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新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_第1页
陕西省延安市新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_第2页
陕西省延安市新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_第3页
陕西省延安市新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_第4页
陕西省延安市新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陕西省延安市新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陕西省延安市新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别扭(biè)咀嚼(jiáo)山涧(jiàn)颠沛流离(pèi)

B.哺育(bǔ)憎恶(zēng)钦佩(qīng)酣然入梦(hān)

C.譬如(bì)吞噬(shì)炽热(chì)锲而不舍(qiè)

D.陡峭(qiào)烧灼(zhuó)猥琐(wěi)锋芒毕露(lù)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取缔蔚蓝遨游苛绢杂税B.薪金迟钝报歉悲天悯人

C.覆灭涉足宛转耀武扬威D.醒悟繁蜜幼稚惊心动魄

二、填上空题

3.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昨天早晨我市迎来一场蒙蒙细雨,整个城市也______(覆盖包围笼罩)在雨雾之中,能见度非常低。

(2)“七一勋章”获得者王兰花说:“我只是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做的也只是_____(微不足道不足为患沧海一粟)的事情。帮助别人,我会觉得心里快乐、知足。”

三、句子默写

4.经典诗文默写。

(1)__________,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2)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3)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5)莫言下岭便无难,__________。(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6)__________,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7)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8)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9)是非木柿,__________?(纪昀《河中石兽》)

(10)而那过去了的,__________。(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四、基础知识综合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②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建设者和开创者。③社会主义发展到今天,取得的成就______天上掉下来的,______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④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弘扬这种无私奉献精神,用实干奋斗书写新时代的新答卷。

(1)第②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第③句中的横线处填写一组恰当的关联词。

(3)第④句中的“大力弘扬”按照短语结构类型划分,属于______短语。

五、名著阅读

6.阿西莫夫的小说《基地》里面有三大牛人,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说说其主要事迹。

六、综合性学习

7.请你参加以“学好语文”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请将下面句子中的“灿”字按照笔画顺序,工整、规范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

每天进步一点点,三年语文灿年华

(2)你们小组就“如何学语文”展开了调查,请你设计两个具体的调查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思考语文,领悟语文的内涵”这一环节,同学们积极发言。请你也以“语文是……”的句式发言,表述你对语文价值的理解。

小奇:语文是一棵树,一棵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大树。

小莉:语文是一本书,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微型百科全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的同学小宇不重视语文学科学习,他觉得语文学习看不到成效,不如把时间多花在数学和英语上。请你写一段话,说服小宇,让他重视语文学科的学习。

七、现代文阅读

信息概况

“诗骨”陈子昂

生卒年限约公元659年——公元700年诗歌风格其诗高昂清峻、雄浑苍凉,语言清新质朴,大有“汉魏风骨”之势。他提倡作诗要文辞质朴、内容充实、言之有物、蕴含风骨。所谓“风骨”就是如凌风硬骨般的威武气势,所以他的诗读起来总是铁骨铮铮。

职业侠客、诗人、右拾遗(官职)

家庭出身富二代

学历进士及第

代表作《登幽州台歌》《郭隗(wěi)》《感遇》等

生平时间线

公元659年—678年陈子昂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少年时的他也是个熊孩子,梦想当一名侠客,常常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果然闯祸了,一不留神刺伤了别人,最终侠客梦破灭,弃武从文。

公元679年(20岁)来到帝都长安,进入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第一次参加国家科举测试,可惜名落孙山。

公元682年(23岁)学有所成的他再次入京应试,却依旧榜上无名。随后借古琴事件成功逆袭,一时名扬天下。

公元684年(25岁)终于高中进士做了皇帝的谏官,走上人生巅峰。后来,得罪了权贵,受到排挤和打击,而他的谏言也换来了贬官甚至坐牢的命运。

公元696年(37岁)突厥人来袭,陈子昂随武攸宜的军队出征。他本以为可以一圆少年时的侠客梦,却被贬为军曹这等芝麻小官。

公元698年(39岁)壮志难酬、报国无门,只好辞官回乡照顾年老的父亲。

公元700年(41岁)因为家里太有钱被人嫉妒,遭到迫害。财产被霸占,冤死于狱中,结束了命运多舛(chuǎn,指不幸的事)的一生。

超级访谈秀(节选)

主持人:大家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就是名带斗志昂扬,字含精金美玉,气宇不凡、人称“诗骨”的陈子昂先生。听说你一直心情郁愤,是有什么烦心事吗?

