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2023年春季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考试时间:2023年4月12日10:30—11:45试卷满分:100分★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考号、班级、姓名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兴隆洼遗址被誉为“华夏第一村”,该遗址有3万多平方米的环壕聚落,内有成排的房屋百余间,中心位置的大型房屋内有人猪合葬墓,玉器成为标志身份的饰品,并出现石器集中生产的迹象。无论是平底筒形罐和晚期出现的之字纹,还是以猪崇拜为重要内容的早期宗教信仰和仪式活动,都奠定了这一地区“宗教取向”的社会发展传统。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长江流域开始形成原始村落 B.农业是推动文化形成的关键因素C.兴隆洼遗址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 D.兴隆洼遗址是穴居时代的典型【答案】C【解析】据材料“兴隆洼遗址被誉为‘华夏第一村’,该遗址有3万多平方米的环壕聚落,内有成排的房屋百余间,中心位置的大型房屋内有人猪合葬墓,玉器成为标志身份的饰品,并出现石器集中生产的迹象。无论是平底筒形罐和晚期出现的之字纹,还是以猪崇拜为重要内容的早期宗教信仰和仪式活动,都奠定了这一地区‘宗教取向’的社会发展传统”可知,兴隆洼遗址中的房屋建筑、装饰品的出现及以猪崇拜为重要内容的早期宗教信仰和仪式活动,反映了兴隆洼遗址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C项正确;兴隆洼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村东南1.3千米丘陵西缘,不属于长江流域,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农业发展的影响,排除B项;据材料“该遗址有3万多平方米的环壕聚落,内有成排的房屋百余间,中心位置的大型房屋内有人猪合葬墓”可知,兴隆洼遗址的房屋不属于地穴式,排除D项。故选C项。2.周人提出了“孝”和“德”的伦理思想。他们认为孝的对象不仅是父母、祖父母,而且包括宗室、宗庙以及兄弟、朋友;德是处事得宜的意思,包括敬天、孝祖、保民三项内容,运用在政治上即是要求明察和宽厚。这说明()A.周人承认天意与人事相互制约 B.西周政治制度体现儒家治国理念C.天命观推动周人宗教理论形成 D.周人伦理观与宗法制度密切相关【答案】D【解析】据材料“周人提出了‘孝”和‘德’的伦理思想。他们认为孝的对象不仅是父母、祖父母,而且包括宗室、宗庙以及兄弟、朋友;德是处事得宜的意思,包括敬天、孝祖、保民三项内容,运用在政治上即是要求明察和宽厚”可知,材料中周人将“孝”“德”的伦理思想,进一步扩展到宗族和政治领域,体现了伦理观和宗法制相结合,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周人承认天意与人事”相互制约的关系,排除A项;西周尚未形成儒家思想(春秋时期形成),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宗教理论,排除C项。故选D项。3.西汉时,高资地主是指经营手工业、商业和高利贷起家的地主,“以末致财,用本守之”。个别人积资可到五千万钱,甚至万万钱。但当时以高资而取得土地是不受法律许可的。由此可见,当时()A.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提升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到保护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瓦解 D.重农抑商政策已形同虚设【答案】B【解析】材料中高资地主“积资可到五千万钱,甚至万万钱”,财大气粗,如果允许高资地主合法取得土地,必然导致大量自耕农破产。因此根据材料“高资而取得土地是不受法律许可”可分析得知是国家基于保护自耕农经济,B项正确;中国古代重农抑商,限制工商业发展,工商业者社会地位低下,排除AD项;西汉时,我国处于传统农耕社会,士农工商社会结构稳固,科举制度的废止使得传统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瓦解,排除C项。故选B项。4.宋代农村市场中“布缕菽粟,鸡豚狗彘百物皆售”。每逢春冬农闲季节,农民则“为工、为匠、为刀镊、为负贩”,将自身和技艺作为商品投入市场。这表明,农村市场在一定程度上()A.促进了乡村社会的交流 B.有利于经济重心的南移C.加剧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D.说明了长途贩运的兴起【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布缕菽粟,鸡豚狗彘百物皆售”“为工、为匠、为刀镊、为负贩”“将自身和技艺作为商品投入市场”可知,农村市场促进了农产品和劳动力的商品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乡村社会的交流,A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是指中国历史上一种经济活动的现象,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C项;材料内容与长途贩运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5.隋末唐初名将秦琼在新旧《唐书》中被塑造为勇武可嘉的代表,而在明代讲史小说书写中,则被描绘成关羽式的忠义双全典型,实现了由乱世骁勇向开国儒将的形象转变。这一角色转换反映出()A.历史人物价值不断提升 B.人物评价缺乏客观标准C.民众的历史认知被颠覆 D.时代变迁影响人物评价【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隋末唐初名将秦琼在新旧《唐书》中被塑造为勇武可嘉的代表,而在明代讲史小说书写中,则被描绘成关羽式的忠义双全典型,实现了由乱世骁勇向开国儒将的形象转变。”并结合所学可知,秦琼形象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唐宋时期的猛将阶段、元明时期的准儒将阶段,以及明末至清代的儒将阶段。