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重点名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10联考语文试题()_第1页
陕西省安康市重点名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10联考语文试题()_第2页
陕西省安康市重点名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10联考语文试题()_第3页
陕西省安康市重点名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10联考语文试题()_第4页
陕西省安康市重点名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10联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陕西省安康市重点名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10联考语文试题()陕西省安康市重点名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10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本上是文化的复兴。高校人才培养理应心怀国之大者,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具体到国学专业,就需要在新时代找准定位,深入思考如何在新文科背景下培养国学专业人才。

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和文化记忆最基本的载体,是国家极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因此,新时代的国学专业人才应该在国家语言文字安全战略的高度理解中国的语言文字格局,提高自己的古代语言文献阅读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深入研习历代通用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对古代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也有一定掌握。唯有如此,才能全面把握中国古代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发展源流,具备解读中国古代各民族第一手文献资料的能力。纵观中华文明史,以汉字为载体的文言文献一直占据着主体地位,对中华文明的莫定和发展、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的形成发挥了举足轻重的积极作用。因此,在进行国学专业教育时,古代汉语理应是核心素养之一,以甲骨文、金文为代表的古文字也需要得到更多重视。在此基础上,我们也不应该忽视古代少数民族语言文献在国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当前中国早已进入知识驱动型社会,任何现实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尤其是高精尖领域,学科深度交叉已是基本趋势。有鉴于此,国家已经在学科门类中新增了“交叉学科”门类。因此,新时代的国学专业人才应该在交叉学科视野下合理有序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交叉学科的首要任务,就是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实现知识从简单加和到有机结合的转变。国学天然就是交叉学科。国学知识的生产,本质上是一种集成式创新,需要在掌握文史哲等学科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具体问题整合相关学科的材料、数据、理论、方法,最终得到一个整体的解释。比如,古代中国是如何对知识加以分类的这一问题至少需要综合文献学、思想史、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又如,如何评价秦的“书同文”政策这一问题至少需要综合文文字学、文献学、中国古代史等多学科知识。

落实到国学人才培养上,除了传授学生文史哲等学科的相关基础知识,还需要训练和提升学生运用交叉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就需要大幅度提高课程的交叉培养深度,尤其是原典精读课程。以具体经典为载体,整合各分科研究成果,提取出基本问题群,以此引导学生对各学科理论和方法加以分析和批判,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来对相关问题作出回应。以《诗经》为例,教师需要充分吸收文学、史学、考古学、语言文字学、文献学、民俗学、宗教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提取容易激发学生进行交叉学科思考的学术问题,如“西周金文与《诗经》语言”“《诗经》与先秦考古”“《诗经》与礼仪”“《诗经》与音乐”等等。如是,方能充分彰显《诗经》的综合特点,也才吻合国学交叉培养的理念,真正实现考据、义理、辞章的统一。

新文科旨在培养知中国、爱中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文科人才,要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新时代的国学专业人才,就应该是这样的人才。毋庸置疑,要培养这样的新时代国学专业人才,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

(摘编自华建光粪术婷《怎样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脉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时代国学专业人才理应心怀国之大者,堪当民族复兴大任,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

中华文化。

B.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和文化记忆的基本载体,正因如此,当前国学专业教育的核心素养应为古代汉语。

C.知识驱动型社会需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新时代国学专业人才要善于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

D.培养学生运用交叉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激发学生进行交叉学科的思考,引导其精读原典。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门见山,以小见大,从中华民族复兴的高度,提出了新时代国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论题。

B.文章采用因果论证法,论证了国学专业人才要提高古代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文献阅读能力。

C.文章从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出发,指出国学专业人才培养应把学科深度交叉作为首要任务。

D.文章举《诗经》的例子,充分地印证了国学知识的生产在本质上就是一种集成式创新的

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深入研习历代通用语言文字,有助于把握中国古代语言文字的发展源流,以及解读第一手文献资料。

