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邢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期末测试生物学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细胞学说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被恩格斯列入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下列叙述与细胞学说不相符的是()A.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 B.解释了新细胞的来源C.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差异性 D.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它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经过后人修正后的主要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详解】A、施莱登、施旺通过对部分动植物的观察,得出动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A正确;B、细胞学说认为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指出了新细胞的来源,B正确;CD、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揭示了动、植物结构的统一性,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但没有揭示差异性,C错误,D正确。故选C。2.分步冷冻保存种子技术可用于长期保存植物种子。具体方法:将种子装入冻存管,先在4℃冰箱中存放30min;立刻移入-20℃冰箱中存放1h;随即投入液氮(-196℃)保存。该过程使种子中的水分有充足时间流出细胞,从而增加种子的抗逆性,减少冷冻伤害。据此分析,上述过程中种子细胞中的自由水/结合水的值的变化情况是()A.逐渐增大至稳定 B.逐渐减小至稳定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答案】B【解析】【分析】1、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绝大部分的水呈游离状态,可以自由流动,叫作自由水;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作结合水。2、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自由水所占的比例越大,细胞的代谢就越旺盛;而结合水越多,细胞抵抗干旱和寒冷等不良环境的能力就越强。【详解】细胞中自由水呈游离状态,可以自由流动;结合水是指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不可自由流动。依题意,分步冷冻过程中,种子中的水分流出细胞,则流出细胞的应该是自由水。因此,上述过程中种子细胞中的自由水/结合水的值的变化情况是逐渐减小至稳定,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3.根据下列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a中的脂肪是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组成成分B.c彻底水解产物为4种有机物C.染色质主要由b和DNA组成D.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d中的果糖、蔗糖等还原糖【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a为脂肪、磷脂和固醇,b为蛋白质,c为RNA,d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详解】A、a为脂肪、磷脂和固醇,a中的磷脂是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组成成分,A错误;B、c为RNA,彻底水解的产物为磷酸(1种)、核糖(1种)、含氮碱基(4种),B错误;C、染色质主要由b(蛋白质)和DNA组成,C正确;D、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d中的果糖、麦芽糖等还原糖,蔗糖不是还原糖,D错误。故选C。4.Remorin蛋白(简称R蛋白)是陆生植物特有的膜蛋白,能够调控胞间连丝的通透性,阻止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对植物的侵染。水稻条纹病毒(RSV)能够干扰R蛋白对细胞膜的定位,从而打开胞间连丝,并快速在细胞间移动,使水稻患条纹病。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高等植物相邻细胞间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物质交换B.信号分子通过胞间连丝时,需要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C.胞间连丝在植物病害防御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D.抑制RSV对R蛋白的干扰,可预防水稻患条纹病【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有三种方式:(1)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2)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3)通过细胞通道来传递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详解】A、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可以进行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A正确;B、胞间连丝是高等植物细胞间信息交流的通道,信号分子通过胞间连丝传递信息时,无需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B错误;CD、水稻条纹病毒(RSV)能够干扰R蛋白对细胞膜的定位,从而打开胞间连丝,并快速在细胞间移动,使水稻患条纹病,胞间连丝在植物病害防御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抑制RSV对R蛋白的干扰,可预防水稻患条纹病,CD正确。故选B。5.内质网能对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进行折叠,折叠的蛋白质被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包裹后与细胞器X融合,最后通过细胞膜分泌至细胞外。