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济学:产权_第1页
企业经济学:产权_第2页
企业经济学:产权_第3页
企业经济学:产权_第4页
企业经济学:产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企业从工场制、工厂制、现代公司制发展而来,逐渐演化出诸如私有财产、诚信、契约、交换、贸易、竞争、收获等行为规则,现代产权思想的演进始终与企业行为分析紧密联系,科斯的产权理论研究也是起源于企业制度考察。如果说科斯、威廉姆森、布坎南、舒尔茨、斯蒂格勒等人的贡献在于构造了现代产权理论的基本理论体系,那么,进入20世纪60年代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另一批学者则把注意力转向运用产权理论分析各类企业行为,从而开拓出产权理论新的发展趋势。第一节

产权的内涵一﹑产权的定义产权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它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从推动或促进产权交易的角度,对产权可作以下概括:首先,产权是与财产有关的、具有排他性的权利;其次,产权是能够流动或可让渡的权利;再次,产权是具有可分性的一种权利;最后,任何产权,都必须是有边界、可计量的权利。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将产权与资产这两个概念区别开。二﹑产权的类型产权按照不同的属性进行分类,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一)私有产权私有产权也称私人产权,它表现为财产主体是私人,财产归个人所有,一切与财产相关的社会性权利均掌握在个人手中。(二)公共产权公共产权,表现为财产主体是公众,财产在法律上属于公众所有。同私有产权相比,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构成公众的每个成员,不能拥有任何一项只归自己的权利,大家都没有排他性的使用权。(三)国有产权国有产权,表现为财产主体是国家,财产在法律上属于国家所有。三﹑产权的功能产权的功能是指产权所发挥的有利作用。产权最基本的功能,在于明确规定产权主体对客体的关系,以及不同产权主体相互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产权的主要功能有:1.界定交易界区。2.规范交易行为。3.使交易者形成稳定的收益预期。4.降低交易费用。5.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四、产权结构经济学中的“结构”一词一般被定义为主体的构成及其数量比例关系,产权结构也可以理解为产权的构成及其数量比例关系。从拥有权利的经济行为主体的不同角度,产权结构可以理解为不同性质的产权关系在一个社会中的构成状况,如私有产权、公共产权、国有产权组成的产权制度形式;从产权具体实现形态的不同角度,产权结构可以理解为产权不同权能的构成及其数量比例关系,如所有权、处置权、使用权等组成的企业制度形式。一般认为,对任何特定财产的完整的产权,都是一组权利,由不同的权项组成。从而,产权结构可以定义为特定考察范围内,产权的内部权利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第二节

产权基本理论

一、产权理论的发展及演变(一)古典产权理论的萌芽古典经济学对产权制度及演变至少指出了六方面特征。第一,他们认为作为历史文明最为进步的方式,市场经济制度所弘扬的自由竞争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平等、自由、虔诚等等权力和精神,本质上是以私人财产权利的平等、自由交易为前提的。每一人可以自由平等地并受制度保护地拥有排他性的产权,是属于“天赋人权”的内容,应是永恒的自然。第二,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把历史变化的根本原因,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时代产生的根本原因归结为财产权利制度的变化。第三,私有财产利益的增加是激发个体积极性最有力的保证,正是私有产权的存在,才使人们将各自资产投入市场竞争以追求最大收益成为可能,因而私有产权越明晰,竞争越充分。第四,私有产权不仅是对个体积极性的根本激励,而且是形成和维持社会秩序的根本动力由于人们基于私有产权规定的排他性利益,普遍通过市场竞争追求私有利益极大化,而这种竞争的结果便是使各类同等资产在不同领域实现的收益趋于相同,人们在主观上追求私有利益极大化的同时,客观上形成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第五,社会管理的权威,即对于社会经济生活的诸方面的管理权,可以产生于多方面原因,但财产权力是一切权力的基础。斯密特别从法学上定义了市场机制中的私人产权,指出这种作为社会权力基础的财产权力,包括排他性的物权和人权。斯密指出正是这种财产权利在制度上决定着经济中竞争自由的程度和交易公平的程度;同时,斯密概括了作为经济性质的财产权利与作为国家法律界定的财产权和国家立法及政府司法、行政权力的关系;指出经济上的私人产权是其它一切权力存在的基础,而私人产权又需要国家法律制度和行政制度来保护。第六,斯密已具有用产权思想来分析公共工程性和公共品的意识。(二)现代产权理论的演进在对正统经济理论的批判中,引发了许多不同的经济学派和经济理论及相应的方法产生。现代产权理论便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种。现代产权理论主要研究现代市场经济中产权及其结构和安排对资源配置及使用效率的作用和影响,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流派之一。它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科斯在对传统的西方古典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的一些根本缺陷进行反思、批判和修正的基础上首先提出,并在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由威廉姆森、诺思、舒尔茨、斯蒂格勒、阿尔钦、德姆塞茨和张五常等人丰富和发展之后逐步形成的。二、科斯定理(一)科斯定理的前提条件:明确产权和交易成本产权明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财产的归属关系是清楚的,即财产归谁所有,谁是财产的所有者或谁拥有财产的所有权是明确的;二是在财产所有权主体明确的情况下产权实现过程中不同权利主体之间的权、责、利关系是清楚的。科斯的交易成本是指运用价格机制的成本,它至少包含两项内容:第一,发现相关价格的成本,即获得可靠市场信息的成本;第二,谈判与履约的成本,市场当事人之间是存在冲突的,为克服冲突就要谈判;缔约并求助于法律,因而,要建立企业间有效的联系就需支付费用。(二)科斯定理的构成科斯定理由三组定理构成,其核心在于交易费用与产权安排的关系,提出了交易费用对制度安排的影响,为人们在经济生活中作出关于产权安排的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方法。科斯第一定理:如果交易费用为零,不管产权初始如何安排,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那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即市场机制会自动达到帕雷托最优。科斯第二定理: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世界里,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科斯第三定理:描述了这种产权制度的选择方法,即:如果不同产权制度下的交易成本相等,那么,产权制度的选择就取决于制度本身成本的高低。(三)科斯定理的应用科斯定理的确把产权命题与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有机地联系了起来,从产权和由此而来的交易成本角度,重新对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有效准则进行反思,重新探讨实现资源配置有效性的条件,把交易成本、社会成本、产权及相应的法律形式等范畴纳入资源配置有效性考察逻辑之中,从而,在解决外部效应问题、管理创新及企业改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便是要尽可能使社会成本降低,如果从产权结构上选择多种制度方式,并比较各种产权制度安排下的社会成本,根据成本原则来确定制度结构,则可以达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有效。三、超产权理论超产权理论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种企业理论,泰腾郎、马丁和帕克等学者通过对产权理论进行实证解释和逻辑演绎,以竞争理论为基础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企业产权改革、利润激励只有在市场竞争的前提下才能发挥作其刺激经营者增加努力和投入的作用。要使企业完善自身制度,基本动力是引入竞争,变动产权只是改变机制的一种手段。(一)产权理论的局限性产权理论主要解决了企业经营者的利益激励问题,但没有涉及精神激励。(二)超产权理论的基本观点超产权理论有两项基本内容,一是企业制度,二是竞争理论。企业制度主要包括信息非对称下的合同激励机制理论、信息非对称下的经理聘选理论、监督机构和产权结构等。超产权理论认为,利润激励与经营者努力投入未必存在必然的正向关系,利润激励只有在市场竞争的前提条件下,才能发挥其刺激经营者增加努力与投入的作用。竞争理论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竞争激励论;二是竞争激发论;三是竞争发展论;四是竞争信息完善论。(三)超产权理论的突破1.超产权理论拓展了产权理论对企业绩效决定因素分析的视野,丰富发展了产权理论。2.超产权理论阐明了自然人私有企业和公共企业,孰优孰劣的前提条件,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解释了今天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趋势,指出发达国家国有企业改革,在由国有国营向国有商业化、公共私有化转化的同时,更致力于打破垄断创造竞争。3.超产权理论阐明了竞争的作用。4.超产权理论所强调的竞争激励与治理机制,比产权理论在实证解释方面更具有内在逻辑性,既能解释私有企业的成功,也能解释国有企业的不败,相比之下,产权理论却不适用于说明后者。第三节