B.实现知识从简单加和到有机结合的转变,不仅要掌握文史哲等基本知识,还需根据问题进行整合。

C.国学专业人才综合文字学、文献学、中国古代史等多学科知识是其理解、评价秦“书同文”政策的基础。

D.“《诗经》与音乐”等问题群的提取,彰显了《诗经》的综合特点,真正实现了考据、义理、辞章

的统一。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大多数植物的种子需要借助外力来进行传播,在风、水、动物等几种传播媒介中,动物的传播成功率是最高的。而动物中最主要的“传播员”为鸟类,因为它们能飞,可将种子传播得较远,所以,很多植物都倾向与它们建立合作关系。但鸟类的饭量不小,且进食频率又较高,对于大多数木本植物来说,只能每年“宴请”一次。于是,许多植物将眼光投向了蚂蚁。蚂蚁个体虽然小,但它们的力量从来不是以单个个体来衡量的,它们是社会性生活群体,一个蚂蚁家族凝聚起来的力量,可使比其大数十倍的动物都闻风丧胆。另外,一只蚂蚁可能跑不了多远,但地球上的蚂蚁分布非常广泛,在陆地上几乎随处可见。那么,植物究竟是如何将蚂蚁“发展”为心甘情愿的“种子传播员”呢许多植物针对蚂蚁专门产生出了极富特色的种子,它们通常数量较多,个体较小,且会在脐部附近形成一至两坨(或片)肉质的油脂体,其富含营养,甚至含有蚁类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是蚂蚁喜欢吃的食物,靠它吸引蚂蚁来传播种子。植物常常用鲜艳的色彩,大多为红色的果实或种子,来让鸟类发现它们的存在,但是大部分蚂蚁的视力较差,植物该如何告诉蚂蚁们“上门取货”蚂蚁的嗅觉非常灵敏,植物就把重点转向了化学信号,且专门针对蚂蚁“投其所好”。大多数蚂蚁有两个喜好,一是糖类,二是蛋白和脂类,前者可用于补充成年工蚁日常活动消耗的能量,后者是蚁后生产和幼虫发育所需的营养,且在自然界中主要来源为昆虫,故蚂蚁对于昆虫血淋巴(体液)的气味异常敏感。基于此,植物让油脂体变成了一个富含小分子蛋白和脂类的营养包,非常适于蚂蚁幼虫吸收和利用,且散发着诱人的昆虫血淋巴气味,让蚂蚁难以抗拒,一闻到就急不可待地蜂拥而来。油脂体为蚁播种子所独有,它的作用不只是蚂蚁的劳动报酬,还可用作蚂蚁搬运种子的重要结构。为了保护种子不受损伤,蚁播种子的种皮通常较为光滑,蚁颚不易咬住,而油脂体则可轻易被蚂蚁咬住,从而顺利实现搬运。蚂蚁啃咬油脂体时会咬伤种子吗解析是不会,因为油脂体与种子的结合并非牢不可破,只要蚂蚁啃咬到一定位置,油脂体就会从种子上脱落下来,且蚁播种子的种皮通常较厚,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被蚂蚁咬伤。一只虫子被蚂蚁吃掉体液后,剩下的坚硬外骨骼是没法再利用的,于是就被蚂蚁当作垃圾丢出了蚁巢。由于视力的原因,一粒种子也自始至终被蚂蚁当成了一只“虫子”,油脂体就是它个蚂蚁家族凝聚起来的力量,可使比其大数十倍的动物都闻风丧胆。另外,一只蚂蚁可能跑不了多远,但地球上的蚂蚁分布非常广泛,在陆地上几乎随处可见。那么,植物究竟是如何将蚂蚁“发展”为心甘情愿的“种子传播员”呢

许多植物针对蚂蚁专门产生出了极富特色的种子,它们通常数量较多,个体较小,且会在脐部附近形成一至两坨(或片)肉质的油脂体,其富含营养,甚至含有蚁类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是蚂蚁喜欢吃的食物,靠它吸引蚂蚁来传播种子。

植物常常用鲜艳的色彩,大多为红色的果实或种子,来让鸟类发现它们的存在,但是大部分蚂蚁的视力较差,植物该如何告诉蚂蚁们“上门取货”

蚂蚁的嗅觉非常灵敏,植物就把重点转向了化学信号,且专门针对蚂蚁“投其所好”。大多数蚂蚁有两个喜好,一是糖类,二是蛋白和脂类,前者可用于补充成年工蚁日常活动消耗的能量,后者是蚁后生产和幼虫发育所需的营养,且在自然界中主要来源为昆虫,故蚂蚁对于昆虫血淋巴(体液)的气味异常敏感。基于此,植物让油脂体变成了一个富含小分子蛋白和脂类的营养包,非常适于蚂蚁幼虫吸收和利用,且散发着诱人的昆虫血淋巴气味,让蚂蚁难以抗拒,一闻到就急不可待地蜂拥而来。

