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总结_第1页
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总结_第2页
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总结_第3页
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总结_第4页
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总结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总结为了顺应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了满足全体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校开发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全面教学,至今已经开课三个学期,全面步入了正确的运行轨道,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了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推进下步工作,现将本学期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一、教学计划的精心编制,促进了校本课程的有序运行。为了正确引领和有效促进校本课程有序运行,健康发展,我校于学期初依据新课改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就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实验教材的编写工作与学期教学工作提出了以下要求和具体做法:1、继续完善文本教材的修订与编写工作。首先要抓紧一切时间尽快完成校本教材教师用书的编写印刷工作,为任课教师提供坚实可靠的教学文本保障。其次要抓紧时间,创造条件,对主教材进行重新修订。2、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将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课堂教学工作的全面管理。首先要定期组织课程实施专题工作会议。其二要组织必要的教师教材教法专题培训。其三要定期深入基层学校对全体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必要的业务调研和技术指导。3、各基层学校学校期初要编写切实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末要做好专项教学工作总结。4、各基层学校要组织任课教师学期初要制定学期学科教学计划,学期末要组织任课教师认真做好总结工作,并要求撰写一定量的专题经验总结、案例或论文。5、任课教师要认真规范地编写教学预案。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校本课程教学,一是要背诵,二是要熟练地朗读,即容易背诵的背诵,不容易背诵的要熟练朗读。学校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将定期深入各校检查验收。6、各基层学校要把本项工作作为一项日常工作纳入教学议事日程,扎扎实实,加强课程管理与教学指导。二、认真全面执行学期教学计划,保证了校本课程的全面发展。由于计划制定切合实际,指导性强,保证了本学期校本课程教学工作的有序运行,促进了校本课程全面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注重课堂教学研究,探究校本课程教学方法。1、立足课堂,加强校本课程教法研究。课堂是学生学习积累古典文化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更快地掌握古诗文积累的方法,教者不但要探索教法,还要注重方法的总结和积累。如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就总结出了“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吟诗句,背诗文”的古诗教学四步法。2、关注方法,加强古诗诵读指导。掌握良好的诵读方法对学生学好古诗文有很大帮助。本学期中心小学教师就指导学生学习古诗文总结出了“知诗人解诗意体诗情”的古诗词学习三步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主要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一是熟读成诵法。即让学生多读,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也可“不求甚解”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二是联系扩充法。即将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可指导学生同时诵读其他有关“咏柳”的名诗,杨万里的《新柳》。把这几首同一题材的诗歌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并在对比诵读中强化了记忆效果,进而激起了学生读背古诗词的极大兴趣。三是想象入境法。即将诵读过程作为欣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如学习《悯农》(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想象农人艰辛劳作的情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熟读成诵,自然水到渠成。(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内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1、古诗卡学习达级活动。以古诗卡中的古诗词为基点辐射,连带出其他相关的古诗来学习。采用自由背诵,注意等级差异。在古诗词背诵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潜力,积极背诵古诗词。每背过八首古诗词,便可获得相应等级的称号,依次为诗客、诗侠、诗仙、诗神、诗圣,学生们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热情参与。家长们也热情配合,学习气氛高涨。有的学生甚至背过了《明日歌》《琵琶行》等难度大的诗词。2、组织诗朗诵会。根据各年级所学内容,从所学古诗词中精选20首,让各班选出代表参加比赛,通过配乐朗诵,背诵,表演等活动形式,评选出优胜小组和背诵大王。这些活动开展大大调动了学生的诵读热情,学习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必背的篇目教师们能做到严格把关,确保质量。每一首古诗词的通过,教师们都经过学生自背、家长检查、学习小组检查、课堂抽查的方法,确保背诵质量。二、困惑与设想(一)尽管我们付出了很大努力,但是仍难免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与困惑。1、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模糊现象。如校本课程究竟与国家课程在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思路上有什么异同,校本课程究竟要讲到什么程度才是合适状态。2、教材问题。现在,学生手里没有教科书,原因是资金问题,学校承担不起,又不能向学生收费。(二)下步设想。1、加强教师培训,加强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的探索与研究。2、努力探索资金解决途径,力争尽快让学生拿到实验教科书。扩展阅读校本课程实施总结校本课程实施总结课程专家斯基尔贝克指出“设计课程的最佳场所在学生与教师相处的地方。”我校是一所以数学为主打特色的学校,多年的数学文化的积淀,形成了浓厚的数学氛围和深厚的数学文化底蕴。学校因生制宜、因校制宜,整合现有的校园文化资源,开发了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玩转数学”,并全面有效地实施了该课程。校本课程实施是校本课程付诸实践、走近学生、走进课堂的过程,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为此,抓好课程管理、扎实环节落实、多方整合推进,使校本课程有序、长效落实,并在实施中不断调整,使其日斟完善。一、层级管理,确保校本课程的长效落实任何一门课要全面推进落实,有效的管理是必需。为了推进课程实施,学校高度重视,确立了以校级领导直抓总管、科室推进落实、课程教师具体实施的三级课程推进模式,确保课程实施中规划明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实施课程到位负责。1.一级管理学校领导负责总抓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主导的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全面规划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指导课程实施的总体方向,并采用定期开展校本课程实施小组会议和随机调查的形式,了解校本课程实施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课程实施方面的阶段性指导意见。