据此分析,细胞器X最可能是()A.溶酶体 B.中心体 C.高尔基体 D.线粒体【答案】C【解析】【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大致是: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并且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膜鼓出形成囊泡,包裹着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还能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由高尔基体膜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囊泡转运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详解】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中,内质网鼓出的囊泡包着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后期高尔基体再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运输到细胞膜,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因此,细胞器X应是指高尔基体,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6.研究发现,肌动蛋白进入细胞核需要C蛋白介导,C蛋白缺失可导致肌动蛋白结构、功能异常,引起细胞核变形,核膜破裂,染色质功能异常。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C蛋白可能参与了核孔的构成B.肌动蛋白可通过核孔自由进出细胞核C.C蛋白缺失会影响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D.C蛋白缺失可能会影响细胞核控制细胞代谢的能力【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双层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核仁(与rRNA和核糖体的合成有关)、核孔(具有选择透过性)和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详解】A、肌动蛋白进入细胞核需要C蛋白介导,而蛋白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C蛋白可能参与了核孔的构成,A正确;B、核孔是物质运输的通道之一,具有选择透过性,肌动蛋白不可通过核孔自由进出细胞核,B错误;C、C蛋白缺失可导致肌动蛋白结构、功能异常,引起细胞核变形,核膜破裂,C蛋白缺失会影响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C正确;D、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结合题干,C蛋白缺失可能会影响细胞核控制细胞代谢的能力,D正确。故选B。7.细胞内的大分子如蛋白质、受损的细胞器主要依赖蛋白质纤维牵引的囊泡进行运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内的囊泡运输可能与细胞骨架有关B.若囊泡内是胰岛素,则运输过程中起交通枢纽作用的是高尔基体C.若囊泡内是受损的细胞器,则其可能会移向溶酶体D.囊泡可以联系中心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更新这些结构的膜成分【答案】D【解析】【分析】1、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2、外界物质以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内过程也会形成囊泡,也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A、细胞骨架与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物质运输有关,细胞内的囊泡运输可能与细胞骨架有关,A正确;B、若囊泡内是胰岛素,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运输过程中起交通枢纽作用的是高尔基体,B正确;C、若囊泡内是受损的细胞器,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可分解衰老的细胞器,则其可能会移向溶酶体,C正确;D、中心体无膜,D错误。故选D。8.某同学用2mol·L⁻¹的乙二醇溶液和2mol·L⁻¹的蔗糖溶液分别处理同一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检测原生质体(表皮细胞除去细胞壁后的结构)相对体积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60s时,相比乙二醇处理,经蔗糖溶液处理后的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程度更大B.两种溶液处理的120s内,表皮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都增大C.乙二醇可进入细胞内,引起细胞液的浓度升高,吸水能力增强D.由图可知,表皮细胞膜上存在运输乙二醇的载体蛋白【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乙二醇溶液中细胞在120s之前原生质体体积变小,说明发生质壁分离;120s之后原生质体体积变大,说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而蔗糖溶液中原生质体体积变小,120s后保持相对稳定,因蔗糖不能进入细胞,说明只能发生质壁分离;在240s时,乙二醇溶液中细胞完成质壁分离复原恢复到开始时原生质层的体积,而蔗糖溶液中细胞原生质层的体积仍然和120s时相同。【详解】A、60s时,相比乙二醇处理,经蔗糖溶液处理后的表皮细胞失水更多,质壁分离程度更大,A正确;B、两种溶液处理的120s内,细胞液均失水(溶剂减少),表皮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都增大,B正确;C、乙二醇可进入细胞内,引起细胞液的浓度升高,吸水能力增强,可发生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C正确;D、由图无法证明表皮细胞膜上存在运输乙二醇的载体蛋白,乙二醇经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D错误。故选D。9.下列关于酶本质的探索及其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毕希纳将酵母菌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B.