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双文本《荀子》《礼记》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双文本《荀子》《礼记》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双文本《荀子》《礼记》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双文本《荀子》《礼记》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双文本《荀子》《礼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双文本专练…《荀子》+《礼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糅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拿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

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

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歧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

里;假舟楫者,非能在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

不积蹉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莺马十省,功在不

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

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文本二: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闻,不足以动众;触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

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

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

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绶,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

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去然我安其学而亲甚师乐甚友而信甚道是必里禹师辅而丕反也。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

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

也。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舍之可

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然A故安其学B而亲C其师D乐其友E而信F其道G是以虽离师H辅I而不反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教材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在古代有的指用金属制成的刀剑,有的泛指金属,此处指前者。

B.“非能水也”一句中的“水”的意思是“游泳”,属于名词活用为动词。

C.“野马十驾”一句中的“驾”的意思是驾驭、走。“十驾”是拉车走十天。

D.“金就砺则利”与“就贤体远”中的“就”意思相同,都是靠近、接近之意。

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荀子论述了学习的作用、方法以及态度,认为学习需要逐步积累,坚持

不懈,专心致志。

B.文本二认为学习者每年都要进入学校学习,隔年考核一次,不同学习年限的人考核

内容有所不同。

C.文本二主张既要让学生按时学习正业,也要有空闲的时间学习其他相关的内容,这

样才能亲师信道。

D.文本二认为,教育的困难在于缺少严格的老师;《师说》则认为,教育的难处在于恢

复传统的师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5.两篇选文谈论的都是有关学习的问题,但面向的群体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

身,落然①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②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

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

谏律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较矣。住日:“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

此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

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夫骥一日而千里,莺马十驾,则亦及之。故孽岁而不休,跛鳖千里;君丰而不辍,丘山

崇成。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

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

人不远矣。

(选自《荀子•修身》

文本二: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竺知在格物。物

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选自《礼记•大学之道》)

【注】①蓄然:灾害在身的样子。“苗”通“灾”。②当:恰当。③折阅:低价销售,亏损。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好善A无厌B受谏C而能D诫E虽欲F无进G得乎哉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如《左传》既是解释《春秋》的著作。

B.此步,即一小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蹉”,跨出两脚为“步”。

C.“累土”与“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中的“累土”意思有所不同。

D.“跛鳖致之”中的“致”与“致知在格物”中的“致”意思相同。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对“见善”与“见不善”的态度,与《论语》中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所表达的道理具有一致性。

B.荀子将君子和小人对待善恶正邪的做法进行对比,指出两类人处世待人的不同态度,

最终将导致完全不一样的人生结局。

C.荀子将士君子面对贫穷生活的态度与良农面对水旱、良贾面对亏损的态度进行类比,

指出士君子要正道直行、笃行不怠。

D.《礼记》阐述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间的关系时,运用顶真的

手法,语言回环往复,富有音乐美。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10.两则材料都讲了修身,其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ADG2.C3.D4.(1)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那么就会见识明达,

行为没有过错了。

(2)大学的礼法,对天子授课时,老师不处于面朝北的臣位,就是为了表示尊师重道。5.①

文本一是站在教育者的角度,面向的群体是学习的人;

②文本二是站在统治阶层的角度,面向的群体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断句的能力。

句意:唯其这样,才能安心学习,亲近师长,乐于与群众交朋友,并深信所学之道,因此尽

管离开师长辅导,也不会违背所学的道理。

“夫然”与“故……”之间是因果承接关系,中间应断开,即A处;

“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之间是并列对举的关系,故应于“师”后断开,即D处;

“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是前文“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的进一步结果,“是以”

表结果连词,故应在“是以"前断开,即G处;

故应断在:ADG处。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句意: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

B.正确。句意:并不是善于游泳。

C.错误。“驾”,古代马拉车时,早晨套一上车,晚上卸去。套车叫驾,所以这里用“驾”指代

马车一天的行程。“十驾”就是套十次车,指十天的行程。

D.正确。句意: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接近贤能的人,亲近和自

己疏远的人。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D.“教育的困难在于缺少严格的老师”错误。文本二中,原文相关语句“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的意思是求学的道理之中,尊敬老师是最难做到的。这里的“严”是尊敬的意思,而非指严格。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博学”,广泛地学习;“日”,名作状,每天;“参省”,检查反省;“知”,通“智”,智慧。

(2)“诏”,授课;“北面”,宾语前置,应为“面北”;“所以”,是为了。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文本一中,根据原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指出了学习的方法;根据原文“故不积度

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

语句可知,讲述的是学习的毅力和恒心问题。因此,文本一主要讲述的是如何学习的问题,

是从教育者角度出发传授如何学习的方法,面向的是学习的人。

文本二中,根据原文“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谓之小成”“大学之教也,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凡学之道,严师为难”“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可知,

此文主要讲述的是教学制度和教师选拔等问题,这显然是统治阶层应该负责的问题。由此可

见,该文面向的群体主要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

参考译文:

文本一,: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一块木材直得合乎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的标准。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

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

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

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夷、貉的孩子,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

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诗经》上说:“你这个君子啊,不要总

是贪图安逸。恭谨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洪福祥瑞。”

