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物质的变化》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1.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课时1
相
榭2.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学习2.3物质变化的特征
内容5〜6年级⑤知道有些物质发生了变化,如纸燃烧、铁生锈等,构成物体的物质也发生了变化。
及要
求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度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是不同的。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大小、形
态等,而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教学科学思维
目标用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方法,寻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证据,对物质的变化进行分类。
探究实践
能够对水、食盐、铁锅等厨房中的物质特征进行观察描述。
态度责任
初步感受身边的物质在不断地变化并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教学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重点知道物质总是在不断变化,物质的变化是不同的,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教学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1
难点能用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方法,寻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证据,对物质的变化进行分类。
教学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2.水、食盐
准备学生:水、食盐、玻璃杯、铁锅、苹果等厨房中常见的物质、学生活动手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过程
教学环
教学活动设计思路教学备注
节
教师自我介绍: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
上课仪同学们好!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
式进入上课状态。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物质的变
Jt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课件出示课本、桌椅、食物、动植物等图片)问:这些通过例证的方式,引导学生
都是什么?它们是由什么构成的?认识到,身边一些触觉所感
知到的实在物体是由物质构
2.师小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物质,上课使用的课本和桌
成的。明确本节课的研究主
一、导椅、居住的房子和各种食物,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各种动植物,题——厨房里的物质及其变
化。
入包括我们的身体,也是由物质构成的。
3.(课件出示厨房图片)问:你留意过厨房里的物质吗?它
们都是什么样的?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厨房
里的物质与变化。(板书课题)
二、探(一)观察、描述厨房中的物质通过观察和描述活动,
2
索1.过渡:你家厨房中都有哪些物质?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归纳厨房中常见物
2.(课件出示材料图片)问: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观察、描质的典型特征,并根据特征
述厨房中的这几种物质?推测可能的用途,渗透物质
预设:颜色、形状、软硬、状态、传热性能、易碎性能等。的特征决定着物质的用途的
3.师小结:我们可以借助感官认识,从材料特征、状态特点规律。
两个方面观察和描述物质。
这个活动让学生经历头
4.(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脑风暴,通过观察实验材料
(1)仔细观察厨房中常见物质的特征,并记录。
、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到厨
(2)根据特征推测它们有什么用途,并记录。
房中的物质都在变化。同时
(3)组内轻声交流,做好全班汇报的准备。,学生在大量的实例中会对
5.小组观察、记录。物质变化的不同有所感触,
6.全班交流、汇总。在比较中提出问题,物质的
变化有哪些不同?
7.师小结:原来,厨房中常见的物质有这么多特征和用途。
(二)发现厨房中的物质变化
1.过渡:这些物质是一成不变的吗?你们观察过它们发生哪
学生通过高清视须观察4
些变化?个典型物质变化过程,比较
预设:水会沸腾、食盐会溶解、玻璃会裂开、铁会生锈……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认
3
2.师提问:厨房里你还观察到哪些物质变化?这些变化都相识到物质的变化是不同的,
同吗?有的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大
小、形态等,没有产生新物
学生交流。
质,而有些变化则产生了新
3.师小结:物质在不断地变化,物质的变化是不同的,有些
的物质,进而提出化学变化
物质变化的较快,有些物质变化的较慢。和物理变化的概念。
(三)比较厨房中不同的物质变化
1.谈话:我们已经发现物质变化的速度不一样,除此之外物
质的变化还有什么不同呢?
2.(播放烧开的水、冰融化、铁生锈、苹果氧化的视频)
问:观察物质变化的过程,每种物质变化前后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之处?
预设:温度变化、形状变化、状态变化、大小变化、颜色变
化……
3.继续提问:这几种物质变化前后有产生新的物质吗?