大部分的酶是蛋白质C.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D.淀粉酶能够使唾液淀粉酶水解【答案】D【解析】【分析】巴斯德之前,人们认为发酵是纯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无关,而巴斯德认为发酵与活细胞有关,起发酵作用的是整个酵母细胞。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毕希纳实验说明: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萨姆纳利用刀豆中的脲酶证明酶是蛋白质。【详解】A、毕希纳实验说明: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将酵母菌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A正确;B、大部分的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B正确;C、细菌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肽聚糖,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C正确;D、淀粉酶能够催化淀粉水解,D错误。故选D。10.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光合作用中的ATP来自光反应,其用于固定CO₂形成C₃B.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比值相对稳定C.ATP彻底水解可产生腺嘌呤、磷酸、核糖等小分子化合物D.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远离腺苷的特殊化学键易水解【答案】A【解析】【分析】ATP又叫腺苷三磷酸,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特殊化学键。ATP是高能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特殊化学键中。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特殊化学键。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ATP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详解】A、光合作用中的ATP来自光反应,其用于C₃还原生成C5和淀粉等糖类物质,A错误;B、ATP和ADP相互转化的供能模式在正常细胞中普遍存在,且含量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因此,ATP与ADP的比值相对稳定,B正确;C、ATP(由1分子腺嘌呤、1分子核糖和3分子磷酸基团组成)彻底水解可产生腺嘌呤、磷酸、核糖等小分子化合物,C正确;D、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远离腺苷的特殊化学键易水解,有较高的转移势能,D正确。故选A。11.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A.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与光无直接关系B.将NADP⁺转化为NADPH的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膜上C.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D.人在剧烈运动时产生的CO₂来自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答案】D【解析】【分析】1、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详解】A、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与光无直接关系,A正确;B、将

NADP⁺转化为

NADPH的过程属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在类囊体膜上,B正确;C、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是在细胞质基质进行葡萄糖分解形成丙酮酸,不消耗氧气,C正确;D、人是动物,无氧呼吸的产物只有乳酸,不会产生CO₂,所以在剧烈运动时产生的CO₂来自有氧呼吸,D错误。故选D。12.图1表示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所用的时间,图2表示该细胞在细胞周期不同时期内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的变化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细胞的细胞周期可表示为甲→乙→甲B.乙→甲时期,该细胞内主要进行染色体的复制,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C.图2出现DE段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D.图2中EF段的细胞中核DNA含量是CD段的一半【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1:乙→乙是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分裂期,乙→甲为间期,甲→乙为分裂期。图2:BC表示间期的S期,核DNA复制,CD包括G2、前和中期,DE发生的原因是着丝粒的分裂,EF表示后、末期。【详解】A、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应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至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该细胞的细胞周期可表示为乙→甲→乙,A错误;B、乙→甲时期(间期),该细胞内主要进行染色体的复制,从而使核DNA数目加倍,B错误;C、图2出现DE段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导致一条染色体上一个DNA分子,C正确;D、图2中EF段(后、末)细胞中核DNA含量并不都是CD段(G2、前和中期)的一半,后期的核DNA数与G2、前、中时期相同,D错误。故选C。13.“花无百日红,人无再少年”,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凋亡过程中不需要新合成蛋白质B.蝌蚪尾的消失是通过细胞自动死亡实现的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D.