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第五章第一、二节++政治概况;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中职专用】《中国历史》(人教版全一册)_第1页
中国近代史第五章第一、二节++政治概况;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中职专用】《中国历史》(人教版全一册)_第2页
中国近代史第五章第一、二节++政治概况;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中职专用】《中国历史》(人教版全一册)_第3页
中国近代史第五章第一、二节++政治概况;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中职专用】《中国历史》(人教版全一册)_第4页
中国近代史第五章第一、二节++政治概况;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中职专用】《中国历史》(人教版全一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代史第五章五四运动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政治概况和文化壹政治概况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目录叁文学革命的发展肆教育改革和反对奴化教育第一节政治概况第一节1、”五四“爱国运动2、中国共产党成立3、第一次国共合作4、国民政府领导北伐战争5、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和国民革命的失败政治概况战争历时4年零3个月(1914.7—1918.11.11)参战国家三十多个国家战争范围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卷入人口超过15亿参战人员7000多万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五四运动的背景1、国际:①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中日合办警政和兵工厂。

“二十一条”部分内容②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指明了新的发展道路一、”五四“爱国运动①政治:北洋军阀统治黑暗,激化了阶级矛盾②思想: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③阶级:民族工业发展,工人阶级力量壮大④马克思主义的传入,给中国指明新方向1918年2、国内一、五四运动的背景一、五四运动的背景材料1919年1月,27个(一战)战胜国在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中国在大战中参加了协约国方面,也以战胜国的资格派出由顾维钧等五人组成的代表团会议。中国代表团向和会提出了七项希望条件:废弃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队、巡警;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撤销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主等。接着,在中国留欧学生要求下,又提出了取消“二十一条”的要求。但两项提案一提出就被和会最高会议所拒绝,理由是不在和会权限以内。……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国家权益仍然受到损害。——王桧林《中国现代史(1919-1949)》3、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二.经过: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时间中心主力口号方式5月4日-6月初北京青年学生“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罢课6月5日起上海工人阶级罢工、罢课、罢市三.结果:“初步胜利”的表现:①释放了被捕学生;②罢免了曹、陆、章的职务;③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取得“初步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12日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中发挥了主力作用。1.历史条件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的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国内条件国外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2.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时间:1921年7月23日(2)地点:上海—浙江嘉兴南湖(3)人物:毛泽东、董必武等正式代表13人上海望志路106号浙江嘉兴南湖红船2.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4)中共“一大”的内容:①确定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②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③确定党的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④成立党的中央机构:成立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2.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4)中共“一大”的内容:①确定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②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③确定党的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④成立党的中央机构:成立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中共“二大”(1922,上海)制定党的最低革命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革命任务: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3.意义: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由此焕然一新。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焕然一新1922.1香港海员大罢工——1923.2京汉铁路工人总罢工爆发的罢工斗争达100多次,参加罢工的工人达30万以上。遭遇军阀的联合镇压,革命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1921.8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1922.5全国第一次劳动大会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③国民党:长期从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斗争共同目标:反帝反封建唯一对我们南方政府表示援助的,是俄国的苏维埃政府。——孙中山外部:共产国际对国共两党的帮助(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1)背景①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②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了两党合作的决定。三、第一次国共合作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2)标志: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新三民主义的主张。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合作方式:党内合作(3)意义①以国共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②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席卷全国【课堂探究】第一次国共合作,国共两党采取党内合作的合作方式,即共产党员以个人的名义加入国民党。试想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合作方式?①共产党人当时力量弱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目的是为了将它改造成工农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斗争任务。②党内合作不是共产党并入国民党,共产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经济上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合作不是组织上的合并,这是因为两党所代表的根本利益和最终目标不相同,两党的性质有着根本的区别。第一次国共合作1.1924年,在广州建立了黄埔军校,在大革命期间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2.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整编国民革命军,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二)国民革命(1924——1927)1、高潮:北伐战争国民党一大后,专门设置了工人部和农民部共产党人或独自开展工人运动,或利用国民党的身份,与国民党人一起发动罢工斗争1925年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到1926年广东有61个县建立了农民协会毛泽东在湖南韶山地区建立了20多个乡农民协会1925年中共四大,与会代表20人,代表全国994名党员国共合作实现之后,两党共同开展国民革命,从而在全国兴起了国民革命运动。①政治基础:国共合作实现②群众基础:工农运动蓬勃发展③组织基础: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④军事基础:整编国民革命军,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A、条件四、国民政府领导北伐战争浙江福建河南上海北京江西江苏

