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智慧0405a07近代哲学_第1页
西方哲学智慧0405a07近代哲学_第2页
西方哲学智慧0405a07近代哲学_第3页
西方哲学智慧0405a07近代哲学_第4页
西方哲学智慧0405a07近代哲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三月2024西方哲学智慧0405a07近代哲学一、十七世纪欧洲哲学如果把欧洲各民族在我们这个时代以前的220年中的思维活动作一简短而十分确切的叙述,就会发现他们一直是依靠17世纪的天才在观念方面给他们累积的财富来活动的。这个时代的人继承了16世纪的历史性革命所具有的观念酵素。同时他们又把涉及人生各方面的现成思想体系传给后代。……总之,这个世纪可以说是时间不够,没法把天才人物的重大事件摆布开来。——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一)科学革命与理智生活的世俗化

1.快速发现的科学(Rapid-discoveryScience)“人类理智可以理解某些命题,即某些相当精确的数学命题,并由此具有了如同大自然一样的绝对确定性。……其客观确定性与神所知的命题是相等的,因为它成功地理解了必然性”。——伽利略2.理智生活的世俗化(二)理智共同体的重组与现代性的特质

在17世纪中期这一大变革的时代有6个圈子:英国的柏拉图主义与世界性科学运动;与之类似的巴黎科学-哲学运动,笛卡尔-梅森、Port-Royal集团和LibertinsÉrudits(自由知识分子);完成这一阵营的是阿姆斯特丹的宗教普世主义者(1640-1680年代)(三)“现代性”(modernity)特质1.机械论的世界图景:世界描述为“一架机器”,一架“自动机”;“自然是永远和到处同一的”。自然现象只能用自身来解释,不能让“天意成为无知的避难所”。理性使自然透明起来,为自然“祛除了魔力”2.确定性的寻求:理性与经验、确定性的建构与理性的怀疑精神构成了近代哲学的两个焦点。3.能力的寻求:“人类知识和人类能力归于一;因为凡不知原因时即不能产生结果。要支配自然就须服从自然;而凡在思辨中为原因者在动作中则为法则。”(四)勒内·笛卡尔新世界的哲学是从笛卡尔开始的。从笛卡尔起,我们踏进了一种独立的哲学。这种哲学明白:它自己是独立地从理性而来的,自我意识是真理的主要环节。(哲学在它自己的土地上与哲理神学分了家,按照它自己的原则,把神学撇到完全另外的一边。)在这里,我们可以说到了自己的家园,可以象一个在惊涛骇浪中长期漂泊之后的船夫一样,高呼‘陆地’。笛卡尔是那些将一切从头做起的人们中间的一个;近代的文化,近代哲学的思维,是从他开始的。——黑格尔RenéDescartes1596-1650正如喜剧演员刻意遮盖脸上的赧色,便以角色的服装为遮盖,同样,当我登上至今我一直以观众的身份出现的世界舞台的时候,我戴上面具行走。(1)服从我国的法律和习俗,笃守我靠上帝保佑,从小就领受的宗教,在其他一切事情上以周围最明智的人为榜样;(2)在行动上尽可能坚定果断,一旦选定某种看法,哪怕它十分可疑,也毫不动摇地坚决遵循,就像它十分可靠一样;(3)永远只求克服自己,不求克服命运,只求改变自己的愿望,不求改变世间的秩序。——《方法谈》怀疑方法天赋观念(innateidea)我思故我在(cogitoegosum;IthinkthereforeIam.)。“我思”并不仅仅是认识的主体,它同时还是一个形而上学的实体。这个实体是一切变化的根源,但它自身确实不变的;是各种性质的承载者或本质,但它自身却不是某种性质;是表述它的谓词的主词,但它自身却不能用于表述其他东西。笛卡尔从对思维的直接认识上升到了反思的形而上学,从而把“我思”建立为实体,并从这样一个实体出发,又建立起上帝这个绝对的实体心身二元论(Dualismofmindandbody)人类知识体系是一棵大树,树根是形而上学,树干是物理学,树枝是其他的科学(主要是医学、机械学和伦理学)伟大哲学家当中人格最高尚、性情最温厚可亲的。按才智讲,有些人超越了他,但是在道德方面,他是至高无上的。——罗素(五)斯宾诺莎代表作:《伦理学》、《神学政治论》Spinoza1632—1677Caute(宁静)放逐“希伯莱之光”我们咒逐、孤立、憎恨和咒骂斯宾诺莎……主将永不饶恕他;主将对这个人表示愤怒和给予惩罚,并使他领受《摩西律书》所载诅咒的所有灾祸;主要在普天之下毁他的名;并且对于他的堕落,主将按照载入《摩西律书》中的苍天之下的所有诅咒把他逐出以色列人的十二支族。