陈子昂:别提了,武攸宜那家伙根本就不会用兵打仗,却嘲笑我是一介书生,根本不听我的建议,还把我贬为军曹这等芝麻小官!

主持人:的确是大材小用。于是,您就写了《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我是有感而发呀!想到古时的燕昭王在幽州台上摆满了黄金,台下满是摩拳擦掌、想要报国的人才。而现在只有我一个人站在这高台上,我的心比寒风还冷。面对这茫茫的宇宙,没有人可以倾诉,没有人能理解,我能做的只有在这悠悠天地之间泪流满面。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8.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陈子昂出身富贵家庭,25岁进士及第做了谏官,从此平步青云,得以施展抱负。

B.陈子昂被称为“诗骨”,是因为他提倡作诗要文辞华丽、言之有物、蕴含风骨。

C.两次科举落榜后,陈子昂借古琴事件,引起人们关注,一时名扬天下。

D.陈子昂被武攸宜贬为军曹,他一时郁愤,辞官回乡照顾父亲。

9.小吉同学对陈子昂的侠客身份产生了兴趣,请结合材料二,说说陈子昂“侠客梦”的前后变化。

10.结合材料三,简要描述陈子昂写下《登幽州台歌》时的复杂心境。

11.小吉同学和小兴同学对陈子昂的评价产生了分歧,你赞同谁的说法呢?请结合三则材料阐述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野芦荟

贾京云

①“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苔藓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积极向上的勇气。《苔》这首小诗,让我想到了原来长在院子里的三株野芦荟。

②夏日暮雨之后,三五天内都能看出来父亲种的茄子、辣椒都在可劲疯长,迅速地开花、结果、膨大;爬山虎也还贴在壁画上,逐步将壁画中的长城图案慢慢遮掩,直到一阵风吹来,才能看到绿色掩映中的斑驳壁画。拨开亭台轩榭角落里的杂草,才能看见布满烂叶的泥池,再细细一看,才能发现有三株野生的芦荟。

③为什么说是野生的芦荟呢?翻看到的那三株芦荟,虽然叶子还算粗壮,但看起来病恹恹、灰蒙蒙的,叶子上的那层灰,洗不掉般,像刻在骨子里的;部分叶子上还有一些斑驳的黑点,不知道是光照不足,还是虫子撕咬的,也许是由于没人管它的缘故吧;叶子与叶子中间的芯里面积累了一些黑黑的泥土,泥土里星星点点的能看到一些水珠。也许是走廊将阳光全部挡了去,它的四周连一株像样的植物也没有,它独自在烂叶的泥池里掩饰着自己的狼狈。我竟有些不忍看了。

④野芦荟所在的这个院子就是小区的后院。每天来往这儿的人很多,估计是烂叶和偏僻角落的关系,应该没人注意到它们。也是由于位置的关系,阳光照不到它们,月亮亦看不见它们,只有这些烂叶和烂叶下的泥土拥着它们。它们也只能每日静静地望着人们在它们身边聊天、散步,听他们赞扬那些开得美的盆栽,看周边的小伙伴们疯长。爬山虎也是一样,不过它能解脱。偶尔来几个园艺工人,三刀五刀挥过来,它就断了,装上车,拉上它就走了。下面的枝叶又有了生长的空间,它们铆足了劲纷纷往上追赶——一方面是追逐壁画上的空间,一方面也是在追逐太阳。但是芦荟走不了,上面的空间又太大了,它无论如何都追不上太阳的,真的有点闲得发慌,别说铲它们了,甚至都没人理它们。

⑤我心生怜惜,于是常去看看它们,它们不就是《苔》中的苔花么?它们迫切地需要机遇,需要阳光,但是在如今的困境中,又怎么能有机遇和阳光呢?它们什么都不想了,借着雨水与烂泥使劲长、可劲长,只有自己长得足够强大,才能吸引智者的眼光,才能引来伯乐,才能会有更好的生长环境。

