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编码与提取_第1页
记忆的编码与提取_第2页
记忆的编码与提取_第3页
记忆的编码与提取_第4页
记忆的编码与提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写在最前面的实验的分类(1)回忆类实验

这类实验共有三种:系列回忆、自由回忆和对偶回忆(2)再认类实验

这类实验有两种基本程序。第一是“是/否”式的实验,这是一种“二择一”程序。第二是“迫选再认”的实验,这是一种“多择一”程序。记忆研究记忆实验仪器和材料计算机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仪器。按照实验程序要求编写好软件程序,,可以方便快捷地对文字和图形等材料的呈现时间、间隔时间实行控制,并且可以自动记录被试的口头反应、按键反应,这样被试在记忆测验中的正误反应、反应时都可被记录下来。速示器也是研究记忆的常用仪器。其基本构造是一个长方形的不透光的箱子,箱子的一头放置刺激项目片,另一头是观察窗,被试在这里接受刺激项目,且箱内灯光照明时间是可以控制的。现代较先进的速示器是由几个箱子连接组成,每个箱子都是一个视野,分别先后或同时将不同的刺激项目呈现在一个平面上。

记忆实验选用的材料是相当广泛的。一般说来,凡是人们在生活中能感受到的东西都可以作为实验材料,但是实际上由于实验室的条件限制和为了进行实验的方便,在实验中所使用的材料一般要符合以下标准:

①材料对每个被试者来说,在熟悉程度上应是相等的。这样才能保证所有被试者从同一基线开始学习,测出的效果才能归之于实验条件的作用。

②材料在数量上或意义上可以分为相等的单位。这样既便于记分,又便于对实验结果作数量化的分析。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倘若以掌握全部材料所需要的时间或尝试的次数作为记分标准的话,就无需把材料分成相等的单位。

③材料应为被试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学会和掌握的。若一次使用的材料过多、费时过长,势必会影响实验的效果,同时让被试这么长时间留在实验室中也是不可能的。根据上述标准,在记忆实验中可选用的材料还是很多的。这些材料概括起来有二大类:言语材料和非言语材料。言语材料又可分为无意义的和有意义的两类。无意义音节是言语材料中的一种,言语材料是指音节、字母、单词、句子、诗歌、散文和数字等。其中音节、字母和某种条件下的数字都属于无意义的言语材料。有意义的记忆研究材料的内容和种类十分广泛,可以是句子、诗歌、散文、词汇到图形、音乐等,很难尽述。研究者使用有意义材料从事记忆研究时,一点也不比使用无意义材料容易。将有意义材料分解成容易归类的或便于定量的子单位,这些子单位可以是“意群”、“韵律”、“音节”、“词性”、“长度”等等。其他刺激材料,如图形材料,设计时要考虑“复杂性”、“抽象性”和“相似性”这三个因素。前人的经验表明:被试者面对要求其学习、记忆的图形刺激所做的“意义搜索”过程,要比我们通常认为的“留下感觉印象”的过程复杂得多。由于这个原因,实验者为了取得有效的结论,选择刺激材料的任务就显得很艰巨。除了“图片材料”外,其他比较特殊并具有典型性的材料还有许多,如听觉记忆材料、嗅觉记忆材料、动部分报告法三、部分报告法方法学每前进一步,我们便仿佛上升了一级阶梯。50年代,斯珀灵(Sperling,1960)成功地研究了瞬时记忆,也是因为他首创了“部分报告”的方法。方法上的创新既要求创新者具有了解现有方法的基础,还要求对具体条件、设计思想等方面的问题作统筹考虑。实验程序:被试注视刺激卡片50ms,然后他们只需报告4个字母,由声音提示。高音指示被试报告上面一行的4个字母,中音指示被试报告中间一行,低音指示被试报告下面一行。3种音频是随机出现的,所以被试是无法猜测而必须看所有的字母。实验结果:部分报告法的成绩是3个多一点,由于这是报告一行的结果,实际的平均成绩应该乘以3,即10个左右。例如,对每行有4个字符刺激,被试者平均报告量是3.04个,则准确率为76%,又知刺激项目的总字符是3×4=12个,以76%计准确率,则被试者的瞬时记忆量为9.12个证实:视觉形象的存储可以在瞬间保存较多的信息,但这些信息也可以飞快的消失——在说出四个字母的时间后就消失了。