2.二级推进科室部门具体落实校本课程的实施,主要由教科室和教导处联手推进,落实好校本课程教学时间、教师安排、过程管理以及具体活动指导等,为校本课程的有序化、常态化实施作保障。A.教科室统筹做好课程实施中的指导校本课程建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比较亮丽的元素,它与传统的学科课程教学有共通之处,更有许多不同之处。由于先前经验比较匮乏,也使许多教师在校本课程实施中有许多模糊的地方,有如隔纱望月。基于此种情况,教科室做好相关的指导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组织课程负责教师解读校本课程内涵,从理论的层面了解校本课程实施的一些基本措施。与课程骨干教师讨论、预见校本课程实施中可能遇到的一会问题,做到未雨绸缪。在具体实施课程中,请骨干教师上课程教学示范课,以此作引领,共同探讨,摸索着前进。B.教导处跟进课程实施中的过程管理校本课程作为一门具有鲜活生命力的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一样,需要进行过程化管理。我校“玩转数学”校本课程安排在三至六年级同学中实施,并将课程纳入课表,每周设定一节,确保课程有效落实。期初要求每位课程负责教师安排好课程实施计划和教学内容安排,每月组织相关人员对校本课程实施教师的备课、活动反思进行检查打分,并纳入“七认真”教学评比。如此有执行力的过程管理,确保课程实施不落空,不流于形式。C.三级落实课程教师具体实施课程的实施,最终落实到课程教师头上。我校“玩转数学”校本课程,在教师配备上还是比较显力度的。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相整合,配置了一名专职教师与多名兼职教师,师资比较稳定。课程教师以“玩转数学”为基准,带领学生开展相关的主题研究性学习,在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和展示研究成果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锻炼各项能力,培植学习自信。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注重过程资料的搜集与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将课程的实施落实到位。二、扎实推进,促进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为了扎实、有效推进校本课程的实施,我校采用由点及面的逐步推进形式,加强课堂研讨,采取多样的活动方法,切实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1.试点辐射,拓展课程实施范围我校是一所镇村一体的联合小学,下设四所辅导校,为了全面推开“玩转数学”这一校本课程,我们先从中心校四、五两个年级入手,展开试点,探寻课程活动的实施措施和方法。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与摸索,课程实施的过程与方法逐渐明朗,形成了“我观我思”、“边玩边探”“评价思行”这三个总体的活动序列,学生在“玩”中确立主题、制定方案、动手实践探究、成果,在“玩”中反思、评价。看到时机日益成熟,将课程实施推广至三至六年级,并辐射至四所村小,拓展了校本课程实施的面,建立起比较全面的校本课程实施系统。2.有效研讨,提高课程实施能力教师的课程指导能力,是确保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近两年,市局组织开展的有效教学及课堂观察活动异常热烈,结合校本课程的自身特点及现有师资状况,我们尝试着开展镇村联合教研、同题异构、送教下村小等新的教研形式,努力践行有效课堂理念,提高教师的有效课堂的执行力。A.镇村联合教研我校校本课程教师比较分散,尤其是村小校本课程教师,有的一校只有两名甚至一名,如何开展教学研讨就成了比较大的难题。基于这种特殊的原因,我们采取了镇村联合教研的形式,跟通其他学科,单周集体备课,集体备课通过网络进行,组内教师对本课题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与思考,然后由执教者进行整体备课,同时整合入其他教师的建议,形成一份实施方案。双周进行集中的课堂联合研讨,镇村校本课程的教师,集中一处,由执教者开设课堂教学研讨课,集体评议。如在“家庭节水小探密”、“小小数字学问大”等镇村联合教研中,大家对开题课的课堂模式,基本形成了一个共识。在《商场促销风》、《我家的几何图形》的调查指导活动中,也逐渐摸索出比较实在的指导方法。镇村联合教研,以中心校教师为引领,极好地带动了村小教师的课堂实施水平,夯实了课程实施的能力基础,全面提高了课堂实效。B.同题异构研讨本学期,我校又推出了同题异构课堂研讨形式,这种研讨形式,有利于教学设计的横向比较,有利于教师之间思维的碰撞与相互激发。期初在校本课程实施中,我们校本课程组共同商定以“采访问题的设计指导”为研讨主题。每月开设一次同题异构研讨课,课后在校本课程备课栏目开设“同题异构研讨课讨论专区”,上课教师的教学反思以及听课老师的听后感想、思考,传于专区中,供所有教师学习讨论。同题异构的专题研讨,能够较快地提升教师对课型的把握能力,以及有效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的能力。C.送教下村小活动村小教师外出培训与学习的机会相对比较少,在教学中获取新的教学理念的渠道也不是很多,总体的教学处于相对的半封闭状态。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校本课程的实施能力,学校组织校本课程教师队伍中的骨干教师,每学期开展一次送教下村小活动。在送教活动中,将校本课程实施的一些经验带过去,以及帮助解决村小教师实施课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惑,互相交流,相互促进。3.模块设置,形成课程实施序列“玩转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共两册,以数学思想、数学文化为基本内涵,挖掘各个领域的实践活动资源,通过提炼整合,形成了“学校与数学”、“家庭与数学”、“社会与数学”、“文化与数学”四大模块,每个模块又分列两个主题。四大模块相对独立,又必然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校本教材体系。在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基本一学期一模块,比较集中地对两个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比如第二册“家庭与数学”模块中,就分设了《家庭节水小探密》、《小鬼当家新体验》,两个主题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在前一个主题活动中,学生通过调查家庭每月用水情况、实验节约措施、提出节水金点子的活动中,了解到家庭中存在的浪费水现象。而从后一活动中,学生争当家庭小主人,开展一日当家体验,从关注家庭节水至关注家庭节能、节约物品消费,是对前一主题的有效拓展和延伸。序列化地实施校本课程,使学生活动的视角得到了延展,并将研究活动推向了深入。4.有机调整,增强课程实施效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的根本宗旨,校本教材的编写,是基于学生的实际与学校的实际,但理论层面的设计编排与具体的实施,还是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因而,手头的校本教材还有个再度开发的过程,弹性较大。这就要求校本课程教师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不可照本宣科,搞一刀切,而要注重联系班级学生的具体状况,努力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从提高活动实施的可操作性为基准,及时作出适当调整。如在开展《商场促销风》这一主题活动中,教材中提供的可供参考的活动小主题有“商场有哪些促销种类”、“打折活动的实质”、“顾客该怎样理性消费”等,结合研究问题的价值意义与可行性分析,“打折活动的实质”没什么研究价值,因而在教学中调整为“促销活动宣传方式的研究”,这样的小课题更具操作性,也更紧扣主题。另外,活动中又增设了去某大润发超市进行实地调查这一实践环节,让学生亲临现场,感受促销活动的浓烈氛围,通过与商家的面对面接触,深入了解促销的形式手段及促销产生的影响。三、整合联动,丰富校本课程的实施渠道作为一门课程,单纯地依靠每周一课的教学,显然还是比较单薄的。因而,将校本课程活动有机地与学校学科教学、各项活动相整合,进一步丰富校本课程内涵,推动校本课程实施向纵深行进。1.与校节活动整合学校校节活动是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是营造校园积极向上、科学活泼、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渠道。我校校节活动精彩纷呈,有“金丝语”阅读节、“金点子”科技节、“金头脑”数学节、“金手指”象棋节等。整合校节活动,将校本课程内容与校节主题活动相贯通,依托实践活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文化的熏陶,传承优良的品质。