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陕西省汉中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陕西省汉中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国”是中国传统社会人伦道德的基本场域,家国情怀则是儒家伦理的重要特质。阳明诗歌中的家国情怀,既可以表征为宏大的圣人志向,也可以是个体人格所展现的儒者气象。阳明诗歌以“言志”为重要创作导向,流露出浓厚的家国情怀,其理想在于:一者,以诗言志;二者,以圣人之道治世。
在阳明的“居夷诗”中,家国情怀正是其诗歌创作的核心主题。《龙冈漫兴五首》中写道:“投荒万里入炎州,却喜官卑得自由。心在夷居何有陋?身虽吏隐未忘忧。”阳明被贬龙场的心境是复杂的,而谪居龙场时的心态则显得坦然许多。“未忘忧”中的“忧”显然是指家国天下之忧,以“官卑得自由”为喜则说明他期待儒家“乐以忘忧”的境界。虽然个人的心态、心境可以调适,但家国情怀与“乐以忘忧”的人生境界并不对立,相反,阳明是以诗歌的方式证合圣人之道,以及儒者之志的恒久价值。
以儒家的价值追求审视,个体无论“穷”抑或“达”,都应该调适心态,修养身心,彰显自身的价值。阳明的诗歌正蕴藏着这样的诗学品格。《庐陵诗六首》中写道:“万死投荒不拟回,生还且复荷载培。逢时已负三年学,治剧兼非百里才。身可益民宁论屈,志存经国未全灰。正愁不是中流砥,千尺狂澜岂易摧!”尽管此时的阳明处境艰难,却仍然心系“家国天下”,字里行间可窥见他作为儒者所秉持的气节操守。
在《立春》一诗中,阳明的家国情怀同样有所流露:“荒村乱后耕牛绝,城郭春来见土牛。家业苟存乡井恋,风尘先幸甲兵休。未能布德惭时令,聊复题诗写我忧。为报胡雏须远塞,暂时边将驻南州。”阳明身居“南州”而胸怀天下,该诗充满了诗人的关切和忧虑。“滁州诗”《林间睡起》中写道:“林间尽日扫花眠,只是官闲愧俸钱。”在看似闲适、怡然自得的心境中,诗人仍然胸怀儒者之志,以及为“家国天下”奉献的理想与抱负。
如果说家国情怀是儒者的气象,显得宏大而辽阔,那么济世情感则为儒者的个体情感表述方式,体现了诗人对百姓人伦、日用的关切。济世是彰显儒家思想伦理底色的特质之一,是儒者德性修养与实践中所蕴含的道德情感。诗歌与思想融为一体,将济世情感以诗歌的方式表述出来,同样是阳明诗歌创作的重要风格。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既凸显他对儒家价值立场的坚守,又以“道”“心”表明他内心对自然、自由的向往,实际上是对良知学的一种诗性阐释。
他在《南浦道中》一诗中写道:“已喜间阎多复业,独怜饥馑未宽征。迂疏何有甘棠惠,渐愧香灯父老迎。”这首诗体现了阳明再次到南浦时的心境,以及对民众生产、生活的关切,类似诗句还有《还赣》一诗中的“迎趋勤父老,无补愧巡行”。可以说,仁民、亲民贯穿阳明的思想世界。这样的情感通过诗歌的方式表述出来,既是个人济世情感的抒发方式,又是一种特有的思想阐发方式。阳明的诗歌特别凸显对百姓的关注,例如《桶冈和邢太守韵二首》一诗中写道:“处处山田尽入畲,可怜黎庶半无家。兴师正为民痍甚,陟险宁辞鸟道斜!”阳明不仅表述深切的同情,而且期盼能解决问题。阳明的诗歌既“缘情”,又“言志”,两者相得益彰,形成互动共生的诗性闲释方式。例如《无相寺金沙泉次韵》中有这样的诗句:“黄金不布地,倾沙泻流泉。潭净长开镜,池分或铸莲。兴云为大雨,济世作丰年。”该诗对金沙泉的描写细致入微,形象生动,手法娴熟,由“兴云为大雨”升华至“济世作丰年”的理想,不但拓展了思维空间,而且提升了诗歌的境界。在这首诗中,自然世界与人文世界的融合,使得阳明的诗歌创作不拘于具体的咏物,同时抒发了他胸怀天下、关心世事、关注民生的济世情感。
(摘编自邓立《王阳明诗歌中的伦理意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王阳明诗歌中的家国情怀表现出的宏大的圣人志向,比表现出的个体人格所展现的儒者气象更重要。
B.《龙冈漫兴五首》表现了王阳明期待儒家“乐以忘忧”的境界,但并不能因此就说王阳明没有家国情怀。
C.王阳明认为,个体在处境艰难时,应该修养身心;个体在通达时,不应关注个人心态,而应心系天下。
D.王阳明把济世情感用诗歌的方式表述出来,表现了他对良知学的一种诗性阐释以及对儒学价值的创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由“家国”论及家国情怀,然后引出王阳明诗歌中的家国情怀并阐释其不同的表现。
B.文章举《立春》之例,论证了王阳明诗歌流露出家国情怀,诗人胸怀天下,充满关切和忧虑。
C.文章将王阳明的家国情怀与济世情感对比,论证了王阳明在诗歌中对儒家价值立场的坚守。
D.文章整体上为总—分式结构,先总说,提出观点,然后深入阐释观点,文章思路结构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阳明诗歌的理想在于用诗“言志”和用圣人之道“治世”,王阳明的诗歌表现出家国情怀。
B.《庐陵诗六首》字里行间可见王阳明在困境之中对气节操守的坚守,他仍然心系“家国天下”。
C.儒家思想伦理底色的特质就是济世,儒者德性修养与实践中所蕴含的道德情感也是济世。
D.王阳明的思想蕴含着仁民、亲民;王阳明的诗歌蕴含着仁民、亲民,凸显对百姓的关注,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下讨论县城经济发展和就地就近城镇化,是因为它具备了产业发展和就业吸纳的市场基础。”在“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22春季论坛”上,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农村研究院副院长教授何宇鹏指出,城市化外溢效应、工业化和信息化叠加以及农业功能转变三重作用共同叠加,为中西部地区就地就近城镇化带来了机会。
