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天祥的爱国精神及其影响_第1页
论文天祥的爱国精神及其影响_第2页
论文天祥的爱国精神及其影响_第3页
论文天祥的爱国精神及其影响_第4页
论文天祥的爱国精神及其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下载原文可修改文字和底色颜色查看原文论文天祥的爱国精神及其影响摘要作为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文天祥的爱国精神也被后人称为“**精神”。古代仁人志士的爱国事迹,是文天祥爱国主义精神的渊源;严格的教育和良好的环境,是文天祥爱国主义思想形成的基础;社会的动荡和时代的变迁,是文天祥的爱国主义思想升华的条件;直到生命最后一息的抗元斗争,是其爱国主义思想的生动的具体体现。他宁死不屈,以死报国,其可歌可泣的爱国精神,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本文旨在说明文天祥爱国思想的来源、形成、发展、具体表现,以及影响。

关键词爱国思想;具体表现;巨大影响AbstractAsanationalheroandpatrioticpoetoftheSouthernSong,WenTianxiangwasfamousbyhispatriotism,whichwasnamed"Wenshanspirit".ThepatrioticachievementofancientpeoplewasthesourceofWen'sunbendingspirit..ThestricteducationcircumstancewasthefoundationofWen'spatrioticthought.TheunrestofsocietyandthechangingoftimescausedthepromotionofWen'spatrioticthought.ThestruggleofthegreatdreamuntilthelastmomentwasthevividreflectionofWen'spatrioticthought..Inaword,hewilldiebeforedishonor.HismovingandheroicdeedsarethepricelesstreasureofthewholenationofChina.Theintentionofthisarticlehopestoindicatetheorigin,formulation,development,embodimentandtheinfluenceofWen'spatrioticthought..

Keywordsthepatrioticthought;embodiment;thegreatinfluence.绪论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江西**人,是南宋后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爱国诗人。著有《**先生全集》。朱德《游罗岗祠》:“罗岗山下罗岗祠,留有**四首诗,忠心为国声名在,仪表堪称后世师”[1]。毛泽东在读《新唐书·徐有功传》时写下批语:“岳飞、文天祥……闻一多诸辈,以身殉志,不亦伟哉!”[2]文天祥矢志不**的爱国豪情、宁死不屈的高尚气节也称为“**精神”。**精神是国家之魂,是民族之根,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它既激发了中国古代仁人志士反抗民族压迫的斗争,也受到现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赞扬。一、爱国精神的来源及形成文天祥在理宗三年,状元及第。作为南宋末年的爱国志士和民族英雄,在元军大举进攻南宋之时,率领勤王之师奋勇抵抗。在被俘之后又宁死不降,其光辉形象彪炳史册。他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已是家喻户晓。他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的。(一)良好的家庭教育文家祖籍**,是西汉**学开山文翁的后裔,有久传的家学渊源。文天祥的父亲文仪,人称革斋先生,是一位有学识的读书人。文仪继承祖业,以读书教书为业,使文天祥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先君子革斋先生事实》中记载:“文仪嗜书如饴,蓄书如山,至天文、地理、医卜等书,游骛殆遍”。[3]文仪对文天祥兄弟的教育非常严格“夜呼近灯诵日课,诵竟,旁摘曲诘,使不早恬,以习于弗懈,小失睡,即示颜色。虽盛寒暑,不纵检束”。[3]文天祥的母亲曾德慈,知书达礼,勤俭持家,为了延师教子,她典当自己结婚的首饰,并且经常给文天祥讲述历史上忠节人物的故事。