油脂体为蚁播种子所独有,它的作用不只是蚂蚁的劳动报酬,还可用作蚂蚁搬运种子的重要结构。为了保护种子不受损伤,蚁播种子的种皮通常较为光滑,蚁颚不易咬住,而油脂体则可轻易被蚂蚁咬住,从而顺利实现搬运。

蚂蚁啃咬油脂体时会咬伤种子吗解析是不会,因为油脂体与种子的结合并非牢不可破,只要蚂蚁啃咬到一定位置,油脂体就会从种子上脱落下来,且蚁播种子的种皮通常较厚,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被蚂蚁咬伤。

一只虫子被蚂蚁吃掉体液后,剩下的坚硬外骨骼是没法再利用的,于是就被蚂蚁当作垃圾丢出了蚁巢。由于视力的原因,一粒种子也自始至终被蚂蚁当成了一只“虫子”,油脂体就是它们的“体液”,而种子本身就是那个啃不动的“外骨骼”,于是被啃完油脂体后的种子自然也被蚂蚁当作垃圾丢出了巢穴。幸好如此,不然种子发芽形成的小苗将会破坏蚁巢结构,并耗费其中的氧气,威胁蚁群的生存。

既然油脂体已被啃光,那蚂蚁又怎样将种子搬出蚁巢,丢到垃圾堆呢对此,植物也有考虑,它们在种子上形成了一些精巧的构造。紫堇属的种类非常丰富,它们的种子大小形态各异,小型种子大多比较光滑,如石生黄堇;而稍大的种子,比如紫堇的种子上就有凹点;异果黄堇或阜平黄堇的种子上,有凸起的尖齿或凹点,它们都能增加摩擦,方便搬运。

细辛属和马蹄香属的种子腹面中央,具有一条长而宽的沟槽,油脂体就长在里面,待蚂蚁把油脂体吃掉后,叼着凹槽边缘的裙边就能轻松将其丢出蚁巢了。

在蚂蚁的垃圾堆中,除了种子,还有其他的垃圾,如蚂蚁的排泄物、动物尸体,以及建筑废料——挖掘出来的土粒。种子待在这样一个肥力充足的地下安全室内,一旦等到适合萌发的季节到来,便会冲破种皮,顶开土壤,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茁壮生长。

全世界蚁播植物约有2800多种,大部分为多年生草本,少数为小灌木,多出现于贫瘠的区域,通过与蚂蚁合作,它们就顺利实现了物种的繁衍。

(摘编自叶峥嵘《蚂蚁竟然是“种子传播员”》)

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几种传播媒介中,鸟类能将种子传播得较远,传播成功率最高,所以鸟类就成了自然界最主要的“传播员”。

B.蚁播种子通常个体较小,种皮比较光滑,且会在脐部附近形成独有的油脂体,这些都能吸引蚂蚁来传播种子。

C.蚂蚁视力较差,味觉灵敏,这一特点被植物有效利用,既吸引它们来搬运种子,又促使它们把种子当垃圾扔掉。

D.油脂体可以作为蚂蚁搬运种子的重要结构,其与种子并非牢不可破的结合形式还可以防止蚂蚁咬伤种子。

5.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植物的角度来介绍蚂蚁这一特殊的“种子传播员”,有种反客为主的意味,令人感觉新颖而有趣。

B.文章先后使用多个问句,既能激发阅读兴趣,引人思考,又可以引起下文,使文章结构严谨而有逻辑。

C.蚂蚁的垃圾堆成了种子的“地下安全室”,一粒种子被蚂蚁当成一只“虫子”,都用到了打比方的手法。

D.为了说明种子便于被搬出蚁巢,详细介绍了紫堇属的不同种子的精巧构造,举例翔实,研究细致。

6.蚂蚁是如何进行种子传播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看社戏

王英琦

今晚的“草台野戏”,就搭在我居家的小刘村不远的岗河村。我一开始总感到这种土梆子戏的精神实质便是一吼三叫,嘴里像含了包炸药,一出腔,便可震得风云星辰变色,三山五岳乱抖嗦。及至后来到了河南,尤其是搬到农村后,才觉出它的好,它的土、俗之韵味了。

