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试卷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历史考前训练:主观题专练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西汉的太史令。临终前他嘱托司马迁继承自己的事业和著逃理想,写出一部媲美《春秋》的史书来。司马迁于是开始了《太史公书》的撰写。后来国为替投降匈奴的大将李陵(汉代名将李广之孙)仗义执言,激怒了汉武帝,司马迁被处以酷刑。为了完成对父亲的承诺,司马迁忍辱负重,通过多方取材、严格印证、实地考纂,终于写出了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史书——据司马迁《太史公自序》及《报任安书》材料二东晋史学家孙盛在他所著的《晋阳秋》一书中,如实记载了东晋大将桓温北伐前燕,却被前燕大敗之事。桓温看后非常恼怒,威胁孙盛的儿子说:“要是这部史书就这样流传出去,我就杀了你们全家。”孙盛的几个儿子哭着请求父亲修改史书,孙盛誓死不从。为了防止别人篡改,孙盛将《晋阳秋》抄录了两本,托人带给前燕皇帝慕容俊保存。——据房玄龄等《晋书·列传》第五十二章材料三唐朝史学家刘知几批评孔子说:“孔子编《春秋》,经常为有地位、贤明的人隐讳开脱。狄人明明灭了卫国,却国为要掩盖卫桓公的耻辱而不作记载:河阳之会明明是由诸侯召见周王,却在文字上美化为周王外出打猎。要是史书都是这样记载的话,岂不是纵容这些(犯错误的)君主,让他们不用害怕制度和法律了吗?”——据刘知己《史通·惑经》(1)材料一中提到的《太史公书》,指的是司马迁的哪一部著作?这部史书的体裁是什么?请你用简单的语言对这部书进行评价。(2)材料二中,东晋北伐的目的是什么?除了北伐,北方少数民族也主动进行过“南征”,请举出一个事例。孙盛宁死不改史书,体现了史学家什么样的精神追求?(3)材料三中,刘知几批评了孔子什么样的做法?春秋时期出现了“诸侯召周王”的现象,说明当时政治上出现了什么变化?(4)结合以上三种材料中史学家们的言行,你认为记录历史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的统一,建立起“东至海暨(ji,意思是“和”)朝鲜,西至临洮、羌qiang)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统编高中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二他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这些改革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現打下了基础——统编高中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三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清朝最终形成极盛疆域,中国经历了两千年的“统一——分裂——再统一”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今天中国领土的绝大部分早已结为一个整体边疆地区的每一部分都与中原王朝有过长时期的归属关系——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秦的统一完成于哪一年?为了加强国内各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联系,秦朝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他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除了迁都以外,他还推行了哪些改革措施?请写出3点。(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一说秦朝统一和北魏改革有什么共同的历史作用?(4)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趋势是什么?请你为加强祖国边疆治理、维护边疆稳定提出一个有价值的建议。3.文明的演化,不是只有一条路径。民族独立,关注民情,才能获得真正的生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欧洲历史思维导图(局部)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时)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1848—1875》材料三
“穷则变”,但人们认识“穷”往往是从头破血流的失败开始的。也就是说,每一次变都是外来侵略推动的产物。近代中国的思想进化,是“欧风美雨”的产物,是西方催化的结果。……但这个“欧风美雨”更是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在这个腥风血雨中,国人自省,国人自强,是推动近代社会进化的内在动力。——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四
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材料五
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吴玉章回忆录》问题一:请写出材料一中①、②所代表的历史事件的名称。“古典的东西是无与伦比的”所反映历史事件的实质是什么?在认识到“宗教是迷信的”之后,欧洲人开始了新的探索,其中,18世纪末,民众对政治的参与热情最高涨是在什么事件中?问题二:从材料二可知,作者认为日本近代文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这时期的美国人通过什么方式维护了国家统一,推进了本国历史的进步?问题三:根据所学知识,列举一项反映材料三中“头破血流的失败”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在“腥风血雨”中,中国人在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经历了怎样的近代化历程?问题四:材料四中,托洛茨基说俄国在十月革命后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的理由是什么?问题五:材料五中,“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得到解放开始于什么事件?该事件所带来的革命最终以什么事件作为胜利的标志?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21年召开的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此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二
目前形势的基本特点,就是日本要把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国民党营垒中,在民族危机到了严重关头的时候,是要发生破裂的。这种破裂,表现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表现于冯玉祥、蔡廷锴、马占山等风头一时的抗日人物。——摘自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12月27日材料三
现在抗日战争已经胜利结束,中国即将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当前时机极为重要。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在重庆机场的讲话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比较中共一大和中共三大,中共对资产阶级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分析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毛泽东此番讲活的背景是什么?经过重庆谈判,双方签订了什么文件?有何积极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共产党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5.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这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共中央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是为了尽快改变旧中国重工业严重落后的状况。旧中国经济结构畸形,1949年轻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业的70%以上,而重工业所占比重则不到30%。重工业门类残缺不全,多数是采矿业或生产初级原料的工厂,除了一些从事修理和装配的工厂外,没有自己独立的机器制造业。这种畸形状态,严重制约和防碍着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叶扬兵(论“一五”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材料二: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被迫卷入与美国的直接军事对抗,从而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威胁。这种严峻的国际环境,迫切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和作为军事工业基础的重工业。对此,周恩来曾作出具体说明:“有了重工业以后,才能使国防现代化。经过抗美援朝战争,我们的国防力量强大起来了。可是,我们还不能制造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门高级的炮。在运输上,我们自己还不能制造一辆汽车。”——叶扬兵《论“一五”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结构的状况。根据材料二,归纳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材料二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五种社会形态材料一