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德熏陶感染更大了,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大了。

我以前整天地思考,却没有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经提起脚后跟眺望远方,却不如登

上高处看的更为广阔。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加长,但是人们在远处也可以看见;顺着风

向呼喊,声音并没增强,但是听的人却听得更清楚。借助车马的人,脚步并不快,却能到达

千里之外;借助船舶楫桨的人,不一定都善于游水,却能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本性并没有

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变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水流汇积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诞生了;

积累善行从而养成高尚的品德,精神就可以达到很高的境界,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因此

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实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聚成

江河大海。千里马一跨越,也不足十步之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可以走得很远,它的成功

就在于不停的走。雕刻一件物品但最后放弃了,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若不停地刻下去,那

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和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

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啊。蟹有六条腿与两个蟹钳,但是若没有蛇、鲜■的洞穴,它就无处

藏身,这就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文本二:

执政者发布政令,选举贤能的人来辅佐自己,这样可以得到赞誉,但不能够耸动群众的

听闻。接近贤能的人,亲近和自己疏远的人,可以耸动群众的听闻,但起不到教化百姓的作

用。想要教化百姓形成好的风俗,君子就应该要重视设学施教啊!

古代进行教育的场所,家庭里有私塾,党有称为庠的学校,术里有称为序的学校,国家

有太学。新生每年都可入学,隔年考试一次。第一年考查学生离析经文义理和辨别志向所趋

的能力;第三年考查学生是否尊敬师长,能否和学友和睦相处;第五年考查学生是否广学博

览,亲敬师长;第七年考查学生在学术上的见解和择友的眼光,称之为“小成”。第九年考

查学生是否能够触类旁通,知识渊博通达,临事不惑,不违背老师教诲,称之为“大成”。

这样之后,才能教化民众,改变风俗,使周围的人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依附归顺。这就是大

学教育的纲要。

大学的教育活动,按时令进行,各有正式课业;休息的时候,也有课外作业。课外不学

杂乐,课内就不可能把琴弹好;课外不广泛运用比喻,课内就不能写好诗句;课外不学好如

果处理好家室,课内就学不好礼仪。不喜欢那些才艺学问,就不可能乐于对待所学的正课。

所以,君子对待学习,课内受业要学好正课;在家休息,要学好各种杂艺。唯其这样,才能

安心学习,亲近师长,乐于与群众交朋友,并深信所学之道,因此尽管离开师长辅导,也不

会违背所学的道理。

大凡求学的道理之中,尊敬老师是最难做到的。尊师才能重道。重道才能使人敬重学业。

所以君王不以对待臣子的态度对待臣子的有两种情况:当他在祭祀中作为祭尸时,则不以臣

子相待;当他作为君主老师时,则不以臣子相待。根据大学礼制,给天子授课,授课的臣下

无需北面而居臣位,这就是为了表示尊师重道的缘故。

仅仅靠背诵和记忆前人的东西而没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这样的人是不足以给别人当老

师的。必须善于根据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才行。只有当学生没有能力提出问题的时候,才可

以直接讲给他听。如果讲了他仍不懂,不必强求他一定要懂,可以暂时停止。

6.BEG7.D8.C9.(1)道路虽近,不走就到不了;事情虽小,不做就做不成。

(2)从天子直到平民,一概都以修养自身作为根本。10.①材料一侧重点是修身的重要性

和做法,指出修身要见善自存、见不善自省,要从小事做起;

②材料二侧重点是修身的意义,指出修身是做人的根本、齐家治国的前提。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喜好善的行为而不满足,受到劝谏而能引以为戒,即使想不进步,可能吗?

“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为两个并列句式,结构相似,应各自成句,故B处和E处断;

“虽欲无进”语意完整,“无进”做“欲”的宾语,故G处断。

综上,BEG处断。

7.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

C.正确。堆积泥土。/一筐土。句意:不停地堆积泥土。/九层高台,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

来的。

D.“意思相同”错误。到达、达到。/获得。句意:痛腿的乌龟能到达。/获得正确认识在于探

究事理。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士君子面对贫穷生活……”错,"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中,“贫”指的是生活贫困,“穷”

指的是处境困顿,不能仅仅理解成“贫穷的生活”。

故选C。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迩",近;“不行",不走;"不为",不做。

(2)“庶人”,平民,“壹是”,一概;"以……为本",把……作为根本。

1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

由材料一“见善……以自存……见不善……以自省……”“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

内省而外物轻矣”“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可知,材料一侧重点是修身的重要性和做法,指

出修身要见善自存、见不善自省,要从小事做起。

由材料二“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

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可知,材料二侧重点是修身的意义,

指出修身是做人的根本、齐家治国的前提。

参考译文:

文本一:

见到好的行为,一定要学习使自己也有这种好的品德;见到不好的行为,心怀忧惧,一

定要拿它来反省自我。好的品行存在于自己身上,坚定不移地来珍爱自己;不良品行存在于

自己身上,就像灾害在身一样,一定要痛恨自己。所以,批评我而又批评得恰当的人,就是

我的老师;肯定我而又肯定得恰当的人,就是我的朋友;奉承我的人,是陷害我的贼人。所

以君子尊敬老师,亲近朋友,因而非常憎恶贼人。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