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1.掌握常见盐的性质和用途;学会用过滤等操作技能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2.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判断;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学会鉴别常用的化肥。
3.掌握常见化肥的种类、作用;知道使用化肥、农药的利弊与合理使用。
知识框架
[ɪ要考K]
考点ɪ生活中常见的盐
1.盐:一类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除钱盐外)
2.几种重要的盐
名称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
化学式NaClNa2CO3NaHCO3CaCO3
俗称一食盐苏打、纯碱一小苏打石灰石
溶解性易溶一易溶能溶不溶
酸碱性一中性碱性一碱性一一一
主要食用调味剂、配制用于玻璃、造纸、焙制糕点、治疗
建筑材料、补钙剂
用途生理盐水纺织和洗涤剂胃酸过多
、特别提醒
①盐的组成元素中不一定有金属元素。如钱盐②化学中的盐是一类物质,而生活中的盐是特指食盐。
③工业盐是指含有亚硝酸钠等会影响人体健康的氯化钠,亚硝酸钠是一种有毒的盐,外观与味道和食盐极
为相似,人们容易误食而中毒。
考点2;盐的化学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
通式________金属+盐一›(新)金属+(新)盐________
与金属反应
化学Fe+CuSO4=FeSO4+Cu置换反应
(强换弱)
方程式_______Cu+2AgNO3=Cu(NO3)2+2Ag_______
通式酸+盐一>(新)盐+新(酸)
与酸反应化学方程式
CaCO3+2HCI=CaCl2+H2O+CO2t
AgNO3+HC=AgClI+HNo3_________
通式盐+碱一>(新)碱+(新)盐
与碱反应化学方程式复分解反应
CuSO4+2NaOH=Cu(OH)2I+Na2SO4
Na2CO3+Ca(OH)2=2NaOH+CaCO3I
通式__________盐+盐一>(新)盐+(新)盐__________
与盐反应化学方程式
BaCI2+Na2SO4=BaSO4I+2NaCl
AgNO3+NaCl=AgClj,+NaNO3
实验室制氧气
2KMnO4=^=K2MnO4+MnO2+O2t
受热分解分解反应
MnCb
2KCIO3=^≡2KC1+3O2t
N特别提醒
①盐与碱、盐与盐反应,反应物都必须可溶。②碳酸盐(含有CO;、HCO;)与酸反应,生成的H2CO3
会分解为HzO和COz,即生成物是盐、水、二氧化碳气体。③盐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的,所以盐的化
学性质既具有构成其阳离子的性质,又具有构成其阴离子的性质。
考点(3复分解反应(高频考点)
1.定义: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通式:AB+CD―>AD+CB1>
3.特点:在水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元素化合价不变,即“双交换、价不变”。
【温馨提示】①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多为复分解反应。②由两种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另外两种
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都是复分解反应。碱+非金属氧化物一>盐+水,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4.复分解反应的类型
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物条件_________生_成物条件
酸+盐—>新酸+新盐
盐可溶(除碳酸盐外);酸需可溶
例:HCl+AgNCh=HNCh+AgClJ
酸+碱=盐+水具备下列三个条
酸、碱至少有一种可溶
例:HCl+NaOH=NaCl+H2O件中至少一个:
酸+金属氧化物=盐+水①有沉淀生成
②有气体生成
例:H2SO4+CUO=CUSO4+H2O酸溶于水即可
③有水生成
碱+盐=新碱+新盐
二者都要可溶
例:2NaOH+CuSO4=Na2SO4+
____________CU(OH)2J_____________
盐+盐一两种新盐
例:CaCI2+Na2CO3=CaCO3I+二者都要可溶
______________2NaCl______________
5.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
(1)酸:初中范围内所学的酸均溶于水。
(2)碱:除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钢、氨易溶,氢氧化钙微溶外,其他的均不溶于水。
(3)钾盐、钠盐、钱盐及硝酸盐均易溶于水。
(4)盐酸盐:除氯化银不溶于水外,其他的均易溶于水。
(5)硫酸盐:除硫酸铁不溶于水,硫酸钙、硫酸银、硫酸铅微溶于水外,其他的均易溶于水。
(6)碳酸盐:除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镂易溶于水,碳酸镁微溶外,其他的均不溶于水。
考点4化肥(高频)
1.常见化肥的分类:该化肥为植物生长提供氮、磷、钾三种元素,如果只能提供这三种元素中的氮(磷
或钾)元素,则属于氮肥(磷肥或钾肥),如果能提供这三种元素中的至少两种,则属于复合肥。
2.常见化肥的作用:可简记为“氮磷钾,叶根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__断_现象
NH4HCO3SNH4Ch促进作物的茎、叶生长
