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虚词篇
适用学科语文适用年级新初一
适用区域通用课时时长(分钟)120分钟
知识点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通假字
之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正确区分文言实词与虚词,明确文言实词的考点,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
法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学会古今对比学习、理解、分析文言文及理解归纳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技能,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学作品的审美情操。_________________
理解文言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并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与意义。
教学重点
掌握理解归纳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1.重温说明文阅读的常见考点,指出说明语言的特点及其常见题型,整理出说明方法及
作用。
2.背诵并复述《两小儿辩日》或《学奕》,注意区分与现代文的差异,分析两篇文章中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归纳两篇文章中“之”的用法。
二、知识讲解
考点1
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文言
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有助于
扫除文言文阅读上的障碍。
L通假字
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有两种情况:
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音字表示。
2.—^词多义
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
同意义。
3.古今异义
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
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
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词义的扩大。例如“江”和“河”在古代专指“长
江”和“黄河”,现在可以指任何的江河,词义扩大了;二是词义的缩小。例如“臭”在古
代是“气味”的意思,现在专指不好闻的气味,词义缩小了;三是词义的转移。例如“涕”
在古代指“眼泪”,而现在却指鼻涕了,词义发生了转移。
4.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的实词中,某个词属于哪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
某些实词失去了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而临时充当另一类词,这种现象叫“词类活
用”。
学习词类活用首先要区别“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经常具有
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语法功能,如“指”解释为“手指”是名词,解释为“指点”“指出”是
动词。其次分析词类活用还要和同音词区别开来。有的词读音相同,写法也相同,但如果它
们在意义上没有任何联系,就不是词类活用。
考点2
文言虚词
1.相对于实词而言,文言虚词没有一定的实在意义,主要用来组词成句,在句子中起语
法作用。文言虚词中可以包括代词、动词、副词等类别,而这些词类按现代汉语的划分方式,
应属实词。这是因为文言虚词的概念是沿用古代留存下来的传统提法,古人的语言观念不如
今人明确,分类自然不够仔细。文言虚词大体可以分为:代词、介词、助词、叹词、副词、
连词等候。一个虚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词性并不相同,如“其”可以作代词。也可以是助词或
副词,应结合其在语句中的作用,具体辨析。
2.确定虚词的意义,首先要确定词性。要确定词性就得掌握每个虚词的用法规律,要联
系上下文作细致辨析。除此之外,还要弄清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如“之”作主语、谓语
宾语则是代词或动词,若在主谓之间,则是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翻译。学习虚词
时要掌握虚词的使用方法:一是在语言环境中辨别词性和用法。二是从语法角度分析它的作
用。就是看是否充当句子成分,充当了什么成分。如果没有充当成分,只起组合作用或表语
气,就是助词。
考点3
文言实词词义理解方法
1.与现代汉语比较,掌握文言词义
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是一脉相承的。现代汉语中的一些词语还保留着古代汉语的意义和
用法,而学生对现代汉语比较熟悉,因而从现代汉语的角度出发文言文中的多数词我们并不
难理解。根据语言环境,揣摩词义,有的可以直接把单音节词解释成合成词,例如:《两小
儿辩日》中的“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的“故”意为“缘故,原因",可直接
解释。有的则可以从已有的现代汉语知识出发,充分调动已有的词汇词义积累,展开合理而
丰富的联想,进行合理的推测,去正确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
2.通过分析字形,掌握文言词义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字形与词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授文言实词时,常常结合汉
字字形结构,来分析汉字的本义。汉字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形声字。形声字是由表意偏旁和表
声偏旁构成的。了解表意偏旁的表意功能,通过分析字形,就可掌握词义。例如《学奕》“思
援弓缴而射之”中的“援”,由“才”“爰”组成,与手有关,再加上“弓缴”,如何使得二
者发生关系,思考即可得出其意为“拉”。
3.结合利用成语,掌握文言词义
相当多的成语来源于古典文献,成语中的一些词的意义和用法保留了古代汉语的特点o
在学习文言词语时,如果结合学生所熟知的成语,就能温故而知新,取得良好的效果。如《两
小儿辩日》“及其日中如探汤”中的“汤”一字,可结合成语''赴汤蹈火"加以解释。
三、例题精析
[例题1]
学奕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