在何宇鹏看来,“市场是看不见的‘手’,但同时也是看得见的‘脚’,这个‘脚’就是农民工的脚步”。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人口分布经历了三个阶段,恰恰反映了劳动力要素市场的空间变化。
以前,农民工吸纳主体为小城镇,他们“离土不离乡”。1998年开始,异地吸纳成为农民工吸纳的主要方式,在1998—2011年,异地吸纳以大规模跨区跨省流动为主。
若将省内流动视为就近城镇化,在异地流动中,最近十年,就近城镇化开始成为吸纳农民工的主体。数据显示,2011年开始,农民工省内流动比例达到52.9%,成为异地流动的主体,到2020年省内流动比例进一步上升到58.4%。
2020年外出农民工地区分布及构成
单位:万人、%
按输出地分外出农民工总量构成
外出农民工外出农民工
跨省流动省内流动跨省流动省内流动
合计1695970529907100.041.658.4
中部地区46247193905100.015.584.5
中部地区621035932617100.057.942.1
西部地区549025572933100.046.653.4
东北地区635183452100.028.871.2
“在金融危机之前,即2003—2005年我国就已迎来‘刘易斯拐点’。但当时我国域镇化还未达到50%,当时希望通过就地就近城镇化来解决农民工转移的问题是非常困难的。”何宇鹏表示,如今讨论这个话题,是因为已经具备了产业发展和就业吸纳的市场基础。(摘编自《三个作用共同叠加,为就地就近城镇化带来机会》)
材料二:
推进县城建设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底,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为9.1亿人。其中,1472个县的县城常住人口为1.6亿人左右,394个县级市的城区常住人口为0.9亿人左右,县城及县级市城区人口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的近30%,县及县级市数量点县级行政区划数量的约65%。推进县城建设,有利于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完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空间布局。
县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推进县城建设,有利于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和安家的需求,有利于辐射带动乡村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利于强化县城与邻近城市的产业衔接和分工配合。
县城建设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引擎。现阶段县城投资、消费与城市差距很大,人均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仅为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的二分之一左右,人均消费支出仅为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的三分之二左右。推进县城建设,有利于开拓新的投资消费空间。
县城建设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完善产业配套设施,有利于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稳定扩大县城就业岗位。健全市政公用设施,有利于夯实县城运行基础支撑。健全公共服务设施,有利于增进县城民生福祉。完善环境基础设施,有利于提升县城人居环境质量。要合理确定不同类型县城发展路径。
(摘编自《充分认识推进县城建设的重要性》)
材料三:
县城数量大,类型多,发展路径各不相同。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需要科学确立功能定位,决不能“千城一面”,需要在“各具特色”上下功夫。具体来讲,就是要尊重各个县城的发展规律,根据全城资源、人口等要素流动变化趋势,合理确定不同类型县城的发展路径。同时,要“跳出县城看区域”,综合审视所在区域、经济带、交通线、物流网络中的战略定位,在深挖区位禀赋、区域资源的基础上,重新梳理提炼县城发展定位,确立核心产业体系、重点产品群、供应链网络和目标市场,明晰与周边城市的竞争、协作关系,培育和强化被心竞争力,提升对人才、人口、企业的有效吸引力和综合服务水平。
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需要立足县城自身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功能定位,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和安全需要,面向市场融合、产业融合、人口融合的大趋势,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有文兴文,培育有影响力、有感召力的区域品牌。全国每个县城都需要立足县城实际,认真思考什么最拿得出手,什么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差异化优势。同时,还要坚决加店要放在第一位,形成有竞争力的区域公共品牌集群。