预设:水在烧开的变化过程中,温度在升高但水本身这种物
质没有变;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冰和水仍是同种物质;铁生锈
的过程中,产生了容易脱落的铁锈,是新物质;咬过后久置的苹
4
果,颜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有新的物质生成。
4.师小结:烧开的水和慢慢融化的冰块这两种变化只改变了
物质的温度、大小、状态等,没有产生新物质,像这样没有产生
新物质的变化我们叫物理变化。铁生锈,咬过后久置的苹果,这
两种变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像这样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我们叫化
学变化。
1.(课件出示燃放的烟花、生锈的铜狮、泡沫灭火器灭火的把厨房中常见的物质变化延
伸到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
图片)问:这些变化改变的是什么?有新物质产生吗?,引导学生应用本节课所学
的知识来解释它们分别发生
学生交流。
了什么变化,再在学生的解
2.出示这三个变化的文字资料,学生自主阅读、理解。释上用阅读资料的方式加以
补充和完善,明确它们在变
3.师小结:这三种变化都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化的过程中都产生了新物质
,发生了化学变化,巩固所
4.教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的知识。
学生概括今天所学的内容。
5.师小结: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物质的变化是不同的,
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大小、形态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叫
物理变化,而有些变化则产生了新物质,叫化学变化。
S
学了本节课以后,关注身边常见的物质变化,并根据是否产生新
四、拓
展物质对物质的变化进行分类。
一、选择题
1下.列厨房里的物质变化,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白糖溶解B.蔬菜腐烂C.玻璃杯摔破D.大蒜捣碎
2.在下列食物上滴几滴碘液,能产生蓝紫色的是()。
A.白馒头B.切开的苹果C.猪肉D.鸡蛋
3.厨房里的物质会发生变化,根据有无新物质产生,与其他三项不同的
是()。
A.瓷碗摔破B.铁锅烧热C.食物发霉D.倒出酱油
五、练
一练4.要将白醋、碘酒、水三种液体区分出来,最合适的观察方法是
()O
A.看和闻B.看和摸C.摸和尝D.混合观察
5.同样多的米饭,一份在口腔中不咀嚼,另一份咀嚼20次后取出,分别
滴加碘酒,观察到的现象是()。
A.不咀嚼出现的蓝紫色和咀嚼20次的蓝紫色一样
B.不咀嚼出现的蓝紫色比咀嚼20次的蓝紫色深
C.不咀嚼出现的蓝紫色比咀嚼20次的蓝紫色浅
6
D.观察不到变化。
6.酸碱指示剂是一类化学试剂,能与酸或碱反应而显示出不同颜色,实
验室中常用来检验物质的酸碱性。某些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紫甘
蓝等)也可用作酸碱指示剂。下面物质能让紫甘蓝变红色的是()。
A.苏打水B.白醋C.纯净水D.可乐
二、判断题
1.虾煮熟后变红,但它还是虾,没有产生新物质。()
2.当小组同学得出的实验结论与大部分同学不相符合时,应该放弃自己
组的实验结论,以大部分同学的结论为准。()
3.酒柜里的白酒打开后,白酒变少了的现象属于化学变化。()
4.加热白砂糖会产生新物质,白砂糖加热到最后变成黑色的固体物质,
这属于化学变化。()
5.将碘酒滴在面粉上,面粉上出现的变化是产生气体()。
参考答案:
1.B2.A3.C4.A5.B6.B
1.×2.×3.×4.√5.×
六、整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理习惯。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板1.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
书设计水沸腾只改变了物质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k____________ɔ___________
冰融化小、形态等
物理变化
物质总是在物质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不断变化f是不同的
铁生锈一产生了新物质化学变化
咬过后久置的苹果
八、课
堂反思
一、教材分析
《厨房里的物质和变化》是六下第四单元第1课。本课引导学生例举并描述
厨房中的物质,通过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初步认识物质的变化可以
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本课有3个活动:
1.厨房中的物质;
2.厨房中的变化;
3.不同的变化。
二、教学过程及反思
(一)厨房中的物质
本环节引导学生例举厨房中的物质并描述三种常见物质的特征。学生的
8
描述可能是无序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比如学生对水的描述是流动
的,透明的,白色的。教师可以用牛奶和水的颜色来做说明,牛奶是白色
的,而水则是无色的。然后我引导学生从颜色、透明度、状态和形状等来描
述物质的特征。先让学生写一写,然后再班级交流。学生举一反三,对食盐
和铁锅的描述就好多了。
(二)厨房中的变化
本环节先让学生例举厨房中的物质发生的变化。通过例举之后,教师反
问是否存在完全不变化的物质。有学生提出不锈钢不会发生变化,马上就有
学生提出不锈钢虽然不会生锈,但也会被人为压扁。通过研讨,学生认识到
根本不存在不变化的物质,即身边的每一种物质都在变化。只不过有些变化
快,容易察觉,而有些变化非常缓慢,不容易被我们察觉。
(三)不同的变化
本环节先让学生说一说这几种物质的变化。学生能说出烧开水和水结冰
是形态和温度发生了变化;苹果氧化变黑和铁锅生锈是颜色发生了变化。然
后比较这几种变化的异同。学生较容易说出四者相同之处是物质都在变化。