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几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材料二
封建制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克洛维,是很有远见和才千的国王。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在他的推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材料三
在议会上、下两院共同召开的全体会议上,决议请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共同统治英国,同时向他们提出了一个“权利宣言”,要求国王以后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今后任何天主教徒不能担任英国国王,任何国王不能与罗马天主教徒结婚等。威廉接受了这些要求,即英国王位,是为威廉三世。1689年10月,议会通过了“权利宣言”并制订为法律。——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材料四
1917年1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正式开幕。大会宣告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工兵农苏维埃。苏维埃政权随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请回答:问题一:材料一中的“法典”的名称是什么?“法典”的出现表明人类社会具有哪一传统?从材料可以看出,人们可以通过“法典”了解古巴比伦社会哪些特征?(最后一问不得照抄原文)问题二: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中世纪基督教的传播有何特点?中世纪基督教会提倡“神权至上”,这一主张后来遭到哪一事件中提出的什么观点的反对?问题三:材料三发生的背景是什么?材料三结尾部分的“法律”的名称是什么?以该法律为基础,该国逐渐形成了什么政治体制?问题四:材料四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材料四反映出该历史事件哪一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在原始社会之后,人类历史先后出现了哪四种社会制度?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扩大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材料二
如图材料三
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摘自报刊《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描述的是什么政治制度?这一政治制度对后世有什么影响?其中的“最高权力机构”的是什么?(2)材料二图中反映了15世纪的哪一重大事件?此事件的影响是什么?首次实现环球航行的是哪位航海家?(3)阅读材料三,欧洲17—18世纪政治制度改变的重大事件有哪些?这些重大事件对整个世界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的交通设施。阅读下列有关铁路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初,已经有人开始修建“铁路”来运输货物。那时的路轨是木制的,车厢是由马匹拉动的。1825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拖着车厢载着450名乘客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1830年以后,英国掀起投资建设铁路的狂潮,到1851年,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人民教育版社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材料二:1881年,唐山到胥各庄修建一条9公里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运输业的真正开端。1895年后十余年间,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中国铁路建筑权益,形成闻名一时的“利权争夺战”。这十余年是中国铁路建设呈现高潮的年份,共修筑8900余公里,列强直接投资和通过货款控制的铁路占上述总里程的85%。清政府在此形势下着手修建了京张铁路。——摘编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材料三: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材料四:高铁肇始于日本、发展于欧洲、格局大变于中国,中国的高铁产业和装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随着国家领导人多次在国际场合推销中国高铁,“高铁外交”席卷全球。——摘编自《凤凰读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近代交通运输在动力方面的变化及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或条件)。概括1825—1851年英国铁路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中国铁路建筑权益”的原因。面对列强的侵略,唐胥铁路、京张铁路的修建有什么积极意义?(3)从材料三示意图中可知,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铁路交通建设的重点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4)结合材料三、四,指出新中国建立后在铁路建设方面主要有哪些变化。9.思想理性化,构建和谐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中的一段独白:“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材料二:“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所以最近两三年间,算是画出一个新时期来。”——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2年)材料三:“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自20世纪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儿出现的便是帝制。然而那一道门终究没有敲开,袁氏在门外死掉了。”——《鲁迅全集》材料四: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最近,全球将建成500多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全世界的孔子学院正以每4天诞生一所的速度增加。——新华网(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社会思潮?推动这一社会思潮向前发展的有哪三大事件?(2)材料二中梁启超归纳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有什么史实依据?(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袁世凯时代为什么没有敲开“那道门”?(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孔子学院在全球广泛开设的意义。10.