(摘编自《用特色优势“照亮县城”》)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宇鹏指出,中西部地区就地就近城镇化在城市化外溢效应、工业化和信息化叠加以及农业功能转变的共同作用下迎来了机会。
B.推进县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多种好处,如有利于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有利于辐射带动乡村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C.完善产业配套设施、健全市政公用设施、健全公共服务设施和完善环境基础设施都是县城建设的范畴,都是用来保障人民美好生活的。
D.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决不能搞成“千城一面”,要在“各具特色”上下功夫,最关键还要“跳出县城看区域”。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1998年至2011年,异地吸纳成为农民工吸纳的主要方式,以大规模跨区跨省流动为主;2020年我国农民工跨省流动比例为41.6%。
B.现阶段县城投资、消费与城市差距大,县城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仅为地级等城市的三分之二左右。
C.要综合审视所在区域、经济带、交通线、物流网络中的战略定位,在梳理提炼县城发展定位的基础上,深挖区位禀赋、区域资源。
D.如果能立足县城自身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功能定位,统筹好各方面需要,就能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6.三则材料都涉及县城建设和发展,内容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蟹爪兰
吴亚原
正月初一,儿子捧来一盆蟹爪兰,水嫩的叶瓣对称,绿中带点紫红,叶子覆盖住花盆。水莲眉头一皱,儿子也忒小气,弄几瓣叶子,来糊弄妈。在儿子敞开的包里,那本《人生海海》,她拿来翻了几页,双目放光:“麦家的小说,是我最爱。”
“妈,我才看一半。”看水莲脸色骤变,儿子忙说:“给您的,我去网上,选几本您喜欢的小说,海运过来时间长些,价格实惠。”
水莲欣喜:“只怕眼睛吃不消。”
儿子说:“您悠着点就是,”
“有书看好,等饭吃的日子,难熬。”水莲笑道。
水莲移民有些年头了,就这一个宝贝儿子。
儿媳却爱较劲儿,嫌水莲搛菜给孩子,不讲卫生,索性不上一桌吃饭。空荡荡的别墅,乌眼鸡似的相对,便是逼仄,傍晚,随着车库门的升降声,儿媳下了班,水莲心忒忒的,虱叮虫咬般不适。有了老二后,儿熄在家带孩子,稍不如意,火星子四溅。她心疼夹在中间的儿子,申报老年公寓。
老年公寓,让水莲不爽的是,香水味混杂着老人味儿。一年间,七位老人去世了,老伴成了七分之一。诡异的气氛浸润进公寓,水莲的心沉到谷底,不来这鬼地方,说不定老伴还在世上。
逮到位华人护工,水莲就想多说几句,可人家哪有空闲陪你。几本小说翻得卷起书角,本可去图书馆借上几本,不会开车的地,如被关进牢笼,郁闷。
阳台上,一片枫叶砸在水莲的脸上,很痛,伸手抓住枫叶,一手般红的碎片。人老了不也像调零的枫叶,终将融入泥土。
此时,她思念国内好友,哪怕是说不到一块的同事。公寓里,满目的金发,叽里咕噜的鸟语那位年岁相仿的华人,拉住水莲的手不放,满口粤语,听得水莲一头雾水。肢体语言,加上拗口的英语单词,连自己都不落忍。面包、热狗、沙拉塞麻木了脑子,偶尔吃个中餐,品不出滋味,做顿可口的饭菜,成了她的奢望。
春天里,病毒肆虐,好几位老人去世了。吓得水莲二门不出,捧着书对着蟹爪兰出神。分隔半年,儿子在视频里说想妈了,要过来看看。水莲问能来?儿子说自有法子。
接到儿子的电话,让妈站阳台上候着。水莲倚着栏杆,盯着马路出神。公寓大门紧闭,插翅也难飞入。猛听到儿子喊她:“妈,我来看您了。”一台吊车停在马路边,高高的驾驶室里,儿子趴在窗口向她挥手:“妈妈,儿子想您了。”
“我也想你们了。”
“待在房间,千万别出去哦。”热泪盛满水莲的眼眶,她大声问:“车子哪来的?”秋风吹来儿子的声音:“朋友开车送我来的。”母子隔空喊着话,枫叶展开笑颜,大雁排成人字,小鸟啁啾在树上,水莲寂寞的心被捂暖。往后的岁月,这个场景,有得她回味。
是夜,她睡得香甜。睡梦中花香萦绕,晨曦爬进窗户,将水莲从梦里拽出,窗台上的蟹爪兰,手掌样的叶子一截连着一截,叶子顶端,生出绿绿的花萼,包裹着红红的花蕾,叶子围绕花盆一圈。水莲捧着花盆,对相框里的老伴说:“有蟹爪兰相伴,我不寂寞。”手机叮咚一声,儿子发来小视频,大孙女红嘟嘟嘴唇一张,脆生生喊出:“奶奶好!华华想您啦。”推车里小孙女笑出好看的酒窝。
小视频翻开中,水莲闻到清香味儿,花苞绽开,如玲珑的小手翘着兰花指。她喃喃道:“朵大的是华华,朵小的是夏夏。都是奶奶的心尖尖儿。”她轻轻揉着蟹爪兰叶子,仿佛拉着孙女的手,泪水顺着沟壑丛生的脸庞下滑。
儿子知晓妈不擅长侍弄花草。蟹爪兰,易培育,且富生命力,水莲提着水壶,脸笑成金秋的菊花。
又是一年枫叶璀璨,水莲的房间里闹腾了,阳台上十盆蟹爪兰,绿意茏葱,叶子顶上那点红。分外惹眼。说粤语的老人,拉着水莲的手:“妹子,辛苦你啦!”满口英文的老人,竖起大拇指。
水莲说:“我将蟹爪兰叶子剪下,插入花盆。目睹它分枝添叶,含苞绽放,心里有了盼望。寂寥的日子,便充满喜悦。”
