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崖州湾南繁科技城区域集中供冷项目环评报告_第1页
三亚崖州湾南繁科技城区域集中供冷项目环评报告_第2页
三亚崖州湾南繁科技城区域集中供冷项目环评报告_第3页
三亚崖州湾南繁科技城区域集中供冷项目环评报告_第4页
三亚崖州湾南繁科技城区域集中供冷项目环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公示稿)项目名称:三亚崖州湾南繁科技城区域集中供冷项目建设单位(盖章):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20年12月国家生态环境部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三亚崖州湾南繁科技城区域集中供冷项目建设单位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通讯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创意产业园2号路标准厂房一期旁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建设地点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内的南繁科技城立项审批部门三亚崖州湾南繁科技城管理局批准文号三科审[2020]183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E4852管道工程建筑总占地面积(平方米)48916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42843.25环保投资(万元)118.6环保投资占比%0.28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21年2月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由来为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构建节约型低碳生态园区的发展原则,深化落实园区功能定位,将南繁科技城打造成可持续发展、节约型低碳生态的现代科技产业标志性园区,推动三亚市的快速建设和发展,确保企业科技创新有良好的公建配套环境,提高园区能源供应水平,政府拟规划实施集中供冷,增设集中制冷站。采用冰蓄冷技术,利用分时电价在夜间谷电时蓄冷,可实现移峰填谷,减小电网高峰压力,减少整个区域电力系统建设的投资。同时,三亚市拥有优惠的夜间冰蓄冷低谷电价,为南繁科技城利用冰蓄冷技术供冷提供了良好契机。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建设单位)拟于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内的南繁科技城建设三亚崖州湾南繁科技城区域集中供冷项目(即本项目)。项目供能区域总建筑面积约174.7万m2,采用水为供冷介质。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区域能源站工程和室外供冷管网工程以及相应配套设施。区域能源站工程建设能源站2座,其中1号能源站占地面积12010m2,承担118.59万m2供冷需求,供冷负荷59.53MW;2号能源站占地面积36906m2,承担56.11万m2供冷需求,供冷负荷29.81MW。2个能源站均为地下一层,局部二层,系统主要形式为冰盘管蓄冰(外融冰)系统。室外供冷管网工程分为1号能源站供冷管网和2号能源站的供冷管网。1号能源站供冷区域内共16个地块,2号能源站供冷区域内共11个地块。由于崖州大道冷网已随路施工完毕,并预留接口。本次管网设计不包括崖州大道已施工部分。本项目总投资42843.25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18.6万元,占总投资比例的0.2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本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44号及修改单),本项目能源站不属于热力生产和供应工程以及名录其他类别,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项目配套供冷管网属“四十九、交通运输业、管道运输业和仓储业”第175项“城镇管网及管廊建设(不含1.6兆帕及以下的天然气管道)”中“新建”类别,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建设单位委托广州环科宝环境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对本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司接受委托后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对现场进行了多次踏勘与环境调查。在工程分析、环境影响识别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本评价将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减缓建设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依据。二、项目概况1、项目地理位置项目建设于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内的南繁科技城,1号能源站项目建设用地位于三亚南繁科技城中部,能源站利用广场用地进行建设,用地南侧为甘农大道,北侧为规划路,交通便利,建设用地占地面积约12010平方米(连本地块市政绿地);2号能源站项目建设用地位于三亚南繁科技城中部,能源战利用绿化用地进行建设,用地南侧为甘农北路,北侧为兴滨南路,交通便利,建设用地占地面积约36906平方米(连本地块广场)。2、建设内容及规模本项目供能区域总建筑面积约174.7万㎡,建设能源站2座,其号能源站承118.59万㎡供冷需求,2号能源站承担56.11万㎡供冷需求。1号能源站供冷负荷59.53MW,总建筑面积为7632㎡(其中蓄冰槽面积为1228㎡,不包含冷却塔区域),冷却塔近期布置在能源站地面上,远期布置在临近地块内的裙楼上。2号能源站供冷负荷29.81MW,总建筑面积为5365.2㎡(其中蓄冰槽面积为594㎡,不包含冷却塔区域),冷却塔布置在临近地块内的裙楼上。1号能源站为地下一层,局部二层;2号能源站为地下一层,局部二层。系统主要形式为:冰盘管蓄冰(外融冰)系统。项目总投资42843.5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118.6万元,占总投资的0.28%。表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号能源站1建设用地面积m212010-2总建筑面积m27522-其中地上部分m2634-地下部分m26880-3道路、广场及停车场面积m2820-4容积率-0.05-5建筑占地面积m2724-6建筑密度%6.0-2号能源站1建设用地面积m236906-2总建筑面积m25365.2-其中地上部分m2388.8-地下部分m24976.4-3道路、广场及停车场面积m21719-4容积率-0.01-5建筑占地面积m2388.8-6建筑密度%1.0-表2项目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一览表工程类别建设名称内容及规模备注主辅工程能源站工程建设能源站2座,其中1号能源站占地面积12010m2,承担118.59万m2供冷需求,供冷负荷59.53MW;2号能源站占地面积36906m2,承担56.11万m2供冷需求,供冷负荷29.81MW-供冷管网工程分为1号能源站供冷管网和2号能源站的供冷管网。1号能源站供冷区域内共16个地块,2号能源站供冷区域内共11个地块。由于崖州大道冷网已随路施工完毕,并预留接口。本次管网设计不包括崖州大道已施工部分。公共工程供水市政供水管网,无地下水井,不使用海水-排水能源站内建设完善的排污系统,雨污分流排水体制。雨水汇入厂区雨水管网流排至市政雨水管网;生活污水收集至三级化粪池,接入市政污水管网,无其他生产废水产生-供电市政供电网,不设置发电机-环保工程废水治理生活污水收集至三级化粪池,接入市政污水管网,无其他生产废水产生-废气治理无生产废气产生,主要为垃圾收集点臭气,通过绿化减小对周边环境影响-噪声治理选用低噪声设备;水泵、风机等加装隔声罩、加隔振垫、墙体隔声;冷却塔在进、排风口设置阻性片式消声装置。