俄乌冲突的问题由来已久,也必将对未来世界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早在冷战时期,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就提出:“在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之间,如果他们想要达成协议的话,就必须分清:那是你们的势力范围,而这是我们的势力范围。”当时,苏联坚决要在其军事力量所能控制的东欧的势力范围内建立对苏联友好的政府,从而把东欧这条入侵苏联的危险走廊变成保卫苏联的安全地带。——摘编自人教版《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二:1991年7月,华约宣布解散,俄罗斯为谋求西方经济援助而从东欧地区收缩力量,使东欧地区出现“力量真空”的局面。苏联解体后,美国认为“一个扩大和民主的欧洲必须是一个没有尽头的历史进程,不应受在政治上任意涂抹的地理的限制”。而西欧外交官则认为“如果欧洲国家团结起来,我们的力量不会比美国弱,通过北约东扩,我们向成员国以外的国家证明了一种有用的东西”。——摘编自《光明日报:北约东扩是引爆乌克兰危机的罪魁》材料三:——摘自新华社2022年4月1日《美国是乌克兰危机不断升级的幕后推手》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时期苏联在东欧建立“势力范围”的主要目的和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北约东扩的原因,分析北约东扩对国际关系的影响。(3)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请你对材料三中的漫画进行简要阐释。初中试卷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历史考前训练:主观题专练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西汉的太史令。临终前他嘱托司马迁继承自己的事业和著逃理想,写出一部媲美《春秋》的史书来。司马迁于是开始了《太史公书》的撰写。后来国为替投降匈奴的大将李陵(汉代名将李广之孙)仗义执言,激怒了汉武帝,司马迁被处以酷刑。为了完成对父亲的承诺,司马迁忍辱负重,通过多方取材、严格印证、实地考纂,终于写出了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史书——据司马迁《太史公自序》及《报任安书》材料二东晋史学家孙盛在他所著的《晋阳秋》一书中,如实记载了东晋大将桓温北伐前燕,却被前燕大敗之事。桓温看后非常恼怒,威胁孙盛的儿子说:“要是这部史书就这样流传出去,我就杀了你们全家。”孙盛的几个儿子哭着请求父亲修改史书,孙盛誓死不从。为了防止别人篡改,孙盛将《晋阳秋》抄录了两本,托人带给前燕皇帝慕容俊保存。——据房玄龄等《晋书·列传》第五十二章材料三唐朝史学家刘知几批评孔子说:“孔子编《春秋》,经常为有地位、贤明的人隐讳开脱。狄人明明灭了卫国,却国为要掩盖卫桓公的耻辱而不作记载:河阳之会明明是由诸侯召见周王,却在文字上美化为周王外出打猎。要是史书都是这样记载的话,岂不是纵容这些(犯错误的)君主,让他们不用害怕制度和法律了吗?”——据刘知己《史通·惑经》(1)材料一中提到的《太史公书》,指的是司马迁的哪一部著作?这部史书的体裁是什么?请你用简单的语言对这部书进行评价。(2)材料二中,东晋北伐的目的是什么?除了北伐,北方少数民族也主动进行过“南征”,请举出一个事例。孙盛宁死不改史书,体现了史学家什么样的精神追求?(3)材料三中,刘知几批评了孔子什么样的做法?春秋时期出现了“诸侯召周王”的现象,说明当时政治上出现了什么变化?(4)结合以上三种材料中史学家们的言行,你认为记录历史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案】(1)《史记》;纪传体;记事公正,文笔优美,对中国史学和文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或答“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思相近即可)(2)收复中原,完成统一;前秦发动淝水之战;为捍卫历史真相不惜牺牲。(3)为统治者和贤明的人隐讳开脱;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4)客观公正,讲究证据,务求真实。【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第一小问:材料一中提到的《太史公书》,指的是司马迁的《史记》;第二小问:这部史书的体裁是纪传体;第三小问:《史记》记事公正,文笔优美,对中国史学和文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依据所学可知,第一小问:材料二中东晋北伐的目的是收复中原,完成统一;第二小问:除了北伐,北方少数民族也主动进行过“南征”,例如前秦发动淝水之战;第三小问:孙盛宁死不改史书,体现了史学家为捍卫历史真相不惜牺牲的精神追求。(3)依据材料三“经常为有地位、贤明的人隐讳开脱。狄人明明灭了卫国,却国为要掩盖卫桓公的耻辱而不作记载:河阳之会明明是由诸侯召见周王,却在文字上美化为周王外出打猎。要是史书都是这样记载的话,岂不是纵容这些(犯错误的)君主,让他们不用害怕制度和法律了吗?”的信息可知,第一小问:刘知几批评了孔子统治者和贤明的人隐讳开脱的做法;第二小问:春秋时期出现了“诸侯召周王”的现象,说明当时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4)结合以上三种材料中史学家们的言行可知,客观公正,讲究证据,务求真实是记录历史的基本原则。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的统一,建立起“东至海暨(ji,意思是“和”)朝鲜,西至临洮、羌qiang)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统编高中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二他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这些改革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現打下了基础——统编高中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三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清朝最终形成极盛疆域,中国经历了两千年的“统一——分裂——再统一”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今天中国领土的绝大部分早已结为一个整体边疆地区的每一部分都与中原王朝有过长时期的归属关系——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秦的统一完成于哪一年?为了加强国内各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联系,秦朝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他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除了迁都以外,他还推行了哪些改革措施?请写出3点。(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一说秦朝统一和北魏改革有什么共同的历史作用?(4)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趋势是什么?请你为加强祖国边疆治理、维护边疆稳定提出一个有价值的建议。【答案】(1)公元前221年;经济: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文化:统一文字。(2)孝文帝(或答“拓跋宏、元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改革措施: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取代鲜卑服饰;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3)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4)从分裂走向统一;建议:大力发展边疆地区的经济,促进边疆地区与内地经济文化交流;贯彻民族平等政策,加大对口帮扶,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坚决打击分裂势力,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等。