但不同之处学生较难分析出来,这也是本课的难点。教师不能着急,可以引
导学生从变化前后构成物质的本质是否发生改变这一角度进行分析。水变成
水蒸气或冰,本质都是水,并没有新物质产生,这属于物理变化;但苹果氧
化和铁锅变铁锈后,物质的本质已经改变,有新物质产生,这属于化学变
9
O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单元2.产生气体的变化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物质的变化》课题2.产生气体的变化_____课__时______1
相
榭2.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学习2.3物质变化的特征
内容5~6年级⑤知道有些物质发生了变化,如纸燃烧、铁生锈等,构成物体的物质也发生了变化。
及要
求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度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物质发生变化时,常常会伴随一些现象,例如产生气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教学科学思维
目标能以观察到的变化现象如有气体生成为依据,判断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探究实践
能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发现有些物质变化会伴随一些特殊现象。
态度责任
初步感受物质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重点通过不同物体与水和白醋分别混合实验,细致观察,以实验现象为依据来判断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学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难点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T
教学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2.塑料杯白砂糖食盐小苏打定量勺自封袋滴管贝壳白醋
准备学生: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
教学活动设计思路教学备注
节
教师自我介绍: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
上课仪
同学们好!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
式
进入上课状态。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继续研究物质的变化。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物质总在不断地变从上节课的内容引出物质变
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大小、形状等,比如烧开的水和慢化的过程中发生着一些变化
,明确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
慢融化的冰块;而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比如生锈的铸铁
们判断物质到底发生了什么
锅、咬过后放置的苹果,我们说它们发生了化学变化。
变化?简单有效,为后续的
2.过渡:你看,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常常会伴随一些现象,探究留有更多时间;从身边
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的常见物质变化到食盐、白
3.出示烟花绽放图片,提问:烟花绽放时有哪些现象?它是砂糖和小苏打,明确本节课
一、聚
化学变化吗?的研究主题——产生气体的
焦变化。
4.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5.教师小结:烟花绽放时会有光、热、其他颜色产生,它们
都是不同于原来的物质,产生了新的物质,都是化学变化。
6.出示图片:食盐、白砂糖、小苏打、水、醋。这些物质按
一定的方法混合在一起,会有哪些现象产生呢?今天这节课,我
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
板书课题:产生气体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观察有气体产生的变化活动设计分层,从对比
1.PPT出示材料:2组塑料瓶盖中分别装有食盐、白砂糖、小“分别将水和白醋与白砂糖
苏打,滴管,白醋,水。
、食盐、小苏打混合”开始
2.提问:如果用水和白醋分别与它们混合,会发生什么变
化?我们能在变化中观察到什么现象?,到收集小苏打与白醋产生
3.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进行预测。的气体,再伸展到身边的物
4.教师介绍实验方法(PPT)O质,白醋与鸡蛋壳和贝壳等
①在1、2、3号瓶盖中滴入少量水;②在4、5、6号瓶盖中滴
入少量白醋;③仔细观察,并及时记录实验现象。物质混合是否会产生气体。
5.学生领取实验材料,开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活动环环相扣、递进,利于
录。学生知识的架构与思维的提
二、探6.小组内交流,准备全班汇报。
升,亲历实验与配套的视频
索7.交流研讨: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它们分别发生了什么
变化?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预设:把白醋滴入装有小苏打的瓶盖时,会有一种气体产为后续持久发展铺垫。
生,这种气体是不同于白醋和小苏打的新物质,因此这种变化是
化学变化;其他5个瓶盖中没有观察到新物质产生,这种变化是物
理变化。
(二)收集产生的气体
1.谈话:同学们,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气体
呢?
