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现代汉语虚词“的”及浅谈“词语盘点”的教学_第1页
浅论现代汉语虚词“的”及浅谈“词语盘点”的教学_第2页
浅论现代汉语虚词“的”及浅谈“词语盘点”的教学_第3页
浅论现代汉语虚词“的”及浅谈“词语盘点”的教学_第4页
浅论现代汉语虚词“的”及浅谈“词语盘点”的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论现代汉语虚词“的”摘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现代汉语虚词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交际和运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的”的作用更是不可或缺的。对它进行研究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关照,宏观方面:重点着眼于探讨其古今演变及各个时段的研究现状;微观方面:侧重于“的”字短语的研究,利用“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从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加以论述。关键词演变;语法;语义;语用

据现代汉语汉字的使用情况统计,我们发现“的”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汉字,其使用频率为90﹪以上,关于这样一个高频汉字,语法学界关于它的单方面的论述已经很多,诸如:语法、语义等方面,但是对于它的各个方面并没有一个系统的研究,尤其是语用方面,涉及的更少,本文将系统的对这一虚词进行论述,并填补语用方面研究的不足。一、“的”字的古今演变在这部分我们将探索“的”字的起源,并就各个时段的用法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使我们能够对它有全面的了解。翻开近代汉语的有关资料我们就会发现,近代汉语中的结构助词并没有“的”,而是有“底”,且“底”也只是近代汉语中新产生的结构助词。现有的资料显示,唐代起“底”就已经出现,但使用的数量不多,例如:定知帷帽底,仪容似大哥。(朝野佥载,太平广记,卷二五四)湜惊美久云,谓同官曰:“知无?张底乃我辈一般人,此终是其坐处”(刘餗《隋唐嘉话》)例1中的“帷帽底”即带帷帽底,等同于现代汉语中的“名词+的”类的“的”字短语。例2中的“张底”即“姓张的”。由于唐代“底”字用例太少,显然不足以窥见其功能、用法。到晚唐五代时,其使用数量明显增多,主要以两种文献为主,即《敦煌变文集》和《祖堂集》,尤以后者为最。在《敦煌变文集》中“底”多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作定语,例如:烧却前头草,后底火来他自定。到家各自省差殊,相劝直论好底事。传把诸人修底行,较量多人唱唱看。例3,4用于形容词之后作定语,例5用在动词之后作定语,其用法和现在通行的“动词+的”“形容词+的”是一致的。《祖堂集》中“底”的用法和功能比前面又得以完善,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副词之后,充当主语、宾语、定语和谓语、状语,我们可以看其中的几个例子,例如:名词+底若是利根底相投,不烦转瞬视。(4、11)僧便问:“作摩生是顶上底?”(1、166)形容词+底裴相公有一日微微底不安,非久之便死。(4、136)曹山云:“朦朦胧胧底。”动词+底10、夜来还有悟底摩?与个消息。(3、78)11、师兄见洞山沉吟底,与说破衷情。(2、15)副词+底12、师……树下坐,忽底睡着,觉了却归院。(3、66)以上的例句中,“名词+底”构成的“底”字结构主要是充当主语和宾语,充当定语的在少数。“形容词+底”构成的“底”字结构,在句子中主要做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和状语。“动词+底”结构使用的最多,主要作主语、宾语和定语。至于“副词+底”所构成的“底”字结构则主要作状语。宋代是“底”进一步完善发展的时期,据现有资料看,北宋初年助词“底”的使用仍然维持晚唐五代时的用法,我们就不再赘述。但却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即由于语音的变化,“底”字逐渐改写为“的”,至此,现代汉语虚词“的”开始出现,只不过在那时它只代替“底”构成体词性结构,例如:13、学是至广大的事,岂可以迫切之心为之。(二程语录,卷一一)14、大王家的亲人都去,奈何一城生灵?(遗史,三朝兆盟汇编,卷七九)元代这类的例子更多,而且出现过省去修饰语的用例,例如:15、更他每的使长出军了啊,欺负着他每的媳妇、的孩儿逃走了的多有。(元典章,卷三四,兵一)元代中叶,“的”字最终取代了“底”。16、那般的做好事其间里,不拣是谁休拦当者。