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3月第一次月考试卷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3月第一次月测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2022高二下·芮城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魏晋时期,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的崩溃,代之而兴的是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种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和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简单说来,就是人的觉醒。
②《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武)李(陵)诗,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它们在对日常时世、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等等的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在这种感叹抒发中,突出的是一种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它们构成《古诗十九首》一个基本音调:“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被钟嵘推为“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的这些“古诗”中,却有多少个字用于这种人生无常的慨叹!它们与友情、离别、相思、怀乡、行役、命运、劝慰、愿望、勉励……结合糅杂在一起,愈显其沉郁和悲凉。这种感喟,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和空间内弥漫开来,
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曹操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陶潜有“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他们唱的都是同一种音调。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③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命题的咏叹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与其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密不可分。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连大批的上层贵族也在所不免。于是,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便突现出来了。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这是一种新的态度和观点。正因为如此,才使那些公开宣扬“人生行乐”的诗篇,内容也仍不同于后世腐败之作。而流传下来的大部分优秀诗篇,却正是在这种人生感叹中,抒发着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底下的,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老骥长嘶,建安风骨的人生哀伤是与其建功立业“慷慨多气”结合交融在一起的。在“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后面的,是“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企图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找寻人生的慰藉和哲理的安息。正由于有这种内容,便使所谓“人的觉醒”没有流于颓废消沉;正由于有人的觉醒,才使这种内容具备美学深度。《古诗十九首》、建安风骨、正始之音直到陶渊明的自挽歌,对人生、生死的悲伤并不使人心衰气丧,相反,获得的恰好是一种具有一定深度的积极感情,原因就在这里。
④由人的觉醒意识的出现到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其间正以门阀士族的政治制度和取才标准为中介。自曹丕确定九品中正制度以来,对人的评议不再停留在东汉时代的道德、操守、儒学、气节的品评,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成了重点所在。“朗朗如日月之入怀”“双眸闪闪若岩下电”“若登山临下,幽然深远”……无不要求以漂亮的外在风貌表述出高超的内在人格。
⑤“以形写神”和“气韵生动”,在这一时期被提出,是毫不偶然了。所谓“气韵生动”就是要求绘画生动地表现出人的内在精神气质、格调风度,而不在外在环境、事件、形状、姿态的如何铺张描述。“以形写神”也是这个意思。顾恺之说,“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即是说,“传神”要靠人的眼睛,而并不靠人的形体或在干什么;眼睛才是灵魂的窗子。这种美学趣味和标准,与前述人物品评,它们共同体现了这个时代的精神——魏晋风度。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的觉醒,是魏晋时期取代两汉经学而兴起的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
B.《古诗十九首》中,对人生无常的慨叹与友情、离别、命运、劝慰、愿望、勉励等结合糅杂在一起形成的感喟,成为从建安直到晋宋时期的典型音调。
C.魏晋诗篇中那些公开宣扬“人生行乐”的诗篇,都在对人生无常的感叹中抒发着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不同于后世的腐败之作。
D.“以形写神”和“气韵生动”,都是要求在绘画中生动表现出人的内在精神气质、格调风度,它们共同体现了魏晋风度这种时代精神。
2.下面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从诗歌创作、人物品评、绘画艺术三个方面,论述了魏晋时期人的觉醒这一特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具体体现。
B.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魏晋时期对人生无常的感喟成为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方面的一个重要内容的观点。
C.文章第③段论述了魏晋“人的觉醒”出现的时代原因,论证了人需要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人生去重新发现生命价值的观点。
D.文章第④段将上文侧重于对“人的觉醒”这一思潮在意识形态领域表现的论述,转入侧重于对这种思潮在美学领域表现的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嵘评价《古诗十九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可见,他也认为《古诗十九首》几乎都在表述人生无常的慨叹。
B.建安风骨的人生哀伤与建功立业交融在一起,正是人生短暂才更想建功立业,正是希望建功立业才更觉人生短暂,二者互为因果。
C.魏晋风度的形成源于当时的社会变迁,它不仅表现为人物品评中对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而且表现为其他领域中对人的内在精神气质的强调。
D.顾恺之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要从眼睛去表现一个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等,这与“双眸闪闪若岩下电”的说法异曲同工。
1.A
2.C
3.A
社会科学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1)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解析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3)此题考查学生运用文本知识进行推断的能力。此类题这实际上是运用原文所提供的知识、结论,在原文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实践进行运用,推出原文没有直接表述的观点,或者得出原文所没有必要直接得出的结论,或者提出新的看法。
1.B项,由第二段“它们与……糅杂在一起,愈显其沉郁和悲凉。这种感喟,……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可知,“这种感喟”指的就是“人生无常的慨叹”,而并非是“与友情、离别、相思、怀乡、行役、命运、劝慰、愿望、勉励……结合糅杂在一起”而形成的感喟;
C项,原文是“流传下来的大部分优秀诗篇,抒发着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
D项,原文中的“它们”指的是“这种美学趣味和标准,与前述人物品评”,而不是“以形写神”和“气韵生动”。
故解析为:A。
2.C项,“文章第③段论述了魏晋‘人的觉醒’出现的时代原因,论证了人需要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人生去重新发现生命价值的观点”,论证的观点错误。应该是魏晋“人”的觉醒,使他们的诗篇具有了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
故解析为:C。
3.A项,“他也认为《古诗十九首》几乎都在表述人生无常的慨叹”,不合文意,原文中钟嵘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着眼于艺术,推导不出钟嵘认为《古诗十九首》常常表述人生无常的慨叹的结论。
故解析为:A。
(2022高二下·芮城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通报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1986年,考古工在此发现1、2号“祭祀坑”,出土珍贵文物1700余件。此次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位于1、2号“祭祀坑”旁,目前已出土500余件重要文物。
