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部编高一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专题:古代诗歌鉴赏强化训练(二)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高一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专题:古代诗歌鉴赏强化训练(二)
一、诗歌鉴赏
1.(2017高一下·张家界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颔联是什么意思?它表述了什么样的心情?
(2)诗题“淮上喜会梁州故人”中的“喜”在诗歌中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2.(2017高一下·张家界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小面小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的“凤凰”形象具有哪些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3.(2017高一下·池州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
李珣
古庙依青嶂①,行宫枕碧流②。水声山色锁妆楼③。往事思悠悠。
云雨朝还暮④,烟花春复秋⑤。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⑥。
①古庙:指巫山神女之庙。②行宫:古代天子出行时住的宫室。这里指楚王的细腰宫。③妆楼:指宫女的住处。④云雨朝还暮:宋玉《高唐赋》说,楚王梦一神女,自称“妾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⑥行客:指途经巫山之过客。
(1)赏析上片首句中“依”和“枕”的妙处。
(2)这首词的最后一句,有人评价:“极具真情,无理而妙。”请谈谈你的看法。
4.(2017高一下·邵阳期末)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1)一,二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三,四句写出诗中这位将军怎样的形象特点?
5.(2017高一下·孝感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摸鱼儿①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②,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③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①此词作于1179年,距辛弃疾北方起义、南归宋朝已过去了十六个年头,被朝廷支来支去的他再次由湖北转运副使改调湖南转运副使。②长门:汉代宫殿名,陈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据说陈皇后听说司马相如文章天下最工,便送去重金,求解愁辞赋,得《长门赋》,希望再次得到汉武帝的宠幸。③玉环飞燕:杨玉环、赵飞燕,皆貌美善妒。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本词直接继承了《楚辞》香草美人的比兴寄托手法,用男女的爱情来隐喻现实的政治斗争,并构成了整体性的象征意蕴。
B.上片写惜春又怕春来的早,更怕落红无数,苦心留春却又留春不住,怨春不语却又拼命挽留,一层一折,一折一转,层层深入,宛转有致。
C.上片尾句,赞美蜘蛛殷勤织网、粘絮留春,实则写自己想为国殷勤效力。辛词多写收复失地之志,风格豪放旷达,本词亦是如此。
D.下片以陈皇后的失宠比况自己的现实处境,写“玉环飞燕”说明再春风得意的人也躲不过化为尘土的结局,流露出失意落魄的情怀。
E.最后三句是说不要用凭高望远的方法来排消郁闷,因为望到的烟柳斜阳凄迷景象,会让人想起南宋王朝昏庸腐朽、日落西山的现实。
(2)这首词表述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6.(2017高一下·扬州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晓起
文天祥
远寺鸣金铎,疏窗试宝熏。秋声江一片,曙影月三分。
倦鹤行黄叶,痴猿坐白云。道人①无一事,抱膝看回文②。
①道人,诗人自称。1270年,文天祥被罢官后,筑宅于文山,打算寄情与山水之间。本诗即创作于此时。②回文,是一种字句回环往复都能成义的诗歌体裁,颇多游戏之作。
(1)赏析首句“远”字的妙处。
(2)诗歌前两联描绘出一幅清幽疏淡的画面,诗人是怎样描写这幅画面的?
(3)结合全诗,概括诗人情感的矛盾之处。
7.(2017高一下·太原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得张正字书
陈与义①
送老茅屋底,天寒人迹稀。一觞犹有味,万事已无机。
岁暮塔孤立,风生鸦乱飞。此时张正字,书札到郊扉。
①此诗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诗人因对朝廷竭力主和心生失望,引疾辞职,闲居江州。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送老”句有叹岁月流逝之意“人迹稀”既指环境幽静,又有孤寂之意。
B.“一觞”句指心灰意冷,借酒浇愁,“无机”指自己在官场失意,已无再起机会。
C.“此时”句承上六句而来,写百无聊赖之际忽得张正字书札,内心顿生喜悦之情。
D.本诗写于辞职隐居之时内心郁闷和得书之喜形成鲜明反差。诗人在表述情感时不施藻绘,诗风朴质老苍。
(2)颈联是怎样写景的?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8.(2017高一下·绍兴期末)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祝英台近·晚春
辛弃疾
宝钗分①,桃叶渡②,烟柳暗南浦③。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①宝钗分:前人每以分为两股的钗作为别时留赠之物。②桃叶渡:在南京秦淮河与青溪合流处。这里泛指男女送别之处。③南浦:水边,泛指送别的地方。《楚辞·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
(1)这首词的上片运用了和的手法来表述闺中女子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词的下片表述感情细腻委婉,请简要分析。
9.(2017高一下·湖北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登九峰楼寄张祜》①
杜牧
百感衷来不自由②,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①据《云溪友议》载:白居易长庆(821-824)年间为杭州刺史时,张祜和徐凝同应贡举而未能分出谁当首荐。白居易遂出试题命二人决赛。结果列徐第一,张第二。张以为耻,遂“行歌而返”。后杜牧颇为张祜抱不平,写此诗寄赠张祜。②不自由:情不自禁。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以先果后因的倒装句式,造成突兀、警耸的艺术效果。以寂静旷漠处的号角声渲染凄凉黯然的意境,衬托诗人岑寂凄恻的心境,引发下文复杂的情感。
B.颔联承上碧山芳草之景物,翠峰依旧,徒添知己之思;芳草连天,益增离别之恨。离思是无形的,把它寄寓在路远山长的景物中,便显得丰满、具体,情深意长了。
C.颈联议论,目不见睫,喻人之无识,“道非身外”,称颂张祜诗艺之高,转为安慰对方。这是富有理趣的画龙点睛,直接点明写作目的,成了本诗的“诗眼”。
D.尾联中“千首诗轻万户侯”一句,采用对比手法。将“千首诗”补足“万户侯”做对比,突出前者轻,而后者重,从而巧妙地劝说朋友应该走科举封侯之路。
E.这首诗纯乎写情,旁及景物,描写碧山芳草,寄托了诗人对友人无尽的离思别恨;全诗格调苍凉,感情沉痛,语言凝练,富有哲理,兴寄深远,情韵悠长。
(2)这首诗表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10.(2017高一下·广安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表述了诗人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开始厌倦尘俗的情绪,晚年归隐于终南山边。
B.颔联表述了诗人经常独自游山赏景的情形。“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
C.尾联写了诗人偶然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与之谈笑言欢,竟舍不得让老人回家。
D.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的心境。
E.全诗语言婉约绚丽,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2)这首诗的颈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请结合诗意分析这两句诗表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1.(2017高一下·浦东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小题。
汴河亭①
许浑
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
