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课题15自相矛盾课时1
学习目标1.会写“矛、盾"等4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初步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学习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学习过程思路调整
学习任务会写“矛、盾”等4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明确单元主题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进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学习。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本第六单元导语页,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思维的火花”,编排了三篇课文《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课文。明确单元语文要素这一单元要求我们做到: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导入课题:说说自己了解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农夫和蛇》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板书课题:自相矛盾)学生齐读课题。2.理解题目:矛是古代人作战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是古代人作战中保护自己的盾牌。“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自相矛盾》选自《韩非子难一》。3.简介作者韩非子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韩非所写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韩非子的寓言《自相矛盾》任务一: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2.自学课文生字词,用笔在文中圈出来不认识的生字词,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3.学习生字矛:不要忘记撇盾:注意下面是目序号评价内容互评师评1书写正确2书写正确且美观
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1)楚人:楚国人。(2)鬻(yù):卖。(3)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4)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5)利:锋利。(6)以:用。(7)弗:不。(8)应:回答。(9)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任务二:再读感知,交流大意1.学生再次大声朗读课文。2.以小组为单位回顾交流在以前学习的文言文中翻译文言文的方法。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任务三:深读感悟,拓展交流1.同学们,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找生说。2.读了故事,感受了人物语言,你觉得可以用个什么词来形容文中那个卖矛又卖盾的人?(夸口)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勾画相关语句。3.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学生各抒己见。)4.指导朗读:指导读好问话。(设置孩子、中年人、老人,让学生品味语气。)任务四:尝试背诵课文1.找生背诵。任务五:课堂总结,分层作业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理解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了解了文章大意。分层作业:1.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词。2.搜集并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和同学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15自相矛盾1.起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2.高潮——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3.结局——其人弗能应也。
教学反思
课题15自相矛盾课时2
学习目标1.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2.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分角色参与表演,适当加入人物的心理活动。3.想一想:“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学习重点1.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2.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分角色参与表演。
学习难点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教学过程思路调整
学习任务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分角色参与表演,适当加入人物的心理活动。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回顾单元主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进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学习。首先复习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思维的火花”。回顾单元语文要素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任务一:听写本课生字自相矛盾荣誉楚楚动人陷阱同时而立序号评价内容互评师评1书写正确2书写美观
同桌之间互相批改,错字改三遍。任务二:再读感知,讲述故事1.我们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习过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用学习过的方法,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并能表现出人物的思维过程。师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序号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师生评价1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能用自己的话讲述2不遗漏重要情节不遗漏重要情节不遗漏重要情节3讲述生动形象、能反映思维变化讲述生动形象、能反映思维变化讲述生动形象、能反映思维变化
任务三:现场表演,理解寓意(1)谈话激趣:如果你是那位卖矛与盾的人,要想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你会怎样推销自己的矛与盾?学生说一说,演一演。(2)通过学习课文、参加和观看表演,你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吗?自相矛盾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板书:道理——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3)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如果有会有怎样的后果?你应该怎么办?(学生自愿举手发言。)任务四:总结提升,拓展延伸通过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我们懂得了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阅读《韩非子》这本书中其他作品,感悟“小故事,大道理”。任务五:分层作业1.熟练背诵课文。2.回家后将《自相矛盾》的故事表演给父母看。
板书设计15自相矛盾道理——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教学反思
课题15自相矛盾课时2
学习目标1.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2.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分角色参与表演,适当加入人物的心理活动。3.想一想:“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学习重点1.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2.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分角色参与表演。
学习难点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教学过程思路调整