如今的发掘现场被大跨度钢结构大棚覆盖,这个装满各类设备的考古“发掘舱”可以控制温度、湿度,让人惊叹不已。多家科研机构和高校纷纷加入,在现场忙碌的,是一个包括文物保护技术、环境学、冶金学、地质学等在内的多学科交叉创新研究团队。正是这样的齐心聚力,大家有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发现,比如古丝绸的“身影”。
三星堆遗址历次发掘出土的文物有利于中华文明的探源。之前出土的三星堆典型的鸟头把勺等陶器以及铜神树、金面具等,带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而玉琮、高柄豆等则体现了三星堆与中原文明和其他区域性文明的交流。“此次发现的铜罍、玉琮以及铜器纹饰都在中原地区能够找到祖型,是古蜀文明与中原地区频繁交流的有力物证。铜尊与长江流域其他地区同时期的铜尊特征相似,是长江文化的生动体现。”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冉宏林说。
(摘编自惠小勇等《三星堆新发现“再惊天下”》,新华社2021年3月20日)
材料二
考古正在成为“网红”,这反映出中国人文化兴趣和意识普遍提高,而三星堆将把这股考古热带向一个新高度。媒体连续多天的直播,让人们可以“参与进来”。
三星堆现已出土文物最亮眼的就是那个黄金面具。据专家推测,如果是完整的话,它会超过500克。它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剩下的一半哪里去了?这个黄金面具和成都金沙遗址的面具为什么那么像?三星堆的魅力,就在于它源源不断地提出问题。1986年三星堆的挖掘之所以震惊天下,就是因为人们没办法解释,三星堆里出土的青铜器,和中原地区(比如安阳)发掘出来的看上去是如此不同。专家表示,这次的发掘,很有可能把上次的很多结论全部推翻。比如,过去人们认为,成都的金沙遗址是三星堆的“延续”,但是这一次的发掘可能证明,三星堆文明此后还延续了很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的持续发掘,足以说明这片土地上在殷商时代曾出现相当成熟的“城市文化”。这一次发现的碳化纺织品痕迹,也证明了这一点。
(摘编自李一凡《三星堆的魅力,在于它源源不断向当下提出问题》,成都商报社“红星新闻”)
材料三
自2001年“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项目被正式提出,已实施4个阶段的研究工作。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用丰富的证据和科学的研究揭示出中华文明独立起源的客观事实,使“中华文明西来说”等谬论不攻自破。探源工程以翔实的考古资料证明,早在距今5800多年前,黄河、长江以及西辽河流域已经进入初期文明阶段。这一时期中华先民所创造出的农业技术、陶器、玉器、青铜器、建筑等不仅工艺高超、规模宏大,而且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后来的中华文明与这一时期的文明一脉相承。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证明,早在新石器时期,中国这片土地上就已形成一个以中原为核心,包括不同经济文化类型的多元一体格局。从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始,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传统、不同经济模式的群体之间,就已发生频繁的交流、碰撞和融合。统一的趋势在这一时期就已出现,经过夏商周到春秋战国蔚为大观,最终在秦汉时期实现了实际的统一。
(摘编自张贺《从文明源头汲取复兴力量》,《人民日报》2018年5月29日)
4.下列对“三星堆考古”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星堆遗址是我国考古重大发现,此次发掘的6个“祭祀坑”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新发现,比30多年前首次发掘的价值更大。
B.此次考古发掘运用了现代科技手段,体现出多学科交叉、团队合作的特点,展现了目前我国在考古技术等方面的进步。
C.三星堆与金沙遗址同属古蜀文明,过去认为,金沙文明是三星堆文明的“延续”,而此次发掘证明二者也许曾经共存过。
D.三星堆考古的新发现不仅可以丰富对三星堆文明的认识,还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三星堆文明与周边地区文明关系的认知。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华社的报道重在呈现此次考古发掘的历史背景、现场情况、重要发现及研究成果。
B.“红星新闻”重点抓住三星堆的未解之谜来进行报道,以此引发读者的关注和兴趣。
C.金面具、青铜器、古丝绸是三星堆的重要文物,材料一、二都述及三者的文化意义。
D.对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有助于从文明源头汲取复兴力量,提振文化归属感和自信心。
6.中华文明源头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三星堆文明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A
5.C
6.①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是长江文化的生动体现,有别于中原文明,是中华文明“多元”之一;如:“铜尊与长江流域其他地区同时期的铜尊特征相似,是长江文化的生动体现”②三星堆出土的部分文物能够在中原地区找到祖型,三星堆文明与中原文明有频繁交流,逐渐走向“一体”。如:发现的铜罍、玉琮以及铜器纹饰都在中原地区能够找到祖型(意思答对即可)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新闻报刊、对话访谈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首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与选项相关的句子,理解每一个选项时,仔细分析选项的每一个重点,与原文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2)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并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仔细地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要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根据问题从文中找相关信息,并将需要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概括,有针对性地作答。
4.A.“比30多年前首次发掘的价值更大”错误,材料一只是说“大家有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发现,比如古丝绸的‘身影’”,无法推出“比30多年前首次发掘的价值更大”。故解析为:A。
5.C.“……古丝绸是三星堆的重要文物,材料一、二都述及三者的文化意义”错误,三星堆未出土古丝绸,同时材料一未述及古丝绸的文化意义。故解析为:C。
6.由题干“中华文明源头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三星堆文明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这一提问可知,考生需要到文中找到三星堆文明在“多元”“一体”方面的表现。先看“多元”。
结合材料一“之前出土的三星堆典型的鸟头把勺等陶器以及铜神树、金面具等,带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而玉琮、高柄豆等则体现了三星堆与中原文明和其他区域性文明的交流”“铜尊与长江流域其他地区同时期的铜尊特征相似,是长江文化的生动体现”可知,三星堆所代表的古蜀文明是长江文化的生动体现,这和中原文明有别,是“多元”之一。
再看“一体”。
结合材料一“此次发现的铜罍、玉琮以及铜器纹饰都在中原地区能够找到祖型,是古蜀文明与中原地区频繁交流的有力物证”可知,三星堆出土的部分文物能够在中原地区找到祖型,这说明三星堆文明与中原文明由频繁交流,走向“一体”。
(2022高二下·芮城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高老夫子
鲁迅
这一天,从早晨到午后,他的工夫全费在照镜,看《中国历史教科书》和查《袁了凡纲鉴》里;真所谓“人生识字忧患始”,顿觉得对于世事很有些不平之意了。而且这不平之意,是他从来没有经验过的。
首先就想到往常的父母实在太不将儿女放在心里。他还在孩子的时候,最喜欢爬上桑树去偷桑椹吃,但他们全不管,有一回竟跌下树来磕破了头,又不给好好地医治,至今左边的眉棱上还带着一个永不消灭的尖劈形的瘢痕。
其次,是《中国历史教科书》的编纂者竟太不为教员设想。他的书虽然和《了凡纲鉴》也有些相合,但大段又很不相同,若即若离,令人不知道讲起来应该怎样拉在一处。但待到他瞥着那夹在教科书里的一张纸条,却又怨起中途辞职的历史教员来了,因为那纸条上写的是:“从第八章《东晋之兴亡》起。”
如果那人不将三国的事情讲完,他的豫备就决不至于这么困苦。他最熟悉的就是三国,例如桃园三结义、孔明借箭、三气周瑜、黄忠定军山斩夏侯渊以及其他种种,满肚子都是,一学期也许讲不完。
“哙,你怎么外面看看还不够,又要钻到里面去看了?”
一只手同时从他背后弯过来,一拨他的下巴。但他并不动,因为从声音和举动上,便知道是暗暗躄进来的打牌的老朋友黄三。他虽然是他的老朋友,一礼拜以前还一同打牌,看戏,喝酒,但自从他在《大中日报》上发表了《论中华国民皆有整理国史之义务》这一篇脍炙人口的名文,接着又得了贤良女学校的聘书之后,就觉得这黄三一无所长,总有些下等相了。
黄三说:“毛家屯毛资甫的大儿子手头现带着二百番。我们已经约定,晚上凑一桌,一个我,一个老钵,一个就是你。你一定来罢,万不要误事。我们三个人扫光他!”
高老夫子冷淡地说道:“晚上再商量罢。我要上课去了。”
他一面说,一面恨恨地向《了凡纲鉴》看了一眼,拿起教科书,装在新皮包里,又很小心地戴上新帽子,便和黄三出了门。他一出门,就放开脚步,像木匠牵着的钻子似的,肩膀一扇一扇地直走,不多久,黄三便连他的影子也望不见了。
高老夫子跑到贤良女学校,迎接他的是花白胡子的教务长,大名鼎鼎的万瑶圃。
“阿呀!础翁!久仰久仰!……”万瑶圃连连拱手,并将膝关节和腿关节接连弯了五六弯,仿佛想要蹲下去似的。
“阿呀!瑶翁!久仰久仰!……”础翁夹着新皮包照样地做,并且说。
“阿呀!础翁的大作,是的,那个……是的,那——‘中国国粹义务论’,真真要言不烦,百读不厌!实在是少年人们的座右铭!兄弟也颇喜欢文学,可是,玩玩而已,怎么比得上础翁?”