⑥果然如此。某天,一位老奶奶找父亲要花种,环顾小区的后院一周后,瞧见了那三株野芦荟。她面带发现了新大陆时的惊奇,找来一个漂亮的花盆,连土带枝把它们轻轻地移走了。我竟有些佩服,正因为野蛮生长,它们才争取到了更好的“待遇”。老奶奶让它们去了阳台,接受太阳的洗礼。慢慢的,芦荟们长得色泽艳丽了,叶子的绿色也越来越浓郁——竟成为美极了、无与伦比的芦荟,饱含生机的绿惊艳了时光,也惊艳了我。受到老奶奶的眷顾,这三株野芦荟抓住了机遇,跟芦荟有关的特性它都发挥到了极致,看它们变大、变丰满,依旧是没心没肺地长着。唯一不同的是现在有了阳光,有了露水,也有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⑦忽而想起南方那受阳光照耀,受雨露滋润,长得饱满、色泽亮丽的芦荟,它们可经不住竞争,就好比温室里的花朵,受到温室的庇护,什么都和它们没关系,它们只需要开开心心生长。展现自己的娇贵——它们不像那三株在北方贫瘠的土壤上,没有阳光的照耀,忍受着别人的忽视和卑微长出来的带土色的、被虫咬过的野芦荟。也许那三株野芦荟才是真正的芦荟;而在苔花的心里,自己又何尝不是一株真正的牡丹花?

12.围绕“三株野芦荟”,“我”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竟不忍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野芦荟”的“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4.请简要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15.按要求赏析句子。

(1)夏日暮雨之后,三五天内都能看出来父亲种的茄子、辣椒都在可劲疯长,迅速地开花、结果、膨大。(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2)它们也只能每日静静地望着人们在它们身边聊天、散步,听他们赞扬那些开得美的盆栽,看周边的小伙伴们疯长。(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16.你对文末“也许那三株野芦荟才是真正的芦荟”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八、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世人甚爱牡丹()

(2)亭亭净植()

(3)其色或黄()

(4)惟菊独盛()

18.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无丝竹之乱耳

19.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严霜既降,百花零落。

20.甲文中写的菊和牡丹,乙文中写的“百花”,分别有什么作用?

九、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1.在诗中,诗人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回答。

22.诗人创作这首诗正是青春勃发之时,请分析这首诗所表述的思想感情。

十、作文

23.按要求作文。

题目:这也是一种骄傲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④600字左右。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解析:

1.D

本题考查字音。

A.咀嚼(jiáo)——jué;

B.钦佩(qīng)——qīn;

C.譬如(bì)——pì;

故选D。

2.C

本题考查字形。

A.苛绢杂税——苛捐杂税;

B.报歉——抱歉;

D.繁蜜——繁密;

故选C。

3.笼罩微不足道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1)覆盖:意思是指遮盖、掩盖,也指空中某点发出的电波笼罩下方一定范围的地面。

包围:指四面围住,使其无法逃跑。

笼罩:意思像笼似地罩在上面;指广泛覆盖的样子;比喻某种气势。

根据句意,细雨过后,雨雾像笼似地罩在城市上面,故用“笼罩”;

(2)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不足为患:不足以成为问题。

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

根据句意,“七一勋章”获得者王兰花说自己做的事情,应用“微不足道”;

4.策勋十二转双袖龙钟泪不干此夜曲中闻折柳不问苍生问鬼神赚得行人错喜欢浩荡离愁白日斜丰年留客足鸡豚苔痕上阶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策勋、袖、赚、豚、苔痕、携。

5.(1)示例:将“建设者”和“开创者”调换位置。

(2)示例:不是……而是……

(3)偏正

(1)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语序不当,将“建设者”和“开创者”调换位置。

(2)本题考查关联词。

根据句意,对于“社会主义发展取得的成就”,否定“天上掉下来的”,肯定“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前后逻辑关系对立,应用“不是……而是……”。

(3)本题考查短语划分。

偏正短语又叫偏正词组是由修饰语和中心语组成,结构成分之间有修饰与被修饰关系的短语。动词、名词、形容词与它们前面起修饰作用的成分组成的短语。例如:名词前的修饰成分是定语;定语(状语)和中心语的关系是偏和正的关系。

据此可知,“大力”修饰“弘扬”,是偏正短语。

6.①数学家哈里·谢顿,他创立了心理史学,可以预测未来,成立了基地。

②端点星的第一任市长哈定,利用宗教控制了对基地虎视眈眈的四国,而且用宗教传播科学。

③候洛,出身于基地外的星系,最终却当上了基地的市长,并用商业击败了最后的敌人。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对名著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以考促读。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死记硬背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基地》有关的文学常识。《基地》里面有三大牛人,第一个就是数学家谢顿,创立了心理史学,可以预测未来。成立了基地。第二个就是端点星也就是基地的第一任市长,哈定。利用宗教控制了对基地虎视眈眈的四国,而且用宗教传播科学。控制了周围的国家。第三个人是候洛,出身于基地外的星系,最终却当上了基地的市长,并用商业战败了最后的敌人。想象力强大,尽管还是早期的科幻小说,却依然有它的魅力。这个很值得我们学习,只有让自己思维活跃,才能思考敏捷,更好的理解事物。

7.(1)

(2)示例:你是如何学好文言文的?你在课外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吗?