2.学生交流。
3.教师:如果我们想研究一下这个气体,需要收集气体。怎
么收集气体呢?
4.小组交流:怎么收集气体?
1
5.全体交流,并引导收集气体的办法。
①取一个密封袋,在里面装入五滴管白醋;②将装有小苏打
的瓶盖小心地放入密封袋中;③尽量排出袋内的空气,封好密封
袋的封口,然后将瓶盖翻到,让小苏打和白醋混合;④仔细观察
现象。
6.教师:在这个实验中,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7.学生实验、观察。
8.研讨:小苏打和白醋产生的气体是什么?这种气体有什么
特点?和人类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①学生自主交流。
②教师结合资料交流。
资料:二氧化碳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
重,不支持燃烧,把二氧化碳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会使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虽然仅占0.03%,但它与
人类的关系却非常密切。它是一种工业原料,可以用在制纯碱、
尿素、糖和汽水等工业上。它也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
少的原料,没有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为人
类提供新鲜空气;适当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可以提高作物产量;
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时可吸收大量热,因而用作制冷
剂,保藏容易腐败的食品,也可以人工降雨;二氧化碳既能给人
类带来幸福,又能给人类埋下祸根。它是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之
一,大气层中过多就造成温室效应,引发生态问题。
(三)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能与白醋产生气体?
1.教师: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跟白醋混合产生气
体吗?
1
2.学生交流。
3.教师:今天在课堂上我们来试一试,在鸡蛋壳、贝壳中加
入白醋会产生怎样的现象?
4.演示实验:在鸡蛋壳、贝壳中加入白醋。
5.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三、研1∙除了鸡蛋壳和贝壳,还有其他物体能与白醋混合产生气体把科学延伸到生活中,让学
讨吗?生感知科学就在身边,更是
大课堂理念的体现。
2.谈话:它们产生的气体跟小苏打和白醋产生的气体一样
吗?大家课后去查阅资料。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了一种不同于它设疑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
们的新物质,所以我们知道发生了化学变化;通过查阅资料,我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通
们也知道这种物质是二氧化碳。生活中还有与白醋混合产生气体
过实验和查阅资料去课后学
四、拓的物质吗?产生的气体都是二氧化碳吗?大家可以通过实验和查
展阅资料去课后继续学习。习,明确科学的学习不仅在
课堂,还在课外,体现学习
方式的多样性。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两种物质混合,产生了气体()。
A.白醋+小苏打B.水+食盐C.水+小苏打D.白醋+白砂糖
五、练
一练2.下列()与白醋混合,不会产生气体。
A.鸡蛋壳B.贝壳C.食盐D.小苏打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1
A.在吃了酸性物质后需要及时漱口以保护牙齿
B.在产生气体的变化中,有的反应剧烈,有的缓慢
C.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D.打开雪碧瓶后会有大量气泡冒出,这也是化学变化
4辣.椒是厨房里常用的调料之一。关于辣椒干制成辣椒粉的过程,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A.辣椒的味道没有改变B.颜色有变化,是化学变化
C.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D.形态发生了变化,是物理变化
5.物质的变化丰富多彩,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食物消化B.冲泡糖水C.火柴燃烧D.钢铁生锈
二、判断题
1.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能支持燃烧。()
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氧气,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
3.二氧化碳可用于制造灭火器。()
4.白醋加小苏打后会发生化学变化。()
5.化学变化都有发光现象。()
参考答案:
1.A2.C3.D4.B5.B
1.√2.×3.√4.√5.×
1