(元典章,卷三三,礼六)17、蒙古文字,不拣那里文字根底为上交者宽行。各路分官人每,与按察司官人每一处提调着,好生的交学者。(通制条格,卷五)在“的”字取代“底”字的过程中,其自身也有所发展,像现代汉语中“我是昨天来的”这样用于句末的“的”就是在元代以后新产生的。随后关于“的”的用法基本上就已和现在的用法大致相同了。在《现代汉语》[1](p41)里对“的”的理性定义是这样界定和描述的:1、结构助词(1)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表示修饰或限制中心语。在这种情况下,“的”是定语的标志。①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表修饰或限制关系。例如:a蔚蓝的大海平静的像一面镜子。b我们要学一点关于逻辑的知识。②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表领属关系。例如:a他的哥哥去当兵了。b这是谁的手机。(2)用在主谓词组之间,使这种主谓关系变成名词性的偏正词组。在这种词组里,“的”起强调作用。例如:a班主任的到来,对于我们来说,就像见到救星一样。b他的聪明和努力都足以使他成为科室主任。(3)用在词或词组的后面,合起来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作用。这样的词组叫“的”字词组。它相当于一个名词,一般充当名词所充当的句子成分。①指代上下文中所说的人或事物。例如:a我买得手机是诺基亚牌的,它的是什么牌的。b今年的聚会,同学们都很活跃,有的唱歌、有的跳舞。②指代人或事物。例如:a“这是谁丢的垃圾”,一个猪腰子脸的气愤的说到。b我要刚来的,你要不要,小王说。另外几个相同的并列项里都有“的”字的词组,而“的”前面的词语和后面的词语相同时,意为不同的实施者发出不同的动作行为,或者不同的人或事物的情形状态彼此不同。例如:a推的推,拉的啦,挑的挑,扛的扛。b胖的胖,瘦的瘦,很不协调。(4)用在谓语动词的后面,强调动作行为的施事、受事活动或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等,同时表示动作是在过去发生的,或者已经完成。例如:a这篇文章是我写的,你觉得怎么样。(强调施事)b这是学生推荐的他,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强调受事)c我昨天来的。(强调时间)d你在什么地方吃的饭。(强调地点)e他是用手机给你打的。(强调方式)(5)在指人的名词、代词和职务、身份的名词中间加“的”,“的”前面的名词或代词,不是后面名词的定语,而是表示某人取得了某种职务或身份。例如:a你看的电影《神雕侠侣》是黄日华的郭靖吗?b你还不知道,昨天老师就宣布了你的班长。(6)在某些动宾词组之间,插入指人的名词或代词加“的”,表示这些人是所说的动作或行为的受事。“的”前面的名词或代词也不是定语。例如:a你别开我的玩笑了。b好好干吧,别想打领导的注意。(7)用跟主语相同的人称代词加“的”作宾语,表示别的事跟别的人无关或这些事跟别的人无关。例如:a他玩他的,咱们干咱们的。b你走你的,管他干什么。(8)用在句首某些词组的后面,强调原因、条件、情况、状态等,这种用法多见于口语。例如:a大白天的,你睡什么觉啊。b走啊走的,不觉就到家了。(9)用在两个同类的词或词组之间,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例如:a你看你,碟子、碗的摆了一桌子,也不收拾收拾。b乡亲们忙着沏茶倒水的,待我们可热情了。2、语气助词(1)表示加强陈述语气。例如:a他明天是会去的,你放心吧。b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两种情况虽然都是用在句子的末尾,但表达的语气却有轻重之分,a类表示或加强肯定的语气,前面常常用“是”与之相呼应。B类则表示一般的陈述语气,在这种情况下,“的”还往往表示某种情形或状态。(2)表示或加强疑问语气。例如:a你疯了咋的,他是你弟弟呀。b你是怎么的啦,为什么总不说话.通过对现代汉语中的“的”字的常用用法的归纳,我们发现《现代汉语》里对“的”用法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关注的是其语法和语义功能,尤其在谈到“的”字短语时,更多的笔墨用于语法和语义功能的分析,很少或基本上没有涉及到语用的方面。语法学界曾有过“三个平面”理论的提法,即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语言研究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语法研究固然重要,只有通过它对语言进行研究分析,我们才能够总结出词、语句的结构规律和组合格式,如常用的:①N1+V+N2②VO③V+N④N1+N2①是“名+动+名”的格式,也是“主+动+宾”的格式。②是动宾结构。动宾关系语法上可以归纳为支配和涉及关系。③是“动+名”格式。④是“名+名”格式。