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者小k君小注:
本专辑专为2023年上海中考二轮冲刺及中考总复习冲刺研发。
思路设计:分为知识讲解、强化练习、全真模拟卷,知识讲解部分主要细分知识点,便于二轮及
中考最后阶段的精细化复习,后期还会上线其他版块的精细化讲义组合,强化练习适合中等及以上学
生使用,题目源自于2022、2013年一、二模试卷及近两年名校名卷真题,全真模拟卷,模拟中考考
试卷型与方向,便于学生做摸底测试。
第02讲说明文对象特征内容概括
∣f⅛l
[≡w
导入:说明文以说明为主是说明文与其他文体从表达方式上区别的标志。
在各种文章样式中,说明文体是一种客观的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说明文越
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和实用价值。现实生活充分表明,说明文不是一种无足轻重的文章形式,而是运用范围极
为广泛的常用文体,它与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的关系相当密切,而且由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说明文写作正在大
量涌现,并更多地融入到我们生活。(内容具有高度科学性;结构具有清晰的条理性;语言具有严密准确性)。
说明文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这种知识,或者来自有关科学研究资料,或者是亲身实践、
调查、考察的所得,都具有严格的科学性。为了要把事物说明白,就必须把握事物的特征,进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属性,即不仅要说明“是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应用性说明文一般只要求说明事物的特征,阐述性说明文
则必须揭示出问题的本源和实质。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
阐明事理。《中国石拱桥》属于前者,它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的特征。《大自然的语言》属于后者,文章科学地说明了物候学知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
型。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
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用、画图表(作图表)等。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
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某一种
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说明文虽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类文种,但若没有其他表达方式(如叙述、议论、描写等)的恰当配合,则
无法圆满地完成向读者介绍事物、解释事理的任务;而从学习写作说明文的角度讲,如果能确切了解表达方式的综
合运用在说明文中的重要作用,注意准确使用叙述、议论等方式来辅助说明,说明文就能写得有声有色,文采斐然。
曲【螃翩I
【知识点11
一.说明对象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或介绍事物;或介绍事理,从而使人获得知识。
介绍事物性的说明文往往从形状、构造、种类、成因、功能、性质、制作方法、关系等角度来介
绍对象的特征。
介绍事理性的说明文往往从概念、种类、来源、演变、异同、内部规律、本质属性等方面来介绍
对象的特征。
在阅读说明文过程中,我们首先要了解说明对象。多数说明文标题即说明对象。
其次,我们不仅要把握整篇文章的说明对象,还要明确文本从哪几个角度去介绍,分析文本的结
构层次。
【例题1】
中国航天的硬核浪漫
①蛟龙入海、嫦娥奔月、鸿雁传书……曾经,这些流传在中华大地上的呢喃,是华夏儿女对星空和深海的想象。
如今,在中国科学家执着地探索下,神话变成了现实。一个个国之重器,承载着国人的梦想。它们的名字,也集结
了传统智慧与探索未知的浪漫。
②AG600别名“稣龙”,取意“跳鹏展翅,蛟龙入海”,是目前世界上在研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既能在陆地
上起降,又能在水面上起降。而“跳朋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上古神兽。据庄子《逍遥游》记载:“北冥有鱼,其
名为跳。跳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鳏
龙”的命名,既体现了其水陆两栖的特色,也蕴含着航天人的期冀和祝福。在成功实现陆上首飞和水上首飞后,2020
年7月26日,“跳龙”AG600成功实现海上首飞。
③“蛟龙”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相传,蛟和龙居深水中,蛟能发洪水,龙能兴云雨。我国首艘深海载
人潜水器“蛟龙”号,取“蛟龙”入水,乘风破浪、以利万物的美好寓意。目前,“蛟龙”号的作业能力可达7000
米,能在全球海洋面积99.8%的海域潜行。
④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标识为“揽星九天”。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
星探测器成功发射。“天问”之名源于屈原的长诗《天问》,表达了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
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⑤自古以来,“北斗”就是中华民族的指路明灯。北斗,共有七星,因在北方聚成斗形,故被称为“北斗”,
又名“北斗七星”,上古时期被用来判断方向、确定季节、知晓时辰,至今都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孤月沧
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中国古代诗人对北斗七星有着无限遐思。当中国科学家开始研制自己的卫星导航系
统,便以这一传统文化中寓意光明和方向的星座命名。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系统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
星发射成功。
⑥至于“嫦娥工程”和“玉兔”号则源自我们熟知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承载着古人对月球的浪漫想象。在
神话中,“玉兔”是古人同情嫦娥进而添补的温暖情节。如今,“玉兔”是我们追求和平的象征。“玉兔”的善良、
纯洁、敏捷和月球车的构造、使命,既形似又神似。
⑦在古代,人们用“鸿雁”指代信差。汉武帝时,苏武被匈奴扣留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
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真相并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范射下一只大雁,雁
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匈奴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苏武放回汉朝。自此,
“鸿雁传书”用来指代书信传递。“鸿雁传书,永不失联”,用“鸿雁”命名全球地轨卫星通信系统,承载了航天
人的美好祝福。
⑧《西游记》中,孙悟空在进过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后,具备了“火眼金睛”的技能。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命名“悟空”,取义“领悟、探索太空”,希望它能够如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识别太空中暗物质的踪影。2015
年12月17日,“悟空”成功发射升空,虽然设计寿命只有3年,但经过评估,目前它仍在太空服役。
(选文有删改)
1.我国的国之重器的命名有什么特点?