六、整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理习惯。__________________
2.产1主气体的变化
白砂糖+水食盐+水小苏打+水
/一
七、板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物理变产生新的物质(气体),化学变
书设计
\____________
白砂糖+白食盐+白醋小苏打+白
八、课
*I
堂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研究对象是厨房中的白醋和小苏打。学生对白醋很熟悉,在三
年级的溶解实验中也接触过小苏打,但是对于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什
么现象就不清楚了。本节课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伴随气体产生而发生的
化学变化,进一步确认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产生了新物质
》Ra
(如气体)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本节课有三个学习任务:
1.观察有气体产生的变化。
1
2.收集产生的气体。
3.观察白醋和鸡蛋壳、贝壳的反应现象。
我班采用的是爱牛单人实验盒,人手一盒,大大节省了老师准备器材的
时间。
先介绍下本节课的爱牛器材:透明塑料杯5个、塑料密封袋5个、白醋2包
共20克、小苏打1小包、白糖1小包、食盐1小包、药匙一个。
1.探索1的实验需要六个塑料瓶盖,而单人实验盒中只有5个塑料杯。因
此,该实验我采用2人一组来解决塑料杯不足的问题。
2.为了区分6个塑料杯,我让学生对塑料杯先进行1-6编号。
3.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有一个疑惑,白糖、食盐、小苏打、水和白醋这
些实验药品加多少?书本中说“分别加入少量的白砂糖、食盐和小苏打”,
“滴入水”,“加入白醋”。我认为,在这个实验中,对于实验药品的量并
不需要十分精确。尽管如此,我还是让学生取一平勺的白砂糖、食盐和小苏
打。结果学生取的时候十分小心,导致这个过程花费较长时间。而且,这里
也存在一个科学错误。一个药匙先后取三种药品是不对的,会造成交叉污
染,应该一种药品专用一个药匙。我反思下一次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舍弃药匙
的使用,直接在塑料杯中倒入少量的食盐、白砂糖和小苏打。
4.这个实验的现象很多,现象的观察非常重要。学生能明显观察到6号杯
冒出大量气泡,1、2、4、5号杯中物质明显“消失”一部分(部分溶解在水
1
或者白醋中),3号杯中无明显现象(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高)。部分学
生观察到4、5号杯子中也有气泡附着在杯壁上。因此,部分学生得出结论,
白醋和食盐、白砂糖混合会产生气泡。这可把我难住了,在课堂上我灵机一
动,我对学生说“白醋倒在杯子中有可能会产生一些气泡,这是白醋的缘
故,和食盐、白砂糖无关。”没想到歪打正着给我说对了。课后,我赶紧查
阅资料,想着下节课做一些弥补。老师们,遇到这样的课堂生成,你会怎么
处理呢?欢迎大家给我留言指导。
5这.个实验的现象很多,因此实验前的指导显得更加重要。我指导学生
采用“看、摸、闻、听”的方法来观察。看物质的变化;摸混合前后塑料杯
外壁的温度;闻混合前后的气味变化;听混合后的声音。只有指导到位了,
学生才能做到正确观察,仔细观察。
6探.索2:书中说“取三勺白醋”,“一勺小苏打”,为什么要定3:1的
比例呢?这个比例有什么科学依据吗?白醋中真正和小苏打发生化学反应的
是醋酸,而醋酸和小苏打完全反应时的比例是1:1。以“海天白米醋”为
例,IOO毫升的白醋中,醋酸大于等于3.5克,100毫升的白醋大约是100克。
假设取300克的白醋和100克的小苏打混合,这正好符合教材中3:1的比例,
那么300克白醋中醋酸只有10.5克,而小苏打有100克,醋酸的量远远不够,
小苏打会剩余89.5克左右无法反应完。因此,我认为教材中的这个比例并不
合理,如果真的要定一个量,我会定3克小苏打,100毫升白醋,这样小苏打
1
和白醋中的醋酸比例能接近1:1,接近完全反应。
7.在课堂上,我并没有对小苏打和白醋的量做明确规定,因为这并不是
小学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我让学生在小塑料杯中加入1/3杯的小苏打,把四人
小组中剩余的所有白醋都倒入密封袋中,混合后整个密封袋都鼓起来了,效
果十分明显。密封袋有一定的弹性,有一个小组的密封袋整个撑了起来,我
有些担心,所幸没有爆开。反思:安全起见,对实验用量还是要更明确一
些。
爱牛器材改进建议
1.塑料杯再加一个。
2.两个实验的材料分开包装。探索1:食盐、白砂糖、小苏打和白醋最好
能定量分装,食盐、白砂糖和小苏打每样两小包,这样学生操作起来会更加
方便。探索2:小苏打和白醋定量包装,学生只需直接加入即可。
3.密封塑料袋为什么放入5个呢?这点我不太明白爱牛的用意,我只用了
一个。
4.密封袋比较大,密封袋的大小要以小苏打和白醋的量做参考,否则,
产生的气体太少,密封袋又太大的话,密封袋就鼓不起来,效果不明显。
5.药品定量包装后,药匙就可以去除了。
2
单元《物质的变化》课题3.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课时1
相
榭2.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学习2.3物质变化的特征