我们命令:任何人都不得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与他交往,不得对他表示任何好感,不得与他同住一屋,不得与他同在两米的距离之内,不得读他著述和书写的任何东西。人生的磨难塑造了伟大的思想“当我受到经验的教训之后,才深悟得日常生活中所习见的一切东西,都是虚幻的、无谓的,并且我又确见到一切令我恐惧的东西,除了我的心灵受它触动外,其本身既无所谓善,亦无所谓恶,因此最后我就决意探究是否有一个人人都可以分享的真正的善,它可以排除其他的东西,单独地支配心灵。这就是说,我要探究究竟有没有一种东西,一经发现和获得之后,我就可以永远享有连续的、无上的快乐。”(《理智改进论》)1、实体-属性-样式(substance–attribute–mode);几何学方式神即自然。在永恒的秩序下,从理智的角度看,自然即神,具有绝对无限的神性,它以自身为原因,因此是自因(causasui)的惟一实体,不假他物即可独立自存;而在绵延的(时间性的)秩序下,从经验的角度自然表现为各种样式(mode)。样式是从神的属性的变异,或者说是以不同形态在表现神或自然这一绝对的惟一实体。广延和思想是能够为我们所知的神的两种属性,人的身体和人的心灵就是分别表现这两种属性的样式。2、幸福或身心健康是他的旨归,理性的指导是他的原则。3、市场街的斯宾诺莎:作为“圣人”他没有感受到幸福,作为“傻瓜”他却充满了活力。【理性伦理与叙事伦理】Spinoza'sHut我们幸而生于共和国中,人人思想自由,没有拘束,各人都可随心之所安崇奉上帝。自由比任何事物都为珍贵。我有鉴于此,欲证明容纳自由,不但于社会的治安没有妨害,而且,若无此自由,则敬神之心无由而兴,社会治安也不巩固。我相信我做此事,也非无益之举。——《神学政治论》斯宾诺莎的生涯没有丝毫可非议的余地,这是可以肯定的。它纯洁、无疵,就像他那成了神的表兄耶稣基督的生涯。而且有如基督,他也曾为了自己的学说而受苦,并像基督那样戴上了荆冠。——海涅(六)莱布尼茨莱布尼茨一生被这样一个不可能实现的野心所支配,那就是他企图在理智和政治活功的各个领域中部出人头地。令人惊异的不是他经常失败,而是他已经取得的如此之多的成就。他的成功在于呕心沥血的工作,善于吸收他人的思想,以及对他自己心灵的极度信任的一种罕见的结合。代表作:《单子论》、《人类理智新论》Leibniz1646-1716“单子”monad这个概念源于希腊语monas,意即一个或单纯,个体(individual)也是不可分的意思,是“形而上学的点”。单子是无限多的单纯的精神实体,没有部分,没有广延,因此也就没有可供某物出入的窗户。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相同的单子,这是普遍差异的规律。每个单子就都既“携带着过去”又“孕育着未来”,都具有表现自身欲求的力量,出于自身目的而活动的实体。自然是“大宇宙”,单子是“小宇宙”,它们是“宇宙活生生的镜子”。全部单子的变化发展就自然而然地和谐一致,始终保持着整体的连续性,这便是“预定和谐”的原则我们固然是上帝所预定的必然性所决定的,但遵循理智,认识并服从这种必然性恰恰是最大的自由,正如我们这个现实世界是一切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世界一样。在莱布尼茨表面上的乐观主义背后,隐含着一种肯定个体的欲望与力量,弘扬理性精神,以及希望这个世界和谐而宽容的理想。(七)经验论者:1、洛克代表作:《人类理智论》、《政府论》和《论宗教宽容》心灵是一块白板,知识源于经验。第一性的质(primaryqualities):体积、形象、数目、运动、静止等“原始性质”第二性的质(secondaryqualities):物体中的一种“能力”,它可以借物体各部分的大小、形状、组织和运动等,在我们心中产生色、声、味等感觉JohnLocke1632—1704莱布尼茨认为,天赋观念和真理是作为倾向、禀赋、习性或自然的潜在能力,而天赋地存在于我们心中,并不是作为现实作用而天赋地存在于我们心中。心灵是有纹理的大理石,石头的纹理潜在地与某一现象相合,决定了大理石适合于雕刻的图形;感觉所起的作用好比是使纹路凸显出来的工作。工匠们都知道如何按照天然的纹理加工石料,使雕像清晰可见。洛克却认为,“人们只要运用自己的自然官能(naturalfaculties),则不用天赋印象的帮助,就可以达到知识的确定性”。人的心灵就如同一块“白板”(tabularasa),上面原本没有任何标记;后来通过经验便在上面印上了印痕,形成了观念和知识。洛克的自然官能除感官的印象之外,还包括心灵的分辨力(discerning)、组合功能(compounding)、命名和抽象作用等等,可以把通过感官获得的简单观念加工为复杂观念。因此,人心虽是一张白纸,但并不缺乏必要的天赋能力。2.贝克莱观念的存在就在于被感知存在就是被感知(“Esse”is“Percipi”);抽象观念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

