对台湾地区的开发治理贡献卓著。彰显清政府使台湾从“不知礼义”到“习知礼义”的教化之功。康熙四十九年版新增《伪藩郑氏归降第一表》,宣扬清政府平台与治理之功绩。据上表可知,这些记载()A.纠正了关于台湾回归的史实错误 B.证明了清政府对台湾的有效管辖C.再现了台湾地区的文教发展历程 D.体现出因俗而治的边疆治理策略8.康乾时期,政府在湘西苗区建立了大批文庙、崇圣祠、关帝庙等庙祠,如建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的凤凰厅关帝庙,“每逢春秋应祭,关帝庙及山川社稷等坛,一切牺牲、笋豆、需用银两”,都由政府供给。这一举措旨在()A.教化苗区民众 B.宣扬封建纲常伦理C.宣示中央权威 D.发展苗区社会教育9.明中叶至清康雍乾年间,由于闽广两省为代表的东南沿海地区与全国主体部分经济结构差异,出现200余年的禁海与开海之争,立足于全国制定的包括对外贸易政策在内的中央政府,一而再、再而三地将“禁海”定为国策。由此可知,海禁政策的根源在于()A.不断强化的君主专制 B.重农抑商的传统经济政策C.根深蒂固的小农经济 D.西方殖民侵略的现实威胁10.明朝重新疏通大运河后,有些年份南粮北运达五六百万石,超过元朝海运漕粮年度最高额。同时,运粮船夹运的南方丝织品、棉布、瓷器等广销北方各地,返航时装载的大批棉花、杂粮等销往东南沿海。据此可知,明朝大运河航运()A.加速了经济重心南移 B.导致了重农抑商政策松动C.引发了“海禁”政策出台 D.推动了长途贩运贸易发展11.明初,朱元璋在湖广境内大量设置河泊所,对渔业生产征税。明朝中期以后,各地河泊所不断被裁撤,至清康熙年间,全国仅存二十一个河泊所,至晚清光绪年间已无一留存。河泊所的消亡折射出()A.农耕经济的衰退 B.地方治理的缺失 C.频繁战乱的破坏 D.自然环境的改变12.宋明理学家“推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并非以正心诚意、修身养性为独善其身,而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匹夫之责”;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据此可知,两者都()A.提倡“知行合一” B.主张以史为鉴C.推崇“格物致知” D.强调社会责任13.顾炎武在《郡县论》中指出:“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这表明顾炎武()A.指出了分封制的历史局限性 B.认识到郡县制度存在着弊端C.坚守个人英雄主义史观 D.主张国家治理体系与时俱进14.冯梦龙短篇小说“三言”大卖,激起了出版商野心。他们联系另一位通俗文学作家,凌初,于是《拍案惊奇》问世,市场一片叫好;书商见此,与凌商议,凌再次挥笔,写出《二刻拍案惊奇》。这反映了当时()A.商人文化眼光敏锐 B.短篇小说市场广阔C.科举考试内容变化 D.市民阶层精神需求15.明代以前的很多作品中,商人往往作为道德审判的对象出现。但在明清小说中,商贾形象被重新定位,他们的职业得到首肯,人格受到尊重,其形象更加客观、人性和生活化。这一变化说明()A.商业发展打破了“四民”秩序B.市民阶层社会价值提升C.传统的抑商政策开始逐步瓦解D.经济发展影响社会观念16.明末徐光启修订的《崇祯历书》既采用了计算精确的西方天文物理学知识,又保留了中国古代历法《大统历》的优点,因而被称为“熔西人精算,入大统之型模;正朔闰月,从中不从西,完气整度,从西不从中”。由此可知,徐光启()A.推崇中体西用思想 B.践行了经世致用的思想C.主张利用西学救国 D.推动国人“开眼看世界”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年度户籍(户)口数(口)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1223306269594978东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427963421007820东汉桓帝永寿三年(公元157年)1067796056486856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245984016163863——摘编自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材料二:从顺治十七年(1660年)开始,清朝人口经历了从缓慢增长到急剧增加的过程。到乾隆年间,人口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根据曹树基在《中国人口史》中的研究,从明朝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到崇祯三年(1630年),我国人口增加了约1.65倍,达到1.9亿人,到明末崇祯十七年(1644年),我国人口下降到只有约1.5亿人;而清朝时期,人口大幅增加,咸丰元年(1851年)人口约为43608.7万,突破了4亿人口大关。——摘编自于爱芝、杨敏、张钊华《番薯引入对明清人口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汉到西晋初年在籍人口的变化并分析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期人口猛增的影响。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于明代皇帝多怠于政事,嘉靖、万历朝的内阁中严嵩、张居正等都是手握大权的“权相”……清末官吏张瑞荫说:“内阁之制,在前明有张居正之专擅,本朝设军机处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摘自董力《近现代中国责任内阁体制研究》材料二:责任制内阁所表达的政治思想在于:“政府管理社会的职能来源于国民的授予,代表国民意志的议会拥有监督政府的职责”,为了防止“人民的代表高于人民本身”的现象出现,赋予行政机关制约议会的权力也是必要的。通过政府与议会的制约平衡,国民的主权意志得到最终实现。——摘自何勤华《外国法制史》材料三:革命党人在交权的同时,将政权组织形式进行了转化,用责任内阁制取代了美国式的道路、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合法地”架空袁世凯。这种做法固然反映了革命党人实现立宪主义政治的善良动机,但也开创了恶劣先例:可以根据政治斗争的需要来设计宪法。——摘自董力《近现代中国责任内体制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内阁出现权臣的原因。