2.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蛟龙''号的作业能力可达7000米,能在全球海洋面积99.8%的海域潜行。()
(2)自古以来,“北斗”就是中华民族的指路明灯。()
3.本文内容涉及了哪些古代神话传说?请举出三例。
4.AG600别名“鳏龙”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1.集结了传统智慧与探索未知的浪漫。2.列数字打比方3.蛟龙入海、嫦娥奔月、鸿雁传
书。4.AG600是目前世界上在研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既能在陆地上起降,又能在水面上起降。"蛆龙''的命名,
既体现了AG600水陆两栖的特色,也蕴含着航天人的期冀和祝福。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根据首段“它们的名字,也集结了传统智慧与探索未知的浪漫“可知,我国的国之重器的命名特点:集结了传统智
慧与探索未知的浪漫。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1)根据语句中的“可达7000米”“99.8%”可知,此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7000米”准确地说明j'“蛟龙”号
的作业能力强大;“99.8%”准确地说明了“蛟龙”号的潜行范围广。
(2)“自古以来,‘北斗,就是中华民族的指路明灯”,将“北斗”比作中华民族的指路明灯,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说明“北斗”对于中华民族意义非凡。
3.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根据首段“蛟龙入海、嫦娥奔月、鸿雁传书”,第②段“鲤鹏展翅”即可直接提炼古代神话传说;根据第⑧段“《西游记》
中,孙悟空在进过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后,具备了‘火眼金睛’的技能”可知,还涉及了神话:孙悟空练就“火眼金睛
4.本题考查内容的提炼。
根据第②段“AG600别名“岷龙”,取意,鲤鹏展翅,蛟龙入海’,是目前世界上在研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既能在陆地
上起降,又能在水面上起降"“‘鲸龙'的命名,既体现了其水陆两栖的特色,也蕴含着航天人的期冀和祝福''直接提炼
AG600别名为“龌龙”的用意。
[例题2]
研发原创疫苗,构筑免疫屏障
①“我们避开了几波致病力非常强、致死率很高的新冠变异株的流行。”在3月4日两会首场委员答记者提问
时,张文宏教授强调:“这是我们走出新冠疫情非常关键的一点。”
②新冠病毒突如其来,看似势不可挡,如何才能做到“避强击弱”?疫情3年来,我国因时因势数次调整防疫
政策,研发原创新冠疫苗,构筑免疫屏障,是科学防疫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③在疫情初期,国家科研攻关组就把疫苗研发作为重中之重,布局了5条技术路线同步研发多种新冠疫苗,均
取得了重大工艺突破。不同技术路线中,灭活疫苗在国家疾控中心等多个科研单位支持下,凭借研发速度快和安全
性良好等优势最先获批紧急使用。为生产满足全国人民使用的新冠灭活疫苗,生产企业建设了安全等级高、生产规
模大的车间,突破了大规模生产的技术瓶颈,实现了疫苗生产从千万剂到数十亿剂的工艺突破。不仅大大缓解了疫
情严峻时期新冠疫苗短缺的问题,也为中国原创疫苗在全球抗疫中发挥作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④此外,灭活疫苗在病毒培养方式、灭活处理工艺等方面使用了很多现代生物技术,在疫苗株稳定性、有效成
分纯化、质量标准等方面也实现了工艺突破。西羊可剪,我国可使用的新冠疫苗有十余种。不仅涵盖了多种技术路
线,还有鼻喷、吸入等多种接种方式,呈现了多样化格局。扩大了全人群接种范围,构筑了免疫屏障。截至2022
年12月份,我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将近35亿剂次。
⑤新冠病毒在不断变异,疫苗研发和创新从未止步。病毒学首席专家董小平表示,我国自新冠疫情以来一直积
极推动疫苗的研发和使用,针对阿尔法、德尔塔、奥密克戎变异株等均布置规划了相关研究,多个团队、多条研发
途径开展相应工作,取得进展。
⑥全国政协委员谢良志介绍,应对多个变异株的同时流行,疫苗设计要增加病毒突变表位覆盖率,提升疫苗的
广谱交叉保护能力,多价疫苗是最佳的应对策略。
⑦作为我国目前唯一纳入紧急使用的多价新冠疫苗,阿尔法和贝塔的二价疫苗不仅对阿尔法和贝塔变异株有
效,其激发抗体对奥密克戎BA.5和BF。7等也有很强的中和能力。四价疫苗增加了针对德尔塔和奥密克戎两个变
异株的研发,在头对头比较临床研究中表现出比辉瑞mRNA疫苗和二价疫苗更好的优效性,目前进入三期临床研究,
有望成为多种变异株广谱交叉保护的新选择。
⑧此外,康希诺生物研制的吸入用疫苗、厦门大学与万泰生物研制的鼻喷疫苗,通过模拟新冠病毒自然感染方
式在呼吸道激活免疫,以创新的方式让疫苗诱导出黏膜免疫。
⑨新冠病毒流行迄今仍然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的新冠疫苗创新研发仍在不断推进,自主佐剂、
载体技术等新成果得到应用,新平台进一步构建,新链条不断打磨,助推我国疫苗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选自2023年3月《科技日报》,有删改)
5.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氐颐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从两会首场委员答记者问写起,用社会热门话题引出下文,激发了读者兴趣。