存在就是被感知和感知:观念、心灵、上帝物是观念的集合GeorgeBerkeley1685-17533.大卫·休谟自我评价:“平和而能自制,坦白而又和蔼,愉快而善与人亲昵,最不易发生仇恨,而且一切感情都是十分中和的。”(《自传》)特征:(1)好人而以做坏事为目的;(3)非常用功,但无补于人亦无益于己;(8)非常“怕难为情”,颇谦虚,但绝不卑逊;(13)有热诚而不信宗教,讲哲学而不求真理;(14)虽讲道德,然不信理智而信本能;(15)好与女子调情,而决不使未嫁的姑娘的母亲发急,或已嫁的姑娘的丈夫拈酸。DavidHume1711-1776代表作:《人性论》、《人类理解研究》、《道德原则研究》、《自然宗教对话录》。观念是印象的摹本、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显微镜”、“剃刀”和“叉子”温和的怀疑论:自我不过是一束知觉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根据经验来的一切推论都是习惯的结果而不是理性的结果两种知识(观念的关系和实际的事情):我们如果相信这些原则,那我们在巡行各个图书馆时,将有如何大的破坏呢?我们如果在手里拿起一本书来,例如神学书或经院哲学书,那我们就可以问,其中包含着数和量的任何抽象推论么?没有。其中包含着关于实在事实和存在的任何经验的推论么?没有。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它投在烈火里,因为它所包含的没有别的,只有诡辩和幻想。休谟问题:或然的归纳推理在逻辑上是得不到证明的,也就是说归纳推理如何从全体过渡到结论、从个别过渡到一般,即归纳的合理性问题,在逻辑上是得不到证明的。由此看来,自然似乎指示给我们说,……你可以尽量爱好科学,但是你必须让你的科学成为人的科学,必须使它对于行为和社会有直接关系。它又说,奥妙的思想和深刻的研究,我是禁止的,如其不然,那我将严厉地惩罚你,我将说它们给你带来沉思的忧郁,将使它们把你陷在迷离恍惚的境地,将使你的自命的发明在发表出去以后受到人们的冷淡的待遇。你如果愿意做哲学家,尽管做好了,但是你在你的全部哲学思维中,仍然要做一个人。

二、启蒙哲学美国第三任总统,独立宣言的起草人托马斯·杰斐逊:民众的普遍启蒙,会让暴君和对身心的压迫像黎明时分的恶魔一样消逝无踪。启蒙哲学的要义在于:理性人皆有之,而非某些人的特权;人性本善,而人生的目标是此岸的世俗幸福,而不是彼岸的神圣恩宠。这个目标只借助科学即可实现,因为知识就是力量,而前进中最大的障碍是无知、迷信和不宽容。要想克服这些障碍,我们需要启蒙(不是革命)。启蒙与德性的进步相辅相成,通过启蒙,世界就会进步。从政治和社会思想来看,首先,自然法保障了个人的权利,其次,关于开明的自利(enlightenedself-interest)的道德理论认为,我们应当追求自身的最好状态,而从社会学意义上,自利的和谐是存在的,因为为自身利益而奋斗有助于增加每个人的福利;再次,一个理想的国家是保护财产权利和个人自由的,也应当是有效率的。启蒙运动遍及欧洲各国,而以法国与德国的运动最为典型,但英国也决不能被忽略。法国的著名启蒙思想家有伏尔泰、卢梭、孔狄亚克、摩莱里、马布里、拉美特利、狄德罗、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德国有莱辛、赫尔德、席勒、歌德、福尔斯特等,康德为德国启蒙运动盛期的著名代表;而英国则是启蒙思想的发源地,特别是洛克,在世界历史上,政治哲学家的影响之深远,几乎无出其右者。他不但为英国光荣革命作了论证,而且他提出的天赋权利、立宪政府和反抗暴政的权利是法国革命在理论上的一个重要根据,并很快被美国思想界所接受,为殖民地反抗英国的压迫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在“独立宣言”中,大段的文字几乎都是《政府论》下篇的翻版。1、霍布斯:自然法与利维坦霍布斯处于英国政治史上风雨飘摇的时代。