自由回忆法自由回忆法(freerecallmethod)对所回忆的资料在顺序上不加限制。(2)自由回忆法的程序比较简单3)自由回忆规律①自由回忆的顺序表现出一定的结构②自由回忆并没有耗尽全部有关记忆③自由回忆法能体现系列材料效应系列中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项目通常学习得快一些,而且错误少一些,而中间位置的项目学习起来则难得多。这就是系列位置效应。近因效应(或时近效应)表示末尾刺激的词记忆最好近因效应(或时近效应)表示末尾刺激的词记忆最好近因效应(或时近效应)表示末尾刺激的词记忆最好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强调记忆作为不同的结构而存在,所以多重存储模型又叫做形态模型。他强调每一结构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感觉存储、短时存储和长时存储三种不同的记忆结构,且它们在时间长短、容量和遗忘速度等方面是不同的。周围环境的信息首先以感觉的形式即感觉登记进入这个信息加工系统,如“只将食粥致神仙”进入眼底,在感觉登记中的信息或者消失的很快,或者进入了短时存储部分(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有限,只能保存很少的信息,信息在短时记忆中或者被遗忘或者进入长时存储部分(长时记忆)。那么“只将食粥致神仙”这句话要么在短时记忆中只保留一分钟左右,要么你就牢牢把这句话保留在长时记忆中。感觉记忆心理学家假设每一种感觉通道都有一种感觉记忆,每一种感觉记忆都能将感觉刺激的物理特征的精确表征保持几秒钟或更短的时间。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它是一种原始的感觉形式,是记忆系统在对外界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之前的暂时登记。图象记忆是感觉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斯伯林的局部报告法证明了感觉记忆的存在。持续时间仅约1秒钟的\o"记忆"记忆。又称瞬时记忆。一切输入记忆系统的信息,首先必须通过感觉器官的活动产生感觉知觉。当引起感觉知觉的刺激物不再继续呈现时,其作用仍能继续保持一个极短的时间。这种短暂的保持就是感觉记忆。由于它就像登记一样把输入的信息记录下来,故又称感觉登记。

进入感觉记忆的信息以感觉痕迹的形式被登记下来,其特点是:①信息完全依据它所具有的物理特性编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②作用时间短。视感觉记忆约为0.25~1秒;听感觉记忆虽可超过1秒,但也不长于4秒。③一般认为感觉记忆的容量为9~20个字母或物体,有时更多些。④感觉记忆痕迹很容易衰退,只有受到特别注意的材料,才转入\o"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否则就会很快消失。

美国心理学家G.斯珀林1960年首先提供了感觉记忆存在的证据。他在做记忆实验时发现,许多被试虽只能报告出4、5个字母,却声称他们所看到的比所能报告的要多。为了查明被试究竟是没有看清这些字母还是看到后又忘了,他创造了部分报告法。它与传统的研究方法不同。过去的记忆实验,总是要求被试将他记住的东西全部报告出来,以此计算\o"回忆"回忆的成绩,可称为全部报告法。斯珀林则让被试只报告所记住的一部分东西。他用\o"速示器"速示器向被试呈现一张有12个字母的卡片(见图)。\o"感觉记忆"字母分上、中、下3行,每行4个,呈现时间50毫秒。呈现毕,立即将高、中、低3种声音按随机顺序给被试其中的一种。要求被试听到高音信号,就立刻报告上面一行字母;听到中音或低音,就报告中间或下边一行字母。结果表明:若声音恰在刺激卡片刚刚消失时呈现,被试能报告出所指定的任何一行字母的76%。既然任何一行字母被试都能报告出来,就可以推算出他瞬间保持的应为12×76%=9.12个字母。这与前人关于瞬间只能辨认4、5个物体的结论有很大差异。斯珀林据此提出,人的记忆系统中还存在一个独立的感觉记忆阶段。

