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段检测(二)(测试范围:地球表面形态)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入表格中相应的题号下面。)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答案题号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答案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转换,就是利用太阳光照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下图示意太阳能光伏发电板。读图完成1~3题。1.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发电站的是A.黄土高原B.东南丘陵C.青藏高原D.云贵高原2.上题所选地区前后两天太阳辐射量有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最可能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地势D.天气状况3.下列能源中能量来自太阳辐射的有①潮汐;②沼气;③煤炭;④地热;⑤水能A.①②③B.②③⑤C.②③④D.①④⑤2019年7月,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矿工在当地矿区发现了完整的海王龙化石(见下图),这种海洋爬行动物生活在7000万年前,它与恐龙属于同一时代,曾经是海洋里的一代“霸主”。据此完成4~5题。4.海王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是A.古生代B.新生代C.中生代D.元古代5.关于海王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描述正确的是A.地球铁矿总储量的60%形成于该地质年代B.被称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C.是裸子植物繁盛的时代D.发生了喜马拉雅运动下图为“我国长江某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6.有人说该河段“富”,也有人说该河段“险”,“富”和“险”分别是指A.九省通衢地上悬河B.洞庭湖畔赤壁战场C.鱼米之乡九曲回肠D.黄金水道险滩密布7.历史上,此段河道变化频繁的主要因素是A.植被稀少和流水作用B.地势平坦和流水作用C.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D.地壳变动和人类活动下图是“河流某段的平面示意图”,甲、乙、丙、丁是“沿A—B作的河床剖面图”,箭头表示水流方向。读图完成8~9题。8.甲、乙、丙、丁四图中,河床形态和水流状况正确的是A.甲B.乙C.丙D.丁9.关于该河段的描述,正确的是A.A岸为凸岸,以侵蚀为主B.A岸为凹岸,以堆积为主C.B岸为凸岸,以堆积为主D.B岸为凹岸,以侵蚀为主读图,完成10~12题。10.图中B处形成的地貌名称是A.冲积扇B.河口三角洲C.河漫滩D.悬崖11.图中河流堆积物从B处到A处堆积的情况是A.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地堆积B.由B处到A处依次是黏土、粉砂、砂、砾石C.由B处到A处依次是砾石、黏土、粉砂、粗砂D.由B处到A处依次是砾石、砂、粉砂、黏土12.图中C处河段河谷形态及所受的外力作用分别是A.V字形,流水侵蚀B.V字形,流水沉积C.槽形,流水搬运D.槽形,冰川侵蚀堰塞湖是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塌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蓄水而形成的湖泊,堵截物质称为堰塞体,往往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塌。结合材料和下图,完成13~15题。13.造成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A.地震B.滑坡C.火山喷发D.洪涝灾害14.关于该堰塞湖的形成是否产生了自然灾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堰塞湖的形成已经产生了自然灾害B.只有堰塞体发生垮塌并淹没下游才属于自然灾害C.只有堰塞体发生垮塌并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才属于自然灾害D.堰塞湖本身不属于自然灾害,由其产生的洪涝等才属于自然灾害15.当地政府应对堰塞湖危害的措施,正确的是A.只需紧急撤离堰塞湖区所有居民B.利用堰塞湖发展旅游、航运、发电等产业C.加强对堰塞体的监测,制订并执行应急方案D.使用大量炸药完全摧毁堰塞体下图为一种常年被戈壁风沙吹蚀、磨砺而形成的石头景观。据此完成16~17题。16.形成图示岩石“千疮百孔”的独特外貌主要是由于A.流水的侵蚀作用B.风力的沉积作用C.岩性差异和风力侵蚀D.流水溶积17.某地理兴趣小组计划实地考察该景观,应选择前往我国A.西南地区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D.华南地区下图为我国一雅丹地貌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据此完成18~19题。18.图示雅丹地貌形成的最主要气候条件是A.高温B.干旱C.洪水D.潮湿19.据图判断,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最可能为A.