清朝内阁的地位有何变化。(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内阁与西方责任制内阁的不同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做法。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张璨(1686—?),字閽公,清绥德州(今薛家峁乡元条村)人。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进士,先后授翰林院庶吉士、检讨,任《大清一统志》纂修官。雍正二年(1724年)改任《政治典训》纂修官。雍正三年(1725年)六月,授河南道监察御史。时值都城附近受灾,雍正诏令借工代赈,修葺城垣13处,张璨负责修葺保定府所属高阳(今河北高阳)县城,因计划周详,深得雍正旨意。雍正四年(1726年)三月又修筑沧州至青县(今河北沧州至青县间)的一段运河水利工程,受到雍正帝诏见,朱批:人着实正气,上中,可大用者。雍正五年(1727年)二月,任两淮盐运使,任上剔除弊端,多方发展盐产,为盐区士绅崇敬。雍正六年(1728年)任直隶按察使,次年调任湖南按察使。当时,湖南境内有1000多名江西人因“聚谋不轨”,进行拘捕。张璨到任,周密调查,得知大规模聚集“实系众商分建会馆,约请乡党同来庆贺,并无作反之意,遂尽释放”,他还削黜错办者职务,各级官员深服其胆略。雍正九年(1731年),升任湖南布政使,历时10余年。乾隆九年(1744年),监察御史谢济世被诬劾革职,张璨受牵连,同遭革职,罚修京北顺义县城垣。工程结束,归家闲居。及谢案平反,张璨已故。——改编自中共绥德县委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绥德县志》(2003年)(1)若以康雍乾时期的时代特征为研究对象,指出材料的史料类型,并对其史料价值的大小作出合理的评判。(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康雍乾时期的任一时代特征,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体现时代特征,史论结合,表述清晰。)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晋商是指发端于明初,发达于清代的山西商人群体。晋商商号历来“因事设人”,从不“因人设职”,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传统管理模式。晋商早期也实行独资制、贷金制、朋合制和伙计制,到清代,他们打破了我国数千年“公财与私财不分”的商业习惯,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晋商商号和票号通过类似母子公司式的“联号经营”模式,搭建起连通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桥梁。晋商在康熙年间就开始了对俄贸易活动;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恰克图条约》签订后,恰克图成为中俄贸易口岸。从18世纪30年代起,晋商在恰克图维持了近200年的贸易垄断地位。在茶叶丝绸之路、粮米药材之路、皮毛骡马之路、食盐布帛百货之路上,晋商的足迹广布欧亚大陆。晋商精神虽然包括多种元素,但最核心的仍是开放和诚信。晋商的诚信是信用的“信”,是契约精神,是蕴含现代价值的商业文明。——摘编自王清宪《发掘晋商精神的现代价值》(1)根据材料,以晋商为例,概括明清时期的中国商业贸易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当时商业贸易发展的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晋商契约精神在当时中国的历史作用。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各省乡试定额录取,会试分区按比例录取,保证各地均有一定比例士人进入官僚队伍,借此增强各区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巩固政治统治的基础,故选A项;题干中未涉及考试程序的变化,故排除B项;录取比例变化未必会增加录取总额,封建官僚数量未必会增加,故排除C项;江南士人凭借考试成绩入仕,并非特权,故排除D项。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票拟”“内阁按既定格式成文,而后司礼监朱笔照抄,六科签发”可知,明朝中后期,内阁的票拟权被司礼监剥夺,内阁成为虚职机构,D项正确;明朝初年废除宰相,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内阁成为虚职机构,未体现行政运行程序失范,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内阁成为虚职机构,未体现宦官专权不断加剧,排除C项。故选D项。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朝海盗问题背后深层的原因,是当时一部分百姓以贸易为主的经济活动,和朝廷严格限制商业贸易的政策之间产生了矛盾,故A项正确。B项表述绝对,排除;材料内容未涉及海盗的地位提高的信息,且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材料中“私下进行海上贸易的百姓被视为海盗”,未涉及倭寇的信息,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边防形势严峻,朝廷采取设立马政机构等相关措施,适应了边防建设的需要,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军事动员,排除A项;材料内容得不出行政管理一体化,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全国的财税关系,排除C项。5.答案:B解析:雍正帝通过地方对李卫进行调查,也通过李卫察访其他官员,如果发现被查者有异样,均可通过密折直接上奏皇帝,从而强化了皇帝对地方官员的控制,B项正确;材料呈现的是对地方官员的监察,而不是考核,排除A项;“日趋完备”的说法无法通过材料证实,排除C项;“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6.