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地下水资源潜力研究报告提纲_第1页
山东省地下水资源潜力研究报告提纲_第2页
山东省地下水资源潜力研究报告提纲_第3页
山东省地下水资源潜力研究报告提纲_第4页
山东省地下水资源潜力研究报告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地下水资源潜力研究报告编制大纲目录1.任务书…………………12.山东省地下水资源潜力研究报告正文提纲…………33.报告正文编写内容及要求…………204.附图及编绘要求……………………215.附图图例……………226.项目提交成果与时间………………25山东省地下水资源潜力研究任务书项目名称:山东省地下水资源潜力研究项目审批部门:项目实施单位:局地质勘查处,水环中心,各市地质环境监测站(水环所)项目目标任务:调查研究全省17城市及全省的地下水可开采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地下水资源潜力。具体任务为:(1)调查核实已探、已采地下水水源地的地下水水位、水质及开采量动态变化,结合环境地质问题及地质灾害等约束条件,核算地下水水源地允许开采量,计算地下水资源潜力。(2)调查研究新的地下水富水地段,概算地下水水源地允许开采量。(3)进行山前冲洪积扇与滨海河谷地区地下水库与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蓄研究,研究增加松散层孔隙地下水开采潜力的措施,概算可增加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4)在岩溶水分布区,根据增源增采调查与调蓄试验成果,研究增加岩溶地下水开采潜力的措施,概算可增加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5)进行深层地下水合理开采方案研究,提高深层地下水的供水能力。技术路线与方法:充分分析研究已有水文地质勘察成果,研究已有地下水水源地经多年开采后的水量、水位及水质动态变化,按可持续利用的观点,评价地下水资源潜力;综合分析研究供水水文地质条件,论证新的供水水源地及其开采潜力;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以地下水评价为主。提交成果:●区域地下水资源量:××市、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已开采量、剩余可开采资源量,单位:万m3/d●地下水水源地资源量:××水源地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已开采量、剩余允许开采量,单位:万m3/d(1)山东省××市地下水资源潜力研究报告(文字部分)(2)附图:(1:25万)①山东省××市供水水文地质图②山东省××市环境地质图③山东省××市地下水资源潜力分布图提交时间:2007年10月底。

2.目录TOC第一章前言 5第一节基本情况 5第二节地下水供水水源地勘探研究程度 5第二章自然环境概况 6第一节自然地理 6第二节区域地质概况 7第三节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8第三章供水现状及地下水开采产生的环境效应分析 9第一节供水现状 9第二节地下水开采产生的环境效应分析 11第三节城市规划需水量 12第四章地下水资源计算 12第一节水文地质条件 12第二节地下水资源计算 15第五章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分析 16第一节地下水开采动态特征及其潜力分析 16第二节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指数分析 19第三节地下水资源潜力分布 20第六章地下水水源地优化配置方案与水源地保护 22第一节地下水水源地优化配置方案 22第二节地下水水源地保护 23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24一、结论 24二、建议 24