氮肥NH4NO3>(NH4)2SO4>茂盛,叶色浓绿,提高叶色发黄,说明缺氮肥
Co(NH2)2蛋白质的含量
促进作物生长、根系发
Ca3(PC)4)2、Ca(H2PO4)2抗寒、抗旱能力差,说
磷肥达,增强作物的抗寒、
和CaSO八钙镁磷肥明根系短小,缺磷肥
抗旱能力
促进作物新陈代谢和生
长,使作物茎杆粗硬,叶边发黄,易倒伏,说
钾肥KSOXKC1、KCO
2423增强作物抗病虫害和抗明代谢能力差,缺钾肥
倒伏能力
KNO3、(NH)HPO>
复合肥424同时提供多种营养素
NH4H2PO4
3.常见化肥的鉴别
(1)氮、磷、钾肥的鉴别
氮肥钾肥__________W__________
看外观________________白色晶体灰白色粉状
加水全部溶于水大多不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
铉态氮肥放出具有
加熟石无具有刺激性气味
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灰的氨气放出
(尿素除外)
⑵钱盐的鉴别(NH;的检验)
①将某物质与熟石灰混合研磨,能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判断该物质可能含有NH:。
②某物质与碱共热,将产生的气体用湿润的酚酚(或湿润的PH)试纸检验,如试纸变红(或PH大于7),
则说明该物质含有NH;。
4.化肥的合理施用
(1)镀态氮肥不宜和碱性物质共同施用,因为它们之间会发生反应,释放出氨气,使肥效降低。如硝酸
钱与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4NO3+Ca(OH)2=Ca(NO3)2+2NH3t+2H2OO
(2)化肥和农药对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有重要作用,但也会带来环境问题。要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提高
它们的利用率,并注意减少污染。
知识整合---构建物质网络
1.含钠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OCa(OH)2+Na2CO3=CaCO3I+2Na0H
@Na2CO3+CaCl2=CaCO3I+2NaCI
(S)Na2CO3+2HCl=2NaCl+CO2t+H2O
④2NaHCO3=^=Na2CO3+H2O+CO2t
⑤Na2CO3+CO2+H2O=2NaHCO3
(S)NaHCO3+HCl=NaCI+CO2t+H2O
©NaCI+AgNO3=AgClI+NaNO3
⑧Na2SO4+BaCL=2NaCl+BaSO4I
2.含钙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φCaCO3^⅛Caθ+CO2t
②CaO+H2O=Ca(OH)2
③Ca(OH)2+CO2=CaCO3I+H2O
④CaCO3+2HCI=CaCI2+82t+H2O
(S)CaCI2+Na2CO3=CaCO3I+2NaCI
©CaO+2HCl=CaCl2+H2O
⑦Ca(OH)2+2HCl=CaeI2+2H2O
命题点t常见盐的性质和用途
例1下列关于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A.Na2CO3溶液呈碱性
B.NaHCe)3可用于烘焙糕点
C.“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
D.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相同
【解析】Na2CO3溶液呈碱性,A正确;碳酸氢钠本身受热易分解,同时由于是碳酸氢盐,遇到酸能反
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NaHeC)3可用于烘焙糕点,B正确;“纯碱、苏打'’是碳酸钠的俗名,C正确;碳酸钠
与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不完全相同,如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碳酸钠不能,D错误。
例2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酸钙常用于建筑材料,也可以做补钙剂
B.用氢氧化钠中和酸性土壤
C.农业上配制的波尔多液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
D.氯化筱与熟石灰不能混合使用
【解析】碳酸钙是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大理石和石灰石是常用的建筑材料;碳酸钙能与胃液
中的盐酸反应生成可被人体吸收的氯化钙,所以可用作补钙剂,A正确。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且
价格高,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B错误。配制波尔多液需要硫酸铜,而铁能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
和硫酸亚铁,所以农'也上配制的波尔多液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C正确。氯化镂能与熟石灰反应释放出氨气,
造成化肥的肥效降低,所以氯化钱与熟石灰不能混用,D正确。
针对训练1
I.(2019常州中考)碳酸氢钠的俗名是
A.烧碱B.纯碱C.小苏打D.熟石灰
【答案】C
【解析】A、烧碱是氢氧化钠,故A不正确;
B、纯碱是碳酸钠,故B不正确;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故C正确;
D、熟石灰是氢氧化钙,故D不正确。故选C。
2.(2018∙南京)碳酸钠的俗称是()
A.烧碱B.消石灰C.纯碱D.小苏打.
