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PDF)_第1页
陕西省汉中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PDF)_第2页
陕西省汉中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PDF)_第3页
陕西省汉中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PDF)_第4页
陕西省汉中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陕西省汉中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PDF)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校际联考

高一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全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答题卡上密封线内的各项目填写清楚;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

整、清晰;

4.测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于神话学来说,《诗经》的文献资料价值是很突出的。首先,《诗经》虽然成书于东周时代,但

作为一部搜集广泛的上古诗歌总集,却保存了原始时代和奴隶制社会早期的思想观念、风俗人情以

及神话传说等等。其中有不少材料直接取自民间,更是值得珍惜。再者,《诗经》是可以歌诵的诗

歌作品,通过口耳相授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其内容和字句为人所共知,难以篡改和作伪,因而能够更

多地保持其原貌。

同样一则神话,几部古籍分别记录,《诗经》所记往往具有独特价值。《大雅·生民》不但是著

名的姜嫄弃子和后稷生而灵异神话的最早记录者,而且比其他文献的记载更加详细具体,更加接近

于原貌,因而也更加富于神话特征。对于姜嫄临产,后稷出生的具体过程,敢于不加回避地直接进

行描述,反映了初民的质直和朴野。而后来的文献如《史记》记录这则神话虽也较详细,但对上述

细节却遮遮掩掩。对于姜嫄之所以要抛弃这个新生婴儿,只是笼统地说“以为不祥”便转了笔锋。

至于是什么不祥,则未作任何说明和解释。这样一来,文字虽然“雅驯”了,但原始神话的色彩也大

为减弱了。可以想到,如果没有《大雅·生民》的最早记录,姜嫄与后稷的神话也许永远地沉埋于

不可复现的远古了。

《诗经》中关于禹的记载很少,而且与后代文献所记绝然不同。关于大禹的神话,我们现在所

知的如大禹与其父鲧的关系,禹继舜位成为夏代开国君王等等,一律不见之于《诗经》,而全部是通

过春秋战国时代的文献,如《国语》、《左传》、《山海经》的记载而流传下来。至于春秋时期以前禹

是什么样子,有什么事迹,当然十分引人注意。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上述文献记载的性质,而这对于

评估神话学文献是很重要的,因而《诗经》记载也就尤其值得注意。

高一语文期末校际联考-1-(共10页)

{#{ABTQGp4ggwkgRACR4KQUniCwoQkJOCLCgmBUCIKAQISANABIA=}#}

《大雅·韩奕》:“奕奕梁山,维禹甸之。”《商颂·长发》:“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前者说大禹

治山,后者说大禹治水,仅仅限于改造山河,治理洪水,其他内容均无涉及。不但没说与夏朝的关

系,而且连他的世系也不清楚,既不知其父鲧和祖父颛顼,也不知其祖先为黄帝。殷周典籍《尚书》

中关于禹的记载基本也是如此,这可以证明《诗经》的记载确实可信。既然如此,那么春秋以后典

籍关于禹的那些记载肯定不会是信史,而只能属神话传说。这就是说,作为史学对象,它们没有足

够的品格,而作为神话学的对象,却具备了比较充分的条件。由此不难看出,作为神话学的重要文

献,《诗经》在禹的神话传说方面虽然没有提供什么资料,但却对鉴别禹的神话传说提供了有力的

证明。

(节选自赵沛霖《论的神话学价值》)

1.下列关于《诗经》对于神话学的文献资料价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经》是可以歌诵的诗歌作品,通过口耳相授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因而能够更多地保持

其原貌。

B.《诗经》中有不少材料直接取自民间,所以文献资料价值大,更是值得珍惜。

C.《诗经》成书于东周时代,比《国语》、《左传》、《山海经》等文献成书早,所以文献资料价值

更大。

D.《诗经》保存了原始时代和奴隶制社会早期的思想观念、风俗人情以及神话传说等等,文

献资料价值很突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诗经》记载姜嫄弃子的神话比《史记》更详细具体,更加接近于原貌。

B.《诗经》中关于禹的记载很少,而且与《国语》、《尚书》所记绝然不同。

C.《诗经》是著名的姜嫄弃子和后稷生而灵异神话的最早记录者。

D.《诗经》作为神话学的重要文献,对鉴别禹的神话传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没有《大雅·生民》对姜嫄与后稷生而灵异的神话的最早记录,那么这一神话就不会