B.第④段加点词语“截至目前”在时间上加以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C.本文按照逻辑顺序展开说明,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D.文章依次介绍了新冠疫苗的贡献、研发和创新、工艺突破等内容。
6.下列说法中与选文白容不得的一项是()
A.研发原创新冠疫苗,构筑免疫屏障,是我们科学防疫“避强击弱”的重要组成部分。
B.灭活疫苗在5条技术路线中是凭借研发速度快和安全性良好等优势最先获批紧急使用的。
C.阿尔法和贝塔的二价疫苗、四价疫苗是我国目前纳入紧急使用的多价新冠疫苗。
D.吸入用疫苗和鼻喷疫苗,通过模拟新冠病毒自然感染方式让疫苗诱导出黏膜免疫
7.文章以“研发原创疫苗,构筑免疫屏障”为题有什么好处。
【答案】5.D6.C7.示例:题目运用比喻修辞,把“研发原创疫苗”比作“构筑免疫屏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研发原创疫苗在科学防疫中的重要作用。点明说明对象“原创疫苗的研发”。以“研发原创疫苗,构筑免疫屏障''为题
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解析】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D.有误。文章依次介绍了新冠疫苗的贡献、工艺突破、研发和创新等内容;
故选D。
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辨析。
C.根据第⑦段“四价疫苗增加了针对德尔塔和奥密克戎两个变异株的研发,在头对头比较临床研究中表现出比辉瑞
mRNA疫苗和二价疫苗更好的优效性,目前进入三期临床研究,有望成为多种变异株广谱交叉保护的新选择”可知,
四价疫苗目前进入三期临床研究,并未纳入紧急使用;
故选C。
7.本题考查文题的作用。
根据文题”研发原创疫苗,构筑免疫屏障”,联系第②段“疫情3年来,我国因时因势数次调整防疫政策,研发原创新
冠疫苗,构筑免疫屏障,是科学防疫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可知,文题把“研发原创疫苗''比作"构筑免疫屏障”,运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新颖别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研发原创疫苗在科学防疫中的重要作用;文
题中的“研发原创疫苗''点明说明对象。
【例题3】
唐朝的清明节
①在我国节日发展史上,唐朝出现了一些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节日,比如清明。
②清明原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人将春分后的这一节气称为“清明不过,节气终究只是太阳周年视运动的
一种反映,是气候、物候变化的标志,与富有人文意义、充满情感、包含特定活动的节日在性质上并不相同。到了
唐朝,清明节气才因各种因素的作用而发展成为节日,拥有十分丰富的习俗活动,成为大唐非常富有特色的节日之
③扫墓,又称墓祭、上墓、上坟等,是到逝者坟墓前祭祀的活动。清明扫墓,源于寒食墓祭。据文献记载,唐
朝初年,寒食墓祭已在民间蔚然成风。清明扫墓正是寒食扫墓的延续与挪移,在唐朝二者并存。白居易有两首关于
扫墓的诗,一名《寒食野望吟》,一名《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从中可见寒食扫墓和清明扫墓同时存
在。
④中国人讲究返本追始,慎终追远,清明扫墓以表思时之敬,是缅怀逝者、感恩先人的表现,具有深远的社会
意义。自此以后,扫墓就成了清明节的核心习俗,长期发挥着敦亲睦族、培育感恩情怀的重要作用。
⑤踏青赏春是清明时节的重要习俗。杜甫《清明》诗中的“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渡头翠柳艳明
眉,争道蹄骄啮膝”,描绘了男女老少乘船骑■马、踏青赏春的热闹情景。荡秋千是清明节另一项重要的娱乐活动,
唐朝十分盛行,有“半仙之戏”的美称。"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
诗人韦庄用“杨柳花树女郎”"秋千”,构成了清明时节的又一动人图景。
⑥无论踏青、荡秋千,还是蹴鞠、放风筝这些娱乐习俗都吸引着人们流连于户外,流连于大自然的春色之中。
⑦此外,由于清明节也是节气,所以与农事有关的活动也成为清明习俗的有机组成部分。
⑧唐朝形成了大一统的局面,社会相对安定,日渐提高的生产力带来了相对富裕的物质生活,人们的精神面貌
也大为改观,呈现出一种蓬勃向上、恢宏自信的大唐气象。清明节正是因此得以形成并发展的。唐朝清明节兼具节
日与节气的双重身份,融悲情与欢乐为一体,扫墓习俗让它承载了慎终追远、感恩先人的传统,娱乐习俗则使它拥
有盛大的仪式,农事习俗让它秉承了顺天应时、循时而动的精神。
⑨唐朝清明节奠定了清明节的习俗与格调,也成为清明节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影响深远。直到今天,清明节
仍然保有旺盛的生命力,不仅成为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在国家法定假日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8.请根据选文内容概括唐朝清明节的三类习俗。
9.判断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只写种说明方法)
(1)在我国节日发展史上,唐朝出现了一些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节日,比如清明。()
(2)节气终究只是太阳周年视运动的一种反映,是气候、物候变化的标志,与富有人文意义、充满情感、包含特
定活动的节日在性质上并不相同。()
10.由第⑧段内容可知,“清明”能在唐朝由节气发展成为节日的原因是什么?
