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10/35/wKhkGWXvg3yAfPOfAAJH-w9Q8A0937.jpg)
![2022-2023学年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10/35/wKhkGWXvg3yAfPOfAAJH-w9Q8A09372.jpg)
![2022-2023学年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10/35/wKhkGWXvg3yAfPOfAAJH-w9Q8A09373.jpg)
![2022-2023学年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10/35/wKhkGWXvg3yAfPOfAAJH-w9Q8A09374.jpg)
![2022-2023学年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10/35/wKhkGWXvg3yAfPOfAAJH-w9Q8A093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考古学有几个常用定义:“资料”是研究历史的客观基础;“技术”是取得资料的手段;“方法”是研究资料的手段;“理论”是研究人类历史规律性认识的总结。下列属于考古学“方法”的是A.北京周口店龙骨山洞发掘原始人类头盖骨B.运用专用金属探测仪寻找古墓内部遗存状况C.对人类遗存特征的研究揭示当时社会特征D.运用DNA解码技术探究中国人祖先由来2.相传炎帝“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这里的“耒耜”是指A.农业工具 B.作战武器 C.生活用具 D.灌溉工具3.翻检西周史,周王朝的最高首领称“王”,周王发表诰命时用“王曰”,或“王若曰”。周王又称“天子”,被视为天之元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这反映出(
)A.“以天为祖”的宗法制思想 B.嫡庶子孙为天下大宗C.西周王权至高无上的权威性 D.神权与王权的结合4.《史记》中记载,“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蕾、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材料反映了()A.“国人”有力制约君主权力 B.分封制对君主执政行为有影响C.君主权力受到原始民主制约 D.官僚政治下分工合理日趋完善5.先秦有一大学派,体恤百姓,信徒众多,影响广泛。但秦汉以来,在政府的打压下却逐渐淡出政治舞台,该学派是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些主张出自A.《论语》 B.《老子》 C.《诗经》 D.《韩非子》7.唐朝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族群、文化、国家政权,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滋生发展。材料旨在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兼并战争一定程度上有利于()A.经济文化交流 B.民族融合 C.服饰交流改进 D.生活习惯的趋同8.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关于诗中的“秦王”统治时出现的情况,下列哪种表述可能是真实的①是被周天子封在秦地为王②称皇帝,设三公九卿③公元前218年某月,他将张某任命为某郡郡守④他任用商鞅变法,秦朝走向强大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9.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纷繁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图2展示的措施所起到的作用是(
)①促进文化交流交融②增加财政收入③巩固国家统一④增强民族凝聚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秦始皇下令讨论“师古”与“师今”的大问题,李斯认为“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三代之事,不足效法!这表明李斯A.主张实施郡县制B.主张建立皇帝制度C.反对皇位世袭D.主张废除夏、商、周所有制度11.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下列有关郡县制的认识错误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已经出现 B.郡守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C.县长都是由郡守直接任命 D.郡县制的实行代表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12.“黄老”之称,始见于汉代史籍,但按照《史记》记载,“黄老之学”在战国时期的存在应该是确定无疑的,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相关学者都对“黄老之学”在先秦的存在给予了肯定。由此可见,汉初奉行“黄老之学”A.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B.取决于先秦政治思想的流传C.受司马迁的影响比较大D.根植于先秦的历史文化传统13.汉哀帝即位后,久病不愈,天灾不断。有人说汉朝天运已终,要重新授命于天;有人提出这是“汉历中衰”,应当改元,以再受命。于是,汉哀帝便将建平二年(公元前6年)改为“太初元将元年”,改号为“陈圣刘太平皇帝”。这一现象反映A.汉朝社会矛盾尖锐B.道家学说再度兴起C.汉朝统治出现危机D.儒家思想依旧主流14.宋朝时期推行的任官回避制度,是在前代的基础上逐渐完善起来的。《宋史》载:“性不许官本贯州县及邻境”。该制度旨在A.瓦解血缘宗法体系 B.健全地方行政机构 C.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15.《唐六典》被史学家钱穆先生称为“中国历史上行政法规之巨典”,所载官制源流自唐初至开元止。下列内容,可能出现在其中的是A.“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B.“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C.“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D.“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16.比起秦代焚书坑儒,汉代独尊儒术的成功之处在于(
