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写字楼)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37/12/wKhkGWXuVCeAJRvQAABafbtH63Y226.jpg)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写字楼)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37/12/wKhkGWXuVCeAJRvQAABafbtH63Y2262.jpg)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写字楼)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37/12/wKhkGWXuVCeAJRvQAABafbtH63Y2263.jpg)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写字楼)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37/12/wKhkGWXuVCeAJRvQAABafbtH63Y2264.jpg)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写字楼)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37/12/wKhkGWXuVCeAJRvQAABafbtH63Y22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书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书页脚内容PAGE页脚内容PAGE39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书页脚内容PAGE房屋建筑课程设计七层写字楼专业学生____________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
摘要本工程为写字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体为七层。设计部分包含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两大部分。建筑设计中,贯彻“实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主要对结构的整体布局、建筑功能和构件形式进行设计,满足写字楼使用要求。在确定框架布局和横向框架荷载之后,先进行了层间荷载代表值的计算,接着利用顶点位移法求出自震周期,进而按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大小,求出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弯矩、剪力、轴力)。在计算出竖向荷载(恒载及活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后,找出最不利的一组或几组内力进行组合。选取最安全的结果计算配筋并绘图。整个结构在设计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的专业规范的要求,参考相关资料和有关最新的国家标准规范,对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全面的科学性考虑。关键词:框架结构,抗震设计,荷载计算,内力计算,配筋计算目录TOC\o"1-3"\p""\h\z\u第一章 概述1第一节设计参考1第二节房屋结构概况2第三节设计参数3第二章截面设计5第一节构件截面尺寸5第二节刚度计算6第三章重力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8第一节重力荷载计算8第二节弯矩二次分配法计算框架内力13第四章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20第一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20第二节D值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22第五章框架的内力组合29第一节梁控制截面内力与梁端负弯矩调幅29第二节底层边跨梁内力组合与截面计算29第三节底层中跨梁内力组合与截面计算32第四节底层柱内力组合与截面计算34概述第一节设计参考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6.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合编,《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1月7.梁兴文、史庆轩主编,《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指导》,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年7月8.李必瑜主编,《房屋建筑学》,湖北: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9.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教程》(I),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10.单建,吕令毅主编,《结构力学教程》,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11.熊丹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与实例》,湖北: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1月第二节房屋结构概况某七层办公楼为钢筋混凝土全现浇框架结构,一层层高5.4m,二至六楼层高3.3m,七层层高4m。其平面柱网布置如图1-1,②—⑦轴线对应的框架立面如图1-2。图1-1柱网布置图图1-2框架立面图第三节设计参数1结构层高一层高5.4m,二至六楼层高3.3m,七层高4m。如图1-2所示。2荷载楼面恒载:,屋面恒载:,楼面活载:走廊活载:,屋面活载:二三层横墙荷载:四至七层横墙荷载:二至七层外纵墙荷载:屋面以上外纵墙荷载:二至七层内纵墙荷载:注:1)楼面层恒载中已计入楼屋面面层,结构层即楼屋面板及顶棚抹灰或吊顶重,但未计入梁自重。2)内外纵墙荷载已计及门、窗及相关装饰、粉刷、贴面,且忽略结构层高差别的影响。3)屋面以上外纵墙荷载为屋面女儿墙荷载。4)一层墙对框架结构内力无影响,未列入。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表A.1钢筋混凝土自重取。3钢筋种类梁、柱钢筋:HRB400,,,其他钢筋:HRB335,,4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混凝土弹性模量。