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②还似景阳楼。
①汴河亭:隋炀帝杨广为了东游广陵(扬州),不惜倾全国民力财力开凿一条运河,即今通济渠。其东段叫汴河,汴河之滨筑有行宫,即“汴河亭”。②迷楼:隋炀帝的宫殿,隋炀帝登此楼,曰:“虽真仙游其中,亦当自迷也”,故曰迷楼。景阳楼:南朝陈后主的宫殿。
(1)从题材看,这是一首诗。
(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着力刻画广陵(扬州)花开之盛,意在渲染广陵的繁华美丽。
B.颔联巧用数字,突出了隋炀帝离宫南下时,场面是多么盛大壮观。
C.尾联收束全文,把“迷楼”比作“景阳楼”,含蓄交待了文章主旨。
D.诗歌语言雄健,境界阔大,写景生动,感慨深沉,十分耐人寻味。
(3)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画线句。
12.(2017高一下·张家口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春日山居寄友人①
周贺
春居无俗喧,时立涧前村。
路远少来客,山深多过猿。
带岩松色老,临水杏花繁。
除忆文流②外,何人更可言。
①本诗写于诗人隐居期间。②文流:文士之流,指有才学之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歌标题既点明了写作的时令,又表明了诗人的生活环境和写作意图,可谓“一举多得”。
B.首联描写了春居山中、远离尘嚣、时立观景、怡然自得的诗人形象,诗人高雅脱俗,飘然世外。
C.颔联运用对比的手法,以“少”与“多”相对比,鲜明的写出了山居环境远离尘嚣的清幽和静谧。
D.颈联写岩石旁松树的老色,寄寓诗人年老之意;写临水杏花的繁茂,又暗喻诗人的老当益壮。
E.尾联写诗人除了文友可忆之外,再无人可与之交流,表述了希望友人和自己一起隐居山林的愿望。
(2)本诗主要表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
13.(2017高一下·曹妃甸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
高适
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
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
出塞应无策,还家赖有期。
东山足松桂,归去结茅茨。
①青夷军,唐戍边军队。此诗歌是四十七岁的高适送兵往青夷军,归途入居庸关时所作,他曾到边塞寻求避身之路,但未成功。②东晋谢安在时局混乱时退居东山,相机而作。
(1)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2)后两联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4.(2017高一下·湄潭期中)阅读下列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青门引·春思
张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1)本词运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试赏析其表述效果。
15.(2017高一下·桂林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①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曰“超然台”。故国,这里指四川眉山。②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阕首句即点明了当时的季节特征,以比喻与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状写出柳枝随风轻拂、婀娜动人的姿态。
B.“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表现了密州城的满城春色,善于抓住景物特征,色彩对比,明暗相衬。
C.“试上”二字直接点明登台望远的场景,其中“试”字含蓄地透露暂得清闲的愉悦心境,引起下阕的抒情。
D.全词意境清丽,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语言质朴无华,但见其婉约之风。
E.词中斜柳、楼台、春水、春花、烟雨的暮春景象和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都围绕着“超然”二字展开。
(2)酒醒后为何咨嗟全词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16.(2017高一下·屯溪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秋山中作①
王维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岂厌尚平②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③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①这首诗疑作于王维四十多岁的时候,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②尚平,字子平,东汉朝歌人。为子嫁娶毕,即不复理家事。后用为不以家事自累的典实。③蛩,蟋蟀。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无才不敢累明时”写出了诗人的谦虚,他认为自己没有才华,就不拖累圣明的时代了。
B.全诗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描写景物和传情达意,如反语、用典、以动衬静、渲染、比喻等。
C.诗歌符合律诗对对仗的要求,颈联中“草间”对“山里”,“蛩响”对“蝉声”。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富于音乐美。
D.颈联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临秋的蟋蟀响急,薄暮的寒蝉声悲,照应题目,写出了早秋山中的安静空寂,给人一种萧索落寞的感受。
E.诗歌通过“故篱”“蝉声”“柴门”“空林”“白云”等意象,交待了诗人生活的山林田园环境。
(2)全诗表述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7.(2017高一下·蚌埠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题。
清平乐·春晚
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①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①王安国:王安石弟,后被罢官归田。②小怜:泛指歌女。③朱户:古代帝王赐给诸侯或有功大臣的朱红色的大门。
(1)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近代学者谭献在《潭评词辩》中称这首词“结尾品格自高”,请从手法和内容两方面谈谈你对末二句的理解。
18.(2017高一下·成都期中)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下面问题。
卜算子张元幹①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①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②起舞闻鸡:出自《晋书·祖逖传》: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
(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19.(2017高一下·彭州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夕旅怀
崔涂①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②烟景有谁争?
①崔涂:终生飘泊,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1)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上句描绘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写我依依不舍送春归去。
B.颔联第二句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子规啼声与三更月色,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C.颈联“故园书动”写自己长久在外,因而家中的书一直没有被翻动过,充满寥落之意。
D.诗中前四句都是对春夕之景的描绘,写春景之寥落;后四句重在抒情,抒发了凄婉动人的愁绪。
E.“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两句运用了设问的手法,其言外之意是说,故乡五湖美好的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的。
(2)本诗蕴含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017高一下·新余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杨万里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1)下列对诗歌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诗题中的“九日”与“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一词描述的是同一个节日,古人喜在此佳节登高远望,啸咏骋怀。