【解析】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
俗称。【答案】C
3(2018∙常州)下列物质的名称与俗名不对应的是()
A.乙醇(酒精)B.碳酸钠(小苏打)
C.氧化钙(生石灰)D.碳酸氢镀(碳镀)
【解析】B.碳酸钠俗称苏打、纯碱,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答案】B
4.(2017•盐城)“一带一路”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代染坊常用下列物质中的一种盐来处理
丝绸,这种盐是()
A.熟石灰B.碳酸钾C.乙醇D.烧碱
【答案】B
【解析】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是由金属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属于碱;碳酸钾是由金属钾离子和碳
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乙醉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氢氧化钠俗称烧碱,氢氧化钠是由金属
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属于碱。
5.(2017•苏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B.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C.用铁桶长时间存放硫酸铜溶液
D.用食盐水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答案】A
【解析】小苏打可以和胃酸中含有的稀盐酸反应,从而治疗胃酸过多;氢氧化钠具有强的腐蚀性,不能改
良酸性土壤;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铁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影响药效:盐水不与水垢反应,所以不能用
盐水除水垢。
6(2017•扬州)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
A.FeB.CuOC,Na2CO3D,H2SO4
【答案】C
【解析】盐属于化合物,是指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Fe表示铁,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属
于单质;CUo表示氧化铜,是由铜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又属于氧化物;Na2CO3表示碳酸钠,是由
钠离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H2SO4表示硫酸,属于酸。
7(2017•徐州)在下列各组物质中,每组的3种物质两两之间都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①Cu、稀硫酸、CuO②稀盐酸、Ca(OH)2溶液、Na2CO3溶液③C、CO、Fe2O3
A.①B.②C.①③D.②③
【解析】①铜排在氢的后面,铜与稀硫酸不反应,②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盐酸和碳酸钠
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都符合复分解反应
的条件,都能反应;③碳和一氧化碳不反应.【答案】B
8.(2017•徐州)酸、碱、盐是我们身边重要的化合物。
(1)碱溶液有许多共同性质,是因为不同的兼容也中都有(填离子符号)。
(2)常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将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溶液,该无色溶液中一
定含有溶质硫酸钠,可能含有溶质。若要验证这种可能含有的溶质,不宜使用(填字母)。
A.酚献试液B.PH试纸C.硫酸铁D.氯化钠
【答案】(1)OH-(2)NaHCO3+HCl-NaCl+H2O+CO2t(3)D
【解析】(1)碱溶液有许多共同性质,是因为不同的碱溶液中都有0H∙
(2)常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这是因为碳酸氢钠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t.
(3)将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溶液,说明硫酸铜已经完全
反应,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溶质硫酸钠,可能含有溶质氢氧化钠;
若要验证氢氧化钠是否存在,不宜使用氯化钠,这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敷试液变红色,因
此可以用酚麟试液检验,pH大于7,可以用PH试纸测定,能和硫酸钺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
可以用硫酸镂检验.