(3)示例:语文是一座桥,一座沟通人与人心灵的桥。

(4)示例:小宇,你这样偏科是不好的。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学不会,其他各科也很难学好。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想要学好语文,不可能一蹴而就,长时间坚持是会有成效的。我们一起重视语文,加强语文学习吧。

(1)本题考查笔画顺序。

“灿”,共7画,笔顺:点,点,撇,点,竖,竖折,竖。

(2)活动方案的主题“如何学好语文”已经给定,我们只要围绕给定的主题设计调查问题即可。切忌偏离主题。设计的调查问题一定要与语文有关,问题的提出要有针对性,且有助于对语文的学习。

示例:你是如何提高作文水平的?你在课堂上是如何学习语文的?

(3)本题考查仿写句子。要求以“语文是……”的句式,表述自己对语文价值的理解。

示例:语文是一座桥,一座沟通人与人心灵的桥。

(4)本题考查劝说语。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语言要通顺明白,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商量的口吻,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不能偏离“重视语文学科的学习”这一劝说主题。

示例:小宇,你这样偏科是不好的,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其他任何学科都不能缺少的思考工具。要想学好语文,积累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一个需要投入时间、精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何况,测试时语文和数学、英语一样都是主科,在分值上是一样的,忽视了语文,其它科全满分也白搭。让我们一起重视语文,加强语文学习吧,好吗?

8.C9.陈子昂年少时的侠客梦是为了扶危济困,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做官之后,他随军出征,他的侠客梦变成征战沙场,报效国家。10.有对统治阶层的不满,有怀才不遇的郁闷,有无人理解的孤独落寞。11.示例1:我赞同小吉的说法。陈子昂生性耿直,直言敢谏,诗歌总是“铁骨铮铮”,因而在官场上得罪了不少权贵;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以及看不惯上级武攸宜带兵打仗,可见他自视清高(高傲),这也是他命途坎坷的原因。

示例2:我赞同小兴的说法。陈子昂胸怀大志,铁骨铮铮,一心为国,怎奈自己的谏言换来的却是贬官甚至坐牢,可见当时官场的腐败;他为国出征,怎样上级武攸宜将他变为军曹,可见当时统治阶层对人才的摧残;后来因为家中太有钱,被人嫉妒,遭到迫害,可见当时社会的黑暗。

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从此平步青云,得以施展抱负”说法错误,依据材料二“(25岁)终于高中进士做了皇帝的谏官,走上人生巅峰。后来,得罪了权贵,受到排挤和打击,而他的谏言也换来了贬官甚至坐牢的命运”可知,25岁进士及第做了谏官之后,仕途并不是一帆风顺,受到排挤和打击甚至坐牢;

B.“文辞华丽、言之有物”说法错误,依据材料一“所谓“风骨”就是如凌风硬骨般的威武气势,所以他的诗读起来总是铁骨铮铮”可知,陈子昂被称为“诗骨”,是因为他的诗如凌风硬骨般的威武气势,读起来总是铁骨铮铮。文辞华丽、言之有物是他诗歌的其它特色,但不能体现风骨;

D.“他一时郁愤,辞官回乡照顾父亲”说法错误,依据材料二图表中信息可知,37岁时陈子昂随武攸宜的军队出征。他本以为可以一圆少年时的侠客梦,却被贬为军曹这等芝麻小官。后来到了39岁才壮志难酬、报国无门,只好辞官回乡照顾年老的父亲,中间有时间跨度。选项说“被贬了他一时郁愤,辞官回乡照顾父亲”理解不准确;

故选C。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

依据材料二“年时的他也是个熊孩子,梦想当一名侠客,常常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可知,陈子昂年少时的侠客梦是为了扶危济困,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依据材料二“厥人来袭,陈子昂随武攸宜的军队出征。他本以为可以一圆少年时的侠客梦”“壮志难酬、报国无门”可知,他随军出征,他的侠客梦变成征战沙场,报效国家。

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依据材料三“想到古时的燕昭王在幽州台上摆满了黄金,台下满是摩拳擦掌、想要报国的人才”可知,曾经燕昭王重用人才,杀敌报国。而今却只有一人独占台上,空有爱国之心无人重用,表现了对统治阶层的不满,对不被重用的愤懑。