我们赶到时,已是锣鼓喧天,观者如墙,开戏有一会儿了。近台早已没了空,我抱着儿子正急得上钻下拱,旁边一位大嫂发了慈悲,挪了挪地方,让我进去。

我承认,我并不能听懂所有的戏文,我也不是生、旦、净、丑都耐烦看。戏剧中,我的偏好在青衣花旦。我喜爱青衣的凤头绣鞋,绿裙衩里露出的红里子;我喜爱花旦的兰花指、甩水袖、水上漂样的小碎步,以及不瘟不火、缠绵悱恻的唱腔。

儿子却喜欢看戏里的行头及翻筋斗。然而那武丑的翻筋斗,却每令我心悸发怵,台面恁小且又恁不平,他要稍有闪失,一个筋斗岂不砸了大家好在我此虑纯属杞人忧天。那武丑无论怎生地翻,哪怕就是来个“燕展翅”“顺风旗”的绝活儿,却也是能贴台边儿稳稳地刹住,险伶伶地看似要掉,就是掉不下来。

我正心烦地盯着台上的一位老生时,霍地一阵咚咚哐哐聒动天地的锣鼓弦钹骤响,随之一个手持大刀,腰间插满了彩旗的武旦,破帘一掀,碎步疾疾老道地走了一个大全台,继之一个漂亮的大亮相——我暗忖,今晚的重头戏,主角“大刀王怀女”,非她莫属了。但见她翻过青龙战袍,要过一阵大刀后,竟直逼老生大骂而去。老生被骂得连连败退,无以招架,终于逃向后台去。我感到大欣慰,却同时生了点小遗憾,那武旦刚才指鼻大骂老生时,兰花指过于粗大了,实在少点美感。

台下的观众却不理会什么兰花指,那个身怀绝技的武丑,收场大吉时一气翻了三十八个筋头,简直疯狂了台下的每一个人,笑破了清寂初寒的深秋之夜。

次日,锣鼓家伙响起得更早。今晚出的戏码叫《老包坐监》。关于包公的戏,民间早已演得烂熟。但不论戏码怎生地瞎编乱造,台上老包却唱得十二分卖力,一招一式也成熟到家。豫剧毕竟姓豫。作为中国“四大梆子”之一的豫剧,是拥有剧团最多的全国第一大剧种。它不像京剧那么多的老框老套,也不像昆曲那样的高深古雅,它的全部特征个性,就在于它的不搭架子,不围陈法,土极且又俗极上。由于河南地处中原,五方杂居,便在客观上形成了豫剧兼收并蓄的优点。俗语说:“一清二黄三越调,梆子戏是胡乱套。”这胡乱套不仅是豫剧一大特点,还是它迎合自己的“衣食父母”——拘农民腰包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目前戏剧日渐式微的情形下,似乎还独有这个胡乱套的豫剧,未见衰败蔫垮,不靠官办俸禄,活得有滋有味。

看至三分之一时,我忽地来了心血,抱着儿子转到了后台。其时只见伶人们有的在练拳脚,有的在念台词,旁边一个把眉毛扯得细弯弯的猫儿脸姑娘,正对镜将一只翠玉簪子,斜斜插在油光水滑的发髻上。我凑上去看了个仔细,那脖上、耳根后,粗糙的皮肤,积年的老垢,全看个一清二白,说她两个月没洗澡,未必十分的错。再细看那粉墨上妆的家伙,连伪造的都不如。尤其是那胭脂,很像是廉价的广告颜色。见那猫儿脸姑娘毫无忌惮地直往脸上抹,我终于憋不住搭腔了:“这东西对皮肤有害啊!”

猫儿脸姑娘一怔,望望我道:“没事儿,俺们用的就是这,惯了。”

话既搭上,我有意多问了几句。得知这是一个自发性的农村业余梆子剧团,哪儿有庙会往哪儿赶,东食西宿,四乡为家,有时连唱一个月也下不来。

谈话间,我又注意到后台的另一端,支了个硕大无比的锅,锅边放着一案面条和青菜。我估摸这是给伶人们用的夜餐,却又觉得太寒酸了些。知情人说,因为是包场,只给钱不管饭,一场才三百元,只能填饱肚子。

我听了心里酸酸的。这些伶人们在台上演尽王侯风流事,替人儿女说相思,孰料,背后却包藏着生途的坎坷,世事的艰酸。混口饭吃——难哟!