11.请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列诗句与清明节无关的一项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C.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答案】8.扫墓习俗、娱乐习俗、农事习俗9.举例子作比较10.唐朝形成了大统的局面,社会相对安
定,日渐提高的生产力带来了相对富裕的物质生活,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大为改观,呈现出--种蓬勃向上、恢宏自信
的大唐气象。H.D
【解析】8.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第③段中的“扫墓,又称墓祭、上墓、上坟等,是到逝者坟墓前祭祀的活动。清明扫墓,源于寒食墓祭”可得:
扫墓习俗。
根据第⑥段中的“无论踏青、荡秋千,还是蹴鞠、放风筝这些娱乐习俗都吸引着人们流连于户外,流连于大自然的
春色之中,,可得:娱乐习俗。
根据第⑦段中的“所以与农事有关的活动也成为清明习俗的有机组成部分”可得:农事习俗。
9.考查说明方法。
(1)“比如清明”,列举清明节的例子,说明“在我国节日发展史上,唐朝出现了一些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节日这是
举例子。
(2)把节气与节日进行了比较,这是作比较。
10.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第⑧段中的“唐朝形成了大一统的局面,社会相对安定,日渐提高的生产力带来了相对富裕的物质生活,人们
的精神面貌也大为改观,呈现出一种蓬勃向上、恢宏自信的大唐气象”提炼可得。
11.考查诗句赏析和拓展应用。
A.根据“清明时节”可知,与清明节有关;
B.根据“纸钱飞”可知,写的是清明节的扫墓习俗;
C.根据“十年蹴鞠”与“万里秋千”,联系第⑥段中的“无论踏青、荡秋千,还是蹴鞠、放风筝这些娱乐习俗“可知,写
的是清明节蹴鞠、荡秋千的习俗;
D.根据“登高”和“插茱萸”可知,写的是重阳节,重阳节有登高和插茱萸的习俗;
故选D。
【知识点2】
二.说明对象特征
知识点1、说明性语段信息提取
什么是信息提取:一般的来讲,就是从文中找寻有用信息,就是把一段文字的内容或者中心提取出来;
把它说得广泛一点呢,把文章的内容或文段的内容简要地找出来。
要求:1、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
3、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常见题型:第⑤段说“‘上海中心’是一座‘绿色‘摩天楼”,其依据是(请分条概述)
第③段加点词“别致”的具体表现是?
大剧院“迷人的风采和先进的设计理念”具体表现为?
本文第⑵段画线句中“有事了”,具体指什么事?
在第⑼段中作者认为“信箱值得被拍摄”的原因是?
从全文看,作者认为这是整个人类的幸福观的原因是?
第④段中,人类学家指出,人类能圆三代同堂的美梦对促进人类飞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
用,具体是指?
常出现的字眼:具体指、原因是、具体表现为/是、其依据是……
[例题1]
鞋带为什么老是松开
①平时在走路、跑步等运动时,鞋带跟着腿脚不停晃动,时间一长就会渐渐松开。或许你从未在意,这是一件
司空见惯的小事,可是科学家却不这么看。
科学家盯上了鞋带打结
②鞋带打结,只是生产生活中‘‘结''的其中一种形式。除了系鞋带之外,手术后在伤口上缝线要用结,建筑工地
上使用的钢缆也是结,电线里面数根铜线也以结的形式延伸,甚至我们的生命密码——DNA本身就是一条缠绕的
结……
③在大自然、人类社会里,结到处都有,它把两种、三种,甚至多种东西缠绕在一起,而且紧紧连接起来。如
果不解开它,就根本不了解它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于是,最常见的鞋带打结就成了科学家重点研究的对象。
④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有一位机械工程师对打结十分好奇,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发现鞋带打结基本上
只有两种方法,一种较结实,另一种较弱。较弱的打结法俗称为"奶奶结''(又称活结),一手执一端,拿起鞋带两
端,先把两端交叉成十字,右端在上左端在下,再把右端沿左鞋带绕一圈,并拉上来:然后双手再次各执一端,成
十字交叉,左端在上右端在下:最后把左端往下折,拉住左端从交叉点到末端的中间,从右鞋带下面掏出来,并系
住。
⑤较结实的打结方法被称为“平方结’’(又称死结),差别在于当鞋带两端第二次成十字交叉时,不再拉住左端
从交叉点到末端的中间,而是拉住末端,从右鞋带下面掏出来,并系紧。
⑥生活中,这两种方法也很常见,但是它们所隐含的力学原理却没那么简单。
撞击力与拉扯力的相互作用
⑦研究人员好奇为什么鞋带的活结很容易松开?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必须从解结的过程上入手。研究人员找到
志愿者,将传感器绑到他的鞋上,并附着在鞋带结上。这样,每当志原者走路、跑步时,鞋带结所承受的力就会被
检测并记录下来。同时,研究人员还把同样的结和传感器绑在胳膊上,并使胳膊不停地摆动(相当于腿的摆动),
从而分析结的受力情况。这些都被视频记录了下来。
⑧通过视频的慢动作回放,研究人员发现,跑步时平方结1州不会松开;奶奶结刚开始比较结实,但后来当它
出现一点松动时,再跑不到两步,就会彻底松开。而且,当志愿者的腿仅仅来回摆动时,奶奶结不会松开;当他的
脚仅仅在地上不断踩踏时,奶奶结也不会松开。
⑨研究人员推测,奶奶结之所以松开,肯定与摆动和踩踏之间的某些相互作用力有关。这个猜测很快得到了证
实,传感器显示,跑步过程中脚踩踏地面时产生的撞击力非常大,正是这种力量使结慢慢变形,乃至松开。
⑩腿来回摆动时,鞋带打结后露出的两端会随之而不断晃动,围绕着结而相互抽打。这会产生一股力,拉扯鞋
带两端,就相当于人们解鞋带时的拉扯力。另一方面,脚不断踩踏地面时,鞋带结的两端所受撞击力增加,于是当
摆动带来的拉扯力与撞击力叠加,这股新的力就会对鞋带产生更大的拉扯力。正是这股新的拉扯力,使鞋带结慢慢
滑动,逐渐松动,最终彻底松开。
(选自《大科技・百科新说》2017年8期,有删改)
12.文章使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13.文章第⑧段加点词语“一般”能否删去?为什么?