学习任务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分角色参与表演,适当加入人物的心理活动。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回顾单元主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进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学习。首先复习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思维的火花”。回顾单元语文要素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任务一:听写本课生字自相矛盾荣誉楚楚动人陷阱同时而立序号评价内容互评师评1书写正确2书写美观
同桌之间互相批改,错字改三遍。任务二:再读感知,讲述故事1.我们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习过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用学习过的方法,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并能表现出人物的思维过程。师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序号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师生评价1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能用自己的话讲述2不遗漏重要情节不遗漏重要情节不遗漏重要情节3讲述生动形象、能反映思维变化讲述生动形象、能反映思维变化讲述生动形象、能反映思维变化
任务三:现场表演,理解寓意(1)谈话激趣:如果你是那位卖矛与盾的人,要想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你会怎样推销自己的矛与盾?学生说一说,演一演。(2)通过学习课文、参加和观看表演,你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吗?自相矛盾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板书:道理——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3)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如果有会有怎样的后果?你应该怎么办?(学生自愿举手发言。)任务四:总结提升,拓展延伸通过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我们懂得了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阅读《韩非子》这本书中其他作品,感悟“小故事,大道理”。任务五:分层作业1.熟练背诵课文。2.回家后将《自相矛盾》的故事表演给父母看。
板书设计15自相矛盾道理——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教学反思
课题16田忌赛马课时2
学习目标1.能从第二次比赛的理解分析中,推测孙膑制订计策的思维过程。2.学习孙膑认真观察、善于分析的态度,懂得在学习、生活中遇事要能仔细观察、善于分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学习重点了解两次赛马时出场的顺序,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学习难点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田忌赛马的故事。
学习过程思路调整
学习任务能从第二次比赛的理解分析中,推测孙膑制订计策的思维过程。学习孙膑认真观察、善于分析的态度,懂得在学习、生活中遇事要能仔细观察、善于分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回顾单元主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进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学习。首先复习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思维的火花"。回顾单元语文要素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任务一:听写本课生字,进入新课1.听写本课生字。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兴致勃勃出谋划策引荐序号评价内容互评师评1书写正确2书写美观
同桌之间互相批改,错字改三遍。2.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孙膑帮助田忌赢了赛马,那么孙膑是如何在不换一匹马的情况下稳操胜券的呢?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任务二:精读课文,分析胜因同学们想一想,赛马常规的出场方式是什么样的呢?第二次赛马的对阵时,孙膑为什么要让田忌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学习3~12自然段。四人小组交流讨论,全班汇报。2.孙膑看了几场比赛后,发现了什么?(一是田忌经常同齐威王及贵族们赛马。二是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3.于是,孙膑对田忌说了什么?课件出示:孙膑胸有成竹地说:“将军请放心,按照我的主意办,一定能让您赢。”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胸有成竹"和“一定”这两个词中,我体会到孙膑的足智多谋,说明他已筹划好了取胜的策略)4.教师小结:田忌如果能认真分析马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变劣势为优势,就有可能取胜。田忌只凭马力比赛,不用智谋,比赛方法不当,所以失败了。5.你觉得孙膑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一个善于思考、分析,足智多谋的人)6.田忌为什么要向齐威王引荐孙膑?(田忌希望齐威王能知人善用,选贤任能,而孙膑又确实是一个有谋略、有智慧的人)7.请学生推测一下孙膑当时制订计策的思维过程。(指名学生说)任务三:讲故事,了解思维过程1.我们之前已经学过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的方法,回顾《草船借箭》。针对本课我们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复述故事。可以简要复述,首先提炼出故事的信息要点,按照“田忌与孙膑马的关系一孙膑观察赛马一孙膑献策一田忌赛马的经过—引荐孙膑"的顺序记忆故事。小组内复述,代表上台表演。2.其他的人只知道上对上、中对中、下对下,而孙膑却敢于打破这种常规,用超乎常人的思维方法,调换了一下马的出场顺序,从而转败为胜。为什么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呢?(因为他善于观察、善于思考)3.如果你是齐威王,你会怎么想?(是不是田忌把马的出场顺序调换了)如果你是齐威王,你会怎么做?(我也会调换后两场马的出场顺序)怎样调换?(齐威王用下等马对田忌的上等马,用中等马对中等马,还是可以胜两场输一场,赢了田忌)4.孙膑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是一位有深远影响力的人。(课件出示作者简介)5.教师小结:孙膑这种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打破常规的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很可贵的。希望同学们学习孙膑遇事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任务四:总结全文,畅谈收获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田忌赛马》,这篇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初赛失败后转败为胜的故事。《田忌赛马》这件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2.历史上有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找一找相关资料,和同学交流。(长勺之战、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3.教师总结:田忌和齐威王赛马,但真正的赢家却是孙膑。而他取胜的法宝在于“思”和“变"。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这样才能获得成功。任务五:分层作业历史上有不少像田忌赛马这样以弱胜强的故事,找一找,和同学交流。2.请同学们大胆想象三场赛马后,田忌和孙膑又见面了,他们见面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17跳水课时1
学习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肆、桅”等7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艘、航"等14个会写字;正确读写“风平浪静、显然、放肆、龇牙咧嘴、桅杆、心惊胆战”等词语。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学习重点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学习难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学习过程思路调整