第一章前言第一节基本情况主要论述行政区的地理位置、坐标、交通、人口,经济概况、主导产业等。附行政区交通位置图(图1-1)(图面表示内容及方式:用双圆圈标出市(县)驻地位置(县城空心双圈,外圈φ2mm;地级市内圈实心,外圈φ2.5mm),用点划线标出各行政区划界线;表示出主要交通线路、主要河流、主要水库(标出水体名称);比例尺(采用线条式)和图例(用小方框)放在图框内下部空白处,图框采用双线(外粗内细),在内图框上标出经纬度;图内字体:地级城市名用宋体五号,县级城市名用宋体小五号,其它用宋体六号)。第二节地下水供水水源地勘探研究程度一、区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按时间依次论述行政区内已经开展的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勘查项目及投入的主要工作量、勘查项目比例尺、取得的主要成果、提交时间、提交单位、提交文字报告及图件等。二、供水水源地勘查对行政区内现有供水水源地,按照勘探时间先后对每个水源地的勘探背景和供水目的及主要任务、工程部署、主要技术方法、投入的主要工作量进行叙述,并说明每种技术方法及投入工作量所取得的效果(各种工作方法的工作质量情况),以及整个勘探工作所取得的效果情况。1.××水源地2.××水源地3.……………插图1-2:供水水源地研究程度图(图幅为行政区范围,用不同形式的框线或彩色线条或颜色表示出不同水源地(含已进行勘察未开发的富水地段)、同一水源地不同时期(勘察阶段)的工作区范围,标出各个水源地位置及其名称(名称统一写在水源地符号下方,已勘察未开发的富水地段使用拟建水源地符号);图例一定要指明勘察阶段(普查、详查或勘探))。(图面其他表示内容及方式:用双圆圈标出市(县)驻地位置(县城空心双圈,外圈φ2mm;地级市内圈实心,外圈φ2.5mm),用点划线标出各行政区划界线;表示出主要交通线路、主要河流、主要水库(标出水体名称);比例尺(采用线条式)和图例(用小方框)放在图框内下部空白处,图框采用双线(外粗内细),在内图框上标出经纬度;图内字体:地级城市名用宋体五号,县级城市名用宋体小五号,其它用宋体六号)第二章自然环境概况第一节自然地理论述行政区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貌概况。(气候类型、最早监测年份—2006年最大、最小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及时空分配特征;主要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及径流天数、水库多年平均库容)一、气象水文二、地形地貌插图2-1:行政区地形地貌图(图幅范围为行政区范围,按照地貌特征分区。)(图面其他表示内容及方式:用双圆圈标出市(县)驻地位置(县城空心双圈,外圈φ2mm;地级市内圈实心,外圈φ2.5mm),用点划线标出各行政区划界线;表示出主要交通线路、主要河流、主要水库(标出水体名称);比例尺(采用线条式)和图例(用小方框)放在图框内下部空白处,图框采用双线(外粗内细),在内图框上标出经纬度;图内字体:地级城市名用宋体五号,县级城市名用宋体小五号,其它用宋体六号)第二节区域地质概况首先论述行政区在大地构造中的位置,各供水水源及富水地段在大地构造中的位置等。在论述中穿插说明各水源地及富水地段的主要地层岩性及发育的主要地质构造等,对地下水赋存具有重要控制意义断裂构造要作重点叙述。一、地层介绍地层岩性特征、分布等。二、构造构造分布及其水理性质等。三、岩浆岩插图2-2:区域地质构造略图(图幅为整个地级市行政区,表示出主要构造线(写明构造名称),用地层代号表示出主要基岩地层的分布情况(出露的划出出露范围)。(图面其他表示内容及方式:用双圆圈标出市(县)驻地位置(县城空心双圈,外圈φ2mm;地级市内圈实心,外圈φ2.5mm),用点划线标出各行政区划界线;表示出主要交通线路、主要河流、主要水库(标出水体名称);比例尺(采用线条式)和图例(用小方框)放在图框内下部空白处,图框采用双线(外粗内细),在内图框上标出经纬度;图内字体:地级城市名用宋体五号,县级城市名用宋体小五号,其它用宋体六号)第三节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叙述行政区水文地质分区情况(统一按照《山东省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一书中“山东省总体水文地质分区部分”,徐军祥康凤新主编),各水文地质区(按照水文地质亚区进行论述)主要含水层的类型及富水性(参见附图1的含水层类型划分标准,并与之相对应)及发育分布特征(包括含水层厚度、发育埋藏深度等)、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及开发利用现状、地下水资源剩余情况等。