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学习任务单-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_第1页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学习任务单-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_第2页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学习任务单-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_第3页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学习任务单-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_第4页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学习任务单-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知识点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1.官员选拔(1)汉朝之前西周至春秋西周至春秋的世官制是官位世袭的制度,贵族世代垄断高官春秋战国尚贤思想兴起,各国为争霸图强,纷纷鼓励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____大小授予官职秦统一后官员选拔主要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制度,即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2)汉朝时期①察举制制度察举制内容a.先考察而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b.察举分常科和____。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等;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评价察举制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②积功劳为官和征辟等是两汉官员选拔制度的重要补充。(3)魏晋南北朝①背景:东汉末年政治和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大族控制了地方选人权。②实施:220年,魏王曹丕推行__________。③内容:在各州、郡设置大中正、中正,由本籍在中央任高官的人担任;中正根据____、道德和才能将州、郡士人分为九等,写出评语,称为“状”;获得资品的士人,由吏部授官。④影响: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后来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2.官员考核(1)秦汉:上计制①内容:每年岁末,各县、侯国将一年来的户口垦田、________、盗贼多少等情况汇集到郡国,再由郡国汇总,制成计簿,上报中央,称为“____”。御史参与审核计簿,防止造假。②意义:上计考核的结果是官员赏罚的依据。(2)魏晋南北朝:门阀士族势力强大,战乱频仍,考核法规大都流于形式。3.官员监察(1)中央:秦汉建立了以________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2)地方: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刺史制度,刺史代表皇帝巡行郡国,依朝廷规定的监察法规纠举豪强和郡国守、相的不法行为。1.概念阐释——世官制世官制即贵族世代为官的制度,官吏都具有世袭官职的特权,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春秋战国时期,世官制逐步走向衰亡,选贤任能的官吏选任制逐步确立。2.思维拓展——察举制衰落的原因(1)东汉末年中央集权衰弱,豪强势力兴起,地方舆论被豪强名士垄断,中央在地方的选人权逐渐丧失。(2)察举制本身腐败重重,察举不实等被诟病。(3)汉末动乱,察举依赖的乡里社会秩序遭到破坏。3.情境再现——九品中正制《晋书·段灼传》记载:(两晋)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据此分析九品中正选官制的选拔标准,并指出其弊端。4.思维拓展——上计制度的作用上计制度是封建统治者及时了解全国各郡国、各县及各侯国土地、人口、钱谷入出及社会治安等的重要手段,对于维护封建统治和巩固封建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上计制度的推行加强了封建专制制度,成为朝廷控制地方和考核地方官吏的有效手段。►知识点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1.选官制度(1)背景: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他们希望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积极要求参政。(2)特点:________选拔人才。(3)内容①分为制举和常举,制举是皇帝自设科目考试选人,常举每年举行,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等几十种,其中____和进士两科最受社会重视。②考试合格只是取得为官的资格,还需吏部选拔后方可正式任官。(4)发展:两宋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2.考核制度(1)隋唐官员考核归属尚书省吏部。(2)唐朝以____和才能为标准考核官员,分为九等,依据考核结果确定官员升降。宋朝也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考核官员。3.监察制度(1)隋唐中央隋唐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其长官为________地方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______,委派监察官定期或不定期巡回监察,对地方有巨大的威慑作用(2)宋朝①中央:承唐制设御史台。②地方:划分路作为监察区。③重要变化是________,御史拥有了谏官的议事权,谏官拥有了御史的监察权。5.情境再现——隋唐官吏考核制度的特点“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隋书·刘炫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官吏考核制度的特点。6.