高老夫子此刻却不很能发表什么崇论宏议,因为他的豫备——东晋之兴亡——本没有十分足,此刻又并不足的几分也有些忘却了。他烦躁愁苦着;从繁乱的心绪中,又涌出许多断片的思想来:上堂的姿势应该威严;额角的瘢痕总该遮住;教科书要读得慢;看学生要大方。
“这就是讲堂。学生是很驯良的……”
“哦哦!”尔础实在颇有些窘急了,他希望他不再说话,好给自己聚精会神,赶紧想一想东晋之兴亡。
“可惜内中也有几个想学学作诗,那可是不行的。维新固然可以,但作诗究竟不是大家闺秀所宜……
瑶圃慢慢地站起来,引导他穿过植物园,走进讲堂去。他心头跳着,笔挺地站在讲台旁边,只看见半屋子都是蓬蓬松松的头发。瑶圃对学生们说道:
“这位就是高尔础高老师,是有名的学者,那一篇有名的《论中华国民皆有整理国史之义务》,是谁都知道的。《大中日报》上还说过,高老师是骤慕俄国文豪高君尔基之为人,因改字尔础,以示景仰之意,斯人之出,诚吾中华文坛之幸也!现在经何校长再三敦请,竟惠然肯来,到这里来教历史了……”
高老师忽而觉得很寂然,原来瑶翁已经不见,只有自己站在讲台旁边了。他只得跨上讲台去,行了礼,定一定神,又记起了态度应该威严的成算,便慢慢地翻开书本,来开讲“东晋之兴亡”。
“嘻嘻!”似乎有谁在那里窃笑了。
高老夫子脸上登时一热,忙看书本,和他的话并不错,上面印着的的确是:“东晋之偏安。”书脑(注)的对面,也还是半屋子蓬蓬松松的头发,不见有别的动静。可是待到发挥“石勒之雄图”的时候,便只听得吃吃地窃笑的声音了。
他不禁向讲台下一看,情形和原先已经很不同:半屋子都是眼睛,还有许多小巧的等边三角形,三角形中都生着两个鼻孔,这些连成一气,宛然是流动而深邃的海,闪烁地汪洋地正冲着他的眼光。但当他瞥见时,却又骤然一闪,变了半屋子蓬蓬松松的头发了。
他总疑心有许多人暗暗地发笑,但还是熬着讲,明明已经讲了大半天,而铃声还没有响,看手表是不行的,怕学生要小觑;可是讲了一会,又到“拓跋氏之勃兴”了,接着就是“六国兴亡表”,他本以为今天未必讲到,没有豫备的。
他自己觉得讲义忽而中止了。
“今天是第一天,就是这样罢……”他惶惑了一会之后,才断续地说,一面点一点头,跨下讲台去,也便出了教室的门。
他似乎听到背后有许多人笑。他便惘惘然,跨进植物园,向着对面的教员豫备室大踏步走去。看壁上的挂钟,还只有三点四十分。
高老夫子回到自家的房里许久之后,有时全身还骤然一热;又无端地愤怒;终于觉得学堂确也要闹坏风气,不如停闭了好,尤其是女学堂——有什么意思呢,喜欢虚荣罢了!
他还听到隐隐约约的笑声。这使他更加愤怒,也使他辞职的决心更加坚固了。
一九二五年五月一日
(有删改)
(注)书脑:线装书打眼穿线的地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聚焦历史教员的“名”“实”之间的矛盾,表述了深刻的社会主题。
B.小说写高老夫子刚一来到贤良女学校任教就受到教务长的热烈欢迎,表明教务长和他是同一类人。
C.万瑶圃是一个纯然的守旧派,表现在他与高老夫子见面时还行旧式礼仪,并认为女学生不适合学作诗。
D.高老夫子历史方面最熟悉的是三国时期的演义故事,课堂上总是认为学生在嘲笑自己等,充分暴露了他不学无术的特点。
8.请分析画线的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
9.鲁迅创作小说非常关注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请结合全文分析是怎样进行心理刻画的。
7.B
8.①情节方面,直接引出下文高老夫子上课的表现。②人物塑造方面,这段对高老夫子极尽吹捧之能事的介绍和高老夫子上课时表现出的浅薄无知形成对比,突出了高老夫子的人物形象。③主题方面,一个如此浅薄无知的人物,却能够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影射了社会上较为普遍的虚伪、迂腐和盲目崇拜的不良风气,深化了小说主旨。
9.①通过直接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如描写了高老夫子在上课前不想和万瑶圃深入交谈的紧张、不自信的心理。②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表现人物的心理。如“高老夫子脸上登时一热,忙看书本”,写他听到嬉笑后的窘迫心理等。(“今天是第一天,就是这样罢……”他惶惑了一会之后,才断续地说。表现了高老夫子的第一堂课紧张、慌乱、心虚的心理,这些描述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一个混迹教学队伍里人的心态,让那些学术浅薄的人原形毕露。)③通过幻觉表现人物的心理。高老夫子在讲课中感觉“半屋子都是眼睛”,学生们的头部幻化成“等边三角形”“连成一气,宛然是流动而深邃的海”等,这些幻觉侧面烘托了高老夫子的局促心理。
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欣赏文本的形象;中国现当代小说
(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立足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对文章的情节注意分析伏笔和照应的关系,在前文的情节中或许对文章的结尾有所暗示;然后是人物的性格,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结局;还要考虑文章的主旨,根据的情感倾向分析故事的结局;周围的环境也可能对人物的命运造成影响,进而影响事件的结局。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应把握住人物形象的正面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此外还有侧面描写和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形象。
7.B.“表明教务长和他是同一类人”的说法不合文意。阅读文本可知,写“写高老夫子刚一来到贤良女学校任教就受到教务长的热烈欢迎”的目的是为了激发读者对他授课表现的心理期待,这为后文高老夫子上课的反应做了铺垫,不是为了“表明教务长和他是同一类人”。故解析为:B。
8.从情节上:这段文字是高老夫子来贤良女学校上第一节课时教务长万瑶圃对他的介绍,引出了下文高老夫子上课的情节;从人物塑造上:通过介绍的详细内容“是有名的学者”“他在《大中日报》上发表了《论中华国民皆有整理国史之义务》”“斯人之出,诚吾中华文坛之幸也”“经何校长再三敦请,经惠然肯来”可知,高老夫子名气大,万瑶圃的介绍把高老夫子抬得很高,但是高老夫子上课时的表现体现了他的浅薄无知,二者形成鲜明对比,令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在表述主旨上,这些描述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一个混迹教学队伍里人的心态,让那些学术浅薄的人原形毕露。同时揭示了社会上盲目崇拜等不良风气,深化了小说的主旨。
9.直接描写人物心态:如“他烦躁愁苦着”“这才从乱头思想中惊觉”“他心头跳着”“他总疑心有许多人暗暗地发笑”“有时全身还骤然一热;又无端的愤怒”直接表现他因浅薄无知、不自信而产生的紧张和慌乱。通过人物的动作、情态表现心理:“尔础忽然跳了起来”“高老夫子脸上登时一热,忙看书本”“于是又定一定神,看住书本,慢慢地讲下去”“当他瞥见时”“他也连忙收回眼光,再不敢离开教科书”通过人物的动作、情态表现其紧张和惶惑。
通过描写人物产生的幻觉表现心理:“似乎有谁在那里窃笑了”“半屋子都是眼睛,还有许多小巧的等边三角形,三角形中都生着两个鼻孔,些连成一气,宛然是流动而深邃的海,闪烁地汪洋地正冲着他的眼光”“可是这圆圈又生动了,忽然扩大,忽然收小”“他似乎听到背后有许多人笑,又仿佛看见这笑声就从那深邃的鼻孔的海里出来”通过描写人物产生的幻觉表现其局促不安的心理。
