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种及生长期玉米须多糖含量对比研究_第1页
不同品种及生长期玉米须多糖含量对比研究_第2页
不同品种及生长期玉米须多糖含量对比研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玉米须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花柱和柱头,自被纳入中药品种后,产量逐年升高,玉米须在食品工业方面的应用价值也开始进一步开发[1-2]。玉米须含有黄酮、生物碱、多糖,可有效治疗高血糖、痛风、肾炎等疾病。目前,中国在玉米须医疗业、食品加工业等应用领域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利用率与生产率比例严重失衡,资源浪费严重,在后续研究中需提高玉米须利用率[3-4]。本文以不同品种及生长期的玉米须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品种及生长期玉米须多糖含量,以期为玉米须原料筛选、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等环节提供科学参考依据。1研究材料与方法1.1主要材料与试剂本研究选用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农作物开发研究所提供的7种玉米须作为样本,分别为垦粘1号、垦单10、海玉7号、德美亚7号、鑫鑫1号、吉农大516、绥玉18(以下简称样本1、样本2、样本3、样本4、样本5、样本6、样本7),研究中采用的所有样本均于乳熟期、成熟期分别进行多糖含量测定,用于测定的试剂均为分析纯,主要为硫酸、苯酚、葡萄糖等。1.2主要仪器与测定方法研究仪器为上海第三分析厂制作的721型分光光度计及水浴锅等。多糖测定方法如下:通过提取硫酸与多糖反应生成的络合物,通过苯酚-硫酸测定法观察特定波长中(490nm)的吸收特征及吸收值与多糖含量间的线性关系。1.3标准曲线制备方法将葡萄糖(100.5mg)置于烘干环境下(105℃),共放置4h,按标准称取后达到精准定容量(100mL),并采用等量容量瓶进行留置,用作葡萄糖标准储备液。以不同体积标准分别量取储备液,定容至100mL后得到不同浓度溶液,区间为20~120μg/mL,再对不同浓度的溶液进行精准吸取,分别取0.3mL溶液置于10mL试管中,并加入2mL蒸馏水,此时测液浓度区间为3~18μg/mL。最后,将5%的苯酚溶液(1.5mL)与浓硫酸(5mL)依次加入待测液中,使其充分混匀后放置20min,并于特定波长段(490nm)取测定吸收值即可。1.4多糖含量测定方法在不同品种的玉米须中,取等量玉米须作为样本,本研究各称取2000g玉米须,再分别加入120mL纯净水,将所有样本置于适宜温度下(95℃)3h,完成浸提、过滤等操作后定容至100mL。其中,于乳熟期进行测定时,浸提液吸收滤液0.05mL,再稀释至1mL;于成熟期进行测定时,浸提液吸收滤液0.1mL,同样稀释至1mL,最后计算多糖浓度。2结果与分析2.1不同品种样本的乳熟期多糖含量对比通过测定平均值的方式,对比不同品种的玉米须(样本1-7)在乳熟期的多糖含量,得知多糖含量数值最高的品种为样本4(德美亚1号),多糖含量数值最低的品种为样本1(垦粘1号),详见表1。从表1可知,样本1-7在乳熟期阶段的平均测定值区间为3.12%~6.35%,多糖含量最高的玉米须与含量最低的玉米须之间存在显著数值差异(P<0.05),且各样本的测定值1与测定值2均无明显差异(P>0.05),表示测定值基本稳定,取平均值后参考价值较高。2.2不同品种样本的成熟期多糖含量对比通过测定平均值的方式,对比不同品种的玉米须(样本1-7)在成熟期的多糖含量,得知多糖含量数值最高的品种为样本4(德美亚1号),多糖含量数值最低的品种为样本2(垦单10),详见表2。从表2可知,样本1-7在成熟期阶段的平均测定值区间为0.60%-1.48%,多糖含量最高的玉米须与含量最低的玉米须之间存在显著数值差异(P<0.05),且各样本的取值结果同样基本稳定。值得注意的是,经过生长期阶段变化后,多糖含量最低的玉米须品种从样本1(垦粘1号)变为样本2(垦单10),代表不同品种的玉米须在不同生长期所受到的影响及变化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品种由于多糖含量降幅较高,在进入成熟期后数值反而低于其他原先数值更低的品种。2.3各样本在不同生长期的多糖含量对比通过对比不同品种的玉米须(样本1-7)在乳熟期、成熟期的多糖含量差异,得知所有样本在不同阶段的多糖含量数值均有显著差异(P<0.05),即有明显降幅,其中样本3(海玉7号)降幅最大,样本1(垦粘1号)降幅最小,详见表3。從表3可知,所有样本从乳熟期到成熟期后,多糖含量数值均显著下降,但不同品种的降幅各有差异,据分析可能与品种基因、生长环境、成熟条件等因素相关。总体来看,样本4(德美亚1号)的多糖含量数值始终较高,样本3(海玉7号)较之其他品种数值下降更为明显。3讨论与结论通过对比不同品种及生长期的玉米须样本,得出以下结论:本研究中所有玉米须品种在乳熟期的多糖含量均高于成熟期,表示在生长期过渡阶段中,多糖含量会受客观因素影响,出现不同下降幅度;不同品种的玉米须在乳熟期阶段的多糖含量可能呈现显著差异,在成熟期时这种差异可能发生变化,后期在选择培育品种时,可参考各品种在不同生长期的综合多糖含量数据,从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