文天祥在《**哭母小祥》中写到“母尝教我忠,我不违母志”。(二)名师的培养塑造嘉熙四年(1240),江万里任**知州时,创建白鹭洲书院,并与当时的**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并称为“宋代江西三大书院。”江万里是朱熹的再传弟子,创办书院的目的在于传播理学思想,兴学化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因此“**理学之风著于海内”。宋恭帝德元年(1275),元军破饶州,赋闲在家的江万里,痛哭流涕地说:“大势不可支,余虽不在位,当与国共存亡!”[4]毅然投水殉国,江万里的爱国壮举,激励着文天祥,是文天祥坚持抗元斗争及其宁死不屈精神的楷模。文天祥曾写道:“公家番阳,城陷,义不辱,自沉而死。予洒血攘袂,颠**驱驰,卒以孤军陷没,无益于天下。追忆公言,辄为流泪。”[4]江万里精神对文天祥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正如爱国词人刘辰翁所说:江万里“志念在国家,精神在庐**”。文天祥在白鹭洲书院读书时,又得到时任白鹭书院山长欧阳守道的谆谆教诲。《宋史》称欧阳守道为“庐**醇儒”,文天祥在《祭欧阳巽斋先生》一文中写道:“先生之学,如布帛菽粟,求为有益于世用,而不为高谈虚语,以自标榜于一时。先生之文,如水之有源,如木之有本,与人臣言依于忠,与人子言依于孝,不为蔓衍而支离。先生之心,其真如赤子,宁使人谓我迂,宁使人谓我可欺。先生之德,其慈如父母,常恐一人寒,常恐一人饥。其与人也,如和风之著物,如醇醴之醉人,及其义形于色,如秋霜夏日,有不可犯之威。其为性也,如盘水之静,如佩玉之徐;及其赴人之急,如雷霆风雨,互发而交驰。其持身也,如履冰,如奉盈,如处子之自洁;及其为人也,发于诚心,摧山岳,沮金石,虽谤兴毁来,而不毁其所为。天子以为贤,缙绅以为善类,海内以为名儒,而学者以为师”[3]文天祥对这些教诲铭记于心,对欧阳守道的为人更是推崇备至。(三)庐**先贤的激励文天祥的家乡,最著名的忠烈之士莫过于“四忠一节”。他们是见义勇为、疾恶如仇的文忠公欧阳修;为金兵所俘、宁死不屈的忠襄公杨邦义;力主抗金、乞斩秦桧的忠简公胡铨;立朝刚直、力排权贵的文忠公周必大;为官清廉、富贵不淫的文节公杨万里。这几位客家乡贤的事迹,深深打动了文天祥的心,是他的精神导师和立身楷模,是文天祥学习和效法的榜样。文天祥十八岁入**学宫拜谒欧阳修、周敦颐、朱熹等先贤遗像时就立下了“殁不俎豆其间,非夫也”的雄心壮志,决心以朱熹等人为楷模,为国为民尽心尽力。《**州学贡士庄记》中记载“:是邦学者,世修欧、周之业,人负胡、杨之气。”[3]这几位著名的乡贤直接促成了庐**“文章节义之邦”的形成。欧阳守道在《监丞祠堂记》中写道:“当其慷慨城下痛哭以勉守者,但见有吾心,不见有使命也。此时宰之命,非君父之命;此君父之命,非宗庙社稷之命也。臣受命于君,君受命宗庙社稷。”这种“社稷为重,君为轻”的思想,以及欧阳玷的“战败而失其地,他日我师取之直;不战而举以与之,他日我师取之曲”“祖宗之地当死守,尺寸不可以与人!”的爱国格言,对文天祥同样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四)忠烈志士的影响文天祥“儿时爱读忠臣传”,高中状元后作谢恩诗表示:“第一胪传新渥重,报国惟有厉清忠。”[3]他在千古绝唱《正气歌》中,将十二位贤哲一一列出,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出使被扣,誓不屈服的苏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死守**,壮烈牺牲的张巡,等等。十二位先贤的理想人格和道德风范,是文天祥爱国精神形成的历史文化基因。在诗文创作上,文天祥继承了杜甫的现实主义的文学路线,尤其是受杜甫诗忠君主、重人伦的人格影响最深。在燕京监狱的囚禁生活中,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不屈的斗志,做集杜诗二百首,实现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梦想。《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写到;“观指南前后录可见,不独忠义贯于一时,亦斯文间气之发见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文**之词,风骨甚高,亦有境界。”(五)自强不息的追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5]文天祥一生坚持法天不息的革新精神。他认为圣人之所以能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因为充满着不息的观点。文天祥在《御试策》中提出,皇帝要在天象、民生、人才、士习、兵力、国计、治安、边防八个方面加以改进。