通过人物语言表现心理:“今天是第一天,就是这样罢……”他惶惑了一会之后,才断续地说。表现了高老夫子的第一堂课紧张、慌乱、心虚的心理,这些描述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一个混迹教学队伍里人的心态,让那些学术浅薄的人原形毕露。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2022高二下·芮城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徐陵,字孝穆,东海郯人也。父,梁戎昭将军、太子左卫率。母臧氏。光宅惠云法师每嗟陵早成就,谓之颜回。八岁能属文,十二通《庄》《老》义。既长,博涉史籍,纵横有口辩。
梁普通二年,晋安王为平西将军、宁蛮校尉,父为王咨议,王又引陵参宁蛮府军事。中大通三年,王立为皇太子,东宫置学士,陵充其选。稍迁尚书度支郎。出为上虞令,御史中丞刘孝仪与陵先有隙,风闻劾陵在县赃污,因坐免。久之,起为南平王府参军,迁通直散骑侍郎。梁简文在东宫撰《长春殿义记》,使陵为序。又令于少傅府述所制《庄子义》。寻迁镇西湘东王中记室参军。
太清二年,兼通直散骑常侍。使魏,魏人授馆宴宾。是日甚热,其主客魏收嘲陵曰:“今日之热,当由徐常侍来。”陵即答曰:“昔王肃至此,为魏始制礼仪;今我来聘,使卿复知寒暑。”收大惭。
天嘉六年,除散骑常侍、御史中丞。时安成王顼为司空以帝弟之尊势倾朝野直兵鲍僧睿假王威权抑塞辞讼大臣莫敢言者陵闻之乃为奏弹导从南台官属引奏案而入世祖见陵服章严肃,若不可犯,为敛容正坐。陵进读奏版时,安成王殿上侍立,仰视世祖,流汗失色。陵遣殿中御史引王下殿,遂劾免侍中、中书监。自此朝廷肃然。
高宗纂历,封建昌县侯,邑五百户。太建元年,除尚书右仆射。三年,迁尚书左仆射。及朝议北伐,高宗曰:“朕意已决,卿可举元帅。”众议咸以中权将军淳于量位重,共署推之。陵独曰:“不然。吴明彻家在淮左,悉彼风俗,将略人才,当今亦无过者。”于是争论累日不能决。都官尚书裴忌曰:“臣同徐仆射。”陵应声曰:“非但明彻良将,裴忌即良副也。”是日,诏明彻为大都督,令忌监军事,遂克淮南数十州之地。高宗因置酒,举杯属陵曰:“赏卿知人。”陵避席对曰:“定策出自圣衷,非臣之力也。”
至德元年卒,时年七十七岁,谥曰章。陵器局深远,容止可观,性又清简,无所营树,禄俸与亲族共之。世祖、高宗之世,国家有大手笔,皆陵草之。其文颇变旧体,缉裁巧密,多有新意。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遂被之华夷,家藏其本。
(节选自《陈书徐陵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安成王顼为司空/以帝弟之尊/势倾朝野直兵/鲍僧睿假王威/权抑塞辞讼/大臣莫敢言者/陵闻之/乃为奏弹/导从南台官属/引奏案而入/
B.时安成王顼为司空/以帝弟之尊/势倾朝野/直兵鲍僧睿假王威权/抑塞辞讼/大臣莫敢言者/陵闻之/乃为奏弹/导从南台官属/引奏案而入/
C.时安成王顼为司空/以帝弟之尊/势倾朝野直兵/鲍僧睿假王威/权抑塞辞讼/大臣莫敢言者/陵闻之/乃为奏/弹导从南台官属/引奏案而入/
D.时安成王顼为司空/以帝弟之尊/势倾朝野/直兵鲍僧睿假王威权/抑塞辞讼/大臣莫敢言者
/陵闻之/乃为奏/弹导从南台官属/引奏案而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又称皇储或储君,是中国古代王朝中皇位继承人的称谓。封建社会的太子,其地位仅次于皇帝,并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B.学士:古代在国学读书的学生。泛指读书人,尤其指学者。后来指以文字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吏,因接近皇帝,往往参与机要。
C.除、迁:古代指晋升或调动官职,包含升职或降职。文中指徐陵被任命和升任官职。
D.谥:古代帝王或大官等死后评给的称号,如谥号等。文中指徐陵死后的谥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陵是东海郡人,父亲徐为梁朝将军,太子属官。陵从小聪明好学,八岁就能写文章,博览史书,能言善辩。
B.徐陵奉命出使北魏,北魏替他安排馆舍,设宴招待,魏收本想嘲弄徐陵,结果反受徐陵嘲弄。
C.鲍僧睿凭借安成王的权势,阻塞诉讼,大臣没有人敢对他提意见,徐陵听说此事,上奏弹劾,终于罢免了鲍僧睿的侍中、中书监职位。
D.朝议北伐,高宗让众臣推举元帅,徐陵力排众议,知人能荐,推举吴明彻主持北伐,终于收复淮南大片土地。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御史中丞刘孝仪与陵先有隙,风闻劾陵在县赃污,因坐免。
②世祖见陵服章严肃,若不可犯,为敛容正坐。
10.B
11.C
12.C
13.①御史中丞刘孝仪和徐陵先前有嫌隙,他听说徐陵在上虞县有贪赃的事,就上疏参劾他,于是徐陵被定罪免官。②世祖见徐陵服饰严整,像不可侵犯,为此变得脸色庄重,正襟危坐。
翻译;断句;概括分析;文化常识
⑴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⑵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解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⑶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别是在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⑷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徐陵,字孝穆,东海郯县人。父徐摛在梁做戎昭将军、太子左卫率。母臧氏。光宅惠云法师常感叹说徐陵将来要早有成就,称赞他像颜回。他八岁就能写文章,十二岁已能读懂《庄子》《老子》的著作。长大以后,博览群书,对各种历史著作都有涉猎,而且口才好,能言善辩。
梁普通二年,晋安王做平西将军、宁蛮校尉,徐摛做晋安王的咨议。晋安王又引徐陵参与宁蛮府军事。中大通三年,晋安王被立为皇太子,东宫设立学士,徐陵被选中。不久,又任尚书度支郎。出京任上虞县令。御史中丞刘孝仪和徐陵先前有嫌隙,他听说徐陵在上虞县有贪赃的事,就上疏参劾他,于是徐陵被定罪免官。过了段时间,徐陵被重新任用为南平王府参军,提升为通直散骑侍郎。梁简文帝做东宫太子时撰写《长春殿义记》,命徐陵作序。又让徐陵在少傅府述他所写的《庄子义》,不久,调任镇西湘东王中记室参军。
太清二年,兼任通直散骑常侍,奉命出使北魏。北魏安排他在宾馆住下,举行宴会招待他。这天天气炎热,魏方主客魏收嘲笑徐陵说:“今天这场热,应该是徐常侍从南方带来的啊!”徐陵当即回答:“从前王肃来到这里,才使你们懂得礼仪;今天我奉命出使,才使你们懂得天气的冷暖。”魏收听了,感到十分惭愧。
天嘉六年,徐陵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御史中丞。当时陈世祖的弟弟安成王陈顼做司空,凭借皇帝弟弟的尊贵,势倾朝野。直兵鲍僧睿凭借安成王的权势,阻塞诉讼,大臣没有谁敢对他提意见。徐陵听说鲍僧睿的事情,就上奏弹劾,他率领御史台的官员,捧着奏文去朝见陈世祖。世祖见徐陵服饰严整,像不可侵犯,为此变得脸色庄重,正襟危坐。徐陵上前宣读奏文时,安成王也在殿上侍立,抬头看着世祖,吓得流汗变色。徐陵叫殿中御史带安成王下殿去,终于弹劾免了陈顼的侍中、中书监的职务,从此,朝廷风纪肃然。
高宗陈顼即位,封徐陵建昌县侯,邑五百户。太建光年,徐陵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太建三年,升任尚书左仆射。当时,朝廷计议出师北伐,高宗说:“我心意已决,众卿可推举元帅人选。”众臣商议都认为中权将军淳于量权位重而共同签名推荐他。唯独徐陵说:“不对。吴明彻家在淮南地区,对那里的风俗全都很熟悉。若论将略才学,在当今的将领中没有谁比得上。”于是双方争论好几天,不能定下来。后来,都官尚书裴忌说:“我赞同徐仆射的意见。”徐陵立即提议说:“不只吴明彻是良将,裴忌也是合适的副手。”这一天,高宗下诏书委任吴明彻为大都督,而命裴忌监军事。吴明彻领着北伐军出征,连战皆捷,攻下淮南数十州。高宗于是举行宴会,举杯向徐陵祝酒说:“这杯酒奖赏你知人善任。”徐陵从席位站起来谦让说:“大计是陛下定的,不是我的功劳啊!”