内容5~6年级⑤知道有些物质发生了变化,如纸燃烧、铁生锈等,构成物体的物质也发生了变化。
及要
求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度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学
教科学思维
目
标
能根据物质变化的现象判断该物质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探究实践
能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和调查分析等方式获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的新物质的特征。
态度责任
了解化学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知道有些是有益的,有些是有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重点在实验中发现新物质的产生。
教学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难点能通过观察蜡烛燃烧和加热白糖实验,认识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2
教学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2.蜡烛火柴玻璃片金属勺铝箔纸
准备学生:学生活动手册、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
教学活动设计思路教学备注
节
教师自我介绍: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
上课仪
同学们好!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
式
进入上课状态。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继续探究物质的变化。
1.(课件出示火柴燃烧图片)问:化学变化是产生新物质的
一、聚
变化,你能通过实验发现新物质是怎样产生的吗?(生交流)
焦2.生活中的化学变化很常见,今天我们用蜡烛和白砂糖这两
种常见物质,通过实验来研究它们的变化过程中有没有产生新物
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蜡烛燃烧产生新物质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做好
PPt出示点燃的蜡烛,问:“蜡烛在燃烧时发生了化学变化吗铺垫,让学生在观察白糖加
?怎样证明我们的想法?我们可以怎样研究?”
热的过程中观察的更仔细,
二、探出示实验方法,先将一个透明的玻璃杯悬空倒扣在点燃的蜡
烛上方,观察玻璃杯内壁的变化。再用试管夹夹住玻璃片,让玻从而进一步认识到一些物质
索
璃片与蜡烛火焰短暂接触,观察玻璃片的变化。记录实验中观察在变化的过程中,既发生化
到的现象。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请学生交流实验中的注意点,教师ppt出示温馨提示。
(1)实验前戴好护目镜。(2)玻璃杯悬空倒扣时不能把蜡
烛封闭。(3)注意安全,不用手触摸刚加热的玻璃片。(4)仔
2
细观察,及时记录。
4.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5.交流汇报。
教师:蜡烛燃烧时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吗?你这样说的证
据是什么?小组上台交流,组间交流补充。
教师小结后提问,“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固态的蜡烛会
变成液态的蜡流下来,火焰熄灭冷却后流下来的液体蜡又变成了
固态,这个现象是什么变化?”
(二)加热白砂糖产生新物质
出示材料,加热白砂糖的变化是否有新物质产生?你打算怎
样研究?需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小结。在勺子中加入少量白砂糖,在点燃的蜡烛上加热
,观察白砂糖的变化。要注意安全,不要被烫伤。及时观察记
录。思考白糖在加热过程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交流汇报。白糖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个变化是
化学变化吗?
教师小结:白糖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因为加热过
程中白糖的颜色发生了变化,这是有颜色的新物质。加热后散发
到空气中有特殊气味的是新物质。最后产生的黑色物质是新物
质。
发现更多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1.ppt出示燃烧的蜡烛、加热后的白砂糖,问:像蜡烛、白砂
糖这样在变化中产生新物质的现象,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产生新
物质的变化?
2
2.学生交流。
3.出示钢铁生锈、虾煮熟后变化的图片、烘培蛋糕视频、以
及相关化学变化的资料,让学生了解这些化学变化产生的新物质
O
学生交流研讨:化学变化中产生的新物质对我们的生活有怎
样的影响?