高等动物衰老细胞的细胞核的体积变小,细胞呼吸速率减慢【答案】B【解析】【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如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解】A、细胞凋亡过程中需要新合成与凋亡相关的酶,故需要新合成蛋白质,A错误;B、蝌蚪尾的消失是通过细胞自动死亡实现的,该过程属于细胞凋亡,B正确;C、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C错误;D、衰老的细胞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变大,D错误。故选B。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4.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的I⁻浓度是血浆中的I⁻浓度的30倍,血浆中的I⁻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钠碘同向转运体运输I⁻的方式为主动运输B.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Na⁺和运出的方式相同C.用钠钾泵抑制剂处理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会使其摄取I⁻的能力变弱D.I⁻通过钠碘同向转运体与K⁺通过钠钾泵进入细胞都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答案】ACD【解析】【分析】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的物质扩散方式,叫作协助扩散;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作主动运输。【详解】A、据题意: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的I-浓度是血浆中I-浓度的30倍可知,钠碘同向转运体运输I⁻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吸收I-,A正确;B、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Na⁺为协助扩散,需要转运蛋白,不消耗能量,运出Na+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B错误;C、用钠钾泵抑制剂会抑制Na+运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而I-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需要借助Na+的浓度梯度产生的电化学势能,故用钠钾泵抑制剂处理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会使其摄取I⁻的能力变弱,C正确;D、I⁻通过钠碘同向转运体(逆浓度、主动运输)与K⁺通过钠钾泵进入细胞(消耗能量,主动运输)都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D正确。故选ACD。15.凝乳酶能催化乳汁凝固,常用于奶酪的生产。某同学对凝乳酶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组别ABCDEF水浴温度/℃102030405060凝乳时间/min不凝7.04.01.54.0不能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凝乳酶活性的影响B.实验中各组所加凝乳酶量和乳汁量属于无关变量,不影响实验结果C.若将A组的温度逐渐加热至40℃,乳汁将凝固D.凝乳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为40℃【答案】BD【解析】【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低温会使酶的活性降低,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使酶发生不可逆转地失去活性。【详解】A、结合题中所给表格可知,本实验自变量为温度,因变量为凝乳时间,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凝乳酶活性的影响,A正确;B、实验中各组所加凝乳酶量和乳汁量属于无关变量,会影响实验结果,应保持相同且适宜,B错误;C、低温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若将A组的温度逐渐加热至40℃,酶活性逐渐升高,乳汁将凝固,C正确;D、本实验温度梯度较大,通过以上实验,只能确定凝乳酶的最适温度在40℃左右,不能得出“凝乳酶的最适温度是40℃”的结论,D错误。故选BD。16.所有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细胞呼吸。下图为细胞呼吸过程图解,a~d表示相应的物质,①~⑤表示生理过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①~⑤过程均有ATP的生成,释放能量最多的是③B.b和c表示的是相同的物质C.马铃薯块茎可发生的过程有①②③④D.①④⑤过程发生的场所不同【答案】AC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据图分析,其中的a是丙酮酸,b是水,c是水,d是二氧化碳,e是反应释放的能量;过程①-⑤依次为呼吸作用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产酒精的无氧呼吸(第二阶段,细胞质基质)、产乳酸的无氧呼吸(第二阶段,细胞质基质)。【详解】A、过程①-⑤依次为呼吸作用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产酒精的无氧呼吸(第二阶段,细胞质基质)、产乳酸的无氧呼吸(第二阶段,细胞质基质)。①~⑤过程有ATP的生成的有①②③,释放能量最多的是③,A错误;B、b和c表示的是相同的物质,均为水,B正确;C、马铃薯块茎即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产生乳酸无氧呼吸,可发生的过程有①呼吸作用第一阶段、②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③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⑤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第二阶段,C错误;D、①④⑤过程发生的场所相同,均发生在细胞质基质,D错误。故选ACD。17.甜瓜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甜瓜叶绿体内进行的光合作用过程如图所示。磷酸转运器是叶绿体膜上的重要蛋白质。