B.本诗首联点明来秋浦(即池州)的时间和自己对这里的向往,以实为梦,以新游为旧游,写出对此地的亲切感情。
C.颈联中,“谪仙”诗风豪放,“小杜”放荡不羁;前者写出过“直挂云帆济沧海”“风雨不动安如山”等名句。
D.颔联“风月不供诗酒债”,风月,指自然景物,意指留恋山水、纵情美酒会让人消磨意志,不思进取。
E.诗人登临杜牧曾登高之处,运用拟人、用典等手法,既详细描绘了池州的美好风光,又表述了对先贤的景仰与追思。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解析解答部分
1.(1)颔联的意思是:自从分手以后,便像两块随风飘浮的浮云一般飘荡不定,逝去的光阴如同流水一般,不知不觉已经十年。这一联抒发了岁月蹉跎(或:十年阔别)的伤感。
(2)①通过神态描写(“欢笑”)来表现久别重逢之喜。②悲喜对比,有喜有悲,喜中有悲,毕竟两人重逢时都已两鬓斑白发稀疏。
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1)本题考查考生对于诗歌内容和情感的把握。题干中答题关键词“颔联”“意思”“心情”。解析应该包括含义和情感两个部分。颔联借“别后”“十年”直接抒发十年阔别的伤感。(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答题关键点“‘喜’在诗歌中是如何表现”。答题时首先点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表述效果。“欢笑”是通过神态描写,来表现久别重逢之喜;“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悲喜对比,有喜有悲,喜中有悲,毕竟两人重逢时都已两鬓斑白发稀疏。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也有人称之为表述技巧),可以从抒情方式、修辞方法、描写手法等三个方面入手。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2.(1)特征:品行高洁,才能出众,志向远大。
分析: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傲世”)的品性。凤凰“彻九州”、“望八荒”的举动,表现出才能出众、志向远大的特点。
(2)手法: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
情感:诗人以凤凰自喻,抒发了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分析:根据诗中“催藏”、“恨”、“心伤”几个词和“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可以推知,是孤独苦闷、壮志难酬。
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诗句概括凤凰鸟的特征,特征:品行高洁,才能出众,志向远大。分析: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傲世”)的品性。凤凰“彻九州”、“望八荒”的举动,表现出才能出众、志向远大的特点。(2)本题考查的是对手法和手法和情感综合考查类试题。手法: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情感:诗人以凤凰自喻,抒发了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分析:根据诗中“催藏”、“恨”、“心伤”几个词和“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可以推知,是孤独苦闷、壮志难酬。
诗歌鉴赏考查手法和情感的赏析类试题是常见题型,考生要注意从诗歌的宏观角度赏析手法和分析情感,注意在答题的时候要有理有据。
3.(1)“依”是“依偎”,“枕”是“枕着”。用这两个字,运用拟人修辞手法。从舟中远望过去,仿佛神女祠偎依有如屏嶂的山峦,行宫以碧水为枕藉。古庙、行宫、山、水这些景点,一经词人用“依”、“枕”二字加以连缀,便构成了一个整体结构。写出了古庙和青嶂、行宫和碧流的依存关系。
(2)最后一句写“行客”“多愁”,言外之意,是“猿啼”所引发,故有“何必”之语,似在埋怨猿猴。实际上,“行客”早已有愁,与外物何干?此为“无理”;但符合此时此地的心情,恰如其分而又深刻浓郁,是为“而妙”。
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1)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答题时首先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含义,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最后分析表述效果。从舟中远望过去,仿佛神女祠偎依有如屏嶂的山峦,行宫以碧水为枕藉。古庙、行宫、山、水这些景点,一经词人用“依”、“枕”二字加以连缀,便构成了一个整体结构。(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需要学会抓住关键词,何为“无理”,为何“而妙”,联系诗歌内容进行分析。“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不必猿啼,行客已自多愁,又况闻见催人泪下的猿啼呢。以景结情,语浅情深。词人借助孤舟行客的感受,发思古之幽情,而其伤今之意隐然自在不言之中。
4.(1)渲染阴沉肃杀的气氛;暗示敌人入侵。
(2)威武、勇猛、刚毅。
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1)答出景物渲染的作用,然后结合诗句解释,运用那些意象、创设哪种氛围。(2)和足以根据诗句概括形象特征:威武、勇猛、刚毅。
5.(1)C;D
(2)①光阴虚掷的感叹。(春又归去、惜春、留春不住)②壮志难酬的苦闷。(佳期又误、有人妒、脉脉此情谁诉)③对投降派的警告。(君莫舞、君不见、皆尘土)④对南宋朝廷暗淡前途的担忧。(南宋的春天“归去”、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⑤渴望为国效力。(殷勤、脉脉此情)
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1)C.上片尾句,赞美蜘蛛殷勤织网、粘絮留春,实则写自己想为国殷勤效力。辛词多写收复失地之志,风格豪放旷达,本词亦是如此。本词沉郁蕴藉;D.下片以陈皇后的失宠比况自己的现实处境,写“玉环飞燕”说明再春风得意的人也躲不过化为尘土的结局,流露出失意落魄的情怀。“落魄沮丧”有误,“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是警告投降派别得意忘形。(2)本题考查的是分析诗歌的情感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有理有据的作答本题,①光阴虚掷的感叹。(春又归去、惜春、留春不住)②壮志难酬的苦闷。(佳期又误、有人妒、脉脉此情谁诉)③对投降派的警告。(君莫舞、君不见、皆尘土)④对南宋朝廷暗淡前途的担忧。(南宋的春天“归去”、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⑤渴望为国效力。(殷勤、脉脉此情)
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6.(1)点明寺庙的位置,写出铎声的悠扬缥缈,传达出诗人淡远平静的心声。
(2)远近结合:远寺是远,疏窗是近;视听结合:秋声是听觉,曙影是视觉。
(3)既对世俗事务的厌弃(亦可答成“既有寄情于山水的闲适”),也有无所事事的愁怨。
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1)本题主要考查炼字。这类题目答题时既要指出该字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述效果及作用。点明寺庙的位置,写出铎声的悠扬缥缈,传达出诗人淡远平静的心声。(2)本题主要考查手法分析。诗歌前两联描述画面的手法,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手法,如远近结合、视听结合等。(3)本题主要考查情感分析。题干提示“情感矛盾”之处,既对世俗事务的厌弃,也有无所事事的愁怨。
常规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或词在句中的含义。解释含义除了说明该字或词在句中的具体意思而外,还应当考虑语法现象和修辞手法,如活用,拟人,比喻,通感,化动为静等。第二步:把该字或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想像,再现诗句表现的图景。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述了怎样的感情。
7.(1)B
(2)动静结合。孤立之塔是静景,乱飞之鸦是动景。渲染了孤寂、悲凉的气氛反衬出诗人得张正字书的惊喜。
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1)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无机”,传达出诗人借酒自慰及对世间万事的心灰意冷之情。“已无再起机会”不当。(2)这是一道写景的分析的题目,分析时,要先抓住主要景物,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及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例如,手法主要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分析时从“塔孤立”“鸦乱飞”角度分析作答。