提问:哪些变化是有益的?哪些变化是有害的?学生举例。
3.教师出示视频与文字资料供学生研讨交流。
4.小结:化学变化中产生的新物质有些是有益的比如:用面
粉做蛋糕,牛奶做酸奶,有些是有害的比如铁生锈、垃圾燃烧等
O
1.学生交流研讨:化学变化中产生的新物质对我们的生活有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变化的意
怎样的影响?义,激发学生在生活中积极
三、研探究的兴趣。
2.提问:哪些变化是有益的?哪些变化是有害的?学生举例
讨
O
3.教师出示视频与文字资料供学生研讨交流。
4.小结:化学变化中产生的新物质有些是有益的比如:用面
粉做蛋糕,牛奶做酸奶,有些是有害的比如铁生锈、垃圾燃烧等
O
1.学了这节课以后,我们知道了生活中的很多物质都在发生化
学变化,并产生了新物质,有一些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中还伴随
四、拓
着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的新物质是有益的,有些变化产生的
展
新物质是有害的。课后去观察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化学变化,并仔
细观察在变化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2
一、选择题
1.以下与其他三类物质的变化不同的是()。
A.沙里淘金B.铁生锈C.星火燎原D.百炼成钢
2.下列不属于蜡烛燃烧时产生的新物质的是()。
A.烧黑的烛芯B.水C.蜡油D.二氧化碳
3将.洗净的菜刀擦干放置在干燥的地方,这主要是为了()。
A.切断铁和空气的接触B.切断铁和细菌的接触C.切断铁和水的接
触D.切断铁和高温的接触
4.燃烧一张纸和撕碎一张纸作比较()。
五、练A.前者产生了新物质,后者没有产生了新物质
一练
B.前者发生了物理变化,后者发生了化学变化
C.都产生了新物质
D.都没产生新物质
5.吃饭时,慢慢咀嚼着米饭,竟然发现米饭有点甜。这是因为
()O
A.米饭中本来就含有糖
B.米饭变甜是米饭中有淀粉,淀粉是甜的
C.米饭本没有甜味,但米饭中的淀粉与唾液发生变化,产生甜味
D.咀嚼时分泌的唾液中含有糖
2
二、判断题
1.紫甘蓝与白醋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2.蜡烛加热白糖实验时勺子底部会出现黑色的物质,这是蜡烛燃烧时发
生了化学变化。()
3.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隔绝空气、水与铁制品的接触,
破坏生锈的条件,能够有效防止铁生锈。()
4.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
5.所有的化学变化过程中都有新物质产生。()。
参考答案:
1.A2.C3.C4.A5.C
1.×2.√3.√4.√5.√
六、整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理习惯。__________________
Γ.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
现象新物质
发光玻璃杯内侧有液滴
七、板点燃蜡烛发热玻璃板变黑
书设计有火焰
(水、二氧化碳、炭黑)
变液体
加热白砂糖有焦味黑色固体
有气泡
(焦糖、二氧化碳)
♦♦♦・・・・・・♦・・♦♦♦♦♦♦
八、课
堂反思
一、教材简析
《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是《物质的变化》单元第4课。通过前面几课的学
习,学生已经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的物质,同时从观察与实验中发
现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的发生,如产生气体、水和其他物质。本课
是学生在己有认知的基础上,观察更多物质变化中伴随的现象,帮助学生从
现象上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 2025酒店内部承包合同范本
- 陆地港口与海港的优势比较
- 2025详尽包工不包料民事建筑合同范本
- 2025汽车销售公司的购车合同模板
- 2025装修油漆工程合同
- 2025合同范本防火门维修合同
- 金融基础知识
- 护理部计划的制定
- 2025福州影业公司版权许可合同
- 储能项目竣工报告
- 医疗手术分级和准入
- 盆底生物反馈治疗肛门直肠功能障碍性疾病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生产管理部述职报告
- 盘扣式脚手架在大型活动搭建中的方案
- 天津中考英语2020-2024年5年真题汇编-学生版-专题09 短文首字母填空
- 2015-2024年十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4 曲线运动(解析版)
- 幼儿园食堂原材料采购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电化学储能电站巡视检查、故障处理表格汇编
- 鞋子买卖合同包装条款
- 2024新版《药品管理法》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