9.(2020江苏淮安,11,3分)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
A.熟石灰B.赤铁矿C.小苏打
(1)可用作焙制糕点的是o
(2)可用作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3)可用作工业炼铁原料的是«
答案(I)C(2)A(3)B
解析(1)可用作焙制糕点的是小苏打(碳酸氢钠),因碳酸氢钠在受热时分解或与酸性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使糕点蓬松;(2)熟石灰即氢氧化钙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可用作改良酸性土壤;(3)可用作工业炼铁原料的是赤铁
矿,其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原理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10.(2020江苏连云港,35,2分)去除难溶性杂质后的食盐样品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CaC12、MgCI2和Na2SO4o
为除去可溶性杂质,将食盐样品溶于水,依次加入稍过量的三种溶液:BaCI2溶液、NaOH溶液、Na2CO3
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X,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搅拌、煮沸,得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ɪ
A.滤渣X中有三种成分
B.“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只是为了除去过量的Nac)H
C.除杂过程中有Na2CO3参加的化学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D.将氯化钠溶液用题图装置加热蒸发,至水分完全蒸干时停止加热
答案CA项,氯化钢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钢沉淀,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碳酸钠和氯
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由于氯化钢过量,则碳酸钠与其反应生成碳酸铁沉淀,则滤渣X中有四种成分,故错
误;B项,“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是为了除去过量的NaOH、Na2CO3,故错误;C项,除杂过程中有Na2CO3
参加的化学反应为CaC12+Na2CO3-CaCO3I+2NaCl>BaCI2+Na2CO3==BaCO3I+2NaCI,均为复分
解反应,故正确;D项,加热蒸发时,当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故错误。
*方法技巧
学习常见盐的性质和用途:一是掌握初中化学中涉及的一些俗称;二是掌握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
钠和氯化钠四种常见的盐;三是掌握碳酸盐的检验。
命题点2复分解反应(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离子共存问题)
例3小可在实验室发现实验台上有一杯无色溶液,该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A.Fe3+^KAClB.K*、Sθf、Cl
C.Mg2+,Na+、OHD.H+>Na+>Cθf
【解析】铁离子在水溶液中显黄色,A不正确;钾离子、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在水溶液中均无色,且
相互间不会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可以大量共存,B正确;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
C不正确;大量共存时,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D不正确。
例4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只用观察和组内物质的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能将它们一
一鉴别的是()
Λ.Na2CO3>HC1、BaCl2、NaCl
B.Na2CO3ʌNaCkNa2SO4>Ba(OH)2
C.Na2SO4>NaOHxBaCI2、CuCh
D.NaOH>Ba(NO3)2>NaCkMgSO4
【解析】A组物质间两两混合,能与另一种物质混合产生气体,与另一种物质混合产生白色沉淀,则
该物质为碳酸钠溶液,与之混合产生气体的是稀盐酸,与之混合产生沉淀的是氯化钢溶液,剩余一种是氯
化钠溶液,A符合题意;B组中碳酸钠、硫酸钠均可与氢氧化钢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无法将两者区分开来,
B不符合题意;C组中无法区分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钢溶液,C不符合题意;D组中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锹溶
液均可与硫酸镁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无法将两者区分开来,D不符合题意。
针对训练2
1.(2020江苏苏州,16,2分)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中、SO:、NOjB.H+>Ba:*、OH
C.Fe3+sNa,OHD.Ca>、Ct、CO?
答案A4项出身、SOhNo9在溶液巾彼此不会发生反应,可大量共存;B项H、OH■结合生成水7
能在溶楙大量共存戒F针、OH综合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D项ChCOr结
合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在翻巾大量共存。
2.(2019江苏南京,12,2分)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K\H+>COjsCtB.Na\NH;、CT、NOj
C.Cu1+sNa∖OH、SO:D.K∖H∖OH、SO^
答案BA项H与可会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B顶.NT、NH;、ChNO:四种离子
在水帔不结合生成沉淀也不结合生成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C项.Cu>与曲会结合生成氢氧化桐蓝
色沉淤不能大量共存P项H与OH■会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
3(2020∙宿迁)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22+2
A.H+、Na+、CO3B.Ba,CO3λCl
222
C.Fe∖H+、SO4-D.K∖Ca∖Cl-
A、Co32一与H+在溶液中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Ba[+、Cc)32一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C、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
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Fe?+的水溶液显浅绿色,故选项错误。D、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
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故选:D。
4(2020∙镇江)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FeCl3、KOHsNaCKBa(NO3)2B.Na2CO3ʌBaCI2、NaNo3、稀HCl
C.Na2SO4>Ba(OH)2>NaOH,⅛HNO3D.BaCI2、NaOH,MgSO4、KNO3
【解答】解:A、FeCl3溶液是黄色的,能与Feeb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KoH溶液,能与NaOH溶
