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星级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_第1页
江西省星级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_第2页
江西省星级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_第3页
江西省星级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_第4页
江西省星级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号:江西省星级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专业、领域名称:人文地理学专业代码:070504种类(在相应方框内打√):全日制学术类博士□全日制学术类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类硕士□非全日制博士□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类硕士□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第2章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2.1基本概念2.1.1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主要目的,以乡村野外为活动空间,以乡村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环境为对象,以“村”和“农”为依托的基于乡村田园生活的一种度假方式REF_Ref28414\r\h[65]。乡村旅游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乡村观光,休闲农业以及乡村度假三个阶段,它实现了人们“生在乡村”“游在乡村”的愿望,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回归原始的心理需求,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和主要竞争力。2.1.2乡村旅游的特征及功能乡村旅游依靠其独特的乡村生活方式和优质的乡村环境迎合了大众脱离喧嚣浮躁的城市,回归原始自然的愿望,是一种具有农业特色的旅游形式,结合乡村旅游的其他特色,我们将其特征归结为下:其一乡土性,与其他旅游形式不同,乡村旅游是以享受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舒适的气候以及独具特色的农家氛围为主要目的,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情为主要特色的一种旅游活动REF_Ref28489\r\h[66],乡村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就在于体验性和独特性,注重引导游客参与农家日常劳作,参与当地的民俗节日,充分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融入当地的生产生活,充分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式农家生活,通过乡村旅游,实现了游客“活在乡村”的愿望,充分满足了游客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其二联动性,乡村旅游通过旅游的方式联动城市和农村,联动农业与服务业。乡村旅游以农业为基础,通过旅游将农村与城市联合起来,实现了改变居住环境,改善生活方式,促进区域共同发展的重要作用,对产业而言,通过旅游的方式将第一和第三产业联合起来,将农业的特色与服务业的优势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REF_Ref28541\r\h[67]。其三复合性,与其他旅游形式不同,乡村旅游不仅仅指单纯的旅游观光,更重要的是注重游客的参与感,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上很注重游客的参与性,如采摘,划船,捕捞等游客均可以参与其中,从中获得乐趣并感受民族风情,在娱乐的同时还可购得满意的当地民间工艺品、农副产品等旅游创意产品,这种复合性是乡村旅游的魅力所在。其四综合性,综合性主要体现在乡村旅游产品上,乡村的环境、乡村的美食、当地的生活方式、乡村风土人情等都成为了乡村旅游的特色产品,是综合农业生产各个方面所产生的旅游产品。在功能方面,一方面乡村旅游的发展迎合了城市居民对于乡村生活的向往,满足了人们不同的心理需求,为城市和农村居民创造了较好的交流与沟通的环境REF_Ref28630\r\h[68],促进了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在区域发展方面,乡村旅游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收入,促进乡村发展繁荣,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2基本理论2.2.1旅游者行为理论旅游行为是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旅游时间,旅游方式的选择特征,以及与之紧密相连的旅游意识、旅游效应和旅游需求特征。旅游者行为包括旅游者的旅游决策行为,旅游活动行为以及旅游者的空间行为等。旅游者的行为受经济、社会以及心理学等多方面的影响,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REF_Ref28721\r\h[69]。从市场角度而言,旅游者的行为总是在其消费心理的支持下进行的,因此旅游消费心理是影响旅游者行为最主要的方面之一。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的一个分支,其产生和发展都受到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影响。因此,了解旅游者行为对于乡村旅游点的布局、旅游产品的设计,以及景点的运营发展等至关重要。2.2.2旅游区位论旅游区位是将区位论的相关概念引入旅游学后才开始使用,旅游区位论是指研究旅游客源地、目的地和旅游交通的空间布局、地域组织形式的相互关系及旅游场所位置与经济效益关系的理论REF_Ref28799\r\h[70],是在空间范围内优化提升影响旅游业的相关因素,将旅游资源运用最大化。王瑛、王铮REF_Ref20531\r\h[25]综合比较了传统工农业区位论和旅游区位论的相关条件,认为旅游业具有其独特性,所以不能单纯的运用传统的区位论来研究解释旅游区位问题,需要增加消费者行为这一因素来进行探讨。刘家明REF_Ref20577\r\h[26]明确提出要从资源条件和区位条件入手进行旅游度假村的选址,并以此将旅游度假村分为资源型,客源型和资源客源混合型。吴必虎借用工业中的中心地理论,较早的提出了环城休憩带理论。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区位的研究涉及到越来越多的部门和群体,需要考虑的区位因子也越来越多,资源,客源市场分布,区域经济发展等因素对乡村旅游空间布局产生的影响发生变化,政府的态度、旅游地资源的特殊性等逐渐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REF_Ref20652\r\h[27]。由于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并且存在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特殊性,导致现阶段我国缺少相关乡村旅游点的选址指标和模型,对乡村旅游的研究主要还是以具体区域为主。2.2.3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6月,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一系列文件,这些文件明确把经济发展与环境密切联系在一起,由此产生了可持续发展理论,这些文件的通过使可持续发展摆脱了仅仅在理论上探索的阶段,明确地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将之付诸为全球行动。可持续发展理论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鼓励经济增长,要求经济建设与自然承载力相适应,同生态环境相协调,使\o"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速率低于资源的再生速率,使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能够得到\o"替代资源"替代资源的补充REF_Ref20792\r\h[28]。可持续发展理论鼓励追求“绿色的GDP”即限制乱砍滥伐和资源浪费,限制低效能,质量差,环境污染大的企业,同时鼓励绿色环保高效能企业的发展,培育新的、健康的经济增长点。乡村旅游作为一项绿色新兴产业,在产业布局、产品设计上要充分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不断完善企业运营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尤其是在产品设计上要体现保护环境REF_Ref20848\r\h[29],节约资源的策略,推动乡村旅游企业朝绿色化、规模化发展,提高整个企业的效益和整体竞争力。第3章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选取第3章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选取3.1研究区概况江西省历史悠久,地理环境多样,生态环境较好,底蕴深厚,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作为我国重要的革命老区、中部经济区,这里不仅有井冈山、瑞金等著名红色旅游基地,而且庐山、武功山、龙虎山等均是世界知名的名山旅游景区。