企业产权制度

一、企业制度与产权企业制度是企业产权制度、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制度的总和。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产权制度,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制度是以产权制度为基础的,三者分别构成企业制度的不同层次。企业组织形式是指企业财产及其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状态,它表明一个企业的财产构成、内部分工协作与外部社会经济联系的方式。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是企业为求得最大效益,在生产管理实践活动中指定的各种带有强制性义务,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项规定或条例;是对企业管理活动的制度安排,包括公司经营目的和观念,公司目标与战略,公司的管理组织以及各业务职能领域活动的规定;是企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定和准则的总称。从产权角度来看,企业的各项管理职能是在一定的产权关系下履行的,没有产权关系的约束,管理活动无从开展;而企业的各项管理职能、规章、制度、机构,往往又都是表现为一种对于物的,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关于企业经营活动及其结果的责权利的合同关系。企业兼并、分立、破产、资本结构优化、资产重组等涉及到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离不开产权的界定、流动、保全、优化。所以,产权关系贯穿在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二、企业产权制度演变(一)业主制产权制度业主制这一企业制度的物质载体是小规模的企业组织,即通常所说的独资企业。在业主制企业中,出资人既是财产的唯一所有者,又是经营者。企业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经营,并独自获得全部经营收益。这种企业形式一般规模小,经营灵活。正是这些优点,使得业主制这一古老的企业制度一直延续至今。但业主制也有其缺陷,如资本来源有限,企业发展受限制;企业主要对企业的全部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经营风险大;企业的存在与解散完全取决于企业主,企业存续期限短等。因此业主制难以适应社会化商品经济发展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要求。(二)合伙制产权制度合伙制产权制度是一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投资,并分享剩余、共同监督和管理的企业产权制度。合伙企业的资本由合伙人共同筹集,扩大了资金来源;合伙人共同对企业承担无限责任,可以分散投资风险;合伙人共同管理企业,有助于提高决策能力。业主制企业产权制度,虽然从产权明晰的角度看有它的优点,但由于个人资金和个人的投资能力有限。同时也由于投资者承担无限责任,他也不愿意经营风险较大的业务,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利。合伙制的产权结构仍存在不足,合伙制企业一般都局限于较小的合伙范围,以小规模企业居多。(三)公司制产权制度现代公司制企业的主要形式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制的特点是公司的资本来源广泛,使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出资人对公司只负有限责任,投资风险相对降低;公司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保证了企业决策的独立性、连续性和完整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公司制产权制度的特征:1.公司制企业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2.公司产权制度的权利安排是三权分离。3.公司制企业的投资者有限责任制度。三、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