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日:
非然也。
【题干】L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避国之善弈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博弓缴而射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与之像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非然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全(2)拉,引(3)一起(4)这样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解释。(1)可以结合现代汉语中的“通篇”一词加以
理解;(2)参考字形加以解释,从才从爰,(3)可参考成语“与时俱进”或者参考词语“俱
乐部”加以解释,(4)可参考现代汉语“然后”一词加以解释。
【题干】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
(1)通国之善弈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人虽听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虽与之俱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结构助词,的。(2)代词,代指奕秋的教导。(3)代词,指代天鹅。(4)
代词,指代前一个学奕的人,即专心致志学习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之”的用法,在本篇文章中,之作助词与代词解释,
作助词是在结构上起到一定的作用,即为结构助词,翻译为“的”,作代词时,可翻译为指
示代词“这”和第三人称代词“他”“它”,具体指代的事物,需要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例题2]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d),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题干】指出下列加点词的用法。
(1)孔子冬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孰为汝多期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名词作状语,向东。(2)动词作副词,RiJRiJ,才。(3)动词作名词,通“智”,
智慧。
【解析】(1)“东”本身为方位名词,在这里翻译为“向东”,构成的介宾结构,作状语。
(2)“始”本义为“开始”,是动词,在这里翻译为“刚刚,才”,作副词。(3)“知"本是
动词“知道”,在这里是通假字,通“智”,意为“智慧”,作名词用。
[例题3]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题干】L根据选文的内容,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养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而疑邻人g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他的。⑵的。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的解释。先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得知“其”在这里是代
词,代替的是前面出现的人,翻译成“他的”。“之”在这里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
【题干】2.解释下列句子。
⑴天雨墙坏
⑵其家甚智其子
【答案】(I)天下大雨,墙坍塌下来。(2)这家人认为自己的儿子非常聪明
【解析】注意重点字词的落实,第⑴句中的“雨”在这里是名词作动词,“下雨”的意
思。第⑵句的重点在两个“其”字的翻译,第一个“其”是指示代词“这”的意思,而第二
个“其”是人称代词翻译成“自己的”。
四、课堂运用
LSfiBJ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
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题干】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孔君平遇其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设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指以木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拜访。(2)摆设,摆放。(3)给……看,展示.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用法。(1)句结合字形加以解释,从t从旨,学生可
结合平时积累,臣子接旨需跪拜,与拜有关,同时兼以言说,可得出“拜访”之意。(2)结
合现代汉语,由单音节直接变为合成词。(3)可结合现代汉语“出示”等词加以解释。
【巩固】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
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日:“此何遽不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
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
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题干】L结合选文内容,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近塞上之人有序术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马无故(而入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擅长,善于。(2)逃跑。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解释。(1)可结合所学的《学奕》一文,同时也可以
结合现代汉语,直接由单音节变为合成词,注意“擅长”的书写。(2)分析字形,“亡”的
本义是“逃亡”。
【题干】2.翻译下列句子。
⑴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⑵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答案】(1)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他家的马不知道什么缘故跑
到胡人那边去了。