14.文章介绍了哪几种鞋带打结的方式?活结容易松开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2.逻辑顺序13.不能删去。"一般''起修饰限制作用。它是通常情况下的意思,说明跑步时平方结通常
情况下不会松开,但不排除特殊情况。如果删去就太绝对了,与实际情况不符。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
密性。14.奶奶结(活结)、平方结(死结)。活结容易松开的原因:脚踩地面时产生的撞击力和腿来回摆动产
生的拉扯力的相互作用。
【解析】12.考查对说明顺序的理解。作答时,首先要搞清文章先说明了什么,又说明了什么,接着再说明了什么,
把每一个部分简要概括出来,然后从概括出来的提纲中分析作者说明的思路,从而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本文介绍
的是“鞋带为什么老是松开''的原因,结合小标题“科学家盯上了鞋带打结'’和"撞击力与拉扯力的相互作用“可知,本
文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进行说明的逻辑顺序。
13.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答题格式:①说明词语的意思,②说明用了该词
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③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文章第⑧段语句“研究
人员发现,跑步时平方结一般不会松开"中的''一般",直到修饰限制作用,指的是“通常情况下”,意思是说:平方结
在跑步时通常是不会松开的,但不排除特殊情况;若删去,就变成跑步时平方结不会松开,说法太绝对,与客观实
际情况不符。“一般”一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是不能删去的。
1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第一问,结合第④段中“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有一位机械工程师对打结十分好奇,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发
现鞋带打结基本上只有两种方法,一种较结实,另一种较弱。较弱的打结法俗称为‘奶奶结’(又称活结)”,第⑤段
中“较结实的打结方法被称为‘平方结’(又称死结)”的内容。文章介绍的鞋带打结的方式可概括为:奶奶结(活结)
和平方结(死结)。
第二问,结合第⑨段中“研究人员推测,奶奶结之所以松开,肯定与摆动和踩踏之间的某些相互作用力有关。这个
猜测很快得到了证实,传感器显示,跑步过程中脚踩踏地面时产生的撞击力非常大,正是这种力量使结慢慢变形,
乃至松开''和第⑩段中“腿来回摆动时,鞋带打结后露出的两端会随之而不断晃动,围绕着结而相互抽打。这会产生
一股力,拉扯鞋带两端,就相当于人们解鞋带时的拉扯力。另一方面,脚不断踩踏地面时,鞋带结的两端所受撞击
力增加,于是当摆动带来的拉扯力与撞击力叠加,这股新的力就会对鞋带产生更大的拉扯力。正是这股新的拉扯力,
使鞋带结慢慢滑动,逐渐松动,最终彻底松开”的内容可知,活结容易松开的原因可概括为:脚踩地面时产生的撞
击力和腿来回摆动产生的拉扯力的共同作用。
【例题2】
物候的南北差异
竺可桢
①物候南方与北方不同。我国疆域辽阔,在唐、宋时代,南北纬度亦相差30余度,物候的差异自然很分明。
往来于黄河、长江流域的诗人已可辨别这点差异,至于放逐到南岭以南的柳宗元、苏轼,他们的诗中更反映出岭南
物候不但和中原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不同了。
②秦岭在地理上是黄河、长江流域的分水岭,在气候上是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许多亚热带植物如竹子、茶叶、
杉木、柑橘等等只能在秦岭以南生长,间有例外,只限于一些受到适当地形的庇护而有良好小气候的地方。白居易
于唐元和十年(815)从长安初到江西,作有《潺阳三题》诗并有序云:“庐山多桂树,滥浦多修竹,东林寺有白莲
花,皆植物之贞劲秀异者……夫物以多为贱,故南方人不贵重之……予惜其不生于北土也,因赋三题以唁(怜悯、
安慰)之。’’其中《流浦竹》诗云:寻阳十月天,天气仍温^(热),有霜不杀草,有风不落木……吾闻汾晋间,
竹少重如玉。”白居易是北方人,他看到南方竹如此普遍,便不免感到惊异。
③苏轼生长在四川眉山,是南方人,看惯竹子的,而且热爱竹子。青年时代进士及第后不久,于宋嘉祐七年(1062)
到京北路(今陕西省)凤翔为通判,曾在宝鸡去四川路上咏《石鼻城》,诗中有”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
水潺潺“句。竹子确是南北物候不同很好的一个标志。
④秦岭是我国亚热带的北界,南岭则可说是我国亚热带的南界,南岭以南便可称为热带了。热带的特征是:“四
时皆是夏,一雨便成秋。”换言之,在热带里,干季和雨季的分别比冬季和夏季的分别更为突出。而五岭以南即有
此种景象,可于唐、宋诗人的吟咏中得之。柳宗元的《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诗:“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
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意思就是二月里正应该是中原(以河南为中心的北方部分地区)桃
李争春的时候,但在柳州最普遍的常绿乔木榕树却于此时落叶最多,使人迷惑这是春天还是秋天?苏轼在惠州时,
有《食荔枝二首》记惠州的物候:“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又在
《江月五首》诗的引言里说:“岭南气候不常,吾尝云:菊花开时乃重阳,凉天佳月即中秋,不领以日月为断(判
断标准)也。'‘温带植物如菊花、桂花在广州终年可开;但是即使在热带,原处地方植物的开花结果,仍然是有节
奏的。苏轼在俯耳有诗云:“记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开。''相传阴历三月三日为上巳节。如今海南岛僚耳地