护工将水莲的话,译成英语。十双不同肤色、青筋突兀的手,捧起花盆,围着水莲咨询,比对着哪盆叶子滋润。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先扬后抑,开头写水莲对蟹爪兰不喜欢,结尾写水莲“目睹它分枝添叶,含苞绽放”,心里便充满喜悦。
B.小说中水莲的儿媳妇和公婆的矛盾为后文写水莲住到了老年公寓做了铺垫,同时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小说使用了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将小说中要表述的内容说明得生动、形象、具体、逼真。
D.小说中母子隔空喊话和祖孙在视频中互诉思念之情的细节生动地展示了一家人相亲相爱的美好画面。
8.请简要分析这篇小说的情感意蕴。
9.蟹爪兰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辄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其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平时呼召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辄计杪忽。姐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荐新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也?”父母,兄弟吾身也;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不可以不思也。人之生也,方其少时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吾其子而离其兄弟,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责之也,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馂,吃剩下的食物。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
方其少时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事,文中指旧事;还指先例,如系六国论)中的“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B.诸父,伯父、叔父的统称,与《项脊轩志》“迨诸父异”中的“诸父”含义相同。
C.“执觞上寿”与“引以为流觞曲水”(《兰亭集序》)两句中的“觞”含义相同。
D.“通于六经之大指”与“头发上指”(《鸿门宴》)两句中的“指”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八岁时,归有光就经常在见到家族里的长辈时向他们了解家族先人的旧事,这使他后来写家谱有了一定的基础。
B.假如“我”爱自己的子女却离散了自己的兄弟,“我”的子女也各自想着自己的子女,那么亲人离散的害处就会殃及“我”的子女。
C.父母是兄弟生命的源头,祖宗是父母的根本,族人都有兄弟情分,即使有了家室还是如此,由此想到天下的形势。
D.仁孝的君子能凭自身带领天下的人,骨肉之间也是如此;古代的人立大宗的嫡子为继承人,就是用仁孝的道理来要求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
(2)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牡丹
梅尧臣[注]
洛阳牡丹名品多,自谓天下无能过。
及来江南花亦好,绛紫浅红如舞娥。
竹阴水照增颜色,春服妥帖裁青罗。
时结游朋去寻玩,香吹酒面生红波。
粉英不忿付狂蝶,白发强插成悲歌。
明年更开余已去,风雨吹残可奈何。
[注]梅尧臣: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才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此诗作于梅尧臣四十三岁在湖州监税任上时,当时他即将解任,准备前往家乡宣城小住之后返汴京。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送别怀人的诗,诗人借牡丹抒怀,自然真切。诗中巧妙的比喻及炼句等独到之处,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B.“舞娥”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牡丹在风中的姿态,“春服妥帖裁青罗”一句将牡丹比作娇羞打扮的女子。
C.七、八两句的意思是牡丹盛开之时,好友结伴游赏,酒酣耳热之后,伫立牡丹丛中,满面通红,人与花互相映衬。
D.诗的一、二句以洛阳牡丹名品之多引出三、四句对江南牡丹的赞赏,言外之意是江南牡丹并不逊色于洛阳牡丹。
15.这首诗表述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六、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将“,”两句与“骐骥一跃,不能十步”进行对比,阐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2)屈原《离骚》中,与成语“方枘圆凿”意思相近,表述“道不同,不相为谋”之意的两句是“,”。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两句描绘出对比鲜明的两幅画面,再现了琅琊山明暗交替的朝暮景致。