至德元年徐陵去世了,享年七十七岁,谥号“章”。徐陵作风大度,相貌举止可观,作风也好,秉性清正简朴,平生不置产业。所得俸禄都与亲戚共同享用。世祖,高宗的年代,国家有大的文告,都由徐陵撰定,他的文章“在体裁上对传统有所变化,写得精巧绵密,而且多有新意”。他的每篇文章写出来,那些喜爱他文章的人就传写背诵传诵。于是传遍华夏,好多人家都藏有他的著作。
10.句子大意是:安成王陈顼做司空,凭借皇帝弟弟的尊贵,势倾朝野。直兵鲍僧睿凭借安成王的权势,阻塞诉讼,大臣没有谁敢对他提意见。徐陵听说鲍僧睿的事情,就上奏弹劾,他率领御史台的官员,捧着奏文去朝见陈世祖。“直兵”是“鲍僧睿”的官名,作其定语,应在“直兵”前断开,排除AC;
“奏弹”是上奏弹劾的意思,是一个词,不可断开,排除D。
故解析为:B。
11.C.“除、迁:古代指晋升或调动官职,包含升职或降职”错,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右迁是升官,但左迁则是指“降职、贬官”。故解析为:C。
12.C.“罢免了鲍僧睿的侍中、中书监职位”错,由原文“陵进读奏版时,安成王殿上侍立,仰视世祖,流汗失色。陵遣殿中御史引王下殿,遂劾免侍中、中书监”可知,被罢免侍中、中书监职位的是安成王陈顼。故解析为:C。
13.(1)题得分点有:“隙”,嫌隙;“风闻”,听说;“坐”,被定罪。(2)题得分点有:“严肃”,严整;“若”,像;“敛容”,脸色庄重;“正”,使……端正。
(2022高二下·芮城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江梅引①
姜夔
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②。漂零客,泪满衣。
(注)①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之冬,正值园中腊梅绽放,词人见梅怀念远方的恋人,因作此词。②“歌罢”两句,用《楚辞》淮南小山赋春草之初,“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三句,开篇点明主旨,词人感慨人间离别,又见梅花绽放,引发了他不尽的相思之情。
B.“湿红恨墨浅封题”,是说心中充满了离恨,相思的泪水打湿了红笺,冲淡了墨迹,默默将信封好,题字签押,情思低回。
C.“宝筝空,无雁飞”两句,写恋人曾弹奏宝筝,而今却无处可闻;那些和泪写成的相思,也因无鸿雁传递而难以排遣。
D.结尾“漂零客,泪满衣”二句,写自己的恋人而今漂流异乡、孤苦无依、泪湿衣襟的情景,表述了词人的惦念之情,意境凄苦。
15.本词在抒发感情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14.D
15.①直抒胸臆。“人间离别易多时”“忽相思”“漂零客,泪满衣”等句直接抒发词人的伤感和相思之情。②虚写(想象)。词中写了梦境和回忆的内容。“几度”句,写两人欢会梦境,“今夜”四句,写另一种梦境,悲欢两种梦境相比,进一步抒发别后对情人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俊游巷陌”“旧约扁舟”等回忆往昔,表述人事已非、旧约难以实现的悲苦,抒发了深切的思念之情。(答“虚实结合”也可)③对比。通过悲欢两种梦境的对比,昔日之欢的回忆和今日孤独的现实对比抒发情感。(借景抒情、借事抒情、用典,言之成理亦可给分。(意思对即可。)
表述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
(1)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题材、结构、情感的鉴赏。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意了解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表述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解析。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述技巧的能力。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物咏怀、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咏史抒怀、用典等。本题需要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庆元二年的冬天,我留在无锡,将往合肥而不能实现,依照梦中所思以记述自己的感情。人世间的离别容易看重时节,见梅枝,相思情忽地涌上心头。几回小窗内幽深的梦里,花间漫步手牵手。今夜梦中找不到你,我徒自徘徊独游。梦中我还未感觉,寒气已将衾被浸透。眼泪沾湿了红笺,怨恨饱和着墨迹。淡淡地封了信函,题了信头。宝筝空放久不弹,没有飞雁把书投。风流地游荡在大街小巷,想来只有古树斜阳空自留。旧日小舟共载的盟约,美好的心愿已付之东流。唱罢淮南小山“王孙不归”的诗句,恰好又是春草萋萋的时候。四处漂泊的游子,思念往事,泪满衣袖。
《江梅引·人间离别易多时》是南宋词人姜夔所作的一首词。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丙辰之冬,姜夔住在无锡梁溪张鉴的庄园里,正值园中腊梅竞放,于是见梅而怀念远在安徽合肥的恋人,因作此词。小序指出:“予留梁溪,将诣淮南不得,因梦思以述志。”说明这是藉记梦而抒怀之作。
上阙写因睹梅花而生发的相思之情,结想成梦;下阙写醒后相思,和泪修书,欲寄却无从寄的苦痛情怀。全词情意真挚,缠绵悱恻,抒发了词人梦断青楼的相思之恨,也寄托了词人天涯羁旅的飘泊之苦。“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词的上阕开篇即点出主题,“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至“尚未知”几句,“几度”写情人入梦的频率之繁,词人曾经多次在梦中和情人相会于窗前;然而,“今夜梦中无觅处”,昔日梦境的美好和今日梦境的凄凉,两相对比,更是让他情难以堪,所以“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词人从这凄冷的梦中醒来,想到曾经的情人如今再不得见,不觉悲从中来。黯然销魂之际,就连寒气侵入了衾被都没有丝毫的感觉。以上通过两种梦境的对比,美好与伤感,安慰与心伤,鸣内心难以言状的哀愁。原本虚无的梦境,也被他借来诉述对情人铭心刻骨的思念。词人正是借此进一步诉述别后对情人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词人写梦,多用提空描写,即不拘泥于对梦境本身的细腻描写,而是化实为虚跳出梦境,重在叙写对梦境的难以言传的独特感受。
下阙,词人进一步抒发对情人的思念。“湿红恨墨浅封题”用的是晏几道的词:“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宝筝空,无雁飞”,曾经情人素手弹奏宝筝,今日再也无法听见筝律;而那些和泪写成的相思,也没有殷勤的鸿雁为他传书。词人对情人的思念,只能这样年年岁岁深埋在心里。秦少游云:“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当与此处意境相同。“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几句,用白居易一句词即可解之——“物是人非事事休”。“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写出词人内心的惆怅迷离。结尾总概全篇,直接抒情。
综观全词,词人把对情人的追忆与思念,巧妙地以梦境形式表述出来,先用昔日“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衬托“今夜梦中无觅处”,然后用“湿红’’三句换一角度记梦,写恋人的梦魂虽然未到,但泪湿书信,百无聊赖,情与己同。而旧时巷陌,不见其人,旧约扁舟,付之东流,则又转笔写自己梦中的感叹。“歌罢”以下,写梦醒后的心情。相思之念又揉进自己身世的飘零之感,用一“泪"字,将的凄怆情怀,尽融其中。[5]词的上下阙一气贯注,重点记述梦境。开端直吐胸忆,写见花忆人,然后由往日的梦中相会过渡到当前的梦中难觅。下阙紧承上阙,写旧时巷陌,不见其人,前约落空。末尾以梦后的心情作结。全篇写得一往情深,凄惋动人。
14.D.“写自己的恋人而今漂流异乡”错,本词写的是词人自己,而非恋人。故解析为:D。
15.上阕通过“人间离别易多时”写因睹梅花而生发的相思之情,结想成梦,直接写出内心的伤感,“忽相思”“漂零客,泪满衣”抒发了词人梦断青楼的相思之恨,也寄托了词人天涯羁旅的飘泊之苦,属于直抒胸臆。梦境描写属于虚写,“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两种梦境相比,前者能给予暂时的安慰,后者却带来无限的伤感。美好与伤感,安慰与心伤,抒发了内心难以言状的哀愁与孤独,原本虚无的梦境,也被他借来诉述对情人刻骨铭心的思念,这是一种虚写的手法。
下阕通过对比的手法突显回忆和现实的不同。通过两种对比的手法凸显两种梦境的不同,写醒后相思,和泪修书,欲寄却无从寄的苦痛情怀。寄托了词人天涯羁旅的飘泊之苦和对远方恋人的思念之苦。
16.(2022高二下·芮城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鸟为喻表述志向,表明自古以来君子小人不可同群这一道理的句子是:,。
(2)《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表述他将不惜为国出力和报答皇帝大恩德的句子是“,。”
(3)在《兰亭集序》中,针对魏晋名士大多意志消沉,不求进取,崇尚虚无的现状,王羲之用“,”表述了对人生虚幻的批判和抗拒。
(1)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名句;名篇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鸷”“兮”“陨”“虚”“诞”“殇”。