答案:B解析: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都是加强皇权的产物,因此其地理位置距离皇帝寝宫较近,而清朝的军机处相比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更近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的政治轴线,故B项正确。内阁、军机处体现的是君主专制加强,并未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A项;明朝和清朝的行政中心都是皇帝,而非内阁或者军机处,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官员地位的提高,排除D项。7.答案:B解析:据材料康熙二十三年版《台湾府志》称赞施琅“誓师戒严,不许妄杀一人”,张满清军乃正义之师、康熙三十一年版《台湾府志》记载的对清代台湾行政区划的设定予以高度肯定,强调清政府对台湾地区的开发治理贡献卓著及康熙四十九年版《台湾府志》宣扬清政府平台与治理之功绩,表明清政府对台湾实行了有效管辖,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关于台湾回归的史实错误,无法得出纠正关于台湾回归的史实错误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对台湾的有效管辖,没有涉及台湾文教发展历程,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因俗而治”,排除D项。故选:B。8.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康乾时期在湘西苗区建立大批文庙、崇圣祠、关帝庙等庙祠,主要是为了在苗区树立圣贤榜样,教化当地民众,A项正确;宣扬封建纲常伦理还是为了教化苗区民众,排除B项;从关帝、孔子等圣贤中看不出目的是宣示中央权威,排除C项;发展苗区社会教育不是政府建立这些庙祠的根本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9.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闽广两省为代表的东南沿海地区与全国主体部分经济结构差异”可知,福建、广州地区的经济结构与全国主体部分存在差异,且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依然占据压倒优势,因经济结构的不同促使中央政府“一而再、再而三地将‘禁海’定为国策”侧面反映了小农经济的根深蒂固,故选C项;君主专制的强化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其与将“海禁”定为国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民间对外贸易虽以商为主,但政府实施海禁政策的直接目的并非抑制商业发展,而是防备来自海上的威胁,排除B项;明初即开始海禁,此时西方殖民者尚未东来,排除D项。10.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明朝重新疏通大运河后,是南方的商品运到北方,北方的粮食运到南方,这说明大运河的重新疏通推动了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D项正确;经济重心在南宋时期就已经完成了南移,排除A项;明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松动,排除B项;材料内容并不能说明是大运河航运引发了“海禁”政策的出台,排除C项。故选D项。1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人地矛盾加剧,人们大规模围湖造田,致使江淮地区湖泊面积大幅减少,导致渔业衰退,河泊所被大量裁撤,故选D:材料体现的是渔业的衰退,并非农耕经济,排除A:B与材料无关,排除:C与史实不符,排除。12.答案:D解析:宋明理学家和顾炎武都强调个人要为社会作贡献,体现的是儒家思想中的社会责任感,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倡导“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主要思想,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关于他们主张以史为鉴的相关论述,排除B项;“格物致知”是朱熹的主要思想,排除C项。故选:D。13.答案:B解析:材料并未体现顾炎武指出了分封制的历史局限性,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顾炎武认识到郡县制存在的弊端,他认为“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就能够改变这种弊端,进而“天下治矣”,故B项正确;材料中虽然提到了圣人,但并不能说明他坚守个人英雄主义史观,排除C项;材料中顾炎武指出了郡县制的弊端,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但是没有体现其主张与时俱进,排除D项。14.答案:D解析:根据“他们联系另一位通俗文学作家,凌初,于是《拍案惊奇》问世,市场一片叫好;书商见此,与凌商议,凌再次挥笔,写出《二刻拍案惊奇》。”可得出通俗小说的盛行满足了市民的文化需要,D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与商人的眼光无关,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市场广阔,排除B项;材料与科举无关,排除C项。故选:D。15.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明清时期的商贾形象与以往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结合明清时期的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可分析得出观念变化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故选D:社会观念发生变化不等于社会等级秩序被打破,明清时期依然是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排除A:从题干看不出商人对社会的贡献增加,商人社会价值的大小无法衡量,排除B: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政府一贯的经济政策,“瓦解”与当时的史实不符,排除C。