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两考合一”中考化学命题的实践与探索(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04)_第1页
基于“两考合一”中考化学命题的实践与探索(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04)_第2页
基于“两考合一”中考化学命题的实践与探索(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04)_第3页
基于“两考合一”中考化学命题的实践与探索(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04)_第4页
基于“两考合一”中考化学命题的实践与探索(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0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5基于“两考合一”中考化学命题的实践与探索——2016年连云港市中考化学试题自评报告刘文兵(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摘要:2016年连云港市中考化学试题从形式到内容,均着意导引了探究学习之路。对新课程标准下“两考合一”的中考化学命题改革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关键词:中考两考合一命题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以后将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合并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现“一考多用”,减轻学生多次备考负担。“两考合一”的考试,要求试卷既要有水平考试的平易性,又要有选拔考试所具备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连云港市已经多年试行“两考合一”考试,命题工作“全市瞩目”。命制一份令学生适应、教师认可、社会满意的高质量试卷,是科学选拔人才、引导课程改革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结合2016年连云港市中考化学试题,谈谈新课程标准下“两考合一”的中考化学命题的实践与探索。一、命题的指导思想和依据根据市教育局对2016年中考命题工作的统一部署和“保持稳定、相对微调;能力立意,兼顾导向;科学规范,避免错误;安全保密,杜绝疏漏”的具体要求,学科组认真学习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和《2016年中考化学考试说明》,研读我市近年中考试卷和一线教师对中考命题的意见与建议,提出了命题改革的基本方向、命题思路、试题框架、制定了详细的命题规划书。在命题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划书去操作,反复修改,精益求精,确保了命题质量。1.指导思想本着“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初中化学课程改革,有利于正确引导初中化学教学并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进一步转变,有利于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具有学习潜能的合格新生”的命题思想,结合本地教育主管部门对命题的要求和省有关部门对本市去年试卷评价报告中的改进意见,在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本市制定的《考试说明》的基础上,学科组确立了“依据课程标准,坚持能力立意;关注社会适应,力求稳中有新;保持学科特色,推进课程改革;确保试题原创,体现考试公平”为2016年中考化学试题的命题指导思想。2.命题的依据中考化学命题依据是据教育部新修订的《201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和《2016年中考化学考试说明》。考查内容为2012年教育部审定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下册的教学内容,以及《2016年中考复习指南·化学》相关的内容。要求能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初步学会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能够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及文字、图形、图表等表达、分析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能运用所学化学知识与化学科学方法,对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化学问题进行合理解释或判断。二、试卷结构及知识指向2016年连云港市中考化学试卷结构基本保持前两年的试卷结构,满分值为60分,试题中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的比例约为6︰2︰2。试题题型结构与所占分值见表1。