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解析)_第1页
部编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解析)_第2页
部编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解析)_第3页
部编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解析)_第4页
部编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部编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解析)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达标检测题

(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温馨提示:将解析写在答题卡内)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5分)

1.辨认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1)在A、B、C、D四副作品中,属于篆书的是()

A.B.C.D.

(2)请用简体楷书将B、C两幅作品正确、规范写在下面米字格里。

(B)(C)

2.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粘衣不湿,佛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nèn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选自冯剑华的《雨》)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羞涩()②裙袂()③nèn芽()

(2)文段划线句子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①()②()

(3)解释下面词语

①文静:______________②羞涩:______________

(4)“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一项是()

A.虽然实验没有成功,但谁也不会认为这是他没有努力的缘故。

B.最近两年,这个县通过兴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粮食产量不断提高。

C.她说还是生一个好,你看是不是考虑一下她的意思?

D.上海公用事业的改革是基本上在国有老企业和大企业中展开的。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济南的冬天》老舍,通过写济南冬天山水的特点,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情的特点,表述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B.《观沧海》曹操,是宋朝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C.《论语》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它记录的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共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D.《皇帝的新装》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的代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二、名著阅读(5分)

5.阅读古典名著《西游记》,回答下面问题。

(1)《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等神通,又从________索取作________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________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________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

(2)根据下面句子写出歇后语。

猪八戒照镜子——

三、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8分)

6古诗默写

(1)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2)________________?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3)__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其一))

(4)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5)________________,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6)河流大野犹嫌束,________________。(谭嗣同《潼关》)

(7)诸葛亮在《诫子书》中阐述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修身养性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5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7.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述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8.诗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①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②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①涉:跋涉,这指渡过江河的意思。②遽(jù):急忙、立刻。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

(3)是吾剑之所从坠()(4)遽契其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1.通过阅读甲乙两篇文章,我们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

四、现代文阅读(25分)

(一)(12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植树的牧羊人(节选)

让·乔诺

①那是在1913年,我长途跋涉走进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从前一天晚上起,就没有水喝了。现在,我必须去找点儿水。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我打消了在这里过夜的念头。

②我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我还是没有找到水,连一点儿希望都没有。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我看见远处有一个黑影。开始我,还以为是一棵枯树,但没有选择,我还是朝那儿走了过去。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还有三十来只羊,懒懒的卧在滚烫的山地上。

③牧羊人让我喝了他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他从一口深井里给我打了一些水,井水甜丝丝的。井台上,装着简单的吊绳。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④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头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房顶很严实,一滴水也不漏。风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上的声音。房间里收拾得很整洁,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的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⑤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要把烟袋递给他,可是,他回答说不吸烟。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⑥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的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⑦……

⑧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的肩膀这么高了。那大片的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⑨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效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⑩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1945年的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87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样,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很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尔泽·布菲的老人。

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

12.选文第⑥段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表现了牧羊人是个怎样的人?

13.“这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加点词“奇迹”指什么?

14.“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这句话有怎样的寓意?

15.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薄薄的雾气,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二)(1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玉兰花的记忆

卢玮

①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②玉兰花树约有两层半的楼房高。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苞时便给摘下。他把较细的竹竿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有时亲自爬上树去摘,身手矫健。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

③当然,父亲一定会留下用手可以够得到的范围,让前来感染香气的邻居,也可以得到在绿阴中寻一抹清幽的乐趣。

④念小学时,家人总要在我的书包里放些玉兰花,用手帕包好,以免损及象牙白的花瓣。然后再三叮嘱,送给老师和同学。有时自己懒惰贪玩,便忘了,经常是老师提醒“我又闻到花香哦。”我才猛然记起。

⑤常常在送给老师后,玉兰花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当同学向我要时,就显窘促,只好从亲近的同学开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给省下来了。现在想起来,真自觉小家子气。

⑥那时一直不明白,何以小小的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因为我总是喜欢花的姿态,远远胜过它的香气。直到渐渐长大,才稍稍明了这是一种喜悦心情。二十几年前,物资并不丰富,用香水的人当然不多。能在夏日清早感染一身香气,并持续整天,的确令人喜悦。在要花的过程中,即使不认识的人也能透过花间说家常,增进情谊,真是情趣无限。