(鲁西北平原地区:水文地质条件主要介绍浅、深层含水岩组的顶、底板埋深及区域富水性变化情况,含水层埋藏、颗粒组成情况,水质的空间(平面与垂向)分布变化情况等)插图2-3:区域水文地质图(图幅为整个地级市行政区,首先划分水文地质分区((统一按照《山东省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一书中“山东省总体水文地质分区部分”,徐军祥康凤新主编)。标出供水水源地、富水地段位置,标注水文地质分区内容。划分出各水文地质区以及亚区(用罗马数字标出各分区,并用文字在图例中注明)。(图面其他表示内容及方式:用双圆圈标出市(县)驻地位置(县城空心双圈,外圈φ2mm;地级市内圈实心,外圈φ2.5mm),用点划线标出各行政区划界线;表示出主要交通线路、主要河流、主要水库(标出水体名称);比例尺(采用线条式)和图例(用小方框)放在图框内下部空白处,图框采用双线(外粗内细),在内图框上标出经纬度;图内字体:地级城市名用宋体五号,县级城市名用宋体小五号,其它用宋体六号)(鲁西北平原区水文地质图:浅层、深层含水层的区域富水性情况;咸、淡水的分布情况;浅至深层全淡水区分布范围;古河道带;浅层含水岩组底界面埋深、深层含水岩组顶界面埋深等)。第三章供水现状及地下水开采产生的环境效应分析第一节供水现状一、供水状况目前行政区(包括各县及重点工矿企业的用水量,分别列出)的总供水量,地下水供水量及占供水总量的比例;取水水库、河流的名称及各自的供水量,地表水所占供水总量的比例与供水分配情况等(见表3-1)。目前城市工业用水量,主要的工业用水单位是哪些;城市生活用水量,其中地下水、地表水各占多少。表3-1地表水供水状况一览表序号水源地名称取水点位置设计供水量(万m3/d)实际供水量(万m3/d)用途用水单位1城区水库名称或河流注明工业或者生活用水单位名称········2××县3二、地下水供水水源地分布综合论述水源地及富水地段分布情况行政区内分布有多少个水源地及未开发的富水地段,按照含水介质类型进行叙述。按所处地下水系统区位来划分,哪些分布在径流区,哪些分布在排泄区,主要形成原因是什么,单井涌水量≥5000m3/d、5000m3/d>单井涌水量≥3000m3/d、3000m3/d>表3-2:水源地及富水地段分布一览表插图3-1:水源地及富水地段分布图(在整个地级市行政区域图上用不同颜色的实心圆点表示出水源地及富水地段位置,列表标明其分布位置、坐标。)(图面其他表示内容及方式:用双圆圈标出市(县)驻地位置(县城空心双圈,外圈φ2mm;地级市内圈实心,外圈φ2.5mm),用点划线标出各行政区划界线;表示出主要交通线路、主要河流、主要水库(标出水体名称);比例尺(采用线条式)和图例(用小方框)放在图框内下部空白处,图框采用双线(外粗内细),在内图框上标出经纬度;图内字体:地级城市名用宋体五号,县级城市名用宋体小五号,其它用宋体六号)插图3-2:水源地及富水地段多年降水量曲线图(采用(空心)柱形图(柱宽1mm),降水量资料为最早监测年—2006年,横坐标为时间(年),纵坐标为降水量(mm);图例用小方框放在图的下方;图中字体用宋体六号。当水源地位置相隔较远、降水量存在差异时应当分别表示出不同地段的降水量情况)三、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目前行政区(不同的地区进行分别统计,并分别叙述)开发利用地下水的总量,供水水源地个数及开采井总数,不同类型地下水(孔隙水、岩溶水或裂隙水)的开采量;主要的工业供水水源地是哪些,工业用水量及主要利用地下水的工业单位;生活用水主要供水水源地有哪些,各自的地下水供给量。当一个水源地同时为工业和城市生活供水时,要将各自的供水量划分开。列出县一级的城市生活及工业用水水源地的供水情况,并按照不同的行政区列表说明。表3-3××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一览表序号水源地名称地下水类型开采井数(眼)允许开采量(万m3/d)已开采量(万m3/d)用途用水单位1孔隙水、裂隙水或岩溶水工业或生活2城市生活城市工业生活××县工业第二节地下水开采产生的环境效应分析供水水源地曾出现或现实存在的各类环境地质问题的产生时间、地点、产生的原因、发展演化情况、造成的危害、采取的处理措施及效果。存在多类问题时要分别叙述。