近年来江西省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加大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持使得区域旅游产业取得较大发展,据统计2017年江西省旅游总收入达6435.1亿,占全省生产总值32.17%,2018年江西实现旅游总收入8145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37.04%,目前已有文献中关于江西省乡村旅游空间分布的研究绝大多数都是关于江西乡村旅游扶贫,市场营销以及对婺源等特定区域的分析,同时现有研究大多数从宏观上进行讨论,缺少对于江西整体乡村旅游的空间分布的定量分析,对于其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的探讨更是少有涉及。本文选择江西色红作为研究区域,具体的区域范围为南昌市、九江市、赣州市等11个市,具体范围如图3.1图3.1江西省行政区划图图3.22013-2018年江西国内旅游情况统计图 图3.3江西省入境游客情况统计图3.1.1自然环境特征江西省是我国中部区域重要城市之一,位于东经113°34′36″118°28′58″,北纬24°29′14″30°04′41″之间,毗邻福建省,湖南省,广东省。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是我国多雨区域之一,降水充足但季节分布不均,变化较大,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导致江西旱涝灾害频繁。江西省三面环山,是我国江南丘陵的重要组成部分,丘陵、山地是江西最主要的地貌类型,区域内丘陵谷地交错分布,其中分布较大的盆地如吉泰盆地、赣州盆地等,较大的山脉如东部的武夷山脉,南部的九连山,西部的幕阜山脉、罗霄山脉等,这些山脉大多数也是与邻省的界山。受地形南高北低和区域内降水的影响,江西省境内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据相关统计江西省境内共有河流2400多条,总长度达18400公里,其中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另有赣江、信江、饶河以及修河等五大水系。在土壤方面,江西省以红壤为主,红壤总面积13966万亩,约占江西总面积的56%。在矿产资源方面,江西省是我国少有的矿产资源配套程度较高的省份之一,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有“世界钨都”“中国铜都”“有色金属之乡”“稀土王国”的美誉,其中铜、铀钨、、钽、金、稀土以及银等七种矿产资源更是被誉为江西的“七朵金花”。3.1.2社会经济特征江西省全省总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下辖11个地级市、62个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截至2018年末,江西省共有常住人口4622.1万,江西省是一个多民族集聚的地方,共有民族38个,汉族占总人口的99%以上,少数民族数量较多的如回族、畲族、壮族等。江西省地理位置优越,有“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之称,从区域位置来看江西省是长江三角洲、珠三角经济区的中心腹地,同时也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REF_Ref20848\r\h[29]。江西省交通便利,铁路公路纵横交错,经过多年规划发展江西已经形成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省、连接周边的高速路网格局,同时江西省航空运输业较为发达,昌北机场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航空枢纽,形成了一个以南昌为核心,覆盖国内的航空运输网。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加速了江西省的经济发展,近年来江西省依托区域优势加快城市建设,增强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同时鼓励引进高科技企业。这一系列的举措取得显著的成果,2018年江西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达24080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19元,人均消费支出20760元,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60元,人均消费支出10885元,增长10.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正逐步缩小。3.1.3旅游发展概况近年来江西经济始终保持平稳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居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城镇化带来的城市压力也逐渐增加,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旅游意向受到推崇,乡村旅游慢慢发展起来REF_Ref21262\r\h[30]。在自然环境方面,江西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良好,山水组合较好,地貌类型多样,区域内发展较好的景区如井冈山、武功山、明月山,龟峰、龙虎山等在全国都具有较好的口碑,同时依靠江西丰富的水资源也发展起来一批如千岛湖,仙女湖,陡水湖等水体景观为主的优秀景区。在文化方面江西也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多文化融合发展的区域,如陶瓷文化,赣南客家风情、围屋等客家文化,傩舞、采茶戏、兴国山歌等民间文化,拥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五大宗教体系,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文化遗产都极为丰富。据统计截止2020年1月,江西省有国家5A级景区11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16个、省级5A级乡村旅游点21个,4A级乡村旅游点162家,江西省美丽休闲乡村40个。丰富的资源为区域内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江西省依托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和区域地理位置优势,将强化乡村旅游发展作为休闲农业和旅游扶贫的有效途径,大力促进乡村旅游与山水特色融合、与乡土民俗融合、与农耕生产融合、与全域旅游融合,坚持科学规划,整体开发,助力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形成全面发展、快速发展的新局面,努力将乡村旅游打造成提高区域经济水平的重要渠道,治理乡村乡风的重要平台,提升乡村产业的重要抓手,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途径,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有效治理REF_Ref21204\r\h[31]。依托丰富的资源和政策的大力支持,江西乡村旅游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从2009年到现在,江西省休闲农业企业总数从原来的100多家直接增长了50倍,农家乐经营户也有2万多户,休闲农业从业人员增长到110万余人,增加了21倍,年接待游客7000余万人次,增加了6倍,直接带动就业96万人。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带动当地居民就业,促进乡村产业的发展,而且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江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乡村旅游业获得高速发展的同时,江西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一些弊端也逐步显露出来,其中最严重的属同质化现象,从选取的数据中来看,休闲观光类的乡村旅游点在其中占了绝大多数,这既是受当地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市场需求等实际情况的影响,同时也反映出在整个行业监管方面的一些问题。同质化现象是旅游业发展不可避免的问题,但同质化现象进一步加剧了景区间的恶性竞争,影响了旅游市场的长远发展REF_Ref21204\r\h[31]。随着江西乡村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景区在产品设计,景区宣传,内涵提升等方面的问题也进一步凸显。3.2数据选取江西省从2012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A级乡村旅游点评定活动,并对每个申报成功的乡村旅游点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自评选活动开始以来各个市县都积极申报,活动开展至今已经评选出多处优秀的乡村旅游点,本文选取江西省183个4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的作为研究数据来进行相关研究,依据如下:首先乡村旅游点是依托于区域内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以当地极具特色的景点、乡村的生态环境、生活环境、乡村的民族风情、农家建筑、农事活动等为旅游吸引物,景观原始自然,活动丰富多彩,充分迎合了城市居民回归自然的愿望,同时通过综合性的开发,确实已经取得部分成效,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这与其他依托于种植业,林业或者养殖业的田园综合体,休闲农业示范点等不同,这些旅游点虽然数量众多,比重较大,但大多数由个人出资建成,建设标准低,活动单一,缺少旅游吸引物,缺乏综合性的开发规划,具有盲目性,进入市场退出市场较快,后劲不足,每年都有部分这类企业退出旅游市场,转型到其他行业REF_Ref21602\r\h[32]。