⑦而父亲赶早摘花,想到会有许多人喜欢他种的花,并盘算着不知今天的花够不够时,这份可以与人分享的心情,更是令人欣慰吧。尤其某个有晨曦的夏天清早,当我看见父亲摘下一朵沾露的玉兰花,小心翼翼地插在母亲的耳际,顺手理理母亲的头发时,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美丽感动。

⑧我恍然大悟。原来,母亲身上的花影飘香,皆是父亲每天亲手插上去的。对父亲而言,这也许是极自然不过的一个举止,但跃入我眼里,却是温柔万分。我很难明确地描述出这份感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⑨玉兰花我有很特别的记忆。我曾在它的枝干上,每年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和姐姐爬坐上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但这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带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

16.借玉兰花的“记忆”,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美好感情有______、友情(师生情、同学情)、爱情、______。

17.选文第⑤段,写自己的“小家子气”,有哪些作用?

18.选文第⑦段写到“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感动”。其中“美丽”的含义是什么?

19.选文⑨段中划线句子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20.请你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给上面这篇文章另拟一个题目。

五、写作与表述(50分)

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21.生活中,许多时候需要我们进行换位思考。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往往发生一些矛盾。换位思考,可以使我们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误解可以使我们多一些理智,少一些盲目可以使我们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责备……

请你以“换位思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作文要求:(1)题目自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中心突出;(4)书写工整、规范,字数不少于500字。

22.假如你是下面文段中“我”,请你以“这是我的责任”为话题,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篇作文。

开学初,我被选为班长,于是我开始用自己的管理方式管理班级。不久,一些同学说我多管闲事,爱出风头,我说:“这是我的责任。”此后,班里常响起这样的话。一个学期将结束,当我听到同学们渐多起来的赞扬时,我还是说:“这是我的责任。”

作文要求:(1)题目自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中心突出;(4)书写工整、规范,字数不少于500字。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达标检测题

(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温馨提示:将解析写在答题卡内)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5分)

1.辨认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1)在A、B、C、D四副作品中,属于篆书的是()

A.B.C.D.

(2)请用简体楷书将B、C两幅作品正确、规范写在下面米字格里。

(B)(C)

(1)C(2)春华秋实马到成功

本题考查对书法作品的赏析。书法赏析首先要了解汉字字体特点: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隶书字形扁方,横画长而竖画短,左右分展,蚕头雁尾,一波三折;行书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笔画相互牵连,舒展、流畅,潇洒飘逸;篆书笔法瘦劲挺拔,曲线较多,直线较少;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A.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B.行书,笔画相互牵连,舒展、流畅,潇洒飘逸;

C.篆书,字体曲线较多,直线较少;

D行书,笔画相互牵连,舒展、流畅,潇洒飘逸;

故选C。

本题考查汉字书写。B、C两幅作品的内容分别是春华秋实、马到成功,注意用简体楷书正确、规范书写。

2.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粘衣不湿,佛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nèn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选自冯剑华的《雨》)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羞涩()②裙袂()③nèn芽()

(2)文段划线句子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①()②()

(3)解释下面词语

①文静:______________②羞涩:______________

(4)“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

(1)①.sè②.mèi③.嫩

(2)①沾②.拂

(3)①.性格、举止等文雅安静。②.心里害羞而举动拘束不自然。

(4)拟人

本题考查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羞涩,xiūsè,意思是心里害羞而举动拘束不自然;难为情,情态不自然。

裙袂,qúnmèi。意思是裙子的下摆。袂:指衣袖。衣袂飘飘:翩翩起舞时袖随风飘摆,有出尘之态。

嫩芽,nènyá,刚出生而柔弱的生命或树叶。

本题考查字形。

①粘,nián。指物体的附着性非常高,有粘性。

沾,zhān,①浸湿。②稍微碰上或挨上。

粘——沾。

②佛,fó,意为觉者,是佛教徒对修行成功者的称呼。

拂,fú,意思是轻轻擦过;掸去;甩动;抖。

佛——拂。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

文静,wénjìng,意思是(性格、举止等)文雅安静。

羞涩,xiūsè,意思是心里害羞而举动拘束不自然;难为情,情态不自然。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伸伸懒腰,走出”赋予“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以人的情态和动作,运用拟人的修辞,表述对雨的喜爱之情。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虽然实验没有成功,但谁也不会认为这是他没有努力的缘故。

B.最近两年,这个县通过兴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粮食产量不断提高。

C.她说还是生一个好,你看是不是考虑一下她的意思?

