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汇编-07实验题_第1页
江苏省镇江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汇编-07实验题_第2页
江苏省镇江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汇编-07实验题_第3页
江苏省镇江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汇编-07实验题_第4页
江苏省镇江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汇编-07实验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镇江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

-07实验题

一.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共3小题)

1.(2020∙镇江)请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②。

(2)加热高钵酸钾制O2的化学方程式为,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

可选E装置收集02,理由是。

(3)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用C装置替代B装置作发生装置,其

优点是。若用D装置收集CO2气体应从(选填"a”或"b”)端通入。

(4)某同学采用如图F所示的装置分离H2、Co2的混合气体。

步骤如下: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H2;再关闭活塞A,打

开活塞B,可得到CO2。

①X溶液最好选择(填序号)。

a.NaoH浓溶液

b.饱和Ca(OH)2溶液

②选用稀H2SO4而不用盐酸,可能的原因是0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钵制取并收集02,可选用发生装置(选填序号)

和收集装置D组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室制取的化学方程式为,用装置相对于的优点是,

(3)CO2CB

CO2可用装置E收集,理由是o

(4)实验室用FeS和稀H2SO4反应制取H2S.HzS是有毒气体,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为

氢硫酸。

置NaOH

溶液

①制取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

②图中“防倒吸装置”应选择(选填“甲”或“乙”)

③NaoH溶液的作用是

3.(2018∙镇江)请结合图回答问题:

(1)仪器名称:①,②o

(2)用高镒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选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O用E装置收集氧气完毕后,应先(选填“从水中取出导气管”

或“熄灭酒精灯”)。

实验室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方便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3)CO2,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选填序号),可用装置收集的理由是。

DCO2

溶液与溶液混合共热可制取氮气,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

(4)NH4ClNaNO2

氨气。如图是实验室制氮气并模拟合成氨的装置。

①合成氨时参加反应的氮气和氢气的质量比为

②实验中烧杯内导管口有气泡,还可观察到现象。

二.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共1小题)

4.(2022•镇江)取一根小木条,一端蘸有硫粉,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1)点燃,生成的气体有SO2、H2O和(填化学式)。

(2)振荡烧杯A,可观察到的现象。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共1小题)

5.(2022∙镇江)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镒制取氧气,可选用装置(选填序号)和D组合,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镒的作用是O

(3)用如图装置制取Co2并验证相关性质。

①装置F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装置F相对于装置B的优点是

③CO2可用装置C收集,原因是

④关闭K2,打开Ki,装置G中溶液变红;关闭Ki,打开K2,装置J中溶液变红。将变

红的两溶液加热相同时间,装置J中溶液变成紫色,而装置G中溶液仍显红色。

I.装置G中溶液仍显红色的原因是

Il.装置I的作用是

四.盐的化学性质(共1小题)

6.(2022•镇江)如图,向NaHCO3溶液中滴加CaCI2溶液,并测定溶液pH,观察到溶液变

(2)已知:CaC12溶液呈中性,最终溶液呈酸性的原因

江苏省镇江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

-07实验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共3小题)

1.(2020∙镇江)请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酒精灯,②分液漏斗。

(2)加热高铳酸钾制02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θ4=q==K2MnO4+MnO2+O2t,

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填序号)。可选E装置收集02,理由是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

与水反应。

(3)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I2+H2O+CO21,若用C装

置替代B装置作发生装置,其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若用D装置收集

Co2气体应从b(选填"a”或"b”)端通入。

(4)某同学采用如图F所示的装置分离H2、Co2的混合气体。

步骤如下: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H2;再关闭活塞A,打

开活塞B,可得到CO2。

①X溶液最好选择a(填序号)。

a.NaOH浓溶液

b.饱和Ca(OH)2溶液

②选用稀H2SO4而不用盐酸,可能的原因是盐酸具有挥发性,使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

有HCl气体。

【解答】解:(1)①是酒精灯;②是分液漏斗;

(2)高钛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锦酸钾、二氧化镒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ʌK2MnO4+MnO2+O2t:该反应属于固、固加热型,适合用装置A作发

生装置;可选E装置收集02,理由是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3)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

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eO3+2HCl=CaCl2+H2θ+Cθ2f;

若用C装置替代B装置作发生装置,其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二氧化碳

的密度比空气大,若用D装置收集CO2气体应从b端通入:

(4)①氢氧化钙微溶于水,饱和Ca(OH)2溶液中含有的氢氧化钙量很少,饱和Ca(OH)

2溶液不能完全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要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最好用NaOH

浓溶液;

②选用稀H2SO4而不用盐酸,可能的原因是盐酸具有挥发性,使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

HCl气体。

故答案为:

(1)酒精灯;分液漏斗;

(2)2KMnθ4ʌK2MnO4+MnO2+O2↑;A;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3)CaCo3+2HCl=CaCI2+H2θ+Cθ2t;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bi

(4)①a;

②盐酸具有挥发性,使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HCl气体。

2.(2019•镇江)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MnO

收集装置D组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103=9f2KC1+3O2t。

ʌ

(3)实验室制取Ce)2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I2+H2O+CO2t,用装置C