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MgCI2溶液,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
B、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
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钢;与
碳酸钠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NaNo3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C、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Na2SO4>Ba(OH)2反应能产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但其余两
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
D、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MgSO4与BaCl2、NaOH反应能产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但其余
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
故选:Bo
5(2020•常州)如图中所有物质的类别均不同,连线两端的物质常温下均能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O2
A.X、Y、Z分别属于碱、盐、酸
B.X和Z可以是Abo3和CaCl2
C.Y和Z可以是Na2CO3和Ca(OH)2
D.X和Y可以是NaCl和NaOH
【解答】解:A、Z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能与酸反应,能与石蕊溶液作用,应为碱:由酸的化学性质,X应
为金属氧化物;Y能与盐酸、碱反应,应为盐:故选项说法错误。
B、X应为金属氧化物,Z应为碱,X可以是AbCh,Z不可能是CaCb,故选项说法错误。
C、Y和Z分别是盐、碱,可以是Na2CO3和Ca(OH)2,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
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选项说法正确。
D、X不可能是NaC1,因为氯化钠与稀盐酸不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o
6(2019∙镇江)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FeCI3、NaOH、KCl、Ba(NO3)2
B.K2CO3、Ba(OH)2、KOH,⅛HNO3
C.K2SO4>Na2CO3,稀HCk稀HNe)3
D.CaCl2>AgNO3、Mg(NO3)2、NaCl
【解答】解:A、FeCb溶液是黄色的,能与FeCb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但其余两两
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B、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种溶
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K2CO3溶液;与K2CO3溶液产生
气体的溶液为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的为Ba(OH)2;与碳酸钾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KOH溶
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C、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Na2CO3溶液与稀HC1、稀HNo3
溶液反应均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
D、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AgNo3与CaCl2、NaCl反应均能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
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故选:Bo
7(2019•镇江)已知CaSO4+(NH4)2CO3=CaCO3I+(NH4)2SO4.如图为模拟烟气处理并得到轻质CaCO3
的主要流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净化后的烟气
01.Nz等)
A.净化时用石灰乳而不用石灰水,是为了充分吸收S02
B.净化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SO2+O2=CaSO4+H2O
C.沉淀时应先通入CChB,再通入NE,有利于CaCo3的生成
D.由沉淀池中发生的反应可知,溶解性:CaSO4<CaCO3
【解答】解:A.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为了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硫,净化时用石灰乳而不用石灰水,故正确;
B.净化过程中,氢氧化钙、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Ca(OH)2+2SO2+O2
=2CaSe)4+2H2O,故错误:C.氨气极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沉淀时应先通入氨气,溶液
显碱性,就能够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气体,有利于CaCo3的生成,故错误;D.沉淀池中的反应原理为:
硫酸钙、氨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硫酸镀,说明溶解性:CaSO4>CaCO3,故错误。
故选:Ao
8(2019∙宿迁)”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
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BDE
图1
①上述示意图中,共包含种元素。
②A、B、C、E中属于阴离子的是(填离子符号)。
③若D表示某元素的原子,则该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④若D为离子,则BD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o
(2)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
CD
图2
①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上述反应的实质是。
【解答】解:(1)①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上述示意图图1中,共有4种质子数,共包含四种元素;
②在E中,核内质子数=I6<核外电子数=18,属于阴离子,是硫离子,符号为:S2;
③若D表示某元素的原子,由于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m=17-2-8=7,最外层电子
数大于4,该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
④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若D为离子,应为氯离子,化合价为-1价,B为钠离子,化合价为+1价,则BD
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CI;
(2)①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②根据图示所得信息可知,上述反应的实质是:H'+OH'=H2Oo
故答案为:(1)①四;②S?;③得到;④NaC1:(2)①2NaOH+H2SO4=Na2SO4+2H2O;
②H++OH=H?O。
9(2020•泰州)酸碱中和反应是初中阶段重要的一类反应,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实验探究I】在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50mL一定浓度的盐酸,并用玻璃棒搅拌,观