七、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乡下老家,最怕长辈们写我们上过学念过书的晚辈:把书读进了狗肚子。这句话并不是说一个人在学校不好好念书而蹉跎岁月,而是书念了不少,大道理也懂得不少,但却做不来,用书面话来讲,就是在知行转化上出了差错,做不到①。
父母辛辛苦苦供你读书成人,你却不知感恩,不顾父母年迈,一个劲儿地索取,会被乡亲们骂作“把书读进了狗肚子”。你读书成才,猪鼻子插葱装象,看不起乡下的穷邻居穷亲戚,甚至欺负老实人,会被乡亲们骂作“把书读进了狗肚子”。别人对你有恩,现在他遇到难处向你张口,你却避而远之,甚至②,同样会被乡亲们骂作“把书读进了狗肚子”。你书念得好,成了国家干部,却③败了德行,或贪赃枉法坏了名声,更会被乡亲们骂作“把书读进了狗肚子”……总之,但凡你是个读书人,如若做事坏了规矩,都会被骂作“把书读进了狗肚子”。
“把书读进了狗肚子”这句话有很强的威慑力,它成了悬在我们这些读书娃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让我们时刻警惕着,保持一个读书人起码的道德底线。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8.文段第二段运用了排比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述效果。
八、选择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2年10月12日15时45分,“天宫课堂”再次开启,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用天地互动模式,航天员演示水球变“懒”等实验。
本次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与以往大有不同,不光是“主讲老师”由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首次担任,①。“天宫课堂”的“讲堂”在以往天和核心舱的基础上,新增了问天实验舱。
为确保回传到地面的图像话音,科技人员制订了周密的方案,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向广大青少年呈现精彩的一堂太空授课。在设备层面,图像和话音传输都采用了主备份的实施方案,在链路传输上也采用了专线和联通线路的双备份方式。此外还采用了央视光端机作为第三路由,进一步提高②和传输的可靠性。
“天宫课堂”第一课主要面向小学生,注重趣味性。③,向下辐射小学生,向上辐射高中生和全社会的爱好者,增加了有关空间科学实验的内容,在保持趣味性的同时,让大家了解科学家在上面干什么,科学实验做什么。“天宫课堂”第三课将更深入更立体,参与性更强。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1.下列各项中的引号与文中“懒”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与各种自然灾害“做斗争”。
B.“阿Q精神”也随着小说的传播,成了一个广为人知的代名词,融入人们的日常语言中。
C.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D.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九、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贫穷其实是两个词的组合,贫是指你当前财务状况差,而穷是指穷尽,没有希望了。许多年轻人是贫,但不是穷。很多年轻人的人力资本本身就是最大的财富,只是还没到收获大量资产变现的年纪。”《贫穷的本质》就向我们揭示了这个道理,导致我们穷尽的绝不是身外因素,根本在于思维。逃出“贫穷陷阱”的“梯子”是存在的,但并非总是放在正确的地方。而且人们似乎不知道怎样踏上“梯子”,或者他们甚至根本不想那样做。
以上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上述材料和自身发展写一篇文章,体现自己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解析:
1.B2.C3.C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更重要”分析不当,原文是“阳明诗歌中的家国情怀,既可以表征为宏大的圣人志向,也可以是个体人格所展现的儒者气象”,没有比较二者中谁更重要。
C.“个体在通达时,不应关注个人心态”理解错误,原文是“个体无论‘穷’抑或‘达’,都应该调适心态,修养身心,彰显自身的价值”。
D.“对儒学价值的创新”不合文意,原文是“既凸显他对儒家价值立场的坚守”。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论证了王阳明在诗歌中对儒家价值立场的坚守”分析不当,根据原文“如果说家国情怀是儒者的气象,显得宏大而辽阔,那么济世情感则为儒者的个体情感表述方式,体现了诗人对百姓人伦、日用的关切”可知,论证的应是家国情怀与济世情感的各自特点。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C.“儒家思想伦理底色的特质就是济世,儒者德性修养与实践中所蕴含的道德情感也是济世”曲解文意,原文是“济世是彰显儒家思想伦理底色的特质之一,是儒者德性修养与实践中所蕴含的道德情感”。