答此类题型的方法如下:①描绘诗中主要景物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候既要忠于原诗又要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加以创造,再现画面,力求语言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的词即可,孤寂冷清、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生机勃勃、恬静优美、闲适安宁、朦胧迷离等,注意能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通过景物所表述的的思想感情。
8.(1)用典;借景抒情
(2)下片运用细节描写(白描手法)、虚实结合的手法细腻委婉地表述了人物的情感。一个“觑”字,把闺中女子娇懒慵倦的细微动态和百无聊赖的神情生动地刻画出来。女子数花瓣卜归期。一瓣一瓣数过了,戴到头上,又拔下来,再一瓣一瓣地从头数。这种单调的反复动作既令人觉得可笑又叫人心酸,充分表现出女子的痴情。最后以女子的哽咽梦呓作结,借无理责问表述至深情感。
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1)注意根据诗歌内容“南浦”和景物的描写答出“用典”和“借景抒情”的手法。(2)这实际是一道分析抒情手法的题目,注意题干中的“细腻委婉”,可分析下片运用细节描写(白描手法)、虚实结合的手法细腻委婉地表述了人物的情感。
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还有借助特殊的方式抒情如用典、对比、细节描写等,答题时根据具体的诗歌具体的分析,此题主要是细节描写和虚实结合的手法。答题时要结合诗歌做具体的解释。
9.(1)C;D
(2)①诗歌寄寓了诗人对友人无尽的离思别恨;②杜牧以目不见睫喻指张祜不被人赏识,又称道张祜诗艺高妙,有道在身,无须他求,写出了对张祜的同情与安慰,更表述了赞赏之意;③诗人称颂张祜清高豁达无人能及,以上千首诗篇蔑视权贵利禄,表述了诗人对其无限推崇与敬仰之心。
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1)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掌握。选项中A项写“角声”应为“烘托”的手法,C项“直接点明写作目的,成了本诗的诗眼”错。本诗的“诗眼”是首句“百感衷来不自由”。D项,误解诗句意义,“劝说朋友应该走科举封侯之路”。本句写出了他对诗歌的执着,和对科举封侯的不屑。从而表述对张祜这种清高豁达精神的盛赞和敬重。(2)本题答题关键词“思想情感”“分析”。分析情感抓住关键词句,“孤”“思无尽”“何年恨即休”“长不见”“张公子”。先点出情感,然后结合诗句、解释分析情感。
古典诗歌的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述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述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述技巧,表述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述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述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述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述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述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
10.(1)C;E
(2)这两句诗表述了诗人闲适的心境,以山水为乐,从容淡泊的情感。诗人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似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飘游。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写出了隐居山林所见景色的安逸与美好。突出了诗人闲适怡乐、随遇而安的心境,表现了诗人恬淡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
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1)本题主要考查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C项,尾联说诗人在山中偶遇林叟,与之谈笑,自己忘了归期。E项,该诗语言平白如话。(2)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解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表述了诗人闲适的心境,以山水为乐,从容淡泊的情感。
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解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解析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解析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11.(1)怀古
(2)A
(3)“鼓震”“旗开”是实写,“凝云、星辰动、日月浮”是虚写,虚实结合,进一步渲染隋炀帝的荒淫奢侈,并为结尾揭示诗歌的主旨作铺垫。
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1)题干问的是“从题材看,这是一首……诗”,这是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以及诗歌内容的把握。诗歌可以按照“题材”“体裁”进行分类。“体裁”,指一切艺术作品的种类和样式,其艺术结构在历史上具有某种稳定的形式,可见应是从形式上来分;“题材”,指为表现作品主题所用的材料简称题材,可见应是从内容上来分。诗歌标题是“汴河亭”,解释又对“汴河亭”做了介绍,诗歌的内容又对这一史实进行描述,由此可以知道,这应是一首怀古诗。(2)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诗歌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语言的分析把握。A项“意在渲染广陵的繁华美丽”有误;首联写隋炀帝东游前的准备。闻说扬州花盛,便想前去观赏。杨广为了去广陵看花,竟凿渠引流、大兴水土。为逞一己的私欲,竟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其奢侈程度可想而知。“先劈昆仑一派流”,一语中的,揭示本质。颔联写杨广离宫时景象。诗人没有正面写这个场面如何壮观,气势如何盛大,皇帝如何自得,而是从随行的队伍着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禁兵二百,前护后拥,宫女三千,尾随其后。皇帝的赫赫声威,于此表现无遗。颈联写沿途的喧闹情景。鼓声震天,凝固流云,惊动星辰,旌旗招展,覆盖着水面,仿佛波浪起伏,旗开之处,可见水底日月沉浮。这情景,把前面奢靡景象又推进一层。前三联,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依次写来,极言隋朝昏君的豪奢无度。(3)题干要求“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画线句”,这是考查学生对诗歌技巧的把握。本题较为简单,已经给出赏析的角度——虚实结合,考生只有把画线句中所写实景和虚景进行分析,然后明确二者关系即可。“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鼓震”“旗开”这些都是实际发生的景,而“凝云”“星辰动”“拂浪”“日月浮”都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都属于的想象,对隋炀帝出行的场面进行了夸张,表现隋炀帝的荒淫奢侈,这为尾联的做了铺垫。
怀古诗是古代汉族诗词中内容,思想较沉重的作品。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怀古诗的特点:①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②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③手法: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④语言:含蓄蕴藉。⑤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吴钩,乌衣巷,淮水,柳营,后庭花。⑥表现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即事议论。⑦思想感情:吊古伤今,昔盛今衰,怀才不遇。⑧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12.(1)D;E
(2)本诗主要表述了诗人对山林春景和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志趣相投的文友的思念之情。借景抒情。借春日山居所见之景寄寓自己内心对山林春景的喜爱之情。直抒胸臆。“除忆”两句写面对眼前山居的春景,除了能和文友分享外,无人可以分享,抒发了对志趣相投的文友的思念之情。