流传千古了。

B.《诗经》中没有记录大禹与其父鲧的关系,也没说其祖先为黄帝以及禹继舜位成为夏代开

国君王等等。

C.如果《诗经》对于姜嫄临产、后稷出生的具体过程遮遮掩掩,其原始神话的色彩也会大为

减弱。

D.春秋以后的典籍关于禹的那些记载,作为史学对象它们没有足够的品格,所以不会是信

史,而只能属神话传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高一语文期末校际联考-2-(共10页)

{#{ABTQGp4ggwkgRACR4KQUniCwoQkJOCLCgmBUCIKAQISANABIA=}#}

材料一:

早在2003年“非典”疫情之后,社会就曾兴起分餐热。伴随着“非典”的退却,分餐制便鲜有人提及。

新冠肺炎疫情让分餐制再度进入社会视野。根据世卫组织统计,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

疾病总发病率前列,而在疾病的各类传播途径中,唾液是主要途径之一。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张宏

冰指出,传统的合餐制为健康埋下隐患,可使多种病毒、细菌在就餐者之间传播,比如幽门螺杆菌、

感冒病毒等都可能在相互夹菜时不经意间传染给他人。还有比如感冒、肝炎、痢疾等疾病,都会通

过口水、筷子和餐具传播。

此前,各地公布的疫情案例中,已发生多起家庭聚集或外出聚餐病例。专家表示,很多家庭聚

集性感染的发生,都与共餐密不可分。

(摘编自新华社新媒体2020年3月24日,《分餐制,落实真那么难吗》)

材料二:

新华睿思·数媒智慧分析平台数据显示,在最近两个月来,关于分餐制话题的关注度不断上

升,全国范围内信息量累计达到1039539条。其中,3月14日的单日信息量高达30183条。

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传播,自疫情发生以来,已经有多个省市明确倡议使用公筷公勺,部分地

区还将公筷公勺使用情况列入优秀评选标准,促进餐饮服务单位推广使用。各地的呼吁倡议得到

了网民的积极响应,多数网民对分餐制表示支持。

图1:“分餐制”话题信息量趋势

图2:“分餐制”话题网友调查统计

(摘编自新华网2020年4月6日,《大数据告诉你推行分餐制“卡”在哪儿》

高一语文期末校际联考-3-(共10页)

{#{ABTQGp4ggwkgRACR4KQUniCwoQkJOCLCgmBUCIKAQISANABIA=}#}

材料三:

这些年,公筷、分餐等一直没能大范围推广,一个毋庸讳言的原因是有些人觉得此举太矫情,属

于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不符合中国传统餐饮文化理念。可实际上,“分餐制”并非什么“舶来品”,

在过去的几千年历史当中,中华民族的传统饮食方式一直都是“席地而坐,分案而食”的分餐制,不

少流传千载的文献和画作都对我国古代“分餐制”有详细生动地描述。从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

顾闳中的名画《韩熙载夜宴图》可以看出,画中一人一桌,桌上食物也是一人一份。这种饮食方式

再往上追溯,甚至可以一直追溯到史前氏族文化时代。在山西襄汾陶寺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木

质食案,长仅1米,宽30厘米,只供一人使用,被认为是分餐制的产物。只不过,此后由于生活方式

变迁、民族融合等原因,“合餐制”逐渐成为了国人日常餐饮习惯的“主流”。

(摘编自新华每日电讯,《除了禁食野味,还有一项“餐桌革命”迫在眉睫》)

材料四:

从整个社会来看,只有少数人有分餐意识,而很多人没概念,想分餐或使用公筷反而被认为是

“另类”。新华网对近2万名网友的问卷调查显示,4成网友赞成分餐制推广,而3成网友则表示反

对。很多人没有建立起使用公筷的习惯。有的饭店会在每个餐位上放两双筷子。但大多数客人都

没有将两双筷子交替着用,有时吃着吃着就忘了。对餐饮企业来说,推广公筷的成本不会很高,且

无须破坏菜品外形,但之前绝大多数餐饮企业都没有采用“公筷制”,主要因为经营者觉得“反正不

会用,放了也是白放”。传统文化也成为一个制约分餐制的重要原因。因传统文化和习俗、人情的

影响,大多数中国人喜欢热闹的合餐,分餐显得有些“高冷”“不合群”“有见外之嫌”。特别是在农

村地区,推进公筷制和分餐制的难度较大。还有一些企业担心,分餐制会提升餐厅成本,一些特色

菜品不宜分装。多位餐饮企业负责人表示,厨师或服务员分餐的方式,势必会增加人力物力成本,

且一些需要雕花、摆盘等特殊技艺的菜品需确保上菜时的完整性。

此外,记者梳理发现,此次疫情之前,不少地方都出台过关于推进分餐制的指导政策。但业内

人士指出,由于条例缺乏强制性和实施细则,随着时间推移,很多规定和倡议最后不了了之。

(摘编自信网传媒,《疫情成推广分餐制契机“舌尖上的文明”需各方同筑》)

4.下列关于“分餐制”与“合餐制”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分餐制难以落实,不仅因为国人都无分餐意识,也因为国人受传统文化、习俗和人情

影响。

B.合餐制并不绝对导致疾病传播。我们就餐时使用公筷,能减小病毒、细菌传播的概率。

C.合餐制是食源性疾患高发的原因之一,某些病毒、细菌就是在相互夹菜时传播的。

D.分餐制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曾长期盛行,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中人们就采用“分餐制”。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图1,“分餐制”话题信息量在疫情爆发后激增,并保持高位,3月末呈下降趋势。

B.图2显示,相较于分餐制,认可使用公筷公勺的比例高,而抵触使用的比例低。

高一语文期末校际联考-4-(共10页)

{#{ABTQGp4ggwkgRACR4KQUniCwoQkJOCLCgmBUCIKAQISANABIA=}#}

C.分餐制或使用公筷公勺,实施难度并不大,很多餐饮企业并未因之产生更多的成本。

D.在新冠疫情爆发后,一些地方出台的关于推行分餐制的指导政策,很多都成了一纸空文。

6.当前推进“分餐制”“公筷公勺”制中存在哪些问题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雪峰之树

田瑛

想不到,自己会成为一棵树,置身在雪峰山顶。准确地说,这是一棵马尾松,通过一个简单的认

领仪式,彼此互为化身。

一生中去过无数地方,开会、采风或旅游,无非见证一些大同小异的风景。唯这次与往常不同,

湖南雷峰山给了我惊喜,以自然的名义邀我入伙。我不再是过客,从此作为山的一员或森林的一部

分而存在,与万物同生共长。另一个我不管走到哪里,经历什么人间风雨,也不会忘记自己是一棵

树,一棵负有使命的雪峰之松,雪峰山是树的王国,它演绎了一部树的历史。在别处,古树参天也许

只是昔日景观,在这里却是现实。我的记忆深处,始终保留着森林无边的印象。老家在湘西北的另

一处大山,小时候,跟随大人出山去镇上赶场,就要经过一大片林子。路在密匝匝的树木间蜿蜒,再

大的晴天也不见阳光,阴森得可怕。后来,成片的大树倒下,劈成柴火,制成木料,运出大山。山头

秃顶了,并且这一光秃秃的景象一直向远处延伸。

雪峰山却是个例外。聚居在此的花瑶人视树为神,每年举行祭树神仪式,在族人心里播撒一遍

敬畏的种子。尤其对于初临现场的孩童,其灵魂洗礼不言而喻。当他们面朝山林而跪,懵懂的心智

便从那一刻开启,想象着自己是林中的一棵大树并照此生长,将来就像树一样顶天立地了。捍卫山

林是每个人的职责,他们不甘落后,手持拿得动的家伙冲在前面,成功阻止了砍伐,保住了森林。

雪峰山堪称人树合一之地。人即树,树即人,树在人的敬仰中默默生长,又荫庇人世代繁衍。

树是不会辜负人类的,它给予的滋养始终如一,既给了瑶寨一片遮天绿荫,又使雪峰山的一片肺叶

保存完好。

如果时光倒回至更早的年头,雪峰山的树和子民既承受过深重国难,又为国争得了举世荣光。

在著名的湘西会战中,侵华日军的铁蹄止步于雪峰山,受降纪念坊就在不远处的芷江城。当时战事

惨烈,弹坑遍地,无数棵大树被炮火拦腰折断,但它们像顽强的雪峰山人一样没有倒下,残存的主干

依然挺立,春来又发新枝,还原为一片新的密林。

沅水滔滔。这支由雪峰山脉的飞瀑、流泉汇聚而成的水系,流经之处,人杰地灵。无论土生土

长者还是外来者,只要接上雪峰山的气,都将成长为参天大树。2000多年前,屈原在观摩学习沅水

流域大型巫、道祭祀的基础上,创作了《九歌》。千年之后,唐代诗人王昌龄被谪龙标尉,在雪峰山

西麓的黔城创建龙标书院。又过千年,“睁眼看世界”的先驱、近代思想家魏源在雪峰山主峰白马

高一语文期末校际联考-5-(共10页)