【解析】(1)结合材料一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小问:秦的统一完成于公元前221年;第二小问:为了加强国内各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联系,秦朝采取的具体措施是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2)依据材料二“他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的信息可知,第一小问:“他”指的是孝文帝;第二小问:他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第三小问:除了迁都以外,他推行的改革措施还有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取代鲜卑服饰;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3)结合材料一“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材料二“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現打下了基础”的信息可知,秦朝统一和北魏改革的共同的历史作用是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4)根据材料三“统一——分裂——再统一”的信息可知,第一小问: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趋势是从分裂走向统一;第二小问:为加强祖国边疆治理、维护边疆稳定提出建议,学生只要根据实际能够自圆其说即可,例如大力发展边疆地区的经济,促进边疆地区与内地经济文化交流;贯彻民族平等政策,加大对口帮扶,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坚决打击分裂势力,维护领土主权完整。3.文明的演化,不是只有一条路径。民族独立,关注民情,才能获得真正的生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欧洲历史思维导图(局部)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时)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1848—1875》材料三
“穷则变”,但人们认识“穷”往往是从头破血流的失败开始的。也就是说,每一次变都是外来侵略推动的产物。近代中国的思想进化,是“欧风美雨”的产物,是西方催化的结果。……但这个“欧风美雨”更是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在这个腥风血雨中,国人自省,国人自强,是推动近代社会进化的内在动力。——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四
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材料五
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吴玉章回忆录》问题一:请写出材料一中①、②所代表的历史事件的名称。“古典的东西是无与伦比的”所反映历史事件的实质是什么?在认识到“宗教是迷信的”之后,欧洲人开始了新的探索,其中,18世纪末,民众对政治的参与热情最高涨是在什么事件中?问题二:从材料二可知,作者认为日本近代文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这时期的美国人通过什么方式维护了国家统一,推进了本国历史的进步?问题三:根据所学知识,列举一项反映材料三中“头破血流的失败”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在“腥风血雨”中,中国人在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经历了怎样的近代化历程?问题四:材料四中,托洛茨基说俄国在十月革命后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的理由是什么?问题五:材料五中,“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得到解放开始于什么事件?该事件所带来的革命最终以什么事件作为胜利的标志?【答案】问题一:①文艺复兴;②启蒙运动;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法国大革命。问题二:西化(向西方学习;革命(战争)。问题三:“头破血流的失败”:①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程:学习西方技术——学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思想。问题四: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问题五: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解析】问题一:第一小问①依据“15世纪”“古典的东西是无与伦比的”可知是文艺复兴;②依据“18世纪”“宗教是迷信的”可知是启蒙运动;第二小问实质依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三小问依据“18世纪末”“民主参与程度高”可知是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问题二: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明治维新学习的目标都是西方国家,说明学习的特点是西化;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此时美国是通过南北战争完成国家统一。问题三:“头破血流的失败”:依据材料三和所学从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影响回答;历程:依据所学从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技术——政治制度——西方思想回答。问题四:依据材料四和所学从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以及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等回答。问题五: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五“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可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事件——五四运动;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21年召开的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此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二
目前形势的基本特点,就是日本要把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国民党营垒中,在民族危机到了严重关头的时候,是要发生破裂的。这种破裂,表现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表现于冯玉祥、蔡廷锴、马占山等风头一时的抗日人物。——摘自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12月27日材料三
现在抗日战争已经胜利结束,中国即将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当前时机极为重要。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在重庆机场的讲话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比较中共一大和中共三大,中共对资产阶级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分析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毛泽东此番讲活的背景是什么?经过重庆谈判,双方签订了什么文件?有何积极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共产党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答案】(1)态度变化:从反对资产阶级,到联合资产阶级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或:从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到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原因: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2)变化: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日本要把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民族危机到了严重关头。)任务: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背景:抗日战争已经胜利,接下来要团结国民党,建设新中国。