表12016连云港市中考化学试题题型结构及所占分值题型题量分值选择题1224非选择题填空题16简答与计算题220实验探究题110内容方面重点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方法、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在考查初中化学核心概念并兼顾化学基础知识与理论覆盖率的基础上,将学生化学学科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尤其是突出考查学生在解决与化学相关的实际问题中分析、概括、归纳、判断、推理的化学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试卷详细知识点分布如表2。表22016连云港市中考化学试题内容结构与所占分值的正确方向而导致无谓失分。例如第38题有关天然水中BOD的计算中没有注意到BOD的单位是为mg•L-1,致使不少同学计算过程正确,最后单位写错或者单位换算出错。加之今年的化学试卷中增加了否定式命题的比例,在客观题的第24、27题,主观题四大题中每题均有出现,这种形式的转变,增大了知识点的考查面,也增加了学生答题时的思维量。象第27题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考查,全部是书本上的原话,答对率也只有79.4%,可能就是因为没有注意到要求选择的是说法“不正确”的原因。再如第37题制取氧气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的原因,答案是课本的原话,可是学生错误率很高。有的学生是要点答不全,只答冷凝水回流或是试管炸裂,有的学生是对于水的来源不清,很多写导管,水槽中倒吸的,但也有许多同学不看题,不看图的,明明是试管,非要写导管或者烧杯破裂,更有同学根本不知道什么让试管破裂,有写气体的、固体、粉末的。真是千奇百怪。3.语言表述不规范考生语言表述不准确、不具体、不全面也是答题失分较多的原因之一。具体表现在:一是不注意使用专业术语;二是专有名词或化学用语写错;三是表述不具体和完整,只说说“半截话”。例如在第37题简答中将化学专用名词“漏斗”的“漏”写得模糊不清或写错,“斗”写错,甚至“漏斗”两字写反;“烧杯”的“烧”或“杯”写错,甚至两字写反,将“烧杯”写成杯子、玻璃杯、试管、锥形瓶、容器、承接器、接受器、仪器;“漏斗下端”表述不清,写成漏斗顶部、漏斗顶尖、漏斗下面的试管、漏斗边缘、导管、棒子等等;“烧杯内壁”表述不清,写成烧杯外壁、烧杯边、烧杯一端、烧杯底部等等;“紧靠”写成紧贴、挨着、碰着、接触等。第39题中二氧化碳的验满要抓住两点才给分,即燃着的木条和放在瓶口,写一个条件显然不能满足要求等。4.信息提取不全面中考化学试题突出化学信息获取与解读能力的考查。但在阅卷中可以看出,不少考生除不能准确把握题干信息外,分析和处理题目所给文字、图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不够强,致使答题过程中出现找不到要点或遗漏要点的现象。例如第38题是水的净化为背景,融合了推断题和化工流程题的特点,侧重对初中化学核心知识体系的考查。难度系数为0.475,这足以说明对文字、图形、符号语言的转换确实是初中生的一大弱项。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和困难是文字、图形、符号三者的结合和转换,基于学生的思维特征,学生在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能力方面还不够成熟,缺乏解决图表问题的经验,故解决此类化学问题的出错明显比文字题目多,说明学生还没有进入图表、符号解决问题的思维状态,而是停留在文字解题的思维。六、反思与改进1.探究实验试题的新思路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课程标准中突出强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市乃至各地市中考试题中的有关实验试题,其所能考查的大都是学生的实验记忆能力和实验思维能力,学生实际实验中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这是书面测试鞭长莫及的。作为最具教学导向功能的中考命题,如何在实现测量学生认识水平的基础上,一定程度地体现出对实验教学开展与否的关注,让真正做实验、真正掌握技能、真正运用知识的学生与那些靠题海战术死做题、靠死记硬背的学生区分开来,这是今后中考命题中应该努力改善课题。2.重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目前,初高中知识衔接的研究大多是高中教师进行,初中的广大化学教师关注的只是中考,而忽视了这方面的研究,一定程度上给进入高一年级进一步学习化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碱、盐的溶解性不要求熟练记忆,则在高中必修课程化学1专题二第二单元的“离子反应”、“电解质溶液”的学习中必然带来较大的困难。初中学生如能较好地掌握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进入高一学习“常见物质的检验”,“离子反应”等相关内容也就不会因半知半解而丧失信心。因此中考命题在摒弃“繁、难、偏、旧”等试题的同时,可适当增加高中阶段学习时必须的知识内容。如化合价与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的考查等,同时,不忌讳考查必要的死记硬背的内容,不放松对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的考查力度。3.精心创设试题情境

化学的实用性是化学学科的另一个显著的特征,也是新课程改革中所要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倘若作为教学指挥棒的中考试卷情境创设中屡屡出现“有毒,污染”,则教师的日常行为教学中就必然毫不迟疑地经常教导“危险,有害”,这样学生又将如何了解到“新能源、新材料、新食品、新医药”等化学新技术对人类的贡献。我们认为中考试卷中情境创设上,无论是时事新闻、科学技术、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