只有我们掌握了其语法关系,总结出结构规律和组合格式才能实现词语的自由组合,进行组词造句,从而回到语言研究的原点:为了更好的掌握运用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更好的交流思想感情。然而如果脱离了语义的研究,语法则不会成为规律,这里我们就上面的语法格式进行分析说明:①这种格式如果不谈语义,我们就不理解“老张写字”与“老张写板书”的区别,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人就不会组织这些具体的句子。纯粹谈抽象的语句组合格式,那么我们老生常谈的例子(从中学老师就多次说起过)“饭吃我”也可以成立,因为合乎语法。这样的话,“N1+V+N2”②这种格式的语义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例如:“贴年画”是把年画贴上,“吃大碗”是用大碗吃或吃用大碗盛的,“吃食堂”是在食堂吃,“跑关系”是为拉关系而跑,并非像我们说的语法上可以归纳为支配或涉及关系。③这一格式为什么有的时候是偏正结构,有的时候是动宾结构,例如:扩大影响,演出话剧,设计楼房是动宾结构,扩大会议,演出剧目,设计方案是偏正结构,这些动词的词形没有变化,短语的词序也没有变化,若不涉及语义,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实通过学习《现代汉语》我们也知道,确定哪些是动宾结构,那些是偏正结构,区分的根据恰恰就是没有说出来的语义。④这一格式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例如:“今天情人节”“今年情人节”虽属同一格式,但前者为主谓结构,后者则为偏正结构。不谈语义就无法进行分析。接下来我们据一些与结构助词有关的语言片断进行分析,看一看语义和语法的不一致性。他的班长,我当团支书。王老太太的媒人。怎么回的家,我不知道。他昨天晚上跳的河。上面的几个例子都不能说结构助词“的”前后的词语之间是修饰关系,因为语义上讲不通。例①“班长”不归‘他’所有,例②中“媒人”也不归“王老太太”所有。例③“怎么回”也不修饰“家”。例④“昨天晚上跳”不修饰“河”。也就是说例③不是说什么样的家,例④不是说什么样的河。我们在上文中归纳的《现代汉语》里对“的”字的规定主要是从语法和语义这两个方面着手的,在文章的第三部分笔者会从语法、语义和语用这三个方面对“的”字短语进行研究。二、“的”字的研究现状语法学界关于“的”字的研究,经过归纳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关于“的”字功能的研究(语法、语义功能),一是关于“的”字短语的讨论。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分别了解一下各自取得的成就。(一)“的”字功能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关于“的”字的研究,许多语法学界的大家针对这一问题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朱德熙的《说“的”》(1961)是结构助词“的”的早期研究的奠基之作。他通过举例分析论证了助词“的”是三个不同语素的相同表现形式,“的1”是副词性语法单位的后附成分,部分双音节副词之后可以带“的”形成副词性单位(F的=F)[2](p24)。“的2”是形容词性语法单位的后附成分,它的作用是附在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式之后,形成形容词性单位(Ra的Rb的不等于F的)。“的3”是名词性语法单位的后附成分,它的作用是动词、名词、形容词之后,构成名词性单位(D的=M的=A的不等于F的不等于R的)。黄景欣(《黄景欣语言研究论文集》)也就“的1、的2、的3”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但结论不同于朱德熙,而是在朱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划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Rb的”中有一些如:慢慢的、快快的不是都作谓语、定语和补语,所以不能和“绿绿的、新新的”等“Ra的”是一类,他们后面的“的”不是“的2”而是“的1”他主张把“Rb的”分成形容词性和副词性两类,这样形容词性的“Rb的”后附“的1”副词性的“Rb的”后附“的2”(2)简单形式和复杂形式的形容词在性质和功能上没有差别,应当把形容词的“A的”与其他名词性的“S的”区分开,A的=R的,所以“A的”后面的是“的1”而不是“的3”(3)“他会来的”“他会抽烟的”里面的“的”不是“的3”而是“的4”同一时期,陆俭明的《“的”的分合问题及其他》(《语言学论从》第五辑),言一兵的《区分“的”的同音语素问题》(1965)季永兴的《谈〈说“的”〉》(1965)等多篇文章也对“的”的分化和功能问题进行了探讨。