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1)D项,颈联写景,只是借以抒发诗人对山居春色的喜爱之情;E项,诗人并非“希望友人能和自己一起隐居山林”,而是表述对友人的思念之情。(2)注意结合诗中的重点词语“更可言”和诗后的解释“本诗写于诗人隐居期间”分析诗歌的“诗人对山林春景和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志趣相投的文友的思念之情”的情感。抒情方式借景抒情。
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还有借助特殊的方式抒情如用典、对比、细节描写等,答题时根据具体的诗歌具体的分析,此题主要是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答题时要结合诗歌做具体的解释。
13.(1)描绘了冬日傍晚的居庸关寒风呼啸、峰峦高耸、冰雪凄迷、路途艰险的景象。交代了时间、地点,渲染了荒寂、凄冷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前途渺茫的悲凉心境。
(2)①对此次出塞找不到安边之策的失望。(不能施展抱负的无奈)②归家有望的喜悦。③暂且归隐,等待时机报效朝廷的愿望。
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1)本题主要考查景象及作用。立足文本前两联,首联既点明了诗人观察的时间和地点,也是对环境大背景的刻意渲染。颔联写诗人看到的景象,峰峦高耸、冰雪凄迷、路途艰险的景象,一副冰雪凄迷,前途艰难之状,暗示了诗人对自己的仕途丝毫看不懂前景,感到无可奈何。(2)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解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颈联总结此次出塞的收获,诗人看到时局混乱、阴暗,良臣进阶无路,因此失分失望、愤懑,想到了暂居家中以修身养性。尾联追述先贤在时局混乱时退居草莽,相机而作的故事。
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测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解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解析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解析无限接近。
14.(1)本诗主要通过风雨、寂寞的庭轩、残花、楼头画角、重门、明月、秋千影等意象。营造出一幅凄冷、孤寂、伤感的意境。
(2)这首词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全词通过风雨、庭轩、残花、秋千影等清冷意象,寄寓了词人的孤独、寂寞和忧苦心境,词味含蓄隽永。
这首词运用了烘托的手法。词中描绘了气候的忽冷忽暖,风雨至晚才停,侧面烘托出词人的心绪不安;通过描写隔墙的秋千之影,烘托出入夜后月明人静的凄清,进而烘托出词人的孤独寂寞和抑郁的心情。
这首词精于炼字。“乍”“还”“方”精确地表现出气候和天气的变化,暗合微妙人情。一个“醒”字,暗示出酒醉之深和愁恨之重。“那堪”二字,则揭示出被秋千影所触动的情怀之深。
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1)先从诗歌中找出所选择的意象,分析出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所营造的一种氛围。组织语言即可。主要通过风雨、寂寞的庭轩、残花、楼头画角、重门、明月、秋千影等意象。(2)题目中非常明确的指出诗歌中运用了多种表述技巧,由诗歌的特点“诗言志”和诗体可首先分析出涉及到的抒情手法,再具体到诗歌内容,涉及到练字和多种我们常用的表述技巧。这样结合诗歌内容可分析出,合理组织语言即可。
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特别提示:答题时要区分“一”“些”“主要”等关键词。如问“运用了哪一种艺术手法”,只答一种即可。
15.(1)A;C
(2)①因为寒食后,马上就是清明节,是为亲人扫墓的日子,然而此刻他远在密州,无法回乡祭祖,于是借酒消愁,酒醒后只得咨嗟。②感情:思乡之情和超然达观之情,诗人思归不得,姑且试煎新采的春茶,趁着人还未老,开怀畅饮,尽情吟诗。
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1)本题是对诗词的内容和手法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和理解诗意和把握手法。A.没有用比喻。C.“暂得清闲的愉悦心境”错,应是“思归而不得的忧愁”。(2)此题注意题干的设问,要分两步作答本题。①因为寒食后,马上就是清明节,是为亲人扫墓的日子,然而此刻他远在密州,无法回乡祭祖,于是借酒消愁,酒醒后只得咨嗟。②感情:思乡之情和超然达观之情,诗人思归不得,姑且试煎新采的春茶,趁着人还未老,开怀畅饮,尽情吟诗。
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测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解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解析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解析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抓住寒食节的思乡之情。
16.(1)A;B
(2)①对自己不被知遇的抱怨。首句说自己“无才不敢累明时”,是谦词反语,埋怨自己满腹才华,却不被知遇重用。②对仕途世事的厌倦,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颔联两个典故,表明诗人与尚子平、陶渊明一样的意欲归隐山林的思想,而且归隐之心非常迫切③理想落空、独守山林生活的些许落寞。颈联的环境渲染悲凉的氛围,烘托悲戚的心境,尾联的“寂寞”“空”“独”更是直接点出了这种情感。
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选材为王维的山水诗。理解本诗的情感主旨关键在于对解释①的揣摩,尤其是解释中的“半官半隐”这一重要提示,再根据颔联两个典故就可体会出诗人对仕途世事的厌倦,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另外,揣摩首联“无才不敢累明时”这一诗句,可体会出诗人对自己不被知遇的抱怨。整首诗理解难度不大。两道小题,(1)着重考查对诗句内容与表现手法的理解,(2)着重考查对诗人思想情感的分析。考查问题角度明确,梯度明显,能够较为全面地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水平。
(1)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内容与表现手法。A.诗人没有自认为没有才华,B.没有比喻。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解答本题,一是抓住解释①与②这两个关键的提示,然后逐联揣摩。首联“无才不敢累明时”就流露出诗人对自己不被知遇的抱怨;颔联两个典故则表述了诗人对仕途世事的厌倦,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尾联中“寂寞、空、独”则抒发了诗人的因理想落空、独守山林生活的落寞之情。
把握诗歌的感情和主旨七关注:一关注:诗歌题材。每种诗歌题材都有自己特有的情感,把握了诗歌题材的情感分类,有助于快速而准确地对诗歌情感做出判断。二关注:诗歌标题。标题或提示诗歌题材类型,或直接间接透露思想情感。三关注:诗歌。联系时代及的人生际遇,知人论世,对把握诗歌的主题大有必要。四关注:抒情词句。抓住抒情词句可直接抒发诗歌的感情基调或思想感情。五关注:意象意境。有些常见的意象,往往能蕴含固定的含义。通过分析意象、意境,可以准确感知诗歌情感。六关注:解释小序。借助解释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把握诗歌写作的背景、原因和内容。七关注:诗中典故。读透典故,能读出诗人的隐含在典故中的思想感情。
17.(1)描绘的画面是:一夜风雨之后,园里的花朵凋零,残红败蕊,满地落英,一片狼藉,如同被污损的宫锦。借“满地残红”“宫锦污”表述了叹惜春景归去之情。
(2)这两句借助比拟的手法(托物言志亦可)描写暮春时节杨花自由自在随春风飞扬,可始终不肯飞入那权贵人家的画堂朱户。表述了孤高自傲,不肯依附权贵的品质。
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1)本题主要考查上片的内容分析,首先,找出相关的意象,分析特点,总结意境特点,如一夜风雨之后,园里的花朵凋零,残红败蕊,满地落英,一片狼藉,如同被污损的宫锦。结合意境分析情感,表述了叹惜春景归去之情。(2)本题主要考查手法和内容。对末二句的理解,“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以暮春纷飞的杨花不肯飞入权贵人家的画堂朱户,表述了不亲权贵的品格。比拟的手法。
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如本题借助比拟的手法,描写暮春时节杨花自由自在随春风飞扬,可始终不肯飞入那权贵人家的画堂朱户。
18.(1)①“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气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凄凉和沉重的心情。②“迷”字描写水面迷雾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内心的迷惘。