在有光条件下,磷酸转运器将磷酸丙糖不断运出叶绿体用于蔗糖的合成,同时将释放的Pi运回叶绿体。温室种植甜瓜常需要补光以增加产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D是ATP,光反应将全部光能转化为D中的化学能B.酶的活性是影响场所Ⅰ处光合速率的因素之一C.若其他条件不变,光照强度突然变强,则短时间内物质F的相对含量将增加D.若磷酸转运器的活性受抑制,则甜瓜的光合速率会受影响【答案】BC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表示光合作用过程,其中A为H2O,B为光反应中水光解产生的O2,G为叶绿体吸收的CO2,E为C3,F为C5。【详解】A、物质D是ATP,光反应并未将全部光能转化为D中的化学能,光反应中的NADPH中也含有化学能,A错误;B、场所Ⅰ为叶绿体基质,是暗反应的场所,G为叶绿体吸收的CO2,E为C3,F为C5,酶的活性是影响场所Ⅰ处光合速率的因素之一,B正确;C、F为C5,若其他条件不变,光照强度突然变强,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增多,C3还原增加,则短时间内物质F的相对含量将增加,C正确;D、若磷酸转运器的活性受抑制,叶绿体内磷酸丙糖的浓度增加,从叶绿体外运进的磷酸减少,淀粉积累增多,从而导致卡尔文循环被抑制,甜瓜的光合速率将降低,D正确。故选BCD。18.骨骼肌受到损伤时,卫星细胞(成肌干细胞)可增殖、分化为新肌细胞,并与原有的肌细胞融合,重建肌纤维,使骨骼肌得到修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卫星细胞是未分化的细胞B.同一个体的肌细胞和卫星细胞的基因组成不同C.外力导致的肌细胞死亡不受基因的控制D.肌细胞和卫星细胞基因表达情况不同【答案】CD【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和不变性。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的种类增多,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细胞功能趋于专门化。【详解】A、卫星细胞是分化程度较低的细胞,A错误;BD、同一个体的肌细胞和卫星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B错误,D正确;C、外力导致肌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不受基因的控制,C正确。故选C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9分。19.牛奶营养丰富,含有钙、磷、铁、锌、铜等元素。某实验小组欲探究某品牌牛奶中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一:向试管1中加入2mL牛奶,再加入1mL斐林试剂后摇匀。观察试管中颜色变化。实验二:向试管2中加入2mL牛奶,再加入双缩脲试剂,观察试管中颜色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一的目的是________。实验一缺少部分操作,缺少的操作是________。(2)观察到试管2的颜色变为紫色,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加入双缩脲试剂的具体操作是_____。(3)全脂牛奶含有脂肪等物质,脱脂牛奶则几乎不含脂肪。某商家用全脂牛奶冒充脱脂牛奶,若要验证该牛奶是全脂牛奶,请设计实验,写出简要的思路及预期结果和结论。实验思路:________。预期结果和结论:________。【答案】(1)①.检测牛奶中是否含有还原糖②.将试管1放入50~65℃温水中进行加热(2)①.牛奶中含有蛋白质②.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3)①.实验思路:取一定量的该牛奶样品,滴加苏丹Ⅲ染液,观察颜色变化②.预期结果和结论:牛奶样品中出现橘黄色,说明该牛奶样品含有脂肪,是全脂牛奶【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小问1详解】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因此实验一的目的是检测母乳中是否含有还原性糖。斐林试剂使用时需要水浴加热才能观察到砖红色沉淀,因此实验一中试管需要在50~65℃温水中进行水浴加热。【小问2详解】双缩脲试剂可用于检测蛋白质,若观察到试管2的颜色为紫色,说明母乳中含有蛋白质。双缩脲试剂在使用时需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0.1g/mlNaOH)1mL后摇匀,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0.01g/mlCuSO4)4滴后摇匀。【小问3详解】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染为橘黄色,因此为了验证母乳中还含有脂肪,实验思路为:取一定量的该牛奶样品,滴加苏丹Ⅲ染液,观察颜色变化;预期结果和结论:牛奶样品中出现橘黄色,说明该牛奶样品含有脂肪,是全脂牛奶。20.细胞是由膜结构包被而成的一个基本生命系统,在真核细胞内部含有各种膜结构,三种由膜包被的部分细胞结构(a~c),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结构a是________,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当少数结构a出现损伤发生能量供应异常时,可以与其他功能正常的结构a进行融合得到修复。结构a融合首先发生的是膜的融合,该过程主要体现了膜具有________的结构特点。(2)图中所示的三种细胞结构均具有生物膜,其中具有1层膜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选填“a”“b”或“c”)。结构b和结构c的膜的成分相似,都主要是由________组成的。(3)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发生在图中三种结构中的生理活动能够合成ATP的有________(填序号)。①结构a的内膜上发生NADH与氧结合生成水②结构a的基质中发生丙酮酸和水的分解生成CO₂和[H]③结构b的膜鼓出形成囊泡,包裹着蛋白质离开结构b④结构c的孔道处发生RNA、蛋白质分子的进出【答案】(1)①.线粒体②.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③.一定的流动性(2)①.b②.脂质和蛋白质(3)①②【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图中a-c依次表示线粒体、内质网、细胞核。【小问1详解】结构a由内外两层膜构成,内膜折叠形成嵴,是线粒体,其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膜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结构特点。