东北风B.西北风C.正北风D.西南风青藏铁路错那湖段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该路段沙害严重,石方格沙障是该段主要治沙工程措施之一。如图为在石方格沙障(石方格高度为10~15cm)作用下的沙面上空风速廓线。读图回答20~22题。20.沙面上空风速随高度变化特征为A.沙面39cm以上高度,各风速随高度增加急剧递增B.沙面39cm高度内,各风速随高度增加变化比较缓慢C.沙面39cm高度内,6m/s风速随高度递增最快D.沙面2cm高度内,各风速降低最为明显21.石方格沙障的主要生态作用是A.提高植被覆盖率B.截留水分C.保持水土D.增加地表粗糙度22.该路段采取石方格沙障而未采用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的根本原因是A.土壤贫瘠B.水热条件差C.投资成本高D.工程量大下图为“新月型移动沙丘示意图”。读下图,回答23~25题。23.沙丘所在区域盛行风的风向为A.西北风B.南风C.东南风D.北风24.图中各区域的地质作用主要为A.甲—堆积B.乙—侵蚀C.丙—侵蚀D.丁—堆积25.下图中,表示图中甲到丁的剖面示意图的是读“某溶洞景观示意图”,完成26~27题。26.溶洞分布最广泛的省级行政区为A.河南B.湖南C.江苏D.贵州27.图中甲、乙、丙三处分别是A.石柱、石笋、石钟乳B.石笋、石钟乳、石柱C.石钟乳、石笋、石柱D.石钟乳、石柱、石笋下图为“某地貌洼坑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地质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28~29题。28.图示地貌为A.喀斯特地貌B.河流地貌C.风沙地貌D.海岸地貌29.该洼坑形成的一般过程为A.②①③④B.④③②①C.②①④③D.④①③②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30~32题。30.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31.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32.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读“阿尔卑斯山区某地景观图”,完成33~34题。33.形成图中“U”形谷的主要外力是A.风B.流水C.冰川D.海浪34.形成图中“U”形谷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搬运作用B.侵蚀作用C.变质作用D.岩浆活动35.某科考队在我国野外考察地质地貌景观。他们发现了一种珍稀的景观——冰蘑菇(下图)。冰川表面常常分布一些裂隙,它们将冰川分割成彼此基座相连的小冰块。在某些地区,阳光照射加深这些裂隙,最后基座完全消失,形成独立挺拔的冰蘑菇。关于图中冰蘑菇的叙述,正确的是花岗岩巨砾冰块A.海拔高、气温低、冰川作用强烈B.花岗岩石砾是火山喷发而成C.图中冰川的成因主要是纬度高、气温低D.图示地貌主要是风力侵蚀而成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二、综合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36.下图为“某地河流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1)从外力作用表现形式看,甲河段主要表现为流水的____________(填侵蚀类型),通常形成的地貌是________________。(2分)(2)乙河段以堆积作用为主的是_______(A岸/B岸),适合建码头的是_______(A岸/B岸)。(2分)(3)丙处通常形成的地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育于__________________。简述其形成的过程。(4分)(4)丙所在区域常常发育出较大的城市,分析其优势条件。(2分)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河北昌黎黄金海岸是我国海岸沙丘分布最为集中和典型的区域,有雏形前丘、横向沙脊、新月形沙丘以及沙丘链、海岸沙丘等,沙丘类型多、形态典型、规模较大。其中尤其以海岸横向沙脊在国内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研究表明,沿岸沙脊的沙源主要为滦河入海泥沙,海岸横向沙脊移动与形态变化的季节性明显。(1)该沙脊大体与__________平行,呈____________走向,东坡较________西坡较________。(4分)(2)简述该沙脊的形成过程。(3分)(3)沙脊颗粒物的垂直分布特征是从沙脊顶部到底部,沙粒颗粒逐渐_______,说明原因。(3分)38.自然界里有些区域地表被外力雕琢,没有树木,却也成林。下图为我国四个不同区域的“非木之林”景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描述乙地雅丹地貌景观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为冰川地貌的是____,该地海拔高,空气________、为________发源地,________众多。(4分)(3)与丁地喀斯特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分)(4)甲地为石林景观,该石林为花岗岩岩体,同丁地石林相比,虽然都叫“石林”,但石林的形状不同。丁地石林岩石的纹理是垂直的,似刀劈斧砍,而甲地岩石的纹理是横向水平层理为主,是目前世界上独有的一种奇特地貌景观。