故选C。
4.D5.A6.①材料一侧重从农民工流动的相关数据阐述县域经济发展和就地就近城镇化问题。②材料二侧重阐述推进县城建设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及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重要意义。③材料三侧重阐述要立足县城自身特色优势,合理确定不同类型县城的发展路径。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最关键还要‘跳出县城看区域’”分析不当,原文是“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需要科学确立功能定位,决不能‘千城一面’,需要在‘各具特色’上下功夫。……同时,要‘跳出县城看区域’”,“最关键”于文无据。
故选D。
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
B.“县城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仅为地级等城市的三分之二左右”不合文意,原文是“人均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仅为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的二分之一左右,人均消费支出仅为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的三分之二左右”。
C.“在梳理提炼县城发展定位的基础上,深挖区位禀赋、区域资源”分析不当,原文是“在深挖区位禀赋、区域资源的基础上,重新梳理提炼县城发展定位”。
D.“如果……就能……”说法绝对,原文是“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需要立足县城自身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功能定位,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和安全需要”。
故选A。
6.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根据“若将省内流动视为就近城镇化,在异地流动中,最近十年,就近城镇化开始成为吸纳农民工的主体。数据显示,2011年开始,农民工省内流动比例达到52.9%,成为异地流动的主体,到2020年省内流动比例进一步上升到58.4%”可知,材料一侧重从农民工流动的相关数据阐述县域经济发展和就地就近城镇化问题。
根据“推进县城建设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可知,材料二侧重阐述推进县城建设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及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重要意义。
根据“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需要立足县城自身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功能定位,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和安全需要,面向市场融合、产业融合、人口融合的大趋势,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有文兴文,培育有影响力、有感召力的区域品牌。全国每个县城都需要立足县城实际,认真思考什么最拿得出手”可知,材料三侧重阐述要立足县城自身特色优势,合理确定不同类型县城的发展路径。
7.A8.①对祖国和亲朋好友的思念。她思念国内好友,哪怕是说不到一块的同事。外国人叽里咕噜的外语,听不懂的粤语,吃不到可口的中餐,都让水莲对故土倍增怀念。孙女的名字分别叫华华和夏夏也传达了不忘故国的深情。
②对人与人之间美好情感的赞美。水莲和儿子、孙女之间淳朴真挚的情感,和老年公寓里老人们之间的美好情感。9.①贯串全文。蟹爪兰是小说的线索,贯串全篇,使小说结构紧凑。
②突出主旨。蟹爪兰生机勃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寄托了儿子对母亲的爱,也抚慰了母亲孤寂的心。
③推动情节发展。水莲对蟹爪兰最初并无多大感觉,但在寂寞和孤独中开始逐渐喜欢它,心境也开始变得乐观豁达。
④衬托人物。蟹爪兰见证了水莲内心世界的发展变化,蟹爪兰的蓬勃生命力烘托出水莲对生活的热爱。
7.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先扬后抑”错误。开头写水莲对蟹爪兰不喜欢,结尾写水莲“目睹它分枝添叶,含苞绽放”,心里便充满喜悦,这是欲扬先抑。
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情感意蕴的能力。
由“此时,她思念国内好友,哪怕是说不到一块的同事。公寓里,满目的金发,叽里咕噜的鸟语。那位年岁相仿的华人,拉住水莲的手不放,满口粤语,听得水莲一头雾水。肢体语言,加上拗口的英语单词,连自己都不落忍。面包,热狗、沙拉塞麻木了脑子,偶尔吃个中餐,品不出滋味,做顿可口的饭菜,成了她的奢望”“她喃喃道:‘朵大的是华华,朵小的是夏夏。都是奶奶的心尖尖儿’”可知,对祖国和亲朋好友的思念。她思念国内好友,哪怕是说不到一块的同事。外国人叽里咕噜的外语,听不懂的粤语,吃不到可口的中餐,都让水莲对故土倍增怀念。孙女的名字分别叫华华和夏夏也传达了不忘故国的深情。