学习任务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肆、桅"等7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艘、航”等14个会写字;正确读写“风平浪静、显然、放肆、龇牙咧嘴、桅杆、心惊胆战"等词语。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课文的层次。明确单元主题同学们,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本第六单元导语页,“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思维的火花",编排了三篇课文《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课文。明确单元语文要素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出示跳水运动员跳水比赛的视频或图片。2.鼓励学生说一说:图片(视频)中的人物在干什么?(跳水)你喜欢跳水这项比赛吗?(学生自由发言。)3.谈话激趣:同学们,奥运会上,我国的体育健儿在跳水项目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板书:跳水。)学生齐读课题。4.质疑课题: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和大家交流吗?(学生自由发言)5.简介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十九世纪后半期俄国伟大作家。代表作是《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列宁称他的作品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任务一: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朗读课文,要求:(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3.检查学习效果,认识多音字“晃",相机指导“艘、肆。“艘、肆”右边的写法,“钩"右边是“勾”而非“勺"。学生仿写,师生评价。序号评价内容生生互评师生评价1书写正确2书写正确美观
任务二;再读感知,理清结构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这件事情是怎样引起的发展、高潮和结局又是怎样的?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3.互相交流,根据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课文层次,教师小结(1)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帆船上由于水手们拿猴子取乐,一只猴子十分放肆。(板书:起因)(2)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板书:发展)(3)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讲孩子走上最高横木,遇到生命危险。(板书:高潮)(4)第四部分(第5—6自然段)讲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板书:结局)任务三:细读课文,了解联系1.检查朗读课文情况: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师生进行评议。2.学生读书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提出不懂的问题。3.在书中标画出课文中都有谁?用几个字说明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水手们猴子孩子船长课堂总结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根据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课文层次。任务五:分层作业1.熟读课文。2.搜集用于形容情况紧急或处境危险的成语。
板书设计17跳水起因发展高潮结果艘肆钩
教学反思
课题17跳水课时2
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和人们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2.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学习船长遇事沉着镇静、机智果断的好品质。
学习重点1.学习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和人们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2.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学习难点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学习船长遇事沉着镇静、机智果断的好品质。
学习过程思路调整
学习任务学习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和人们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学习船长遇事沉着镇静、机智果断的好品质。回顾单元主题“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思维的火花",编排了三篇课文《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课文。回顾单元语文要素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根据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课文层次。我们在四年级下册认识了沉着冷静的哈尔威船长,这篇文中的船长又是怎样的人呢?任务一:复习旧知回顾上节所学内容,把课后第一题内容填写完整,再讲讲这个故事。找生回答。任务二:继续读文,在文中找“笑”1.课文多次的“笑",把相关的语句找出来,说说这些语句是怎么推动情节发展的。(1)学生交流找出的语句。……水手们又大笑起来……水手们笑得更欢了……(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这些语句是怎么推动情节发展的,教师小结。(水手们的哄笑,使孩子受到了羞辱,孩子追猴子,故事进入高潮。)2.孩子此刻处境如何?(1)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①从水手们的表情可看出:“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②从孩子所处的位置能看出来:“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认识桅杆的高,了解横木与甲板之间的距离大,感受横木的窄,突现处境的危险。)③从孩子自身的表现能看出来:“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3.指导朗读: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在朗读中表现出当时事态的严重。4.谈话过渡:(1)读到这里老师好替这个孩子担忧。你有什么感受?你想救这个孩子吗?快想想办法,看你能想出什么好的办法救这个孩子?(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小结:在甲板上铺上海绵垫、在甲板上铺上被褥、让水手围成一圈手拉手在下面接着、找直升飞机、让水手上去救孩子……任务三:自读自悟,了解结局默读课文,在这个危机时刻,船长是怎么想的?他的办法好在哪里?和同学交流。(1)找小组汇报,全班交流。2.船长救孩子的办法好吗?为什么?3.你能用几个词语说说你心目中的船长吗?4.指导朗读,读好船长的话。在朗读中表现出船长的沉着、果断、机智……序号评价内容互评师评1能读出船长的沉着、果断、机智……2能较好地读出船长的沉着、果断、机智……
任务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学习课文后,你的收获是什么?2.说一说:(1)此时此刻,你想对船长说些什么?3.拓展延伸:假如你就是当时船上的一名水手,回到家,你会怎样向亲人讲述这件事?任务五:分层作业1.请大家课后读一读托尔斯泰的《七颗钻石》、《穷人》、《李子核》。也可以去读长篇小说《复活》、《安娜卡列琳娜》,结合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2.以小组为单位编排课本剧。
板书设计17跳水命悬一线镇定机智果断化险为夷
教学反思
课题语文园地六课时1
学习目标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学会和积累理解文言文重点字意思的方法;了解描写人物感受的方法,并试着写一写;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3.理解经典名句,感受其中的道理,背诵积累。
学习重点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习难点掌握理解文言文重点字意思的方法;了解描写人物感受的方法,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学习过程思路调整