各类水泵等室内布置-固废治理生活垃圾交由环卫部门处理;废机油、废含油抹布和手套分类收集至危废暂存间,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3、主要生产设备表3能源站主要设备一览表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单位备注1号能源站冷却塔(对应双工况冷水机组)供回水温度33/38°C,Q=1925m3/h,湿球温度29.1°C,N=37x2kW4台-冷却水循环泵(对应双工况冷水机组)Q=1925m3/h,H=35m,N=280kW4台-冷却塔(对应基载离心冷水机组)供回水温度33/38°C,Q=390m3/h,湿球温度29.PC,N=22kW2台-冷却水循环泵(对应基载离心冷水机组)Q=390m3/h,H=35m,N=55kW3台两用一备冷却塔补水泵Q=130m3/h,H=50m,N=37kW2台一用一备室内消防泵Q=40L/s,H=45m,N=37kW2台一用一备室外消防泵Q=30L/s,H=40m,N=30kW2台一用一备2号能源站冷却塔(对应双工况冷水机)供回水温度33/38°C,Q=1270m3/h,湿球温度29.1°C,N=30x2kW3台-冷却水循环泵(对应双工况冷水机组)Q=1270m3/h,H=35m,N=185kW3台-冷却塔(对应基载离心冷水机组)供回水温度33/38°C,Q=390m3/h,湿球温度29.1°C,N=22kW1台-冷却水循环泵(对应基载离心冷水机组)Q=390m3/h,H=35m,N=55kW2台一用一备冷却塔补水泵Q=70m3/h,H=50m,N=22kW2台一用一备室内消防泵Q=40L/s,H=45m,N=37kW2台一用一备室外消防泵Q=25L/s,H=40m,N=30kW2台一用一备表4供冷管网设备材料一览表名称规格单位工程量1号能源站区域崖州大道冷网管线一、预制直埋保温管426*7米730478*7米470529*7米20630*9米650720*10米120二、管件15%管材//三、金属密封双向焊接蝶阀DN400PN1.6MPa个6DN450PN1.6MPa个2DN500PN1.6MPa个2四、静态平衡阀DN400PN1.6MPa个3DN450PN1.6MPa个1DN500PN1.6MPa个11号能源站冷网管线一、预制直埋保温管219*6米40273*7米980325*7米450377*7米230426*7米480478*7米510529*7米500820*12米690二、管件15%管材//三、金属密封双向焊接蝶阀DN200PN1.6MPa个4DN250PN1.6MPa个10DN300PN1.6MPa个10DN450PN1.6MPa个2DN800PN1.6MPa个2四、静态平衡阀DN200PN1.6MPa个2DN250PN1.6MPa个5DN300PN1.6MPa个52号能源站区域崖州大道冷网管线一、预制直埋保温管377*7米140426*7米140478*7米880529*7米310二、管件15%管材//三、金属密封双向厚接蝶阀DN350PN1.6MPa个2DN400PN1.6MPa个4四、靜态平衡阀DN350PN1.6MPa个1DN400PN1.6MPa个22号能源站冷网管线一、预制直埋保温管219*6米310273*7米650377*7米370630*9米1570二、管件15%管材//三、金属密封双向焊接蝶阀DN200PN1.6MPa个14DN250PN1.6MPa个2DN350PN1.6MPa个2DN600PN1.6MPa个2四、静态平衡阀DN200PN1.6MPa个7DN250PN1.6MPa个14、能源消耗及产品方案(1)能源消耗项目运营期设备均使用电作为能源,使用水作为供冷介质,具体能源消耗情况见下表。表5项目能源消耗情况一览表序号能源消耗量备注1水1万m3/d、334万m3/a市政供水,无地下水井,不使用海水2电21000万kWh/a市政供电,无发电机(2)产品方案本项目供冷对象功能包括科研办公、商业、酒店、医院。根据三亚市气温气候,供冷区域的供冷时间预定为2月1日至12月31日,供冷时间为334天,供冷方案如下。表6项目供冷方案一览表行业类型供冷接入面积(m2)冷指标(W/m2)同时使用系数估算冷负荷(MW)1号能源站科研办公38.591100.7029.71酒店16.031000.7011.22商业18.981400.7018.60合计59.532号能源站科研办公15.901100.7012.24酒店2.571000.701.80商业9.071400.708.89医院用地9.361050.706.88合计29.815、公共工程(1)给水:市政供水管网,无地下水井,不使用海水。(2)排水:能源站内建设完善的排污系统,雨污分流排水体制。雨水汇入厂区雨水管网流排至市政雨水管网;生活污水收集至三级化粪池,接入市政污水管网,无其他生产废水产生。(3)供电:市政供电网,不设置发电机。6、工程方案能源站工程(1)场地概述1号能源站项目建设用地位于三亚南繁科技城中部,能源站利用广场用地进行建设,用地南侧为甘农大道,北侧为规划路,交通便利,建设用地占地面积约12010平方米(连本地块市政绿地);2号能源站项目建设用地位于三亚南繁科技城中部,能源战利用绿化用地进行建设,用地南侧为甘农北路,北侧为兴滨南路,交通便利,建设用地占地面积约36906平方米。(2)建筑设计两座能源站均为地下一层(局部地下二层),地上单层。1号能源站建筑总高度为5.40m,室内外高差0.30m。能源站内主要布置制冷机房、辅助间一、辅助间二、风机空调机房、维修间、卫生间、控制室、消防泵房、配电室、排烟机房、加压送风机房、消防控制室和楼梯间;2号能源站为地下一层局部二层建筑,建筑高度为4.7m,室内外高差0.30m。能源站内主要布置制冷机房、辅助设备间、风机房、消防泵房、配电室、控制室和楼梯间。(3)冷冻水系统1)主机选型1号能源站设计冷负荷为59.53MW。采用区域集中供冷,考虑不同用户间的错峰使用,1号能源站蓄冷量保守估计可削峰30%,减少制冷系统装机容量。综合考虑目前市场上主流品牌冷机设备性能,最终选用2400RT双工况主机。考虑用户全天负荷使用特点,1号站选用4台2400RT双工况主机+2台500RT基载主机。为适应夜间负荷变化,其中一台基载主机为变频机组。2号能源站设计冷负荷为29.81MW。采用区域集中供冷,考虑不同用户间的错峰使用,2号能源站蓄冷量保守估计可削峰30%,减少制冷系统装机容量。综合考虑目前市场上主流品牌冷机设备性能,最终选用1600RT双工况主机。考虑用户全天负荷使用特点,2号站选用3台1600RT双工况主机+1台500RT基载主机。为适应夜间负荷变化,基载主机为变频机组。1、2号能源站双工况冷水机组及基载机布置在地下一层。夜间运行时,双工况冷机全部开启用做蓄冷,基载主机用于夜间供冷。白天运行时,双工况冷机、基载主机及蓄冰池按照运行策略进行供冷。2)蓄冰装置选型系统采用主机上游串联的形式,蓄冰池位于下游,采用冰盘管蓄冰,放冷采用冰盘管外融冰方式。按照最大日供冷量的30%考虑蓄冷,夜间蓄冷时间为8h。1号能源站选用204台蓄冰量为294RTh的蓄冰装置,总蓄冷能力为58240RTh。2号能源站选用96台蓄冰量为294RTh的蓄冰装置,总蓄冷能力为25600RTh。根据最终选型参数校核蓄冰比例,本项目1号站设计日蓄冰量占设计日全日总供冷量的30.8%,2号站设计日蓄冰量占设计日全日总供冷量的27%,1、2号站总蓄冰量占设计日全日总供冷量的29.3%。1、2号能源站冰盘管蓄冰池布置在地下一层。3)水泵选型冷冻水系统选用二级泵系统,一级泵负责能源站内阻力,二级泵负责室外管网及用户换冷站内一次侧阻力。在用户末端设置第二次换冷,二次换冷站及其循环水泵由用户自建。末端用户换冷站高度不应高于能源站30米。1、2号能源站水泵及板换布置在地下一层。①1号能源站基载机冷冻水一级泵选用3台立式循环泵(2用1备),流量240m³/h,采用母管制连接。双工况冷机乙二醇泵选用4台卧式循环泵(4用),流量1455m³/h,与主机一一对应连接。板换机组释冷一级泵选用4台卧式循环泵(4用),流量1770m³/h,采用母管制连接。1号能源站供能区域分为南、北两个区,二级泵按照南北区分别设置,南区设置4台水泵(3用1备),流量1700m³/h;北区设置3台水泵(2用1备),流量660m³/h。能源站内配电室及控制室供冷水泵选型根据冷负荷选用2台立式循环泵(1用1备),流量30m³/h。供水从供冷管网回水管抽取12.5℃水供至空调机组,回水接至供冷管网回水管。②2号能源站基载机冷冻水一级泵选用2台立式循环泵(1用1备),流量240m³/h,采用母管制连接。双工况冷机乙二醇泵选用3台卧式循环泵(4用),流量970m³/h,与主机一一对应连接。板换机组释冷一级泵选用4台卧式循环泵(4用),流量890m³/h,采用母管制连接。2号能源站供能区域分为南、北两个区,二级泵按照南北区分别设置,南区设置3台水泵(2用1备),流量305m³/h;北区设置4台水泵(3用1备),流量900m³/h。能源站内配电室及控制室供冷水泵选型根据冷负荷选用2台立式循环泵(1用1备),流量30m³/h。供水从供冷管网回水管抽取12.5℃水供至空调机组,回水接至供冷管网回水管。(4)循环水系统1)系统介绍1号能源站共设置有4台双工况冷水机组,空调工况:制热量2400RT;蓄冰工况:蓄冰量1600RT。循环冷却水水量为1925m3/h,循环冷却水系统温差为5°C(33〜38℃)。2台基载离心冷水机组,机组制冷量500RT,耗电量=306kW;循环冷却水水量为390m3/h,循环冷却水系统温差为5°C(33〜38°C)。制冷站设置循环冷却水系统,以保证冷水机组对冷却水的水温及水质要求,双工况冷水机组循环冷却水水量为1925m3/h,基载离心冷水机组循环冷却水水量为390m3/h,当地湿球温度为28.1℃。冷却塔及循环冷却水泵的设置与冷水机组一一对应,系统冷却水管道采用母管制。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由一号能源站综合泵房内冷却塔补水泵提供,补水量为127m3/h。2号能源站共设置有3台双工况冷水机组,空调工况:制冷量1600RT;蓄冰工况:蓄冰量1067RT,耗电量1039kW。组循环冷却水水量为1270m3/h,循环冷却水系统温差为5°C(33-38°C)。1台基载离心冷水机组,机组制冷量500RT,耗电量306kW。循环冷却水水量为390m3/h,循环冷却水系统温差为5°C(33〜38°C)。