察到溶液的温度,由此现象小李同学得出两者能发生反应的结论。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后,小张同
学发现此结论不够严谨,设计了下列3个对比实验:
①50mL一定浓度的盐酸与50mL蒸储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②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50mL蒸储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③50mL一定浓度的盐酸与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得3个实验,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均(填“放热”或“吸热”),但它们稀释时温度
的变化量远两溶液混合时温度的变化量。
(2)从微观角度分析,此中和反应的温度变化主要是由于(填离子符号)两种离子发生反应放
出热量的缘故。
【实验探究H】
(I)在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2〜3滴酚醐试液,再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并用玻
璃棒搅拌,溶液颜色由红色刚好变为无色时,可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取一定量反应后的无色溶液加热蒸发,在蒸发的过程中,“意外”发现溶液由无色又变成红色。同
学们对红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酚甑除外)进行再探究。
查阅资料:酚酥在pH<8.2的溶液中呈无色,在8.2<pH<14的溶液中呈红色。
作出猜想:猜想一:NaCl猜想二:NaCKNaOH猜想三:NaCKNaOH;f∏Na2CO3
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实验验证:取样,滴加,无气泡产生,猜想三错误。
原因分析:反应后无色溶液中仍存在少量NaoH,加热蒸发,当溶液的PH在范围内,溶液的颜
色变红。
总结反思:向某碱性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猷;试液,振荡后溶液的颜色_______(填“一定”或“不
一定”)变红。
【解答】解:【实验探究I】因为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时,放热,所以溶液的温度会升高。
故填:升高。
(1)观察实验①、实验②和实验③对应的溶液温度变化的图象,曲线都有上升的部分,说明稀释两种溶
液和它们发生化学反应时,都放出热量。根据图象,比较稀释溶液时温度变化的数据和发生反应时温度
变化的数据,可以发现,稀释溶液时温度的变化量远小于两种溶液混合后温度的变化量。
故填:小于。
(2)从微观角度看,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与OH反应,生成水分子。因此可以判断,发生中和反应
时,溶液温度升高与这两种离子有关。故填:H+、OH»
【实验探究H】
(1)氢氧化钠与盐酸在室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
NaCI+H2Oo故填:NaOH+HCl=NaCkH2OO
(2)做出猜想:因为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所以猜想一不正确。故填:一。
实验验证:为了验证反应后的溶液中不含Na2CO3,可以选用一种药品与它发生化学反应,且生成气体,
加入反应后的溶液中,看到没有气泡产生的现象,即可验证。根据Na2CO3的化学性质,可以选用稀盐
酸,为了现象明显,要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故填:足量的稀盐酸。
原因分析:根据查阅资料获得的信息可知,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8.2,
此时酚酸不变色。在蒸发过程中,溶液的PH值会逐渐变大,当溶液的8.2<pH<14时,酚醐就会变红
色。故填:8.2〜14。总结反思:由查阅资料中的信息可知,只有碱性溶液的PH值在8.2〜14范围内时;
加入的酚酿才能变红色。因此,向某碱性溶液中滴加2〜3滴酚酿溶液,溶液不一定变红色。
故填:不一定。
10(2020•常州)2020年6月23日,我国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北斗三
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1.火箭中液氢燃料通过氢泵涡轮高速输送到发动机燃烧室,与液氧混合燃烧产生推动力。该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
II.人造地球卫星的结构材料常用镁合金等,金属镁可从海水中提取,工艺流程如图:
一母液-y→Mg(OH)I慧,MgCh∙6HιO-瞥.MgCh一电解*Mg
贝壳噜fCaO看一石灰乳
①②
(1)粗盐经过溶解、过滤、蒸发后得到的精盐是(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反应②的过程是(选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3)“母液”中含MgCI2,以上①〜④步化学反应中未涉及的反应类型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4)已知某海域海水中总的含盐量约为3.5%,盐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3.7%,则海水中镁元素的质
量分数约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由此可知,用海水晒盐后剩余的“母液”来
提取镁,而不直接用海水的主要原因是。
【解答】解:(1)粗盐经过溶解、过灌、蒸发后得到的精盐中,除了氯化钠外,还含有一些溶于水的物质,
是混合物。故填:混合物。(2)反应②的过程是放热过程。故填:放热。(3)①〜④中,碳酸钙分解
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是分解反应,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是化合反应,氢氧化钙和氯化镁
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是复分解反应,没有涉及置换反应。故填:do
(4)已知某海域海水中总的含盐量约为3.5%,盐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3.7%,则海水中镁元素的质
量分数约为3.5%X3.7%=().13%,由此可知,用海水晒盐后剩余的“母液”来提取镁,而不直接用海水
的主要原因是海水中镁元素含量很低,“母液”中镁元素含量较高。
故填:0.13%;海水中镁元素含量很低,“母液”中镁元素含量较高。
11(2019苏州中考)某同学设计如下几组实验,探究某些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已知:BaSe)$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第一组】选取5种溶液,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现象及结论解释
试管A和B中无明显现/
»小8\1ml
象,不能确定反应是否
发生。
(1)试管C中产生_____(填实(2)试管C中减少的
2ml⅜∙i
NMMiXΛJl/人S>CO,X人BXI→4A
验现象)。复分解反应已发生。微粒是______(填微
粒符号)
试管D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复分(3)反应的化学方程
解反应已发生。式为
【第二组】对试管A和B中是否发生反应再探究,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现象及结论解释
[f4r**XιAΛ.试管E中,滴加酚献试液l⅜)∣
l⅛-≡
∩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滴加一定量稀硫酸后,溶
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mL5∙.214(4)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
31HiAXXIXA复分解反应已发生。
度分析试管E中反应的实
质是__________»
试管F中始终无明显现象,/
不能确定反应是否发生.