其次从评定标准来看,根据江西省发布的《乡村旅游点质量划分与评定评分细则》,景区级别的判定有着明确的规定,需要对所申请的旅游景区从九个方面进行评定,包括:景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包括旅游年收入,年接待人数,直接吸纳劳动就业人数,间接提供劳动就业岗位数等)、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包括噪音质量和水体质量等)、旅游基础设施、旅游经营管理、旅游安全以及其他加分项等,所有项目共计一千分,并对各个级别景区需要达到的分数做出了明确规定(申请5A级乡村旅游点需要达到950分,申请4A级乡村旅游点需要达到850分)且4A,5A级景区由当地评定机构推荐和初步评审,由省级旅游景区质量评定委员会进行最后评定,整个评定过程公开透明,并且还包括暗访以及游客满意度调查等环节,全方位确保通过相应等级评定的景区真正具有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惠及区域人民群众的作用,因此本文直接选择4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作为研究对象,确保数据能充分体现当地乡村旅游业发展状况。最后从宏观而言,4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全省分布较为广泛,各个县市均有涉及,其他类型的乡村旅游点很少具有这种广泛性。基于以上三点本文选择以江西省4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进行研究。考虑到乡村旅游点的评定从申请到最后确定大致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为使研究成果更加接近实际情况,因此本文部分经济数据以2018年江西省统计年鉴为准。第4章江西省乡村旅游点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第4章江西省乡村旅游点空间分布特征分析本文通过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获得官方数据,共得到江西省5A和4A级乡村旅游点数据共计183个(其中5A级乡村旅游点21家,4A级乡村旅游点162家)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利用ARCGIS10.2和谷歌地图等软件,对江西省乡村旅游点的空间分布概况,空间分布类型,集聚度以及均衡度等进行定量分析,得出江西省乡村旅游点的分布特征以及原因,同时对江西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指导意义。4.1乡村旅游点空间分布概况将搜集到的乡村旅游点按照行政区划进行分类,得到江西省乡村旅游点在各市的数量分布如表4.1所示。表4.1江西乡村旅游点分布表地市乡村旅游点数量/个比重/%排名南昌市168.74%4九江市73.83%6抚州市264.37%1新余市814.21%5宜春市2513.66%2吉安市2513.66%2赣州市2614.21%1萍乡市2111.48%3上饶市2111.48%3鹰潭市73.82%6景德镇市10.55%8总计183100%为了更直观的展现江西省乡村旅游点的空间分布情况,选用谷歌地图对所有乡村旅游点进行经纬度搜集,获得相应的坐标,然后利用ArcGIS10.2软件,将所得到的经纬度以点要素的形式在空间上进行定位,得到江西省乡村旅游点空间分布图,如图4.1图4.1江西省乡村旅游点空间分布图从以上数据可以初步看出,江西省乡村旅游点的分布存在一定的空间特征,首先从数量上来看抚州和赣州的乡村旅游点数量排名第一有26家,分别占总数的14.21%,宜春,吉安乡村旅游点有25家,排名第二占总数的13.66%,景德镇市最少,仅有一家,九江,鹰潭,新余三市乡村旅游点数量相差不大,抚州市乡村旅游点的数量是九江、鹰潭的3.7倍,为进一步研究江西省乡村旅游点的类型以及密度,根据统计结果得出表4.2和表4.3。结合两个表的统计结果来看,在分布密度上,各个区域乡村旅游点的分布很不均匀,各个市乡村旅游点的密度差距较大,其中萍乡市的分布密度高达55.26,结合空间分布图来看,大致有两个集中分布区,既以南昌为中心的集聚区和以萍乡为中心的集聚区,在赣南以及赣东北地区分布则相对分散。从分布类型来看,在我们选取的183个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点中,特色村镇类有10个,占总数5.46%,乡村文化类2个,占总数的1.1%,农业科技类9个,占总数4.9%,休闲观光类162个,占总数的88.5%。表4.2江西乡村旅游点类型统计表分类数量(个)所占比重特色村镇类105.46%乡村文化类21.1%农业科技类94.9%休闲观光类16288.5%表4.3江西省乡村旅游点分布密度地市面积(万平方公里)乡村旅游点数量/个密度(个/万平方公里)排名南昌0.741621.623九江1.8873.7210抚州市1.882613.835新余市0.328252宜春市1.872513.376吉安市2.53259.887赣州市3.94266.609萍乡市0.382155.261上饶市2.28219.218鹰潭市0.36719.444景德镇市0.5311.89114.2乡村旅游点空间分布类型通过初步宏观了解可以看出,江西省乡村旅游点在空间上总体呈不均匀分布,各个市县的数量相差较大,为了进一步明确这些乡村旅游点的空间分布特点,本文从总体空间分布类型,区域集聚度以及空间分布均衡度三个方面入手对其进行深入研究REF_Ref22670\r\h[33]。乡村旅游点的空间分布可以抽象为点状分布,而最邻近指数是用来判断点状事物在地里空间中相互邻近程度的地理指标,因此本文选用最邻近指数来判别江西乡村旅游点在空间上的整体分布类型[28]。点要素在空间的分布状态主要有三种:随机型、均匀型和凝聚型态,根据地理学和统计学相关知识,研究选用最邻近指数结合ArcGIS、Excel等工具对江西省乡村旅游点进行分析,其计算公式如下:R=r1rE其中R表示最邻近指数,r1表示研究区域内乡村旅游点的实际最邻近距离的均值,rE表示乡村旅游点的理论最邻近指数距离的均值,N代表点要素(即乡村旅游点)的数量,A为样本范围的区域面积。若R1时,即实际最邻近距离的均值大于理论最邻近距离的均值,表示研究要素(即乡村旅游点)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均匀型。若R1时,即实际距离均值等于理论距离均值,表示研究区域内乡村旅游点在空间上分布为随机型,若R1,则乡村旅游点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其趋向于集聚分布REF_Ref21729\r\h[35]。若R0则表示乡村旅游点的空间分布为完全集中型。根据计算公式(4.1),江西省的区域面积为16.69万平方公里,共有乡村旅游点183个,根据公式得出其理论乡村旅游点的最邻近指数为rE=15.10,同时借助ArcGIS10.2中的空间分析工具的邻近分析法江西乡村旅游点进行测算,得出4.3空间集聚度分析:“北热南冷,西聚东散”通过对江西省乡村旅游点的整体分布类型进行分析判断之后得出其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为了进一步探究其分布现状、分布热点,集中程度,以及乡村旅游点分布与区域内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需要对其空间分布热点进行研究,本文选用地理集中指数和核密度分析对分布热点两个指数对研究区域状况进行分析说明。4.3.1地理集中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是地理学中用于描述某项地理要素分布集中程度的重要指标,该指标可以准确有效的反映区域内乡村旅游点的空间集聚程度其计算公式为:(4.2)公式中G表示地理集中指数,n为研究区域内市(县)的总数,Xi为第i个市(县)乡村旅游点的数量,T为乡村旅游点总数。表示假设点均匀分布在各个市所得出的地理集中指数,>时表明各个点在区域内分布较为集中,<时表明点要素分布较为分散,G取值在0至100之间,并且G值越大,表明分布越集中,G值越小,分布越分散REF_Ref21840\r\h[39]。根据计算公式(4.2)其中n=11,T=183,代入数值后得到G=34,14,=30.15,>即理论地理集中指数小于实际乡村旅游点地理集中指数,说明江西省乡村旅游点在空间分布上较为集中,同时通过数据对比,们可以发现数据相差不大,表明集中程度不高。4.3.2核密度分析根据地理集中指数和最邻近指数得出江西乡村旅游点在空间上呈集聚分布类型,但这二者都是单纯基于数理分析来描述这些要素在空间上的集中程度,是统计意义上的表达,并不能这是反映乡村旅游点在空间上的分布状态以及分布特征REF_Ref21942\r\h[43]。因此为了进一步探究其分布热点,本文采用核密度分析来进行探究。核密度分析工具是用来计算某一要素在其周围邻域中的密度问题,可以有效弥补前者的不足之处。利用ArcGIS的空间可视化功能,通过Googleearth对所有乡村旅游点进行精准定位,进而根据ArcGIS中关于核密度分析工具(KernelDensity)得出江西省乡村旅游点的空间热点分布图。搜索半径进行多次试验,本文最终选取搜索半径为30公里,结果如图4.2。如图所示,总体而言江西省乡村旅游点呈“北热南冷,西聚东散”的分布形态,在赣北区域分布较为密集,尤其是赣西北区域,有南昌和萍乡两个高密度分布区,同时鹰潭、景德镇和新余区域存在次一级高密度分布区,在整个东部区域(上饶,鹰潭抚州三个市)呈一条零散分布带,赣南区域分布较为零散,没有明显的高密度区。图4.2江西省乡村旅游点核密度分析图4.4区域分布均衡度分析由最邻近指数和核密度分布可以得到江西省乡村旅游点空间分布的整体趋势以及分布热点,但是无法对其在各个市内的分散程度做出有效的判断,为了更精确的判定乡村旅游点在空间上的分布状态,本文在此引入基尼系数和不平衡指数两个标准对乡村旅游点在地理空间子区域内的分散程度做出判断。4.4.1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国际上比较通用的一种指标,主要用于衡量地区或国家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将基尼系数引入地理学的研究中,可以准确的反映出地理事物的空间离散程度。