吕叔湘(1962)对朱、黄的两篇文章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从功能分布的角度解释了“白”“白的”“白白的”不具有同类性,认为黄的“A的=R的”提法缺乏一定的理论根据。本世纪80年代,黄国营(1982)又对“的”的功能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在短语平面上,他通过对“名词+的”“动词+的”“形容词+的”“并列式短语+的”以及“的”的形象化作用五个方面的分析,总结出“的”字二分法的结论,记作D1、D2,设S为D前面的词或短语,那么SD1中的D1能是S的词性发生根本变化,如:我—我的、明显—明显的、红—红的;SD2中的D2不能使S的词性发生根本变化,如:渐渐习惯---渐渐的习惯、大白天---大白天的。D1有句法上的结构作用,而D2则可以看成SD2自身的一部分。同时他也同朱德熙、吕叔湘一样从SD在句中的分布情况思考“的”字的语法功能,得出以下结论:SD2主要作谓语、状语,也作定语,偶尔有条件的作宾语,是谓词性短语。袁毓林(1995)通过引进谓语隐含的观念考察“的”字结构,认为“的”是一个后附性的粘着语素,当“的”加在谓词性成分(VP)后面时“VP+的”转变为体词性的语法单位,而“的”加在体词性成分(NP)后面时,“NP+的”仍然是体词性的。所以他认为“的”字结构中“的”的语法功能是名词化。以上关于“的”字功能的研究,尤以朱德熙先生的成就最大,他在通篇论证的过程中采用了美国结构主义的方法,并在此方法的指导下依据“的”的分布和功能这一标准将它分作“的1”、“的2”、“的3”三个不同的语素,此外他的研究的重要价值意义还在于他对描述研究方法的介绍和示范,用一种全新的风貌给传统的研究带来冲击,用严密的论证来体现方法的力量,给后来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以深刻的影响。随后的关于“的”字的研究虽然也有一定的意义,但在本质上并没有超越朱先生关于“的”字的语法功能的定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觉得先生在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这样几点不足之处:首先:《说“的”》在注重宏观关照的同时,在微观方面过于注重结构的整体性,比如先生在文中说“的1”、“的2”、“的3”都是语法单位的后附成分,他的这种认定过于主观。因为在语言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着相反的语言现象:街上人山人海,行人一个接着一个,高的、矮的、胖的、瘦的……他感觉到一种嘲弄,一种白的、渺茫的,闷气。在这两例中,“的”是作为语言单位的后附成分存在的。而下边的两例正好相反:因为从那里边,看到了被压迫者的灵魂,的辛酸,的挣扎……(鲁迅《注中俄文字之交》)因此而知,蒙古的风沙,的牛羊,的天幕,又在招邀着我。(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这两例中,“的”字则不是作为后附成分存在。其次:文中将一些概念对立起来是缺乏科学根据的。如: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的区分就没有形式的标志,仅从意义上加以区别,找不出外部的标志,就缺乏科学的根据。(二)“的”字短语的研究语法学界关于“的”字短语的研究是比较零散的,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如:关于“N的V”这一短语就有很多人研究过,其主要成就体现在:1、“N的V”中的“的”的词性和作用黎锦熙、刘世儒《汉语语法教材》(1957)中认为其中的“的”是介词,其作用是把统摄性的领位介绍给后面的“抽象名词”。张志公《汉语知识》认为“的”总是附在一个词或词组的后边,在句中起结构作用,是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胡裕树(1981)、黄伯荣(1983)都持此看法。张静在《汉语语法问题》(1987)中说:“的”不作句法成分,只起连接作用,表示一定的结构关系,属连词。这几种观点中用的最多、最具广泛性的定性应为张志公的看法。现在我们进行语法研究也大多以此观点为依据。2、“N的V”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关于这类短语的结构类型,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主谓词组;一种认为是偏正词组。到现在这两种观点也一直都有人在使用,至于它的功能类型,观点非常鲜明,从传统的观点看,“N的V”是一种名词性短语,朱德熙(1961)、胡裕树(1981)、范晓(1996)都持此看法。而黄伯荣则认为应该叫作名词性词组。到目前来看语法学界多认同前者。此外一些语法书还有关于“的”字短语的研究,但也仅限于语法和语义方面。三、“的”字短语今析(一)“的”字短语的构成一般来说,“X的Y”的定中结构,如果隐去Y,那么“X的”便成为“的”字短语,如:吃的(),穿的(),黑的(),去上海的()。