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五四制)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五四制)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家眷(juàn)羁拌(jī)世外桃源(yuán)
B.蓦然(mò)斡旋(wò)夜深星阑(lán)
C.龟裂(guī)携带(xié)戛然而止(jiá)
D.两栖(qī)缄默(jiān)消声匿迹(xiāo)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纪录片《又见三星堆》为全世界了解中国考古事业发展打开了窗口,助推三星堆文化从国内火到海外,让千万海外网友叹为观止。
B.古人认为,天体出于自身的本性而运行,刚健有力,周而复始,一往无前永不停息。
C.昔日无人问津的贫困村,变为了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D.经过工作人员不知所措的努力,我市第二届职工文化艺术节顺利举办,圆满落蒂。
3.下面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回望兰亭,难忘残园雨锁,难忘清波泛舟,难忘竹林漫步……
B.林子里很多地方还积着厚厚的雪,高山杜鹃花却等不及,径自开了起来。
C.这条百年老街在初夏的阳光中,愈发显现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D.每到冬季,流动的飞瀑凝固成一根根冰柱,仿佛一把巨大的竖琴,奏出美妙的乐章。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天宫课堂”激发了全球观众特别是青少年探求科学规律、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B.近年来,中国的新药研发进展非常显著,目前已成为全球新药研发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C.开展入学检测,旨在以强化学习意识,培养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为目的。
D.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环保型制冷系统和环保型制冷剂的使用,体现和践行了绿色环保、传承自然。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回延安》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诗歌,分为五个部分: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赞延安、祝延安。
B.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C.《大雁归来》选自《沙乡年鉴》,这是美国地理学家利奥波德的著作。
D.“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言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过午的太阳强烈,冰面疏松多了,有流水漫溢出来。
②拍电影的那一伙不知又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久久不回来。
③此刻除了风声,还有一种声音轻易便可辨别出来。
④不甘心在车里闷坐,又挣扎着去那座冰河中间的砾石堆。
⑤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A.⑤②①④③B.②④①③⑤C.③①⑤②④D.④①⑤②③
二、句子默写
7.默写填上空。
(1)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2)________________,再回延安看母亲!(贺敬之《回延安》)
(3)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4)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诗经·郑风》)
(5)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述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蓄的表述了诗人求仕之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8.阅读下面的诗歌,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中两个“悠”字把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及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述得淋漓尽致。
C.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赞美了一个文静、美丽、热爱劳动的姑娘,歌颂了一个贞洁、有德行的女子。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写青年寤寐求之想要实现的愿望,也是他想象结婚时的热闹情景。
四、对比阅读
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间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鸣犬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明日,宿旦子冈②妇女亦耕田力作
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④自恨不如远甚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见四野禾苗油油然康肃忿然曰(《卖油翁》)