如在上学期开展的主题为“低碳生活科学理财”的“金头脑”数学文化节中,整合校本课程主题《存钱学问多》,在学生中开展家庭低碳生活调查、零花钱的调查研究,聆听“科学使用零花钱”的专题讲座,学生兴趣盎然,寻找生活中高排放碳的行为,提出低碳生活倡议。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意义实在。2.与学科教学整合“玩转数学”校本课程的内容设置、活动形式,本身都与数学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脱离不开。在课程实施中,整合活动内容、整合活动时间、整合教师资源,使校本课程的实施更加得力,更好地走向常态化。A.内容上的整合校本课程的内容,与数学、语文、科学等基础性学科是密不可分的。如第二册校本课程教材中《走进古老的数学之谜》,其活动中涉及的古老数学著作、数学趣题以及数学思维方法,都是数学学习的范畴。再如第一册中的《我看校园绿化》,其中的关于树木花草的种类等,与科学上的探究活动是紧密相连的。校本课程与学科内容的整合,使得活动更加丰富,更具立体感,也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广开思路,相互贯通,实现活动的最大效益。B.时间上的整合校本课程的实施,在时间的安排上,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相整合。在确保综合实践活动每周两课时的基础上,将校本课程教学纳入其中,进行有机协调,增加课程实施的弹性管理。校本课程一般每学期安排两个主题,可也在综合实践活动穿插着进行,也可以整合进综合实践活动中。课程教师在具体的实施中,有着一定的自主权,这样便于教师能更有效地利用教学时间,实现优化教学。C.人力资源的整合人力资源整合(HumanResourceIntayration,简称为HRI)是指依据战略与组织管理的调整,引导组织内各成员的目标与组织目标朝同一方面靠近,对人力资源的使用达到最优配置,提高组织绩效的过程。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学生动脑动手又动口,丰富的资料查阅、实地调查、采访活动等,都离不开相关教师的指导。活动动的涉足面也较广,要使学生能顺利开展活动,不仅需要有各种理论知识的支撑,更要有多方技能的扶持。特别是一些技术层面的指导,单靠校本课程教师一人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因而整合校园中其他科任教师以及家长、社会人士的资源力量,使之共同成为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如学生在制作电子小报、成果课件中,可以将信息技术教师的力量整合进来,有效指导学生掌握这方面的技能。如《存钱学问多》这一主题活动中,整合银行人员这一资源,有效帮助学生了解存钱的步骤方法,为达成活动目标提供帮助。3.与项目活动整合在我校数学特色的传承与引领下,我校数学项目活动应运而生,有“智力七巧板”、“数学综艺”、“数艺诗情”、“算24点”、“生活数学”等。活泼有趣的数学项目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寓教于乐,妙趣横生,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将校本课程与项目活动相整合,形成了活动的许多契合点。如将校本课程中的《我爱小小七巧板》的教学,与“智力七巧板”社团活动相整合,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认识七巧板、单副七巧板的拼搭、多副创意拼搭等的活动,使学生既获得了相关的七巧板的组合拼装知识,又在研究活动中培养了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同伴合作能力。在校领导的重视下,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面注重为学生自主选择提供空间,强调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彰显个性,充分发挥个体创造性的过程,更为学校发展有特色,教师发展有特点,学生发展有特长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在课程的实施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如教师对教材的再度开发上,还存在一些困难;如何让学生有更大的积极性投入校本课程的学习,还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我们也会在以后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使校本课程更具长效的发展机制,更能体现学校的发展特色。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经验总结(草稿)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经验总结(草稿)(仅供参考)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发展趋势。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开发成为新课程校本教研的基本内容之一,校长和教师也逐步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几年来,在区教育局、进修学校的领导下,我校把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摆上课改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计划)》而进行的,我们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兴趣、需要,充分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不断地探索校本课程开发之路。现将我校几年来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总结如下一、加强学习,充分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校本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对这个课题不熟悉,学校领导对这个课题也感到陌生。校本课程开发又是每一位教师和学校领导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因此,我们从理论学习入手,开始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艰苦探索。在学习过程中,领导和教师共同认识到校本课程在新的教学计划中所占比重每周校本课程安排4节,与数学科比重等同,占周课时量的近16%;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要设可供学生学习的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课程,来满足学生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校要充分给予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校本课程的开发,充分吸收家长、社会人士的知慧,利用了当地社区的资源。通过学习,明确校本课程的涵义及其应具有的特点,理解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本理念及意义,从而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为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奠定基础。二、努力实践,探索校本课程开发之路明确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是迈出课程开发第一步,对大部分教师来说校本课程开发仍感到茫然。为了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进行,我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编写组,先后经过了四次编辑。第一次编辑是在201*年底。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编写组抓住“东圳水库、中国枇杷第一乡、洋边市德育教育基地”等得天独厚的社区资源,分为“名胜古迹、名优特产,名人轶事、家乡新貌、民风民俗、革命斗争史”六大块进行开发,教师针对模块内容,选择题材,进行撰稿,汇编成册。第二次编辑是在教师使用校本教材后,征求有关教师的意见,发现我们所编的校本教材只适合于高年级学生阅读,于是我们就进行了修订,进行第二次的编辑,我们把原稿作为中高年级的读本,并对原稿进行浓缩,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识规律,编出适合于低年段学生阅读的读本,于是我们的校本课程读本就分为低年版和中、高年版的两个版面。第三次编辑是我们在使用过程中校本教材只有文章,没有与文章相匹配的学生实践性、操作性的内容,我们就组织编写人员,按六个模块,针对文章的内容和模块的主题设计出既遵循于儿童认识规律、又适合于儿童生活经验的、可供学生操作、实践的探究性的训练园地,丰富了教材的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技能。