{#{ABTQGp4ggwkgRACR4KQUniCwoQkJOCLCgmBUCIKAQISANABIA=}#}

山麓的腹地———马前镇诞生。还有一位从雪峰山走出的出版家舒新城,主编《辞海》,影响深远。

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雪峰山下出现了一块实验田,它的主人便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如今,已经九旬高龄的他,为圆粮食更加高产之梦,依然奔波在田间和世界各地。

我们则是后来者,是来共赴一个“与树结缘”的约会。本是一群书生,却硬要给雪峰山添一抹

翠色,营造一片别样的文学之林。大家齐聚于雪峰山,几乎在同一时刻彻底改变了身份,各自成为

了一棵树。我们这些长期蜗居都市的文弱书生,现在一概“枝干虬劲”,若再回到书斋伏案写作,笔

力便具有了从未有过的坚硬与苍劲,那定然是树神附体所致。

诸多树种,主人偏偏挑选了马尾松给我们认领。这恰好是我最熟悉的树种,熟悉到一眼能认出

它来,与我比肩齐高,分明就是我儿时的一个伙伴。马尾松又叫枞树,用途广泛,它几乎贯穿了我的

童年,童年的全部快乐与辛酸都和它分不开。每次钻进枞树林,必有所求,也必有所获,我曾爬上数

丈高的树巅,砍下枯桠作柴火;在枞菌生长的季节,一大清早背着背笼去捡菌子,那是一家人上好的

食材。枞菌难以人工培植,所以稀有珍贵也在情理之中。枞树还注定了我与音乐的某种缘分,最早

接触或者说最喜欢的乐器是二胡,但那时的家境决定我不可能花钱购买,只能动手自制,其松香便

是取自枞树青脂。二胡一旦拉响,隐约能听到松涛合鸣。对于山民来说,枞树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

燃烧照明。将溢满松脂的树蔸劈开,肢解成碎块,当地人叫枞膏油。在没有电甚至缺少煤油的年

代,松明便是照亮山寨夜晚的唯一灯具、火炬,又或光明的源泉。

然而,这一切已成过往。昔日的故乡少年一旦走出,再难找到回家的路。曾经长满马尾松的地

方早就物是人非,那个在此留下辛酸与快乐的人也近垂暮,他和马尾松的故事将以另一种版本展

开。雪峰山收留了他,他就是我,还有我们。不仅仅是我们,我们只是这片文学林的拓荒者,雪峰山

期待着更多人加入,相信一定会有真正蔚然成林的那一天。

(选自2020年6月15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来雪峰山参加了一个“与树结缘”的活动,认领了一棵马尾松,由此生发出诸多感慨,

这是本文创作的缘起。

B.认领雪峰山之树后,说自己也成为了一棵树,非常生动地传达出对于树木、对于

大自然的敬重和亲近感。

C.聚居于雪峰山的花瑶人视树为神,貌似落后的行为中恰恰体现了敬畏自然、保护环境、建

设生态文明的现代先进理念。

D.在惨烈的湘西会战中,无数棵大树被炮火摧折,但主干依然挺立,春来又发新枝,象征了

顽强不屈的中华民族精神。

8.文中有两处写到“我”童年的经历,分别有什么作用(6分)

高一语文期末校际联考-6-(共10页)

{#{ABTQGp4ggwkgRACR4KQUniCwoQkJOCLCgmBUCIKAQISANABIA=}#}

9.分析文章以“雪峰之树”为标题的用意。(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有兄仲同居。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

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自免归中郎将袁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释之既朝毕,因前

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施行也。”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而汉所以

兴者,久之,文帝称善,乃拜释之为谒者仆射。其后拜释之为廷尉。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

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之,以为

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

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

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

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其后有人盗

高庙坐前玉环,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上大怒曰:

“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

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假令愚

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是时,中尉条侯周亚

夫与梁相山都侯王恬开见释之持议平,乃结为亲友。张廷尉由此天下称之。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自免归/中郎将袁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

谒者/

B.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自免归/中郎将袁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

谒者/

C.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自免归中郎将/袁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

谒者/

D.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自免归中郎将/袁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

谒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廷尉,掌管刑罚,是西汉时期地方上的执法官,在执行法律方面起重要作用。

高一语文期末校际联考-7-(共10页)

{#{ABTQGp4ggwkgRACR4KQUniCwoQkJOCLCgmBUCIKAQISANABIA=}#}

B.季,常和伯、仲、叔放在一起来表示顺序,在兄弟排行里代表第四或最小的。

C.宗庙,是帝王或诸侯祭祀祖宗的处所,汉代曾设置专门的官员来掌管宗庙礼仪。

D.族,是古代的一种刑罚,指一人犯罪而牵连到亲属也被杀戮,属于较重的刑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释之初入仕途,遭遇坎坷而萌生退意。由于身家殷实,张释之得选为骑郎,十年未得

升迁,后来要求谒见皇帝,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B.张释之刚直不阿,秉公判案。皇帝乘车经过中渭桥,有人从桥下跑出来,皇帝御辇所驾

的马受到了惊吓。张释之顶住皇帝的压力,依照法律公正判决。

C.张释之据理力争,公平执法。有人偷了高祖庙神座前供设的玉环,皇帝想给偷盗者超出

法律规定的严惩,张释之认为,依照法律,死刑已是最高限度。

D.张释之公正执法,得到众人的称赞。中尉条侯与梁国相山都侯看到了张释之执法公正,

就和他结为亲密朋友。张释之也由此得到天下人的称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文帝称善。(5分)

(2)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九)

陶渊明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俱至虞渊①下,似若无胜负。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

馀迹②寄邓林③,功竟在身后。

①虞渊:即禹谷,神话中日入之处。②馀迹:此指夸父之遗愿。③邓林:桃林。夸父道渴

而死,弃其杖,化为桃林。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句“乃”字暗示的态度,欲扬先抑,为后文抒发情感作铺垫。

B.第六句讲夸父把黄河水饮尽仍未解渴,看似荒诞不经,实则合情合理。

C.本诗风格慷慨豪放,不同于《饮酒·结庐在人境》田园牧歌式的吟唱。

D.本诗把神话情节和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

高一语文期末校际联考-8-(共10页)

{#{ABTQGp4ggwkgRACR4KQUniCwoQkJOCLCgmBUCIKAQISANABIA=}#}

15.《大荒北经》说“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对于夸父追日,陶渊明持怎样的观点态度请结

合全诗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慷慨悲壮氛围的句子是:“,

”。

(2)《离骚》中,屈原以荷花作为衣饰,表现自己高洁品格的两句是:“

,”。

(3)《赤壁赋》中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的句子是:“,

”。

第Ⅱ卷(表述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一提起修辞,大家可能就会想到“比喻”“夸张”之类的修辞格。其实,修辞格只是众多的修辞

方式的一种,远不是修辞的全部。(),目的是使语言表述得鲜明、生动。从这个

角度讲,修辞在语言表述中。

“语音修辞”有点儿像作曲家给一首歌词“谱曲”,主要是为了使语句富于节奏,优美动听。这

对于口语来说至关重要,如电影、电视、戏剧、广播、演讲、报告等,主要信息靠口头传递和听觉接受,

良好的表述效果直接受到语音是否和谐影响。朱光潜先生说:“文学须表现情趣,而情趣就大半要靠

声音节奏来表现……声音节奏对于文章是第一件要事。”中国的古典诗词,千百年来

,许多篇章为人们,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语音和谐优美,念起来,能

给人以美的享受。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修辞的过程就是进行语言材料的选择、调整和组合。

B.修辞就是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

C.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就是修辞。

D.语言材料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就是修辞的过程。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无处不在代代相传耳熟能详琅琅上口

高一语文期末校际联考-9-(共10页)

{#{ABTQGp4ggwkgRACR4KQUniCwoQkJOCLCgmBUCIKAQISANABIA=}#}

B.无处不在薪火相传耳熟能详字正腔圆

C.比比皆是代代相传熟视无睹字正腔圆

D.比比皆是薪火相传熟视无睹琅琅上口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主要靠口头传递和听觉接受信息,良好的表述效果直接受到语音和谐的影响。