制冷站设置循环冷却水系统,以保证冷水机组对冷却水的水温及水质要求,双工况冷水机组循环冷却水水量为1270m3/h,基载离心冷水机组循环冷却水水量为390m3/h,当地湿球温度为28.1℃。冷却塔及循环冷却水泵的设置与冷水机组一一对应,系统冷却水管道采用母管制。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由二号能源站综合栗房内冷却塔补水泵提供,补水量为63m3/h。2)冷却塔及循环水泵选型1号能源站设备选型:双工况冷水机组:配备冷却循环泵:Q=1925m3/h,H=35m,N=280kW,4台;配备冷却塔:Q=1925m3/h,湿球温度29℃,供回水温度33/38°C,N=37x2kW,7组。基载离心冷水机组:配备冷却循环泵:Q=390m3/h,H=35m,N=55kW,3台(两用一备);配备冷却塔:Q=390m3/h,湿球温度29.1°C,供回水温度33/38°C,N=22kW,2组。冷却塔采用镀锌钢横流式冷却塔,与机组一一对应,考虑到三亚当地气候情况,冷却塔选型时湿球温度采取29.1°C。冷却塔设于东侧商场屋面上。2号能源站设备选型:双工况冷水机组:配备冷却循环泵:Q=1270m3/h,H=35m,N=185kW,3台;配备冷却塔:Q=1270m3/h,湿球温度29℃,供回水温度33/38°C,N=30x2kW,3组。基载离心冷水机组:配备冷却循环泵:Q=390m3/h,H=35m,N=55kW,2台(一用一备);配备冷却塔:Q=390m3/h,湿球温度29.1°C,供回水温度33/38°C,N=22kW,1组。冷却塔采用镀锌钢横流式冷却塔,与机组一一对应,考虑到三亚当地气候情况,冷却塔选型时湿球温度采取29.1°C。3)循环冷却水处理系统针对冷却水的结垢、腐蚀、生物粘泥等运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采用物化综合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水处理设施包含过滤、自动投加缓蚀阻垢剂及自动排污等设备,实现水质自动监测、自动排污、自动加药、自动清洗,随时随地抽样检测循环水水质情况,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4)管材选用循环冷却水管采用焊接钢管、做好防腐,循环水处理管采用衬塑复合钢管。供冷管网工程供冷管网共包含两个部分,分别是1号能源站和2号能源站的供冷管网。其中,1号能源站供冷区域内共16个地块,2号能源站供冷区域内共11个地块。(1)管网布置原则:①根据城市建设规划的要求,考虑冷负荷分布、冷源位置,与各种地上、地下管道及构筑物、园林绿地的关系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确定;②管网以枝状管网布置为主,在有条件的管段适当考虑连通的可能性,提高系统的流通能力和供冷的可靠性以达到各冷网互补的目的;③管网尽量布置在拆迁量小的位置上,以便节约工程投资;④采用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敷设方式;⑤减小管线占地,缩短施工周期;⑥方便运行管理、维护。(2)供冷介质和管网型式本工程供冷管网的供回水温度:2.5/12.5°C,设计压力为l.0MPa。区域内供冷管网与各用冷用户采用间接连接的方式,各用户设置换冷站。①1号能源站管网1号能源站供回水管为一供一回双管制,1号能源站位于YK05-01-19地块。供冷管网自1号能源站共分2个干线,其中DN450干线自1号能源站北侧出线,沿地块内绿地敷设两路支线,西侧供YK05-01-01、02、03、04地块、YK05-01-05、06、07、08地块、YK05-01-09、10地块、YK05-01-11,12地块,东侧供YK05-01-13地块、YK05-01-14地块。另一路DN800干线自1号能源站南侧出线,沿地块内绿地向东供YK05-01-20地块;向西敷设275m后沿崖州大道南北分支,向北抽出DN700支干线供YK01-02-01-01,02、03、04地块、YK01-02-02地块、YK01-02-03地块,向南抽出DN600支干线供YK01-03-04-01、02、03、04地块、YK01-03-0K02地块。②2号能源站管网2号能源站供回水管为一供一回双管制,2号能源站位于YK05-02-08地块。供冷管网自2号能源站共分2个干线,其中DN350干线自2号能源站西侧出线,沿地块内绿地敷设供YK05-02-01、02、03、04地块,另一路DN600干线自2号能源站东侧出线,沿地块内绿地向东敷设50m后向北继续敷设9m,向东抽出DN350支干线供YK05-02-06、07地块、YK05-03-01,02地块,DN600干线继续沿绿地向北敷设约330m后,沿道路南侧绿地向西敷设至崖州大道,交汇处崖洲大道向北抽DN450分支供YK05-04-05地块,崖州大道向南抽DN500分支供YK01-01-0KYK01-01-02-01-04地块。管网布置及管径详见附图4。③联通管在崖州大道与5号路的交叉处设置联通管,联通1号能源站和2号能源站的冷网。由于建设周期的原因,1号能源站前期建设,2号后期建设。故若2号能源站区域内的用户前期需要冷源,可通过联通管由1号能源站临时供冷。联通管管径DN500。(3)管网敷设方式供冷管道的敷设方式主要有直埋敷设、综合管廊、明幵地沟敷设、暗挖隧道、顶管及架空敷设等几种形式。目前本工程的道路及地块内综合管线较多且位置紧张,建立综合管廊、管沟的条件较为紧张,架空敷设目前在城区内很少使用。因此综合考虑直埋敷设的优点:投资少、工期短;维护量少,维护费用低;开挖断面小;避让交叉管线较为方便等,经综合比选,确定本工程地块内的管网采用直埋敷设的方式。供冷管道釆用双管直埋敷设的方式,最大管径DN800,管道中心距1400mm,管顶覆土不少于1.3米。7、人员定额及劳动制度根据能源站的规划与布局,1号能源站运维管理人员编制14人,2号能源站运维管理人员编制6人,共计20人。由于1号能源站与2号能源站距离较近,2座能源站部分运维人员可以共用。供冷区域的供冷时间预定为2月1日至12月31日,供冷时间为334天。8、施工计划本项目1、2号能源站的供冷方案采用冰盘管(外融冰)蓄冷系统进行区域集中供冷。1号能源站考虑按照区域负荷发展分期建设,分三期建设,三期为终期规模;2号能源站考虑按照区域负荷发展分期建设,分二期建设,二期为终期规模。1号能源站分期建设进度:根据冷负荷增长情况,2020年启动一期建设,土建一期建成,建设期为1年,随着负荷发展,在2021年和2023年分别启动二、三期建设。2号能源站分期建设进度:根据冷负荷增长情况,2022年启动建设,土建建设期为3年。9、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为将南繁科技城打造成可持续发展、节约型低碳生态的现代科技产业标志性园区,推动三亚市的快速建设和发展,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必须与地区功能和园区定位相一致。针对三亚南繁科技城能源站项目的总体定位和功能特点,增设能源站的必要性如下:(1)满足区域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保障区域能源供应安全性为了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构建节约型低碳生态园区的发展原则,深化落实园区功能定位,确保企业科技创新有良好的公建配套环境。就必须尽可能完善区域市政基础设施。增设综合能源站,不仅是三亚南繁科技城内企业对于市政公共设施的要求,也是三亚南繁科技城进行能源供应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2)有助于建设绿色节能环保示范区,提升园区整体能源利用率增设能源站,可以集中选用大型优质高效的设备;根据不同建筑单体使用时间及负荷的变化,综合考虑同时使用系数,可以减少设备总装机容量;可以减少或取消单体建筑部分的空调室外设备,美化城市环境、降低城市噪声、节约用水,降低区域废热排放,减小热岛效应;集约配套设施、摒弃低能效设备,并可以提高能源系统的电力利用效率,通过专业管理团队,提高能源系统的管理水平和效率。若釆用冰蓄冷技术,利用分时电价在夜间谷电时蓄冷,可实现移峰填谷,减小电网高峰压力,减少整个区域电力系统建设的投资。(3)能够充分利用区域基础条件,确保能源开发利用的经济会理性充分利用区域能源基础条件应是区域能源方案的一个重要原则。能源利用的经济及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从社会利用角度出发,必须保证社会投入的综合社会成本低,综合收益大;从用户角度出发,要求能源产品和服务费用价格合理稳定;从能源开发商角度出发,要求能源幵发成本与收益合理。所以在建设园区的能源供应设施时,应充分利用区域基础条件,如当地峰谷电价等,以求确保能源开发利用的经济合理性。10、项目区域集中供冷可行性(1)区域供冷介绍区域集中供冷系统是为了满足某一特定区域多个建筑物的空调冷源要求,由专门的供冷站集中制备冷水,并通过区域管网将空调冷冻水输送至各个用户的供冷系统。可由一个或多个供冷站联合组成。与传统的集中供冷系统相比,有着以下特点。①改善不同建筑单体采用中小型空调机效率低、质量参差不齐的缺点,集中选用大型优质高效的设备。②根据不同建筑单体使用时间及负荷的变化,综合考虑同时使用系数,减少设备总装机容量。③减少分散到各单体建筑的空调设备用房面积和配套的变配电设施用房面积,集中设置、集中管理。④减少日常维护工作及减少维护和管理人员。