“妈,你看,那有个小孩!”顺儿子小手指望去,只见一个少妇正在奶孩子,竟是昨晚那个武旦——那个演“大刀王怀女”的女主角。

她告诉我,她五岁便进了戏班,现在戏龄已二十年了。她在这个戏班是二号台柱,平时挣的钱,除了补贴家中二老,还要抚养儿子。她的丈夫与其他女人有染,基本对她娘儿俩不管不问。这时节,那孩子兀然地又吐又拉,弄得那女戏子一身满怀。我帮她抱孩子当儿,留神到这孩子又黄又瘦,蔫蔫的一副没神样儿。

第三天晚上,猎猎地起了五六级北风。我揣了药,带了包儿子小时的裤褂,匆匆赶到戏场,但见风雨无阻戏场又是黑压压地坐满了人。一村演戏,众村皆至,我似乎很能理解这些乡下人戏瘾头之大。“百日之劳,一日之乐”,对于土生土长的他们,土梆子戏不仅是劳作之余的娱乐,且是一种文化给养,精神升华的表征。望着他们那大仰脖、圆瞪眼,全副投入的样子,我很生发一些感慨,我似乎突然明白了这“高梁棵里的玩意儿”,何以会有永恒的生命力。我似乎终于懂得了,从人生,从底层民众的角度去搞艺术,是最原始的,却也是最本质最不朽的这一伟大真理了。

我找到了那位女戏子,把药和衣服都给了她。

岗河村的社戏,唱足了半个月,我亦赶满了十五场。虽然,我不是每场全都看完并记下,但我肯定看到并记住了一些什么。眼下,已是寒凝雪飘的深冬了,我的心仍是满满的、怅怅的,都是戏。我总会挂心起那个“飘乡戏班子”,那个女戏子和她的孩儿。也不知道,于今,他们又飘零到哪乡哪村去了那娘儿俩,可太平大吉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说社戏是“草台野戏”,可“我们赶到时”却已“观者如墙”,这表现出当地农民对这种“草台野戏”十分追捧。

B.文章写儿子对武丑翻筋斗的喜爱,与鲁迅《社戏》中写“我”对小丑被绑住鞭打的喜爱一样,都体现了孩童的天真。

C.“混口饭吃——难哟”一句,直抒胸臆,既有对伶人们坎坷艰难境遇的同情,又有对自身居于农村现状的不满。

D.虽不耐烦看生、丑等角色,但依然赶满了十五场社戏,并且从这“草台野戏”中悟得了

一些真理。

8.如何理解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9.文章以“看社戏”为标题,却花了不少篇幅写在后台的见闻,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武安君曰:“伊阙之战,韩孤顾魏,不欲先用其众。魏恃韩之锐,欲推以为锋。二军争便之力

不同,是以臣得设疑兵,以待韩阵,专军并锐,触魏之不意。魏军既败,韩军自溃,乘胜逐北,以是之故能立功。今秦破赵军于长平,不遂以时乘其振惧而灭之,畏而释之,使得耕稼以益蓄积,养孤长幼以益其众,缮治兵甲以益其强,增城浚池以益其固。主折节以下其臣,臣推礼以下死士。至于平原君之属,皆令妻妾补缝于行伍之间。臣人一心,上下同力,犹勾践困于会稽之时也。以合伐之,赵必固守;挑其军战,必不肯出;围其国都,必不可克;攻其列城,必未可拔;掠其郊野,必无所得。兵出无功,诸侯生心,外救必至。臣见其害,未睹其利。又病,未能行。”应侯惭而退,以言于王。王曰:“微白起,吾不能灭赵乎”复益发军,更使王龁代王陵伐赵。围邯郸八九月,死伤者众,而弗下。赵王出轻锐以寇其后,秦数不利。武安君曰:“不听臣计,今果如何”王闻之怒,因见武安君,强起之,曰:“君虽病,强为寡人卧而将之。有功,寡人之愿,将加重于君。如君不行,寡人恨君。”武安君顿首曰:“臣知行虽无功,得免于罪。虽不行无罪,不免于诛。然惟愿大王览臣愚计,释赵养民,以诸侯之变。抚其恐惧,伐其骄慢,诛灭无道,以令诸侯,天下可定,何必以赵为先乎此所谓为一臣屈而胜天下也。大王若不察臣愚计必欲快心于赵以致臣罪此亦所谓胜一臣而为天下屈者也。夫胜一臣之严焉,孰若胜天下之威大耶臣闻明主爱其国,忠臣爱其名。破国不可复完,死卒不可复生。臣宁伏受重诛而死,不忍为辱军之将。愿大王察之。”王不