B.信息主要靠口头传递和听觉接受,良好的表述效果直接受到语音和谐的影响。

C.信息主要靠口头传递和听觉接受,语音是否和谐就直接影响到表述的效果。

D.主要靠口头传递和听觉接受信息,语音是否和谐就直接影响到表述的效果。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也有灿烂的文化。就诗歌方面讲,第一部伟大的作品当推《诗

经》。①,但大体上说其中包含的诗歌距离现在总有三千年左右了。可是中国诗

歌的起源还远在《诗经》之前,在此之前的古诗歌真伪难辨,研究工作无所依傍,②

。清朝末年,在河南安阳西北五里的小屯挖掘到一些龟甲兽骨,经过王懿荣、王国维等专

家学者的研究,我们现在可以根据上面的卜辞来推测盘庚到纣王(公元前14—前11世纪)

的情况。当时的诗歌③,在卜辞中既然看到音乐和舞蹈的盛况,就可知道那时必

然有不少诗歌,可惜没有用文字记录下来,所以就不容易研究了。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

字。(5分)

2020年7月1日,世界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斜拉桥———主跨1092米的沪苏通

长江公铁大桥通车运营,这标志着世界公铁两用斜拉桥主跨迈入“千米级”时代。据介绍,

除了跨度大,这座由中国中铁设计、承建的大桥还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主塔330米,相

当于110多层楼高;建设用钢量达48万吨,相当于12个“鸟巢”;混凝土用量达230万立方

米,相当于8个国家大剧院……这在我国乃至世界铁路桥梁建设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在成长道路上,我们得到了很多人的鼓励与帮助。他们的鼓励与帮助,使我们有了战胜困难的

勇气和决心,有了实现理想的自信与动力。他们一路相伴,让人温暖,让人感动。

请静心回忆那些帮助你的人和事,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结合材料,选好角度,自定立意,文体不限;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④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期末校际联考-10-(共10页)

{#{ABTQGp4ggwkgRACR4KQUniCwoQkJOCLCgmBUCIKAQISANABIA=}#}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校际联考

高一语文参考解析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3分)C(选项中“《诗经》比《国语》、《左传》、《山海经》等文献成书早”错误,“文献资料价值更大”也于文无

据。原文只是说“如《国语》、《左传》、《山海经》的记载而流传下来。……因而《诗经》记载也就尤其值得注

意”。故选C)

2.(3分)B(选项表述错误,《尚书》中关于禹的记载基本与《诗经》一致。原文说的是“殷周典籍《尚书》中关于

禹的记载基本也是如此,这可以证明《诗经》的记载确实可信”故选B)

3.(3分)A(选项说法过于绝对。原文说的是“如果没有《大雅·生民》的最早记录,姜嫄与后稷的神话也许永

远地沉埋于不可复现的远古了”。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3分)A(A项,“国人都无分餐意识”是错误的,由原文“从整个社会来看,只有少数人有分餐意识,而很多

人没概念”可知,并不是所有的国人都没有分餐意识。故选A)

5.(3分)C(C项,“实施难度并不大”是错误的,由原文“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推行公筷制和分餐制的难度较

大”可知,分餐制或使用公筷公勺,特别是农村地区,实施的难度较大。故选C)

6.(6分)①个体层面:民众认知不准确,分餐意识不充分,分餐习惯没养成;②餐饮企业层面:餐厅成本、菜品

样式的考虑;③政府层面:政策条例缺乏强制性和实施细则。④文化层面:传统文化和习俗、人情根深蒂固

的影响。(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3分)C(C项,“体现了敬畏自然、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现代先进理念”说法错误,不能说视树为神体

现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现代先进理念”,原文的表述是“聚居在此的花瑶人视树为神,每年举行祭树神仪式,

在族人心里播撒一遍敬畏的种子”,并没有涉及“建设生态文明”的表述。故选C)

8.(6分)①第一处写“我”的老家由当年的树木茂密变为后来的山头秃顶,反衬雪峰山古树参天的景象,赞扬

了花瑶人保护自然环境的美好行为;②第二处写儿时的“我”与马尾松的不解之缘和诸多往事,正衬今天的

“我”与雪峰山马尾松的新缘分,为突出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做好铺垫。(每点3分,意近即可)