故解析为:(1)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为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和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2022高二下·芮城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2020年B站跨年晚会,最出彩也最让人震撼的节目莫过于裘继戎表演的《惊·鸿》了。节目获取了超过200多万播放量,覆盖全屏的“原来戏曲如此好看”“戏曲让人惊艳”等评论形成独特的一道弹幕景观。
一身素白袈裟的舞者打坐中似通入梦境,一段段现代惊梦之舞,串联起古往今来戏曲中的悲欢故事。《惊·鸿》惊艳的背后,见证了舞者的匠心。他琢磨身段,参与配乐,和导演组反复磨合,由一个飘忽的灵感,落地成为令人的经典节目。现代与过去,传统与流行,在这一刻达到的和谐。
据悉,裘继戎是京剧裘派第四代传人。为了找到“我需要传承什么”这个问题的解析,他以决裂之姿,从京剧院出走。他走上《中国好舞蹈》的舞台,与流行歌手戴荃合作了歌舞《刀剑如梦》,与杨丽萍合作了《十面埋伏》,而后在《惊·鸿》中惊艳出场。曾被定义为“”的褒继戎,摒弃了坐享其成的逐利思想,用自己的方式传播戏曲,实现了另一种意义上的传承。传承精髓,专注原创,()。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精益求精叹为观止无与伦比离经叛道
B.精雕细琢叹为观止无可比拟诞妄不经
C.精益求精赞叹不已无与伦比诞妄不经
D.精雕细琢赞叹不已无可比拟离经叛道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不仅是推进文化创新、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剧种的立身之本
B.这不仅是一个剧种的立身之本,也是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创新的重要体现
C.一个剧种的立身不仅要这样,推进文化创新、坚定文化自信也要这样
D.这既是一个剧种的立身之本,也是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创新的重要体现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节目获得了超过200多万播放量,覆盖全屏的“原来戏曲如此好看”“戏曲让人惊艳”等评论形成一道独特的弹幕景观。
B.节目得到了200多万播放量,覆盖全屏的“原来戏曲如此好看”“戏曲让人惊艳”等评论形成独特的一道弹幕景观。
C.节目获取了超过200万播放量,覆盖全屏的“原来戏曲如此好看”“戏曲让人惊艳”等评论形成独特的一道弹幕景观。
D.节目收获了200多万播放量,覆盖全屏的“原来戏曲如此好看”“戏曲让人惊艳”等评论形成一道独特的弹幕景观。
17.A
18.B
19.D
语言表述简明、准确、鲜明、生动;成语的使用;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1)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2)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补写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3)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
17.第一处,精益求精:事物已经非常出色了,却还要追求更加完美,好了还求更好。多指对技艺、学习或其他事物的态度。精雕细琢:指对玉器精心细致地雕刻,形容创作艺术作品时的苦心刻画,也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此处形容“匠心”,应使用“精益求精”。
故解析为:A。
18.第二处,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赞叹不已:不停地称赞。此处形容“经典节目”好到极点,应使用“叹为观止”。第三处,无与伦比:指这种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无可比拟:指两种事物没有可以相比的。此处形容这一经典节目的完美,应使用“无与伦比”。第四处,离经叛道:原指不遵循经书所说道理,背离儒家的道统。现多比喻背离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或传统。诞妄不经:荒诞虚妄,不合常理,含贬义。结合后面“摒弃了坐享其成的逐利思想,用自己的方式传播戏曲”可知,此处是说裘继戎曾经的做法在别人眼中是背离传统的,应使用“离经叛道”。
故解析为:B。
19.括号前面说的是“传承精髓,专注原创”的做法,因此应以“这”开头与前面衔接,排除C;应先有“文化自信”,才能实现“文化创新”,排除A;“剧种的立身之本”与“文化自信、文化创新”应是递进关系,不是并列关系,排除D。
故解析为:D。
(2022高二下·芮城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之所以认为新能源汽车更环保,。但不同新能源车型从研发、生产、使用到报废回收的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存在较大差异,甚至有些还高于燃油车。引入可再生能源,真正实现生物周期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的融合,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
就新能源车企而言,它有严苛的转型发展要求。,目前纯电动汽车存在着很多技术短板,需要继续探索新的方向和策略;在基础设施和运营服务方面,其建设还不够充分,运营服务体系还需更完善;在标准法规方面,要加快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标准,使之适用于创新发展。
当前,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又是否真正环保呢?近年来,我国清洁能源发电占比获得较大提升,但数据显示,我国的火力发电占到全部发电量的70%以上。由煤变成电的过程,仍有大量的废气排出。只有可再生能源,比如水电、太阳能等技术充分利用起来,尽量降低火力发电的比例,。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条件关系的句子,表述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20.是因为其采用可再生能源;在技术方面;才能迎来真正的环保
21.只有不断克服技术短板,完善基础设施和运营服务体系,加快制定相应标准法罚规,才能推动新能源车企转型发展。
压缩语段;语言表述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情境补写的能力。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组织语言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压缩语段的能力。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首先要概括每一句话的内容,然后再理清句子关系,抓住主要信息加以概括,同时运用条件关系的句式作答,注意字数要求。
20.根据前一句“之所以”可知,此处是说新能源汽车环保的原因,结合后文“引入可再生能源,真正实现生物周期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可知,第一处应为“是因为其采用可再生能源”;根据该句标点分号可知,三个句子为并列关系,根据第一个分句中“存在着很多技术短板”和后两个并列分句中“在基础设施和运营服务方面”“在标准法规方面”可知,第二处应为“在技术方面”;
结合该段首句可知,本段的话题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是否真正环保”,前一句“可再生能源技术充分利用起来”是条件,此处应为其结果“迎来真正的环保”,对应关联词“只有”,第三处应为“才能迎来真正的环保”。
21.第二段共有两句话。第一句话总的说新能源车企有严苛的转型发展要求;第二句话结合具体问题从三个方面说明其要求:技术上要不断可分短板,基础设施和运营服务方面要不断完善,要加快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标准。因而,两句话之间结构上是总分关系,内容上是条件关系。结合“严苛的转型发展要求”可以推知,第二句中的“三个方面的要求”是“新能源车企转型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
综合以上分析,运用充要关系句式“只有……才……”作答为:只有不断克服技术短板,完善基础设施和运营服务体系,加快制定相应标准法罚规,才能推动新能源车企转型发展。
四、写作(60分)
22.(2022·深圳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界乒乓球运动因发展严重不均衡而险些被移出奥运大家庭。这也是一枝独秀的中国队面临的危机。2009年开始,中国主动为他国培养人才,比如,分享训练成果,吸引外籍选手参加乒超联赛,派教练和运动员赴海外执教、打球,等等。中外选手的对决从此变得更精彩了。但外国选手在一些国际大赛中战胜中国队,又引发了国人的担忧。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回应:“帮助对手进步,我们也会变得更强大。再说,国乒的底蕴和厚度是其他国家无法超越的。”中国乒乓球在推动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同时,也让自己始终站在世界之巅。