(2)靠近长城一带的人,战死沙场的达十分之八九。
【解析】注意重点实虚词的翻译,(1)句中“之”作结构助词,译为“的”,“近”“善”
“故”等可与现代汉语相结合,(2)句中“十九”注意与今义相区分,应为分数译法。同时
“近”“塞”“死”等词注意结合现代汉语进行翻译。
【拔高】
疑人窃履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
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
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楚人之门,而悔谢日:“吾不能知子,
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选自《历代寓言大观》作者:王守仁
【题干】L为下面句中加线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1)友人来过()
A.走过,经过B.胜过,超过C.错误,过失D.访,探望
(2)逾年而事暴()
A.暴露,显露B.凶恶,残酷C.突然D.欺凌,损害
【答案】⑴D⑵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解释。(1)句中“过”,可结合所学唐诗《过故人庄》
的题目与文意进行分析,(2)句中“暴”可直接结合现代汉语与文意进行解释。
【题干】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答案】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解析】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本句中“固”字可结合所学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
加以分析,由此可得“本来,原本",“疑”“果”可直接由单音节变为合成词。“窃”一词可
从字形进行分析,其本义为“偷,偷窃”。由此句子翻译不难了。
五、课程小结
文言实词需注意结合现代汉语、字形以及成语或所学过的俗语、课文、名言加以分析,
并要考虑到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文言虚词需要注意“之”作结
构助词和代词的两大用法,其作为代词,需要结合文章分析出其具体指代的事物。
六、课后作业
【基础】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
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题干】L给下列加点字词选择正确解释。
(1)伯牙普鼓琴()
A.善良B.好C.擅长,善于D.友善
(2)伯牙簟琴()
A.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B.弹或拉C.鼓动D.高出,凸起
(3)峨峨兮惹泰山()
A.像B.如果C.若干D.比得上
【答案】⑴C(2)B(3)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解释。(1)句结合《学奕》《塞翁失马》即可解释,
(2)注意该处出现活用现象,“鼓”本义为打击乐器,为名词,但是“鼓琴”,两种乐器同
时存在,不会均为名词,应该活用为动词,即“琴”的承受动作“弹”,(3)结合句意与成
语“旁若无人”即可解释。
【题干】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答案】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动!
【解析】本题注意重要实词的翻译,“善”本义为“好”,在这里应作此翻译,“洋洋”
可结合“河水洋洋”一词解释,“若”结合“旁若无人”进行解释,则该句翻译易出。
【巩固】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
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题干】L解释加点字。
(1)俄而雪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雪纷纷何所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撤盐空中差可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大、猛、急(2)像(3)相比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解释。(1)“骤”可结合成语“暴风骤雨”加以解释,
(2)“似”与现代汉语中的比喻词相同,译为“像”,(3)“拟”与现代汉语中的“比拟”类
似,可作“相比”解释。
【题干】2.区别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人的儿女都在外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撒盐空中差可拟
本次活动拟定六月份举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儿女:①子侄辈的人,家中年轻的一代人;②孩子,儿子和女儿。(2)
拟:①相比;②计划、筹划
【解析】古今异义是文言实词考点中的一大热点,必须注意古今异义的产生原因是词义
的扩大或缩小,“儿女”一词,由古到今,词义在缩小,古指“子侄辈”,今指“儿子和女儿”,
“拟”一词是词义整体出现变化,古作“相当,相比”,今作“计划,筹划”。
【题干】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
【答案】不如说柳絮凭借风力飘在天空。
【解析】注意重点文言字词的解释,“若”为“如,比得上“,“未若”可直接译为“不
如,比不上",“因”可结合“因公济私”这一成语进行解释,可知译为“凭借,依靠",“起”
则直接结合现代汉语由单音节变为合成词“飘起”,因此本句翻译为“不如说柳絮凭借风力
飘在天空。”
【拔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实习教师协议书范文
- 家庭工厂合伙协议书
- 房东置换付款协议书
- 干股赠予分红协议书
- 还款协议书指定银行
- 创意产品代销协议书
- 出租转让车间协议书
- 婚前财产协议书出轨
- 财产授权协议书范本
- 股权授予协议书模板
- 深基坑开挖支护工程安全监理实施细则
- YY/T 0606.3-2007组织工程医疗产品第3部分:通用分类
- 陕2022TJ 067 厨卫装配式钢丝网混凝土排气道系统建筑构造图集
- GB/T 21566-2008危险品爆炸品摩擦感度试验方法
- GB/T 17207-2012电子设备用固定电容器第18-1部分:空白详细规范表面安装固体(MnO2)电解质铝固定电容器评定水平EZ
- 国开电大《人员招聘与培训实务》形考任务4国家开放大学试题答案
- 临时用电现场安全检查表
- 猪营养体系课件
- 青少年模拟法庭剧本(敲诈勒索)
- 中考复习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课件
- 万用表校准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