在日后的抗元斗争中,文天祥依然坚持着这一追求,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蒙古南侵,奋勇抵抗;被拘元营,誓不屈服;历尽艰险,矢志抗元;即使是在被囚禁在狱中最艰难的时刻,他依然以诗歌做武器顽强的和元朝统治者作斗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二、爱国精神的表现宋咸宗十年(1274),蒙古丞相伯颜“将二十万伐宋”水路齐发。南宋王朝在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文天祥以天下为己任,毅然从忠君开始走上了爱国的道路,实践了他早已定下的“报国臣有志,悔往不可湔”[3]“慷慨为烈士,从容为圣贤”[3]的崇高理想和人生价值。在被罢官归隐家乡**时,文天祥仍然时刻关心国家的安危,他在诗中写道“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3]“近来又报秋风紧,颇觉忧时鬓欲斑”[3]表现了他的忧国忧时的情怀。“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6]并“痛自贬损,尽以家赀为军费。”[6]

当国家危难之际,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时,勤王者只有两人,就是文天祥和张世杰。作为一个爱国志士,他的爱国精神在他的诗和实际行动中得到更充分的展现。(一)矢志不**的豪情宋人郑思肖在《文丞相叙》中提到“公时居乡,挺然作檄文。尽倾家资,纠募吉、**乡三万人勤王。”开赴**,但是南宋朝廷一心求和,刘岳申的《文丞相传》记载说:“至**两月,累奏气终丧,又奏古有墨衰从戎,无墨衰登要津者,乞仍枢密副都承旨。江**抚使,领兵出国门,皆不许。”文天祥写下了传诵千古的名篇《赴阙》。“楚月穿春袖,吴霜透晓鞯。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役役惭金注,悠悠欢瓦全。丈夫竟何事,一日定千年。”[3]他以精卫填海,卧薪尝胆的典故表达了自己矢志复兴南宋大好河山的忠贞和孤愤。同时用自己抗元行动和那些“瓦全”之流形成鲜明的对比。接着奉命到元军营中议和,挺身赴难,出生入死,为国忘身。元军背信弃义,将他强行扣留。“吾南朝状元丞相,但欠一死报国,刀锯鼎,非所惧也!”[6]是文天祥在元营对伯颜最好的回答。文天祥宁死不屈,伯颜只好将他押解北方。

到达**,在当地义士的帮助下,脱离虎口。文天祥以《脱**》为总标题,写下了十五首“难”字时,真实而生动的记述了文天祥逃脱险境的经过。文天祥在《指南录.后序》中简练的总结道:“自己认为当死的场合有18次之多。”,支撑他一直活着的信念就是“万死逃生辅宋皇”。在**乘舟而下,投奔了新立的皇帝端宗。诗歌表示了他南归继续抗元的决心。“几日随风**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3]最后一句话也真实准确地概括了作者在虎口脱险后矢志抗元,复兴宋室的全部活动。明人陈邦瞻《宋末纪事本末》云:“文天祥至行都,拜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兵马。文天祥以国事皆决于陈宜中,因辞不拜。”元朝内部出现动乱,文天祥利用这段这个机会,整顿队伍,“五月,出江西,入**。六月,入兴国县。七月,遣参谋张汴、监军**时赏、**孟溁等盛兵薄**城,邹洬以**诸县兵捣永丰,其副黎贵达以吉诸县兵攻**。吉八县复其半,惟**不下。临洪诸郡,皆送款。潭**璠、张虎、张唐、熊桂、刘斗元、吴希奭、陈子全、王梦应起兵邵、永间,复数县,**何时等皆起兵应天祥。分宁、**、**三县豪杰,皆遣人如军中受约束。”[6]掀起了抗元斗争的有一个高潮。好景不长,元朝政府急忙部署反攻。文天祥军大败,元军紧随其后,血洗空坑,文天祥的一妻、两妾、一子、两女皆被元军所俘。空坑失败,江西一带的抗元斗争形式顿时发生逆转。一些州县得而复失,其他一些地方的督府义军也遭到失败。面对挫折,文天祥并没有灰心,他收集残兵,退至福建汀州,做短暂的修整。文天祥在江西失败的同时,南宋小朝廷也在元军的追击下迁徙不定,极尽颠**流离之苦。在文天祥的不懈努力下终于联系到了行朝,端宗也大加褒奖文天祥,但却拒绝移军入朝。十几年前,匡扶宋室还是有基础的,但现在的朝廷却只能在海上苦苦支撑。中兴宋氏已无望。文天祥一如既往的精神“如精钢之金,百炼而弥劲。”这种精神确实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他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抗元,只是为了尽忠报国。(二)宁死不屈的精神“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天祥吞脑子,不死。”[6]张弘范文天祥把文天祥囚禁在海船中,严加看管。