D.上海公用事业的改革是基本上在国有老企业和大企业中展开的。

A

考查病句的辨析。

B.成分残缺,在“粮食”前加“使”;

C.表意不明,“她说还生一个好”可理解为“只生一个”或“再生一个”,可改为“她说还是再生一个好”;

D.语序不当,“是基本上”应改为“基本上是”;

故选A。

4.下面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A.《济南的冬天》老舍,通过写济南冬天山水的特点,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情的特点,表述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B.《观沧海》曹操,是宋朝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C.《论语》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它记录的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共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D.《皇帝的新装》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的代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B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B.错误,曹操是东汉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故选B。

二、名著阅读(5分)

5.阅读古典名著《西游记》,回答下面问题。

(1)《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等神通,又从________索取作________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________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________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

(2)根据下面句子写出歇后语

猪八戒照镜子——

(1)①.龙宫②.金箍棒③.如来佛④.观音菩萨

(2)里外不是人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出明代百姓的社会生活状况。

结合《西游记》第二回,孙悟空学艺归来,教小猴子们练武,悟空施法从傲来国搬来兵器供群猴使用,自己却无称心的武器,便去东海龙宫借宝。龙王许诺,如果猴王能拿动龙宫的定海神针——如意金箍棒,就奉送给他。悟空获得如意金箍棒并从四海龙王处取得全身披挂,扬长而去。

结合《西游记》第七回,孙悟空在天宫被俘,玉帝命天兵刀砍斧剁、南斗星君火烧、雷部正神雷击,不能损伤悟空毫毛。太上老君又把悟空置八卦炉锻炼,七七四十九日开炉,孙悟空躲在巽宫,有风无火,遂无伤,得火眼金睛。后跳出八卦炉,大乱天宫更无一神可挡,又与佑圣真君的佐使王灵官和三十六员雷将在灵霄殿外的通明殿嚷斗,惊动玉帝,玉帝下旨着游奕灵官、翊圣真君请来如来佛祖,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

结合《西游记》第八回,孙悟空大闹天宫五百年后,如来欲寻一信徒取经,以使佛法永传东土。观音率木叉,带着袈裟、锡杖和金、紧、禁三个箍,驾云前往。菩萨领命与徒弟惠径去,途中收了被贬下界的卷帘大将、天蓬元帅为徒、齐天大圣为徒,分别取名沙悟净、猪悟能,孙悟空并嘱咐他们各自等待取经人。

本题考查歇后语。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字面意思是:镜子里面和外面都是猪八戒,都不是“人”。比喻做事两面不讨好,到处都受人埋怨。

三、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8分)

6.古诗默写

(1)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2)________________?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3)__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其一))

(4)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5)________________,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6)河流大野犹嫌束,________________。(谭嗣同《潼关》)

(7)诸葛亮在《诫子书》中阐述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修身养性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铁马冰河入梦来②.乡书何处达③.自古逢秋悲寂寥④.百草丰茂⑤.君问归期未有期⑥.山入潼关不解平⑦.淫慢则不能励精⑧.险躁则不能治性

本题考查默写。注意易错字:寂、寥、茂、潼、淫、励、躁。

(二)古诗阅读(5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7.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述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8.诗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7.D8.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将自己渴望杀敌报国的梦想付诸梦中,强烈的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本题考查词句理解。

D.僵卧孤村不自哀: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孤村”指的是这个村落荒僻、偏远,并没有说它与世隔绝,这个“孤”也写出了内心的感受,孤苦,孤独;

故选D。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这两句紧承首两句,扣住“梦”在写。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幻化出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而且“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间接写出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的现实和痛苦。“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述了诗人的英雄气概。故这两句运用间接抒情的方法,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爱国之情。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①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②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①涉:跋涉,这指渡过江河的意思。②遽(jù):急忙、立刻。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