事物的发展总是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完善。我校的校本课程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总觉得原有的校本课程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许多弊端不同的年段的学生使用同一本教材,教材的重复使用,不但学生厌烦,不能激起兴趣。同时也浪费了学生接受乡土教育的美好时光;教材的内容单调,不够丰富,学生接受的教育面窄,对家乡人民聪慧、勤劳、奉献的品质得不到深刻的体会;教材的编排不具系统性,每个模块的教育主题得不到延伸,学生的动手实践与拓展的能力得不到发展,针对原有教材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大胆地设想、谋划、尝试,对校本教材进行第四次的编辑在本次校本教材的编辑中,我们针对以前课程中发现的问题,精心组织,设计、编写旨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民俗、特产等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热爱自已的家乡,学习祖先们艰苦创业的坚强意志,乐于奉献的崇高精神和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安全意识,渗透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质教育。本次编写校本课程分为6个年级,一至六每个年级独立成册,每册按三大领域由10个单元组成。一是基础知识教育包含珍爱生命、诗歌欣、点亮心灯、思想道德四个单元;二是乡土知识教育,包含山里特色、致富之路、果树栽培、常太名人四个单元;三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包含动手实践与拓展活动两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导读和2篇课文组成,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由浅入深地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编入该单元的相应课文。每个单元的导读就是单元教育的主题。如第四单元的“致富之路”,就是让学生了解到善良聪明的家乡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和不平凡的智慧,艰苦奋斗,走上一条奔小康的致富路,为家乡创造了财富。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我们在每篇课文中配备了两道思考练习题第一道是针对文章的练习题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了解一些基本知识;第二道是针对单元的教育主题的思考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新编的校本课程与以前相比,主题更突出了,内容更丰富了,体系更系统了,克服了过去重复、枯燥、零乱的弊端。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我们重视挖掘校内的人力资源,我们编写人员的组成中既有中心校年轻的语文教师、教研组长,又有区、市级骨干教师,还有语文素养较高的老教师。首先由中心校的语文教师与教研组长按单元采编、撰写文章,再由市、区级骨干教师按年级进行审稿修改,撰写单元导语,汇编成册,最后由老教师进行多次的修改。在编写过程中,年轻的教师得到了煅炼,骨干教师得到提高,老教师的文采得到了发挥。三、积极引导,探索校本课程实施的有效性校本课程已经开发,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课程资源,引导教师把校本课程落实到教学活动中,为教学活动服务主要体现在我校严格执行省颁教学计划,把校本课程编入“课程表”,统一编排“教学进度表”,保证正常有序地教学。我们还鼓励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填写“校本课程使用反馈表”,提出编写与教学建议,不断地完善。学校每学期还安排一次“校本课程”教学研讨专题会议,不断总结经验。学年末,我们还把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考查,考查结果纳入年度量化考核。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教师的身上蕴涵着巨大的潜力,只要我们精心组织,相信教师能够胜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自身的专业素养得到提高;教师的课程观念得到转变,课程资源开发的思路开拓了,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思考、精心设计,我们身边蕴藏的丰富的课程资源就能被开发;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能使学生在了解家乡之余,还有效提高了他们的收集、处理信息与社会实践等综合能力。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扩展阅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经验总结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经验总结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校本课程是课程改革的新生事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中第六条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在课时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课时总比例的10%-12%。”这些都足以见出国家对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视。同时,这也成为我们弘扬学校文化,发展学校特色的新契机。在开发校本课程,办好学校特色方面,我们是这样做的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1、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沈德新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副校长裴继东同志担任,组员包括各科学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其主要职责是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作出正确决策,予以全面部署,组织人力物力,协调各方关系。2、组建了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由校长沈德新、副校长裴继东、教师代表史冬艳、徐长亮、胡俊超、段连驰马雪、学生及家长代表组成。其主要职能是审议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大决策,形成《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中华经典诵读实施方案》《写字教学实施方案》,制定相关管理条例,检查督导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执行情况。二、注重解决校本教材编写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校本课程与学校特色有什么关系?校本课程与学校特色的关系应是先以学校特色来进行课程开发先有特色而后有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更加促使学校特色鲜明化、独特化。基于学校,更发展于学校,又更促使学校特色化发展。也就是说,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必须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我们所编写的《中华经典诵读》、《写字》这两套教材,就紧紧围绕我们的办学特色进行编写的,其内容编排和相关素材的应用都紧紧围绕我校的德育工作进行《中华经典诵读》针对学生的中华传统美德进行教育;《写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性、审美、及耐性意志力等,这些现在已经成为了我校德育特色工作。2、编写校本教材的出发点明确了吗?校本教材编写一定要基于以下两点一是要以国家教材的弥补为出发点。为什么要开发现本课程,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由于国家课程的统一性而忽视了各个地方、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校本教材编写必须要考虑我是否弥补了国家教材的不足,弥补了什么?不然,我们的劳动便是一种毫无意义的重复。