甲地和丁地石林景观成因不同,甲地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而丁地主要是由__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2分)阶段检测(二)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答案CDBCCCBBDADABACCBB题号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答案BDDBCBDDCAACBDCBA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从资源条件来看,太阳能资源越丰富,就越适宜建太阳能发电站。青藏高原因海拔高,空气相对稀薄,水汽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且纬度较低,因此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最适宜建太阳能发电站,C正确;黄土高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等地区属于季风区,降水相对较多,云雨天气比青藏高原多,空气密度比青藏高原大,因此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导致到达地表的太阳能资源相对较少,A、B、D错误。2.D【解析】青藏高原前后两天太阳辐射量有明显差异,但该地前后两天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不会变化,不会导致太阳辐射量出现明显差异,A、B、C错误;最可能是前后两天天气状况发生明显变化导致太阳辐射量有明显差异,D正确。3.B【解析】潮汐能是天体引力形成的,其能源的形成与太阳辐射无关,①错误;地热能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岩浆活动,因此其能源的形成与太阳辐射无关,④错误;煤炭、石油是地质时期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因此其能源的形成与太阳辐射有关,③正确;沼气属于生物能,为有机物发酵而产生的能源,水能是水循环环节中水的流动与下落而产生的势能,其归根结底属于来自于太阳辐射的能源,②⑤正确。选B。4.C【解析】材料中海王龙生活在7000万年前,与恐龙属于同一时代,恐龙在中生代盛行,因此海王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C正确。5.C【解析】海王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中生代裸子植物盛行,C正确;地球的铁矿等金属矿成矿时期是前寒武纪,A错误;早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B错误;新生代发生了喜马拉雅运动,D错误。6.C【解析】根据题目提示以及图示,可以判断出该河段是长江的荆江段。荆江段有两大特征,一是该河段为“地上悬河”,二是该河段河道弯曲。荆江段位于长江中游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网密集,是“鱼米之乡”;该河段河道弯曲,有“九曲回肠”之险。7.B【解析】历史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小,排除C、D;长江流出三峡后,进入长江中游平原地区,水流速度变慢,泥沙大量堆积,形成“地上悬河”,河道易发生变化。8.B【解析】河流弯曲处凹岸侵蚀严重,与半球无关。侵蚀严重,河床较陡,另一岸坡度减缓,则B岸侵蚀,河床较陡,排除C、D;横向环流水流向下,侵蚀作用强,B正确。9.D【解析】A岸为凸岸,以堆积为主;B岸为凹岸,以侵蚀为主,D正确。10.A【解析】图中B处位于河流流出山口处,由于地势变平坦,河道变宽,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11.D【解析】图中河流从B处到A处是从上游到下游的过程,在河流的沉积过程中,颗粒大、密度大的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沉积,因此,由B处到A处依次是颗粒由大到小的砾石、砂、粉砂、黏土的分布。12.A【解析】图中C处河段位于河流的上游,受流水侵蚀作用,河谷呈“V”字形。13.B【解析】读图中的等高线可知,堰塞体形成以前西侧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而形成以后,坡度变缓,这表明西侧发生了滑坡,形成了堰塞体,B正确。14.A【解析】读图可知,堰塞湖形成以后,已淹没了村庄,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损失,形成了自然灾害,A正确。15.C【解析】堰塞体往往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塌,不宜利用堰塞湖发展旅游、航运、发电等产业;应紧急撤离图示地区所有居民;使用大量炸药完全摧毁堰塞体,会形成洪涝灾害;所以只有加强对堰塞体的监测,制定并执行应急方案,才能减轻损失,C正确。16.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景观是“被戈壁风沙吹蚀、磨砺而形成”,结合景观图可以推断出,该岩石外貌成因是岩性差异和风力侵蚀。17.B【解析】我国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气候,降水稀少,物理风化明显,且靠近冬季风源地,因此多大风,风力(侵蚀)作用表现显著,因此地理兴趣小组计划实地考察该景观,应选择前往我国西北地区。