B.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C.盖江北之俗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D.偶舍骑步行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余顾而慕之。
(4)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社会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离开手机,你能活下去吗
①你有感觉到视力模糊吗?总隐约听到手机铃声?无论上厕所还是进卧室,手机都24小时不离身?手机没带就好像失去了方向感?……如果你发觉自己有这些“症状”,恭喜你!你很可能已经患上了“手机依赖症”!手机在今天已经亲密得俨然我们的一个身体器官,在家也好出门也好,工作也好生活也好,手机已经全面占领我们的生活。离开手机,你能活下去吗?在“手机依赖症”已经严重泛滥的今天,要回答这个问题还真是不容易。
②患上手机依赖症,给人带来诸多苦楚,轻则患上知识焦虑,看不完的文字图像令人烦扰;重则遭受身体精神双重折磨,眼疲劳,手臂肌肉酸痛,形成“触屏手”。五光十色的手机屏扰乱了正常生活作息,导致机主难以深度睡眠,第二天精神萎靡,生物钟全盘紊乱,长期下来免疫力下降疾病滋生。更主要还是对精神方面的影响。如果说电子通讯能起到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作用,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流隔着屏幕恐怕不太好抒发。长此以往,人类的人际交流能力也可能慢慢退化,让位于所谓的“人机交流能力”。
③从客观上看,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日益发达,手机智能化给大众带来更多选择,也让大众不知不觉“囚禁”其中。以前手机只能通话、发信息,现在手机的娱乐、休闲,甚至办公功能大大丰富。无论身处何地、任何时刻,手机提供丰富的娱乐、休闲方式,都能让人投入其中,停不下来。对于一些特殊行业,手机智能化带来不少“掌上业务”,很多工作必须随时用手机保持联系,如淘宝客服、微店、APP运营商等。工作被“绑在”手机上,久而久之也难以摆脱。另外,现在不少单位利用手机便捷、通用的特点,建立各种各样的Q群、微信群,不少工作都在手机上讨论,人际关系也在各类群的“打情骂俏”上活络起来,因此,用不用手机有些时候已经无关个人选择,而是被科技绑架、被工作所迫。
④而从主观上看,一方面,用手机填满空白时间,给人提供一种“不虚度光阴”的假象。以前发呆、走神、等候或冥想、深思的时间,现在逐渐被刷屏的快感代替。另一方面,手机也是一种“人际焦虑”的转移。试想下,一群人聚会,如果没有手机,又没法很好融入话题,呆愣着多尴尬;而在陌生人环绕的空间,为了避免和陌生人对话,或者避免自己被关注,埋头玩手机“体面”地躲避他人,自得其乐。主客观因素作用下,“低头族”数量的剧增也不足为奇了。
⑤去年,大意为“与人网上聊天不如现实中一起吃饭”的文章,一度在社交网刷屏,引起了不少人共鸣。文章讲的是,美国一男子对网上聊天、虚拟空间对话感到厌烦,发起了当面请吃饭“运动”,先后与几百位朋友面对面交谈,当真实、立体的个体隔桌对话,眼神交流,言语气场共融,都是网络上文字或语音交流达不到的效果,他得出结论:面对面的交流更有助于互相理解。
⑥有人说,放下手机是治疗手机依赖症的最好方式。但调查显示,手机依赖症偏爱性格孤僻、缺乏自信的群体,不喜外出的宅男宅女、不乐与人交流是此症状的重灾区。对于有的人来说,手机跟毒品没什么两样,不是想放就能放得下,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在于机主自身的决心和毅力。
10.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一连串的问题,列举了“手机依赖症”的具体表现,既引出说明对象,又形象地展示其危害。
B.本文采用逻辑顺序,围绕“手机依赖症”展开说明,先分析其危害和成因,再探讨解决方法,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C.用不用手机其实无关个人选择,而是被科技绑架、被工作所迫。所以要治疗“手机依赖症”,必须从客观原因入手解决问题。
D.文中提及美国一男子发起了当面请吃饭“运动”的事例,与“网上聊天”、“虚拟空间对话”作比较,说明面对面的交流更有助于互相理解。
11.根据文章内容,请分析“手机依赖症”产生的原因。
12.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本,请给“手机依赖”下一个完整的定义。
有研究者认为界定手机成瘾的标准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二是手机过多地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停机或手机不在身边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反应。也有专家强调“手机成瘾者”严重时会出现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手机幻听大致表现为担心手机会响,每半小时看一次手机;手机无来电,却能“听”到手机铃声;无论手机放在哪里,都觉得手机在响铃或振动;手机来电时异常紧张,甚至心跳加速。
13.你身边有位朋友苦于摆脱不了“手机依赖症”,请你根据选文内容,说说帮助他的办法。(至少两个)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
化君
①淅淅沥沥的秋雨,从晨落到暮。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
②正是红来上市的季节。老家院子里的老枣树上一定挂满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了吧,被连绵的雨珠儿击落一地,树下有否拾来的人?