中国乒乓球的发展之道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略
材料作文
材料可分为三个大层次。
总起两句话是背景介绍。主要是讲中国乒乓球队面临的危机,为下面破解危机作铺垫。但是,这里的“危机”却隐含“玄机”。既然中国队“一枝独秀”,为什么会面临危机呢?放到世界乒乓运动的大背景下看,因为中国乒乓球的水平太过优秀,一枝独秀、一骑绝尘,导致“世界乒乓运动发展这均衡”,这决不是什么好事。从两个方面看,你太优秀,别人没有了参与感,连陪练都不成,那乒乓球比赛就成了中国队的表演,有人就自然会让乒乓球项目从奥运项目变成“国球”,这显然不符合奥运精神;其次,别人长期无法成为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对手,自己“独孤求败”而不得,对于自身的长远发展深藏危机。
第二层是面对危机的做法、效果、质疑的声音和刘国梁的回应。面对危机的做法,在刘国梁的回应里总结得很好,“帮助对手进步,我们也会变得更强大”,这就是“中国乒乓球发展”之道的内涵,也就是我们的“助人者自助”。让对手变得优秀,使得世界乒乓球运动回复到体育“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本义中来。当然,国人面对“外国选手在一些国际大赛中战胜中国队”有担忧,也可以理解,但是,如果能关联到总起句中的“被移出奥运大家庭”以及对中国乒乓事业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显而易见,这只是“近忧”,而长远发展才应是“远虑”。这种思考就具有了深刻性和批判性。
最后一句是总结。“中国乒乓球在推动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同时”,既承接刘国梁的回应,又体现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中的“世界”格局,是一种更为广远的发展之道。“也让自己始终站在世界之巅”一句则将境界推向更高:既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助人者自助”相契合,更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治国理政方针。
“中国乒乓球的发展之道具有启示意义”,考生需要由“乒乓球的发展之道”生发开来,如“分享训练成果,吸引外籍选手参加乒超联赛,派教练和运动员赴海外执教、打球”,这一个个具体的“动作”“做法”的背后,其实是“国乒队”在盘大棋:“帮助对手进步,我们也会变得更强大”;而要有这样的格局,需要对自身发展有清醒的认识,对世界乒乓运动有整体地了解,对自己“一枝独秀”下可能有的“危机”——长时期的“一枝独秀”而产生的自我懈怠而产生的“逸豫可以亡身”的可能的警醒。考生要由此及彼进行联系,小,可写个人成长的体验和感悟,与同学在助人与自我提升中的感悟;中,可写一个行业、一项运动的合作共赢、共同进步中提升自我的发展格局;大,就可以关联到当今世界,比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核心内容的“新发展观”,开放共享,合作共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在这个语境中都是相通的,中国乒乓队的“帮助对手一起进步向未来”的发展理念,与当下中国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赢式的发展理念又是高度一致的。
行文构思上,可以先概括分析材料,在对材料的分析与归纳的过程中归纳出“中国乒乓球的发展之道”,比如“助人者自助”,“一起进步向未来”等;接着从中国乒乓球在世界乒乓发展视野下的自我发展之道,由此及彼,关联到个人的发展之道,行业的发展之道,国家民族发展之道,甚至是世界的发展之道。
立意:
1.只有强大的对手,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2.一枝独放不是春,共同发展乃正道。
3.推广乒乓球运动背后的大国胸怀。
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要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再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中的侧重点一定要抓准。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联系材料,运用材料中的事例或者名言,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在线组卷平台(zujuan.)自动生成1/1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3月第一次月测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2022高二下·芮城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魏晋时期,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的崩溃,代之而兴的是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种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和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简单说来,就是人的觉醒。
②《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武)李(陵)诗,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它们在对日常时世、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等等的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在这种感叹抒发中,突出的是一种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它们构成《古诗十九首》一个基本音调:“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被钟嵘推为“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的这些“古诗”中,却有多少个字用于这种人生无常的慨叹!它们与友情、离别、相思、怀乡、行役、命运、劝慰、愿望、勉励……结合糅杂在一起,愈显其沉郁和悲凉。这种感喟,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和空间内弥漫开来,
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曹操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陶潜有“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他们唱的都是同一种音调。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③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命题的咏叹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与其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密不可分。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连大批的上层贵族也在所不免。于是,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便突现出来了。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这是一种新的态度和观点。正因为如此,才使那些公开宣扬“人生行乐”的诗篇,内容也仍不同于后世腐败之作。而流传下来的大部分优秀诗篇,却正是在这种人生感叹中,抒发着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底下的,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老骥长嘶,建安风骨的人生哀伤是与其建功立业“慷慨多气”结合交融在一起的。在“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后面的,是“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企图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找寻人生的慰藉和哲理的安息。正由于有这种内容,便使所谓“人的觉醒”没有流于颓废消沉;正由于有人的觉醒,才使这种内容具备美学深度。《古诗十九首》、建安风骨、正始之音直到陶渊明的自挽歌,对人生、生死的悲伤并不使人心衰气丧,相反,获得的恰好是一种具有一定深度的积极感情,原因就在这里。
④由人的觉醒意识的出现到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其间正以门阀士族的政治制度和取才标准为中介。自曹丕确定九品中正制度以来,对人的评议不再停留在东汉时代的道德、操守、儒学、气节的品评,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成了重点所在。“朗朗如日月之入怀”“双眸闪闪若岩下电”“若登山临下,幽然深远”……无不要求以漂亮的外在风貌表述出高超的内在人格。