直隶广东广西湖南安徽山东黑吉辽湖北广东广西广州国民政府兵力约10万孙传芳兵力20万吴佩孚兵力20万张作霖兵力35万北伐战争前的中国形势B、目标: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国民大革命(1924-1927)1、高潮:北伐战争A、条件B、目标: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C、过程:

策略: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①歼灭吴、孙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经过短短不到9个月的时间,北伐军击溃了数倍于己的吴佩孚和孙传芳两大军阀部队,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长江以南基本处于国民政府的控制之下,全国形成了北伐军和奉系军阀南北对峙的局面②1927年初,广东国民政府迁往武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D、影响

五、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和国民革命的失败四一二政变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使中国大革命受到严重的摧残,标志着大革命的部分失败,是大革命从胜利走向失败的转折点。同时也宣告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失败。经过政变,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迅速扩大,初步积累了反正两方面的经验,为领导中国人民把斗争推向新的更高的阶段准备了条件。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4.12,上海1)标志事件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的国旗为青天白日满地红五、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和国民革命的失败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中国国民党称之为武汉分共,爆发于1927年7月15日。在北伐期间,国民政府内部就容纳共产党与否的问题,于1927年分成南京(蒋中正等领导)及武汉(汪精卫等领导)两政府。武汉方面最初仍主张容共,其后与共产党发生磨擦,再加上冯玉祥等军事实力派人士的表态要求分共,汪精卫于7月15日当日,在武汉召集会议,宣布停止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结束。国民大革命(1924-1927)②“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927.7.15,武汉,汪精卫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标志事件③宁汉合流,武汉国民政府正式终结,国民政府统一于南京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运动失败,革命转入低潮

帝国主义对北伐战争开始是持“中立”态度的,但随着北伐胜利进军,受其支持的吴佩孚、孙传芳直系军阀迅速败溃,特别是工农群众运动蓬勃高涨,他们为了维护在华利益,公然干涉中国的国民革命。1926年9月5日,英国帝国主义军舰炮轰四川万县县城,屠杀中国军民,制造了“万县惨案”。1927年2月,美国建议将上海划为中立区。

不仅列宁相信,而且托洛茨基,甚至是斯大林都相信,俄国革命只有与世界革命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彻底的胜利……但也正是这样看似成熟于俄国革命的革命观念和革命经验,使他们不可避免地会严重脱离中国社会的实际。

——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国民大革命(1924-1927)2)失败原因①客观:帝国主义破坏、扶植新代理人;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②主观(根本原因):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限制工农运动,放弃革命领导权;

中共缺乏经验;③共产国际的错误指示3)教训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右倾:保守主义,投降主义,主要表现在保守妥协退让左倾:激进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应该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如果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即为右倾,如果是照搬外国经验,扩大革命对象,即为左倾。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二节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争论3、马克思主义的深入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开来。一批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李大钊、陈独秀等,一边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一边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不仅为新文化运动增添了新的内容,而且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它把新文化运动推向一个新的阶段。3、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是李大钊。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4、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他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5、这时期,各地出现了不少研究、讨论马克思主义的社团组织。另外,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刊物也大量涌现。二、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争论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一些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也流入中国,引起了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三次论战。首先是与胡适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争论。第二是与张东荪、梁启超等人的假社会主义的争论。第三是与无政府主义的争论。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三次论战,使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并日渐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条件。三、马克思主义的深入传播1、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创办了《向导》周报,作为党中央的机关刊物。2、1923年瞿秋白主编了《新青年》季刊。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