18.B【解析】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图示雅丹地貌形成的最主要气候条件是干旱,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都是干旱地区风力侵蚀的结果,B正确。19.B【解析】图中指向标指向北方,结合图中指向标判断,雅丹地貌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是西北—东南走向,宽浅沟槽、背鳍形垄脊是风力侵蚀的结果,其走向应该和主导风向一致,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我国西北地区的主导风向是西北风,因此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最可能为西北风,B正确。20.D【解析】根据图示,沙面39cm以上高度,各风速随高度增加变化较小;沙面39cm高度内,各风速随高度增加变化较大;沙面39cm高度内,11m/s风速随高度递增最快;沙面2cm高度内,各风速降低最为明显,D正确。21.D【解析】该区域位于青藏高原上,水分及热量条件差,植被少,冻土广布,风力大,表士受风沙危害重,故该地石方格沙障的主要生态作用是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减轻风沙危害,D正确。22.B【解析】植物需要水热条件才能成活,而该路段采取石方格沙障而未采用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的根本原因是该路段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居于内陆,降水少,水热条件差,植被生长条件苛刻,存活率低,B正确。23.C【解析】沙丘所在地的盛行风的风向较为固定,沙丘的迎风坡一般都较缓,背风坡较陡。据此结合图示的指向标分析可知,该沙丘所在区域盛行风的风向为东南风,C正确。24.B【解析】结合上题可知,形成该沙丘的主风向为东南风,图中的甲乙位于东南风的迎风地带,以侵蚀作用为主,A错误,B正确;丙位于背风坡,以堆积作用为主,C错误;丁处于新月形沙丘的背风地带的翼部,处于向内涡流经过地带,以搬运、吹蚀作用为主,D错误。25.D【解析】新月形沙丘是移动沙丘,排除A、B;甲到丁的剖面实际上是指从新月形沙丘的迎风地带到背风地带的剖面,该类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顶部最陡。盛行风携带沙源遇到灌丛等阻碍物时会堆积,故沙源会在风力遇阻前缘最先堆积,符合此形成规律的剖面是D图。26.D【解析】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而这种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贵高原地区,D正确。27.C【解析】甲处为石钟乳、乙处为石笋、丙处为石柱,C正确。28.A【解析】读图可知,该地有地下溶洞、地下暗河等,可以判断为喀斯特地貌,A正确。29.A【解析】由上题可知,该地貌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洼坑是厚厚的石灰岩层被流水溶蚀加剧的过程。观察四幅图,图①和图②中均有地下溶洞,区别在于图①中的溶洞受溶蚀进一步扩大,且裂隙进一步发育,落水洞连通溶洞顶部,故先②后①;图③和图④中溶洞顶部均塌陷,应发生在溶洞进一步扩大、落水洞发育之后;再区别图③和图④,图④中溶洞空间更大,且顶部受风化侵蚀,岩石剥落,故先③后④。综上所述,喀斯特洼坑的形成过程是②①③④,A正确。30.C【解析】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质量主题年活动
- 武术教练员培训
- 环境施工安全教育培训
- 医院检验科年终总结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 中国商业伦理学:全球视野与本土重构
- 【课件】Unit+3+SectionB+Reading+plus课件+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高中语文散文部分第1单元黄鹂-病期琐事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 ADK广告东南菱利全新上市整合传播建议案
- Windows Server网络管理项目教程(Windows Server 2022)(微课版)5.4 任务3 配置客户端访问web和ftp站点
- 期中测试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 课件:《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第十五讲:新时代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 GB/T 44311-2024适老环境评估导则
- 苏教版(2024新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教育行业数字化转型
- 2024年西安市政道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近三年任教学科学生综合素质情况
- 医疗设备采购 投标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
- 《安徒生童话》读书分享名著导读ppt
-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精选试题含答案
- 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2017年修订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