5抗震设防烈度本设计抗震设防烈度设定为7.5度。6设计地震分组本设计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7建筑场地类别本设计选定场地类别为:Ⅱ类。8其他由于本设计是抗震设防烈度为7.5度,高度为25.5m的框架结构,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6.1.2可知,本设计的抗震等级为一级。本设计将④轴横向框架作为典型框架。第二章截面设计第一节构件截面尺寸1板厚由柱网布置图可知,本设计中的板为双向板,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现浇钢筋混凝土双向板的最小板厚为80mm。考虑到本设计的荷载,以及模数要求,板厚取为100mm。2梁截面设计框架梁截面高度h可按计算跨度的选取,且不小于400mm,也不宜大于净跨。框架梁的宽度b一般为梁截面高度h的,且不应小于200mm。考虑到实际承受的荷载大小、跨度、抗震设防烈度、混凝土强度等级等因素,本设计选取梁的截面为:梁:3柱截面设计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一般由最小构造、模数、剪跨比、轴压比要求决定。在本设计中剪跨比不起控制作用,可不考虑。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6.3.5可知,柱截面的宽度和高度不宜小于400mm。截面长边与短边的边长比不宜大于3。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6.3.6可知,柱轴压比限值为0.65。根据轴压比按下式估算截面尺寸:式中——柱所需截面面积;——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式中——考虑地震作用组合后柱轴压力增大系数,取1.3;——按简支状态计算的柱的负载面积,本设计中为;——折算在单位建筑面积上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可近似取,本设计取——验算截面以上楼层层数;——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框架柱轴压比限值。本设计中起控制作用的是底层的中柱截面尺寸:选取截面尺寸为。第二节刚度计算1梁的刚度计算计算梁的截面惯性矩时,对于两侧有板的中间框架,横梁截面惯性矩可取梁矩形截面(包括板厚在内)惯性矩的2倍,对于仅有一侧有板的横梁,则取。梁的计算过程见表2.1。表2.1梁的刚度部位断面跨度截面惯性矩边框架梁中框架梁边跨梁0.6×0.46.37.214.468.5710.851.43中跨梁0.6×0.43.67.214.412010.8902柱的刚度计算按D值法计算柱的刚度的计算过程见表2.2。表2.2柱的刚度层数层高(m)柱号柱根数()()楼层D()15.414600000.680.4410877.314045192120.910.4811955.76341.080.5112653.144121.440.5613910.662至63.31498181.820.420.1718637.388595092120.550.2223500.39340.660.2526780.784120.880.3032985.9774.014810000.500.2012237.885547572120.670.2515290.43340.800.2917318.324121.060.3521087.28第三章重力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第一节重力荷载计算1恒载参数计算对于双向板,由板传到框架横梁上的荷载为对称的梯形或三角形分布,荷载传递简图如图3-1所示。楼面:屋面:图3-1恒载传递简图二至七层:图3-1恒载传递简图屋面以上:横墙及横梁荷载集度:二三层:四至七层:屋面:板传递至框架的恒载集度最大值:楼面:屋面:2框架上的恒载框架上的恒载由上述所算出的各参数组合而成,分为二三层、四至七层、屋面三种情况,分别如图3-2、3-3、3-4所示。整个框架的受力简图如图3-5所示。图3-2一二层框架恒载受力简图图3-3三至六层框架恒载受力简图图3-4七层框架恒载受力简图图3-5整个框架的恒载受力简图3活载参数计算活载的传递方式同恒载相同。荷载传递简图如图3-6所示。楼面:屋面:图3-6活载传递简图板传递至框架的活载载集度最大值:图3-6活载传递简图楼面:屋面:4框架上的活载框架上的恒载由上述所算出的各参数组合而成,分为楼面、屋面两种情况,分别如图3-7、3-8所示。整个框架的受力简图如图3-9所示。图3-7楼面的活载受力简图图3-8屋面的活载受力简图图3-9整个框架的活载受力简图5框架上的重力荷载框架上的重力荷载=100%的恒荷载+50%的活荷载。叠加框架上的恒载及活载的一半得整个框架的重力荷载,如图3-10所示。图3-10整个框架的重力荷载受力简图第二节弯矩二次分配法计算框架内力1梁柱转动刚度除底层柱外,其余各层柱的线刚度乘以0.9的折减系数。梁柱转动刚度见表3.1。2计算分配系数分配系数按下式计算:由于结构和荷载对称,仅计算半边结构的分配系数,各节点杆件分配系数见表3.2。表3.1梁、柱转动刚度构件名称转动刚度S()框架梁边跨中跨框架柱顶层中间层底层3梁端固端弯矩①七层:边跨:中跨:②三至六层边跨:中跨:③一、二层边跨:中跨:4弯矩分配与传递由于结构以及荷载对称,可以取半结构进行弯矩分配与传递。弯矩分配与传递分别如图3-11所示。5作框架弯矩图将杆端弯矩按比例画在杆件受拉一侧,如图3-12所示。6作框架剪力图和轴力图根据弯矩图很容易作出剪力图和轴力图。但是在横向框架柱中,除了上述由楼板及框架横梁上的恒载和活载经框架横梁在框架柱中产生的轴力外,框架柱中轴力还应包括:1)楼屋面恒载和活载通过双向板传给纵向框架梁对柱引起的压力;2)纵向框架梁自重及其上外纵墙、内纵墙经纵向框架梁对柱引起的压力;3)对于各层柱的下端截面尚有柱自重产生的轴力。单位长度柱产生的自重为:框架剪力图、轴力图分别如图3-13、3-14所示。图3-11弯矩分配与传递3-12框架弯矩图()图3-13框架剪力图()图3-14框架轴力图()
第四章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第一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1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采用估算的算法。2自振周期计算基本自振周期采用顶点位移法计算。其中非结构墙影响的折减系数取0.6。结构顶点假象侧移计算结果见表4.1。表4.1顶点假象侧移层次()()()()()76032.886032.885547570.010870.2556566032.8812065.768595090.014040.2447856032.8818098.648595090.021060.2307446032.8824131.528595090.028080.2096836032.8830164.48595090.035090.1816026032.8836197.288595090.042110.1465116032.8842230.164045190.104400.104403地震影响系数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地震影响系数的曲线,设防烈度为7.5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Ⅱ类场地时:,。