(3)是吾剑之所从坠()(4)遽契其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1.通过阅读甲乙两篇文章,我们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

9.①.到②.说讲③.这④.用刀刻

10.(1)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2)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11.甲文:传言不要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乙文: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处理。

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词语解释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

(1)句意:等到他家打了水井。及:等到。

(2)句意:居住在国都中的人讲述这件事。道:讲述。

(3)句意: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是:这。

(4)句意:急忙用刀刻他的船。契:用刀刻。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1)闻,名词,传闻;若此,像这样;闻,听。

(2)求,找;若,像;此,这样;惑,愚蠢,糊涂。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穿井得一人》通过一个姓丁的人家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误传为从井里挖出了一个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传闻不要轻信,也不要瞎传,一定要详察的道理。

《刻舟求剑》讲述了一个佩带宝剑的人乘船过江时,剑掉入江中,他却不着急下水寻找,而是在船上做记号,打算等船靠岸后再从做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的故事。故事告诉我们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处理。

参考译文: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浇田、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挖水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了这件事就去传播:“丁氏挖水井得到一个人。”国都中的人纷纷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的国君让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有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急忙用刀刻他的船,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四、现代文阅读(25分)

(一)(12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植树的牧羊人(节选)

让·乔诺

①那是在1913年,我长途跋涉走进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从前一天晚上起,就没有水喝了。现在,我必须去找点儿水。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我打消了在这里过夜的念头。

②我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我还是没有找到水,连一点儿希望都没有。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我看见远处有一个黑影。开始我,还以为是一棵枯树,但没有选择,我还是朝那儿走了过去。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还有三十来只羊,懒懒的卧在滚烫的山地上。

③牧羊人让我喝了他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他从一口深井里给我打了一些水,井水甜丝丝的。井台上,装着简单的吊绳。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④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头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房顶很严实,一滴水也不漏。风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上的声音。房间里收拾得很整洁,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的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⑤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要把烟袋递给他,可是,他回答说不吸烟。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⑥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的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⑦……

⑧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的肩膀这么高了。那大片的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⑨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效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⑩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1945年的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87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样,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很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尔泽·布菲的老人。

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

12.选文第⑥段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表现了牧羊人是个怎样的人?

13.“这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加点词“奇迹”指什么?

14.“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这句话有怎样的寓意?

15.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薄薄的雾气,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12.动作描写,表现了牧羊人工作时的心无旁骛,说明他是一个极其认真、一丝不苟的人。

13.“奇迹”指牧羊人长年累月地植树,改变了这里原来很差的生态环境,使干旱荒凉的地方变成了郁郁葱葱、富饶丰美、充满生机的地方。

14.这句话是“我”第一次见到牧羊人时的印象,用“不毛之地的神秘泉水”比喻牧羊人,寓意了他将给这个荒凉的地方带来灌溉滋润和丰饶。

15.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那个曾经被废弃的荒凉的村庄现在已经是满目绿色像地毯一样覆盖着的景象了。

考查描写方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

常用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及细节描写。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种类,然后结合句子去分析作用。

联系第⑥段中“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的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的内容,从“拿出,倒出,散,挑选”等词语可见,这是对牧羊人的动作描写,表现了牧羊人工作时认真严谨,专心致志,说明他是一个极其认真、一丝不苟的人。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联系⑧段中“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样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第⑨段中“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的内容可知,“奇迹”指的是因为牧羊人的大力植树,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改善,使原本荒芜的地方和恶劣的环境不复存在,干旱荒凉变成了郁郁葱葱、富饶丰美、充满生机。

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全文内容,结合句意理解它在特定语境中的深意,注意重点词语和表现手法的使用效果。

联系第②段“忽然看见远处山谷似乎有人影,开始我还以为是棵枯树,但不论怎样我还是走了过去。原来是一个牧羊人”表明,我在这里初次遇到了牧羊人;联系第③段中“他从一口深井里汲水给我,井水甜丝丝的……他显得自信、平和”表明了牧羊人的特点,他就像“神秘泉水”是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此句用比喻的修辞,将牧羊人比喻成“不毛之地的神秘泉水”突出了他的重要作用,联系全文他种橡树的情节可知,此句隐含他将给这个荒凉的地方带来灌溉、滋润和丰饶的寓意。