在“NP+所+VP+的+中心语”的格式中,如果隐去中心语,那么“NP+所+VP+的”也称为“的”字短语。如:领导所讲的问题---领导所讲的,我所喜爱吃的菜---我所喜爱吃的,我们所反对的是说空话的人----我们所反对的是说空话的。通过举例我们可以看出“的”字短语也就是指助词“的”附着在别的词语后面构成的名词性短语。在其他的语法书中,我们有时也会看到“的”字结构,指的也是由“的”组成的名词性短语,只不过是两种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名称而已。(二)“的”字短语得分类及功能(语法、语义、语用)朱德熙先生在《说“的”》一文中指出“的”是名词性、副词性、形容词性语法单位的后附成分,主要是从虚词的作用来说的,现代汉语虚词具有连接和附着的作用,具体到我们探讨的“的”字短语,其中“的”的作用主要是附着,所以我们根据“的”字所附着的词语不同,就可以对“的”字短语进行分类。概括起来分为两大类:一是体词[3](vo1p51)或体词性短语+的;一是谓词或谓词性短语+的。为了后边的分析方便起见,我们这里对体词和谓词进行简单的介绍:体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作主语、宾语,一般不作谓语;谓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作谓语、主语和宾语。其中体词主要包括以下词类:名词、处所词、时间词、区别词、数量词、代词(体词性);谓词包括:动词、形容词、代词(谓词性)。1、体词或体词性短语+的/谓词或谓词性短语+的(1)“你帮我买把锁回来”,“买什么样的”,“铜的”。(名词+的)(2)“明天去参加婚礼,穿什么颜色的西装?”“黑的吧”。(形容词+的)(3)不用担心,你看好你拿的东西,我去找他。(动词+的)(4)累死了,忙到现在才刚把来参观的安排好。(动词性词组+的)(5)老师讲的,你都会了吗。(主谓词组+的)2、“的”字短语的语法功能(1)由于“的”字短语是名词性短语,所以它的语法功能是充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①“体词或体词性短语+的”充当主语或宾语你看见那一男一女了吧,男的是我哥,女的是我姐。(区别词+的,作主语)上面的是我的,下面的是你的。(方位词+的,主语)我要昨天的,你拿今天的报纸干什么。(时间词+的,宾语)你看我的吧,他的还没拿回来呢。(代词+的,主语)我要半斤三块钱的。(数量词+的,宾语)②“谓词或谓词性短语+的”充当主语或宾语小市场还有卖鸡蛋灌饼的吗?(谓词性短语+的,宾语)昨天来的去305号房。(动词+的,主语)毕业了,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形容词+的,宾语)大的就剩这一点了,都给你吧。(形容词+的,主语)③“主谓短语+的”充当主语或宾语这本书是妈妈买给我的。(主谓短语+的,宾语)今天的饭是小王做的,怪不得了,小王做的就是好吃。(主谓短语+的,主语)(2)以上是“的”字短语常用的语法功能,除此以外,我们还见过它充当定语和谓语的情况:①“的”字短语可以替代句子的谓语成分,但不是所有的“的”字短语在任何条件下的行为,只有当它作宾语,而动词为判断动词“是”时,才可以省略“是”让“的”字短语直接作谓语,反之亦然[4](p172)。例如:这个暖瓶我的。——这个暖瓶是我的。(体词性词语+的)徐教官日本大学毕业的——徐教官是日本大学毕业的(谓词性词语+的)这个篮球我们宿舍买的——这个篮球是我们宿舍买的(主谓结构+的)充当谓语的“的”字短语可以是“体词性词语+的”,也可以是“谓词性词语+的”,“主谓短语+的”也可以担任谓语成分。一般的语法教材都承认“的”字短语充当谓语这一观点的。②“的”字短语能够作定语,有的语法教材和语法著作持反对观点[5](p52)。我们根据语言应用中的实际情况把“的”字短语作定语分为两类加以论述:a可以省去中心语。如:买菜的人的箩筐——买菜的的箩筐——买菜的箩筐卖肉的人的车——卖肉的的车——卖肉的车上面的省略,从第一步到第二步我们可以理解,但省略到第三步是怎么回事。我们可以参考赵元任的观点:两个“的”连用时,也可以省略成一个[6](p262)。所以“卖肉的的车”就变成了“卖肉的车”,“买菜的的箩筐”成了“买菜的箩筐”,这样做表达上是简洁了,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歧义也就出现了:“买菜的”具有了这样两种意思,“谁的箩筐”,“干什么用”的箩筐。b不可以省去中心语。如:开车的技术≠开车的,群众拥护的原因≠群众拥护的因为这两个短语中的“技术”“原因”不是前面动词“开”“拥护”的配价成分[7](P138),所以不可以省去中心语。除此以外“的”字短语还可以充当介词宾语和兼语,如:把来应聘的安排到305房间/除了那些本来不想参加的,其余的都来了(作介词宾语)邀请所有出过力的都来参加/通知初试过了的来参加复试(“的”自短语作兼语)3、“的”字短语的语义功能任何短语,只要具有语法功能,充当句子成分,就有自己的语义功能,“的”字短语也不例外。