结果: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积极影响: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4)作用: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解析】(1)根据材料一“1921年召开的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可知,中共一大反对资产阶级;根据“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可知,中共三大联合资产阶级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由此可知,比较中共一大和中共三大,中共对资产阶级的态度变化是从反对资产阶级,到联合资产阶级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或:从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到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根据“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此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转变的原因是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2)根据材料二“目前形势的基本特点,就是日本要把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可知,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日本要把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民族危机到了严重关头)。中共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抗击日本侵略者,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从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根据材料三“现在抗日战争已经胜利结束,中国即将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可知,毛泽东此番讲活的背景是抗日战争已经胜利,接下来要团结国民党,建设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国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和欺骗人民,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4)综合上述材料可知,在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得出中国共产党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5.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这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共中央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是为了尽快改变旧中国重工业严重落后的状况。旧中国经济结构畸形,1949年轻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业的70%以上,而重工业所占比重则不到30%。重工业门类残缺不全,多数是采矿业或生产初级原料的工厂,除了一些从事修理和装配的工厂外,没有自己独立的机器制造业。这种畸形状态,严重制约和防碍着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叶扬兵(论“一五”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材料二: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被迫卷入与美国的直接军事对抗,从而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威胁。这种严峻的国际环境,迫切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和作为军事工业基础的重工业。对此,周恩来曾作出具体说明:“有了重工业以后,才能使国防现代化。经过抗美援朝战争,我们的国防力量强大起来了。可是,我们还不能制造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门高级的炮。在运输上,我们自己还不能制造一辆汽车。”——叶扬兵《论“一五”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结构的状况。根据材料二,归纳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材料二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答案】(1)经济结构畸形,重工业落后,门类残缺不全。朝鲜战争加速了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形成。(2)观点:国内情况和世界形势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依据。论证:国内情况是旧中国的重工业非常落后门类残缺不全,严重制约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国际上,新中国成立后,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被迫卷入与美国的直接对抗,从而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威胁。结论: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正确的选择,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解析】(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结构的状况,据“旧中国经济结构畸形,1949年轻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业的70%以上,而重工业所占比重则不到30%”得出经济结构畸形,重工业落后;据“重工业门类残缺不全,多数是采矿业或生产初级原料的工厂,除了一些从事修理和装配的工厂外,没有自己独立的机器制造业”得出重工业门类残缺不全。根据材料二“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被迫卷入与美国的直接军事对抗,从而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威胁。这种严峻的国际环境,迫切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和作为军事工业基础的重工业”,归纳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是朝鲜战争加速了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形成。(2)本问是开放性小论文题,据材料一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工业基础薄弱是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依据,据材料二可知反映了朝鲜战争爆发后严峻的国际环境是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依据,由此可以提炼观点“国内情况和世界形势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依据”。再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进行阐述。最后得出结论,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正确的选择,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五种社会形态材料一
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几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材料二
封建制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克洛维,是很有远见和才千的国王。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在他的推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材料三