在猛将阶段,秦琼形象主要出现在史料记载和与史料有紧密联系的文人笔记中,不论是历史上真实的勇悍还是带有虚构性质的勇力绝人,都体现着对秦琼形象勇武特征的强烈突显;在准儒将阶段,秦琼形象受到杂剧、小说等通俗文学创作规律的影响,逐渐呈现出其他个性特征,如处事周全、理智谦逊,并借此逐步摆脱了符号化的形象;在第三个阶段,秦琼形象的勇明显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智和德的巨大优势,这些性格元素的形成无疑是对前一阶段成果的继承和发展,秦琼形象的丰富性和独特性均在此期形成,并最终定型为将、侠、儒兼具的完美人格。秦琼形象的转变体现出时代变迁影响人物评价,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历史人物价值的提升,排除A项;人物评价不同并非是缺乏客观标准,排除B项;秦琼角色的转换并非是民众的历史认知被颠覆,而是时代变迁影响人物评价,排除C项。故选D项。6.明末,烟草由菲律宾吕宋岛引入福建,并迅速形成了以漳州、汀州为代表的专业生产区域,两地烟草产量不断提高,最终“反多于吕宋,载入其国(吕宋)售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当时漳汀地区()A.普通农户的经济收益锐减 B.政府主导外来农作物的推广C.农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 D.生产关系调整促进烟草种植【答案】C【解析】解读材料可知明朝末期烟草由菲律宾引入中国进行推广种植,由于明清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对烟草的需求量日益增长,漳汀地区经济作物烟草广泛种植,形成专业的烟草生产区域,根据材料“反多于吕宋,载入其国(吕宋)售之”,可知明代种植的烟草甚至返销至菲律宾,进入世界市场,所以当时漳汀地区农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普通农户的经济收益高低的论述,排除A项;仅凭材料无法判断外来农作物的推广是否是由政府主导的,排除B项;烟草种植多雇佣佃农和贫民,与赋税制度变革(生产关系调整)相关,D项符合史实,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7.郑观应在19世纪80年代提出:“兵之并吞祸人易觉,商之掊克敝国无形。我之商务一日不兴,则彼之贪谋亦一日不辍。纵令猛将如云,舟师林立,而彼族谈笑而来,鼓舞而去,称心餍欲,孰得而谁何之哉!”这一思想()A.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B.表明资产阶级对民权政治的向往C.反映出民族资产阶级的意愿 D.存在着军事立国武力强国的倾向【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郑观应认为“商之掊克敝国无形。我之商务一日不兴,则彼之贪谋亦一日不辍”可知,郑观应主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意愿,C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是在19世纪70年代前后,排除A项;题干中郑观应主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并没有体现对民权政治的向往,排除B项;郑观应认为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才是救亡图存的根本,排除D项。故选C项。8.下表是1918-1921年中国部分行业经济发展统计数据时间行业机器织布业实际开工布机(台)机器煤矿业开采量(吨)铁路运输业利润率(%)机器纺纱业华商纱锭数(枚)1918年1919年35021909621105.9199877526502438807103388890321920年1921年43102236865105.18117497458252187413-2134854据此判断,该时期()A.军阀混战冲击经济 B.外国资本卷土重来C.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D.经济困境引发革命【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1918-1921年中国部分行业经济发展形势有起伏,但总体上仍得到缓慢发展,说明民族工业曲折发展,C项正确;材料说明民族工业在发展,而军阀混战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外国资本卷土重来也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经济困境引发革命,排除D项。故选C项。9.1932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苏区发行不同面值的纸币、银币和铜币,即“苏币”。纸币上印有“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政权归苏维埃,土地归农民”等文字。折价收兑国民党区域银行货币,私人钱庄、商铺土杂钞一律取缔。苏币发行旨在()A.宣传土地革命思想 B.巩固苏维埃红色政权C.推动国内货币统一 D.打击地主商人封建剥削【答案】B【解析】材料讲到1932年7月,在苏区发行不同面值且纸币上印有“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政权归苏维埃,土地归农民”等文字。且结合所学可知,苏币的发行有利于统一苏区金融、苏区经济建设和苏维埃政权的巩固,B项正确;纸币上印有“政权归苏维埃,土地归农民”等文字,是材料部分信息,不足以说明苏币发行旨在宣传土地革命思想,排除A项;苏币仅适用于革命根据地,排除C项;打击地主商人封建剥削与材料货币发行强化经济管理的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0.有学者认为在古代农业文明中,两河流域的文明不像古埃及采用绝对的神权政治,不像古印度顽固地保留着种姓制度,也不像古中国宗法制长期流行。西亚的地理环境造就商业的流行,商业契约普遍,由此产生了君主制政体下的法制型政治方式。这说明()A.血缘等级制度是农业文明的共性 B.地理环境决定了西亚的政治体制C.商业发展对西亚文明的影响突出 D.大河文明与商业文明有较大差异【答案】C【解析】西亚文明也是一种典型的农耕文明,但是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对其商贸往来产生重要影响,而商业的发展又为西亚文明注入了重要的变化动因,表现在西亚历史上的君主制的政体下采用了法制型的政治方式、法律体系、商业契约以及商业战争等,C项正确;材料无法反映西亚有血缘等级制度,排除A项;B项夸大了地理环境对政治体制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主要阐述了商业对西亚文明的影响,没有涉及商业文明与大河文明的差异,排除D项。