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其它的也可列入)。一、地下水超采漏斗(水资源短缺)在环境地质图上绘制地下水降落漏斗图。叙述漏斗的面积、范围、中心水位埋深、漏斗形成时间、演变情况发展趋势、已经出现及可能出现的危害。二、水质恶化先叙述地下水水源地经过多年开采水质恶化的情况,再对为城市供水的地表水库或河流污染情况进行叙述。附水质动态变化曲线三、岩溶地面塌陷四、地面沉降在环境地质图上绘制最新的(2006年)地面沉降影响范围及地面沉降等值线图五、地裂缝六、海水入侵在环境地质图上绘制出海水入侵范围七、土壤盐渍化八、潜在环境地质问题预测(今后可能继续发展或产生新的环境地质问题)以上各类环境地质问题的论述要与附图2(环境地质图)表示内容一致起来。第三节城市规划需水量自1980年开始至今,城市(包括县用水量,分别列出)多年来的总用水量、工业用水量、城区生活用水量的变化情况;根据城市发展规划,至2010年、2020年的总用水量、工业用水量、城区生活用水量的需求情况。并根据需水量的预测情况,具体说明未来城市供水对策。表3-4城市以往用水量及未来规划需水量情况表年限(年)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20城市工业用水量(万m3/d)生活用水量(万m3/d)××县工业用水量(万m3/d)生活用水量(万m3/d)总用水量(万m3/d)第四章地下水资源计算第一节水文地质条件一、水文地质小区或地下水系统水文地质条件在行政区划分的水文地质亚区内,进一步划分各水文地质小区或地下水系统(参见山东省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徐军祥康凤新主编),各水文地质小区或地下水系统(按照水文地质亚区、水文地质小区或地下水系统进行分别论述)主要含水层的类型、含水层发育情况及分布特征(包括含水层厚度、发育埋藏深度等)、富水性特征、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及开发利用水平、地下水资源剩余情况等。(以济南为例,平阴—临朐单斜水文地质亚区可划分为10个地下水系统,在叙述时先以亚区为大标题,再以地下水系统为小标题进行叙述)如:(一)平阴—临朐单斜水文地质亚区;1、旧县单斜岩溶水系统;2、平阴单斜岩溶水系统;……。本行政区内包含多少个水文地质小区或地下水系统要一一列出。并对跨行政区的地段,只叙述本行政区内的水文地质条件(并说明在本行政区内的面积大致多少)。二、供水水源地水文地质特征(一)××供水水源地水文地质特征分别叙述行政区内已开采、未开采的水源地水文地质特征,包括已知未开采富水地段的水文地质特征。叙述内容包括:水源地所处地貌特征、水源地形成条件、含水岩组的地层岩性、岩溶发育特征或含水砂层的颗粒组成、富水特征、水位动态变化(含水位变幅及埋深)、水质情况、补径排条件、边界条件等。插图4-1××供水水源地水文地质图(参考以往水源地勘察或区域水文地质图编制;范围尽量为整个水文地质单元,不能完全反映时则应包括水源地的外围边界;图中用单圆圈及双圆圈分别标出典型村镇及城市位置(标出地名);表示出区内主要地表水体(标出水体名称);含水岩组及其富水性划分、各类界线形式及颜色参见后面附图1中的表示方法;用红色虚线表示断层,泉水点颜色为浅蓝色;用水源地符号标出水源地位置(表示方法参照附图1中要求);标出地下水流向(浅蓝色);比例尺(采用线条式)和图例(用小方框表示)放在图框内下部空白处,图内放不开图例时,可将图例符号放在图框内,用阿拉伯数字在图框下注明;图内字体:地级城市名用宋体五号,县级城市名用宋体小五号,其它用宋体六号;图框采用单线。)插图4-2:供水水源地水文地质剖面图(表示的内容主要为:地形起伏变化情况,河流位置,水源地位置,含水岩组类型(类型划分同插图4-1,在分布范围内标出组成含水岩组的地层代号)及空间分布情况,断层及上下盘的位移方向,表示出地下水位(用虚线),标出泉水点并在其上部注明泉名和流量(m3/d),标出钻孔并在其相应孔口处注明孔号、在底部注明孔深(m),在钻孔旁侧按垂直比例尺标出含水层发育位置,并同时注明钻孔抽水时的水位降深(m)和涌水量(m3/d)。孔隙水源地时剖面中应反映砂层的空间分布情况,并在砂层相应层位处用字母c、z、x、f分别表示出粗砂、中砂、细砂及粉砂等含水层颗粒类型;有咸水分布时用点线表示出咸水体的空间分布情况;含水岩组分界线或砂层分布界线用黑细实线,水平比例尺(采用线条式)和图例(用小方框)放在图的下部,图中字体为宋体六号)。