(2)思想感情:①壮志难酬的忧愤;②国势衰微的悲凉。
分析:①化用祖逖的典故,表现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②寓情于景,描写江湖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的表述了面对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
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1)题干要求选出“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这属于鉴赏诗歌语言中的炼字题。先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看有无活用,有无修辞,然后结合该词的意思分析句意,分析表述的效果,最后分析情感。“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这一句中诗人用“风”“露”“云”“水”“艇”几个意象,淋漓地描绘出了一幅夜间泛舟归来清幽、静逸的画面。其中“湿”和“迷”运用使动用法,即风露水气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表现环境的潮湿,体现诗人心境的沉重;水面的雾气让归家的小艇迷失了方向,表现此时诗人迷茫的心情。(2)题干问的是“‘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从解释来看,“起舞闻鸡酒未醒”一句使用典故,借祖逖的故事来表现自己的胸怀,既回映上文思古之心,又抒写了自己壮志难酬的幽怨;“潮落秋江冷”,此句以景结情,全词就在这一腔愁苦难遣之情中使抒情达到高峰时戛然而止,但那韵外之味却袅袅绵延不绝。
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述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述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述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题中,考生可以先分析最后两句的技巧,然后再思考其中蕴含的情感;前一句可以借助“起舞”“闻鸡”以及解释知道此句使用典故,然后结合典故的具体内容来分析诗人运用这一典故所表述的情感。
19.(1)A;B
(2)①春光易逝之叹。诗人面对着春水远流、春花凋谢的暮春景色,表述了深深的感叹;②羁旅思乡之情。借“子规”、“三更月”的意象以及梦中之景写出了游子思乡羁旅孤独之情;③仕途坎坷、孤独飘零之苦。“自是不归归便得”,是无可奈何的伤心语,传达出诗人的苦闷彷徨、悲愁痛苦之情;④年华老去之悲。从第三联中写诗人揽镜自照白发生可以看出;⑤从暗用五湖典故看,含有归隐田园之意。
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1)C项,“故园书动经年绝”意思是家乡的来信动辄几年都收不到,“动”是动辄之意,“书”是书信之意。D项“诗中前四句都是对春夕之景的描绘”不当,第三句“蝴蝶梦中家万里”意思是在睡梦中梦见了万里之外的家乡,写的是梦中之景。E项,言外之意是既然我要归去就可以归去,故乡的五湖风景是没有人来和我争夺的。如此为什么还留滞他乡呢?(2)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的鉴赏,解答时可逐句分析,然后归纳总结。诗一起笔,就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流水落花春去也——诗人深深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诗第二句“送尽东风过楚城”更加感伤。诗人把春光(“东风”)拟人化了,依依为她送别。这里,不是春风他送我回故乡,而是他在异乡送春归。这一“送”字表述了诗人凄楚的情怀。诗人面对着落红满地、柳絮漫天的残春景物,不可能不更加思念故乡。由送春而牵动的思乡之情,笼罩全篇。以下句句写的是思乡衷曲。“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这一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是传诵的名句。诗人运用了新奇的造语,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情境。游子从“蝴蝶梦”中获得片刻的回乡之乐,但梦醒以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家园依旧远隔万里,更加空虚、失望,更加触动思乡之情。何况此时又正当“子规枝上月三更”——夜深人静,月光如水;子规鸟(即杜鹃)在月下哀哀啼唤:“子归!子归!……”听着子规啼,想着蝴蝶梦,游子的心,该是何等的痛苦哀伤。诗的最后两句更耐人寻味。“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这两句是倒装。从暗用五湖典故看,这里的“归”字,还含有归隐田园之意。诗人仆仆风尘,仕途坎坷,“自是不归归便得”一语,是无可奈何的伤心话,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的心理。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综合性比较强,其中A项考查的是对诗歌意境的分析和对诗歌修辞手法的鉴赏,B项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C项考查对诗句的内容的理解,D项考查对诗句意境和诗歌表述方式及情感的鉴赏,E项考查对诗句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的分析,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身世经历及本诗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表述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解析。
20.(1)A;B
(2)①杨诗记叙初游池州,却宛如梦中重来,游历故地,写出对此地的喜爱和向往(或赞美);②就池州美好的风月山水抒发感慨,见证古今人事变换,抒发了风景不殊而人事已非之感(或将江山风月与古今人事相联系,抒发有感于国运盛衰、人事代谢的愁怀);③池州州民浑然不知李、杜两位大诗人当日的风流文采,使徒生寂寞苍茫之感。
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1)C项,“前者写出过‘直挂云帆济沧海’‘风雨不动安如山’等名句”说法错误,“风雨不动安如山”是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D项,诗句指自然风景不能偿付诗酒之债,言下之意是,诗人们为这里的美好景物所吸引,经常把它作为灵感的源泉和诗材的渊薮,以致供不应求;E项,并未详细描绘池州胜景,且并未表述对先贤的景仰之情。(2)“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意思是说诗人来到秋浦(池州)正是秋季,初游池州,却宛如梦中重来,游历故地。把初次来到的地方说成是故地,可见诗人对池州一直向往,充满喜爱之情。“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意思是自然风景不能偿付诗酒之债,古今的诗人总是借山水来抒发他们的忧愁,这就把自然风景与古今人事关联起来。“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谪仙李白曾在颠吟寺赋诗狂饮,小杜杜牧曾在冶思楼怡情自乐,诗人联想起李白和杜牧的诗情与洒脱。然而“问着州民浑不识”,问附近的州民是否知道李白和杜牧,他们全然不认识,可见当地没有的知音,表述出诗人的一种失落与寂寞。“齐山依旧俯寒流”,齐山依旧笼罩在寒流之中,以景作结,意境苍茫辽阔。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本题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如本诗中的“旧游”“债”“愁”等。②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如本诗中的首句和尾句。③回忆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即回忆课上学过的杨万里的诗作,思考杨万里的作品风格。④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述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用准确的词语概括诗歌的思想情感,备考中要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如:欢快、愉悦、激动、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在线组卷平台(zujuan.)自动生成1/1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高一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专题:古代诗歌鉴赏强化训练(二)
一、诗歌鉴赏
1.(2017高一下·张家界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颔联是什么意思?它表述了什么样的心情?