由“分隔半年,儿子在视频里说想妈了,要过来看看。水莲问能来?儿子说自有法子”“儿子发来小视频,大孙女红嘟嘟嘴唇一张,脆生生喊出:‘奶奶好!华华想您啦’”“说粤语的老人,拉着水莲的手:‘妹子,辛苦你啦!‘满口英文的老人,竖起大拇指”可知,对人与人之间美好情感的赞美。水莲和儿子、孙女之间淳朴真挚的情感,和老年公寓里老人们之间的美好情感。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物象作用的能力。
由“正月初一,儿子捧来一盆蟹爪兰”“窗台上的蟹爪兰,手掌样的叶子一截连着一截,叶子顶端,生出绿绿的花萼,包裹着红红的花蕾,叶子围绕花盆一圈”“儿子知晓妈不擅长侍弄花草。蟹爪兰,易培育,且富生命力,水莲提着水壶,脸笑成金秋的菊花”可知,蟹爪兰是小说的线索,贯串全篇,使小说结构紧凑。
由“儿子知晓妈不擅长侍弄花草。蟹爪兰,易培育,且富生命力,水莲提着水壶,脸笑成金秋的菊花”可知,突出主旨。蟹爪兰生机勃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寄托了儿子对母亲的爱,也抚慰了母亲孤寂的心。
由“水莲眉头一皱,儿子也忒小气,弄几瓣叶子,来糊弄妈”“水莲捧着花盆,对相框里的老伴说:‘有蟹爪兰相伴,我不寂寞’”“水莲闻到清香味儿,花苞绽开,如玲珑的小手翘着兰花指。她喃喃道:‘朵大的是华华,朵小的是夏夏。都是奶奶的心尖尖儿’”可知,推动情节发展。水莲对蟹爪兰最初并无多大感觉,但在寂寞和孤独中开始逐渐喜欢它,心境也开始变得乐观豁达。
从对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分析,综合全文,蟹爪兰见证了水莲内心世界的发展变化,蟹爪兰的蓬勃生命力烘托出水莲对生活的热爱。
10.BDF11.D12.C13.(1)亲人去世不去相互安慰,有喜事不去相互庆贺;到家只知偏爱自己的妻子儿女,出门就欺骗父母兄弟。
(2)但私下观察天下的治乱,老百姓休养生息的利弊,常在内心有所忧虑。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当他们年幼时,兄弟在亲人怀中呱呱哭泣,吃饱了就一起嬉戏,不分彼此。
“兄弟”作主语,“呱呱”作谓语,“怀中”作“呱呱”的状语,状语后置,主语前、状语后断句;
“相嬉”作谓语,省略主语“兄弟”,主谓结构单独成句,“相嬉”后断句。
故选BDF。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就拉着他的衣服询问先人旧事。/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
B.句意:从我的祖辈到各位叔父以来。/等到伯、叔分家了。
C.都是“酒杯”的意思。句意:一年里重要的节日跟着各位叔父、兄弟端着酒杯祝寿。/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
D.“含义相同”错误,含义不同。意旨/立起来。句意:通晓儒家六经的大概意旨。/头发直坚起来。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C.“即使有了家室还是如此”错误,原文是“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即年长有了家室后,那么他们的情感已经不像这样了。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吊”,安慰;“私”,偏爱;“妻子”,妻子儿女;“诳”,欺骗。
(2)“窃”,私下;“利病”,利弊;“每有隐忧于心”,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每于心有隐忧”。
参考译文:
我七八岁时,见到家中的长辈,就拉着他的衣服询问先人旧事。大概是因为我幼年时就失去了母亲,平时不能宽解自己,对死去的人恐怕不能了解他的事迹,对活着的人恐怕不能成事,实在是受了很大的创伤,内心十分痛苦。
归氏家族到我出生时,一天天地更加衰败。家族历史悠久而最终分离,人口众多但人心离散。从我的祖辈到各位叔父以来,贪婪粗鄙、狡诈暴戾的人,常常有很多从家族中出现。大概上百人聚集在一起,竟没有一个知道学习的;大概十个学习的,却没有一个懂得礼义的。亲人贫穷却不知道救济,愚昧迟钝却不知道教育;亲人去世不去相互安慰,有喜事不去相互庆贺;到家只知偏爱自己的妻子儿女,出门就欺骗父母兄弟。平时招待朋友,有时能破费千钱,但是在一年中重要的节日祭献祖先时,却谋划甚微。祭祀盛食物用的礼器、酒壶酒杯,很少有洁净美好的。家中的男女祭祀时站队都连不成队列。更有甚者,竟然有人因为请人观礼,改变将要举行的祭祀的日期;用厨房里吃剩下的残羹剩肴,来替换新供上的祭品,归氏家族几乎到了没有祭祀的境地。
我回去看老宅,阅览了归氏的旧书,慷慨激愤叹息流泪说:“唉,这些人难道不是素节翁的后人吗?为什么到了这个地步呢?”父母,是我们兄弟生命共同的来源;祖宗,是我们父母的根本;族人,都有兄弟的情分:不能忘记啊。人刚出生,当他们年幼时,兄弟在亲人怀中呱呱哭泣,吃饱了就一起嬉戏,不分彼此。年长有了家室后,那么他们的情感已经不像这样了。等他们有了子女,那么兄弟间相待的情感,已经如同堂兄弟的情感。在这时,只担心兄弟分离得不迅速,哪里还会想着亲人聚集的难处,这也是天下的形势趋向于分离的原因。假如我爱自己的子女却离散了自己的兄弟,我的子女也各自想着自己的子女,那么亲人离散的害处就会殃及我的子女,这能说是爱自己的孩子吗?