注:位于同一个富水地段的水源地可以合并叙述。(二)××供水水源地水文地质特征(三)·····························要求同上,有多少个,介绍多少个。表4-1地下水供水水源地分布位置及类型一览表序号水源地名称位置中心点坐标地下水类型含水层发育深度(m)富水性(单井涌水量:m3/d)开采状况取水单位开采用途XY行政区划位置孔隙水、裂隙水或岩溶水等是否开采工业或生活第二节地下水资源计算一、水文地质小区或地下水系统地下水资源计算根据山东省水文地质分区图的分区情况,分别计算不同的水文地质小区或地下水系统的地下水资源允许开采量。当水文地质小区或地下水系统跨不同的行政区界时,只计算本行政区内的地下水可采资源量即可。列出简要的参数确定方法及计算过程,结果列表表示(表4-2)。表4-2水文地质小区或地下水系统允许开采量计算成果表水文地质区水文地质亚区名称水文地质小区或地下水系统地下水类型计算方法允许开采量(万m3/d)已开采量(万m3/d)剩余允许开采量(万m3/d)孔隙水、裂隙水或岩溶水等有几种时均列出二、供水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计算对每个水源地及未开采富水地段的允许开采量进行计算,论述采用方法的适宜性,列出评价公式、参数取值(柯列表)和计算结果,绘制每个水源地的概念模型图。对已经勘探并经多年开采的水源地,对水源地进行资源复算,重新计算其允许开采量(如济南市城区范围变化较大,补给区面积减小,补给量也产生相应的变化)(水源地及富水地段允许开采量:说明每个水源地的已开采量,剩余允许开采量)(可参考内容:允许开采量评价应充分利用多年开采动态资料,根据水源地的类型及其水文地质特征分别选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同一水源地也可同时选用几种不同的的方法进行计算,以便于相互验证。已开采水源地可采用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有多年动态监测资料的可用动态分析法;补偿疏干法——山间河谷型水源地;相关外推法——山前冲洪积平原区承压水、微承压水水源地及岩溶承压水水源地;降落漏斗法——相关外推法计算适用的水源地类型本方法也均适用;部分仍具有较大潜力的水源地还可借用原勘探时的方法及结果;此外,富水性较均匀的平原区水源地还可采用平均布井法。富水地段主要进行其允许开采量的计算;进行过勘察的可直接采用其原计算方法和确定的参数计算;部分富水性较好、具备或基本具备新建为供水水源地条件,但未开展过勘察工作的富水地段允许开采量,可根据其与已开采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的相似性,采用比拟法进行计算,具体计算时根据其所处的地下水系统以及该地段的具体水文地质条件选用较为适宜方法;当富水地段含水层为孔隙潜水或孔隙承压、微承压水类型时,采用开采模数比拟法计算;当富水地段含水层为岩溶承压水含水层时,采用降水入渗系数比拟法计算,而当富水地段与已知水源地或已勘察地段的水文地质条件极其相似时,也可直接按补给面积进行比拟求出大概的开采资源量。)对多个水源地的情况,计算后将结果汇总列出,见表4-3。表4-3地下水供水水源地允许开采量计算成果表序号水源地名称地下水类型计算方法含水层顶-底板埋深(m)允许开采量(万m3/d)已开采量(万m3/d)剩余允许开采量(万m3/d)孔隙水、裂隙水或岩溶水等有几种时均列出第五章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分析第一节地下水开采动态特征及其潜力分析一、水文地质小区或地下水系统地下水动态特征及其潜力分析(一)水文地质小区或地下水系统富水区范围的确定重点叙述富水区范围确定的方法、依据等。即水文地质小区或地下水系统的径流排泄区范围的确定。对于水文地质小区或地下水系统来说,具有开采价值或集中供水意义地段,一般均为径流排泄区(山前倾斜平原、山间谷地),补给区、补给径流区的单井开采量小,一般不具有集中供水意义。在此我们对富水区的基本定义是(山前倾斜平原、山间谷地):单井出水量较大(可参照单井出水量大于某一值,并具有实际的集中供水意义。各地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确定,并说明理由)的地区,岩溶区灰岩顶板埋深小于450m。插图5-1富水区范围分布图(范围为整个行政区,标出水文地质分区。在其上确定出富水区的范围。)