由于“的”字短语的构成不同(前面我们已经谈过),其语义功能也有所侧重。一般来说,“动词+的”的语义功能侧重于替代,而“名词+的”或“形容词+的”的语义功能侧重于事物的指别,所以替代和指别是“的”字短语的两种主要的语义功能。(1)替代功能所谓替代功能即“的”字短语可以替代整个定中短语,但这一功能是有条件限制的,只有“的”出现在领属性、修饰性、限制性的语义类型的定中短语中时,“的”字短语才具有替代功能。如果“的”出现在转借性、同一性的语义类型的定中短语中,“的”字短语的这一功能就不复存在,这时的“的”字短语是不能够脱离中心语的,否则语义就会发生变化。如:我的钢笔——我的,父亲的朋友——父亲的,小王的电脑——小王的(领属性)不锈钢的刀子——不锈钢的,漂亮的脸蛋——漂亮的(修饰性)今天的报纸——今天的,港台的商人——港台的,上海的客人——上海的(限制性)开车的技术≠开车的,买菜的时间≠买菜的,挑水的姿势≠挑水的(转借性)打算写小说的想法≠打算写小说的(同一性)具有替代功能的“的”字短语,同时也具有了转指的语义功能。转指的语义范围很广,可以指称施事、受事、与事、工具等多种语义成分。如:施事:游泳的,开车的,坐在台下的,什么都不会干的受事:新买的,小孩画的,从书店买的,给同学借的与事:你刚才跟他打招呼的,我借给他钱的工具:吃药的(杯子),裁纸的(刀),装书的(箱子)而那些不具有替代功能的“的”字短语只能自指。(2)指别功能“的”字短语的指别功能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①指别所替代事物的制作质料,这种情况下的“的”字结构多为“N+的”且其中的名词一般为一个单个儿的词。如:木头的,不锈钢的,塑料的,铜的②指别所替代事物的领属。这种“的”字结构“的”前面的部分可以为单个名词,也可以是名词性的偏证词组或代词。如:学校的,我们学校的,他们的③指别所替代的事物来源于某地或存在于某处。“的”字前面的部分总是表示处所的名词。如:英国的,这里的,床下的,大门外边的④指别所替代的事物存在或产生于某时。“的”前面的为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昨天的,去年的,唐朝的,下个月的⑤指别以某种具体事物为特征或标志的事物。“的”前面的名词指明所替代事物的特征或标志。如:地板地的,花格儿的(指布或衣服)⑥指别所替代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前面多为形容词。如:大的,咸的,干净的,红彤彤的4、“的”字短语的语用功能我们知道语法和语义都是对短语进行静态的研究,而语用则侧重于动态的探讨,近年来关于“的”字短语的语用功能的研究从现有的资料看好像还没有,这里笔者就这一问题发表一些简单的看法,请多多指教。语用意义是指词语或句法结构体在实际应用中产生或形成的语用价值或信息,这种意义往往体现说话者的主观意向[8](P6)。比如语言中的“主题——述题”结构具有“对象——说明”的语用意义,又如语气方面的直陈、询问、祈使、感叹和口气方面的强调、委婉等也是一种语用意义,再如“你干什么?”和“干什么,你?”这两个句子的语义关系一样,语法关系一样,但主语和谓语的顺序不一样,语序的不同显示出两句有着不同的语用价值:前句发问比较舒缓,后句发问比较急迫,是把想要知道得先说出来。虚词也可以表示语用意义,如:语气词“了”可以表示直陈,“吗”表示询问。除此之外,语音的节律形势也可以表示语用意义,如升调表示询问,降调表示直陈,重音落在哪个成分上,哪个成分就有强调的信息。“的”字短语是名词性的短语,根据上面我们对它的语法和语义功能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它的表达作用主要是概括整个的一类人或物。例如:①男的排在左边,女的排在右边。②一班的新书都领回去了,我们的还在办公室放着呢。例①中男的、女的概括整个的一类人,包括来参加活动的所有的男性或女性。例②我们的概括地指我们班的新书。从“的”字短语的表达作用看,它和代词的作用有点相同,譬如说:“红的”除了指代某一特定的事物,还可以用来指代任何具有红颜色的事物——或以“衣服”,或“鞋”,或“花”等等。但是它跟代词又有所不同,代词指代一个事物时纯粹是一种指代,而“的”字短语指代事物时,总是同时指明该事物的某一特征。如“红的”所指代的事物一定同时具有红颜色的特征。“红的”是“形容词+的”的“的”字短语,“动词+的”构成的“的”字结构也是相同的情况,比如“开车的”,首先这个“的”字结构可以指代某个人或某类人,而同时又不只指代人,还指明了这个人或这类人的某一特征,即“他开车”,或者说具有“开车的”特征的人。“的”字短语的表达作用表明它具有体词的句法功能,但在表达的效果上,却有一般体词短语难以达到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概括性。“的”字短语有时可以集中体现“人、事、物”的类的整个范畴,可以统指该类别的全部。例如:咱们大伙过的日子能不能和韩老六比?咱们吃的、住的、穿的……能和他比吗?(周立波《暴风骤雨》)这里的“吃的、住的、穿的”的使用肯定比“粮食、房子、衣服”更概括,也更确切。(2)形象性。