方的物候未见记录,可能还是如此。1962年春分前一周,广州越秀山下的桃花早已凋谢,而柳叶尚未抽青,在韶关、
郴州一带,却正值桃红柳绿之时。可知五岭以南若干物候,是和长江流域先后相差的。
⑤还有一个重要的物候,即梅雨的时期,在我国各地也先后不一。这在唐、宋诗人的吟咏中,早已有记载。柳
宗元诗:“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柳州梅雨在小春,即农历三月。杜甫《梅雨》诗:“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即成都(唐时曾作为“南京”)梅雨是在农历四月。苏轼《舶棹风》诗:“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棹风。‘‘苏轼
作此诗时在浙江湖州一带,三时是夏至节后的15天,即江浙一带梅雨是在农历5月。现在我们知道,我国梅雨在
春夏之交,确从南方渐渐地推进到长江流域。
⑥前面讲过,我国的物候南方与北方不同。从世界范围来说,也一定是这样。霍普金斯的物候定律,只谈到物
候的纬度差异、经度差异和高度差异,如果以物候的南北差异而论,须有商榷之处,所以我们不能机械地应用霍普
金斯定律。以欧洲为例,据英国气象学会的长期观测,从最北苏格兰的阿贝丁到南英格兰的布里斯特耳,南北相距
640公里,即6个纬度弱,11种花卉的开花期,南北迟早平均相差21天,即每一纬度相差3.7天。而且各种物候并
不一致,如7月开花的桔梗,南北相差10天;而10月开花的常春藤,则相差至28天。由此可知南北花期,不但
因地而异,而且因时季、月份而异。
⑦我国地处世界最大陆地亚洲的东部,大陆性气候极显著,冬冷夏热,气候变迁剧烈。在冬季,南北温度相差
悬殊;但到夏季,则又相差无几。北京、南京纬度相差7度强,在三四月间,桃李始花,先后相差19天;但到四
五月间,柳絮飞、洋槐盛花时,南北物候相差只有9天或10天,3月,南京平均温度尚比北京高3.6摄氏度,到4
月则两地平均温度只差0.7摄氏度,5月则两地温度几乎相等。在长江、黄河大平原上,物候差异尚且不能简单地
按纬度计算出来,加之我国地形复杂,丘陵、山地多于平原,更使物候差异各处不同,差异自必更为复杂。
15.本文为事理性说明文,逻辑严密。阅读文章,将行文思路补充完整。
——因地和因时季、月份造成南北物候复杂性差异。
16.文章第一段说:“他们的诗中更反映出岭南物候不但和中原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不同了。”请结合第④段分
析其“质的不同”的具体表现。
17.大量引用古诗文是本文主要说明方法之一,请分析作者用意所在。
18.简要分析第⑦段的语言特点。
【答案】15.秦岭南北存在温带和亚热带的物候差异;南岭南北存在亚热带和热带的物候差异;梅雨时期在我国各
地先后不一16.二月本是中原地区桃李争春的春季,在南岭以南地区却己出现树叶凋落的秋季场景;南岭以南很
多植物开花结果和中原地区有先后差异。
17.文章通过引用大量的古诗文等资料,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生动性,增强文章文采,同时赋予文化气息。18.第
⑦段说明语言严谨科学,直白明了,运用“19天”“3.6摄氏度”等具体数据,“几乎”“简单”等程度副词,加强说明的准
确性。
【解析】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根据题干给出的提示,给文章划分层次:文章第①段为第一层,
主要内容在题干已给出,即“点出说明对象,明确指出南北物候差异”;第②和③段为第二层,根据第②段“秦岭在地
理上是黄河、长江流域的分水岭,在气候上是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的内容可知,这一层主要说明秦岭南北存在温
带和亚热带的物候差异;第④段为第三层,根据第④段“南岭则可说是我国亚热带的南界,南岭以南便可称为热带
了”的内容可知,这一层主要说明南岭南北存在亚热带和热带的物候差异;第⑤段为第四层,根据第⑤段“还有一个
重要的物候,即梅雨的时期,在我国各地也先后不一”内容可知,这一层主要说明梅雨时期在我国各地先后不一,
也是南北差异的物候表现;第⑥段和第⑦段为第五层,主要内容题干已经给出,即“因地和四时季、月份造成南北
物候复杂性差异
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第④段柳宗元的《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内容分析可知,此诗表现了柳州
二月十分榕叶落尽的场景,表现出秋季物候特征,南岭以南地区与中原地区二月表现的春季物候特征不同;根据《江
月五首》的内容和苏轼在脩耳有诗分析可知,都表现出“五岭以南若干物候,是和长江流域先后相差的”。
17.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作用•引用大量古诗文,内容上都可以作为资料为自己的说明提供事实证明,从而增强文
章的说服力;如第⑤段引用柳宗元、杜甫、苏轼的诗,证明了“还有一个重要的物候,即梅雨的时期,在我国各地
也先后不一”,增强了说服力。同时引用古诗文,是文章语言富有节奏和诗意,增强文章文采。
18.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分析。第⑦段大量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如“北京、南京纬度相差7度强,在
三四月间,桃李始花,先后相差19天”,将“北京、南京''之间三四月间的桃李开花时间进行了对比,明确地列举了
相差为具体维度为“7度强”和相差的具体时间“19天”,都使文章说明语言准确直接,从而增强文章的严谨性;第⑦
段还运用准确的程度副词,如“5月则两地温度儿乎相等”一句中的“几乎”一词,表明了也不是完全相等,还是有一
定差异的,表明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知识点3】
知识点2、说明性语段信息概括
什么是信息概括:一般的来讲,就是从文中找寻有用信息,就是把一段文字的内容或者中心提取出来
并进行概括归纳。是比提取进一步的深度加工。大多数情况下提取是基础(除有中心句或总结性句子
的情况除外)。
要求:1、结合关键词或者关键句来进行概括。
2、筛选信息,去粗存精。
3、用自己的语言缀连成句。
常见题型:第⑤段说“'上海中心'是一座‘绿色‘摩天楼”,其依据是(请分条概述)
第③段加点词“别致”的具体表现是?