基尼系数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表示不平等程度越高。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G=-i=1np其中G为乡村旅游点的基尼系数,C是分布均衡度,Pi为i市(县)的乡村旅游点占全省的总数的比例,n为所统计市(县)的总数,G值集中于0-1,其数值越大表明集中程度越高,C表示区域分布离散度,C值越大表明空间分布越均匀。根据国际上常用基尼系数定量测定标准,基尼系数低于0.2表示绝对公平;而0.4是不平均的警戒线,0.4-0.5表示分布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差距悬殊REF_Ref22125\r\h[40]。根据公式4.3,代入数值可以得到G=0.959,C=0.041,表明乡村旅游点在11个市中分布不均衡的,并且不均衡程度较高。4.4.2不平衡指数为了进一步明确江西乡村旅游点在各个市的分布不均衡情况,本文引入不平衡指数进行更准确的测算。不平衡指数反映的市研究对象在不同层级或者不同区域内的分布均衡情况,不平衡指数用D表示,其取值范围在0-1之间,若D=0则表示研究对象在各个区域内分布均匀,若D=1则表示研究对象集中在同一个区域REF_Ref22285\r\h[38],其计算公式如下:(4.4)式中为各个区域内某一要素在总区域内所占比重从大到小排序后第i位所占的累计百分比,n为地级市的数量,乡村旅游点在各个区域的累计百分比如表4.4REF_Ref23013\r\h[34]。根据公式4.4代入数值n=11可得:D=0.121<0.5,结合基尼系数和不平衡指数,可以看出总体而言,江西乡村旅游点在各个区域分布不均衡,并且不均衡程度较高,各个市乡村旅游点个数量相差较大,由具体数值来看分布最多的是抚州市和赣州市,这两个区域各有26家乡村旅游点,占总体的14.2%,其次是宜春市和吉安市,这两个区域各有25家,占总数的13.66%,在萍乡和南昌这两个高密度分布区乡村旅游点本身的数量并不占优势,尤其是南昌市,虽然身处高密度分布区但大多是围绕在南昌市的周围,本市乡村旅游点的个数处于中等水平。表4.4各市乡村旅游点所占比例地市乡村旅游点数量/个所占比重累计百分比抚州市2614.20%14.20%赣州市2614.20%28.40%宜春市2513.66%42.06%吉安市2513.66%55.72%萍乡市2111.48%67.20%上饶市2111.48%78.68%南昌市168.74%87.42%新余市84.37%91.79%九江市73.83%95.62%鹰潭市73.83%99.45%景德镇市10.55%1%综上所述,江西省乡村旅游点总体上呈集聚型分布状态,集聚程度不是很高,乡村旅游点在各个市分布不均衡,说明其在空间上受某些因素的影响,在分布热点上存在南昌和萍乡两个核心区域以及新余宜春为核心的次一级高密度区域,同时存在一条横跨东部区域的零散分布带,分布热点的存在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趋势,受某项因素的影响具有优势基础的区域先发展起来并不断向外扩散,对于带动区域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F_Ref23140\r\h[36],同时这种区域上的集聚性对于江西乡村旅游点的发展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有利于整体形象的塑造以及各个旅游点之间的合作,从而丰富旅游线路,增加旅游产品,但同时也会使得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以及恶性竞争更加严重,尤其是以大城市为核心的众多乡村旅游点之间产品的同质化问题会更加突出,对乡村旅游点的可持续化发展产生重大阻碍,这一点同上述江西乡村旅游点的主要类型相吻合。。第5章江西乡村旅游点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分析第5章江西乡村旅游点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分析通过上述研究分析可知,江西乡村旅游点在整个空间上呈集聚分布状态,但是集聚程度不高,并且各个市之间乡村旅游点的数量差距较大,区域之间分布不均衡,呈“北热南冷,西聚东散”状态,存在两个分布热点区域和多个次级热点区域,这种特殊分布状态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探讨。5.1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对于区域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旅游需求的促成,乡村旅游是一种近郊游,主要的客源市场是周围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人均收入和可支配时间较多,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和时间进行旅游消费,对于乡村旅游的需求更为强烈,这对于旅游客源市场的形成至关重要REF_Ref23219\r\h[37],因此其周边也较容易出现乡村旅游点。其次区域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政府一般都投入较多的资金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完善的交通体系使游客出行更为便利,这成为乡村旅游点在经济发达城市周边布局的重要因素。考虑到乡村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是城市居民,这里我们选取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区域人口密度这两个标准作为研究数据,结合ArcGIS10.2的相关工具将江西各市的人均GDP(2018年)和人口密度(2018年)加入江西矢量图中并进行分类得到图5.1。根据图5.1,首先整体来看在图a和图b中乡村旅游点的聚集程度与城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区域人口密度呈明显的正比分布,在南昌、新余等区域内最为明显,这与前面核密度分析得出的结论一致,同时以各县以及市政府驻地为中心,建立一个20公里的缓冲区得到图d,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赣北区域大多数乡村旅游点距离中心城市都在10公里范围内,赣南区域虽然乡村旅游点分布相对分散,但大多数也是邻近区域内的城市而布局,相比其他市而言,萍乡市虽然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但其周围的吉安,新余,宜春等城市人口密度和城市GDP都较高,加上萍乡市地域狭小,和周围城市联系紧密,这是萍乡市成为乡村旅游点高密度区域的一个重要原因。经济的快速发展、较高的人口密度,使得乡村旅游的需求较大,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客源市场,这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使得江西乡村旅游点的布局越来越倾向于南昌,九江等经济发达,人口较多的区域,这是江西乡村旅游点两大高密度区域形成的的重要原因。城市GDP(亿元)排名人口数(万人)排名城镇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元)排名南昌5274.671554.554408441赣州2807.242867.7613216310九江2700.1193489.686352655上饶2212.784681.072346567宜春2180.855557.333322489吉安1742.236495.665346926抚州1382.47404.7273197611新余1027.348118.6710375922萍乡1009.059193.328357634景德镇846.610167.329371833鹰潭818.9811117.511342638表5.1江西省2018年各市GDP与人口统计表a.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乡村旅游地分布b.人口密度与乡村旅游地分布C.各市GDP与乡村旅游点分布d.以区域中心城市为圆心的缓冲区图图5.1江西省乡村旅游地分布的影响因素5.2资源禀赋因素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乡村旅游开发的基础和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江西地貌类型多样,山水组合绝佳,光热资源充足,这里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庐山,“江南第一仙峰”的三清山,还有具有丹霞地貌的龙虎山,据统计江西省1000千米以上有名的山大概有1000多座。在地貌类型上,江西省以丘陵山地为主,盆地谷底广布,同时在南昌,地区有连片平原,区域内河流水系较多,水网密布,其中有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还有赣江、抚河、饶河、修河等众多水系。资源禀赋的差异不仅成为乡村旅游空间分布差异化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对区域内乡村旅游点的布局产生重要影响。5.2.1地形因素江西乡村旅游点的空间分布与地形有着重要的关系。结ArcGIS10.2的空间分析工具,将江西省地形高程图,河流湖泊分布图与乡村旅游点的分布相叠加,如图5.2,从图可以看出在赣北区域乡村旅游点大多位于地势不高,地形平坦的区域,如南昌、新余、鹰潭等平原地区,这些区域地貌类型多样,环境优良,山水组合较好,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区域内资源优势明显,另一方面这些区域多半是大城市中心区域边缘地带,受城市影响较小,在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方面保留着原汁原味的的乡村特色,能够充分且全方位的感受自然接近自然,符合游客回归自然感受乡村的休闲需求,满足游客观赏自然景观,体验乡村生活的愿望,是建设乡村旅游点的绝佳区域。