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选择性必修1课后习题第一单元政治制度综合检测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教选择性必修1课后习题第一单元政治制度综合检测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教选择性必修1课后习题第一单元政治制度综合检测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教选择性必修1课后习题第一单元政治制度综合检测_第4页
高中历史人教选择性必修1课后习题第一单元政治制度综合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据《左传》记载,鲁成公与晋侯朝拜周简王,会同刘康公、成肃公准备共同伐秦的时候,刘康公对成肃公在社庙接受祭品时失礼不敬的行为强烈不满,他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由此推断当时的情况是()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君主直接控制地方C.分封制已彻底瓦解 D.宗法制受到了挑战2.学者杨宁一认为:“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这表明西周政治()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实现了家国一体 D.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3.有同学查阅郡县制相关资料时发现:“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五年……初置东郡。”这说明()A.秦国在战国时期率先设立郡县制B.秦国已将郡县制作为中央管理地方的统一定制C.秦国对新征服的领土均已采用郡县制D.郡县制作为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在秦统一之前已出现4.下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名称主要职能名称主要职能郎中令宫中警卫宗正皇室宗族卫尉宫门警卫廷尉司法和首都警卫少府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典客少数民族事务太仆宫廷车马治粟内史国家财政和税收奉常宗教、礼仪和教化A.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B.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C.确立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制度D.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5.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改称为凤阁、鸾台,并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旨在()A.加强专制皇权 B.削弱地方割据势力C.提高行政效率 D.扩大官员选拔范围6.“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宋朝这种情况突出反映了()A.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运行平稳B.加强集权导致地方贫弱C.加强君主专制影响行政效率D.宋朝实行三权分立制度7.格罗特的《希腊史》中记载:“我们只要读读阿提卡演说家所遗留下来的在陪审法庭上发表的演说,就可以知道其中有许多都是鼓舌如簧的欺骗,离开本题的诳语,以及诉之于同情、愤恨和偏见的各种各样的说词。”作者的观点是()A.演说在审判中具有决定作用B.演说是陪审制度的组成部分C.雅典陪审制度存在缺陷D.直接民主过于泛滥8.英国制度规定:任何阁员不能投票反对政府的政策,否则,他必须辞职或被解职;任何阁员不能发言反对,也不能不明确支持内阁的政策;每个阁员必须准备为所有的政策负政治责任。由此可知,英国内阁制度()A.极大限制阁员的个人自由B.要求阁员政治上互相信任C.保证了国王名义上的治权D.能有效减少立法上的失误9.美国的警察由每个州独立管理。警服制式、颜色和配枪不一样。比如:加利福尼亚州,黑色制服,大檐帽,配枪伯莱塔;得克萨斯州,军绿色制服,牛仔帽,配枪柯尔特。这一现象体现了美国宪法的()A.三权分立原则 B.联邦制原则C.中央集权制原则 D.人民主权原则10.以下是民国初年成立的部分政党。据此可知,当时()名称创立时间代表人物宗旨统一党1912.1张謇“巩固全国之统一,建设中央政府,促进共和政治”中华民国宪政党1912.3伍廷芳“博采民国宪法,确定纯粹中华共和政体”共和党1912.5黎元洪“防止小党分裂,便利政务进行,实行共和政治”国民党1912.8孙中山、宋教仁“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A.政党林立,国家分裂B.政治变革推动政治转型C.民主共和制不断完善D.革命党人积极参政议政11.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预示着从“朝代国家”向“共和国家”的转变,从“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这说明辛亥革命()A.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B.实现了社会转型的目标C.促成了社会性质的转变D.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任务12.瓦窑堡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后来,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将“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中共中央作出上述改动的主要依据是()A.全民族抗战逐渐形成 B.中华民国政府组织涣散C.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 D.为顺应广大人民的呼声13.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在锐意推进各种体制改革的实践中,及时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A.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向B.