)A.以思想统一维护了政治的大一统 B.以温和的手段解决意识形态问题C.大力开展以儒学经典为内容的教育 D.为君主专制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17.西汉建立之初,秦始皇以来的不死成仙热度逐渐消退,与治病、养生、健体相关的医学著作大量问世。汉武帝时求仙热潮再次兴起,除《淮南子》综合此前各家医学理论外,医学成就寥寥,即使有养生医学理论,也归结到修仙上。这一现象说明A.汉初医学成就最为集中 B.神仙信仰影响汉代医学的发展C.黄老之学为儒学所取代 D.中国传统医学注重理论的总结18.“关市”指设在边境关塞要地的集市。依据下表记载可知,西汉纪年“关市”记事出处高后四年(公元前180年)有请禁南越关市铁器。《史记·南越列传》景帝前元元年(前156年)复与匈奴和亲,通关市,给遗匈奴,遣公主,如故约。《史记·匈奴列传》中元四年(前146年)御史大夫奏禁马五尺九寸以上,齿未平,不得出关。《汉书·景帝纪》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明和亲约束,厚遇,通关市,饶给之。匈奴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史记·匈奴列传》A.开与南越边境贸易先例 B.经济军事实力强于匈奴C.国家安全影响边境商贸 D.借助朝贡贸易巩固边疆19.萧公权曾说:“儒家之政治思想,态度本为乐观,至桓谭、王符、崔蹇、荀悦诸人始渐露悲观之意,不复坚持圣君贤相、归仁化义之崇高理想,而欲以任刑参霸之术为补绽治标之方。”萧公权认为桓谭诸人A.仁义观念淡化B.崇尚法家思想C.主张儒法并用D.反对儒学独尊20.商鞅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该统统毁灭。其实质是A.统一思想 B.加强中央集权 C.思想文化专制 D.打击旧贵族的势力21.商鞅曰:“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据此可知,商鞅变法A.增加了秦国的赋税收入 B.改变了秦国传统的社会风俗C.推动秦国人口大量增长 D.刺激了秦国小农经济的发展22.“和田马钱”(下图)是汉代的于阗(今新疆和田一带)地区自行制造和发行的一种钱币。它采用古希腊的打压法制成,圆形无孔,正面钱文是汉文篆体字,背面是马或骆驼的图案并环以佉卢文,以“铢”为计重、记值单位。该钱币的发现,可以证明当时A.“和田马钱”在全国流行 B.中国与西方存在文明交流C.篆体汉字盛行于西域地区 D.汉代与欧洲建立直接联系23.开元二年(714年)七月,唐玄宗下令:“朕欲捐金抵玉,正本澄源,所有服御金银器物,今付有司,另铸为铤,仍别贮掌,以供军用。珠玉之货,无益于时,并即焚于殿前,用绝竞争。”这些规定A.是应对经济衰退的主动之举 B.意在打击权贵奢靡浮华之风C.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D.体现了三教合一的新潮流24.“征辟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征”是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由政府高官征辟属吏,然后向朝廷推荐。这反映出汉代(
)A.皇帝亲自考查选拔人才 B.无需通过考查即可任用C.选官方式有一定主观性 D.孝廉是人仕的主要依据25.《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恩泽贵族 B.实现民族交融 C.增加税收 D.削弱王国势力26.某学者认为,那是一个创造的时代,思想巨人一个又一个出现,争相著述,互相辩驳,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井喷。这个“创造的时代”是A.夏朝时期 B.商朝时期 C.春秋战国 D.秦汉时期二、材料分析题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孔子的学说从根本上说是保守的。他不打算损害现存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过,他坚持统治者拥有统治权力的同时,还坚持统治者应在合理的道德原则基础上进行统治……孔子的学说在他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并成为国家的正统信条。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董仲舒以《春秋》经的权威,高度肯定了“大一统”,这符合孔子所说的“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但是孔子的“吾从周”仍是肯定了周朝的封建制,而董仲舒的“大一统”则已是对“汉承秦制”的郡县制的肯定。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使儒学成为“独尊”的国家意识形态,由此完成了“汉承秦制”与儒家文化的整合。如余敦康先生所说中国文化作为一种实体性的存在,一种与整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紧密相连的文化模型,不是在先秦而是在汉代才最终形成的。”——摘编自李存山《董仲舒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损益》(1)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政治思想,并分析“孔子的学说在他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对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学的态度,并结合所学,说明董仲舒对儒学发展的表现及其影响。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秦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灭义渠后在西北地区设陇西等三郡;开岭南,在南越之地设置南海等郡。汉王朝亦然,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敦煌郡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就以“益田一顷,益宅九亩”的“拜爵”方法,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和迁去开垦土地”。汉代,更是大规模实行屯田戍守、徙民实边的政策。自汉代起,“汉人”作为华夏民族的称谓已为境内外普遍接受。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融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内地居民迁入边地,对这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材料二
盛唐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与少数民族和外国交流频繁,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和艺术,这些都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时代特征,充满着蓬勃向上的活力。——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并说明其历史意义。(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出唐朝中外交流一个典型历史史实,并说明盛唐时期中华文明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答案〗〖解析〗1.D〖解析〗根据“方法”是研究资料的手段定义可知,运用DNA解码技术探究中国人祖先由来属于考古学的方法,D选项符合题意。北京周口店龙骨山洞发掘原始人类头盖骨属于资料,A选项排除。运用专用金属探测仪寻找古墓内部遗存状况属于技术,B选项排除。对人类遗存特征的研究揭示当时社会特征属于理论,C选项排除。2.A〖解析〗耒耜在商周时期用来松土,属于农业生产工具。故〖答案〗为A项。耒耜不是作战武器、生活用具,也不是灌溉工具,排除B、C、D项。