③从前,红枣成熟的季节,母亲便挎了一篮子红枣给我送来,不厌其烦地和我絮叨小时打枣的事儿。如今,这样的情景,于我成了一种高不可攀的奢望和梦想。
④我是老枣树看着长大的。除了母亲,我和老枣树最亲。每年燕子飞来的时候,我就围着老枣树转悠。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终于绿碧碧的枣儿有了红意。
⑤我找来一根长棍子递给母亲,拉着她来到老枣树下。母亲仰头朝树上望,忽而举起棍子就打。落地的枣儿仿佛一只只欢蹦乱跳的兔子,满地撒欢。我小跑着来来回回追赶着去捡。可是,才捡了几颗,母亲就停下不打了。母亲说,枣熟透了才好吃。等树上的枣全都变红的时候,母亲却又换了说法,得留着,过年时好给你蒸枣糕吃。从此,红枣成了一道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
⑥母亲也有破例的时候。
⑦八岁那年,一天,放学后我一口气跑回家,哭闹着跟母亲要爸爸。母亲见哄弄不下,突然伸手打了我一巴掌,我更加起劲儿地哭喊起来。母亲把我搂在怀里说:“走,妈妈给你打枣吃。”
⑧那天,母亲只一会儿就把树上的枣打光了,地上青蒙蒙一片。我抬头看母亲,她眼睛里湿润润的。
⑨十三岁那年,到了红枣收获的季节。一天,同桌因为我阻止她上课吃东西,便告诉老师我拿了她的橡皮,还骂我小偷。我向母亲哭诉一阵子后说,我不想上学了。母亲伸手抹掉我脸上的泪水,牵起我的手来到老枣树下,递给我一根长木棍,说:“使劲儿往树上打,气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
⑩真的、我举起棍子噼里啪啦打了一阵子,心里感觉舒坦多了。但是看着被打得光秃秃的树,我心里又很难过。母亲却笑微微地说:“枣树越打越旺。”直到第二年秋天,一颗颗圆滚滚红艳艳的枣儿挂满老枣树,我才相信母亲的话是真的。
十七岁那年,我高考落榜。这是一个让人绝望的消息。我抓起一根棍子,对着老枣树一通猛击,直到精疲力竭,瘫坐在地上。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我被一阵冷风吹醒。起身准备回屋,身上的毛毯掉落地上,我弯身去拾,却看见母亲坐在地上睡着了。顿时,我的眼泪吧嗒吧嗒掉下来。
一次次,我用打老枣树的办法,平息了心里的委屈和怨愤。但我不知道,当我玩命抽打老枣树的时候,母亲的心有多疼。
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她一辈子含辛茹苦,将我拉扯成人。我却因为生活中的风吹草动或种种不如意,一次次向母亲哭诉和发泄,而每一次哭诉和发泄都会像刀子一样割着母亲的心。
后来,母亲离我而去,我也离开了那棵老枣树。但我觉得,我从没离开过老枣树,就像从没离开过母亲一样。
夜深了。秋雨依然淅淅沥沥,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伸手按灭台灯,叮嘱自己,睡吧,好去老家院落里,捡拾那一颗颗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以及像阳光一样散落一地的斑驳流年。
(选自《中国少年文学》)
14.文章第⑤到⑧段描绘了母亲两次打枣,认真阅读完成下面表格。
打枣的原因打枣时母亲的心理活动
第一次打枣①②
第二次打枣③④
15.联系上下文,按照提示,品析文中画线语句。
(1)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终于绿碧碧的枣儿有了红意。(连用三个“终于”有何作用?)
(2)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从修辞的角度)
16.文章有几条线索?请分析出其中两条。
17.文章首尾结构上与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六、选择题
18.下列对名著《经典常谈》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朱自清认为文化应“尊古”,故按照传统但科学的学术观念研究传统典籍这一原则撰写了《经典常谈》。
B.《经典常谈》一书致力于传统文化研究,特别关注学术的高度和广度,这一写作境界,非常人轻易能达到。
C.《经典常谈》一书虽是学术性散文,但不“板着脸说话”,而是以平铺直叙的方式对古代文学、历史进行介绍。
D.“唱词儿共有三百多篇,当时通称作‘诗三百’”中的“诗三百”就是后来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七、名著阅读
19.请你仿照示例,结合《经典常谈》中《第四》一章的内容以及语文素养积累,体会“诗言志”的育人作用。
原句原义教育意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指治玉,好像切制,好像锉平,好像雕琢,好像磨光;将玉比人。做学问要精益求精。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1)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用来琢磨玉器。(2)
八、语言表述
20.班级组织了辩论会,反方指出:“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没什么作用,因为发展经济与学习传统文化经典关系不大。”请你结合《经典常谈》的内容,作为正方,有理有据地反驳。
九、作文
21.请按要求作文。
请以“又是春风拂柳时”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2)卷面整洁,书写认真,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解析:
1.B
本题考查字形字音。
A.羁拌——羁绊;
C.龟裂(guī)——jūn;
D.消声匿迹——销声匿迹;
故选B。
2.D