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直接进行国家治理的积极性C.把国家、社会治理提高到新水平、推进到新境界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各项事业一帆风顺14.明成化年间,湖广按察司佥事尚褫说:“凡钱粮军储等项,洪武、宣德间,应本色者征本色,应折色者征钱钞。顷来凡遇征输,动辄折收银两。然乡里小民,何由得银?不免临时展转易换,以免逋责。”材料反映了明朝()A.多数人反对赋役征银制度B.农村赋役征银加重了百姓负担C.商品经济不发达,农民常以物易物D.官银量少给民众带来不便15.清末“新政”时期开始建立现代社会运作架构,民国初年的北洋政府时期基本沿用清末“新政”所制定的一系列法律和审判制度,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建立,这时民法、刑法等基本法律文本仍大体承袭了清末“新政”的成果。上述材料表明()A.清末“新政”有利于促进法律的规范化、近代化B.清末“新政”促进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C.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一样,都是只关注政治方面D.清末“新政”如果认真实施,一定会推进中国的理性化与专业化二、非选择题(16题25分,17题15分,共40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及西汉初年,天子行使权力,将意志化为诏书,见诸实行,程序比较简单:或与宰相议定,交御史起草、下达;或直接命令御史起草、下达,即可生效。……由于以上缘故,在很长一个时期内,天子颁下诏书差不多都以“制诏”二字开端。经过前述简单程序,即成正式诏书,交宰相机构执行,毋需再经什么部门审核了。材料二《旧唐书》卷八十七《刘祎之传》:任凤阁(中书)侍郎,同凤阁、鸾台(门下)三品,为宰相,被人诬告,武则天“特令”王本立审问此事。“本立宣敕(中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所谓不经凤阁、鸾台,即指未与宰相商议,未经中书起草和门下审署。武则天只含糊罪以“拒捍制使”,而不驳斥从中所下之敕,不得名敕之说,也证明刘祎之所说,确为唐朝制度。《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唐睿宗常“别降墨敕除官”,而不经中书、门下两省,称斜封官,凡数千人。吏部员外郎李朝隐拒绝执行这种墨敕任命。——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祝总斌《试论我国封建君主专制权力发展的总趋势——附论古代的人治与法治》(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国家决策的特点和影响。(8分)(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此制度实行的意义。(8分)(3)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汉唐时期皇权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此变化的原因。(9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法国第三共和国总统就其才能而言,并非是杰出的政客或政治家。假使以更精明能干的人充任法国总统,法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可能走向另一不同方向。共和派不信任那些声望很大的国务活动家,因为他们有能力恢复令人厌恶的君主制度。共和派通过修宪使总统的权力缩小,总统渐渐不能行使重要职权。第三共和国宪法对宪法修正案的提出并无任何限制,总统或各部部长均可提出宪法修正案;议会两院的任何一院也可提出宪法修正案。1884年曾通过一个宪法修正案,规定共和政体不能提出修改。在修正不多的情形下,宪法还能适应较长时期的社会需要,是因为它有习惯的持续发展。在法国第三共和国的宪法中,虽规定有内阁,但内阁如何运用,内阁总理地位如何,则都靠习惯的发展。总统不得连任,总统不成为议会讨论的对象等也都是习惯的产物,并非法律的规定。1875年宪法以其简要精练可以随社会形势的发展而被灵活运用,以适应千变万化的政治形势。——摘编自游盛华《从1875年宪法看第三共和国政治生活》材料反映了近代世界政治发展的若干现象,请从任一视角提炼历史现象,并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这一现象。(要求:评价须史论结合,论证辩证全面)(15分)参考答案第一单元综合检测1.D题干中“刘康公对成肃公在社庙接受祭品时失礼不敬的行为强烈不满”,说明当时成肃公在挑战宗法制,而刘康公则力图维护宗法制,据此可以得出D项正确;题干信息反映的是《左传》记载的春秋时期,当时君主专制还没有建立,更谈不上强化,故A项错误;春秋时期,周天子对诸侯的控制力日渐削弱,各诸侯国势力扩张,建立霸权,故B项错误;分封制虽然已经走向瓦解,但还是主要的地方行政制度,故C项错误。2.D根据材料中“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可知,周王朝时期诸侯国带有很强的独立性,这表明西周政治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神权与王权之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没有体现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和家国一体,故B、C两项错误。3.D根据材料“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五年……初置东郡”可知郡县制在秦统一以前作为新的地方行政区划而出现,故D项正确;由题干可知,秦统一全国以前已经出现了郡县制,但无法得出秦国在战国时期率先设立郡县制,故A项错误;将郡县制作为中央管理地方的统一定制是在秦统一全国以后,而不是秦国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秦国对新征服的领土均已采用郡县制,故C项错误。4.D由秦朝九卿职能看出,郎中令、卫尉、少府、宗正等都是围绕皇室的家事设置的,国与皇家实际上融为一体,这体现了家国同构,故D项正确;A项并非表格内容反映的主旨,故排除;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基础之上的,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九卿是中央官制,材料没有提及地方制度,没有对比,故强干弱枝的结论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C项。