3.D〖解析〗根据材料中“最高首领称‘王’”、周王又称‘天子’,被视为天之元子”等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对权力的高度集中,因此借助神权维护王权,体现了神权与王权的结合,D项正确;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材料未体现,A项排除;西周嫡长子孙为天下大宗,B项排除;西周王权并非至高无上,且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C项排除。故选D项。4.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原文译文大体是,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公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少师诵读箴言,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而看不见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贵,君王的同宗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师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谆谆教导,元老们再进一步修饰整理,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道理。体现了君主行事上受到了众人等一定程度制约,反映了君主权力的受限,即西周时期君主权力受到了原始民主的制约,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君主权力受到原始民主制约,“‘国人’有力制约君主权力”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分封制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西周实行的贵族政治,排除D项。故选C项。5.D〖解析〗“体恤百姓,信徒众多,影响广泛。但秦汉以来,在政府的打压下却逐渐淡出政治舞台”表明该学派是墨家,故选D;儒家是仁、仁政、礼法并施,故A错误;道家是无为而治,故B错误;法家是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中央集权国家,故C错误。6.B〖解析〗材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道是万物的本源,材料“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强调的是无为而治,结合所学可知这是道家代表老子的思想主张,老子的代表作为《老子》,故B项正确;AC两项是儒家经典,排除;D项是法家韩非子的著作,排除。故选B项。7.B〖解析〗根据材料中对“华夏”的含义的解读和“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滋生发展”的信息可知,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兼并战争中,各民族交往频繁,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融合,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兼并战争对经济文化交流、服饰和生活习惯的影响,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8.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白诗中“扫六合”使“诸侯尽西来”的“秦王”,指的是完成国家统一和制度创建的秦始皇,在其统治时期,创立皇帝制度,设三公九卿,推行郡县制,任命郡守等说法符合史实,②③正确,B项符合题意;秦始皇继承王位而不是被周天子分封在秦地为王,任用商鞅变法的是秦孝公不是秦始皇,①④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ACD三项错误。9.C〖解析〗根据材料图2所展示的措施,可知秦朝把六国的文字统一成秦国的篆体,实行了书同文的措施。这些措施促进了全国各地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C项正确;书同文不能增加国家财政,排除A项;书同文不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排除B项;书同文不能增加财政收入,排除D项。故选C项。10.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师古”与“师今”的大问题就是秦朝初期关于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的问题。由“三代之事,不足效法!”可知李斯反对实行分封制,主张推行郡县制,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秦朝初期关于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的问题,并非建立皇帝制度的问题,排除B;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皇位世袭,C错误;D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如王位世袭制仍被沿用下来,故D错误。11.C〖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县长和郡守都是由中央任命的,而非县长由郡守任命,C项符合题意,故选C;ABD项说法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12.D〖解析〗经过秦末战乱,汉初社会经济十分凋敝,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汉初奉行“黄老之学”,但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排除A;由材料“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相关学者都对“黄老之学”在先秦的存在给予了肯定”,这说明汉初奉行“黄老之学”根植于先秦的历史文化传统,故选D;汉初奉行“黄老之学”是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故排除BC。13.D〖解析〗由汉哀帝听取“重新授命于天”、“改元,以再受命”等说法,改元更号,结合所学可知D项正确;皇帝更改年号不能说明社会矛盾和统治危机,也不是道家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而是儒家的天人感应说,所以ACB三项错误。14.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任官回避制度有利于防止家庭势力形成造成地方割据,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C项正确;题干措施并不能瓦解血缘宗法体系,排除A项;题干未涉及地方行政机构的完善,排除B项;题干与监察制度无关,排除D项。15.A〖解析〗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A选项是对这一制度运行机制的描述,正确;B描述的是二府三司,出现在宋代,排除;行省制始于元朝,排除C;明朝废丞相,排除D。16.B〖解析〗秦代焚书坑儒体现出法制和暴力的倾向,汉代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用思想统一维护政治大一统,和秦朝相比手段比较温和,故B项正确。