二是要以学生、教师、学校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在教学中我们是否确实需要一本适合和促进学生个性成长与发展的校本教材作为国家教材的补充?养成教育工作在现实的教学中很难找到具体的抓手,而一些临时性的教育往往不足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而所谓养成教育活动应该是长期坚持的活动才能叫养成教育活动,才能让学生在长时间的坚持中形成受益终身的良好习惯和品性。基于这些我们决定编写了《中华经典诵读》、《写字》这两套教材。这两套教材中《中华经典诵读》是每学年全一册,《写字》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认知能力每学年分上下册,覆盖1~9九个年级。3、编写校本教材有鲜明的主题吗?一整套的校本教材是一所学校的个性体现,每本书的主题便是这本教材个性的体现,无论是一套还是一本都必须要有鲜明的个性,个性是校本教材的生命力。我们编写的校本教材一定要凸现一个主题,不能让人看上去有点像自然书,又像社会书,还有点像思品书,或是语文书,或是环境教育书……最终陷落“似什么,而什么都不是”的尴尬境地。我们本次编写的校本教材就避免了这样的问题,《中华经典诵读》、《写字》这两套教材主题鲜明,教育的目的性突出。4、编写的校本教材到底会有多大的存在价值?教材的存在价值主要取决于它是否真地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所帮助,而且是不可替代的帮助。往往在编写校本教材时,前者很容易考虑到,而后者很容易忽略。从有些学校编写的教材几大板块来看,它能让学生了解家乡、了解学校、了解大自然,培养学生的爱家、爱校、热爱大自然的品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等。但这些职能是不是无可替代了?比如说我们现在使用的自然、社会、环境教育、思品、健康教育等教材完全可以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学生以上的能力和素质。而我们有好多学校在编写时就参照了那些书。那么这样一来,编写的校本教材就显得有点多余了,它存在的价值也就大打折扣了。在这次的校本教材编写中我们注重了其价值的集中性体现,例如《中华经典诵读》它的作用价值主要体现在通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引领广大师生更加广泛、深入地感受领悟中华经典,加深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了解和热爱,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自觉性,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诵读、书写及讲解经典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通过经典诵读行动的实施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建设学习型校园,助推学校内涵发展,使其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传承民族精神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出积极贡献。5、如何解决校本教材和统编教材争学时现象?校本教材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最重要的是校本教材与统编教材争课时的问题。国家对中职学校德育课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必须按照《教学标准》规定开足课程。为了解决校本教材和统编教材课时上的矛盾,有的学校只好舍弃统编教材,使用校本教材。用校本教材代替国家统编教材,不符合国家规定,也将大大降低教学质量。我们这次把校本教材在实际的应用中做了很好的调整。首先是《中华经典诵读》教材,我们在实际应用中采取中学生利用课前两分钟进行背诵,小学生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背诵,从一年级开始坚每周背诵教材上的一首古诗,每学期完成15首诗的背诵,这样即解决了课时问题,又能够让学生牢记,那么学生在九年以后所掌握的古诗词的数量就足够令学生受益终生了。《写字》教材我们共分为两大部分教学,小学生接受的是楷书硬笔书法的教学,中学生接受的是行楷的教学,每个阶段我们又把笔划、部首、整字、整句、布局谋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散在不同的学段里,每周由一名专职的书法教师完成一课时的教学,其余的时间由班主任和语文老师配合完成练习和巩固。这样多元化的结合应用,节省了课时也达到了我们编写教材的目的和意义。三、教材的编写注重于校本教材编写的应用原则。校本教材的开发,必须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根据本校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实际,在充分调查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根据本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方向,通过收集、占有、整理、归纳学校或学科资料来进行编写。校本教材的开发除了必须体现校本(本校)的特色外,还应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教材开发应有目的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材开发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校本教材的开发必须要考虑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技能,也就是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教材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在开发之前都应具有目的性,都应思考开发这种教材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在开发过程中无的放矢,那么,教材的开发就只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没有任何实在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和学习需求,以及学校的发展情况等方面来确定教材开发的目的,这是教材开发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2、教材开发应有针对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材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应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校本教材针对的是本校学生群体,满足的应是本校学生的需求。因此,校本教材的开发决不能滥竽充数,到处东拼西凑,而应体现出本校的特色,应通过本校教材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如果本校不能开发出教育学生的教材而只是使用别人开发出来的教材,就会因别人开发的教材不能很好地适应本校的具体情况而缺乏针对性,失去教材的实际意义。3、教材开发应有实用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要“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校本教材的开发,必须要有实用价值,要有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教材内容要充实具体,不论是学科知识的拓展延伸,还是课外知识的补充完善;不论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还是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都应该有具体的内容、生动的事例。而不应只是词句的堆砌、术语的阐释,更不应东拼西凑,只是方块字的组合。教材必须重在实用,重在选择有利于学生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材料,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学以提高。4、教材开发应有独特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课程的蓝本是教材。教材的开发必须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根据学校实际,编写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教材。校本教材必须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凸现出本校的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如将优秀师生个案或本校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史实纳入教材。