5.A由材料“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可知,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故A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削弱相权,与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排除B项;增加宰相人数,主要是为了削弱相权,而宰相人数的增加并不一定能够起到提高行政效率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与官员选拔范围的扩大无关,排除D项。6.C题干“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说明财政匮乏而枢密院增兵不停,人民困乏而管理财权的三司却有较多的财富,这体现了皇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限制相权,分割权力,导致各部门效率低下,故C项正确;从材料中“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的信息可知这与宋朝“二府三司制”的特点相符,故A、D两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君主专制加强,没有体现出中央集权加强,故B项错误。7.C根据材料可知,在雅典的陪审法庭上演说家用自己的演说影响法官的判决,法庭判决带有很大的主观因素,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演说家用自己的演说影响法官的判决,而非通过演说进行判决,故A项错误;演说并不是陪审制度的组成部分,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雅典直接民主的弊端,故D项排除。8.B材料说明了英国内阁的集体负责制,并未限制阁员的个人自由,故A项错误;由于实行集体负责制,阁员们要共同承担责任,所以内阁成员要充分地互相信任,否则不能作为同僚共事,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王治权问题,故C项错误;在立法方面,内阁只有立法提案权,最终立法过程由议会掌握,故D项错误。9.B依据所学可知,根据1787年宪法,美国确立三权分立的联邦体制,在这一制度下,联邦政府享有政治、经济、外交等大权,同时地方享有一定的自治权。题干材料正反映了这一特点,故B项正确。10.B根据材料中成立的政党的宗旨可知都为维护国家统一,追求民主政治和法治,故可得出辛亥革命以及中华民国的成立推动了中国的政治局面向民主政治转变,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不同政党间的政见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民主政治的转变,并不是民国建立之时民主共和制的完善,故C项错误;表格内容体现不出革命党人参政议政的信息,故D项错误。11.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向法制化和民主化的发展。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故A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实现社会的转型,没有完成中国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故B、D两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故C项错误。12.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瓦窑堡会议召开于1935年12月,此时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团结抗战,中共中央作出了这些改动,故C项正确;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是1937年七七事变,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和普通民众的反应,故B、D两项错误。13.C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提高国家治理能力,C项说法正确。14.B材料反映的是明朝湖广按察司佥事关于农民以其所有换其所无的赋役征银制度的论述,从材料“顷来凡遇征输,动辄折收银两。然乡里小民,何由得银”可以看出赋役征银加重了百姓负担,故B项正确。15.A从材料“基本沿用清末‘新政’所制定的一系列法律和审判制度”“基本法律文本仍大体承袭了清末‘新政’的成果”中可以分析出,清末“新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法律的近代化进程,故A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清末“新政”对法律的影响,没有体现出政治民主化进程和预备立宪,故B、C两项排除;清末“新政”是清政府被迫进行的改革,故D项排除。16.参考答案(1)特点:决策程序简单;皇帝意志决定。影响:因皇权专制而易导致暴政;易导致国家决策的失误。(2)制度:三省六部制。意义:客观上制约了皇权的滥用;一定程度实现了中央行政权力的分权和制约;有利于提高国家行政决策的正确性。(3)变化:皇权由不受限制到受到制度上的制约。原因:秦汉时国家决策机制尚不成熟;唐朝完善了国家行政决策机制;封建君主为维护“家天下”统治的需要。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秦及西汉初年,天子行使权力,将意志化为诏书,见诸实行,程序比较简单”可知决策程序简单,皇帝意志决定。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可知由于处理政事程序简单,不是经过周密的商议后再处理,一切以皇帝意志为主,容易造成国家决策的失误和长期的专权独断,容易造成暴政。第(2)问,第一小问制度,根据材料二“所谓不经凤阁、鸾台,即指未与宰相商议,未经中书起草和门下审署”,联系所学可知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所学回答出三省六部制的意义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一“秦及西汉初年,天子行使权力,将意志化为诏书”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