⑤减少或取消单体建筑部分的空调室外设备,美化城市环境、降低城市噪声、节约用水,减小热岛效应。⑥提高供冷系统的电力利用效率,提高供冷系统的管理效率。⑦由于其规模效应带来其在初投资上具有竞争力。⑧提高供冷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此外,区域供冷系统也可以是区域能源系统的一部分,可与分布式能源站、热电厂、城市燃气系统及其它余热利用等组合作为能源梯级利用系统。(2)区域供冷行业现状区域集中供冷在国外已经有很多成功的先例,如美国芝加哥的区域集中供冷系统,中东迪拜区域集中供冷系统以及日本新宿区域集中供冷系统等,近几年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城市CBD和金融商务区的建设,区域供冷在国内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北京中关村西区区域集中供冷,广州大学城区域集中供冷,广州珠江新城区域集中供冷以及苏州月亮湾区域集中供冷等。随着区域集中制冷的逐渐推广,社会各个层面都慢慢开始接受了这种新型的供冷模式,因此很多新兴的商务园区在规划时,都将区域供冷和供水,供热,电力一样,纳入了城市市政基础建设的范畴,把区域集中供冷当做是一项公益事业。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项目所在地为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内的南繁科技城,区域无重污染的大型企业或重工业,经现场调查无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本项目为新建项目,无原有污染源。(1)用地使用现状项目2座能源站用地现状为空地,场地平整,设置围墙围拦。目前现暂时做为建材、堆沙场使用。(2)环境污染问题排查能源站场地堆沙场作业情况下,存在扬尘污染的影响,在起风情况下也可能产生扬尘的影响,在雨水天气还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发生。(3)环境保护措施要求建设单位在落实项目能源站用地后,对能源站用地现有的设施进行拆除与清理,做好用地清理、围挡工作。清理完毕后,在地场内采用防尘网进行遮盖处理,防止扬尘及水土流失。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三亚市地处海南岛最南端,位于北纬18°09′34″~18°37′27″、东经108°56′30″~109°48′28″之间,东邻陵水县,北依保亭县,西毗乐东县,南临南海。项目处于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内的南繁科技城,地理位置见附图1。2、地形地貌地质:三亚市地貌北高南低,北面环山,南面临海,全市总面积1919平方公里,东西长91.6公里,南北宽51.75公里,从北至南分布着山地、丘陵、苔地、河流谷地、平原等地形结构,山地占33.4%,丘陵占26.2%,苔地占15.5%,谷地占2.6%,阶地平原占23.3%。全市成土母质以花岗岩、砂页岩和安山岩为主,花岗岩占56.6%,砂页岩占13.2%,安山岩占14.4%,浅海沉积占9.8%,河流冲积地占3.7%,湾海沉积占2.3%,全市形成北部山地、东部平原、南部平原、丘陵和西部丘陵、平原四个地块。3、气候、气象:项目所在地三亚市地处低纬度,受海洋气候的影响较大,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长夏无冬,秋春相连。年平均气温25.5℃,极端最高气温37.5℃,极端最低气温5.1℃。三亚地区年均降雨量1279mm,各月降雨量分配不均,11月至翌年4月为旱季,降雨量仅占全年降雨量的5-15%,5月至10月为雨季,其降雨量占全年的85-95%,其中9月份的降雨量占全年的34-42%,台风雨占雨量的40%。本地区季风特征明显,常年以偏东风为主,多年平均风速为2.6m/s。本地区大风出现较多,大于8级风的年平均天数为16天,平均每年有台风和热带风暴3.72次。三亚地区日照时间长,年日照一般2563小时,日照率58%。4、水文:三亚市地表水资源多年平均降雨深度604毫米,半径流系数0.43,年总径流量11.5亿立方米,半径深度604毫米,半径流系数0.43,年总径流量11.5亿立方米,丰水年(P=10%)的年径流量18.2亿立方米,平水年(P=50%)的年径流量10.8亿立方米,枯水年(P=90%)的年径流量5.8亿立方米。集雨面积190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雨量1417毫米。降水量西部比东部少,径流分布自内地向沿海递减。5、植被:根据现场调查,项目所在区域周边已城市化,主要为人工种植常见绿化植物,生物多样性较低。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环境空气质量本项目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引用三亚市生态环境局2020年公布的《》中的数据。三亚市2019年SO2、NO2、PM10、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4ug/m3、9ug/m3、27ug/m3、14ug/m3;CO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为0.7mg/m3,O3日最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数为118ug/m3。表7项目区域空气质量现状评价表污染物年评价指标现状浓度/(ug/m3)标准值(ug/m3)占标率/%达标情况SO2年平均质量浓度4606.67达标NO2年平均质量浓度94022.50PM10年平均质量浓度277038.57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143540.00CO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700400017.50O3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数11816073.75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要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情况评价指标为SO2、NO2、PM10、PM2.5、CO和O3六项污染物,全部达标即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因此该区域属于达标区域。

根据以上数据,项目所在区域空气环境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修改单中二级标准,评价区域内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良好。2、声环境质量为了解项目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建设单位委托海南三艾尔环境监测技术有限公司于2020年11月23日-11月24日对项目周边敏感点的声环境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见下表。表8噪声监测结果单位:dB(A)测点名称检测时段检测结果(Leq)主要声源标准限值达标评价11月23日11月24日N1保利三亚崖州湾昼间51.250.7社会生活噪声昼间:60夜间:50达标夜间40.540.8环境噪声达标N2高山村昼间53.651.4社会生活噪声昼间:60夜间:50达标夜间40.440.4环境噪声达标N32号能源站昼间51.053.6车辆噪声昼间:60夜间:50达标夜间41.542.1环境噪声达标N4大旦新村昼间54.351.6社会生活噪声昼间:60夜间:50达标夜间39.940.1环境噪声达标N5管网中部昼间54.254.4车辆噪声昼间:60夜间:50达标夜间42.442.3环境噪声达标N6管网西侧昼间54.754.1车辆噪声昼间:60夜间:50达标夜间42.742.0环境噪声达标N7管网南侧昼间54.754.2车辆噪声昼间:60夜间:50达标夜间42.142.7环境噪声达标N81号能源站昼间53.953.1车辆噪声昼间:60夜间:50达标夜间42.042.4环境噪声达标N9独村昼间51.150.6社会生活噪声昼间:60夜间:50达标夜间40.740.8环境噪声达标根据上表监测结果,项目周边区域昼间噪声值在50.6-54.7dB(A)之间,夜间噪声值在39.9-42.7dB(A)之间,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因此,项目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3、生态环境现状根据现场调查,项目所在区域周边已城市化,主要为人工种植常见绿化植物,生物多样性较低。