(图面其他表示内容及方式:用双圆圈标出市(县)驻地位置(县城空心双圈,外圈φ2mm;地级市内圈实心,外圈φ2.5mm),用点划线标出各行政区划界线;表示出主要交通线路、主要河流、主要水库(标出水体名称);比例尺(采用线条式)和图例(用小方框)放在图框内下部空白处,图框采用双线(外粗内细),在内图框上标出经纬度;图内字体:地级城市名用宋体五号,县级城市名用宋体小五号,其它用宋体六号)对于鲁西北、鲁西南的平原区,不需要此部分内容,直接对水文地质小区的开采动态特征进行分析即可。但应当对古河道分布区的潜力情况进行单独分析。(二)水文地质小区或地下水系统动态特征及其潜力分析对于鲁西北、鲁西南平原区,要叙述水文地质小区或含水系统的动态特征,每个地段选取1-2个典型的开采井。对于其他地区,应当叙述水文地质小区或地下水系统的径流排泄区的地下水动态特征。并根据地下水开采动态特征分析地下水资源潜力,并评价径流排泄区(富水区)的地下水资源潜力。二、地下水供水水源地开采动态特征及其潜力分析根据水源地的多年开采动态变化特征,论述水源地开采量多年变化情况下水位恢复能力,即分析水源地的多年开采动态(时间自最早监测年至2006年)。对行政区内的每个供水水源地及富水地段开采动态均要求进行分析,并说明其目前是否还有开采潜力(可参考下述部分内容)。一、×水源地二、×水源地·········×、×富水地段·········插图5-2——5-:×水源地开采动态曲线图(使用最早监测年-2006年资料。反映内容为历年水源地开采量、地下水位和降水量。绘制方法为:插图的横坐标表示年份,纵坐标:用右侧的表示降水量(mm),左侧的表示水源地水位(m),并另附一个表示水源地开采量的坐标(万m3/d);图内用细实线表示水源地地下水位曲线(用每个月的平均水位绘制)、用细折线表示水源地开采量(用每月的平均值绘制)、用0.5mm粗的竖实线表示降水量(每月的总量);图例用小方框放在图下并注明,图中字体用宋体六号;插图大小为14.5×8cm。进行分析的部分参考内容如下:该种方法主要是利用水源地的多年开采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如果随着水源地开采量变化,地下水水位能够不断建立起新的动态平衡,则说明水源地具有开采潜力,否则无潜力。基本情形有下列两种情况。1.有开采潜力水源地在水源地补给来源较充分的条件下,随着水源地开采量的增加,水位降深增大,区域降落漏斗面积扩展相应补给量增加,开采水位动态曲线虽然总的趋势下降,但其能够出现相对平稳阶段或者到丰水期或丰水年水源地水位能够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则表明该类型水源地具有可扩大开采的潜力。如以下三种开采动态曲线就属此类型。2.无开采潜力水源地水源地补给条件差,随着开采量的增大,水位持续降低,地下水不能建立新的动态平衡,即使遇到丰水年水位也难得到恢复。开采动态曲线特征如下面类型。第二节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指数分析一、水文地质小区或地下水系统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潜力指数计算:文中写出地下水开采潜力指数公式及开采潜力分级标准。公式为:P=Q允/Q已式中:Q允—允许开采量(万m3/d);Q已—已开采量(万m3/d)。表5-1地下水开采潜力分级(区)标准开采潜力指数(P)P>1.20.8<P≤1.20.6<P≤0.8P≤0.6潜力划分有开采潜力采补平衡超采严重超采根据计算的水文地质小区或地下水系统的允许开采量,调查的已开采量(包括工业、农业、生活、生态等所有的用水量)等,计算潜力指数,并进行地下水资源潜力评价。表5-2地下水开采潜力评价表水文地质区水文地质亚区名称水文地质小区或地下水系统名称地下水类型允许开采量(万m3/d)已开采量(万m3/d)剩余允许开采量(±)(万m3/d)潜力指数潜力评价孔隙水、裂隙水或岩溶水等二、地下水供水水源地开采潜力分析根据开采潜力指数的计算结果,按分级标准划分水源地的开采潜力类型,指出(叙述)哪些水源地有开采潜力,哪些水源地处于采补平衡,哪些水源地已经超采。