大剧院“迷人的风采和先进的设计理念”具体表现为?
本文第⑵段画线句中“有事了”,具体指什么事?
在第⑼段中作者认为“信箱值得被拍摄”的原因是?
从全文看,作者认为这是整个人类的幸福观的原因是?
第④段中,人类学家指出,人类能圆三代同堂的美梦对促进人类飞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
用,具体是指?
总结:由常见题型的一致性我们就可以发现提取大部分情况下是概括的基础。他们两者紧密相连。
提取出的材料还需要进行加工才能够形成准确的答案。
如何对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和表达?
1、题干要求要看清2、用笔勾画信息点3、着眼标题作用大4、牢牢抓住关键句5、词语标点带提示
6、全面梳理再归纳
三种答题意识:
文本意识——以文解文。
语境意识——依托提示语、关键词、过渡句、中心句等,准确、深入理解。
要点意识——抓关键词,要点找全,简洁回答。
【例题11
梦回繁华(节选)
毛宁
①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从城郊、汴河到
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有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
味。
②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海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qi2,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
的毛驴团队。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较长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
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
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巨大的漕船,
驰胪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床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
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
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
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XiG一顾,
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
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各类店铺经营着罗帛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
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
业,无所不备。
③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
不肿,段落清晰,结构严谨;画中人物有五百多个,形态各异。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
于一般的界画。《清明上河图》是一副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东
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诸色杂卖等都能在这画面中找到生动的图释。画中的“孙阳店”“脚
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皱饼”“正店72户……其余皆未知脚店”等,无有不符。画面细节的刻
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它不是一般热
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画中丰
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的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
资料。
19.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春寒料qiAo()长途跋()涉无xi6()一顾摩肩接踵()
20.画面中段为什么详细描绘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
21.说说文中第②段划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
22.细读第②段,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为什么这样写?
23.读完本文,说说《清明上河图》成为故宫的镇馆之宝的原因?
【答案】19.峭ba暇Zhong20.因为“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
画面的这部分最能表现北宋商业及手工业的繁荣。21.摹状貌。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汴京街头的繁华热闹景
象。22.作者是按画面的空间顺序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这样写,能够使文章显得条理清晰,脉络分明;能恰
当地把《清明上河图》的雄伟、美丽及其能成为中国画的骄傲的原因交代清楚。23.①这幅画作于北宋时期,画
的是北宋都城汴京的生活场景。这幅画使我们看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为研究北宋历史提供了资料,具有
很高的历史价值。②张择端为了画这幅画付出了很多心血,而且这幅画十分精美,画上人物众多,形态各异,具有
很高的艺术价值。所以,《清明上河图》能成为故宫的镇馆之宝。
【解析】19.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春寒料皑(qiao):形容初春的寒冷;
长途跋涉(ba):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无暇一顾(xi6):指目前忙于别的事情而没有时间处理(目前的情况或事情);
摩肩接踵(zhðng):肩碰肩,脚碰脚。形容来往的人很多,很拥挤。
20.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结合第②段“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巨大
的漕船,触胪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床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
可知,因为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所以画面中段要详细描绘汴河两岸的繁华
情景;结合第②段“巨大的漕船,触胪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床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
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
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可知,这部分内容
一片繁忙,热闹非凡,最能表现北宋商业及手工业的繁荣,故详细描绘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
21.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结合第②段划线句“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分析,这是对《清明上河图》中汴京
街头的汴河桥头的繁华热闹的景象进行描绘,这是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形象直观地展现画面内容,使图画内
容更形象可感、具体。
22.本题考查说明顺序。
结合第②段“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可
知,作者先介绍画面开卷处,再介绍画面中段,最后介绍画面后段,这是按画面的空间顺序介绍《清明上河图》的;
用这种方法安排材料,显得文章的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使读者对《清明上河图》的各个部分和整体都有较明晰的
认识,使读者通过画面的介绍,明确了解《清明上河图》的雄伟、美丽及其能成为中国画的骄傲的原因。
23.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
结合第①段”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从城郊、汴
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第③段"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全
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肿,段落清晰,结构严谨;画中人物有五百多个,形态各异。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
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清明上河图》是一副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
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
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可知,张择端为了画这
幅画付出了很多心血,而且这幅画十分精美,画上人物众多,形态各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幅画作于北宋时
期,画的是北宋都城汴京的生活场景;
结合第③段”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的生活状
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可知,这幅画使我们看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为研究北宋历史提供了资料,具有
很高的历史价值。
【例题2】
机器人做手术,你放心吗
作者:赵洁余致远
①伴随政策的支持、医学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未来机器人辅助手术将越来越广泛。与传统人工手术相比,机
器人手术有哪些特点?机器人做手术,能让人放心吗?