答而去。

(节选自《战国策·中山策》)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大王若不察A臣B愚计C必欲快D心于赵E回以致F回臣罪G此亦H田所谓胜一臣而为天下

屈者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平原君,指赵胜,他与孟尝君田文、春申君黄歇、信陵君魏无忌合称“战国四公子”。

B.“必未可拔”与“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两句中的“拔”字含义相同。

C.顿首,古代跪拜礼,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也可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文中指前者。

D.“然惟愿大王览臣愚计”与“皇览揆余初度兮”(《离骚》)两句中的“览”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武安君认为,秦军在长平大败赵军,却没有趁着赵国震惊恐惧的时候一举灭掉它,已是失了时机,现在再出兵灭赵必定不会成功。

B.武安君认为,如今赵国君主礼待大臣,大臣礼待士卒,臣民一心,上下协力,这种状况就像当年越王勾践在会稽山上励精图治一样。

C.秦王不认同武安君的局势分析,他增派军队,让王龁代替王陵攻打赵国,却并未攻下邯郸,且被赵国轻装精锐的部队袭击了后方。

D.面对秦王的逼迫,武安君认为既然自己出征或者不出征都会获罪,那么他宁愿遭受极刑而死,也不愿意做蒙受耻辱的军队的将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养孤长幼以益其众,缮治兵甲以益其强,增城浚池以益其固。(5分)

(2)应侯惭而退,以言于王。王曰:“微白起,吾不能灭赵乎”(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初到黄州①

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②不妨员外③置,诗人例作水曹郎④。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⑤④。

①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此诗即作于诗人初抵黄州时。②逐客;贬谪之人,诗人自谓。③员外: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所任的检校官亦属此列。④水曹郎:隶属水部的郎官。⑤压酒囊:压酒滤糟的布袋,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压酒囊即代指官俸。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为口忙”指谋生糊口,也暗指自己曾因言事写诗而获罪,言在此而意在彼。

B.第二句“荒唐”二字是对过去所作所为的检讨与自责,体现诗人严于剖析自己的精神。

C.颔联描写了被贬之地的山水景色和丰富物产,并无白居易“黄芦苦竹绕宅生”之叹。

D.尾联写自己无法为国家效力,却还拿着官家薪俸,看似惭愧,又不免有自嘲自伤之意。

15.前人曾用“不甚碍和平之音”评价苏轼这首诗。请你结合本诗前三联的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两句,侧面表现洞箫之声极富感染力。

(2)《虞美人》中“,”两句,李煜通过想象故国的宫殿建筑,表述物是人非的感慨。

(3)杜鹃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用来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

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早上七八点钟,忙碌热闹的簸箕粄店俨然成了小城的一道风景线。簸箕粄店做的是早点生意,手艺人拂晓就得从美梦中醒来,边听鸡打鸣,边有条不紊地做准备工作:磨米浆和炒馅料。米浆是簸箕粄的灵魂,直接决定粄皮是否爽滑。过去做簸箕粄,是用石磨磨米浆,然后把米浆均匀地摊在竹制簸箕中蒸熟,最后包馅,这也是簸箕粄名字的由来。如今,为了制作方便,人们用电动的料理机打米浆,用铝制托板取代竹簸箕,虽说吃到嘴里的簸箕粄还是软滑生香,却少了点乡间野趣,也少了簸箕的天然纹理和竹子的清香。让簸箕粄生动起来的是各种馅料:香菇瘦肉、包菜虾米、肉末豆角、笋丝豆芽……山里人依应季蔬菜配馅料,平常却不简单。

提前一天煎制的葱油是簸箕粄不可缺的伴侣,将一勺葱油浇在热乎乎的簸箕粄上,顿时香气四溢。熬制葱油是一件很费时的事:把葱切碎,放进油锅里,火候要掌握好,火大了会烧焦,小了又煎不出葱味。有些店家比较讲究,起锅时还会撒上白芝麻增香。有时半夜起来,整条大街上都飘着煎葱油的香味。

17.下列句子中的“就”与文中加点的“就”,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你们都不知道,他三岁就会背一百首唐诗了。

B.昨天就小王一个人去了,其他人都没去。

C.算了算了,小就小点吧,穿过也没法换了。

D.你们俩才做一个模型,他一个人就做了两个模型。

18.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的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逍遥游》中那些话令人印象深刻,“……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B.我即刻胆怯起来了,“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C.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