文天祥回首往事、感慨不已。南宋山河破碎,社稷飘摇,他个人的命运如雨打浮萍,半生遭逢,半生艰辛,尽是抗争,尽是挫败与流离。如今身陷敌营,孤苦零丁。提笔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过零丁洋》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船到厓山,张弘范派人到文天祥船上,请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回答说:“我自救父母不得,乃叫人背父母,可乎?”[6]并把这首《过零丁洋》交出以明志。张弘范看后,也就不再催逼。厓山之战,宋军大败,陆秀夫持剑逼其妻子、儿女跳海自尽,自己也背起皇帝投海而死,南宋灭亡。文天祥在《集杜诗**序》中形容自己当时悲伤的心情说:“厓山之败,亲所目击,痛苦酷罚,无以胜堪。时日夕谋蹈海,而防闲不可出矣。”[3]文天祥在被押到江西时开始绝食,一连八天,却没有饿死,正如诗中所说“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3]北行途中,陆续写下了《怀孔明》《刘琨》《祖狄》《许远》等诗篇,赞扬这些历史上的忠臣义士,实际上是以此激励自己。生命不息,就要赋诗继续进行战斗。文天祥在狱中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齿,为颜**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3]全诗一连列举了前代12位凛然之士以及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他们身上的浩然正气是维系天地的基石,是纲常道义的根本,表现为秉公辅佐朝廷,不趋炎附势,巴结权贵。在国难当头的乱世,则表现为忠贞不二的气节,文天祥就是这样的人。而贾似道、留梦炎等辈却和文天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奸相贾似道,在蒙古大军压境之时,对内他玩弄权术,谎报军情,在朝中排除异己。对外却卖国求荣。留梦炎在理宗五年(1245)考中状元,后为左丞相,仕途和文天祥颇为相似,但道路却截然不同。**危急之时,留梦炎逃跑,在**降元。文天祥囚禁狱中之时,留梦炎前来劝降,被其唾骂。恭帝****被削去帝号后,也曾到狱中劝降,同样被文天祥拒绝。忽必烈问众臣“南北丞相孰贤?”群臣回答:“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7],忽必烈亲自劝降文天祥。在文天祥心中一直有那句话激励着自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文天祥语气十分坚定的对忽必烈说“愿与一死,足矣。”[6]“俄有诏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拜而死。年四十七。”[6]忽必烈惋惜说:“好男子,不为吾用,杀之诚可惜也”[7]在文天祥的衣体间,他们发现了一篇附有诗序的赞:“吾位居将相,不能救社稷,正天下,军败国辱,为囚虏,其当死久矣!顷被执以来,欲引决而无间。今天与之机,谨向南百拜以死。其赞曰:孔日成仁,孟日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宋丞相文天祥绝笔”。三、爱国精神的影响为了抗元斗争,文天祥不惜毁家救国。历史告诉我们,关键时刻最能考验人。所谓国难当头,方显出英雄本色。文天祥在国家民族多事之秋、危难之际,不惜牺牲个人和家庭利益,与国家民族同患难共命运,可谓是南宋末年坚持抗元斗争的中流砥柱。文天祥领导的抗元爱国斗争是正义的,这场可歌可泣的斗争虽然失败了,但他的爱国热情,他的浩然正气,对整个中国社会,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一)对当时的影响文天祥的爱国热忱,卷起了南宋各地区的爱国热潮。短短几个月,文天祥便组织了3万义军开赴**勤王。他在南剑州再次起兵时,**时赏、巩信、陈龙复、萧明哲等20余人前来相聚。“邹讽以招谕副使聚兵**,大元兵攻之,溉兵败,同起事者刘钦、鞠华叔、颜斯立、颜起岩皆死。**教授罗开礼,起兵复永丰县,已而兵败被执,死于狱。”[6]“潭**瑶、张虎、张唐、熊桂、刘斗元、吴希爽、陈子全、王梦应起兵邵、永间,复数县,**何时等皆起兵应天祥。”[6]**人民在文天祥爱国精神的感染下也起兵抗元:“元初,兵由**趋潮,梅县及**,应文信国之募,起而勤王,与元兵鏖战,不利,奉驾南行。松口镇卓姓全族八百余人,竟随至崖门,至帝爵沉海,仍无一人降元者。”