(2)诗题“淮上喜会梁州故人”中的“喜”在诗歌中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1)颔联的意思是:自从分手以后,便像两块随风飘浮的浮云一般飘荡不定,逝去的光阴如同流水一般,不知不觉已经十年。这一联抒发了岁月蹉跎(或:十年阔别)的伤感。
(2)①通过神态描写(“欢笑”)来表现久别重逢之喜。②悲喜对比,有喜有悲,喜中有悲,毕竟两人重逢时都已两鬓斑白发稀疏。
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1)本题考查考生对于诗歌内容和情感的把握。题干中答题关键词“颔联”“意思”“心情”。解析应该包括含义和情感两个部分。颔联借“别后”“十年”直接抒发十年阔别的伤感。(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答题关键点“‘喜’在诗歌中是如何表现”。答题时首先点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表述效果。“欢笑”是通过神态描写,来表现久别重逢之喜;“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悲喜对比,有喜有悲,喜中有悲,毕竟两人重逢时都已两鬓斑白发稀疏。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也有人称之为表述技巧),可以从抒情方式、修辞方法、描写手法等三个方面入手。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2.(2017高一下·张家界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小面小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的“凤凰”形象具有哪些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1)特征:品行高洁,才能出众,志向远大。
分析: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傲世”)的品性。凤凰“彻九州”、“望八荒”的举动,表现出才能出众、志向远大的特点。
(2)手法: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
情感:诗人以凤凰自喻,抒发了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分析:根据诗中“催藏”、“恨”、“心伤”几个词和“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可以推知,是孤独苦闷、壮志难酬。
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诗句概括凤凰鸟的特征,特征:品行高洁,才能出众,志向远大。分析: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傲世”)的品性。凤凰“彻九州”、“望八荒”的举动,表现出才能出众、志向远大的特点。(2)本题考查的是对手法和手法和情感综合考查类试题。手法: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情感:诗人以凤凰自喻,抒发了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分析:根据诗中“催藏”、“恨”、“心伤”几个词和“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可以推知,是孤独苦闷、壮志难酬。
诗歌鉴赏考查手法和情感的赏析类试题是常见题型,考生要注意从诗歌的宏观角度赏析手法和分析情感,注意在答题的时候要有理有据。
3.(2017高一下·池州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
李珣
古庙依青嶂①,行宫枕碧流②。水声山色锁妆楼③。往事思悠悠。
云雨朝还暮④,烟花春复秋⑤。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⑥。
①古庙:指巫山神女之庙。②行宫:古代天子出行时住的宫室。这里指楚王的细腰宫。③妆楼:指宫女的住处。④云雨朝还暮:宋玉《高唐赋》说,楚王梦一神女,自称“妾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⑥行客:指途经巫山之过客。
(1)赏析上片首句中“依”和“枕”的妙处。
(2)这首词的最后一句,有人评价:“极具真情,无理而妙。”请谈谈你的看法。
(1)“依”是“依偎”,“枕”是“枕着”。用这两个字,运用拟人修辞手法。从舟中远望过去,仿佛神女祠偎依有如屏嶂的山峦,行宫以碧水为枕藉。古庙、行宫、山、水这些景点,一经词人用“依”、“枕”二字加以连缀,便构成了一个整体结构。写出了古庙和青嶂、行宫和碧流的依存关系。
(2)最后一句写“行客”“多愁”,言外之意,是“猿啼”所引发,故有“何必”之语,似在埋怨猿猴。实际上,“行客”早已有愁,与外物何干?此为“无理”;但符合此时此地的心情,恰如其分而又深刻浓郁,是为“而妙”。
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1)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答题时首先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含义,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最后分析表述效果。从舟中远望过去,仿佛神女祠偎依有如屏嶂的山峦,行宫以碧水为枕藉。古庙、行宫、山、水这些景点,一经词人用“依”、“枕”二字加以连缀,便构成了一个整体结构。(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需要学会抓住关键词,何为“无理”,为何“而妙”,联系诗歌内容进行分析。“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不必猿啼,行客已自多愁,又况闻见催人泪下的猿啼呢。以景结情,语浅情深。词人借助孤舟行客的感受,发思古之幽情,而其伤今之意隐然自在不言之中。
4.(2017高一下·邵阳期末)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1)一,二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三,四句写出诗中这位将军怎样的形象特点?
(1)渲染阴沉肃杀的气氛;暗示敌人入侵。
(2)威武、勇猛、刚毅。
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1)答出景物渲染的作用,然后结合诗句解释,运用那些意象、创设哪种氛围。(2)和足以根据诗句概括形象特征:威武、勇猛、刚毅。
5.(2017高一下·孝感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摸鱼儿①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②,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③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①此词作于1179年,距辛弃疾北方起义、南归宋朝已过去了十六个年头,被朝廷支来支去的他再次由湖北转运副使改调湖南转运副使。②长门:汉代宫殿名,陈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据说陈皇后听说司马相如文章天下最工,便送去重金,求解愁辞赋,得《长门赋》,希望再次得到汉武帝的宠幸。③玉环飞燕:杨玉环、赵飞燕,皆貌美善妒。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本词直接继承了《楚辞》香草美人的比兴寄托手法,用男女的爱情来隐喻现实的政治斗争,并构成了整体性的象征意蕴。
B.上片写惜春又怕春来的早,更怕落红无数,苦心留春却又留春不住,怨春不语却又拼命挽留,一层一折,一折一转,层层深入,宛转有致。
C.上片尾句,赞美蜘蛛殷勤织网、粘絮留春,实则写自己想为国殷勤效力。辛词多写收复失地之志,风格豪放旷达,本词亦是如此。
D.下片以陈皇后的失宠比况自己的现实处境,写“玉环飞燕”说明再春风得意的人也躲不过化为尘土的结局,流露出失意落魄的情怀。
E.最后三句是说不要用凭高望远的方法来排消郁闷,因为望到的烟柳斜阳凄迷景象,会让人想起南宋王朝昏庸腐朽、日落西山的现实。
(2)这首词表述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1)C;D
(2)①光阴虚掷的感叹。(春又归去、惜春、留春不住)②壮志难酬的苦闷。(佳期又误、有人妒、脉脉此情谁诉)③对投降派的警告。(君莫舞、君不见、皆尘土)④对南宋朝廷暗淡前途的担忧。(南宋的春天“归去”、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⑤渴望为国效力。(殷勤、脉脉此情)
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1)C.上片尾句,赞美蜘蛛殷勤织网、粘絮留春,实则写自己想为国殷勤效力。辛词多写收复失地之志,风格豪放旷达,本词亦是如此。本词沉郁蕴藉;D.下片以陈皇后的失宠比况自己的现实处境,写“玉环飞燕”说明再春风得意的人也躲不过化为尘土的结局,流露出失意落魄的情怀。“落魄沮丧”有误,“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是警告投降派别得意忘形。(2)本题考查的是分析诗歌的情感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有理有据的作答本题,①光阴虚掷的感叹。(春又归去、惜春、留春不住)②壮志难酬的苦闷。(佳期又误、有人妒、脉脉此情谁诉)③对投降派的警告。(君莫舞、君不见、皆尘土)④对南宋朝廷暗淡前途的担忧。(南宋的春天“归去”、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⑤渴望为国效力。(殷勤、脉脉此情)
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6.(2017高一下·扬州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晓起
文天祥
远寺鸣金铎,疏窗试宝熏。秋声江一片,曙影月三分。
倦鹤行黄叶,痴猿坐白云。道人①无一事,抱膝看回文②。
①道人,诗人自称。1270年,文天祥被罢官后,筑宅于文山,打算寄情与山水之间。本诗即创作于此时。②回文,是一种字句回环往复都能成义的诗歌体裁,颇多游戏之作。
(1)赏析首句“远”字的妙处。
(2)诗歌前两联描绘出一幅清幽疏淡的画面,诗人是怎样描写这幅画面的?