⑤“以形写神”和“气韵生动”,在这一时期被提出,是毫不偶然了。所谓“气韵生动”就是要求绘画生动地表现出人的内在精神气质、格调风度,而不在外在环境、事件、形状、姿态的如何铺张描述。“以形写神”也是这个意思。顾恺之说,“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即是说,“传神”要靠人的眼睛,而并不靠人的形体或在干什么;眼睛才是灵魂的窗子。这种美学趣味和标准,与前述人物品评,它们共同体现了这个时代的精神——魏晋风度。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的觉醒,是魏晋时期取代两汉经学而兴起的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
B.《古诗十九首》中,对人生无常的慨叹与友情、离别、命运、劝慰、愿望、勉励等结合糅杂在一起形成的感喟,成为从建安直到晋宋时期的典型音调。
C.魏晋诗篇中那些公开宣扬“人生行乐”的诗篇,都在对人生无常的感叹中抒发着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不同于后世的腐败之作。
D.“以形写神”和“气韵生动”,都是要求在绘画中生动表现出人的内在精神气质、格调风度,它们共同体现了魏晋风度这种时代精神。
2.下面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从诗歌创作、人物品评、绘画艺术三个方面,论述了魏晋时期人的觉醒这一特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具体体现。
B.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魏晋时期对人生无常的感喟成为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方面的一个重要内容的观点。
C.文章第③段论述了魏晋“人的觉醒”出现的时代原因,论证了人需要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人生去重新发现生命价值的观点。
D.文章第④段将上文侧重于对“人的觉醒”这一思潮在意识形态领域表现的论述,转入侧重于对这种思潮在美学领域表现的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嵘评价《古诗十九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可见,他也认为《古诗十九首》几乎都在表述人生无常的慨叹。
B.建安风骨的人生哀伤与建功立业交融在一起,正是人生短暂才更想建功立业,正是希望建功立业才更觉人生短暂,二者互为因果。
C.魏晋风度的形成源于当时的社会变迁,它不仅表现为人物品评中对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而且表现为其他领域中对人的内在精神气质的强调。
D.顾恺之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要从眼睛去表现一个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等,这与“双眸闪闪若岩下电”的说法异曲同工。
(2022高二下·芮城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通报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1986年,考古工在此发现1、2号“祭祀坑”,出土珍贵文物1700余件。此次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位于1、2号“祭祀坑”旁,目前已出土500余件重要文物。
如今的发掘现场被大跨度钢结构大棚覆盖,这个装满各类设备的考古“发掘舱”可以控制温度、湿度,让人惊叹不已。多家科研机构和高校纷纷加入,在现场忙碌的,是一个包括文物保护技术、环境学、冶金学、地质学等在内的多学科交叉创新研究团队。正是这样的齐心聚力,大家有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发现,比如古丝绸的“身影”。
三星堆遗址历次发掘出土的文物有利于中华文明的探源。之前出土的三星堆典型的鸟头把勺等陶器以及铜神树、金面具等,带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而玉琮、高柄豆等则体现了三星堆与中原文明和其他区域性文明的交流。“此次发现的铜罍、玉琮以及铜器纹饰都在中原地区能够找到祖型,是古蜀文明与中原地区频繁交流的有力物证。铜尊与长江流域其他地区同时期的铜尊特征相似,是长江文化的生动体现。”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冉宏林说。
(摘编自惠小勇等《三星堆新发现“再惊天下”》,新华社2021年3月20日)
材料二
考古正在成为“网红”,这反映出中国人文化兴趣和意识普遍提高,而三星堆将把这股考古热带向一个新高度。媒体连续多天的直播,让人们可以“参与进来”。
三星堆现已出土文物最亮眼的就是那个黄金面具。据专家推测,如果是完整的话,它会超过500克。它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剩下的一半哪里去了?这个黄金面具和成都金沙遗址的面具为什么那么像?三星堆的魅力,就在于它源源不断地提出问题。1986年三星堆的挖掘之所以震惊天下,就是因为人们没办法解释,三星堆里出土的青铜器,和中原地区(比如安阳)发掘出来的看上去是如此不同。专家表示,这次的发掘,很有可能把上次的很多结论全部推翻。比如,过去人们认为,成都的金沙遗址是三星堆的“延续”,但是这一次的发掘可能证明,三星堆文明此后还延续了很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的持续发掘,足以说明这片土地上在殷商时代曾出现相当成熟的“城市文化”。这一次发现的碳化纺织品痕迹,也证明了这一点。
(摘编自李一凡《三星堆的魅力,在于它源源不断向当下提出问题》,成都商报社“红星新闻”)
材料三
自2001年“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项目被正式提出,已实施4个阶段的研究工作。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用丰富的证据和科学的研究揭示出中华文明独立起源的客观事实,使“中华文明西来说”等谬论不攻自破。探源工程以翔实的考古资料证明,早在距今5800多年前,黄河、长江以及西辽河流域已经进入初期文明阶段。这一时期中华先民所创造出的农业技术、陶器、玉器、青铜器、建筑等不仅工艺高超、规模宏大,而且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后来的中华文明与这一时期的文明一脉相承。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证明,早在新石器时期,中国这片土地上就已形成一个以中原为核心,包括不同经济文化类型的多元一体格局。从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始,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传统、不同经济模式的群体之间,就已发生频繁的交流、碰撞和融合。统一的趋势在这一时期就已出现,经过夏商周到春秋战国蔚为大观,最终在秦汉时期实现了实际的统一。
(摘编自张贺《从文明源头汲取复兴力量》,《人民日报》2018年5月29日)
4.下列对“三星堆考古”相关内容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心脏解剖及血供》课件
- 2021年四川省雅安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2023年辽宁省辽阳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1卷含答案
- 2022年辽宁省辽阳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2022年浙江省嘉兴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1卷含答案
- 《汉字拼音复习攻略》课件
- 2025年行政诉讼法知识竞赛题库与答案(完整版)
- 2024年PET改性及合金材料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石油产品添加剂:燃料油添加剂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 关于银行实习日记范文锦集八篇
- 工作失误汇报
- 呼吸科主任述职报告
- 旅游法规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汇编
- 11054-国家开放大学2023年春期末统一考试《流通概论》答案
- 晋江物流行业分析
- 编译原理考试题及答案汇总
- 【苏州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现状、问题及优化建议分析4300字(论文)】
- 国家开放大学2023年7月期末统一试《11132卫生管理》试题及答案-开放本科
- 咽喉癌病历书写
- 2023年自然资源部所属事业单位招聘(208人)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1版)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