有些实验证明,若把回忆与视觉刺激终止之间的间隔延长,回忆成绩就明显下降。声音信号延迟0.15秒呈现,回忆成绩就降为立即回忆的60%;延迟0.3秒,则降为55%;延迟1秒,就降到4或5个字母了。斯珀林认为,所谓记忆或知觉范围是4、5个项目的传统说法,反映的并非信息存储系统最初阶段的容量,而是在映象消退之前转入下一个记忆阶段能够提取出来的信息数量。具有鲜明的形象性感觉记忆中的信息是未经任何心理加工的,以感觉痕迹的形式被登记下来,完全按刺激的物理特征编码,并按感知的顺序被登记,因此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各种感觉的后象就是这种感觉记忆的不同表现。感觉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极短外界信息在感觉记忆中的保持是很短暂的,图像记忆保持的时间约0.25~1秒,声象记忆虽超过1秒,但也不长于4秒,说明信息消失的速度很快,这一特点对信息加工来说极为重要。因为外界信息处于迅速变化状态,感官内登记的信息若不尽快地被选用或抹掉,就会同新输入的信息混杂,从而丧失对最初信息的识别。可见信息的瞬间登记和急速消失是使感觉记忆保持高度效能的条件。虽然信息在感觉记忆阶段停留的时间极短,但足以使人的认知系统对它们进行各项操作和加工了。记忆容量较大各种感觉记忆中,信息的储存量都大于可被利用的信息量,几乎进入感官的所有信息都能被登记。记忆容量的大小由感受器的解剖生理特点所决定,一般认为图像记忆的容量为9~20个比特(bit)。感觉记忆痕迹容易衰退,信息的传输与衰变取决于注意感觉记忆中的信息都是未经心理加工的信息,是尚未受到意义分析的信息,被登记的信息只有受到特别注意或模式识别,才能转入短时记忆,并在那里赋予它以意义,否则就会很快衰退而消失。短时记忆:在注意的条件下,将有关信息短暂呈现一次(一般为1秒),这种当前信息的记忆。短时记忆所加工的信息有两个来源:①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有限,大约15~30秒,一般认为在一分钟之内)②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组块)短时记忆的容量又称为记忆广度,指彼此无关事物短暂呈现后能记住的最大数量。美国心理学家Miller有关短时记忆容量的研究表明,保持在短时记忆的刺激项目大约为7个,人的短时记忆广度为7±2个组块。短时记忆广度与识记材料的性质和个体对识记材料的加工程度存在内在联系。组块能够有效的扩大短时记忆的容量。组块是短时记忆容量的信息单位,指将若干单个刺激联合成有意义、较大信息单位的加工过程,即对刺激信息的再编码。可以是一个数字、一个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词,甚至一个短语。如:PTK(3个组块)H0T(1个组块)DURINGTHENINETEENTHCENTURYDURING—THE—NINETEENTH—CENTURY决定短时记忆容量的因素并不是信息的数量而是信息的组块数。组块的大小有个别差异。短时记忆的特点:(1)保持的时间约在1分钟之内;(2)信息容量为7±2个组块;(3)信息大部分为听觉编码,也有视觉编码、语义编码。听觉编码在短时记忆中,对刺激信息主要以听觉形式进行编码和储存,即使刺激信息已视觉方式呈现,个体对视觉刺激进行加工处理时也会把他们转换成听觉代码,即记忆中会存在形—音转换的现象,视觉信息会以声音形式进行加工,然后存储。许多研究表明,短时存储使用声音编码。Conrad1964年的研究中,以视觉方式给被试呈现两种不同的字母串:声音上混淆的,如CTVG和另一种声音上不混淆的,如XVSL。他发现回忆声音混淆的字母串时错误更多。如把B写成P,把C写成T,等等。1966年Baddeley扩展了Conrad的发现,他给被试呈现一连串的5个单词,一类单词有类似的发音(如“man,mad,cap,can,map”);另一类单词发音差别较大(如“pen,rig,day,bar,sup”);第三类单词意义相近(如“huge,big,broad,long,tall”);第四类单词意义不同(如“old,late,thin,wet,hot”)。结果表明,发音类似的单词正确回忆率最低,而意义相近的单词正确回忆率远远高于发音类似的单词,这说明短存储是以声音编码的。