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A.叹为观止:用来赞叹所见的事物尽善尽美,好到了极点。使用正确;
B.周而复始:转了一圈又一圈,不断循环。使用正确;
C.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使用正确;
D.不知所措:指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不符合“工作人员努力进行活动筹备”的语境,可改为“坚持不懈”;
故选D。
3.C
考查修辞手法的理解。
A.结合“难忘残园雨锁,难忘清波泛舟,难忘竹林漫步……”可知,三个“难忘……”构成排比;
B.结合“高山杜鹃花却等不及”可知,运用拟人修辞,赋予杜鹃花人的情态;
D.结合“仿佛一把巨大的竖琴”可知,运用比喻修辞,把凝固的冰柱比作“竖琴”;
故选C。
4.A
考查病句的辨析。
B.主语残缺,在“目前”之后加“我国”;
C.句式杂糅,删除“以……为目的”或将“旨在”改为“是”;
D.宾语残缺,在句末加“的理念”;
故选A。
5.C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识记。
C.有误。利奥波德是美国生态学家;
故选C。
6.B
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语句排序题解决方法:①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②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③把握关联词的搭配;④把握话题衔接尤其是重复出现的词语。
②句“拍电影的那一伙……久久不回来”点明④句“不甘心在车里闷坐,又挣扎着去那座冰河中间的砾石堆”的原因;①句写“去那座冰河中间的砾石堆”后见到的景象;③句承接①句写听到的声音;⑤句点明③句“还有一种声音”就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故排为:②④①③⑤;
故选B。
7.蒙络摇缀身长翅膀吧脚生云白露未晞在水之湄
青青子衿
无为在歧路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考查对名篇名句和古诗文的识记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蒙、络、摇、缀、翅、膀、露、晞、湄、衿、歧、楫、端、垂、徒、羡”等字的写法。
8.C
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辨析。
C.有误,该诗开头用比兴的手法,借雎鸠鸟一声声的相互和鸣起兴,引起男子无限的情思,继而想到那位美丽贤淑的少女,正是自己理想的佳偶,是一首爱情诗,而不是托物言志诗。它是反映一个青年对一位容貌美丽姑娘的爱慕和追求,写他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
故选C。
9.(1)①第二天②也③正,正在④遗憾
(2)D
(3)①老年人和小孩儿,都安闲快乐。②我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
(4)示例: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民生活和谐安宁,自给自足,自得其乐。
(1)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为:第二天住在了旦子冈。明日:第二天;
②句意为: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亦:也;
③句意为:这家男主人正在给园子浇肥。方:正在;
④句意为:我自恨比他们差得远呢!恨:遗憾。
(2)考查一词多义及用法的理解辨析。
A.……的样子/……的样子;
B.介词,在/介词,在;
C.助词,的/助词,的;
D.动词,舍弃/名词,房屋;
故选D。
(3)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重点词语:
(1)黄发,古时认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象征,这指老人;垂髫,古时小孩不扎结头发,头发下垂,这里指小孩子;并,都;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
(2)余,我;顾,看;慕,羡慕;之,代词,他们。
(4)考查筛选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甲文中描写生活图景的句子有:“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文中描写生活图景的句子有:“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从中可以看出两文的生活图景有这类似之处:都没有遭受战乱的侵扰,生活都很和谐安宁,男女老少都自得其乐。
参考译文: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面隐隐约约仿佛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第二天住在了旦子冈。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少在田间耕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主人正在给园子浇肥,女子从井里打水洗衣。园中有豆篷瓜架,还有几颗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鸣狗跳。我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恨比他们差得远呢!