我每次侍奉父亲,一年里重要的节日跟着各位叔父、兄弟端着酒杯祝寿,看到祖父须发皆白,暗中想我的各位叔父兄弟,都是始于同一祖父罢了。现在却常常不能同心,未曾不深深独自感伤。然而天下的事,破坏它的人是从一个人开始,成就它的人也是从一个人开始。仁孝的君子能凭自身带领天下的人,更何况骨肉之间呢?古代的人立大宗的嫡子为继承人的原因,就是用仁孝的道理来要求他。调整家族关系的制度废除了,天下就没有门第高贵、世代为官的人家了,没有了世家,那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情意就衰微了,社会风尚的浮薄就一天比一天厉害,有道理啊。
我学习圣人的道理,通晓儒家六经的大概意旨。虽然我过着贫困简朴的生活,不被官府录用,但私下观察天下的治乱,老百姓休养生息的利弊,常在内心有所忧虑。我看看自己的亲人,内心有所触动,打算寻求用来使族人凝聚的办法,而族人凝聚开始于家谱,所以我想要给归氏写家谱,不仅仅是记载(家族里的人和事),更是用来寻求写家谱的意义。
14.A15.①表述了对江南牡丹的喜爱、赞美之情。诗人用闻名天下的洛阳牡丹来类比江南牡丹,可见诗人对江南牡丹的喜爱之情。②表述了对江南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人即将解任离开住所,对江南牡丹的喜爱其实寄托了诗人对锦绣江南深切的眷恋之情。③表述了对人生匆促的感叹。诗人不满牡丹被戏弄,想把牡丹戴在白发上,借此感叹时光流逝,人生短促。④表述了对仕途坎坷的慨叹。牡丹凋零了明年还会再开,可诗人离开后又会在哪呢?体现了诗人对仕途的担忧之情。
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这是一首送别怀人的诗”错误,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
故选A。
1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写的是江南牡丹,劈头“洛阳牡丹名品多,自谓天下无能过”两句先言洛阳牡丹,突出洛阳牡丹之最,引起三、四两句“及来江南花亦好,绛紫浅红如舞娥”对江南牡丹的赞赏,意在言外:江南牡丹几不逊于洛阳牡丹。诗人用闻名天下的洛阳牡丹来类比江南牡丹,可见诗人对江南牡丹的喜爱、赞美之情。
“竹阴水照增颜色,春服妥帖裁青罗。时结游朋去寻玩,香吹酒面生红波”几句写牡丹盛开之时,好友相结而游赏,酒酣耳热之后,伫立牡丹丛中,满面通红,互相照面。而此时诗人即将解任离开住所,对江南牡丹的喜爱其实寄托了诗人对锦绣江南深切的眷恋之情,表述了对江南的依依不舍之情。
“粉英不忿付狂蝶,白发强插成悲歌”两句转入写人的心境。此前情绪是欢愉的,此后却升起一种莫可名状的复杂意绪。有惆怅,也有悲凄,更有一种失落感或孤独感。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了看到飞蝶戏花而引发的。诗人不满牡丹被戏弄,想把牡丹戴在白发上,借此感叹时光流逝,人生短促,表述了对人生匆促的感叹。
“明年更开余已去,风雨吹残可奈何”两句承上文贯注下来,心情黯黯,意绪怏怏,遂想到了卸任北归之事,算是与牡丹告别,也是与江南惜别。牡丹凋零了明年还会再开,可诗人离开后又会在哪呢?体现了诗人对仕途的担忧之情,表述了对仕途坎坷的慨叹。
16.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驽、驾、圜、孰、霏、暝。
17.①知行合一
②落井下石
③蝇营狗苟18.①内容上,运用排比句,从不同角度把读书忘本的种种表现展现得淋漓尽致,说理充分透彻。
②结构上,运用排比句,语调顺口畅快,容易调动起读者情绪,强化了教育意义。
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处根据前文“这句话并不是说一个人在学校不好好念书而蹉跎岁月,而是书念了不少,大道理也懂得不少,但却做不来,用书面话来讲,就是在知行转化上出了差错”,据此看出此处是说不能将读书与行动统一起来,故“做不到”后可填“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内在的知识和行动的统一。
②处根据语境“别人对你有恩,现在他遇到难处向你张口,你却避而远之,甚至”,可看出是说在别人遇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三角形的面积练习课-苏教版秋
-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丨苏教版
- 学习2025年雷锋精神六十二周年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3份)-76
-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含答案
- 人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期末测试卷
- 2025年河南省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辽宁省安全员知识题库
- 医院钢结构居间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城市综合体车位租赁合同
- 2025年度股权质押合同工商局备案及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服务协议
- 血流限制训练对老年人下肢力量作用的研究进展
- 中国寺庙经济市场深度调研与未来前景发展预测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与信仰对话 课件-2024年入团积极分子培训
- 中医护理学-情志护理
- 中学美术《剪纸艺术》完整课件
- 诺如病毒教学课件
- 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符合性评价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01 运动的世界【考题猜想】(92题18大类型)
- 消防设施救援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肾包膜下血肿护理
- 租船问题(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