由于,地震影响系数按下式计算:式中——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取0.9;——阻尼比调整系数,取1;——结构自振周期;——特征周期;——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由于,需计算附加顶部集中力:4结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效应标准值为:附加顶部集中力为:各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屋面:楼面:第二节D值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1典型框架柱的剪力根据表2.2计算的框架柱侧向刚度D值,柱的剪力按下式计算:式中——第层第柱的剪力;——第层第柱的抗侧刚度;——第层所有柱的抗侧刚度之和;——第层由外荷载引起的总剪力。图4-1图4-12计算反弯点高度比根据框架总层数、所在楼层以及梁柱线刚度比查《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原理》表3.7查出。由于上下层梁线刚度相同,反弯点高度比修正值。由于上下层层高可能变化,所以反弯点高度比修正值、通过、与值查《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原理》表3.9。其中:,式中、——上层、下层层高。上层层高大于本层,向上移;反之,向下移。下层层高大于本层,向下移;反之,向上移。于是,框架各层柱经过修正后的反弯点高度可由下式计算得到:详细计算过程及结果见表4.2。层数边柱中间柱1(,),,,,,,,,,,2(,),,,,,,,,,,3(,),,,,,,,,,,4(,),,,,,,,,,,5(,),,,,,,,,,,6(,),,,,,,,,,,7(,),,,,,,,,,,表4.2各层柱反弯点高度比计算3柱端弯矩柱端弯矩详细计算过程见表4.3。表4.3柱端弯矩层数边柱上端()边柱下端()中柱上端()中柱下端()12345674梁端弯矩边柱梁按节点平衡得到梁端弯矩;中间节点按线刚度比分配柱端弯矩。中柱梁外侧刚度比分配系数为:中柱梁内侧刚度比分配系数为:0.37梁端弯矩详细计算过程见表4.4。层数边柱梁()中柱梁外侧()中柱梁内侧()12345675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作用下的弯矩图根据表4.3、4.4的计算结果作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作用下的弯矩图,如图4-2所示。6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作用下的剪力图、轴力图根据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作用下的弯矩图,可以作出框架的剪力图以及柱的轴力图,如图4-3、4-4所示。图4-2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作用下的弯矩图()图4-3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作用下的剪力图()
图4-3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作用下柱的轴力图()
第五章框架的内力组合由于是钢筋混凝土全现浇框架结构,所示截面最大内力会出现在底层。以上各层配筋与底层一致,下面以底层的梁、柱为例,进行抗震内力组合与截面计算。第一节梁控制截面内力与梁端负弯矩调幅1底层梁地震作用下:重力荷载作用下:考虑梁端负弯矩调幅,取调幅系数,则调幅后的跨中弯矩为第二节底层边跨梁内力组合与截面计算1梁正截面计算故梁端顶部按,梁底部按确定纵向受拉钢筋。(1)梁底部纵向受拉钢筋计算根据规范,,C30时,,采用25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故故上式为解得又由,可得选425,。(2)梁顶部纵向受拉钢筋计算采用20的钢筋,双排布置,保护层厚度,故解得又由,可得选1020,,双排。(3)梁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梁端跨中满足规范要求。2梁斜截面计算其中,根据实配钢筋面积和材料强度确定的截面抗震受弯承载力所对应的弯矩值为:剪压比验算:配箍计算:选用双肢10@100,有满足规范要求。第三节底层中跨梁内力组合与截面计算1梁正截面计算梁左端最大负弯矩梁左端最大正弯矩梁右端最大负弯矩梁左端最大正弯矩将跨中正弯矩故梁端顶部按,梁底部按确定纵向受拉钢筋。(1)梁底部纵向受拉钢筋计算根据规范,,C30时,,采用20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故故上式为解得又由,可得选520,。(2)梁顶部纵向受拉钢筋计算采用25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故解得又由,可得选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365-2024电工术语电磁兼容
- DBCO-C3-amide-PEG6-NHS-ester-生命科学试剂-MCE-2122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入股合同协议书
- 二零二五年度旅游巴士驾驶员雇佣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自动售卖机智能物流配送与仓储服务合同
- 2025年度二零二五年度餐饮品牌形象授权租赁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水电工程合同纠纷处理合同
- 2025年度时尚主题饭店出租运营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信用贷款合作协议书
- 施工现场施工防外部干扰制度
- 【课件】免疫系统组成和功能(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件)
- IT系统灾备和容灾解决方案项目设计方案
-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六三制)全册课件【完整版】
- 马蹄焰玻璃窑炉设计技术培训-课件
- 2023年主治医师(中级)-眼科学(中级)代码:334考试历年真题集锦附答案
-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网建设部分)
- 新加坡小学二年级英语试卷practice 2
- 小学五年级英语20篇英文阅读理解(答案附在最后)
- 2023年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GB/T 23800-2009有机热载体热稳定性测定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