视觉编码Ponser用Aa实验证明短时记忆中存在视觉编码在短时记忆的最初阶段,存在视觉编码过程,然后才向听觉编码过渡。短时记忆的提取短时记忆的提取指的是把短时记忆中的刺激信息回忆出来,或当该刺激再现时能够在认。Sternberg采用加法反应时,进行了短时记忆提取的实验研究假设短时记忆中被试对记忆项目的检索和提取分为三种方式(1)平行扫描(2)自动停止系列扫描(3)完全系列扫描结果表明,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是以完全系列扫描方式进行的。复述是指通过语言重复刚刚识记的材料,以巩固记忆的心理操作过程。在有复述的情况下,保持在短时记忆中的学习材料会向长时记忆转移。实验表明,学习任何材料以后,若使用分心技术干扰复述的进行,短时记忆的遗忘就会迅速发生。1959年,L.R.彼得森和M.J.彼得森夫妇让被试识记三辅音连串后立即对某3位数进行“倒减3”的出声运算,如309-3=306,要求每秒钟减出1个数,以干扰被试的复述。结果发现,间隔6秒,有68%的被试不能回忆,间隔18秒,则有将近90%的被试不能回忆起三辅音连串。B.B.默多克不仅用三辅音连串,还用三词组合作为实验材料,用上述方法做过验,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复述分为保持性复述和精细复述。前者又称简单复述和机械复述。后者又称整合性复述,它使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得到进一步加工和组织,使之与个体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从而使信息转入长时记忆中。表1.不同语言单位的短时记忆容量语言单位实验一系列呈现高频实验二系列呈现高频实验三系列—同时高中频实验四同时高中频单音词8.04(8.04)6.70(6.70)6.85(6.85)5.68(5.68)双音词7.74(15.48)5.80(11.6)5.50(11.0)3.73(7.46)四音节词或成语5.89(23.56)4.50(18.0)3.65(11.6)2.65(10.6)七子句子5.19(36.33)———由上表看出,一般的趋势是单音词的短时记忆容量最大,按照双音词、四音节词、句子的顺序,容量逐渐变小。即短时记忆中的组块数并不恒定。感觉记忆的逻辑功能在于,为大脑提供对输入的信息进行选取和识别的时间,这种记忆好比是整个记忆系统的“接待室”,从感官输入的所有信息都要在这里登记并接受处理。一、什么是长时记忆1、长时记忆的定义:长时记忆是指存储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存储着我们过去的所有知识和经验,为所有的心理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2、长时记忆特点:长时记忆信息在头脑中存储时间长,容量没有限制。信息的来源大部分是对短时记忆内容的加工,也有由于印象深刻而一次获得。二、长时记忆的编码1、长时记忆编码定义:就是把新的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框架内,或把一些分散的信息单元组合成一个新的知识框架。2、主要的形式:①按语义类别编码:在记忆一系列词语概念材料时,人们总是倾向于把他们按语义的关系组成一定的系统,并进行归类。有助于信息进入长时记忆。②以语言特点为中介的遍码:借助语言的某些特点,如语义,发音、字形、等,对当前输入的某些信息进行编码,是它成为便于储存的东西。这种编码方式在记忆无意义音节时经常使用。可以根据发音的相似性,从而提高记忆效率。③主观组织:学习无关联的材料时,如果既没有分类也没有联想意义上的联系,这时会倾向于采取主观组织对材料进行加工。这种主观组织将分离的项目构成一个有联系的整体,从而提高记忆的效率。影响长时记忆编码的主要因素:①编码时的意识状态:研究发现有意编码效果明显优于自动编码的效果。如O,B,P,C,M,O,R,B,要求被试记住其中几个字母O,然后问被试有几个字母O,它们是什么颜色,再问别的字母以及颜色,很明显对字母O的回答最准确。但是,另一些实验证明,由于有组织活动的参与,自动编码也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②加工深度:由于信息加工的深度不同,所以记忆效果也是不同的。