指“的”字短语有时对某一类人、事、物的描述比用具体的体词或体词性短语更鲜明更形象。例如: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在柜台上一放,“现钱,打酒来!”(鲁迅《阿Q正传》)回头人出嫁,哭喊的也有,说要寻死寻活的也有,抬到男家闹的拜不成天地的也有,连花轿都砸的也有。(鲁迅《祥林嫂》)这里不用“银钱或铜钱”而用形象化的“银的或铜的”对于刻画阿Q这一人物形象和当时的处境,无疑是十分传神和逼真的。第二例连用四个“的”字短语,虽然没有提到抗婚者的年龄、相貌、家庭、环境,但通过对这四种典型的概括,对于“回头人出嫁”的反抗和挣扎,刻画得生动形象,入木三分。(3)随意性。指“的”字短语所指代的对象不太正式,比较随便。尤其是在指人们的职业时,常常带有一种欠尊重的意味。例如:教书的——教师,买菜的——菜农,拿药的——药剂师其实,语用的研究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如:语气方面:直陈、询问、祈使、感叹口气方面:强调、委婉等由于笔者能力有限,这些方面就不再深入探讨。

四、总结本篇文章从“的”字的探源到现代汉语中“的”字的用法,近年来的研究现状及“的”字短语的分析,全面系统的认识了虚词“的”,其中重点是提出语用功能的观点,当然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还望老师们批评指点。

引用文献:[1]黄伯荣.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2]朱德熙.说“的”[J].北京:中国语文,1961(12).[3]朱德熙.朱德熙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4]齐沪扬.现代汉语短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5]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6]赵元任.赵元任全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7]陆俭明.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8]史锡尧.语法,语义,语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参考文献:[1]华宏仪.汉语词组[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2]张谊生.助词与相关格式[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3]齐沪扬.现代汉语短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袁晖.三个平面:汉语语法研究的多维视野[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5]朱德熙.朱德熙文集卷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6]陆俭明.现代汉语虚词散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7]骆小所.汉语专题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8]雷文治.近代汉语虚词辞典[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9]陆俭明.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浅谈“词语盘点”的教学内容提要:叶圣陶曾经说过:“厚积言有物”。没有丰富的词语积累,“巧妇就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就很难写出生动有文采的文章来。词语在以发展学生语言为根本任务的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词语盘点”是现在使用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开始的栏目,安排的目的是便于学生自查自测,但实际上在“词语盘点”这个小天地里,完全可以“盘”出精彩。本文围绕这个观点,浅谈几点看法。关键词:词语积累词语盘点