考查对句子的赏析。

解答时,按照题干要求从修辞手法方面进行,还要写出表述的情感。结合修辞手法,品出生动美。首先要记住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对比、反问),并结合修辞特点和表述效果来赏析。注意写出本体和喻体。

联系句中“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的内容可知,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雾气(牧羊人种的树)”比喻为“地毯”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那个曾经废弃的荒凉的村庄现在满目绿色,像地毯一样覆盖着大地的景象,表述了对牧羊人的赞美。

(二)(1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玉兰花的记忆

卢玮

①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②玉兰花树约有两层半的楼房高。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苞时便给摘下。他把较细的竹竿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有时亲自爬上树去摘,身手矫健。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

③当然,父亲一定会留下用手可以够得到的范围,让前来感染香气的邻居,也可以得到在绿阴中寻一抹清幽的乐趣。

④念小学时,家人总要在我的书包里放些玉兰花,用手帕包好,以免损及象牙白的花瓣。然后再三叮嘱,送给老师和同学。有时自己懒惰贪玩,便忘了,经常是老师提醒“我又闻到花香哦。”我才猛然记起。

⑤常常在送给老师后,玉兰花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当同学向我要时,就显窘促,只好从亲近的同学开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给省下来了。现在想起来,真自觉小家子气。

⑥那时一直不明白,何以小小的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因为我总是喜欢花的姿态,远远胜过它的香气。直到渐渐长大,才稍稍明了这是一种喜悦心情。二十几年前,物资并不丰富,用香水的人当然不多。能在夏日清早感染一身香气,并持续整天,的确令人喜悦。在要花的过程中,即使不认识的人也能透过花间说家常,增进情谊,真是情趣无限。

⑦而父亲赶早摘花,想到会有许多人喜欢他种的花,并盘算着不知今天的花够不够时,这份可以与人分享的心情,更是令人欣慰吧。尤其某个有晨曦的夏天清早,当我看见父亲摘下一朵沾露的玉兰花,小心翼翼地插在母亲的耳际,顺手理理母亲的头发时,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美丽感动。

⑧我恍然大悟。原来,母亲身上的花影飘香,皆是父亲每天亲手插上去的。对父亲而言,这也许是极自然不过的一个举止,但跃入我眼里,却是温柔万分。我很难明确地描述出这份感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⑨玉兰花我有很特别的记忆。我曾在它的枝干上,每年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和姐姐爬坐上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但这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带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

16.借玉兰花的“记忆”,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美好感情有______、友情(师生情、同学情)、爱情、______。

17.选文第⑤段,写自己的“小家子气”,有哪些作用?

18.选文第⑦段写到“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感动”。其中“美丽”的含义是什么?

19.选文⑨段中划线的句子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20.请你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给上面这篇文章另拟一个题目。

16.①.乡情②.亲情

17.将“我”的“小家子气”与父亲及家人的“大气”形成鲜明的对比;“小家子气”符合“我”的年龄特征,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

18.含义是“我”的父母恩恩爱爱、和和美美。(意对即可)

19.形象地写出了“我”享受生活的愉悦心情。

20.示例:如花缘、玉兰飘香、美丽的玉兰花等。(符合文意即可)

本题考查主题。

1)结合①段“每当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可知,要和赠之间都是如此的自然,看出浓郁的乡情。

2)结合④段“家人总要在我的书包里放些玉兰花,用手帕包好,以免损及象牙白的花瓣,然后再三叮咛,送给老师和同学”可知,有好的东西要赠给老师、同学,看出当时淳朴的师生情,同学情。

3)结合⑦段“当我看见父亲摘下一朵沾露的玉兰花,小心翼翼地插在母亲的耳际”可知,一朵玉兰花的摘与戴传递的是父母之间淳朴的、深厚的爱情。

4)结合⑨段“也和姐姐爬上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可知,“我”和姐姐在玉兰花中玩耍、吃东西是如此的快乐,表现了美丽的亲情。

本题考查情节作用。

1)结合②段“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可知,选文第⑤段,写自己的“小家子气”,是与前文写父亲和家人的“大气”形成鲜明的对比。