【小问2详解】图中a-c依次表示线粒体、内质网、细胞核,其中内质网为1层膜结构,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小问3详解】①结构a线粒体的内膜上发生NADH与氧结合生成水,有ATP的合成,即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①正确;②结构a的基质中发生丙酮酸和水生成CO2和[H],有ATP的形成,即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②正确;③结构b内质网的膜鼓出形成囊泡,包裹着蛋白质离开结构b,需要消耗ATP,C错误;④结构c的孔道(核孔)处发生RNA、蛋白质分子的进出需要消耗ATP,④错误。故选①②。21.生物大分子铸就神奇的生命之膜。不同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不同。图1表示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液泡吸收Na⁺的过程,图2表示小肠吸收葡萄糖的过程。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据图1分析,液泡中的H+浓度比细胞质基质中的________(填“高”或“低”)。(2)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耐盐碱的“海水稻”。当植物细胞吸收过多的Na+时会对自身造成毒害,海水稻根部细胞中的液泡可以通过图1所示方式使海水稻适应高盐环境,其机理是________。(写出1点)(3)进餐后,由于消化液的稀释作用,肠腔内的葡萄糖浓度低于小肠上皮细胞内的葡萄糖浓度,因此葡萄糖转运至小肠上皮细胞内需要克服浓度差,据图2判断,葡萄糖转运至小肠上皮细胞内的方式为_______,所需能量来源于________。(4)某同学欲设计实验验证葡萄糖转运至小肠上皮细胞内的运输方式,将下列实验补充完整。(实验材料及试剂:生理状况相同的小肠上皮细胞、适宜浓度的含有葡萄糖的培养液、呼吸抑制剂等条件)①取生理状况相同小肠上皮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两组,放入适宜且相同浓度的含有葡萄糖的培养液中;②甲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________,其他条件与甲组相同。③一段时间后测定________。【答案】(1)高(2)将细胞质基质中过多的Na⁺运入液泡中,避免了Na⁺对细胞造成毒害;提高了液泡的渗透压,从而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进而适应高盐环境(3)①.主动运输②.Na⁺顺浓度梯度转运至细胞内时提供的电化学势能(4)①.加入呼吸抑制剂②.培养液中葡萄糖的剩余量【解析】【分析】主动运输的特点是:被选择吸收的物质从低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到达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的协助,需要消耗能量。若要证明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否为主动运输,则自变量为是否有能量供给,因变量为相应物质的吸收速率。【小问1详解】据图1分析,H+从细胞质运输至液泡的方式为主动运输,消耗能量,主动运输的特点之一为逆浓度梯度,故液泡中的H+浓度比细胞质基质中的高。【小问2详解】分析图1可知,当植物细胞吸收过多的Na+时会对自身造成毒害,海水稻根部细胞中的液泡可以通过图1所示方式使海水稻适应高盐环境,其机理是将细胞质基质中过多的Na⁺运入液泡中,避免了Na⁺对细胞造成毒害;提高了液泡的渗透压,从而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进而适应高盐环境。【小问3详解】分析图2:葡萄糖转运至小肠上皮细胞内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能量,逆浓度梯度运输,运输葡萄糖的能量来自Na⁺顺浓度梯度转运至细胞内时提供的电化学势能。【小问4详解】小肠上皮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葡萄糖,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则实验的自变量是否提供能量,因变量是吸收速率。①实验步骤:第一步(取材编号):取甲、乙两组生长状况相同的小肠上皮细胞,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葡萄糖的培养液中。②第二步(分别作不同处理):甲组细胞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细胞加入呼吸抑制剂抑制细胞呼吸,其他条件都相同。③第三步(观察实验结果):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葡萄糖的剩余量从而比较两组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情况。22.根据光合作用中植物固定CO2的方式,可将植物分为C3植物和C4植物等类型。一些C4植物的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都含有叶绿体,但后者的叶绿体缺乏基粒,两类细胞之间有大量的胞间连丝。叶肉细胞含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羟化酶(PEPC),该酶具有高CO2亲和力,可在低浓度CO2条件下高效固定CO2,图甲是C3,C4途径示意图,图乙表示C4植物光合作用的部分反应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C4的还原需要的NADPH来自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________(填场所),NADPH在暗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____。(2)结合图甲分析,与C3途径相比,C4途径的特点有________(答出2点)。(3)据图乙分析,结构P为________,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间具有大量该结构的意义主要是________。(4)已知高温、强光照会导致气孔开放度减小,结合图甲、乙分析,在高温、强光照这种环境中,更适合生存的是________(填“C₃植物”或“C₄植物”),判断依据是________。【答案】(1)①.类囊体薄膜②.提供能量并作为还原剂(2)能富集CO₂、需要PEPC等(3)①.胞间连丝②.提高物质运输效率(4)①.C₄植物②.C₄植物能够利用低浓度的CO₂进行光合作用【解析】【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1、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的薄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