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根据对建设项目所在地周边环境现状的踏勘,确定项目周边主要保护目标如下:表9项目周边环境保护目标序号名称坐标保护对象环境功能区相对管网方位相对项目管道距离/m经度纬度1保利·崖州湾(房地产)109.16934018.355218住宅商业《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修改单二类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东侧4502独村109.17148618.348701村庄东南侧5503村庄散户109.15839718.351756村庄西侧804大蛋村109.15200218.348049村庄西侧8505村庄散户109.16307418.356358村庄北侧606水南村109.16243118.362753村庄北侧730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项目区域大气环境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2018年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标准值见下表。表1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摘录)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浓度限值浓度单位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二氧化硫SO2年平均2060μg/m324小时平均501501小时平均150500二氧化氮NO2年平均404024小时平均80801小时平均200200一氧化碳(CO)24小时平均44mg/m31小时平均1010臭氧O3日最大8小时平均100160μg/m31小时平均160200颗粒物PM10年平均407024小时平均50150颗粒物PM2.5年平均153524小时平均3575总悬浮颗粒物(TSP)年平均8020024小时平均120300氮氧化物(NOx)年平均505024小时平均1001001小时平均2502502、声环境质量标准根据《三亚市城市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图(2011-2020)》,项目能源站区域及供冷管网沿线区域均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表11声环境质量标准(摘录)单位:dB(A)功能区类别昼间夜间2类6050污染物排放标准1、噪声排放标准施工期,噪声排放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营运期供冷管网无噪声,能源站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标准值见下表。表12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摘录)单位:dB(A)昼间夜间7055表13工业企业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摘录)单位:dB(A)昼间夜间60502、废气排放标准施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具体标准限值见下表。表14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摘录)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监控点浓度mg/m3氮氧化物240周界外浓度最高点0.12颗粒物120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二氧化硫550周界外浓度最高点0.4项目营运期使用电力作为能源、水作为供冷介质,无废气产生。3、废水排放标准项目运营期废水为生活污水,无生产废水产生。生活污水收集至三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区域市政污水管网。废水水质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的三级标准,对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的三级标准中未做规定的因子指标,执行《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中的B级标准,见下表。表1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等级标准(最高允许值,pH除外)序号控制项目名称单位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1pH值—6~96~96~92悬浮物mg/L702004003生化需氧量(BOD5)mg/L30603004化学需氧量(COD)amg/L1001505005氨氮(以N计)mg/L1525—6石油类mg/L1010307挥发酚mg/L注:a括号内数值为污水处理厂新建或改、扩建,且BOD5/COD﹥0.4时控制指标的最高允许值。表16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控制项目限值(摘录)序号控制项目名称单位B级1TNmg/L702NH3-Nmg/L453TPmg/L84、固废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2013年修改单的有关规定;危险固废贮存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2013年修改单的有关规定。总量控制指标(1)污水及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项目运营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接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排入崖州湾科技城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排放总量不在分配。(2)固体废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生活垃圾经统一分类收集后,由当地环卫部门运往指定地点处理处置,危险废物交由有资质的相关单位进行清运处理处置,处置率100%。因此,项目的固体废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为零。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示):根据项目建设的特点,建设项目实施过程包括施工期和运营期两个阶段。施工期其工艺流程包括场地平整、主体工程建设、配套工程建设、内外装修,最后投入运营。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见下图。图1能源站施工工艺与产污环节图恢复绿化回填平整恢复绿化回填平整埋管、穿管定线开挖埋管、穿管定线开挖扬尘、噪声扬尘、噪声穿路定向钻扬尘、噪声扬尘、噪声穿路定向钻扬尘、噪声、污水扬尘、噪声、污水图2管道施工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图能源站施工工艺简述:(1)基础工程建设项目基础工程主要为场地的填土和夯实。建设项目将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碎石、砂土、粘土共同用作填土材料。利用压路及分片压碾,并浇水湿润填土以利于密实。然后利用起重机械吊起特制的重锤来冲击基土表面,使地基受到压密,一般夯打为8至12遍。该工段主要污染物为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粉尘和排放的尾气。(2)主体工程建设项目主体工程主要为钻孔灌注,现浇钢砼柱、梁,砖墙砌筑。建设项目利用钻孔设备进行钻孔后,用钢筋混凝土浇灌。浇灌时注入预先拌制均匀的混凝土,随灌随振,振捣均匀,防止混凝土不实和素浆上浮。然后根据施工图纸,进行钢筋的配料和加工,安装于架好的模板之处,及时连续灌注混凝土,并捣实使混凝土成型。建设项目在砖墙砌筑时,首先进行水泥砂浆的调配,然后再挂线砌筑。该工段工期较长,主要污染物为搅拌机产生的噪声、尾气,搅拌砂浆时的砂浆水,碎砖和废砂等固废。(3)装饰工程利用各种加工机械对木材、塑钢等按图进行加工,同时进行屋面制作,然后采用环保型高级涂料喷刷,最后对外露的铁件进行油漆施工,本工段时间较短,且施工的涂料和油漆量较少,有少量的有机废气挥发,并有少量的废油漆渣及废漆料桶产生。(4)设备工程包括厂内道路、污水雨水管网铺设等施工,主要污染物是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尾气。供冷管网开挖、铺设及回填工艺流程简述:(1)沟槽开挖沟槽土方开挖采用1m3反铲履带式挖掘机挖土,挖开沟槽宽约2.5m、深约7m,土方堆积在沟槽一侧以备回填,距离沟槽边缘应保证大于2m,多余土方可用于景观用土或土壤修复。根据每条管线的具体情况选择采用沟槽断面,包括管道埋深、管径大小、地质情况、现况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等。