D.海浪轻柔地,有节奏地拍打着海岸,哗,哗……多么美妙的旋律呀!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为“簸箕板不可缺少伴侣葱油,葱油要提前一天煎制,浇在簸箕叛上,香气四溢”,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述效果更好,为什么(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网上一直流传着“空调开到26摄氏度最省电”的说法,这个节电“偏方”,很多人都尝试过。不过,专家表示,这个说法是没有根据的,空调耗电量①。

首先,耗电量和空调设定的温度有关。据测算,空调制冷温度如果由26摄氏度降至25摄氏度,耗电量会上升47.89%;如果空调设定的温度从27摄氏度降到25摄氏度,那么耗电量将暴增134.35%。也就是说,②,耗电量越大。其次,不同匹数和能效的空调,耗电量也有所不同。一级能效的空调比三级能效空调更省电;匹数越高的空调,制冷越快,但耗电量也越大。最后的一点是,空调耗电量大小还和室外温度有关。若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的温差过太,也会使空调增加一定的耗电量。通常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的温差在太约4摄氏度左右时,空调比较省电。

③。把空调叶片调至向上吹风,由于冷空气重,会下沉,因此比直接往地面吹冷风,更容易将凉意扩散至房间内。此外,我们在开空调的同时,还可以搭配使用电扇,借助电扇将冷风扩散到房间各个角落。这两种办法都可以快速将室内温度降至设定温度,减少空调运转,从而节省电量。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表述烦琐,请删除冗余词语,使表述简洁通顺,但不得改变原意,将修改后的文段写在答题卡上,不超过60个字。(3分)

四、写作(60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捷报频传、成就举世瞩目。2023年5月10日,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发射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圆满成功;5月30日,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发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圆满成功;6月15日,我国一箭发射41颗卫星,刷新了我国一次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纪录……中国航天之所以能够不断刷新纪录,靠的是“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志气,离不开“突破卡脖子问题”的骨气,也在于“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底气。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解析

1.B(“当前国学专业教育的核心素养应为古代汉语”错误,以偏概全,原文是“古代汉语理应是核心素养之一”。)

2.B(A项,“以小见大”错误,无中生有。C项,“把学科深度交叉作为首要任务”错误,原文只说“交叉学科的首要任务,就是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实现知识从简单加和到有机结合的转变”,并未提及“国学专业人才培养应把学科深度交叉作为首要任务”。D项,“充分地印证了国学知识的生产在本质上就是一种集成式创新的观点”错误,文章以《诗经》为例,是为论证训练和提升学生运用交叉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大幅度提高课程的交叉培养深度,尤其是原典精读课程。)

3.D(根据原文第四段“提取出基本问题群,以此引导学生对各学科理论和方法加以分析和批判,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来对相关问题作出回应”可知,提取问题群只是真正实现考据、义理、辞章的统一的第一步。)

4.D(A项,“鸟类能将种子传播得较远,传播成功率最高,所以……”错误,原文是“动物的传播成功率是最高的”,选项“鸟类……传播成功率最高”于文无据;原文是“动物中最主要的‘传播员’为鸟类”,不是“自然界”,选项“所以……成了自然界最主要的‘传播员’”曲解文意,且因果关系失当。B项,“这些”错误,扩大范围,“种皮比较光滑”并不能吸引蚂蚁来传播种子。C项,“蚂蚁视力较差,味觉灵敏”错误,原文是说大部分蚂蚁视力较差,蚂蚁的嗅觉灵敏。选项“蚂蚁视力较差”扩大范围,“味觉灵敏”于文无据。)

5.C(“都用到了打比方的手法”错误,结合原文“由于视力的原因,一粒种子也自始至终被蚂蚁当成了一只‘虫子’”可知,这里不是打比方。)

6.①蚂蚁首先被种子的营养丰富且散发着诱人的昆虫血淋巴气味的油脂体吸引。②然后凝聚一个蚂蚁家族的力量,大家一起咬住油脂体,将种子搬运回蚁巢。③蚂蚁啃光油脂体后将种子搬出蚁巢,丢到垃圾堆,蚂蚁的垃圾堆肥力充足,为种子提供营养,而种子等待时机,适时萌发,苗壮生长。(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解析,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7.C(“又有对自身居于农村现状的不满”错误,选项过度解读,并未表现出对自身现状的不满。)