10.C11.智能手机手机提供丰富的娱乐、休闲方式,对人的吸引力极大;手机智能化带来不少“掌上业务”,很多工作必须随时用手机保持联系;使用手机能给人带来刷屏的快感,转移“人际焦虑”。12.手机依赖症是指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不适应的一种现象。13.可以邀请他参与户外运动,重拾自然之美;参加社区公益或爱心活动,将生活重心从手机转移到更有价值的事情上;组织朋友聚会,多跟他“面对面”交谈,把酒言欢纵论人生。
10.考查内容的理解分析。
C.“所以要治疗’手机依赖症‘,必须从客观原因入手解决问题”错误。由第⑥段“对于有的人来说,手机跟毒品没什么两样,不是想放就能放得下,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在于机主自身的决心和毅力”可知,放下手机是治疗手机依赖症的最好方式,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在于机主自身的决心和毅力,是主观的,不是客观的;
故选C。
11.考查信息的提炼与概括。
由第③段“手机智能化给大众带来更多选择,也让大众不知不觉‘囚禁’”“无论身处何地、任何时刻,手机提供丰富的娱乐、休闲方式,都能让人投入其中,停不下来。”可概括出“手机依赖症”的成因是:智能手机提供丰富的娱乐、休闲方式,对人的吸引力极大。
由第③段“对于一些特殊行业,手机智能化带来不少‘掌上业务’,很多工作必须随时用手机保持联系”可概括出“手机依赖症”的成因是:手机智能化带来不少“掌上业务”,很多工作必须随时用手机保持联系。
由第④段“一方面,用手机填满空白时间,给人提供一种‘不虚度光阴’的假象。以前发呆、走神、等候或冥想、深思的时间,现在逐渐被刷屏的快感代替。”可概括出“手机依赖症”的成因是:使用手机能给人带来刷屏的快感。
由第④段“另一方面,手机也是一种‘人际焦虑’的转移”可概括出“手机依赖症”的成因是:转移“人际焦虑”。
12.考查说明方法的理解运用。
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方法。下定义是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例如: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种概念)是×××的×××(属概念)”,如:无理数(一种概念)是(判断词)无限而不循环(本质特征)的小数(属概念);或“×××叫×××”,如:无限而不循环的小数叫无理数。
结合“有研究者认为界定手机成瘾的标准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二是手机过多地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停机或手机不在身边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反应”的内容可知,手机依赖症是指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不适应的一种现象。
13.考查拓展运用能力。
解答此类题,首要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进行,然后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文本内容谈看法即可。解析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如结合文末“调查显示,手机依赖症偏爱性格孤僻、缺乏自信的群体,不喜外出的宅男宅女、不乐与人交流是此症状的重灾区”分析,可提出鼓励他们放下手机,去接触大自然之美;不要总是宅在家,多进行户外运动;多交友,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谈心,充实生活。
14.①母亲为了满足“我”打枣、吃枣的愿望。②母亲想让孩子快乐又舍不得未熟透的枣子。③母亲打了我,用打枣来宽慰“我”。④母亲打了孩子感觉愧疚,心有苦楚却无人诉说。15.(1)连用三个“终于”形成排比,起突出强调了“我”盼望吃枣的急切心情。
(2)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母亲比作一棵老枣树,表现了母亲的坚忍和慈爱,一辈子的含辛茹苦,生动地表述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16.文章有明暗三条线索,明线是老枣树,暗线是“我”的成长历程(“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文章围绕老枣树,既回忆了母亲和“我”相依为命的生活,又表述了我对老家院中老枣树和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母亲的思念。17.文章首尾呼应,用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惆怅的氛围,升华文章主旨,表述了对母亲与过往时光的怀念。
14.考查内容梳理和概括。
第一空,结合⑤段中“我找来一根长棍子递给母亲,拉着她来到老枣树下。母亲仰头朝树上望,忽而举起棍子就打。落地的枣儿仿佛一只只欢蹦乱跳的兔子,满地撒欢。我小跑着来来回回追赶着去捡”的内容可概括为:母亲为了满足“我”打枣、吃枣的愿望。
第二空,结合⑤段中“可是,才捡了几颗,母亲就停下不打了。母亲说,枣熟透了才好吃”的内容可概括为:母亲想让孩子快乐又舍不得未熟透的枣子;
第三空,结合第⑦段中“八岁那年,一天,放学后我一口气跑回家,哭闹着跟母亲要爸爸。母亲见哄弄不下,突然伸手打了我一巴掌,我更加起劲儿地哭喊起来。母亲把我搂在怀里说:‘走,妈妈给你打枣吃’”的内容可概括为:母亲打了我,用打枣来宽慰“我”;
第四空,结合第⑧段中“那天,母亲只一会儿就把树上的枣打光了,地上青蒙蒙一片。我抬头看母亲,她眼睛里湿润润的”的内容可概括为:母亲打了孩子感觉愧疚,心有苦楚却无人诉说。
15.(1)本题考查词语赏析。要结合上下文体会其作用。
第④段“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终于绿碧碧的枣儿有了红意”句中,加点词“终于”,本意是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根据④段“每年燕子飞来的时候,我就围着老枣树转悠”,结合“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绿碧碧的枣儿有了红意”具体语境,可知,这里分别表现了枣树发芽、开学、结枣及枣儿成熟的缓慢过程,三个“终于”连用,突出了“我”对枣树的美好期盼和急切心理,表现了“除了母亲,我和老枣树最亲”的情感。
(2)本题考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然后依据比喻修辞的答题模板“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xx事物的……特点,表述……的情感”进行答题。这里要写的对象是“母亲”,结合“她一辈子含辛茹苦,将我拉扯成人”“母亲离我而去,我也离开了那棵老枣树”分析,可知表述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16.考查文章的线索。线索是指贯穿整个情节发展的脉络。它把作品中的各个事件联成一体,表现形式可以是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或某一贯穿始终的事物。