教材中,即使是显性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材料,也应是代表本校的最高最好的办学水平。因此,教材的开发必须新颖独特,独具匠心,有非常明显的地域性。5、教材开发应有趣味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的开发不应选择学术严谨、逻辑性强、知识难度大的材料作为教材的内容,而应将知识性强的材料化繁为简,化深为浅,化难为易,注重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的开发应注意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体验和经验,注意照顾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语言的表述应幽默诙谐,事例的选择应生动有趣,教材的内容应丰富多彩。教材内容的趣味性还应体现在活动性、可识性、探究性等方面,要使学生对教材嚼之有味,学之有得,思之有获。6、教材开发应有拓展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学生要“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材的开发一定要注意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应在学生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加以扩展或延伸。譬如,课内讲授虽然提及但又无详细资料的,或者是一些生活小常识,或者是一些小试验,或者是名家名篇,或者是日常所见而又未加深究的,都可以将其作为校本教材开发的原始资料进行拓展。特别是一些科学性、规律性的学科知识,可以在校本教材中采取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层进式的拓展,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增强其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并以此培养他们拓展和运用知识的综合素质和能力。7、教材的开发应有前瞻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要“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的改革决定着教材的开发。因此,校本教材一定要体现出可持续性,应在把握时代特点和现代教学观念的基础上,确定教材开发的目的和内容。无论是在校本教材的目标、体例等的确定上,还是封面、内容等的设计上,都应体现出超前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科的相互交叉和渗透越来越明显,边缘学科的快速发展等,都会给教材的开发注入新鲜活力。因此,教材的开发一定要注意不断淘汰已经过时的、与现代社会不合拍的陈旧知识,发掘出新鲜的、与时代潮流相吻合的新观念和新知识,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发展。8、教材开发应突出有效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开发校本教材就是要完善或补充国家课程教材中缺乏或省略的材料,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校本教材在开发过程中,一定要整合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者的建议和意见,重视信息反馈。因此,校本教材的开发,不但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且还应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开发校本教材只有做到了目标明确、内容充实、逻辑清楚、事例典型、贴近生活,才能满足学生需求,适应学校发展,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九、教材开发应有操作性教材开发的对象是教师和学生,因此,教材内容的设计和编排必须符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需求。教材应便于教师教,学生学。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不常见、不常用、无助于学生学习的知识不应选作教材内容;对于一些不利于学生操作,学校也无法实施的活动材料,也不应纳入教材内容;对于一些中长期才能见效,不安全或不便于学生探究的专题或活动也没有必要在教材中设置。因此,在教材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可操作性。不然,即使教材开发出来,对学校和师生也没有什么用处,师生只能望“材”兴叹。校本教材的开发不是一种短期的个人计划,而是一种长期的集体设计。校本教材只有在开发过程中,注重教材所体现出来的基本特性,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才能使教材在修订中不断加以完善,才能真正体现出校本教材的“本校”特色。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经验总结(草稿)》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经验总结(草稿)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201*校本课程工作总结罗阳罗阳镇中心小学201*201*学年度第一学期校本教研工作总结“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发现、学生的研究”同属学习过程的三个层面,仅就在校学生来说,不管是传统教育还是课程改革大背景下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获得适合自己享受终身的学习方法应该是方向。我校的“小学生策略性学习研究”牢牢地把握住了这一方向,让我们的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追求学生主体的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发现敏感度,在学习中感悟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发展。而校本课程学习指导课,就是在我校课题的指引下,结合我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而开设的。近年来我校的校本课程一直在实践和探索,现将我校一阶段来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作简要汇报。一、在学习中提高,强化理论修养。校本课程不是教学层面上的一种教学活动,而是课程层面上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是最能体现学生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性课程。面对校本课程的挑战,我们对教师进行了校本课程的培训。因为我们感觉,教师真正的成长不在于岗前培训和脱产培训,主要是在教学实践中培养起来的。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观念必须也只有在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实验的探索之中才能逐步确立,教师专业能力的体现最初发生在课堂上,最终形成于研究之中。由此可见,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培训有机地融为一体,能促进教师持续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素质,这也是我校校本教研所得出的深刻体会。我们的具体做法是①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教科室有校长亲自领头挂帅,各教研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科研计划。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②开展师徒结对,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③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和现代媒体的使用培训,使校本教研工作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在全体教师中更好地开展。④我们要求教师自问、自省,找出自己的优缺点,确定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目标,也就是要求每个老师定“自培规划”。我们还要求教师每节课后写课后笔记,找出不足之处,不断总结和提高。师资培训落实的具体活动有(1)编好校本课程教材为了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进行,我们向全校老师征集了学习指导课案例。