学习任务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学会和积累理解文言文重点字意思的方法;了解描写人物感受的方法,并试着写一写;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理解经典名句,感受其中的道理,背诵积累。回顾单元主题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思维的火花",编排了三篇课文《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课文。回顾单元语文要素这一单元要求我们做到: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任务一:学习“交流平台”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曾学习过《司马光》《王戎不取道旁李》了解了人物的思维过程能表现人物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了解人物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1.文章中人物的思维过程多种多样,有的比较直接,有的比较含蓄。阅读过程中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可以加深多课文内容的理解。2.小组交流:在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中,你都了解了哪些人物的思维过程?其思维过程是怎样的?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引导交流:出示《田忌赛马》片段小组交流:这段话描写的是谁的思维过程?你能用图表的形式展示其思维过程吗?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田忌赛马田忌:下上中胜利齐威王:上中下教师小结,结合课本90页出示《跳水》片段小组交流:为救孩子,船长采用了怎样的方法?他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法?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任务二:学习“词句段运用"(一)读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的字,你有什么发现?1.读一读,找规律吾盾之坚坚固问其故缘故道旁李道路弗能应答应冀复得兔重复守株待兔守候(1)读读上面的词语,注意加横线的字,你有什么发现?(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文言文中有些字的意思就是这个字组成的词语。2.练一练,学运用(1)年九岁:___当极明邪:失汲道:___揠苗助长:狐假虎威:至之市:(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年九岁年龄当极明邪明亮失汲道失掉揠苗助长禾苗狐假虎威假借至之市集市(二)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你是否有过同样的体验?选择一种体验写一写。1.读一读,找规律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1)小组交流:从加点部分你体验到什么?(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四十秒钟,在平时看来的确不算长,可是,当孩子落入大海之后,他的生命随时都会有危险,所以,每一秒对于大家都是煎熬;所以,大家觉得时间太长。这种感觉,突出了孩子处境的危险,也表现了人们对于孩子的担心和不安。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1)小组交流:从加点部分你体验到什么?(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让人感受到时间漫长而又过得很快。2.练一练,学运用(1)小组交流: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当时的情况。(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三)学习修改作文我们曾学习过,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1.谈话引导:材料《一张画像》节选自叶圣陶先生为一位中学生修改的作文,读一读,具体说说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这篇作文的。2.学生自由阅读,可以在材料旁边写一写自己了解到的方法。3.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4.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1)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2)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3)把长句断成短句。(4)删去重复啰唆的词句。(5)增添一些词句,使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6)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评价标准同桌互评1.能正确使用修改符号2.修改后的习作通顺、生动
任务三:学习“日积月累"1.让学生自读句子,借助工具书把字音读正确。2.小组合作,理解意思。3.提出疑问,教师加以指导。4.引导学生交流对这些别称的感受,并说一说可以在什么地方能用到它们。5.拓展阅读: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1)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如《后汉书·桓郁传》:“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2)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赵岐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亦作“孩抱"。(3)束发:男子15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4)知命:50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谓到50岁才懂得天命。后人因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5)耳顺:60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6)耋:70—80岁。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左传·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7)耄:80—90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任务四:分层作业背一背:背诵各年龄段的称谓。改一改: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板书设计语文园地六修改符号年龄称谓
教学反思
课题神奇的探险之旅课时1
学习目标1.在习作中记录自己想象中的探险之旅。2.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探险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曲折的过程写具体。3.把探险过程中心情的变化写出来。4.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
学习重点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探险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曲折的过程写具体,把探险过程中心情的变化写出来。
学习难点把探险过程中心情的变化写出来。
教学过程思路调整
学习任务在习作中记录自己想象中的探险之旅。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探险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曲折的过程写具体。把探险过程中心情的变化写出来。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回顾单元主题出示单元导语:“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生齐读)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思维的火花”,编排了《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课文。文章的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展现了人物的思维过程。回顾单元语文要素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交流激趣,导入课题1.出示课件暑假去四国八谷飞伯父家玩耍的三人组,偷偷驾驶摩托艇出海,悲惨地失踪于濑户内海,三人被当成海上遇难者……然而,漂流到无人岛上的生活,却如此多姿多彩,钓鱼、找海螺、采百合根做食物,搭了帐篷和厕所,本以为要在岛上生活几十年,没想居然遇到横凶作恶的狮子,于是三人上演一出抓狮子的好戏……2.学生自由阅读,教师相机提示:同学们,你们刚刚阅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中国银行外汇商业房抵押贷款合同中国银行抵押贷款
- 2025授权专卖店特许合同范本
- 2025设备租赁合同欠款争议解决
- 2025专利使用许可专用合同范本
- 《2025年度企业雇佣合同》
- 2025年标准管理资金信托合同模板
- 2025企业临时工劳动合同样本示范
- 2025租赁合同格式
- 2025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服务合同
- 2025合同违约不及时履行将产生保函责任
-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英语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
- 针刺伤预防与处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
- 2024年度《安全教育家长会》课件
-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培训课件
- 地铁安检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2024年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军工项目审核中心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南京开通KT820数控车床说明书
- GB/T 17554.1-2006识别卡测试方法第1部分:一般特性测试
- 鼓式制动器毕业设计
- 医院内部医疗废物收集运送流程图
- 送教上门学生教案(生活适应和实用语数共17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