在客源市场方面,这些区域大多存在一些大型城市,因此以大城市中心,以城市人群作为主要客源市场,依托区域内得天独厚的山水组合以及优越的区位条件,有利于形成以提供休闲观光乡村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地的发展REF_Ref22285\r\h[38]。在赣南区域,乡村旅游点的分布虽然相对较为分散,但是其布局也大多位于区域内地形地势较开阔平坦的区域。因此地形因素成为影响江西乡村旅游点布局的重要因素。5.2.2水文因素水文因素也是造成江西乡村旅游点空间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江西水网稠密,水资源丰富,尤其是南昌,除了赣江,锦江、玉带河等大型湖泊外还有瑶湖、青山湖、艾溪湖、象湖等大大小小数百个湖泊,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水城。为了能进一步研究乡村旅游点与区域河流分布的关系,本文以河流为中心,建立一个10公里的缓冲区,如图5.3从图中可以看出,乡村旅游点的分布范围大多集中在河流10公里范围内,尤其是南昌、萍乡以及鹰潭等区域,这些区域河湖众多,山水资源组合较好,地理位置优越,绝佳的山水组合,幽美的自然环境使得这些区域乡村旅游点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优势,围绕这些湖泊自然形成了诸多乡村旅游点。在赣北区域乡村旅游点布局较为稀疏,但各个旅游点的布局和水文因素有着极大的关系,尤其是在河流的交汇处更是乡村旅游点布局的密集区域。各个河流的存在即为乡村提供水源,同时有利于形成以水为特色的农业生态旅游景观带,为区域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资源优势,因此水文条件成为乡村旅游点布局的重要考虑选项。图5.2乡村旅游点与地形、水文空间关系图图5.3乡村旅游点与河流缓冲区图5.3交通通达度交通是旅游点和游客之间的桥梁。没有便利的交通,旅游业的发展就会受到极大的阻碍,尤其是乡村旅游属于一种近郊游、短程游,主要的客源市场在周围的城市,而城市居民的出行大多以私家车为主,所以高速公路等交通线路的布局对乡村旅游点的空间布局有着显著影响REF_Ref23476\r\h[41]。近年来江西省鼓励社会资本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铁路公路等基础建设投资,实现了交通线路的跨越式发展,为全省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保障,如图所示据统计截止2018年6月,江西全省公路水路交通建设投资约1454亿元,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900多公里,农村公路通达度不断提升,基本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县城半小时上高速的目标,“四纵六横八射十七联”高速公路规划网基本建成,路网结构水平明显提升。铁路方面,2018年江西省开工昌吉赣高铁、合安九高铁、昌景黄高铁等重大项目,铁路营运里程达4134.4公里。江西已成为贯穿东西、承接南北的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图5.42013--2018年江西省公路里程统计图5.52013--2018年江西省高速公路里程统计图图5.62013--2018年江西省铁路运营统计图江西乡村旅游点的布局与区域内交通线路密不可分,为了更直观的研究江西乡村旅游点空间布局与交通设施之间的关系,利用ARCGIS软件将江西乡村旅游点空间分布与江西铁路公路图进行叠加得到图5.4,从图5.4中可以明显看到乡村旅游点沿公路铁路线布局趋势明显,在交通线路交汇处一般容易形成高密度集聚区,在上饶,萍乡,南昌等公路网密集的区域乡村旅游点沿公路布局的趋势更为明显,这些区域交通便利,铁路公路网四通八达,交通通达性较好。同时在整个赣南区域,这一特点更为明显,这与前文的结论基本一致。为了更直观的分析乡村旅游点布局与区域交通之间的关系,由于乡村旅游主要的交通方式还是以公路为主,因此对主要交通线路建立10公里缓冲区得到图5.5,从图中可以看出乡村旅游点基本在公路周围10公里范围以内,因此区域内的交通布局,尤其是公路的空间布局对江西乡村旅游点的空间布局有着重要作用。图5.4江西主要交通线路图图5.5主要公路缓冲区5.4旅游业发展水平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与旅游大环境息息相关,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对乡村旅游点空间布局的影响是综合性多方面的REF_Ref23584\r\h[42]。首先无论是乡村旅游或者其他形式的旅游都对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要求较高,并且部分设施可以共用,因此若干区域内旅游业本身发展水平较高,那么乡村旅游点的布局也会向相应的区域靠近以便充分利用其完善的基础设施,其次区域内其他景区,尤其是高级别景区的存在对乡村旅游点的布局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主要体现在一方面虽然高级别景区本身与乡村旅游点具有一定竞争性,但另一方面高级别景区本身基础设施完善,拥有完善的市场和良好的口碑,具有较好的示范效应,乡村旅游点在其周围布局可以利用其已经积累起来的市场优势,优化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多样化旅游形式,对乡村旅游点具有一定拉拢作用REF_Ref21942\r\h[43],同时在理念上,高级别景区的存在能够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周围居民收入,改善当地居民对于旅游业的态度并使其产生较强的参与意愿,从而带动周围地区农民的积极性,在管理上高级别景区有着丰富先进的管理经验,可以传播到周围的区域,从而吸引乡村旅游点在其周围布局,影响乡村旅游点的空间布局REF_Ref23708\r\h[44]。江西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搭配较好,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独具特色,旅游资源结构合理,全省的森林面积将近60%,生态环境优势显著,有庐山、井冈山、三清山等一大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其中井冈山更是我国著名的红色旅游基地,此外江西省拥有全国闻名的“世界瓷都”景德镇,“中国道教第一山”的龙虎山、著名古文化建筑景观滕王阁、地方特色民居景观婺源等重要景区。这些景区基础设施完善,市场口碑较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客观上为乡村旅游点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成为吸引乡村旅游点的中心,为了验证江西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与乡村旅游点布局之间的关系,以江西省国家5A级景区为中心分别建立10公里,30公里,50公里的缓冲区,得到图5-5,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江西北部区域国家5A级景区分布较多,同时其乡村旅游点的布局密度也较高,在南昌和萍乡这两个区域,乡村旅游点都围绕着全国5A级景区布局,这一特点最为明显,在次一级高密度分布区鹰潭以及景德镇等区域这一特点也较为显著,这两个区域乡村旅游点的布局基本都处于国际5A级景区50公里范围内。表5.2江西省2018年各地区旅游情况统计表入境游客(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万美元)国内游客(万人)国内旅游收入(亿元)星级饭店(家)全省191.7874537.9268344.058095.79379南昌29.1212680.938545.71061.9454萍乡6.922619.435005.45593.818九江33.3113710.958018.661013.1655新余3.821382.724293.15440.839鹰潭7.862797.754390.48477.216赣州18.86635.396977.33880.7670吉安20.246660.396785.54804.841宜春12.955120.916876.28747.5135抚州9.093038.88454108457.0530上饶27.2510181.387975.431009.2845景德镇22.449709.194930.95609.4416图5.6以国家5A级景区为中心的缓冲区图5.5政策因素乡村旅游的发展有两方面重要推手,一是市场需求,二是政策支撑,作为我国经济战略的重点项目和扶持产业,政策的支持对其空间布局有着重要的作用REF_Ref23806\r\h[45]。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发展形势,江西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树立全新的发展理念,依托国家关于长江经济带,苏区振兴,中部崛起等政策,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结构,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使居民收入进一步增加,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同时加强环境保护,注重环境质量,开创了江西发展新局面REF_Ref29665\r\h[72],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市场基础,同时江西省又历来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充分重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早在2012年江西便出台了乡村旅游点质量划分与评定标准,鼓励各个市区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2016年江西省更是将全省的旅游主题定位为“乡村旅游发展提升年”,同时接连发布了《江西省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实施方案(2017-2020年)》、《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若干意见》、《江西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等一系列意见措施REF_Ref27039\r\h[64]。