学习指导课教材的编写是一个全新的内容,除了组织老师学习外,为了方便老师,学校教科室下发了校本学习辅导课程教材的编写提纲。其中编写理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学习心态,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养成善于合作、交流的良好情操。编写主题有调整学习状态的学习心理开导,提高学习能力的学习方法指导,也有优化学习策略的学习思维以及与编写理念有关的话题。编写板块有目标区、档案馆、咨询台、自我报告、他山石、活动桌、练习场、情景聚焦、心理博士、指点迷津等等。学校还加强了对教学后记、教学实录、教学故事等过程性研究成果的记录和收集,开发了有助与校本课程研究的各种文字、资源库,供教师随时阅览,提升了校本教研的层次。这次案例征集,共征集到了20多篇案例,其中有不少内容精当,可操作性极强。(2)搞好一次“我的学习生活”征文为了及时总结学习经验,我们正在着手准备“我的学习生活”征文竞赛。这次征文主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讲述自己的学习故事,老师则对学生征文中所体现的学习方法进行点评。二、在实践中感悟,提高校本课程课堂教学质量。(1)加强校本课程的研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以及市里课程设置的要求,我们安排学习指导课每年级每个星期一节课。为了让校本课程逐步走向成熟,我校充分利用周三下午的业务学习和周四的教研组活动时间,把研讨校本课程提上议程,使广大教师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进一步明确校本课程的目标和课程内容。在上学年,我校举行了校本课程即学习指导课的研究课。我校冯小飞老师、袁小华老师上了研讨课,全校老师观摩这两堂课。研讨课的开展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研究对象,加强了同伴互助和合作,注重了老师之间以及在课程教学活动中交流、对话与沟通,受到了老师的一致欢迎。(2)注重校本课程的指导学校行政领导为了及时了解掌握实施状况,设立了行政与实验老师的对话制度,即每两周举行一次校本课程沙龙。新的教育理念,在碰撞和交流中达到构建。而且在校本课程沙龙中,老师们也达成了共识。即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是每一个上课老师追求的目标。没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学习指导课说得再好也只是纸上谈兵。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常常是靠教师的“一支粉笔、一张嘴。”学生从中得不到收获。而学习指导课本身所固有的特性,靠死记硬背、靠灌输学生是根本无法接受的。因此我们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达到形真、情切、理寓其中。尤其更要创设生活化、问题化的课堂情境,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今天,我们的蒋老师上得多带劲啊!无拘无束的课堂教学氛围,精彩纷呈的多媒体画面,孩子们哪是上课,根本是在进行一次饶有趣味的游戏,个个上得欲罢不能。套用新课标中的一句话“教师就是平等中的首席。”老师就引领着孩子在学习的海洋中遨游。不仅指导课可采取以上的形式,我们也尝试着用活动课的形式来上。前两年,我就上了这样的一节活动课《给自己加油》。)三、在评价中成长,创建校本课程特色我校根据校本课程的特点,明确了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目标程度,更是为了对我们的教学情况进行反馈和分析,以利于改进教学,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1)评价内容突出全面性和综合性设计师生成长“报告单”和“档案袋”。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对学生素质进行全面考察和分析;从研究学生需要、设计课程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课程活动等方面对教师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同时,尝试建立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全面衡量师生素质、全面反映师生发展过程的教育评价制度。(2)评价方式力求多样性和灵活性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等级评价与评语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数据测量评价与成长记录评价、阶段评价与全程评价、寄语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等,是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不断提高的积极、有效的激励手段。(3)评价设计讲求艺术性与创新性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工作,追求有教师个性的、有班级及课程特色的、儿童喜闻乐见的评价方式、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的创新。尝试“寄语型评语”、“心理健康建议”等具有人性色彩和时代特色的新型评价方式,以实现新课程评价的最大效益。总之,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条件,学校的特色形成是结果。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学校的优势和风格,进而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形成特色。社会在发展,课程在进步。我校虽然在校本课程开发上扎实地开展工作,但与先进学校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会不断努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讨,不断提升我校校本课程的水平,使校本课程学习指导课真正能成为童话中的点金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罗阳中心小学二○一三年一月十六日扩展阅读201*.06教学工作总结201*-201*学年度第二学期赣榆县罗阳镇中心小学教学工作总结一学期来,罗阳镇小学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在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全面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深化素质教育,促进教学与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一、以人为本抓关键,校本教研强队伍。各完小为单位的集体业务学习,各校都能够利用周三的业务学习时间带领教师学习理论知识,提升业务水平,中心校还组织包校人员前去参加业务学习,以监督和促进各完小的学习活动。同时各校积极创新业务学习形式,拓展业务学习途径,通过教学沙龙、课题研究、辩课等形式开展活动。教导处牵头开展集体培训活动,我镇积极安排教师参加省、市、县各级各类培训,一学期来参加省级培训7人,市级培训32人,县级培训125人次。切实开展校本培训,一方面由教导处及各校组织镇校际的校本教研活动,让青年教师得到锻炼和展示,另一方面我镇仍然大力支持和安排教师外出听课学习,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使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得以很好的改进。令人欣喜的是,我镇各完小的校本研究活动开展已经步入正规化,各完小均能根据本校实际开展好课堂教学研究,尤其是针对建构式生态课堂研究、国学经典教学研究、小班化教学研究、小学语文“30+10”课堂研究等活动得到有序、高效推进,全镇每一位教师都开设了一节校内公开课。所有完小校长、完小教导主任全部深入课堂,对每一位教师听课。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树立了向四十分钟要质量的意识,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十分有效地推动了我镇小学建构式生态课堂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强化教师“三个一”工程,一是执教一节校级或教研组内公开课、研讨课,各校在中心校的督促下由被动变主动,积极开展校级的教研活动,现在各校能定期进行校本教研活动,学校呈现出一股浓浓的教研气息;二是参加一次镇级以上学习或教学研讨活动;三是上交一篇有价值的论文或者教学设计。同时要求全体教师在学习中做到“四有”,即有记录、有总结、有材料、有反思。在这些工作中特别是青年教师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今后希望我们老教师也能够参与进来。