16.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明末徐光启在修订《崇祯历书》时兼采中西方历法的优点,这表明徐光启冲破了对西方文化的偏见,践行经世致用原则,B项正确;中体西用思想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排除A项;近代先进知识分子主张利用西学救国,时空不符,排除C项;开眼看世界开始于鸦片战争后,排除D项。故选B项。17.答案:(1)变化:在籍人口波动性降低;原因:战乱频繁;东汉时期对基层的控制失序;西晋时期地方豪强势力壮大,不向政府独立申报户口。(2)影响:人口的膨胀,加剧了人地关系的紧张程度,对日益激化的阶级矛盾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人口的膨胀,激化了民族矛盾;人口的剧增,使许多汉民涌入少数民族聚居区,与之争夺生存空间,导致了民族间的冲突;人口的膨胀,导致了租佃关系的变化;人口膨胀,导致清朝中叶以来移民浪潮长盛不衰;人口膨胀导致了失业流民增多与帮会组织的兴盛。解析:(1)本题第一问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一西汉平帝元始二年人口户数69594978口,东汉光武帝中元二年21007820口,东汉桓帝永寿三年56486856口,西晋武帝太康元年16163863口,可得出“在籍人口波动性降低”。本题第二问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到西晋(中国)。结合所学知识,西汉末年到西晋时期是中国社会动荡、战乱频繁时期,人口聚居结构,依附关系的巨大变化,原有的乡里组织完全崩溃了;政府再也无力控制境内的人口,必须依赖以豪强家族为中心的部曲,坞堡制度来间接控制人口,导致纳入官方户口记录的只是少数没有成为大家族荫户的人口和豪强本身;民户依附在一个豪强家族的名下,不向政府独立申报户口的现象普遍。(2)结合所学知识,从对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租佃关系、帮会组织兴盛以及失业流民增多的角度作答。18.答案:(1)原因: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皇帝疏于理政,皇权旁落;变化:清朝内阁自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后职能下降,(无权参与军国机要的决策)。(2)不同点:前者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产物,后者是资本主义代议民主制的行政机构;前者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仅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后者掌握国家行政权;前者无法有效制约专制君权,后者与议会分权制衡并对行政首脑有一定制约作用。(3)评价:资产阶级革命派根据国情和时局对政治设计进行不断调整和探索;但因人立法的做法,违背宪法至上的原则不可取。解析:(1)原因:根据“明代皇帝多怠于政事,嘉靖、万历朝的内阁中严嵩、张居正等都是手握大权的‘权相’”并结合所学内容得出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皇帝疏于理政,皇权旁落;变化根据“本朝设军机处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可知清朝内阁自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后职能下降。(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明清内阁与西方责任制内阁的不同点在于,明清内阁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产物,西方责任制内阁是资本主义代议民主制的行政机构;明清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仅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西方责任制内阁则掌握国家行政权;明清内阁无法有效制约专制君权,西方责任内阁与议会分权制衡并对行政首脑有一定制约作用。(3)根据“这种做法固然反映了革命党人实现立宪主义政治的善良动机,但也开创了恶劣先例:可以根据政治斗争的需要来设计宪法”可知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做法一方面是根据国情和时局对政治设计进行不断调整和探索;但因人立法的做法,违背宪法至上的原则不可取。19.答案:(1)史料类型:二手文献史料。评判:由中共地方组织的专门委员会牵头编订,史料来源较为丰富、详尽,内容可靠性较高;按照时间顺序呈现历史信息,历史变迁趋势更易被捕捉;以人物生平为线索,事件较为生动详细,可读性强,但部分细节可能与史实有出入;采用现代汉语表述,存在对原始材料的再加工,张璨为绥德当地历史名人,材料选择其事迹时可能会有一定的“虚美”和“隐恶”倾向。(2)示例论题:康雍乾时期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统治在传承中强化。阐述:清初,沿用明代的科举制,对进士出身之官并不一定立即授予实职,而是通过翰林院文职加以考察的。清廷重视大型丛书和规章制度的编修,并在其中融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观念。以雍正帝为代表的帝王还重视对地方官员实绩的考核,如亲自接见在治理运河方面表现突出的地方中低层官员。清初仍然实行盐业专卖,为大一统政府提供了重要财源。清初帝王重刑治吏,并大兴文字狱等,文化专制政策牵连甚广,维护了皇权的稳固。与此同时,清初也重视对冤案的核查和平反,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法制的威严。总之,清初的主要政治制度沿袭自明代,由于康雍乾三代皇帝的勤政和强势统治,清初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在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