[8]文天祥的忠肝义胆,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文天祥有诗云:“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3]在国家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秋,文天祥拒绝了元朝高官厚禄和威逼利诱,甚至于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文天样,文天祥仍毫不动摇。临刑时,文天祥向南跪拜,从容就义。其妻欧阳夫人在文天祥衣带中发现《衣带赞》,自赞曰:“孔日成仁,孟日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3]文天祥遇害不久,汪元量《浮丘道人招魂歌》其一曰:“有客有客浮丘翁,一生能事今日终。啮氈雪窖身不容,寸心耿耿摩苍空。**临难气塞充,大呼南八男儿忠。我公就义何从容,名垂竹帛生英雄。呜呼一歌兮歌无穷,魂招不来何所从?”。其九曰:“有官有官位卿相,一代儒宗一敬让。家亡国破身漂荡,铁汉生擒今北向。忠肝义胆不可状,要与人间留好样。惜哉斯文天已丧,我作哀章泪悽怆。呜呼九歌兮歌始放,魂招不来默惆怅。”文天祥以他的实际行动和爱国热忱,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光辉的形象。(二)对后代的影响文天祥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爱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是民族精神的典范,是后人敬仰和学习的楷模。文天祥的爱国行动、精神力量,又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一种具体表现。直到他生命之最后一刻。文天祥抗元的英雄业绩和浩然正气,写下了南宋人民抗元斗争史上最辉煌的一页。他的英雄事迹和可贵精神,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对后世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宋史》对文天祥做了高度评价:“自古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尔。商之衰,周有代德,盟津之师不期而会者八百国。伯夷、叔齐以两男子欲扣马而止之,三尺童子知其不可。他日,孔子贤之,则曰:‘求仁而得仁。’宋至德祐亡矣,文天祥往来兵间,初欲以口舌存之,事既无成,奉两孱王崎岖岭海,以图兴复,兵败身执。我世祖皇帝以天地有容之量,既壮其节,又惜其才,留之数年,如虎兕在柙,百计驯之,终不可得。观其从容伏质,就死如归,是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谓之‘仁’哉。宋三百余年,取士之科,莫盛于进士,进士莫盛于伦魁。自天祥死,世之好为高论者,谓科目不足以得伟人,岂其然乎!”明朝兵部尚书于谦对文天祥极为敬慕,作《**先生像赞》诗曰:“呜呼**,遭宋之季。殉国忘身,舍生取义。气吞寰宇,诚感天地。**谷变迁,世殊世异。坐卧小阁,困于羁系。正色直词,含笑九泉。孤忠大节,万古修传。我瞻遗像,清风凛然。”[9]

这不仅表达了后代对前代英雄景仰崇敬的情怀,更说明文天祥“道在光明照千古”的心愿已实现,“孤忠大节,万古**传”,文天祥的“道”永垂青史。在北京保卫战中,于谦亲自督战,击败瓦剌军。明朝江西巡抚孙燧也在《文丞相像赞》说:“伟哉文公,千古之士!方国脉尚存也,流离颠**,惟恐不得其生;乃国脉既绝也,慷慨就义,惟恐不得其死。求生匪死,求死匪生。生死惟求,成就一是。丈夫事业,固每如此。百事闻风,孰不兴起?”。当生和死不可兼得时,他决心舍生取义。文天祥的生死观,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张煌言在**鲁王政权灭亡后被俘,他在回答敌人的劝降书中写到:“宁为文**,不为许仲平。而被执以来,视死如归。非好死恶生也,亦谓得从**、叠山异代同游,于事毕矣。”同样还有著名的英雄史可法。当清军的铁骑踏进**时,史可法率领军民奋起抵抗,多铎劝降,史可法表示:“城亡与亡,我意已决,即碎尸万段,甘之如饴”。[10]

他们正是受到了文天祥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影响,奋起抵抗,成为著名的民族英雄。到了清代,对文天祥的评价仍是很高。康五瓒《**文信国公祠记》写到:“公忠义炳若列星,由宋迄今,赐爵锡谥,遵尊显备极……庙食遍天下,然公之不朽者,不在祠之有不有也。”乾隆皇帝对文天祥做过这样的评价“当宋之亡也,有才如吕文焕、留梦炎、叶李辈,皆背国以降元,而死君事、分国难者,皆忠诚有德之士也。然此或出于一时之激,奋不顾身以死殉之,后世尤仰望其丰采。若文天祥,忠诚之心不徒出于一时之激,久而弥励,浩然之气,与日月争光。盖志士仁人欲伸大义于天下者,不易成败利钝动其心也。”[11]江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