依据材料三“而现在只有我一个人站在这高台上,我的心比寒风还冷。面对这茫茫的宇宙,没有人可以倾诉,没有人能理解”可知,他的一腔报国热情,无人理解,有怀才不遇的郁闷,有无人理解的孤独落寞。

11.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确定观点,如果赞同小吉的说法,阐述理由应该从陈子昂性格中生性耿直,直言敢谏的角度出发,去分析这种耿直性格对仕途的影响。陈子昂生性耿直,直言敢谏,因而在官场上得罪了不少权贵;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以及看不惯上级武攸宜带兵打仗,可见他自视清高(高傲),这也是他命途坎坷的原因。

如果赞同小吉的说法,阐述理由应该从当时社会和时代中寻找因素。比如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可以从陈子昂自己的谏言换来的却是贬官甚至坐牢和因为家中太有钱,被人嫉妒,遭到迫害看出来;统治阶层对人才的摧残,可以从他为国出征,却被贬为军曹看出来。

12.心生怜惜有些佩服(感到惊艳)由衷赞叹(赞美)13.一是指“野生”的芦荟生长在布满烂叶的泥地之中,无人问津;二是指芦荟的“野蛮生长”。14.内容上:引用古诗,增强作品的诗意美(文学色彩),写了苔藓在恶劣的环境中仍长出绿花,虽然微小却热烈绽放。结构上:引出下文的写作对象野芦荟,为表现野芦荟的特点起到衬托的作用;首尾呼应。15.(1)运用“可劲”“迅速”两个词语,使茄子、辣椒疯长的状态具体、形象、可感。

(2)运用拟人手法,把野芦荟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芦荟在恶劣的环境中,在极少关注的情况下静静生长的情态,表述了的怜惜(心疼、同情、疼情)之情。16.与南方优越环境中生长的芦荟对比,三株野芦荟虽然在恶劣的环境中,却努力生长,为自己争取到更好的“待遇”和机会(或利用可利用的空间和环境,磨炼自己,引来伯乐,获得更好的生长环境),表述了对三株野芦荟的由衷赞叹。

1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仔细阅读全文,梳理出对芦荟的情感变化。

第一空,结合第⑤段中“我心生怜惜,于是常去看看它们,它们不就是《苔》中的苔花么?”可概括为:心生怜惜;

第二空,结合第⑥段中“果然如此。某天,一位老奶奶找父亲要花种,环顾小区的后院一周后,瞧见了那三株野芦荟。她面带发现了新大陆时的惊奇,找来一个漂亮的花盆,连土带枝把它们轻轻地移走了。我竟有些佩服,正因为野蛮生长,它们才争取到了更好的‘待遇’”可概括为:有些佩服;

第三空,结合第⑦段中“忽而想起南方那受阳光照耀,受雨露滋润,长得饱满、色泽亮丽的芦荟,它们可经不住竞争,就好比温室里的花朵,受到温室的庇护,什么都和它们没关系,它们只需要开开心心生长。展现自己的娇贵——它们不像那三株在北方贫瘠的土壤上,没有阳光的照耀,忍受着别人的忽视和卑微长出来的带土色的、被虫咬过的野芦荟。也许那三株野芦荟才是真正的芦荟;而在苔花的心里,自己又何尝不是一株真正的牡丹花?”可概括为:由衷赞美。

1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

结合第②段中“拨开亭台轩榭角落里的杂草,才能看见布满烂叶的泥池,再细细一看,才能发现有三株野生的芦荟”,第③段中“为什么说是野生的芦荟呢?翻看到的那三株芦荟,虽然叶子还算粗壮,但看起来病恹恹、灰蒙蒙的,叶子上的那层灰,洗不掉般,像刻在骨子里的;部分叶子上还有一些斑驳的黑点,不知道是光照不足,还是虫子撕咬的,也许是由于没人管它的缘故吧”的内容可知,“野生”是指芦荟生长在布满烂叶的泥地之中,无人问津;

结合第④段中“野芦荟所在的这个院子就是小区的后院。每天来往这儿的人很多,估计是烂叶和偏僻角落的关系,应该没人注意到它们。也是由于位置的关系,阳光照不到它们,月亮亦看不见它们,只有这些烂叶和烂叶下的泥土拥着它”,第⑥段中“果然如此。某天,一位老奶奶找父亲要花种,环顾小区的后院一周后,瞧见了那三株野芦荟。她面带发现了新大陆时的惊奇,找来一个漂亮的花盆,连土带枝把它们轻轻地移走了。我竟有些佩服,正因为野蛮生长,它们才争取到了更好的‘待遇’”的内容可概括为:“野生”是指其野蛮生长的状态。