故选C项。11.罗马帝国统治时期,帝国境内主要道路有372条,总长度8.5万公里。公路的每一段有精确的里程碑,主干道每隔五六英里就有一个驿站,常年供养着40匹马。这些举措()A.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 B.强化了帝国的对外扩张C.加速了帝国罗马化进程 D.实现了对地方有效控制【答案】C【解析】罗马帝国境内道路数量众多,配有大量驿站,这对于罗马帝国政令的上传下达、军事行动的快捷等都有很大益处,有助于加速帝国罗马化的进程,C项正确;交通设施的完善并不能扩大统治基础,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帝国境内的交通道路,其有助于对外扩张,但是并不一定能达到“强化”的效果,排除B项;D项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2.从前习惯于做农活的人们很快明白季节、日出日落和气候波动不再决定劳动日程了,相反,钟表、车间和机器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工人一般每天工作13至14小时,在一整天里,工人的步伐都要跟上机器单调的运转,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这一变化()A.有利于优化手工工场的管理 B.反映人类劳作方式的重大变革C.表明传统的农业已不复存在 D.导致人们逐渐摆脱了体力劳动【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从前习惯于做农活的人们很快明白季节、日出日落和气候波动不再决定劳动日程了……工人的步伐都要跟上机器单调的运转,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可以看出人类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劳作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B项正确;据材料“钟表、车间和机器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可知此时为工业革命之后,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组织形式由手工工场到工厂的转变,材料中的规定有利于优化工厂的管理,排除A项;工业革命推动了农业的机械化,但从世界范围来看,至今传统的农业仍旧存在,表述绝对,故排除C项;工厂制度下,人成为机器的附庸,工人仍旧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排除D项。故选B项。13.“一是它首次为印度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和一种共同的文化背景;二是不可避免地使印度产生政治上的自觉性和自治要求,一批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利用欧洲的思想意识攻击英国的统治,并组织了一个民族主义运动。”该论述的主题是,英国殖民侵略()A客观上促进文化重构 B.建设性远大于破坏性C.有利于民族独立运动 D.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促进了印度统一文化的发展,即客观上促进了印度文化的重构,A项正确;材料强调英国殖民侵略对印度文化的积极作用,并未提到其破坏性,排除B项;民族独立运动属于政治方面的影响,而材料强调文化的重构,排除C项;材料强调英国殖民侵略对印度的影响,并不属于东西方文化交流,排除D项。故选A项。14.1834年新济贫法颁布后,英国修建众多济贫院医院为广大下层民众尤其是贫民提供了最基本的医疗保障。19世纪70年代后,济贫院医院的条件大为改善,开始从济贫院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济贫法医院,并向非贫民开放。济贫院医院的建立与完善()A.解决了医疗资源紧缺的问题 B.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维持C.推动了医疗卫生体系建立 D.防范了社会流行疾病的传播【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英国修建众多济贫医院为广大下层民众尤其是贫民提供了最基本的医疗保障”、“并向非贫民开放”可知,济贫院医院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B项正确;“解决了”太绝对,排除A项;二战后英国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建立,排除C项;“防范了”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本题考查医疗保障体制。以英国济贫院为命题素材,素材来源于郭家宏《新济贫法体制下英国贫民医疗救助问题探析》,具有学术性、严谨性的特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落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核心素养。15.19世纪后半期,受铁路建设的影响,运费下降使得美国西部生活和生产成本显著下降、投资环境大为改善,吸引了东部资本、劳动力和大量物资源源不断地流人西部,带动西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这表明()A.美国东西经济格局发生逆转 B.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C.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D.