切实开展镇级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开展镇级课堂教学观摩课及研讨课,本学期我校依然坚持单周课堂教学专题研讨课、双周送课到校的活动,并创新的开展课堂教学联谊活动,以“同课异构”“衔接课”等形式,让一批青年教师去锻炼展示,给他们压担子、搭台子、指路子,通过这些活动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展示交流的机会,也使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有了更广泛的交流学习平台。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全部在连云港教育博客群开通教育博客,每人每周不少于一篇教育博客,所有外出听课教师回来以后必须在教育博客写好一篇教学反思。中心校每月分月分学校统计一次教师撰写博客情况,并及时下发简报到各完小。二、求真务实抓保障,精细管理高质量。为更好地落实县镇教学工作意见,提高教学质量,我镇做好以下工作科学、规范管理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性工作,教学管理贵在精细化,认真落实教学工作十字要求,即备课要“细”,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实践要“多”,辅导要“勤”,考评要“真”,负担要“轻”,质量要“高”,我镇教师均能按照十字要求进行落实。我镇本学期进行了三次教学视导,一次常规管理专项督导,有效地促进了我镇对“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课堂教学的落实。教学管理方面进一步突出了“三抓”一抓备课我镇要求各校切实做好周查月报工作,并及时把优缺点、改进意见写入备课中,将分数写入周查月报表,使其量化和针对化;二抓上课牢固树立质量源于课堂的意识,切实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同时积极落实语文学科“30+10”课堂教学模式,一二年级30分钟新授,10分钟指导写字,中高年级30分钟新授,10分钟指导写话练习。数学学科利用电子白板、电子投影等每节课进行5分钟口算训练。各校坚持实行校干“巡课制度”,不定期的对教师的上课、辅导等教学常规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另外,各校教干能够深入课堂听课,开展推门听课、预约听课活动,听后必交流,而且对青年教师能够教师进行了跟踪听课,跟踪辅导,使他们有较大进步;三抓作业作业的布与批改是教学反馈的中心环节,要求批改作业要及时、细致、规范适时地采取补救措施,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做好教科研工作。一年来我镇坚持“科研为先、以人为本”的原则,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校本培训为依托,深入开展教学研究,进一步加强课题的有效研究与过程管理,积极开展校本教科研活动,使学校教科研工作“源于教学,指导教学”,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由教科室牵头,鼓励和指导教师申报课题。针对今年省市县课题申报多的特点,由教科室牵头对全镇骨干教师举行了课题研究与论文撰写方面的研究,广大骨干教师通过听讲座,写体会,对教科研工作的深入、高效开展有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教师申报的课题进行筛选活动,组织骨干教师对全镇申报的各级各类课题进行筛选,选择出符合当前教育研究方向,具有研究价值,能够指导教学实践的课题进行申报,提高了申报质量和研究价值,对下一步指导教学工作有着明显作用。本学期,我镇新立项市级课题7个,县级立项13个,另有12个县级课题顺利结题。我校陆振岭老师的省级课题顺利结题,并被评为省级课题一等奖,本人还被评为省教科研先进个人。我校作为国家级重点课题《跨系统工具的信息技术教育实验》项目实验基地,积极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研究,不断促进我校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加大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提高教师多媒体教育技术运用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是我镇小学的突出特色,全镇青年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研究过程中,尤其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和研究,把多媒体课件与各科教学有效结合起来,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基础。随着教育现代化县创建工作的告一段落,我镇教育技术应用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完小还是中心小学,无论老教师还是青年教师,都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工具,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深入开展小班化教学研究工作。本学期中心校积极组织教师到北京、新浦等地学习小班化教学,回来以后举行示范课、研讨课等活动,不断提高实验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学校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小班化教学研究制度、管理制度,在学校开设专题研究区域,供广大教师学习、研究、交流。三、多种渠道抓质量,各科教学齐并进。本学期,我们狠抓提高教育质量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优化课堂教学,以变革教学方式为切入口,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小切口,低重心、高要求体现真实课堂。同时注重了“四个坚持”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二是坚持全面发展;三是坚持各学科并重;四时坚持课内外结合。在认真抓好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学质量同时,全面打造各专职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在学期末教学视导时间,对全镇18为专职教师的任教学科进行书面考核。本学期重新修订了《罗阳小学备课工作要求》、《罗阳小学作业批改要求》、《罗阳小学作文批改符号及批改要求》等一系列的业务指导性文件,有效规范了教师的备教改辅考评研行等教学行为。学校根据三次教学视导、一次教学常规视导的反馈情况,及时下发简报,不断修订、完善各项资料实施要求,并在每一轮的检查中重点落实。规范课程开设,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各学校能够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要求所有老师严格按课表上课,不挤占课时,不随意调课、换课,不拖堂,课前认真做好准备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校值周组每天对全校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常规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整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该校严格按照《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执行课程计划,科学合理安排课表,严格按课表开齐、上足各门课程,使“开足、上齐、教好”落到实处。各校还能够认真贯彻“阳光体育”精神,落实“阳光体育”工程。除按规定设体育课程以外,还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中心校组织人员对全镇各完小体育大课间开展活动进行一次专项评比活动,在检查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积极开展活动,通过活动不断促进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本学校,我校开展了镇级英语教师口语大赛、英语教师“国培计划”培训、田径运动会、乒乓球比赛、学生国际数棋比赛、教师国际数棋比赛、庆祝六一儿童节系列活动、数学报读报竞赛、镇英语教坛新秀评选、习作教学优秀课评选、小学生英语口语测评等一系列的竞赛、评比活动。根据学校工作计划,本学期对三、四、五、年级的写字、口算进行检测,建立写字档案,对五年级进行英语书写检测。四、潜心聚力抓特色,综合发展育特长。我镇的了剪纸艺术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取得了明显成效。充分利用板报、橱窗、展板等进行宣传教育、烘托特色,在教育教学各环节中渗透特色,着力营造一种浓郁、厚实的学校特色文化。班级校本课程开设规范,班班进行刻纸艺术教育。赣榆县在原石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