沟槽开挖严格控制高程,为防止超挖和扰动槽底面,槽底应预留20~30cm厚的土层暂时不挖,待铺管前用人工清理挖至标高,并同时修整槽底。(2)沟槽排水沟槽开挖的同时需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排水处理。本工程的沟槽排水处理方式为坑内明沟排水法,具体做法为:沿坑底两侧开挖排水沟,让水经排水沟流进集水井,再用水泵从集水井把水抽出沟槽外。(3)地基处理及沟槽支护一般采用200mm厚砂石基础,当持力层承载力很低时,可采用基础深埋或换填地基或打木横桩等进行处理。(4)管道安装敷设管道的安装和暗渠的施工应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管道下埋深度结合排水管道设计要求及管线综合情况确定,管顶覆土不小于0.9m。开槽法施工中需要下管。下管方法分机械下管和人工下管,需要根据现场情况选择。机械下管时,起重机沿沟槽开行,当沟槽两侧堆土时,其一侧堆土与槽边应留有足够的距离,以便起重机开行运转。起重机距沟边至少1m,保证槽壁不坍塌;缺乏机械或施工现场狭窄,机械不能到达沟边或不能沿沟槽开行时,采用人工下管。(5)管沟回填明挖管道的基坑回填应严格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收规范》(GB50268-2008)执行,基坑上部开挖的土污泥质土、膨胀土,不能作回填土,回填材料推荐为粗砂,回填技术要求按照路基回填要求执行。管道安装完成后,应立即对管道进行闭水试验,后回填沟槽土方。采用机械回填方式,应从场地最低处开始,有坑应先填,再水平分层整片回填碾压(或夯实)。管道两侧回填土压实度达到90%以上,管顶0.5m以内不宜用机械碾压,管顶0.5m以上回填土压实度应达到85%。管道管顶覆土深度控制在于1.0-1.2m,采用30cm厚砂垫层基础,管壁两侧及管顶500mm均采用中粗砂回填夯实,然后用符合要求的原土回填到路面基层或地面;在地下水位较高区域填土时,应设排水沟和集水井将水位降低,再回填干土。土质沟槽回填,不得回填石质土,应换填粘土。配水管线回填完后如果有土方剩余,剩余部分弃土可用于景观用土或土壤修复。运营期:本项目可实现边蓄边供、双工况主机供冷、蓄冰装置供冷、联合供冷、基载主机供冷五种工况。图3边蓄边供工况制冷系统原理图图4双工况主机供冷工况制冷系统原理图图5蓄冰装置供冷工况制冷系统原理图图6联合供冷工况制冷系统原理图图7基载主机工况制冷系统原理图项目制冷工艺流程简述:项目采用区域集中供冷,考虑不同用户间的错峰使用,1、2号能源站保守估计可削峰30%,减少制冷系统装机容量。系统采用主机上游串联的形式,蓄冰池位于下游,采用冰盘管蓄冰,放冷采用冰盘管外融冰方式。冰蓄冷系统设置板换将双工况机组与管网及末端系统分隔开,供冷管网为闭式系统,采用间接供冷形式。冷冻水系统选用二级泵系统,一级泵负责能源站内阻力,二级泵负责室外管网及用户换冷站内一次侧阻力。供冷时为合理匹配双工况主机及蓄冰池释冷,本系统采用了二级串联冷却的形式,双工况机组及基载主机位于制冷系统的上游,即第一级冷却;蓄冰池位于制冷系统的下游,即第二级冷却。白天运行时,空调冷冻水设计供回水温度设为2.5/12.5℃,设计温差为10℃,空调冷冻水回水需经过二级冷却。第一级:空调冷冻水回水首先经过乙二醇/水板式换热器和基载冷机,通过控制双工况冷机和基载冷机的开启台数及出力状况来控制第一级冷冻水的出水温度。第二级:通过第一级冷却后的空调冷水将进入水/水板式换热器,通过板式换热器进行进一步冷却从而使供水温度控制在2.5℃。夜间运行时,双工况冷机全部开启用做蓄冷,基载主机用于夜间供冷。主要污染工序:施工期1、废水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来自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少量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日常生活过程中排放的生活污水。项目施工期主要为施工营地产生的生活污水和少量的施工废水。根据项目的工程,预计施工人员按100人计,人均日用水定额为200L/d,污水产生系数为0.85计算,则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产生量为17m3/d,污染物以COD、SS和NH3-N为主,浓度分别为350mg/L、250mg/L、35mg/L。施工废水主要为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冲洗废水、基坑废水等,含泥沙、悬浮颗粒物和机油等,预计废水产生量约为1.0m3/d。施工机械冲洗废水及出入场地运输车辆的冲洗废水含SS和少量石油类,浓度分别约为500mg/L、25mg/L。2、噪声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自于施工时各种机械设备运作产生的机械噪声和物料运输过程中产生的车辆噪声。(1)施工机械噪声项目2个能源站及供冷管道施工建设的工程量不大,所需要的工程机械种类较少,且多为小型机械设备,各施工的主要噪声源源强,距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声级测值列于下表。表17主要施工机械运行作业产生噪声的声级值设备名称噪声强度dB(A)设备名称噪声强度dB(A)挖掘机90推土机105装载机95电焊机99振捣器110运输汽车85混凝土输送泵93定向钻85备注:噪声源强为距离设备1m处测得噪声值(2)物料运输车辆噪声物料运输车辆噪声主要来源于机动车辆的发动机、轮胎摩擦和喇叭鸣笛。拟建项目在施工期间多采用运输车辆,其在物料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声级可达到75~90dB(A)。3、废气项目施工期废气主要来自扬尘、施工机械废气等。(1)施工期建筑场地扬尘施工扬尘是重要的大气污染源。由于土石方工程破坏了地表结构,会造成地面扬尘污染,其扬尘量的大小与施工现场条件、管理水平、机械化程度及施工季节、土质及天气等诸多因素有关,施工扬尘主要来源为:土方的挖掘扬尘及现场堆放扬尘;建筑材料(水泥、砂子、石子、砖等)的现场搬运及堆放扬尘;施工垃圾的清理及堆放扬尘;运输车辆在施工场地内和裸露施工面表面行驶。(2)施工期道路扬尘运输车辆带到建设场地周边道路如海棠路等路面上的泥土被过往车辆反复扬起,对于这些产生的扬尘量,与路面尘量、汽车车型、车速有关。(3)机械废气该项目施工过程用到的施工机械,主要有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等机械,它们以柴油为燃料,都会产生一定量废气,包括CO、THC、NOX等,考虑其排放量不大,影响范围有限,故其对环境影响较小。4、固废施工期的固体废物包括施工期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以及弃土。建筑垃圾中主要有废土、废石、碎砖和碎混凝土块、废钢筋、废铁丝和各种废钢配件、金属管线废料等。表18施工期固废产生情况序号固废类别产生系数数量总产生量备注1建筑垃圾30(kg/m2)总建筑面12887m2386.6t含拆除建筑垃圾2生活垃圾1(kg/d)施工人数100人0.1t/d施工人员项目2个能源站将开挖基础基坑,各站均设地下一层,开挖以面积以15073m2,开挖深度7m,估算土石方,开挖土方量为105511m3,部分土方回填与绿化利用,回填利用量估算88550m3,绿化利用量估算1000m3,弃方15961m3。项目2个能源站管道开挖长25.9km,开挖面宽3m,平均深4.4m,开挖土方量为341880m3,回填量估算305283m3,弃方36596m3。通过现场调查提出两种处理弃土方案:①产生的弃土可用于城市政道路填土。②崖州科技城地区在建设项目较多,三亚地区的土方资源稀缺,本项目建设方可在与外单位联系后运至周边其它项目用于回填土方使用。项目用地土方平衡见下表。表19项目土石方平衡表(m³)序号内容面积(m²)深度(m)土方量利用量弃方量1建筑物基坑开挖150737105511+89550-159612管道开挖25900*4.43341880+305283-36596合计(备注:“+”为回填土,“-”为弃土)447391+403833-52557绿化(1000绿化(1000m3)基坑回填(88550m3)基坑开挖(105511m3)清运弃方(15961m基坑开挖(105511m3)清运弃方(15961m3)清运弃方(36596m3)管道开挖(341880清运弃方(36596m3)管道开挖(341880m3)管线回填(305283管线回填(305283m3)图8项目土石方平衡图运营期1、废水(1)项目用水根据项目资料并与建设单位核实,项目投入运营,项目2个能源站均不安排食宿,其生活用水主要为办公与清厕用水,生产用水主要为各能源站的用水。其日用水量如下:1号能源站:用水量为5167m3,2号能源站:用水量为6607m3,合计16783m3。冷用水量分别为项目生产用水整个循环利用,损失量为15m3,无废水排放。(2)项目用水量项目办公生活用水50L/人·d,项目在运营期用水量为1m3/d(334m3/a),排污以80%计,污水量为0.8m3/d(267.2m3/a)。表20项目用水量表序号用水名称用水标准使用数量用水性质用水量污水产生量备注m3/dm3/am3/dm3/a1生活用水50L/人·天20人自来水13340.8267.2按80%计算2生产用水/16783循环冷水16783循环利用(含冷却水塔用量)(3)水污染物产生量项目运营期生活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网,排至崖州湾科技城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生活污水量及水污染物产排生情况见下表。