城市发展不受自然条件影响【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受铁路建设的影响”“带动西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路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交通改善为美国西部带来资本、劳动力等,从而推动城市化进程,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美国西部城市化,没有涉及美国东西经济格局转变,排除A项;美国西部城市化进程受益于交通改善,但交通只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因素之一,非先决条件,排除B项;工业革命使得城市发展减少自然条件的限制对其的影响,但是影响还在,排除D项。故选C项。16.如表为美国加拿大——欧盟关于肉牛使用生长激素的贸易争端案例,如表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欧洲理事会禁止美国、加拿大过量激素牛肉进口20世纪90年代美、加向WTO起诉,欧盟因未能证明激素牛肉有害而败诉21世纪初期欧盟诉美、加持续对欧制裁,WTO调查裁定美加败诉2012年美、加解除对欧制裁,欧盟增加不含激素牛肉进口,争端解决A.世贸组织肩负维护市场公平的使命 B.欧盟设置人为贸易壁垒C.美国加拿大存在严重食品安全问题 D.世界市场出现逆全球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美、加向WTO起诉,欧盟因未能证明激素牛肉有害而败诉”、“欧盟诉美、加持续对欧制裁,WTO调查裁定美加败诉”结合贸易组织宗旨、职能可知,在争端的整个抗辩和裁决过程中,世贸组织肩负着维护国际贸易自由和公正的使命,A项正确;对欧盟来说,如果进口牛肉对健康有损害,那就要看问题的大小和影响的程度,采取相应措施,欧盟此举只是程度问题,是出于食品安全的考虑,排除B项;标准范围内的激素肉牛不一定构成美国和加拿大的食品安全问题,排除C项;根据材料“美、加解除对欧制裁,欧盟增加不含激素牛肉进口,争端解决”可知美加同欧盟关于肉牛使用生长激素的贸易争端最终解决,这不能反映欧盟设置贸易壁垒,反对经济全球化,排除D项。故选A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物种交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传统的欧洲作物……都是冬季或春季作物。仲夏后通常是饥荒的季节,而玉米恰好在这个时段成熟,利用夏季闲置的土地……玉米得到了一个“灾难时期的生命线”的称号。传统的休耕轮作制度演化为常年的复合作物栽培形式,大大缓解了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促进了欧洲的人口增长。欧洲的农民选择种植玉米以抵消不断上涨的地租、创造剩余产品……18世纪之后,玉米逐渐成为肉、奶食品生产不可或缺的饲料资源,成为商品生产转化的中间消耗物,为欧洲的城市化、商业化提供基础保障。——摘编自[墨西哥]阿图洛·瓦尔曼《玉米与资本主义》材料二“在旧世界,没有哪个大规模的人类群体比中国人更快地接纳了美洲的粮食作物”。玉米可以在土质糟糕到令人惊讶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快速生长,其成熟时间比大麦、小麦和粟都短。甘薯则能在连玉米都不能生长的地方种植,它甚至不需要太多阳光。16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是小冰期的两个高峰,福建在这个时候出现了饥荒。陈振龙的儿子陈经纶向福建巡抚展示了甘薯,并受命进行实验性种植,结果“秋收大获,远近食裕,荒不为害”。——摘编自查尔斯·曼思《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玉米对近代欧洲发展的重要性。(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玉米、红薯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及影响。【答案】(1)改变传统耕作制度,提高土地利用率;缓解饥荒,促进人口增长;推动农产品商品化,缓解农民地租负担;促进畜牧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任意答对三点即可)(2)原因:玉米、红薯对土质要求低,生长周期短,环境适应能力强;中国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突出;地方官员的推广(或者答政府重视农业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物种的交流。(任意答对一点,答对三点)影响:积极:缓解了人口增长压力和饥荒问题;优化了人们的饮食结构;推动了农产品生产商品化;专业化农业区出现,扩大了地方市场。(任意回答两点)消极: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解析】【小问1详解】材料表明传统的欧洲作物都是冬季或春季作物而玉米是夏季可知改变传统耕作制度,提高土地利用率;根据材料“传统的休耕轮作制度演化为常年的复合作物栽培形式,大大缓解了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促进了欧洲的人口增长”可知缓解饥荒,促进人口增长;根据材料“玉米逐渐成为肉、奶食品生产不可或缺的饲料资源,成为商品生产转化的中间消耗物,为欧洲的城市化、商业化提供基础保障”可知推动农产品商品化,缓解农民地租负担;根据所学玉米可以促进畜牧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小问2详解】原因:根据材料“玉米可以在土质糟糕到令人惊讶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快速生长,其成熟时间比大麦、小麦和粟都短。甘薯则能在连玉米都不能生长的地方种植”可知原因是玉米、红薯对土质要求低,生长周期短,环境适应能力强;根据所学明清时期人口增长迅速导致人地矛盾突出需要高产的玉米和红薯;根据材料“陈振龙的儿子陈经纶向福建巡抚展示了甘薯,并受命进行实验性种植,结果‘秋收大获,远近食裕,荒不为害’”可知原因是地方官员的推广(或者答政府重视农业的发展);玉米等原产在美洲能到传到中国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物种的交流。影响:积极:由于玉米、红薯玉米、红薯对土质要求低,生长周期短,环境适应能力强就提高了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产量,这带来的影响是缓解了人口增长压力和饥荒问题;人们能够吃上玉米和红薯等新品种了也就优化了人们的饮食结构;由于玉米红薯是高产作物,种植面积又大,粮食增多了也就推动了农产品生产商品化;又的地方大面积的种植玉米或者红薯导致了专业化农业区出现,扩大了地方市场。