8.①“不搭架子”是说豫剧演出条件简陋,演员不抬身份,放下身段,贴近和服务底层民众。②“不囿陈法”是说豫剧不被条条框框所限制,兼收并蓄,博采众长。③“土极且又俗极”是说豫剧内容尽力迎合自己的“衣食父母”底层民众,甚至有些内容可能是瞎编乱造的。④这些都是豫剧与其他剧种的区别之处,也是豫剧能在戏剧日渐式微的当下未见衰败的原因。(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3分,答出三点5分,答出四点6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解析,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9.①结构安排上,前后照应,能转到后台,正是在去看社戏的前提下发生的,且对武旦和其孩子的描写,也为后文给她带药、带裤褂做了铺垫。②人物刻画上,通过对伶人们练功的叙述,对猫儿脸姑娘的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等,展现伶人们的敬业精神,以及他们实际处境的窘迫与生活的艰辛。③主旨表述上,通过对后台见闻的描写,表述了对底层民间艺术现状的关注,以及对底层艺人生存状况的关心与同情。(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解析,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0.CEG(原文标点为:大王若不察臣愚计,必欲快心于赵,以致臣罪,此亦所谓胜一臣而为天下屈者也。)

11.B(B项,前者意为“攻取”,后者意为“选拔”,二者含义不同。D项,前者意为“采纳”,后者意为“观察”,二者含义不同。)

12.D(“武安君认为既然自己出征或者不出征都会获罪”错误,从原文“臣知行虽无功,得免于罪”可知,只要武安君出征,即使没有战功,也可免于获罪。)

13.(1)抚养年幼的孤儿来增加人口,整理修补兵器甲胄来增强战斗力,加高城墙、疏通护城河来使城邑更加坚固。(“养孤长幼”“缮治”“浚”各1分,句意2分)

(2)应侯(范雎)惭愧地退了出去,把武安君的话告诉了秦王。秦王说:“没有白起,我就不能灭掉赵国了吗”

(“以言于王”省略句1分,“惭”“微”1分,句意2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武安君(白起)说:“在伊阙之战中,韩国势力孤单考虑(求援)魏国,不想首先动用自己的军队。魏国依赖韩军精锐,想推韩军作为先锋部队。韩、魏两军争利,不能同心协力,所以我才能设置迷惑敌人的部队,来对付韩国的军队,并集中精锐,组织劲旅,出其不意冲击魏军。魏国军队已经战败,韩国军队自然溃散,乘胜追剿败军,因为这些缘故我才能建立战功。如今秦军在长平击败赵军,不抓紧时机前进趁赵国震惊恐惧而灭掉它,(反而)有所疑虑而放弃灭赵,使(赵国)能够耕种庄稼来增加储备,抚养年幼的孤儿来增加人口,整理修补兵器甲胄来增强战斗力,加高城墙、疏通护城河来使城邑更加坚固。国君降低自己的身份来谦恭对待大臣,大臣推行礼制来谦恭对待效死的士兵。至于平原君(赵胜)这类人,都让自己的妻妾到军队中(为将士们)缝补衣服。臣民一心,上下共同努力,如同勾践被困在会稽山上的时候(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一样。现在去联合攻打赵国,赵国一定会固守城邑;向赵军挑战,赵军一定不肯出城;包围赵国国都,一定不能攻下;攻打赵国其他的城邑,一定不能攻取;掠夺赵国的郊野,一定会一无所获。出兵不能获得战功,诸侯就会产生异心,赵国的救兵一定会来到。我只看到攻打赵国的危害,没有看到攻打赵国的好处。我现在又有病,不能前往(出征)。”应侯(范雎)惭愧地退了出去,把武安君的话告诉了秦王。秦王说:“没有白起,我就不能灭掉赵国了吗”又增派军队,另派王龁代替王陵攻打赵国。(秦军)包围邯郸八九个月,死伤的人数很多,却没有攻下(邯郸)。赵王派出轻装精锐的部队来袭击秦军的后方,秦军多次出战不利。武安君说:“不接受我的计策,现在结果怎么样呢”秦王听说武安君的话后大怒,于是去见武安君,强迫他起床,说:“您虽然生病,也要勉强自己卧着为我带兵。有了战功,这是我的愿望,将会重赏您。如果您不去,我就会怨恨您。”武安君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