如在实验中,要求第一组被试记住“主-谓-宾”结构的简单句子;要求第二组对这个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另造句子,然后进行回忆。检查时只给两组被试提示主语,要求他们回忆宾语。结果显示,第一组回忆率29%,第二组58%,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因此,深加工对记忆存储的效果比较好。三、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1、信息存储的动态变化:记忆存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已保持的经验会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在量的方面,数量随时间的迁移而逐渐下降;在质的方面,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经验不同,加工、组织经验的方式也不同,人们存储的经验会出现不同形式的变化:①内容简略和概括,不重要的细节将逐渐趋于消失②内容变得更加完整、合理和有意义③内容变得更加具体,或者更为夸张和突出。2、信息存储的条件和方法:①组织有效的复习②利用外部记忆手段③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四、长时记忆的提取1、两种基本形式:再认和回忆2、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3、再认有感知和思维两种水平,并表现为压缩和开展的两种形式。4、影响再认的因素:①材料的性质和数量②再认依赖于时间间隔③思维活动的积极性④个体的期待5、回忆:是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以形象或概念的形式在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回忆通常以联想为基础。有时候会发生提取信息的困难,可能是由于干扰所引起的。6.再认回忆比较:再认比回忆简单容易,有些东西可以再认,但不能回忆。五、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1、遗忘的概念: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就是遗忘。遗忘有各种情况:能再认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叫完全遗忘;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叫临时性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者回忆叫永久性遗忘。2、遗忘的进程:艾宾浩斯的记忆遗忘曲线。遗忘过程最初很快,之后逐渐缓慢。3、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①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②学习的程度③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④识记者的态度4、遗忘的原因:①衰退说:认为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②干扰说:认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收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③压抑说:遗忘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压抑解除了,记忆就能恢复了④提取失败:在提取信息的时候没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⑤动机性遗忘:是一种主动性遗忘。3.