【第三组】对试管B中是否发生反应继续探究,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现象及结论解释
hr"χ试管G中溶液变红(5)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
检验试管G的溶液中存在.
B3(填微粒符号)。
2mLS∙kVaa/a>>
<45%HM-MΛ>JtΛI(6)向试管H中滴加_溶液中有scu2一存在。
()(填“试剂X”
的化学式)溶液后,有白
色
沉淀产生。
结论NaCl溶液与稀硫酸不发生复分解反应。
【答案】(1)气泡;⑵CCh?;(3)H2SO4+BaCl2=BaSθ4∣+2HCI;(4)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结合生
成了水分子(写离子化学式也可);(5)H+;(6)BaCI2。
【解答】解:(1)由于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所以3号试管中的实验现象是:
有气泡产生;
(2)试管C中反应实质碳酸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试管C中减少的是碳酸根离子,
2
符号为CO3;
(3)试管D中发生复分解反应是稀硫酸与氯化钢反应生成了硫酸钢沉淀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04+BaC12=BaS04I+2HCI;
(4)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
(5)由于稀硫酸电离出的氢离子能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所以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检验试管G的溶液中存
在H+;
2
(6)钢离子与硫酸根离子会产生白色的硫酸钢沉淀,故向H试管中滴加BaCI2溶液检验溶液中是否有SO4
存在;
故答为:(1)气泡;(2)Co3?;(3)H2Sθ4+BaCl2-BaSO41+2HCI;(4)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结合生
+
成了水分子(写离子化学式也可);(5)H;(6)BaCl2o
12.(2017•泰州)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和理解化学知识。请你一起研究学习,并回答有关
问题。
研究主题:水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相关信息:一定体积的溶液中,离子的数目越多,其离子的浓度越大。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
性强弱,能反映离子浓度大小。相同温度下同种溶液电导率越大,离子浓度越大。
(1)实验一:恒温条件下,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稀Ba(OH)2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献试液,插入电导
率传感器,然后滴加稀硫酸,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右图中甲曲线所示。
♦电导率(gS「cm)
6000
4000乙
2000
050100150时间,
①写出Ba(OH)2与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甲曲线M点时混合液体呈_____色;
③通过对甲曲线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填序号)。
A.M点前曲线下滑的过程中,H+和OH-结合成H2O,Ba?+和SCU%结合成BaSO4
B.M点时离子浓度几乎为零
C.M点后溶液电导率逐渐增大,仅由于溶液中H+在逐渐增大
(2)实验二:恒温条件下,向等量同浓度的稀Ba(C)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实现小游戏项目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计算机基础知识课后试题及答案
- 2025经济法创新试题及答案
- 探索计算机图形学在开发中的应用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基础知识全面覆盖试题及答案
- 财务与逻辑的互动关系试题及答案
- 高中一年级数学上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一级Photoshop考试解析与试题及答案
- Python集合类型及其应用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二级MySQL概述与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4年网格员考试题库及答案1套
- 国开(辽宁)2024年《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1-4答案
- 状元展厅方案策划
- 土壤农化分析实验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甘肃农业大学
- 鸢飞鱼跃:〈四书〉经典导读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四川大学
- 空压机日常维护保养点检记录表
- MOOC 统计学-南京审计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2023届小升初语文试卷(含解析)
- (高清版)TDT 1001-2012 地籍调查规程
- 毛泽东诗词鉴赏
- 电机与拖动(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