表21营运期生活污水中水污染物产排量序号名称生活污水量污染物产生量污染物排放量(m3/d)(m3/a)产生浓度(mg/L)产生量(t/a)排放浓度(mg/L)排放量(t/a)1COD0.8267.23500.0943000.082BOD52000.0531500.043氨氮350.0094250.00672、噪声项目在营运期的噪声源主要是机动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各种水泵、排风机、冷却塔等机械设备工作时所产生的噪声。正常情况下,上述噪声源产生的噪声值见下表,车辆噪声为55~70dB(A)。表22项目营运期各类噪声来源及噪声值序号设备名称噪声值[dB(A)]设置位置1排风机75~85设备房2水泵65~853压缩机75~784电机82~885冷却塔82~903、废气本项目大气污染源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机组废气及垃圾收集点的恶臭等。(1)汽车尾气本项目设置机动停车位6个。汽车尾气中所含主要污染物为CO、NOx和THC(碳氢化合物)。汽车尾气所含污染物浓度与汽车行驶条件有很大的关系。汽车在空档时THC和CO浓度最高,低速时THC和CO浓度较高,高速时NOx浓度最高,THC和CO浓度较低。由于项目车辆较少,其产生的废气量少,因此THC和CO排放量较少。(2)垃圾收集点产生的恶臭本项目拟在2个能源站各设1处垃圾收集点。在垃圾收集及转运过程中,部分易腐败的有机垃圾会分解发出异味,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恶臭,恶臭污染物根据国家标准,主要指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害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项目能源站不安排食宿,因此项目在运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主要办公废物,如废纸、废塑料瓶等,无餐饮垃圾,因此很少发生物质发酵腐败变坏臭烂发出恶臭的情况。4、固废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及维修的废机油、废含油抹布和手套(纳入危险废物)。项目定员20人,生活垃圾产生按1.0kg/人·d计,则生活垃圾量为20kg/d(6.7t/a);2个能源站的机械设备维修产生废机油、废含油抹布和手套估算产生量为0.18t/a。项目产生的生活垃圾经分类收集充分回收利用,其余部分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置。废机油、废含油抹布和手套此部分废物纳入危险废物。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废机油、废含油抹布和手套危险废物。其中废含油抹布和手套属于可豁免类别,由于本项目拟建设危废暂存间及签订其他危废处置协议,故废含油抹布和手套一并与其他危废处置。危废处置方式:本项目建设危废暂存间进行暂存,后交由有资质单位定期处置。表23项目危险废物汇总表序号危险废物名称危险废物类别危险废物代码产生量(t/a)危险特性污染防治措施1废机油HW08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900-214-080.18易燃性收集至危废暂存间,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2废含油抹布和手套HW08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900-214-08易燃性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预计产生量预计排放量及排放方式大气污染物施工期粉尘、汽车尾气少量少量运营期汽车尾气少量少量垃圾暂存点臭气少量少量水污染物施工期施工废水少量经临时隔油沉淀池循环利用,不排放生活污水1.275m3/d收集至临时化粪池,定期清掏用作农肥运营期生活污水0.8m3/d、267.2m3/aCOD0.094t/a0.08t/a生活污水收集至三级化粪池,接入市政污水管网,排至崖州湾科技城污水处理厂;无其他工业废水产排BOD50.053t/a0.04t/aNH3-N0.0094t/a0.0067t/a固废施工期生活垃圾0.1t/d收集交由环卫部门处置建筑垃圾386.6t运送至指定地点处置,不乱堆放弃土52557m3运营期生活垃圾6.7t/a收集交由环卫部门处置废机油0.18t/a分类收集至危废暂存间,交由资质单位处置废含油抹布和手套噪声施工期机械噪声85~110dB(A)<70dB(A)交通运输噪声75~90dB(A)<70dB(A)运营期设备噪声65~90dB(A)<60dB(A)车辆噪声59~70dB(A)<60dB(A)其他无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项目施工期对用地的平整和开挖将改变土壤的理化性状,在雨天受地表径流的冲刷作用下易发生水土流失。由于项目施工区域较小,施工前做好相关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后,这种不利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将大大降低。项目工程竣工后,将有序的进行绿化建设,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将得到较好的恢复。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一、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主要水环境污染源有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的日常生活污水。1、施工废水:施工废水主要来自施工设备和运输车辆的冲洗、各能源站与管道开挖产生的废水等,该部分废水的主要污染物为SS和石油类。施工废水经简易隔油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可作为浇洒施工场地用水,不外排,因此不会对周边地表水体产生影响。2、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主要为施工期施工人员日常生活排放的污水,该部分废水中的污染物主要为CODCr、NH3-N及SS。生活污水通过在施工区建设流动厕所,定期由环卫部门用清运处理,不对外排放,对水环境影响不大。综上,施工期产生的废水经采取以上措施后,其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甚小。二、环境空气影响分析项目施工期废气主要来自扬尘、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废气。1、施工扬尘的环境影响2个能源站场地的开挖与施工建设,以及2个能源站管道开挖施工过程均可能产生扬尘,一部分随风飘落到附近地面和建筑物表面,另一部分悬浮于空气中。施工过程中造成粉尘污染的危害性是不容忽视的,浮于空气中的粉尘被施工人员和周围居民吸入,会引起各种呼吸道疾病,严重影响工人身体健康。项目所在地区主导风向东北风,在大风及干燥天气施工,施工现场的扬尘对地块周边大气环境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施工扬尘可能在风力作用下进行小范围扩散,对部分环境敏感点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施工区域四周的居民点,受其施工扬尘土影响较大,如未能采取防护措施,施工扬尘对其影响较大,特别是天气干燥时,粉尘影响尤为严重。因此需要项目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要特别做好施工扬尘的防护防治措施,加强对施工现场采取洒水抑尘、封闭施工、遮盖等措施,加强施工组织管理,做到文明施工,对运输材料、土方及施工垃圾等易产生扬尘的车辆、物料采取严密遮盖,同时严格按照《海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393-2007)的要求,编制施工扬尘防治方案,落实施工期扬尘污染防治设施和措施,防止和减轻施工期扬尘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有效减轻施工活动产生的扬尘对周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2、施工机械和机动车废气的环境影响燃油废气主要为挖掘机、装载机等施工机械设备作业及物料运输车辆行驶过程中燃烧动力燃油而排放的废气,其中的主要污染因子为CO、NOX、SO2等,但排放量极少,可忽略不计,而且施工场地空旷,施工过程中各机械设备排放的废气很快就会随风稀释扩散,不会对当地环境空气造成不良影响。