区分短时存储与长时存储的证据1、恒定比例法则:这类实验是在特殊的条件下学习完毕一系列单字之后进行较长时间的干扰活动(20S),扔出现近因效应。如果连续干扰条件下的近因效应不能用短时存储来解释的话,那么近因效应来自短时存储说法的普遍性就值得怀疑了2、非常短暂的系类位置效应:这个实验是在非常短暂的时间内(如1S)学习完一系列单字以后,仍出现系列位置曲线。大多数支持短时存储不同于长时存储的证据来自自由回忆任务(freerecalltask)的实验。自由回忆实验先是呈现一系列的项目(多半是单词),大约2s一个项目。当最后一个项目呈现完毕后,要求被试回忆呈现的项目,可以不按呈现顺序回忆。当把回忆结果以项目呈现顺序为横坐标,以正确回忆率为纵坐标作图,就会获得系列位置曲线(serialpositioncueve)。系列位置曲线可以分为3个部分:近因效应(recentyeffect,),指最后几个项目回忆的最好。来自于短时存储首因效应(primaryeffect,)指系列中开头几个项目回忆较好。来自于长时存储渐进线(asymptote,)指曲线的中间部分回忆最差。①单词频率、呈现速度、系列长度以及心理状态都对首因效应与渐进线有显著作用,但不影响近因效应。②系列单词呈现完毕后的干扰活动影响近因效应,但不影响首因效应与渐近线③短时存储不同与长时存储还得到负近因效应(negativerecency)的强有力支持。(负近因效应:近因部分单词的回忆率低于系列位置曲线近因部分前面所有部分的回忆率,即所谓的负近因现象)负近因效应的显著特点是:在最后的自由回忆中所有系列的最后几个单字的回忆成绩显著低于渐近线,而在各个系列的立即自由回忆中同样的这些单字的回忆成绩却最好即表现为近因效应。④短时存储与长时存储的生物学基础。正常人和遗忘症病人的系列位置曲线表明,遗忘症病人的短时存储功能正常,但长时存储似乎完全丧失,可以说是存在着两种存储的很好的生物学证据。记忆的多重储存模型的合理性及其弱点一、记忆的多重储存模型的合理性把记忆区分为三个储存系统,即感觉寄存,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这种区分的根据在于各种系统有不同的储存容量、不同的编码方式以及不同的遗忘速度,Craik等人把3种不同的存储结构做了很好的小结,如下图所示:特点感觉存储器短时存储器长时存储器登记信息注意之前的要求注意背诵信息的保持不可能继续注意复述背诵组织信息的形式输入的刻板语音的大部分是意义的复写可能视觉的某些听觉的可能意义的和视觉的容量大小无限信息的丧失消退置换可能无丧失由于干扰导致无法分辨信息或“捉住”痕迹存在0.25~2s到30s几分钟到几年提取读出可能是自动的项目提取线索在意识中的语音线索可能搜索过程Craik等人认为,三种存储之间的差别突出说明了这个事实:在记忆系统中,刺激以不同的方式受到加工,一个单词视觉的、听觉的或意义方面在各种情形下受到的加工不同,有限容量的现象在多重存储系统的有些地方是确实存在的,而这些基本的发现是任何记忆模型都必须考虑的。二、弱点1.在方法论上存在缺陷信息保持的久暂本身就是个有待解释的基本现象,但与此同时,久暂的不同又产生了不同的3种记忆结构,再应用这些结构来解释各种记忆现象。这种明显的循环一直是用下述办法来加以避免:详细说明储存系统的其他性质(例如,它们的容量和编码特点),因此将他们独立于将要解释的现象。2.短时储存的有限容量是“箱子”模型的主要特征之一但是,有限容量的性质是模糊不清的,到底有限容量指的是加工能力还是储存能力,或者是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就一直是不清楚的。D.E.Broadbent1958年的通道有限容量观点强调操作速率,N.C.Waugh和D.A.Norman1965年的模型则强调储存容量,更早些G.A.Miller1956年对两种解释都采用,但对两者的关系却没有明确的作出说明。通常认为,容量在“块”的意义上是有限的,组块是指在一个具体的实验之前,很难语气它的大小,实验之后依照材料的意义性,几个或许多项目能组合成块。这样,“块”就是由实验结果来定义的。由于组块主要靠意义性来组合项目,所以,短时记忆的编码就必须包括项目的语音,视觉和意义的特点了。如果是这样,短时记忆的编码也就会因没有自己的特点而不存在了。的确有实验证明,短时记忆的能保持信息的意义。记忆加工层次的途径craik等人认为,记忆是同知觉加工的水平联系在一起的。