(3)结合全诗,概括诗人情感的矛盾之处。
(1)点明寺庙的位置,写出铎声的悠扬缥缈,传达出诗人淡远平静的心声。
(2)远近结合:远寺是远,疏窗是近;视听结合:秋声是听觉,曙影是视觉。
(3)既对世俗事务的厌弃(亦可答成“既有寄情于山水的闲适”),也有无所事事的愁怨。
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1)本题主要考查炼字。这类题目答题时既要指出该字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述效果及作用。点明寺庙的位置,写出铎声的悠扬缥缈,传达出诗人淡远平静的心声。(2)本题主要考查手法分析。诗歌前两联描述画面的手法,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手法,如远近结合、视听结合等。(3)本题主要考查情感分析。题干提示“情感矛盾”之处,既对世俗事务的厌弃,也有无所事事的愁怨。
常规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或词在句中的含义。解释含义除了说明该字或词在句中的具体意思而外,还应当考虑语法现象和修辞手法,如活用,拟人,比喻,通感,化动为静等。第二步:把该字或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想像,再现诗句表现的图景。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述了怎样的感情。
7.(2017高一下·太原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得张正字书
陈与义①
送老茅屋底,天寒人迹稀。一觞犹有味,万事已无机。
岁暮塔孤立,风生鸦乱飞。此时张正字,书札到郊扉。
①此诗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诗人因对朝廷竭力主和心生失望,引疾辞职,闲居江州。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送老”句有叹岁月流逝之意“人迹稀”既指环境幽静,又有孤寂之意。
B.“一觞”句指心灰意冷,借酒浇愁,“无机”指自己在官场失意,已无再起机会。
C.“此时”句承上六句而来,写百无聊赖之际忽得张正字书札,内心顿生喜悦之情。
D.本诗写于辞职隐居之时内心郁闷和得书之喜形成鲜明反差。诗人在表述情感时不施藻绘,诗风朴质老苍。
(2)颈联是怎样写景的?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1)B
(2)动静结合。孤立之塔是静景,乱飞之鸦是动景。渲染了孤寂、悲凉的气氛反衬出诗人得张正字书的惊喜。
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1)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无机”,传达出诗人借酒自慰及对世间万事的心灰意冷之情。“已无再起机会”不当。(2)这是一道写景的分析的题目,分析时,要先抓住主要景物,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及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例如,手法主要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分析时从“塔孤立”“鸦乱飞”角度分析作答。
答此类题型的方法如下:①描绘诗中主要景物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候既要忠于原诗又要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加以创造,再现画面,力求语言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的词即可,孤寂冷清、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生机勃勃、恬静优美、闲适安宁、朦胧迷离等,注意能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通过景物所表述的的思想感情。
8.(2017高一下·绍兴期末)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祝英台近·晚春
辛弃疾
宝钗分①,桃叶渡②,烟柳暗南浦③。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①宝钗分:前人每以分为两股的钗作为别时留赠之物。②桃叶渡:在南京秦淮河与青溪合流处。这里泛指男女送别之处。③南浦:水边,泛指送别的地方。《楚辞·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
(1)这首词的上片运用了和的手法来表述闺中女子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词的下片表述感情细腻委婉,请简要分析。
(1)用典;借景抒情
(2)下片运用细节描写(白描手法)、虚实结合的手法细腻委婉地表述了人物的情感。一个“觑”字,把闺中女子娇懒慵倦的细微动态和百无聊赖的神情生动地刻画出来。女子数花瓣卜归期。一瓣一瓣数过了,戴到头上,又拔下来,再一瓣一瓣地从头数。这种单调的反复动作既令人觉得可笑又叫人心酸,充分表现出女子的痴情。最后以女子的哽咽梦呓作结,借无理责问表述至深情感。
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1)注意根据诗歌内容“南浦”和景物的描写答出“用典”和“借景抒情”的手法。(2)这实际是一道分析抒情手法的题目,注意题干中的“细腻委婉”,可分析下片运用细节描写(白描手法)、虚实结合的手法细腻委婉地表述了人物的情感。
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还有借助特殊的方式抒情如用典、对比、细节描写等,答题时根据具体的诗歌具体的分析,此题主要是细节描写和虚实结合的手法。答题时要结合诗歌做具体的解释。
9.(2017高一下·湖北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登九峰楼寄张祜》①
杜牧
百感衷来不自由②,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①据《云溪友议》载:白居易长庆(821-824)年间为杭州刺史时,张祜和徐凝同应贡举而未能分出谁当首荐。白居易遂出试题命二人决赛。结果列徐第一,张第二。张以为耻,遂“行歌而返”。后杜牧颇为张祜抱不平,写此诗寄赠张祜。②不自由:情不自禁。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以先果后因的倒装句式,造成突兀、警耸的艺术效果。以寂静旷漠处的号角声渲染凄凉黯然的意境,衬托诗人岑寂凄恻的心境,引发下文复杂的情感。
B.颔联承上碧山芳草之景物,翠峰依旧,徒添知己之思;芳草连天,益增离别之恨。离思是无形的,把它寄寓在路远山长的景物中,便显得丰满、具体,情深意长了。
C.颈联议论,目不见睫,喻人之无识,“道非身外”,称颂张祜诗艺之高,转为安慰对方。这是富有理趣的画龙点睛,直接点明写作目的,成了本诗的“诗眼”。
D.尾联中“千首诗轻万户侯”一句,采用对比手法。将“千首诗”补足“万户侯”做对比,突出前者轻,而后者重,从而巧妙地劝说朋友应该走科举封侯之路。
E.这首诗纯乎写情,旁及景物,描写碧山芳草,寄托了诗人对友人无尽的离思别恨;全诗格调苍凉,感情沉痛,语言凝练,富有哲理,兴寄深远,情韵悠长。
(2)这首诗表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1)C;D
(2)①诗歌寄寓了诗人对友人无尽的离思别恨;②杜牧以目不见睫喻指张祜不被人赏识,又称道张祜诗艺高妙,有道在身,无须他求,写出了对张祜的同情与安慰,更表述了赞赏之意;③诗人称颂张祜清高豁达无人能及,以上千首诗篇蔑视权贵利禄,表述了诗人对其无限推崇与敬仰之心。
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1)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掌握。选项中A项写“角声”应为“烘托”的手法,C项“直接点明写作目的,成了本诗的诗眼”错。本诗的“诗眼”是首句“百感衷来不自由”。D项,误解诗句意义,“劝说朋友应该走科举封侯之路”。本句写出了他对诗歌的执着,和对科举封侯的不屑。从而表述对张祜这种清高豁达精神的盛赞和敬重。(2)本题答题关键词“思想情感”“分析”。分析情感抓住关键词句,“孤”“思无尽”“何年恨即休”“长不见”“张公子”。先点出情感,然后结合诗句、解释分析情感。
古典诗歌的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述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智能仓储物流系统建设项目合同
- 二零二四年广告投放与媒体合作合同2篇
- 店铺法人更换合同(2篇)
- 医院股份协议书
- 商事公司合同(2篇)
- 古玩购销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度建筑消防设施定期检查与维护合同
- 专业婚姻介绍所服务合同
- 广告代理服务计划
- 计算机设备维护服务合同
- 第4章《一元一次方程》-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卷(苏科版2024新教材)
- 旧平房拆除施工方案
- 人教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 浙江省杭州市采荷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
- DB3502T 148-2024中小型水库生产运行标准化管理规程
- 期中测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 二年级上册-第7课-对折剪纸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 《供应链管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GB/T 44672-2024体外诊断医疗器械建立校准品和人体样品赋值计量溯源性的国际一致化方案的要求
- 2024-2030年中国药食同源市场运行现状及营销策略分析研究报告
-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面试历史试题与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