叶圣陶曾经说过:“厚积言有物”。没有丰富的词语积累,“巧妇就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就很难写出生动有文采的文章来。在语文的新课程标准中就对1—3学段的词语教学作出了目标定位,其中对第三学段的要求是:“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可见词语在以发展学生语言为根本任务的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词语教学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从四年级开始,重点词语不再以课本最后“词语表”的形式出现了,取而代之的是将每组课文中的词语汇总陈列,称之为“词语盘点”。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发现很多老师对“词语盘点”的教学有走过场现象,对盘点中的词语随便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忽视的它的教学,没有起到“盘点”之功效。“词语盘点”似乎成为了我们语文教学中一件可有可无可教不教的书中的装饰物。其实,只要用心去发现,大胆尝试,就会在盘点里盘出精彩,实现词语有效的积累。那么,如何在词语盘点中盘出精彩,实现词语的有效积累,现我结合实践,浅谈几点看法。一、授课前“大搜索”,做到心中有“词”每组教材学习前,老师首先看一看词语盘点中的词语,从“读读写写”及“读读记记”出现的词语,善于发现并总结个中特点,在教学时就胸有成竹,因词而异,有意识地进行恰当的取舍。1、“读读写写”中词语都是一组(单元)中的精读课文的词语,要求学生会读会写会运用;“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大多数是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但有些不是,而是课文中出现了能反映一定问题的词语,如第十册词语盘点三的词语:“实话实说”、“面不改色”、“安居乐业”就是如此。2、“读读记记”的词语一般是一组(单元)中的略读课文的词语或精读课文的一些二类词,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是来自于略读课文中,它就提醒我们在教学时也不要忽视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如十一册词语盘点七的“空落落”、“光秃秃”“冷清清”、“直勾勾”、“大摇大摆”、“无影无踪”等有特点的词语,就出现在选读课文《金色的脚印》里。3、有些词的结构是有其特点,比如ABB、AABB、ABAC等格式,,它就提醒我们在教学时可进行这方面词语的归类。4、有些词的词义是反映某方面的特点,如天气、人物的性格、景物的特点。5、有些词是比较容易写错的,如“镌刻”的“镌”、“跋涉”中的“跋”、“日寇”中的“寇”字等。课前的大搜索,细心的清点,有利于我们在进行备课时可以顾及这些词语,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二、授课时“有的放矢”,实现高效积累。课前对盘点中的词语心中有数,在课堂教学时就可以“有的放矢”,对词语操纵自如,让学生在理解与运用过程中积累词语。1、化零为整,让分散的记忆变为有意义的集中记忆概括能力的培养是高年段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对词语盘点中出自同一课书的词语,我们可以以一定的方式,把这些词语组合在一起。如在学习了《詹天佑》生字词后,我要求学生用下面的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杰出、修筑、设计、施工、阻挠、轰动、艰巨、毅然、勉励、竣工,这些词语全部出现在词语盘点里,其中有几个不是生字词。你看学生的答案:“詹天佑是我国一名杰出的工程师,在他主持下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曾经轰动了世界,当时的京张铁路是一条修筑起来非常多难的铁路,所以这个任务是非常艰巨的,但是詹天佑不怕困难,不怕帝国主义国家的阻挠,毅然接受了这个任务。在修筑过程中,施工队伍常常遇上了困难,而詹天佑也常勉励工人,叫他们不要放弃。终于,在短短四年的时间,京张铁路就全线竣工了。”这样的练习,除了减低了概括全文主要内容难度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这些词的理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举一反三,拓展一些词语,丰富学生的词汇第十一册词语盘点七中出现了“空落落”、“光秃秃”、“冷清清”、“直勾勾”这类ABB格式的词语,这四个词语中,我发现“空落落”、“直勾勾”平时比较少见,学生的习作里也难以遇见。因此,引起我的注意,再顺藤摸瓜,在本组课文中,还发现了不少这类的词语,如:“紧绷绷”、“扑喇喇”“孤零零”、“湿漉漉”、“慢腾腾”、“热乎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让学生说一说这类词语的作用,并进行小竞赛,让学生说一说同类词语,学生争先恐后地说了很多如此的词语:如“明晃晃”、“亮晶晶”“软绵绵”、“笑眯眯”、“绿油油”等,这样的训练,有效地帮助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