这一系列的政策的出台,充分发挥了江西旅游资源基础雄厚,市场需求大的优势,进一步促进了本地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也为乡村旅游的空间布局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在基础设施方面,考虑到乡村旅游主要依靠公路进行,因此江西省大力推进乡村旅游道路建设,尤其重视旅游景区和重点乡村的公路交通网的搭建,从整体上提高江西乡村旅游通达度。同大力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旅游承载能力。并且在资金方面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支持力度,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和民间投资者共同投入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中来,积极利用国家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支持,充分挖掘贫困地区在资源方面的优势,大力推进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除此之外在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旅游市场监督,乡村旅游点管理等方面均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和监督乡村旅游业的发展REF_Ref23868\r\h[46]。在政策的推动下江西乡村旅游品牌日益多样化,模式不断创新化,基础不断完善,产品更加丰富,同时乡村旅游点的布局也受政策的影响,使得萍乡、赣州等地区的地方乡村旅游一步步发展起来,南昌、九江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乡村旅游点则进一步优化区域分布格局,提升品质,最终形成今日空间格局。第6章江西省星级乡村旅游点发展建议第6章江西省星级乡村旅游点发展建议江西乡村旅游起步较早发展迅速,受到区域内地形地貌,经济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整个空间布局呈双核模式,这与其他省份乡村旅游点的分布有相似之处,同时又有独特性。对于江西乡村旅游现状的正确认识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研究结合江西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区域经济的实际,以及精准扶贫、合理市场竞争等原则提出以下建议。6.1加强政府主导,紧抓扶持监管乡村旅游的开发不同于其他旅游景区,它是一个系统的、整体的工程,涉及乡村的各个方面,涉及农民、经营者、政府等各方利益,它既有宏观区域建设规划,又有微观文旅创意的落地,既有乡村旅游景点的开发,又有对乡村风土人情,历史风貌等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既要符合市场需求,又要结合当地发展实际,需要统一多个方面的因素,结合各方利益才能成功进行开发,只有政府才能做到这一点,所以政府的主导作用对于乡村旅游的开发至关重要REF_Ref23947\r\h[47]。从江西乡村旅游点空间分布图可以看出,以萍乡为核心的乡村旅游点集聚区虽然资源优势明显,但是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江西省其他地区,以南昌为核心的集聚区虽然周围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在发展过程中同质化现象严重,因此要想进一步发展,还需要从政府支持和监管方面入手,两手同时发力,一手紧抓扶持,一手紧抓监管。在政策扶持方面首先要强化财政支持,尤其是萍乡、赣州等经济发展水平一般但资源基础雄厚的地区,资金问题是造成区域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对于这些区域要专门设立用于刺激和支持旅游发展的资金,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同时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法律和相关政策范围内适当放宽旅游贷款门槛,建立旅游产业投融资平台、设立发展基金,拓宽旅游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效率,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REF_Ref23999\r\h[48]。其次是政府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在抓好主要交通干道以及通往重点乡村旅游景区的路网建设的同时,对原有不符合旅游发展道路进行拓宽改建,构建一条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的安全畅通,便捷高效的城乡一体化乡村旅游交通网,从根本上提升江西乡村通达度。由于乡村旅游对土地建设的需求较大,各地在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可以预留少量用于建设停车场,旅游驿站等零星用地,加大对乡村环境整治力度。近年来,“黑龙江雪乡宰客事件”“云南导游事件”等旅游乱象时有发生,这背后不仅暴露出旅游事件对区域形象的严重性,同时也反映了政府监管的重要性,对一些不合格景区进行整改是必要的,因为它背后是广大游客对整个旅游市场的信任,这种信任一旦被破坏,带来市场口碑的连环效应会毁掉景区与游客之间的互相信任,最终将会综合影响整体旅游市场REF_Ref24110\r\h[49]。因此政府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进一步完善行业服务规范标准,确定责任到人,监管落实。针对江西省的实际情况,可以考虑建立乡村旅游行业信用体系,制定乡村旅游失信认定方案以及等级划分并建立信用档案和联合激励和惩戒机制,采用分类监管、动态化监管的办法,建立乡村旅游红黑名单REF_Ref24201\r\h[50],对于部分严重违规失信者依法采取行业限期禁入、责令整改或者取消挂牌等惩戒措施REF_Ref24201\r\h。江西省乡村旅游资源丰富资源优势明显,为了确保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各级政府要切实担负起相关责任,强化责任意识,狠抓政策落实,对旅游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要做到提前感知心中有数,主动解决,避免问题扩大,真正使得江西省乡村旅游走上一条康庄大道。6.2强化规划引领,注重资源整合没有科学的规划就不能正确把握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就不能进行正确的市场开拓和项目开发,并且乡村旅游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同的乡村有不同的景观,不同的文化基础,处于不同的开发阶段REF_Ref24352\r\h[51]。从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看,江西省乡村旅游点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同质化现象最为突出。从统计数据来看,休闲观光类型的乡村旅游点能占有这么大的比重既是市场、江西旅游资源类型作用的影响(山水资源丰富),同时也是许多地方不顾实际情况,盲目发展的结果。从旅游产品的设计上看,无论是古村落类型还是农家乐类型,在产品设计上雷同现象严重,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江西部分乡村旅游点是对当地景观进行初步开发,加上一些集体活动场地以及餐饮住宿场所,没有对产品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对于景点文化内涵的开发更是无从谈起,甚至在运营模式上部分景区也极其相似。在品牌的打造方面,江西乡村旅游也较为单一,现阶段婺源古村落群打造较好,是全国知名的生态旅游示范县,安义古村的宣传也初有成效,除这两处之外其他乡村旅游点的品牌打造较为落后,因此如何对众多的乡村旅游资源加以整合,减少同质化现象REF_Ref25302\r\h[52],从而打造出下一个全国、全世界知名的品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为了江西乡村旅游业的长远发展,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首先要从前期规划入手,尤其是在南昌和萍乡这两个核心区域进行新的乡村旅游点的规划建设,要坚持因地制宜,整合资源,避免雷同,铸造精品。江西是一个多文化融合的区域,在这样一个区域进行乡村旅游的规划,首先要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对区域内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和区域文化历史有着充分的了解,对区域实际情况做充分的调研。在产品设计上既要保持本地特色民族风情,又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要考虑景点的塑造,又要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立足当前,谋划深远,做到“退陈出新”,取消淘汰那些体验感较差、陈旧老化的产品,打造符合市场实际需求,能够吸引旅游者的景点REF_Ref25387\r\h[53]。