概念阐释——台谏合一台谏合一是宋代监察制度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即将御史台和谏院的职权合二为一,表现在台官具有言事权、赋予谏官以弹劾权以及台谏官可以互相兼领。宋代实行台谏合一的措施,使得谏官和御史两支监察队伍共同监督包括宰相在内的百官,从而进一步强化了皇权。►知识点三元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1.官员选拔(1)元朝:1314年恢复科举制,但仍然时断时续。(2)明清①形式:明清科举考试分为乡试、____与殿试三级。②内容:考试从________中命题。③程序: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会试于乡试次年春天举行,殿试在会试后举行,考中者分别称“举人”“贡士”“进士”。2.官员考核明朝____对官员任职期满的考核,考核结果分称职、平常、不称职三等,是决定官员正常升迁或降、调的依据考察包括外地官员三年一次的朝觐考察和京官六年一次的____,重在查处官员的贪、酷和不作为清朝考课包括三年一次的京察和____,分别考察京官和外省文官3.官员监察(1)元朝:中央设______,地方设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2)明朝:都察院________不仅负责纠察内外百官,还代皇帝巡按各省。六科给事中负责皇帝制敕与大臣奏疏的封还驳正,稽查六部百司之事。(3)清朝:将六科并入都察院,停止派御史巡按各省,都察院的监察职能没有改变。7.图解历史——选官制度的演变及趋势8.比较辨析——“考满”和“考察”的不同“考满”有固定的时间,主要是考察任期已满的官员,通过考察结果来决定他们的去留。而“考察”并没有具体的时间,不定期进行,主要是纠察贪墨败度的官员,及时查处。标准也不同,“考察”有八种标准,而“考满”只有称职、平常、不称职三种标准。笔记:随堂练习1.东汉后期,同一年被察举为官的人会形成“同岁”的私人关系。这种关系超越地域、血缘,形成官场内部独特的亲密关系,官员相互选拔“同岁”的亲属为官,聚成群体。这反映了,当时()A.选官制度不断发展成熟B.血缘对政治的影响下降C.世家大族的影响力扩大D.中央权力不断受到削弱2.西汉颁行了专门法规《上计律》,明确了上计簿的内容和报送程序,凡是计簿中有欺瞒不实者或上报不及时的均要被治罪。这一举措()A.体现了礼法结合的理念B.开创了上计考核的制度C.杜绝了官吏渎职的现象D.规范了官员的考核管理3.下图为“大雁塔唐朝进士题名帖”。大雁塔位于陕西西安的慈恩寺中,“雁塔题名”成为进士及第的代称。与此现象有关的制度是()A.刺史制度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4.高一(1)班同学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为主题,制作如下示意图。图中选官制度的标准依次是()A.军功、品行、门第、才能B.血缘、品行、门第、军功C.军功、血缘、才能、门第D.品行、军功、才能、血缘5.据史书记载,以往州、郡、县之副佐及掌管文书等事务的僚官,皆由长官选任。隋朝则是“大小官员,悉由吏部”考核任用。这说明()A.地方长官权力扩大 B.中央集权加强C.三省六部制的形成 D.科举制的影响6.隋唐时期,御史与谏官相辅相成的监察制度体系臻于完备。宋以后,谏官制度逐渐衰微,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都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可见古代监察体系的演变()A.适应了古代专制权力强化的趋势B.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C.保障了监察权力机构的高效运作D.缓和了官员内部的矛盾INCLUDEPICTURE"提示5.TIF"

知识点一1.(1)军功(2)特科(3)九品中正制家世2.(1)钱谷入出上计3.(1)御史大夫知识点二1.(2)分科考试(3)明经2.(2)品德3.(1)御史大夫监察区(2)台谏合一知识点三1.(2)会试四书五经2.考满京察大计3.(1)御史台(2)监察御史情境再现3.提示:选拔标准:门第出身。弊端:下层出身的人才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社会矛盾易激化。5.提示:隋唐官员的考核归属吏部;考核官员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考核对象扩展到全国官吏。1.C[根据材料“官员相互选拔‘同岁’的亲属为官,聚成群体”可知,东汉后期察举制逐渐成为豪强地主笼络亲属为官的工具,反映了世家大族的势力逐渐增强,故选C项;东汉后期察举制日益成为豪强大族垄断仕途的工具,难以发挥选拔真正人才的职能,无法说明选官制度不断发展成熟,排除A项;“官员相互选拔‘同岁’的亲属为官”说明当时血缘亲属为官的现象比较普遍,反映了血缘对政治的影响上升,排除B项;材料中的“同岁”关系同时包括了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吏,反映的是国家整体治理能力的下降,排除D项。]2.D[根据材料“明确了上计簿的内容……均要被治罪”可知,西汉颁布专门的官员考核法律,欺瞒不实者或上报不及时者治罪,有利于官员考核的规范化,故选D项;礼法结合指以礼义教化和法律双重手段来治理国家,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战国时就已经实行上计考核的制度,排除B项;“杜绝”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3.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创立,符合材料“进士及第”的描述,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科举制,而非刺史制度、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排除A、B、C三项。]4.A[根据材料“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军功爵制的选官标准是按照军功的大小,西汉察举制的选官标准是道德和才能,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是门第、道德和才能,唐代科举制的选官标准是根据才能进行相对公平的考试,所以题目中选官制度的标准依次是军功、品行、门第、才能,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关于血缘的选官标准,排除B、C、D三项。]5.B[材料体现了一个变化,隋之前僚官由长官选任,官员的部分任免权力在长官手中,但是隋之后,所有的官员不分大小都由吏部考核任用,吏部代表的是中央,说明隋之后官员的任免权力集中到中央,表明中央集权的加强,故选B项;选官权力集中到中央不能体现地方长官权力扩大,排除A项;三省六部制正式形成是在唐朝时期,排除C项;科举制是选拔官员的方式,材料讲的是官员的任用,排除D项。]6.A[根据材料“谏官制度逐渐衰微,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