在议会上、下两院共同召开的全体会议上,决议请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共同统治英国,同时向他们提出了一个“权利宣言”,要求国王以后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今后任何天主教徒不能担任英国国王,任何国王不能与罗马天主教徒结婚等。威廉接受了这些要求,即英国王位,是为威廉三世。1689年10月,议会通过了“权利宣言”并制订为法律。——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材料四
1917年1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正式开幕。大会宣告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工兵农苏维埃。苏维埃政权随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请回答:问题一:材料一中的“法典”的名称是什么?“法典”的出现表明人类社会具有哪一传统?从材料可以看出,人们可以通过“法典”了解古巴比伦社会哪些特征?(最后一问不得照抄原文)问题二: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中世纪基督教的传播有何特点?中世纪基督教会提倡“神权至上”,这一主张后来遭到哪一事件中提出的什么观点的反对?问题三:材料三发生的背景是什么?材料三结尾部分的“法律”的名称是什么?以该法律为基础,该国逐渐形成了什么政治体制?问题四:材料四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材料四反映出该历史事件哪一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在原始社会之后,人类历史先后出现了哪四种社会制度?【答案】问题一:《汉谟拉比法典》;法制传统;特征:严格的社会等级、家庭奴隶制问题二:得到国王的支持及推动;文艺复兴;人文主义问题三:光荣革命发生;《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问题四: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解析】问题一: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第三小问,根据“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可归纳出严格的社会等级;根据“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可归纳家庭奴隶制。问题二: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在他的推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可知,中世纪基督教的传播的特点是得到国王的支持及推动。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基督教会提倡“神权至上”,这一主张后来遭到文艺复兴中提出的人文主义的观点的反对。14世纪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批判君权神授等思想,文艺复兴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问题三: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在议会上、下两院共同召开的全体会议上,决议请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共同统治荚国,同时向他们提出了一个‘权利宣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内容的背景是光荣革命的发生,1688年,支持议会的辉格党人与部分托利党人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时任荷兰奥兰治执政的女婿威廉(后来的玛丽二世和威廉三世)回国执政,发动宫廷政变,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统治,这次政变没有流血而获得成功,因此史称“光荣革命”。第二小问,根据“1689年10月,议会通过了‘权利宣言’并制订为法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权利法案》,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问题四: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四“1917年1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正式开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十月革命,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第二小问,根据“大会宣告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工兵农苏维埃。苏维埃政权随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材料反映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第三小问,根据上述材料可知,原始社会后,人类历史先后出现了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几种社会制度。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扩大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材料二
如图材料三
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摘自报刊《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描述的是什么政治制度?这一政治制度对后世有什么影响?其中的“最高权力机构”的是什么?(2)材料二图中反映了15世纪的哪一重大事件?此事件的影响是什么?首次实现环球航行的是哪位航海家?(3)阅读材料三,欧洲17—18世纪政治制度改变的重大事件有哪些?这些重大事件对整个世界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1)雅典民主政治;开启了民主政治的先河;公民大会。(2)新航路开辟;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一起,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和范围,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互相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麦哲伦。(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欧美各国革命都有很大影响。【解析】(1)据材料“扩大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所描述的是雅典民主政治;古代雅典实行的是民主政治,并成为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古代雅典盛行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纪后期,在伯利克里执政时期,古希腊雅典城邦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雅典民主政治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所有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拥有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古代雅典开民主政治的先河。(2)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图中反映了15世纪的新航路开辟;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欧洲人开始开辟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在历史上习惯称为“地理大发现”。新航路开辟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全球开始统一”,同时开阔了眼界,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一起,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和范围,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互相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1519年至1522年,麦哲伦率领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再由大西洋回到欧洲,最终他的船队完成了首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3)据材料“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17-18世纪政治制度改变的重大事件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欧美各国革命都有很大影响。