记忆被看成是从感觉分析的易逝的产物到意义----联想操作的能长久保持的产物。用“加工层次”理论研究记忆的实验程序:要求被试回答关于单词的各种问题以引导他对单词的不同层次进行加工(又称为定向任务)。中等层次的加工可向被试提出某单词与否与另一单词押韵的问题(如呈现“柳”,问被试是否与“酒”押韵);深层的加工可通过让被试回答一个词是否可以归入某个范畴或适合某一句子这类问题来实现(例如“朋友”一词是否适合下面的句子:“他在街上遇见一位”),回答问题之后,再被试未曾预料的情况下让他回忆或再认刚才他见到的单词。加工层次的观点认为,一个人对材料的记忆依赖于他对材料的加工深度即学习方式,凡是在意义的水平上加工,通常都会导致良好的记忆。记忆加工层次贡献以及问题加工层次概念奠定了一个基础,使得研究者有理由推论编码障碍是记忆障碍的一种原因。记忆加工层次的缺陷:加工深度没有独立的指标来规定关于记忆提取的举例Tulving 举了个例子说明这个意思,设想你学过许多成对的单词,其中一个是“少女----皇后”,学习完毕主试呈现“王后”,然后问你刚才见过“王后”这个单词吗?如果你说见过,那么“王后”本身就是一个有效的线索,他使头脑储存的“王后”复活了,如果你说未见过。那么一种可能是关于“王后”的记忆根本就没有建立,还有可能因为干饶记忆痕迹消失,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王后”的记忆仍然存在,但呈现“王后”这个单词不是有效线索。但如果给你呈现“少女”这个词,问刚才哪个词与“少女”在一起,你说“王后”,这样你不能再认“王后”却能回忆(线索回忆)“王后”!这就是“能回忆但不能在认”的现象。再如:别人和你说“脑白金”时,你说不知道,但别人若说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你没等他说完就反应“脑白金”。所以无论是“王后”还是“脑白金”,在没有适当的提取条件或提取过程,他们就不能算是记忆,你可以叫它印记痕迹。如果永远不能提取它,它就永远不具备记忆的功能,因为包含不能提取印记的那部分脑,在结构上等同于不包含那种印记的其他部分脑。因此,把记忆理解为存储是不对的。记忆一半是存储,一半是提取。Roediger(1989)根据Tulving的思想把研究提取与编码加工交互作用的实验程序抽象成“编码/提取范式”,这一编码是对编码特异性原则的形式表达。提取条件 A’B’A—A’A—B’B—A’B—B’编码条件AB编码/提取范式图中A’和B’是两种提取条件,如果仅进行A—A’与B—A’的实验,那么A可以是机械背诵和想象的,图形文字高频字或低频字,但在这两种编码条件下提取条件保持恒定,在这种情况下就是编码实验,如果仅进行A—A’与A—B’的实验,那么编码条件保持稳定,但提取条件不同就是提取实验,还有一点要注意,假定A与B是不同的编码条件,提取A与A’,B与B’具有类似性,如果编码特异性原则是正确的话,那么A—A’与B—B’条件下(提取条件与编码条件匹配)的结果,要好于A—B’与B—A’条件下(提取与编码匹配差)的结果。这一基本实验范式曾用来研究许多记忆问题。举例:下面是Thomson与Tulving1970年一系列实验中的一个,2种学习条件结合,3种结合条件,共有6种实验条件,这6种实验条件采用组间设计,共有6组被试,在一种学习条件下,被试学习一系列的单词,一次一个。在列一种学习条件下,同样的单词被呈现,但每一个单词旁边有一个微弱的线索词,不要求被试记住线索词,只注意它就够了,第一种提取条件没有任何线索提供给被试,要求被试回忆所学单词。第二种提取条件下微弱的线索提供给被试,但这种强有力的线索被试在实验中并未学习过。表8.10Thomson与Tulving1970年实验中的回忆概率提取线索无线索微弱的(火车)强有力(白的)0.490.430.680.300.820.23*线索词对应于目标词“黑的”*由上表可以看出当提取与学习匹配时,即使只有微弱的线索,也使回忆成绩达到0.82,是6种实验条件中最好的;当提取与条件匹配时,即使没有任何线索,回忆成绩也属中等即0.49,好于不匹配的结果0.30、0.43和0.23。为学习过的强有力的线索的作用依赖学习条件而发生变化,当学习时无线索,回忆时提供强有力线索回忆达到0.68,当学习是有微弱线索但回忆时不使用,而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