“我是老枣树看着长大的”“八岁那年”“十三岁那年”“十七岁那年”“后来,母亲离我而去”,“我”的成长历程贯穿全文,是线索之一;开头写“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儿,落到地面的声音”,最后写“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老枣树贯穿文章始终,是线索之二;“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我从没离开过老枣树,就像从没离开过母亲一样”,老枣树象征母亲,文中的暗线即是“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17.考查句段内容理解和作用分析。
结合第①段中“淅淅沥沥的秋雨,从晨落到暮。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第段中“夜深了。秋雨依然淅淅沥沥,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的内容可知,文章首尾呼应,与标题“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相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用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惆怅的氛围;
结合“好去老家院落里,捡拾那一颗颗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以及像阳光一样散落一地的斑驳流年”的内容可知,在文中,红枣不仅是枣子,它也是母亲的象征,对红枣的捡拾,就是对母亲的回忆与怀念,回忆母亲对“我”的开导教育,回忆在母亲的关爱与教育下“我”健康成长的经历,表述对母亲的感激与怀念,升华主旨。
18.D
考查名著阅读。
A.朱自清认为要摈弃一味“尊经”“崇古”的旧习,实事求是地审视传统文学的精神,以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念研究传统典籍,他是根据这一原则来撰写《经典常谈》的;
B.朱自清的传统文化研究,不只注意到学术的高度和深度,更注意到大众所能接受的广度。他时时留意《经典常谈》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
C.《经典常谈》以流利畅达的语言娓娓道来,用简练明晓的文字加以介绍,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故选项“平铺直叙的方式”错误;
故选D。
19.(1)为人做事要有始有终,矢志不渝。
(2)要善于借助别人(或听取别人的意见)帮助自己改正缺点。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1)根据“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可知,其意思是:凡事有开始,但很少有(或鲜有)结果,有始无终;后借此语以讽谕持志不终的人。这句话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有头有尾、善始善终;
(2)根据“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可知,意思是: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琢磨玉器。既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也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这句话教育我们要善于借助别人(或听取别人的意见)帮助自己改正缺点。
20.示例一:示例:我不同意反方的观点。学习传统文化经典对于发展经济表面看没有直接关系,实则二者关系密切。文化经典里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对人的道德品质、视野、思维都有着重要影响,有着深厚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的人能够更好地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例如文化经典中“商鞅立木”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想获得支持就要守信,这也是经商之道,所以,文化经典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示例二:我不同意反方的观点。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经典可以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帮助人们树立理想,懂得担当。国家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有理想有担当的人才。传统文化经典穿越千年而不过时,教会我们许多,如阅读《史记》中“一诺千金”的故事,告诉我们商人应该恪守“言必信”的经商之道。所以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有其不可或缺的作用,和经济发展也有密切关系。
本题考查辩论词。反驳一般是指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对某个问题产生意见分歧,为了明辨是非真伪或优劣得失而对对方的观点所展开的争辩。所以反驳实际上是思想上的交锋、观念上的碰撞,而不是对人身进行的攻击。根据题目的要求要有理有据地反驳,要做到“有理”,即表明自己的观点或指出对方观点的错误;“有据”,要选择能够证明自己观点或反驳对方观点的事实或道理。
由题意可知,本题要求反驳小赵的观点,所以观点就是学习经典与经济发展、学习有关系。理由可以是:学习经典可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可让人懂得担当,树立远大的理想。经典当中也有一些关于经商的论述,比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言不信者,行不果”,都谈到诚信,信守承诺不仅为人之本,也是现代商人恪守的经商之道,怎么能说学习经典跟经济发展没关系呢?
21.例文:
又是春风拂柳时
我家在随州,这里有大片的树林,成片的绿地。春季气候变暖,莺歌燕舞。这个美丽的季节,若少了放风筝,岂不是浪费春天?
我骑着自行车穿过城市,来到白云湖畔。春风披着隐形的霓裳在我身边跳着欢快的舞蹈,把我的衣服和头发带着跳来跳去。
这里是一个小广场,正对着白云湖。白云湖畔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