在乡村旅游景点的布局和设计上尽量做到一村一景,避免程式化,雷同化,以及千村一面现象,充分依托区域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山地,森林,良好的空气等资源,加大研学旅游,养生旅游,情感旅游,商务旅游等新兴旅游产品。其次在建设过程要合理开发,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防止大拆大建、简单复制,减少对原始生态环境的破坏,避免盲目开发对环境造成的不可逆的破坏,注重对人文要素的保护,注重对农村文化遗产和传统村落、传统民居的保护,注重对当地民俗风情的保护,最后要做到融合发展综合开发,将红色文化、农耕文化、乡土民俗文化充分融合起来,将区域内的自然资源,乡村建筑,乡村服饰,乡村民俗,农事活动等特色人文资源充分融合起来REF_Ref25537\r\h[54],注重体验性,互动性,做到生产,生活,生态三结合,产品设计上保证合理合,提升产品的档次,对农业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多元素结合,深挖内涵,综合开发,6.3优化交通布局,完善基础设施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在于基础设施,尤其是完善的公路交通设施对江西乡村旅游的发展至关重要。交通干线的完善程度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布局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一方面交通的通达性影响着游客的出行欲望,旅游目的地交通越便利,旅游客出行欲望越强烈,因此靠近主要交通干道的乡村旅游点在发展上本身就具有很大优势REF_Ref26249\r\h[55]。另一方面,在贫困地区,交通既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保障,更是发展当地旅游业的关键,乡村旅游的发展会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增加当地财政收入,财政收入的增加又必将反作用于交通建设。随着全域旅游概念的不断深入,整体景观的打造开始深入人心,某些乡村旅游点会将交通干线两侧的景观也纳入其建设范围,从而实现绿色交通。近年来随着私家车的不断增加和收入的提高,游客出行欲望逐年上升,乡村游、自驾游的时代到来,交通干线作为连接城市和农村的血脉,一定要打好交通便利这张亮丽的名片,提高交通通达度,强化基础设施,提升交通运输能力和运行效率REF_Ref26278\r\h[56]。整体而言江西省交通干线较为完善,基本能满足旅游者的出行需求,但在一些贫困地区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尤其是萍乡以及赣州附近的乡村旅游点,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投资力度的影响,基础较为薄弱。要充分发挥道路对乡村旅游建设的先导性作用,完善提升区域多层级交通线路,全面促进全省乡村旅游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江西省旅游业发展较好,旅游景点密布,更要通过公路将各个城市和旅游点以及乡村旅游点和其他旅游景区串联起来,提升整体景观效益,构建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景观REF_Ref29397\r\h[71]。具体而言,由于乡村旅游的发展受区域内中心城市的影响较大,因此要围绕城市构建蛛网式的交通路网体系,使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以交通路网为触手,向四周不断扩散,形成一个多圈层,“同心圆式”的城市休闲农业发展环REF_Ref26314\r\h[57]。其次考虑到大型景区对于乡村旅游点的带动作用较大,要进一步完善大型景区周围的路网结构,整合区域内旅游资源,通过特色旅游路线将各景区和乡村旅游点串联起来,形成互动式发展模式,提升总体旅游水平,满足市场旅游者多元化的旅游需求。在其他基础设施方面,主要是进一步完善旅游接待设施。卫生状况和设施设备较差导致难以留住游客,降低游客体验感,因此要强化对旅游垃圾的清理,实施旅游垃圾无害化处理,建设垃圾收集点,配备垃圾转运车,完善垃圾分类体系。要在政府的统一规划指导下加大对电力,通信等设施的改建力度,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当地居民的积极性,充分保障当地居民权益,以经济利益为跳板,让农户主动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建设过程中来,发动农户主动改造自有住房,发展餐饮、民宿等,提高乡村旅游整体接待能力REF_Ref26347\r\h[58],这既是完善精准扶贫制度的有力措施,同时能进一步促进区域内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化发。6.4重视人才培养,提升管理机制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旅游业大发展的关键,从人才的引进到人才的管理和培养,都需要一套完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在人才的培养方面,一方面要以旅游发展需求为导向,培育一批具有国际视野、专业水平的重点人才以及青年人才REF_Ref26393\r\h[59]。考虑到旅游技能的特殊性,在人才的培训方面要注重理论实际相结合,实施校企对接,制定旅游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人才实训基地,开展现场教学,现场培训等活动,另一方面必须加强对旅游发展带头人、乡村旅游相关产业经营户等从业人员的培训,鼓励他们通过网络学习,挂职锻炼等方式学习先进知识理念技术,定期对他们开展业务能力提升培训,提高他们的经营理念与市场风险意识,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形势。在人才的引进方面,要全面落实关于旅游高层次人才引进有关政策,完善配套设施,加强引进力度,着力引进一批专业能力强,管理理念先进的领军人才.对于引进的人才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机制,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让真正有能力,有上进心的人学有所有,同时要完善人事晋升程序,让有才华的员工有晋升的机会REF_Ref26429\r\h[60]。在政策上要加大对旅游创业的扶持力度,吸引旅游职业经理人、青年人才等群体回乡创业,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充足人才储备。在人才管理方面,要注重提高旅游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旅游活动是围绕着游客的吃住行等各个方面进行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会影响旅游客的整体体验,并造成极大的影响,尤其是现在信息传播速度大大加快的情况下,更要注重对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复杂,村民在长期生活中不受约束,较为散漫,缺乏服务意识,因此必须进行培训,定期举办服务意识教育和服务技能的培训。最后要注重对导游人员的素质培训REF_Ref26471\r\h[61],导游人员是一个区域旅游发展的标杆和窗口,尤其是现代网络技术的进步带来消息传播速度极快,近年来因导游人员素质低下,服务不规范导致区域整体旅游环境受到影响的事件时有发生,要从中吸取教训,严格规范导游员的行为,规范一线导游员、讲解员旅游讲解内容[50],同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金牌导游、金牌讲解员等活动,强化导游的专项技能培训,加强导游带团日常监管,组织开展打击“黑导”专项整治行动,增强旅游从业者的服务意识和市场大局,引导相关从业者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促进行业健康发展。6.5挖掘文化内涵,改进营销策略随着乡村旅游的深入发展,人们对于旅游产品的要求也逐步提升,原来那种简单的体验乡村生活的旅游产品已经逐步被淘汰更多的是通过旅游获得文化的提升,缺少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越来越难以在市场上立足,能否形成自身特色成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REF_Ref26500\r\h[62],因此在规划中不仅要注意产品的体验性,更重要的是后期的宣传过程中要突出自身产品的特色化、精品化[51]。江西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就是物华天宝、人文荟萃之地,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史,红色文化、宗教文化、书院文化、历史名人文化,独具魅力,民族民俗风情各异,尤其是赣南客家风情和傩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极具开发价值,江西各县区在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中不能单一注重景观,更要深挖文化内涵,强化旅游产品的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体验性,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内涵,增加旅游产品的附加值[52]。要结合自身区域独特优势,抓住乡村旅游本质,推进文旅融合,在文化与乡村旅游的结合上“下功夫”、“做文章”,突出资源特色,展现文化魅力,提升文化内涵,将旅游文化性和体验性充分结合起来,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REF_Ref26543\r\h[63]。