14.考查句段作用。解答时,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

内容上:“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是引用诗歌,增加文采;“苔癣仍旧长出绿意来。苔花虽如米粒般微小,依然像那高贵的牡丹一样热烈绽放”写出来在恶劣的环境中(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苔藓的旺盛的生命力;

结构上:首先为下文第二段自然引出野芦荟做衬托,因为野芦荟和苔藓一样都生长环境不好,不被重视;其次首尾呼应,开头写苔藓,结尾以苔藓结尾(而在苔花的心里,自己又何尝不是一株真正的牡丹花?)。

15.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时,结合句子内容,按照题干要求的角度进行分析。

(1)可劲,指犹言死劲,可着。迅速,意思是速度高,非常快。结合“夏日暮雨之后,三五天内都能看出来父亲种的茄子、辣椒都在可劲疯长,迅速地开花、结果、膨大”的内容可知,“可劲”“迅速”两个词语,使茄子、辣椒疯长的状态具体、形象、可感,突出野芦荟旺盛的生命力,表述了对三株野芦荟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的佩服之情。

(2)结合“它们也只能每日静静地望着人们在它们身边聊天、散步,听他们赞扬那些开得美的盆栽,看周边的小伙伴们疯长”的内容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野芦荟人格化,赋予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芦荟在恶劣的环境中,在不被人理会情况下静静生长的情态(静静地望着人们,听他们赞扬那些开得美的盆栽,看周边的小伙伴们疯长。)表述了对野芦荟怜惜和同情。

16.考查句子的理解。

结尾“也许那三株野芦荟才是真正的芦荟”是把三株野芦荟和南方受阳光照耀,受雨露滋润,长得饱满、色泽亮丽的芦荟比较后发出赞叹。和南方优越环境中生长的芦荟相比,三株野芦荟生长在北方贫瘠的土壤上,没有阳光的照耀,忍受着别人的忽视,卑微长出来的带土色的、被虫咬过的叶,但它们会抓住了机遇,利用可以利用的空间和环境,磨练自己,提高能力,积累知识,什么都不想,就是借着雨水与烂泥使劲长、可劲长,不断变大、变丰满,把跟芦荟有关的特性它都发挥到了极致,终于在逆境被人发现,得以展现自己,这是对野芦荟精神的由衷赞叹,表述了对野芦荟的喜爱和赞美。

17.很,十分。竖立。有的。只有。18.A19.(1)(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2)寒冷的霜降落后,各种花都凋谢了。20.甲文以菊和牡丹衬托莲的高洁;乙文以百花衬托菊的耐寒。

1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甚:很,十分;

(2)句意: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植:竖立;

(3)句意:它的颜色,有黄色。或:有的;

(4)句意:只有菊花在盛开。惟:只有。

18.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理解。

A.助词,的;

B.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故选A。

19.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有:

(1)通:空;直:挺立;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2)严霜:寒冷的霜;既:已经;百:各种。

20.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从文“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可知,以菊和牡丹衬托莲的高洁。

从文“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可知,文章以百花凋落衬托菊的耐寒。

参考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在菊花盛开的时候,清香四处散发。它的花瓣,有的像细丝,有的像鸟雀的爪子。它的颜色,有黄、有白、有褐、有红,种类繁多。菊花的特性,能经受寒冷,寒霜降落以后,许多花凋谢了,只有菊花在盛开。

21.示例一:首联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参天耸立的形象(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

示例二:颔联中的“割”字,写出了泰山的高大,将山南山北的阳光隔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示例三:“一览众山小”,以周围的众山的变小,来衬托泰山的雄伟。22.表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蓬勃朝气。

2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解答时要充分理解诗文整体意境并结合具体诗句作答。

诗文中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来表现泰山之高:一是“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泰山苍翠的山色掩映着齐鲁大平原,借齐鲁两地烘托泰山参天耸立的形象;二是“阴阳割昏晓”,写泰山横空出世,遮天蔽日,山北山南,一阴一阳,一昏一晓实写泰山雄伟高矗;三是“荡胸生曾云”,写细望泰山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凸显泰山的高峻;四是“一览众山小”,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一个个都显得那么小,虚写泰山之高。

据此作答即可。

22.本题考查情感。

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思是: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将众山与泰山进行对比,再次突出泰山的巍峨高大,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诗人要登上高峰俯瞰群山,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