3、应采取的措施(1)根据《海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强化施工和道路扬尘环境监管,加强能源站现有的房屋建筑、拆除和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将全封闭围挡、堆土覆盖、洒水压尘、使用防尘网、料堆密闭、道路裸地硬化等扬尘控制措施纳入建筑施工管理。推行绿色文明施工管理模式,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在合同中依法明确扬尘污染控制实施方案和责任。(2)施工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将有可能对周边住宅产生污染影响,因此,应对工地建筑结构施工架外侧设置有效抑尘的防尘网或防尘布,防止扬尘对周边敏感点的污染影响。(3)对建筑工地主要产尘点及施工施工场地裸露地面,应安排专人定期洒水降尘,洒水次数应根据天气状况而定,一般每天洒水1~2次;若遇到大风或干燥天气可适当增加洒水次数。(4)在施工场地进出口内设置洗车平台,洗车平台四周应设置防溢座、废水导流渠、废水收集池、沉砂池及其它防治设施,收集洗车、施工以及降水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及泥浆。(5)运输车辆应用帆布遮盖,避免车载物料扬尘或洒落;对运输过程中散落在地面上的泥土要及时清扫,以减少运行过程中扬尘。(6)施工完成应及时清理和平整场地,并立即着手项目绿化工作。(7)管道开挖土方采用防尘网遮盖,及时回填土方、绿化。为了减少施工扬尘对拟建地周围环境产生的短期不利影响,建设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施工次序,采用科学的施工组织方式,加强施工的组织管理和运输车辆的管理,并严格按照以上措施的要求进行作业,可以有效防止大气污染物的产生。三、施工噪声环境影响分析项目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设备作业噪声和施工物料运输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等。1、施工机械设备噪声环境影响分析项目能源站及管道施工建设的工程机械种类是推土机、挖土机、搅拌机、振捣机、定向钻、运输车辆等施工机械设备,通过类比调查,项目施工过程中主要机械和设备在1m处的噪声值在85~110dB之间。这些施工噪声会因传播距离、空气吸收、树木阻挡等而产生衰减。采用点源噪声距离衰减公式计算,预测施工噪声在不同施工阶段对环境的影响。点源噪声距离衰减公式一般形式为:式中,L1、L2——r1、r2处的噪声值,dB(A);r1、r2——距噪声源的距离,m;ΔL——房屋、树木等对噪声影响值,dB(A)。噪声叠加公式:围墙对噪声的衰减以8dB计,通过距离的自然衰减,对项目施工噪声污染的强度和范围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见下表。表24施工噪声预测结果表单位:dB机械名称与声源不同距离(m)噪声预测值10204050100150200400600装载机898377756965625652挖掘机807468666056534743推土机827670686258554945振捣器827670686258554945电焊机928680787268655954运输汽车827872706460575147混凝土输送泵898377756965625652定向钻827872706460575147由上表可见,当施工场地有围墙阻隔时,昼间、夜间各类施工机械施工噪声对周围声环境的等效声级值分别在120m、300m以后可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根据现场调查,项目施工期施工机械设备昼夜间施工噪声会对这些村庄居住户的正常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减轻环境敏感点受到施工噪声的影响,施工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降噪声措施,如: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合理安排施工机械设备的布置场地,使用先进的低噪声设备,夜间禁止施工等措施,来减轻施工噪声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考虑到项目处于地块的声环境特点,为了减少施工噪声对周围村庄特别是龙江村、风塘村等居民的干扰影响,尽可能争取得项目周边村庄居民的理解,减少周边居民的声环境影响问题的投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九条“在城市市区范围内,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机械设备,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单位必须在工程开工十五日以前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该工程的项目名称、施工场所和期限、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值以及所采取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情况”。第三十条“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但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除外。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必须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前款规定的夜间作业,必须公告附近居民”。项目在施工建设前,必须做好防护措施,按照要求提前做好施工公示公告,以示安民,以求谅解,对于附近居民提出的合理要求,应及时沟通,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声环境问题。2、交通运输车辆噪声施工期交通噪声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施工阶段由于运输原材料,运输道路沿线环境敏感点将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应在合理时间内运输。并且汽车沿途应限速,严禁鸣笛。同时对运输车辆加强监管,定期检修,对于运输车辆松动部分及时修理,减少车辆运输过程中车辆本身部件碰撞产生的噪声。另外建设单位与运输部门共同做好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按规定时间与路线运输,并不定期地检查执行的情况。采取上述措施后,将有效地减轻施工期交通噪声的影响。3、应采取的措施(1)合理布局和加强管理①对项目施工现场应进行合理布局,高噪声机械设备应布置在远离周边敏感点的地方。②合理安排施工车辆进出场地的行驶线路和时间。③强调文明施工,为了避免造成现场纠纷,建议业主应与施工方签订环境管理责任书,具体落实方法措施。(2)合理选用设备控制声源①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从施工机械的声源控制防治影响。②机械设备应定期检修,杜绝施工机械在运行过程中因维护不当而产生的其它噪声。③采用商品混凝土,不设现场搅拌机,避免夜间施工,避免多台高噪声设备同时作业。(3)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①避免强噪声设备同时施工、持续作业。②避免在中午(12:00-14:00)和夜间(22:00-6:00)施工,若是工程施工需要持续进行,夜间不能停止的需提前上报当地环保局批准同意后方可进行。③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要求。(4)规范施工作业行为①施工单位要对施工人员施工行为进行管理,制定详细的施工操作规范,并要求其严格按规范要求执行,比如:操作机械设备时及模板、支架装卸过程中,尽量减少碰撞声音;高处拆卸的铁质或钢质物件须用吊塔或吊篮运送至地面,禁止工人随意将铁质或钢质等物件从高处抛下而造成尖锐撞击噪声产生。②按照要求提前做好施工公示公告,以示安民,以求谅解。(5)减低交通运输噪声①挖掘机、装卸车辆进出施工场地或经过村庄、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时应限速,限鸣;②物料运输机动车辆,应当装有消声器和禁鸣喇叭,并保持技术性能良好,整车噪声不得超过机动车辆噪声排放标准。③交通运输工具要定期维护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采用以上措施后,可大大降低施工噪声,减小振动,并能大幅度减少或消除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四、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施工过程产生的建筑垃圾(包括能源站场地内现有的建筑物拆除的建筑垃圾),如废建材、废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