在产品宣传方面,要彻底改变过去“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思想,注重运用现代化宣传方式,尤其是现代网络技术的进步带来信息传播速度的倍速增加,往往一个不知名的事件在经过网络传播后会被无限放大,因此要注重品牌的打造和宣传以及部分热点,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年龄阶段,制定不同的宣传策略REF_Ref29208\r\h[78],在宣传方式上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头条,微电影,抖音等现代媒体技术打造热点,宣传特色,整体包装,突出重点,从根本上提升区域内乡村旅游的知名度。第7章结论与展望第7章结论与展望7.1主要结论本文综合运用地理学、旅游学的相关知识,结合最邻近指数、基尼系数、空间核密度等分析方法,运用ARCgis的空间可视化功能对江西乡村旅游点空间结构进行探究,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一、江西乡村旅游点空间分布整体呈集聚性,市域范围内分布不均匀,总体呈“北热南冷,西聚东散”的特征。空间核密度分析显示江西乡村旅游点分布呈双核心的分布特征,即以南昌和萍乡为中心的高密度分布分布区和一条横贯赣东南的零散分布带。二、江西乡村旅游点的分布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政策、资源禀赋、交通以及相关景区的发展情况对其影响较大,经济因素和绝佳的山水组合是形成两大核心点的主要因素,平坦的地形,丰富的地貌类型同时以大城市充足的客源相结合,为两大核心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三、政策的支持,交通的可进入性,以及高级别景区的影响等因素的影响对江西乡村旅游点的分布现状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政府扶贫资金的支持下,贫困地区的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提高了当地的可进入性,同时周围高级别景区的辐射作用使得二者优势互补,相互结合形成一条更加完善的旅游线路,从而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7.2研究不足之处及展望本文主要针对江西省星级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进行分析,但由于自身水平以及时间等限制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主要有:(一)时空演化有待弥补,本文主要选取的是2018年至2019年星级乡村旅游点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缺少对整体乡村旅游点演化的论述和研究,未来可从这方面入手,依据对江西省乡村旅游点的演化过程从而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判断(二)对其他因素的考虑有待加深,乡村旅游点在空间上的分布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并且在不同时期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本文虽然研究了现阶段各因素的影响,但缺少对影响程度的判断,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从这方面入手。(三)选取星级乡村旅游点来反映江西省乡村旅游整体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乡村旅游涉及方方面面,本文虽然已经剔除了部分影响因素(如3A级乡村旅游点),但是仍存在部分数据的缺失,鉴于数据的有限性和可获得性,本文仅从4A和5A级乡村旅游点入手进性探讨,接下来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对江西乡村旅游点的空间分布进性全方位的研究。

致谢致谢当看到这致谢两个字的时候,意味着毕业论文至此就要结束了,同时也意味着在这个学校七年的求学时光进入了倒计时。寒窗苦读二十载,金榜题名一朝时,七年前我带着对大学的无限向往,带着对新环境的无限想象来到了这个学校,时至今日我还清楚的记得自己来到学校的第一晚是多么的激动,还清楚的记得自己研究生被录取时父母脸上的笑容。来到这个学校七年了,这里是我第二个故乡,七年时间我收获诸多,从一个西北不知名小山村的孩子到长大成人,我看到了外面世界的五彩斑斓,看到了知识海洋的永无边界,在这片土地上我学到了知识,收获了成长,我热爱这片土地,更感激这里的每一个人。三年来,感谢导师的教导培养,跟随您学习以来,无论是学习或者生活,您都给予我最大的帮助,让我获益良多,带我去调研,开拓我的视野,提高我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告诉我如何为人处世,在学术方面更是细致严谨,从我论文的开题报告直至最后的定稿,您都参与其中,在最后论文要完成的时刻,前后发给您四五次,每次您都认真帮我修改,事无巨细,大到各个章节的排版,小到标点符号,每次您都细致认真没有一丝的不耐烦,您常说:“没什么,这都是我应该做的”这句话令我感动万分,由衷的感谢您的培养,感谢您这三年来的付出与教导。其次我感谢旅游学院这个平台,尽管旅游系变成了旅游学院,但这里的每个人一点都没变,在这里大家互相学习,老师在授课之余无私的分享自己多年来总结科研经验,为我们提供帮助,感谢师兄、师姐,感谢我那两个可爱的小师妹,感谢马上要读博的室友,感谢这里的一草一木。最后感谢父母多年来的支持,没有你们一次次的鼓励,就没有我的今天,你们的恩情是我永远都报答不完的。马上就要毕业了,虽然离开了校园,但无论身处何方,我会永远保持学习的习惯,保持终生学习的态度,运用自己在这里学到的知识回报社会,回报学校,回报父母。最后再次感谢老师、父母和同学们多年来的帮助,流年笑掷,未来可期,愿各位老师身体健康,桃李天下,愿各位同学学业有成,前程似锦,愿未来的我们都成为最好的自己。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秦学.中国乡村旅游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优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06):715-718.孙枫,汪德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空间分布及发展模式[J].旅游学刊,2017,32(05):80-93王铁,邰鹏飞.山东省国家级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6,36(11):161-168.王铁,邰鹏飞.山东省国家级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6,36(11):161-168.曹哲,邵秀英.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地空间格局及优化路径[J].世界地理研究,2019,28(01):208-213刘晓英.山西省乡村休闲旅游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10):262-268.江永佺.乡村旅游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9):63-65.刘康,王坤,李宸.贵州省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阶段演进及其发展路径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6(05):119-124.熊浩,王强,鄢慧丽,余军.多尺度下中国休闲乡村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08):232-239.SaxenaG,ClarkG,OliverT.Conceptualizingintegratedruraltourism[J].TourismGeographies,2007,9(4):347-370MeasuringIntegratedRuralTourism.ClarkG,ChabrelM.TourismGeographies.2007BriedenhannJ,WickensE.Ruraltourism-meetingthechallengesofthenewSouthAfrica[J].InternaKontogeorgopoulosN.Community-basedecotourisminPhuketHegartyC.PrzezborskaL.RuralandAgri-tourismasAToolforReorganizingRuralAreasinOldandNewMemberStates一ACompariconStudyofIrelandandPoland}J}.InternationalJournalofTourismResearch.2007.7(2):63一77.ThompsonCS.HostProducedRuralTourism;Towa'sTokyoAntennaShop[J].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04.31(3);580一600.ChoiHC,SirakayaE.Sustainabilityindicatorsformanagingcommunitytourism[J].TourismManagement,2006,27(6):1274-1289.LeeBC,KimDK.RelativeimportancetotourismdecisionmakersofindicatorsforsustainableruraltourismdevelopmentinSouthKorea:UsingAHPapproach[J].JournalofTourism,2009,10(2):21-43.MillerG.Thedevelopmentofindicatorsforsustainabletourism:ResultsofaDelph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