2)同时,结合⑤段“只好从亲近的同学开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给省下来了”可知,把好东西送给朋友,不送给发生矛盾的人,这和“我”的年龄特征是相符的,故当时“我”的“小家子气”符合“我”的年龄特征。使文章更显得真实。

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1)本义。“美丽”本是指某个事物或者人的外貌比较漂亮。

2)语境义。这里指父亲为母亲戴玉兰花时二人的形象美丽。并不是一种容颜上的美丽,而是感觉。结合⑧段“原来,母亲身上的花影飘香,皆是父亲每天亲手插上去的。对父亲而言,这也许是极自然不过的一个举止,但跃入我眼里,却是温柔万分”可知,父母的举动让“我”觉得此时的父母格外美丽的原因是二人此时让“我”看到了爱情的美丽,因为二人的恩爱、和美,所以美丽。

本题考查句子理解。词句赏析思路:一般先判断手法,修辞手法,表述方式,描写手法,词性等,然后分析其产生效果,或者和人物、或者和其他描写对象相关,最后体味情感。

手法。“爬、吃”是动作描写。

分析。回忆、描绘了和姐姐一起在玉兰花树上玩耍、吃东西的画面,结合“享受”可知表现了当时的快乐、享受的心情。表现了对那段时光的眷恋。

本题考查拟题。明确题目的作用:线索,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暗示主题,暗示文章人物形象,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设置悬念。结合相应的作用,抓住关键词来拟题,本文全文都在写玉兰花,所以题目里要有玉兰花。

示例:玉兰花开的日子,芬芳玉兰。

五、写作与表述(50分)

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21.生活中,许多时候需要我们进行换位思考。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往往发生一些矛盾。换位思考,可以使我们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误解可以使我们多一些理智,少一些盲目可以使我们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责备……

请你以“换位思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作文要求:(1)题目自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中心突出;(4)书写工整、规范,字数不少于500字。

例文

换位思考,风景更美

山埋怨水弄湿了它的围裙,水抱怨山拦住了它的去路。如果山能想到是水使它更具活力,水能思考是山使它更有激情,那么,山环水绕,意境悠远,何其美也!

绳埋怨风筝弄疼了它的脖子,风筝抱怨绳束缚了它的个性。如果绳能想到是风筝使它更具高度,风筝能思考是绳使它更有保障,那么,何其乐也!

别老是把理由留给自己,把抱怨丢给别人,换一个角度,换一下位置,从对方的角度思考,真正替别人着想,就会有别样的心情,就会形成浓郁和谐的气氛。别人开心我们才会开心,大家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换一个角度,磨灭自私与狂妄,铲除牢骚与不满,我们就会发现天地如此宽广,阳光如此灿烂,从而提升我们的生存价值,社会也会呈现别样的风景。

试想,正在靖国神社虔诚参拜的“他”,如果是一个备受战争之苦的人,也许那些篡改教科书的主张便不会“生存”,叛逆的行为也不会“上演”,供奉的也将不再是军国主义者的牌位,而应是在战争中无辜丧命的百姓的纪念碑。

如果正在绞尽脑汁思量如何下台阶的“他”是伊拉克的一个普通市民,那么“他”就不会因自己的私欲而丧心病狂。这样,伊拉克撼人心魄的炮声将不再响起,障眼的硝烟也不会升腾,取而代之的应是炊烟袅袅,牧歌田园。

换一下位置,世界就会多一些和平与安宁,衔着橄榄枝的白鸽将自由地翱翔于没有硝烟的蓝天,世界人民的叹息也会成为历史的记忆。换一下位置,小草就不会埋怨叶子打破了它的冬梦,叶子也不会讥讽小草出身卑贱、不懂音乐,世界也将不会出现心的沙漠,也不会有爱的荒原,从此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身居高位,更应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别只叹高处不胜寒,更应有“思其民”的博爱胸怀。

其实,生活就是这样简单,把自己放在普通人的角度,放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生活将会更美好,世界也会更祥和。

生活有了换位思考,隔膜就不会有生存的空间;体会一下别人的苦楚,由衷地为他人着想,就是多给自己一个机会!

本题考查话题作文写作。

1.审题立意:本题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