贵族与议会之间的内战造成的社会动荡,人与人之间为了生存而展开的残酷竞争,让霍布斯感受到和平和秩序的急迫性,为此就必须建立一个在拥有专制权力的君主统治下的强有力的政府,以保证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以及契约的履行。这便是他支持专制君主制的原因。强烈的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与强烈的专制主义(absolutism)色彩,社会的原子化与严格的政治控制可以携手而行,因为当人们不是因为社会纽带而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就有必要使用外部力量以防止无政府状态的产生。代表作:《利维坦》、《论物体》和《论公民》自然状态:“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人对人就象狼一样”。自然本性-自然权利-自然法社会契约:实行权利的第二次转让即第二次订约,每个人都放弃了管理自己的权利,把它授予一个人或一些人所组成的会议,于是便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公共权利,这样联合在一个人格里的人群就叫做“国家”——《圣经》中的巨大海兽“利维坦”。希望在英国出现一个像法国的太阳王路易十四那样“朕即国家”的绝对专制君主Hobbes1588—16792、洛克洛克的天才的主要标志既不是学识渊博,也不是逻辑缜密,而是集中了无与伦比的常识,他借助于这些常识把过去经验产生的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的主要认识集中起来,纳入他这一代更为开明的思想之中。他把这些道理用简明、朴实而有说服力的语言传给18世纪,成为英国和大陆往后政治哲学赖以发展的源泉。自然状态:一种人人平等自由的和平状态。虽然没有政府和法律,但却不是放任状态,有一种人人遵守的自然法在起作用。“理性,也就是自然法,教导着有意遵从理性的全人类:人们既然都是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和财产”社会状态:并非如霍布斯所言是因为畏惧死亡,而是因为这些自由的公民们明白了自身的利益,认识到他们在一个有序的社会中比在自然状态中更安全,生活在一个由法律和代议制政府统治下的社会当中,每个公民的正当权利,特别是财产权,能够得到保障。分权思想:人们自愿订立契约,建立起一个以保护公民的自然权利为惟一目的的民主政府;当政府与人民发生冲突时,人民是最高的裁判官,因为政府只是接受人民委托的受托人。立法权应当由人民的议会来行使,而行政权和外交权虽应归于政府,但政府应当尊重个体不可剥夺的权利。洛克与霍布斯的差别,便是他区别了社会与国家。社会以一种受调节和控制的方式自发地发挥作用,即使在自然状态下,理性的能力仍然足以维系一个社会,而个体的自然权利的使用并不足以导致社会的崩溃。而国家则代表政治上的安排,是政治契约的产物。一个在政治上有序的社会不是专制,而是一个由大多数人统治的服从某些规则的国家。个体自由的最大化和以个体权利为基础的立宪政府是一而二,二而一。对霍布斯来说,国家的目的是保障和平,保护个体的生存;而对洛克来说,国家的目的根本上是保障私有财产。3.孟德斯鸠:法的精神法是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被强迫去做他不应该做的事;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同样会有这种权利要防止滥用权力,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三权分立Montesguieu1689-17554.凡尔那教长伏尔泰

自由就是“试着去做你的意志绝对必然要求的事情的那种权力”。作为天赋的权利,自由表现为人身和财产的自由、言论的自由、信仰的自由等,这种天赋的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它只受合乎自然权利的法律的支配。平等也是人的天赋权利,人是生而平等的,“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都是平等的;当他们发挥各种动物机能的时候,以及运用他们的理智的时候,他们是平等的”。