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课时练第6单元《24诗词曲五首》_第1页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课时练第6单元《24诗词曲五首》_第2页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课时练第6单元《24诗词曲五首》_第3页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课时练第6单元《24诗词曲五首》_第4页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课时练第6单元《24诗词曲五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练24诗词曲五首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冢(zhbng)舂谷(chui)翼饭(gEng)罗.(m立)

B.狐蓑(qiii)瀚海(脸n)阑干(1如)^S(qiang)

C.掣(zhl)馥门(yuWn)鄢护(㈣难着(zhu6)

D.兜等(m6u)寥落(1话o)踌旗(chti)宫阚(quE)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知馋阿谁(同“贻”,送给)

B.将军角弓不得拴(控制)

C.风掣红旗冻不翻(拉,扯)

D.望西都,意厚旗(迟疑不决。这里形容心潮起伏)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D.年少/万兜鳌,坐断东南/战未休

4.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十五从军征》中直接描写老兵孤独悲伤的诗句是:,。

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以春花比喻冬雪的千古名句

7H:,。

⑶《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抒发词人千古兴亡之感和不尽愁绪的句子

是:?oO

⑷《过零丁洋》中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忠心报国的崇高气节的名句

是:?O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相衬的诗句

ZE:,o

(6)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用“,”两句生动形象地描

写了潼关的壮景,并巧妙融入吊古伤今的悲愤之情。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社”是谷神,“稷”是土地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

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张养浩,元代文学家,字希孟,号云庄。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字易安,号稼轩。

C.律诗共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颈联,第三联为颔联,第四联为尾联。如文天祥

的《过零丁洋》。

D.“中军”,古代指主将。“辕门”,古代指领兵将帅的营门。

课内精读

(一)阅读《十五从军征》,回答问题。

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中用松柏、家等事物暗示亲友已离世。

B.“兔从狗窦入”到“井上生旅葵”四句,直接写出老兵的家荒凉破败的景象,控诉了战争对普通

人生活的影响。

C.“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写出了留守老兵孤身一人、举目无亲的悲痛与茫然。

D.全诗以老兵回家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波澜起伏,引人深思。

7.说说这首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的独特之处。

(二)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回答问题。

8.下列对本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以咏雪为主线,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意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B.第三、四句以北风喻春风,以雪花状梨花,对壮丽的边塞风光的描写使其成为千古名句。

C.“胡琴琵琶与羌笛”一句,虽未写音乐本身,但间接地写出践行时热闹的场面。

D.诗歌最后一句巧妙地以一路马蹄印作结,艺术空白中满含悠悠不尽之情。

9.请分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中“空”字的表达效果。

10.分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在写法上的妙处。

(三)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回答问题。

11.下列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临北固亭,看到湖光山色,词人心中一扫阴霾,心情变得舒畅。

B.词人感叹历史兴亡之事,表达对英雄的仰慕之情。

C.词人把曹操对孙权的赞语引进作品,表达了自己抗金救国的政治主张,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

廷表示失望和愤慨。

D.词人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却无法实现,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感慨。

12.请根据“年少万兜婺,坐断东南战未休”展开想象,描述出你由此联想到的内容。

13.“何处望神州”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过零丁洋》,回答问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

深沉,悲郁感人。

B.颈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构成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写出了

形势的险恶。

C.尾联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点明主旨,收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D.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主要原因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威武不屈的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

观。

15.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两句诗。

(五)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回答问题。

16.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完美结合,字里行间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和

时代感。

B.这是一首元曲中的小令,“山坡羊”为曲牌名,“潼关怀古”为题目。

C.“意踌躇”写出了作者作为达官显贵的志得意满,与下面的“伤心”形成强烈的对比。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尤其是“兴,百姓苦”,发人所未发,深刻而警策。

17.请简要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对比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两首词,回答问题。

[甲]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乙]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整,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8.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词中,“挑灯”“看剑”“梦回”三个动作,塑造出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意味无穷。

B.甲词结尾处的“可怜白发生”情绪一落千丈。原来,那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

辉煌的胜利、千秋功名,不过全是梦境。

C.乙词中“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

D.这两首词都表达了词人渴望为国效力,以及因报国无门而产生的失望愤懑之情。

19.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甲词中画线句呈现的画面。(3分)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甲]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立春日感怀

[明]于谦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①又逢春。

关河②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③。

[注]①马上:指在征途或在军队里。②关河:关山河川,这里指边塞上。③簇五辛:簇,攒聚

的意思。五辛,指五种辛味的菜。

20.下列对甲、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X)

A.《过零丁洋》是南宋诗人文天祥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体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舍生

取义的人生态度。

B.《过零丁洋》前两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诗人对艰难时局

和自己坎坷命运的慨叹;末二句是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

C.《立春日感怀》的首联流露出诗人对新年到来的期盼和欣喜。

D.《立春日感怀》尾联中的“金盘”与李白《行路难》中的“金樽”“玉盘”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

用美好的场景反衬作者的哀情。

21.比较甲、乙两首诗的情感有什么异同。(4分)★

参考答案

1.B

2.B

3.A

4.(1)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6)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5.D

6.C

7.整首诗并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从老兵回乡的所见所感落笔,将典型的情绪与典型

的环境融为一体,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生动传神地描写出主人公家破人亡的凄凉

遭遇,在平淡白描的字句中,表现出战争带给百姓的深重灾难,感情真挚,悲怆动人。

8.B

9.“空”的意思是“只”,写出了边塞空旷苍凉之景,表现了诗人目送友人远去,久久不肯离开的

惆怅与惜别之情。

10.运用对偶、夸张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

长途跋涉的担忧之情。

11.A

12.示例:年纪轻轻的孙权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这是何等英雄气

概!

13.以问句开头,引发怀古之情思;奠定全词悲壮深沉的感情基调。

14.B

15.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形

象地展现了当时风雨飘摇的国家形势。

16.C

17.示例:“峰峦如聚”点明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个“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群山攒立

之状;“波涛如怒”赋予黄河生命,一个“怒”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