9.(6分)①概括文章基本内容。雪峰之树是全文的核心意象,文章的所有内容都是写雪峰之树或与雪峰之树

密切相关的人、事;②构成文章行文线索。文章从雪峰之树起笔,用雪峰之树结篇,中间内容也都围绕雪峰

之树展开,全文的线索明晰,结构圆满;③形象揭示文章主题。在文中,雪峰之树既是自然的树,更是民族文

化、民族力量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每点2分,意近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3分)B(本题中“曰”后面引出说话的内容,应在“曰”后面断开;“自免归”是释之的想法,所以“欲”和后

面的句子连接紧密,应在“欲”前断开,排除A和C;“中郎将”是“袁盎”的官职,所以要在“中”前断开,排除

D。故选B)

11.(3分)A(A项,“是西汉时期地方上的执法官”是错误的。应该是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故选A)

高一语文期末校际联考-解析-1(共3页)

{#{ABTQGp4ggwkgRACR4KQUniCwoQkJOCLCgmBUCIKAQISANABIA=}#}

12.(3分)A(A项,“后来要求谒见皇帝”是错误的。由原文“中郎将袁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

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可知,不是张释之要求,而是中郎将袁盎的推荐。故选A)

13.(10分)(1)(5分)于是张释之就谈起秦汉之际的事,谈秦朝灭亡而汉朝兴盛的原因,谈了很长时间,文帝

赞赏他说得好。(“言”,谈;“失”,灭亡;“善”,好。每点1分,句意2分)

(2)(5分)这个人使我的马受惊,我的马幸亏驯良温和,假如是别的马,不就要翻车伤我吗!(“惊”,使

……受惊;“赖”,幸亏;“令”,假如;“固”,难道。每点1分,句意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3分)A(A选项“欲扬先抑”错,“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此句是对夸父志向的赞美,没有贬低的意思。

故选A)

15.(6分)不认为夸父不自量力,全诗表述的是对夸父逐日和那些功在身后的人的赞美;第一、二句赞其

志向,夸父有宏大的志向,敢于与太阳赛跑;三至六句赞其力,夸父具有和太阳赛跑、饮尽河水的能力;最后

两句赞其功,夸父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每点2分,意近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6分)(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3)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第Ⅱ卷(表述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3分)B(括号前面句子“修辞格只是众多的修辞方式的一种,远不是修辞的全部”和后面句子“目的是为

了使语言表述得鲜明、生动”的阐述对象都为“修辞”,所以括号里面句子应以“修辞”为主语。故选B)

18.(3分)A(无处不在:无论什么地方都有,形容数量之多,和存在的范围极大。比比皆是:表示到处都是,形

容极其常见。语境突出修辞运用极其广泛,故选“无处不在”,排除CD;代代相传:一代接一代地相继传下

去。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这里的对象为“中国的古典诗词”,所以选“代代相传”,排除B。

耳熟能详:听得烂熟,可以详尽复述出来。熟视无睹:看惯了却像没看见一样,形容对事物漫不经心或不重

视。琅琅上口: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字正腔圆:(说或唱)字音准确,腔调圆润(多

用于戏曲或曲艺)。故选A)

19.(3分)D(原句“主要信息靠口头传递和听觉接受,良好的表述效果直接受到语音是否和谐影响”存在的问

题为:“传递和接受”的宾语应为“信息”;“良好的表述效果直接受到语音是否”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只

有D项修改正确,故选D)

20.(6分)①《诗经》的年代虽不能十分确定②卜辞的发现显得尤为重要③是和音乐、舞蹈密切结合的(每

空2分,意近即可)

21.(5分)2020年7月1日,由中国中铁设计、承建的世界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斜拉桥沪苏通长江公铁

大桥通车运营,标志着世界公铁两用斜拉桥主跨迈入“千米级”时代。(意近即可)

四、写作(60分)

22.(60分)略。

附作文评分标准:

高一语文期末校际联考-解析-2(共3页)

{#{ABTQGp4ggwkgRACR4KQUniCwoQkJOCLCgmBUCIKAQISANABIA=}#}

一等二等三等四等

(20—16分)(15—11分)(10—6分)(5—0分)

符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中心明确中心基本明确中心不明确

内容

内容充实内容较充实内容单薄内容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