表5-3地下水供水水源地开采潜力评价表序号水源地名称地下水类型允许开采量(万m3/d)已开采量(万m3/d)剩允许开采余量(±)(万m3/d)潜力指数潜力评价孔隙水、裂隙水或岩溶水等第三节地下水资源潜力分布一、水文地质小区或地下水系统潜力分析在目前行政区内的水文地质小区及地下水系统中,具有进一步扩大开采的为…,不适宜再扩大开采的为…表5-4水文地质小区或地下水系统开采潜力分析结果统计表水文地质区水文地质亚区水文地质小区或地下水系统地下水类型已开采量(万m3/d)开采潜力指数开采动态特征出现的环境地质问题开采潜力分析结果备注孔隙水、裂隙水或岩溶水等水位动态平衡或持续降低有、无潜力一、地下水供水水源地潜力分析在目前行政区内的供水水源地与富水地段中,具有进一步扩大开采的为…,不适宜再扩大开采的为…。表5-5地下水供水水源地开采潜力分析结果统计表序号水源地名称水源地用途地下水类型水位埋深(m)已开采量(万m3/d)开采潜力指数开采动态特征出现的环境地质问题开采潜力分析结果备注城市生活或工业孔隙水或岩溶水等水位动态平衡或持续降低有、无潜力二、地下水资源潜力分布综合论述行政区内地下水具备开采潜力的地段分布情况,绘制地下水资源潜力分布图(附图3)。地下水资源潜力分布情况参照开采潜力指数进行分区,可以分为四个大区,即:有开采潜力区、采补平衡区、超采区、严重超采区。表5-6开采潜力指数分级表开采潜力指数(P)P>1.20.8<P≤1.20.6<P≤0.8P≤0.6潜力划分有开采潜力采补平衡超采严重超采具有开采潜力的(潜力指数大于1.2)的,根据可增加的开采量进行进一步分级,即:开采潜较小力区、开采潜力一般区、开采潜力较大区、开采潜力特大区,划分标准主要依据可增采资源量进行确定,具体的分级情况见表5-7。将各个水文地质小区或地下水系统添入表5-8中;水源地及富水地段的计算结果添入表5-9中。表5-7开采潜力水量分级标准可增采水量Q(万m3/d)Q<1.03.0>Q≥1.05.0>Q≥3.010>Q≥5.0Q≥10.0潜力划分开采潜力小开采潜力较小开采潜力一般开采潜力较大开采潜力特大表5-8水文地质小区或地下水系统开采潜力分级水文地质区水文地质亚区水文地质小区或地下水系统地下水类型评价的允许开采量已开采量(万m3/d)剩余允许开采量(万m3/d)开采动态特征备注孔隙水、裂隙水或岩溶水等整个水文地质小区或地下水系统整个水文地质小区或地下水系统整个水文地质小区或地下水系统水位动态平衡或持续降低表5-9水源地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分级序号水源地名称用途地下水类型评价的允许开采量已开采量(万m3/d)剩余允许开采量(万m3/d)开采动态特征备注工业或生活等孔隙水、裂隙水或岩溶水等水位动态平衡或持续降低分区后论述各个区的基本情况。包括简要的水文地质条件、水位动态、水质动态等。并根据水源地潜力分布图叙述各区的简要情况。注:文中附两个插图1、根据水文地质小区或地下水系统的潜力分布情况绘制地下水资源潜力分布图(与附图3保持一致)2、根据水源地及富水地段的地下水资源潜力情况绘制地下水水源地潜力分布图第六章地下水水源地优化配置方案与水源地保护第一节地下水水源地优化配置方案根据地下水水源地多年开采出现的环境地质问题及本次对地下水资源潜力的研究,对原水源地的布局、开采井数、取水层(井深)、开采方式等提出优化方案。论述各水源地增加开采量的适宜开采方式;对于富水地段,应当说明其适宜的开采方式(集中或分散、管井、集水廊道、水平井等)、开采井布局、单井开采量、可布井数等。第二节地下水水源地保护水源地保护方案根据水源地的类型、所处的环境地质条件、水源地开采条件、发生或潜在的环境地质问题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一、地下水供水水源地涵养补源措施(要具体到每一个水源地提出相应措施)根据水源地所处地形地貌条件、含水层的发育分布特征、所具备的水利条件(水库、河流、工业中水等)等分析每个水源地适宜采取的涵养补源措施及方案。山前冲洪积平原水源地含水层具有多层结构特征,开采层位多为中下部的承压或微承压含水层,地下水主要来源于上游河水的补给及上部潜水的越流,其补源措施应以增加地表的降水及河水入渗量为主。滨海及山间河谷地区水源地补源措施主要为修建地下截水墙及地上拦河坝,截流蓄水、修建地下调蓄水库减少排泄消耗、抬高水位增大回渗补给量。滨海地区还可阻止海水入侵的发生。岩溶地区水源地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度,在沟谷中修建拦水堤坝等水源涵养工程,滞留降水、拦截径流、入渗补源、增源增采。鲁西北平原地区深层孔隙水水源地补源措施主要是人工回灌补源。表6-1水源地涵养补源条件分析表序号水源地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