相对于B的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Co2可用装置E收集,理由是二

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4)实验室用FeS和稀H2SO4反应制取H2S.H2S是有毒气体,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为

氢硫酸。

①制取H2S的化学方程式为FeS+H2SO4=FeSO4+H2S1;

②图中“防倒吸装置”应选择乙(选填“甲”或“乙”)

③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尾气,防上硫化氢气体进入空气污染环境。

【解答】解:(1)①是试管;②是集气瓶;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锯制取氧气,反应条件是加热,可选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

氯酸钾在二氧化锦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1O3

MnO

9“2KCI+302t;

(3)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I2+H2θ+Cθ2t;用装置C相对于B的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

与停止;CO2可用装置E收集,理由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4)①硫化亚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硫化氢,化学方程式为:FeS+H2S04=

FeSO4+H2St;

②图甲装置起不到防倒吸的作用,所以图中“防倒吸装置”应选择乙;

③硫化氢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所以NaOH溶液的作用

是:吸收尾气,防止硫化氢气体进入空气污染环境。

故答案为:(1)试管;集气瓶;

MnO9

(2)A;2KC1O32KC1+3O2t;

Δ

(3)CaCO3+2HCl=CaCl2+H2O+CO2t;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二氧化碳的密度

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4)①FeS+H2SO4=FeSO4+H2St;

②乙;

③吸收尾气,防止硫化氢气体进入空气污染环境。

3.(2018•镇江)请结合图回答问题:

(1)仪器名称:①铁架台,②分液漏斗。

(2)用高锌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选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2KMnθ4=A=K2MnO4+MnO2+O2t。用E装置收集氧气完毕后,应先从

水中取出导气管(选填“从水中取出导气管"或“熄灭酒精灯”)。

(3)实验室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I=CaCI2+H2O+CO2f,为

方便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C(选填序号),可用D装置收集

CO2的理由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4)NH4Cl溶液与NaNO2溶液混合共热可制取氮气,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

氨气。如图是实验室制氮气并模拟合成氨的装置。

①合成氨时参加反应的氮气和氢气的质量比为14:3。

②实验中烧杯内导管口有气泡,还可观察到紫色变蓝色现象。

【解答】解:(1)铁架台是常用的夹持仪器,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故答案为:

铁架台:分液漏斗;

(2)如果用高镒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镒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锯酸钾和二氧化镒和氧

气,要注意配平;实验结束应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其原因是:防止水倒流,使

试管炸裂;故答案为:A;2KMnθ4ʌK2MnO4+MnO2+O2t;从水中取出导气管;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

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

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装置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

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t;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4)如图是实验室制氮气并模拟合成氨的装置,①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氨气,

即N2+3H2」:2NH3,即合成氨时参加反应的氮气和氢气的质量比=28:6=14:3;

Δ

②实验中烧杯内导管口有气泡,还可观察到:紫色变蓝色,因为氨气和水反应生成氨水,

氨水显碱性;故答案为:①14:3;②紫色变蓝色;

二.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共1小题)

4.(2022•镇江)取一根小木条,一端蘸有硫粉,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1)点燃,生成的气体有So2、H2θ和Co2(填化学式)。

(2)振荡烧杯A,可观察到溶液褪色的现象。

【解答】解:(1)木条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故答案为:Co2;

(2)二氧化硫能使高镒酸钾溶液褪色,故振荡烧杯A,可观察到溶液褪色,故答案为:

溶液褪色。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共1小题)

5.(2022∙镇江)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镐制取氧气,可选用装置A(选填序号)和D组合,反应

MnO

的化学方程式为2KC1O3292KC1+3O2t,二氧化镐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Δ

(3)用如图装置制取CO2并验证相关性质。

①装置F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I=CaCI2+H2O+CO2t。

②装置F相对于装置B的优点是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或随开随用,随关随停。

③CO2可用装置C收集,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④关闭K2,打开Ki,装置G中溶液变红;关闭Ki,打开K2,装置J中溶液变红。将变

红的两溶液加热相同时间,装置J中溶液变成紫色,而装置G中溶液仍显红色。

I.装置G中溶液仍显红色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HCI。

L装置I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中Hel是否已经除干净。

【解答】(1)根据仪器的形状和结构可知,仪器名称:a铁架台,b集气瓶。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镒制取氧气,为固固加热反应制备气体,由于氧气不溶于水可以

采用排水法收集,可选用装置A和D组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1O34

Δ

2KC1+3O2t,二氧化镭在反应中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3)①装置F中为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

CaCI2+H2O+CO2tO

②装置B只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不能控制反应的停止,根据装置F的结构特点可知,相

对于装置B的优点是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或随开随用,随关随停;

③CO2可用装置C收集,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④I.酸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气体与水反应产生碳酸,由于盐酸具有挥发

性,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HCl,因此关闭K2,打开Ki,装置G中溶液变红,加

热后,溶液中仍然有HCI存在,所以装置G中溶液仍显红色;混有HCl的二氧化碳气体

经过H、I装置后,进入到J装置内,杂质气体HCl已经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