8.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的交通设施。阅读下列有关铁路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初,已经有人开始修建“铁路”来运输货物。那时的路轨是木制的,车厢是由马匹拉动的。1825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拖着车厢载着450名乘客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1830年以后,英国掀起投资建设铁路的狂潮,到1851年,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人民教育版社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材料二:1881年,唐山到胥各庄修建一条9公里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运输业的真正开端。1895年后十余年间,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中国铁路建筑权益,形成闻名一时的“利权争夺战”。这十余年是中国铁路建设呈现高潮的年份,共修筑8900余公里,列强直接投资和通过货款控制的铁路占上述总里程的85%。清政府在此形势下着手修建了京张铁路。——摘编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材料三: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材料四:高铁肇始于日本、发展于欧洲、格局大变于中国,中国的高铁产业和装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随着国家领导人多次在国际场合推销中国高铁,“高铁外交”席卷全球。——摘编自《凤凰读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近代交通运输在动力方面的变化及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或条件)。概括1825—1851年英国铁路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中国铁路建筑权益”的原因。面对列强的侵略,唐胥铁路、京张铁路的修建有什么积极意义?(3)从材料三示意图中可知,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铁路交通建设的重点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4)结合材料三、四,指出新中国建立后在铁路建设方面主要有哪些变化。【答案】(1)变化:从使用畜力到以蒸汽机为动力。原因(条件):工业生产的发展提出了革新运输工具的要求;蒸汽动力的推广使铁路运输的出现成为可能。(如整体回答“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特点:①发展速度快;②运营里程长;③形成全国铁路网。(回答其中一点即可)(2)原因:①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便于掠夺铁路沿线的资源和财富,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②为了获取政治利益:把铁路沿线甚至所在省份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如整体回答“便于列强控制了中国”)意义: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3)区域:西部地区和东南地区。(回答“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武汉长江大桥”不得分)(4)变化:①铁路里程增加;②铁路布局更加合理;③铁路设备国产化(中国高铁技术世界领先);④铁路由国家统一管理。(回答其中三点即可)【解析】(1)变化根据“那时的路轨是木制的,车厢是由马匹拉动的。1825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拖着车厢载着450名乘客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得出是从使用畜力到以蒸汽机为动力。原因(条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首先是工业生产的发展提出了革新运输工具的要求;其次是蒸汽动力的推广使铁路运输的出现成为可能。。特点:根据“1830年以后,英国掀起投资建设铁路的狂潮,到1851年,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得出发展速度快;运营里程长;形成全国铁路网。(2)“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中国铁路建筑权益”的原因综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便于掠夺铁路沿线的资源和财富,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为了获取政治利益:把铁路沿线甚至所在省份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意义根据“列强直接投资和通过货款控制的铁路占上述总里程的85%。清政府在此形势下着手修建了京张铁路”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是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3)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铁路交通建设的重点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和东南地区。(4)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新中国建立后在铁路建设方面主要变化是铁路里程增加;铁路布局更加合理;铁路设备国产化和铁路由国家统一管理。9.思想理性化,构建和谐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中的一段独白:“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材料二:“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所以最近两三年间,算是画出一个新时期来。”——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2年)材料三:“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自20世纪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儿出现的便是帝制。然而那一道门终究没有敲开,袁氏在门外死掉了。”——《鲁迅全集》材料四: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综合体消防系统安装与维护专业承包合同3篇
- 婚内财产分割协议叫什么名字
- 渡假村房屋长期租赁协议
- 2025年度个人农业贷款合同范本14篇
- 2025-2030全球铝排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隔膜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版拖拉机销售与维修服务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全球及中国轮式农业无人车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教育资源整合同心圆模型的构建研究
- 2023-2024年项目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题答案培优B卷
- GB/T 292-2023滚动轴承角接触球轴承外形尺寸
- 2024年九省联考高考数学卷试题真题答案详解(精校打印)
- 军人结婚函调报告表
-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
- 北京地铁6号线
- 航空油料计量统计员(初级)理论考试复习题库大全-上(单选题汇总)
- (39)-总论第四节针灸处方
- 《民航服务沟通技巧》教案第10课儿童旅客服务沟通
- 谅解书(标准样本)
- 西班牙语构词.前后缀
- 《工程测试技术》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