Voltaire1694-17785、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百科全书派”(Encyclopaedists)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誓死保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百科全书派”的领袖狄德罗(DenisDiderot,1713-1784)发出了战斗的号角:“人们在用最后一个教士的内脏作绞索把最后一个国王绞死以前,他们决不可能自由。”在与百科全书派相联系的人物中,有个人物却是比较难以捉摸而又极其重要的。他的禀性腼腆温柔,但在激情奋发的时候却是那样激烈、高傲而不可驯服;他性格敏感,思想敏锐,但又是一个无系统的思想家,没有受过严格的逻辑训练;他是启蒙思想家中的一员,但当启蒙思想家们为理性、文明、科学和进步而高唱赞歌之时,他却发现使人文明起来的东西,同时也是使人类没落下去的东西(私有制);他渴望自由与平等,但又发现“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反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他倡导合理的社会契约、公意和人民主权的民主共和国,成为法国大革命的领袖罗伯斯庇尔的思想导师,但他的道德理想国的内在理路却有导向专制集权主义的嫌疑。6.卢梭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新爱洛伊斯》、《社会契约论》、《爱弥尔,或论教育》和《忏悔录》从平等的“自然状态”进入了不平等的“社会状态”,是因为他有一种独特的“自我完善化”的能力。Jean-JacquesRousseau1712-1778使人文明起来,而使人类没落下去的东西,在诗人看来是金和银,而在哲学家看来是铁和谷物。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伴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的是不平等的深化和普遍的道德堕落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反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这种变化是怎么形成的?我不清楚。是什么才使这种变化成为合法的?我自信能够解答这个问题。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契约行为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和集体的“共同体”,即由全体个人的结合而形成的公共人格,即“共和国”。在人民主权的国家中,每个人都具有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双重身份,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在此只有相对的意义。为了使社会契约不至于成为一纸空文,任何人拒不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强迫它服从,这就等于说“迫使他自由”。只有在这样的社会契约之下,人类从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所发生的变化才是合理的,在他们的行为中正义代替了本能,而他们的行动也就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道德性。三、德国古典哲学(一)康德《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第一版,1787年第二版)、《未来形而上学导论》(1783年)、《道德形而上学原理》(1785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判断力批判》(1790年)、《单纯理性范围内的宗教》(1793年)和《道德形而上学》(1797年)ImmanuelKant1724-1804“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总是以时时翻新、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在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