A属于汉代独尊儒术思想特点,没有体现出比较的特点。C是提高儒家思想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君主专制秦朝已经实施,故D项错误。17.B〖解析〗据材料可知,汉初不死成仙热度消退而出现大量医学著作,武帝时求仙热再次兴起而医学成就寥寥,表明不死成仙信仰与医学成就密切相关,故选B;A项“最为”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未涉及儒家思想,排除C;《淮南子》是总结性质著作,不能反映整个传统医学,D项以偏概全,排除。18.C〖解析〗通过阅读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前期政府禁止、限制、开通边境关塞要地集市的做法,反映出当时国家安全影响边境商贸,C项正确;开与南越边境贸易先例与“(汉初)请禁南越关市铁器”不符,A项错误;仅从西汉政府调整关市的具体做法,不能说明西汉的经济、军事实力强于匈奴,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西汉借助朝贡贸易巩固边疆,D项错误;19.C〖解析〗据材料“不复坚持圣君贤相、归仁化义之崇高理想,而欲以任刑参霸之术为补绽治标之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儒法并用的思想主张,故C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反映仁义观念淡化,而是强调儒法并用,故A排除;材料并不能体现崇尚法家思想,故B排除;材料未涉及反对儒学独尊的信息,故D排除。【『点石成金』】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不复坚持圣君贤相、归仁化义之崇高理想,而欲以任刑参霸之术为补绽治标之方”,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儒法并用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20.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认为诗书礼乐代表的是儒家学说,而他提倡的是法家学说,在思想文化领域加强控制,实质都是实行文化专制,故C项正确;A项包含在C项之中;BD项材料中无法体现。21.B〖解析〗改变“父子无别,同室而居”的状况,推行教化,强调男女之别等,反映出商鞅变法改变了秦国传统的社会风俗,B项正确;材料与增加“赋税收入”无关,A项错误;“制其教”不能推动“秦国人口大量增长”,C项错误;改变社会生活习俗不是商鞅“刺激秦国小农经济”发展的措施,D项错误。22.B〖解析〗依据材料“它采用古希腊的打压法制成,圆形无孔,正面钱文是汉文篆体字,背面是马或骆驼的图案并环以法卢文”可见新疆一带制造的钱币,具有中西方融合的特色,B项正确;“全国流行”表述夸张,排除A项;“盛行”表述错误,排除C项;“直接联系”表述错误,应为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23.B〖解析〗根据材料,唐玄宗以身作则,下令销毁珠玉、另铸金银,体现了君主打击当时权贵中奢靡浮华的风气,B项正确;7世纪正是唐朝经济飞速发展时期,不会经济衰退,排除A项;此举不能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排除C项;三教合流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4.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辟”是由政府高官征辟属吏,然后向朝廷推荐,可知不是皇帝亲自考察选拔人才,而是由地方官员推荐,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征”是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由政府高官征辟属吏,然后向朝廷推荐,可知在汉朝官员产生的过程要受到皇帝或者是地方官员的考核,故B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征”是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由政府高官征辟属吏,然后向朝廷推荐,可知在汉朝官员产生的过程要受到皇帝或者是地方官员的考核,因此在选官的过程中收到皇帝和地方官员个人主观色彩的影响,故C项正确;孝廉是人仕的主要依据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来,题干材料并没有标明征辟的标准时什么,故D项错误。25.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增加诸侯王的数量,削弱藩国实力,“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折”,反映出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削弱王国势力,D项正确;恩泽贵族与“藩国自折”等不符,排除A项;推恩令的目的在于解决王国问题,与实现民族交融无关,排除B项;增加税收并非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力量的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26.C〖解析〗根据材料“思想巨人一个又一个出现,争相著述,互相辩驳,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井喷”结合所学可知,此时代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此时中国思想文化繁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故选C;夏朝、商朝时期没有“思想井喷”现象,故排除AB;秦汉时期是文化专制、思想统一的时期,而不是“思想井喷”时期,故排除D。27.(1)政治思想:为政以德;主张上下有序,维护等级制度。原因:春秋晚期社会动荡,诸侯争霸,缺乏实施的社会环境;各国重视优先发展经济,增强军事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北京零售业店长劳动合同续签与终止
- 海运合同不可抗力条款应用
- 电子商务运营实务操作指南
- 合伙购车协议书
- 民营医院劳动合同书
- 酒店运营管理入门指南
- 游戏开发与优化指南
- 电子商务平台用户体验优化与营销推广方案
- 劳务分包合同个人
- 劳动合同安全管理制度
- 2025年春季学期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安排表(完整版)
- 2024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五年级口算题卡每天100题带答案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267张)课件
- 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 国货当自强精品课件
- 比多少(课件)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 The foolish Donkey愚蠢的毛驴的故事英语伊索寓言
- 2021年怀化市会同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即兴口语(姜燕)-课件-即兴口语第二章PPT-中国传媒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