②“机器人手术,不是机器人去完成手术,而是成为医生的手术助手。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医生可以坐在控制
台操作机器人,机器人模拟医生的动作实行手术。手术床和机器人完全分离,能极大缓解医生连续站着做手术导致
的疲劳。“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泌尿外二科主任医师安伟说。
③从2020年5月引入医疗机器人至今,安伟带领团队做了近300台机器人手术。安伟告诉记者,机器人手术
在根治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时更有优势,机器人携带的微型摄像头能把病人体内的图像放大10倍以上,并能合成
高清的3D画面,机械臂则有7个自由度,540度旋转,精准度更高,手术视野更好。
④手术机器人在国外有30多年历史,在国内也发展了20多年。“医疗机器人有望在未来成为最典型、应用最
广泛的高端化、智能化医疗设备。结合人工智能、医学诊断等更先进的技术,医疗机器人可极大扩展诊疗能力,提
升手术质量。”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杜志江说。
⑤据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医师苏永刚介绍,在传统的骨科手术中,手术路径的规划依赖X光线透视
图像,手术操作完全依赖医生徒手操作的经验。应用骨科手术机器人导航手术系统后,机器人可将X线导航图像输
入电脑,医生在电脑上借助手术人机交互软件进行路径规划。
⑥“通过骨科手术机器人精准的图像定位算法,机械臂就能执行医生手术规划的指令。’‘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
院创伤骨科主任孙大辉说,机器人能将复杂手术简单化,但无法替代医生规划手术路径。手术路径的选择基于医生
对骨骼立体解剖结构的理解、对影像的准确判断和大量的临床经验,机器人只是通过自动导航,找到手术规划所选
择的最佳通道螺钉位置。
⑦当初次提及机器人手术时,大部分患者最关心的还是机器人手术的安全性。记者了解到,目前机器人手术的
优点在于稳定性、精准性和不易疲劳等特点,而且全程手术都是在医生参与下完成。医生对疾病的认知和对手术机
器人的了解,是患者接受机器人手术的底气。
⑧关于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国家卫健委对医生提出的要求就是要做到“零风险”,手术中不出现任何严重并发
症。“零风险”是硬性要求,落实起来靠的是实施机器人手术的医生过硬的实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
韩钦告诉记者,即使有详细的术前说明,还是会有一些患者提出疑问,担心机器人在手术中出问题。对此,韩钦会
耐心细致地和患者沟通。“机器人系统内置紧急处理模式,我们医生更会提早做好预案,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必进行机器人手术的医生都有丰富的传统手术临床经验,能够处理和应对各种各样的紧急情况。此外,进行机
器人手术的医生和助手都需要通过一系列严格规范的培训。
⑩“机器人手术是软件控制下的程序执行过程,有它的一套软件系统和硬件操作系统。临床上如有新的需求,
或者为了更方便操作,医生会和研发机器人的工程师直接沟通,无论是软件更新还是功能改进,一直有一个沟通机
制,从而更利于临床操作。”倪端宇说。
⑪除了安全性,费用也是患者极为关心的问题。仔细算起账来,机器人手术自有它的优势。“以骨盆骨折为例,
在传统手术下,使用进口钢板患者大致需要花费8万〜10万元,使用国产钢板费用则在6万〜8万元,但如果使用
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导航,全部费用为4万〜5万元。患者的整体花费少了,微创手术效果更好,还可以避免传统
开放手术切口长、创伤大、容易感染等缺陷。''孙大辉说。
选自《文萃报》
24.下列关于本文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机器人做手术是指机器人模拟医生的动作,通过执行医生手术规划的指令来完成工作任务。
B.医疗机器人在未来成为最典型、应用最广泛的高端化、智能化医疗设备。
C.医生规划手术路径是机器人不可替代的,但是机器人能通过自动导航,找到手术规划所选择的最佳通道。
D.“在传统手术下,使用国产钢板费用则在6万〜8万元,但如果使用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导航,全部费用为4万〜
5万元。”这句话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5.机器人手术的安全性备受人们关注。阅读⑩段,填充下表。
保障措施实施方法
国家卫健委要求“零风险”,手术
国家制度
中不出现任何严重并发症。
医生素质①
硬件配置②
26.机器人手术和传统人工手术相比较,具有哪些优势?请简单概括。
【答案】24.B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麻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 拍卖网络平台合同
- 外国人士租赁协议
- 工程项目建材合作合同
- 商品质量问题检测与解决合同(2篇)
- 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
- 地基与基础材料合同
- 数字货币使用协议
- 幼儿园春季传染病知识预防
- 拍卖工作人员责任协议
- 2025年人教版高考历史总复习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知识点梳理总结
- +第12课《跟着课本拍电影》课件++-2024-2025学年浙人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 4.2依法履行义务 课 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 砌筑工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入团的考试试题及答案
- 部编人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讲教材解读(集体备课)
- GJB9001C-2017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表格汇编
- 回族做礼拜的念词集合6篇
- PDC钻头设计课件解读
- 《音乐表演专业毕业实习》教学大纲
- 火力发电企业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