消极:大面积的开垦荒地种植玉米和红薯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18.【疫病防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两汉疫病多发时期,政府都采取了如发放药物、强制隔离病人、减免田租和赋税等积极的抗疫救灾举措。唐代政府通过多种手段防控疾病……宋代更是将皇帝、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医学家、宗教人士和社会民众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国家战略的角度积极应对。明清时期,国家政策转向消极,经常性药政机构演变成灾难时才开启的公共卫生机构。——摘编自张剑光、王晓洁《中国古代的疫病防治》等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卫生体系十分薄弱……在国家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通过行政、立法等手段,到21世纪初形成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国卫生工作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了最基本的公共卫生保障,这种“中国模式”取得了巨大成果……传染病大规模的暴发、流行减少。——摘编自李立明《新中国公共卫生60年的思考》(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中国古代与现代防疫措施的异同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建立的意义。【答案】(1)相同点:政府(国家)力量为主导;多种手段相互配合;整合社会各阶层力量共同参与。(任意回答两点)不同点:现代以预防为主,普惠群众;古代防疫和救灾相结合。现代建立系统疾病预防体系并不断完善,强调立法的重要性;古代历代防疫政策存在很大差异性。(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意义:改变了旧中国卫生事业落后的局面;保障了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提高了国民的身体素质;有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相同点:据材料“两汉疫病多发时期,政府都采取了如发放药物、强制隔离病人、减免田租和赋税等积极的抗疫救灾举措。”及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卫生体系十分薄弱……在国家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通过行政、立法等手段,到21世纪初形成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在疫情面前政府(国家)力量为主导;据材料“唐代政府通过多种手段防控疾病……宋代更是将皇帝、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医学家、宗教人士和社会民众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国家战略的角度积极应对”及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卫生体系十分薄弱……在国家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通过行政、立法等手段,到21世纪初形成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并结合所学可知,通过多种手段相互配合;整合社会各阶层力量共同参与。(任意回答两点)不同点:据材料“……中国卫生工作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了最基本的公共卫生保障,这种‘中国模式’取得了巨大成果……传染病大规模的暴发、流行减少。”并结合所学可知,现代以预防为主,普惠群众;古代防疫和救灾相结合;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卫生体系十分薄弱……在国家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通过行政、立法等手段,到21世纪初形成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并结合所学可知,现代建立系统疾病预防体系并不断完善,强调立法的重要性;据材料“两汉疫病多发时期,政府都采取了如发放药物……唐代政府通过多种手段防控疾病……宋代更是将皇帝、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医学家、宗教人士和社会民众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明清时期,国家政策转向消极,经常性药政机构演变成灾难时才开启的公共卫生机构”可知,古代历代防疫政策存在很大差异性。(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小问2详解】意义: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卫生体系十分薄弱……在国家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通过行政、立法等手段,到21世纪初形成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并结合所学可知,改变了旧中国卫生事业落后的局面;据材料“……中国卫生工作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了最基本的公共卫生保障,这种“中国模式”取得了巨大成果……传染病大规模的暴发、流行减少。”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卫生工作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保障了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提高了国民的身体素质;有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19.【中华传统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周易》中写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学说的精髓。《左传》记载:“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北宋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叹,顾炎武大声疾呼“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品格,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摘编自郑师渠等《历史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材料二中华文化在欧洲的传播,增强了启蒙思想家们的文化普遍性和相对性的观念。中华文化在欧洲的广泛传播,使启蒙思想家认识到欧洲的基督教文化并非世界上唯一的、最早的文化,各民族文化在全世界范围的普遍存在,都有其独特性和价值,基督教会并不能垄断全部的“德行”和“真理”。启蒙运动崇尚理性精神,据许多研究者认为,至少部分地源于中国。例如历史学家方豪就曾认为:“此运动之来源,中国实多于希腊。”——摘编自武斌《文明的力量》(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民族精神内涵。(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传统文化对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答案】(1)内涵: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修齐治平的责任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和善修睦、热爱和平;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先大家后小家的奉献精神。(任意答对三点)(2)影响:增强了摆脱宗教神学束缚的信心和依据;儒家学说成为启蒙思想家崇尚理性精神的思想来源之一;中华文化对启蒙运动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解析】【小问1详解】内涵:根据材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可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根据材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知修齐治平的责任意识;根据材料“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可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根据材料“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可知和善修睦、热爱和平;根据材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知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根据材料“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可知先大家后小家的奉献精神。【小问2详解】影响:根据材料“中华文化在欧洲的广泛传播,使启蒙思想家认识到欧洲的基督教文化并非世界上唯一的、最早的文化”可知增强了摆脱宗教神学束缚的信心和依据;根据材料“启蒙运动崇尚理性精神,据许多研究者认为,至少部分地源于中国”可知儒家学说成为启蒙思想家崇尚理性精神的思想来源之一;根据材料“中华文化在欧洲的传播,增强了启蒙思想家们的文化普遍性和相对性的观念”可知中华文化对启蒙运动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20.【新中国的城镇化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49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只有10.64%。1950-1957年,出现了一批新兴工矿业城市,武汉、太原和洛阳等老城市也进行了扩建改造,大批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工业部门,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持续增加。1978年以后,我国城镇化进程开始加速。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城镇化进入新阶段,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向第二、三产业转移。2011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27%,工作和生活在城镇的人口比重超过了50%,比1978年末提高33.35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01个百分点。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城镇化开始进入以人为本、规模和质量并重的新阶段。为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户籍、土地、财政、教育、就业、医保和住房等领域配套改革相继出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速度明显加快,大城市管理更加精细,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加速发展,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城市群建设持续推进,城市区域分布更加均衡。2018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2011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