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训练卷:物质的构成 (含答案)_第1页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训练卷:物质的构成 (含答案)_第2页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训练卷:物质的构成 (含答案)_第3页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训练卷:物质的构成 (含答案)_第4页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训练卷:物质的构成 (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质的构成考点一:原子的结构1.紫薯中含有被誉为“抗癌大王”的硒元素。已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相对原子质量为78,则硒原子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之差为()A.10 B.34 C.44 D.782.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阳离子的是()3.如图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钠原子得到电子变成钠离子B.氯原子形成氯离子时,质子数发生了改变C.该变化过程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发生了改变D.生成的氯化钠固体中,离子是静止不动的4.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1)如图为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1\*GB3①1中,属于阳离子的是(填标号,下同),属于同种元素的是,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②图2为镓(Ga)原子结构示意图,X的数值为;“38”指的是;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填离子符号)。

(2)图3是氢分子(H2)和氧分子(O2)运动的示意图。=1\*GB3①A、B和C

中,通过比较(填标号),能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②从图中可知,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有关。

③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考点二:分子与原子1.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水银温度计的指数原理是温度升高分子间间增大B.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C.在无外力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面上移动,是由于分子运动D.1L大豆与1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隙2.下列对宏观和微观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可以用高锰酸钾来加热分解制取氧气,是因为高锰酸钾中含有氧气分子B.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变大,是因为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后,水分子变大了C.夏天汽车轮胎更容易爆胎,是因为夏天天气炎热,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且分子间的间隔增大D.气态二氧化碳变成固态二氧化碳后,其分子不再运动3.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水、氯化钠、铜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如上图,装空气的注射器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C.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D.物质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4.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②表示的是。

(2)铁是由构成的。5.氨水是氨气(化学式为NH3)溶于水后形成的,是一种常见的实验药品,它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1)氨水中的哪种物质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探究方案如下(请填写表中的空白):(2)有人认为该同学的探究不严密,应补充的实验是向酚酞溶液中滴加水,证明水能否使酚酞变红,你认为该补充实验有无必要?(填“有”或“无”).

(3)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1\*GB3①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10~15滴).A的名称是.

②实验中可以观察到:酚酞试液从往依次变红,这说明了.(用分子的观点解答)

③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

④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口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6.为探究微粒的性质及影响因素,小然同学进行如图1下列实验:实验一:如图甲,烧杯B中加入20mL蒸馏水,并滴入2-3滴无色酚酞试液;往小试管中加入5mL浓氨水并置于烧杯A中,再用一个大烧杯将A、B罩在一起.

(1)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B中溶液的颜色逐渐由无色变成红色.

(2)该现象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的性质,请你简述烧杯B中酚酞溶液变色的原因.

实验二:先往图乙装置烧杯A中装入30℃蒸馏水20mL,往图丙装置烧杯A中装入70℃蒸馏水20mL,再进行实验(乙、丙装置其余操作同实验一).实验时发现乙装置烧杯B中溶液颜色完全变化的时间比丙装置的时间长.

(3)该实验研究对微粒运动快慢的影响.

(4)根据实验二的现象,小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三:如图2所示,小然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水,并向水中放入一块蔗糖,然后在容器外壁沿液面划一条水平线.

(5)小然用玻璃棒搅拌,过一会儿发现糖块溶解,则现在的液面比原来划的水平线(填“上升”或“下降”)了.请你解释这一现象其中的原因.考点三:元素1.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铈属于非金属元素B.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C.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D.铈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582.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A.Z形成的离子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B.核外电子数:X=YC.Y和Z处于同一周期D.核电荷数Z>Y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B.图1实验活塞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最终停在1刻度处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D.图2实验酚酞试液由试管口到试管底部依次变红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依据。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B.碳、氮、氧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C.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D.氮原子核外电子数是75.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①所示原子结构示意图;第14号元素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氯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3)②所示元素与氯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周期;

(5)每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排列所遵循的一条规律是。参考答案考点一:原子的结构1.紫薯中含有被誉为“抗癌大王”的硒元素。已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相对原子质量为78,则硒原子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之差为()A.10 B.34 C.44 D.78【答案】A2.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阳离子的是()【答案】A3.如图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钠原子得到电子变成钠离子B.氯原子形成氯离子时,质子数发生了改变C.该变化过程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发生了改变D.生成的氯化钠固体中,离子是静止不动的【答案】C4.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1)如图为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1\*GB3①1中,属于阳离子的是(填标号,下同),属于同种元素的是,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②图2为镓(Ga)原子结构示意图,X的数值为;“38”指的是;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填离子符号)。

(2)图3是氢分子(H2)和氧分子(O2)运动的示意图。=1\*GB3①A、B和C

中,通过比较(填标号),能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②从图中可知,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有关。

③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答案】(1)①B;

AC;AD;②18;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原子序数等合理答案);Ga2+;

(2)①BC;

②分子的种类(大小、体积);③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或其他合理答案,但要有高低温的比较)。考点二:分子与原子1.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水银温度计的指数原理是温度升高分子间间增大B.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C.在无外力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面上移动,是由于分子运动D.1L大豆与1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隙【答案】C2.下列对宏观和微观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可以用高锰酸钾来加热分解制取氧气,是因为高锰酸钾中含有氧气分子B.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变大,是因为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后,水分子变大了C.夏天汽车轮胎更容易爆胎,是因为夏天天气炎热,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且分子间的间隔增大D.气态二氧化碳变成固态二氧化碳后,其分子不再运动【答案】C3.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水、氯化钠、铜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如上图,装空气的注射器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C.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D.物质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答案】A4.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②表示的是。

(2)铁是由构成的。【答案】(1)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即①表示原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即②表示分子;

故填:原子;分子;

(2)铁是金属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故填:铁原子。5.氨水是氨气(化学式为NH3)溶于水后形成的,是一种常见的实验药品,它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1)氨水中的哪种物质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探究方案如下(请填写表中的空白):(2)有人认为该同学的探究不严密,应补充的实验是向酚酞溶液中滴加水,证明水能否使酚酞变红,你认为该补充实验有无必要?(填“有”或“无”).

(3)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1\*GB3①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10~15滴).A的名称是.

②实验中可以观察到:酚酞试液从往依次变红,这说明了.(用分子的观点解答)

③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

④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口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答案】(1)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结论将浸有酚酞溶液的滤纸润湿后滤纸变红(2)无;

(3)①胶头滴管;

②右,左,氨分子不断运动(或氨分子运动到滤纸上,使酚酞溶液变红);

③反衬作用(或衬托、对比等);

④氨水和酚酞试液的位置滴加错了.6.为探究微粒的性质及影响因素,小然同学进行如图1下列实验:实验一:如图甲,烧杯B中加入20mL蒸馏水,并滴入2-3滴无色酚酞试液;往小试管中加入5mL浓氨水并置于烧杯A中,再用一个大烧杯将A、B罩在一起.

(1)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B中溶液的颜色逐渐由无色变成红色.

(2)该现象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的性质,请你简述烧杯B中酚酞溶液变色的原因.

实验二:先往图乙装置烧杯A中装入30℃蒸馏水20mL,往图丙装置烧杯A中装入70℃蒸馏水20mL,再进行实验(乙、丙装置其余操作同实验一).实验时发现乙装置烧杯B中溶液颜色完全变化的时间比丙装置的时间长.

(3)该实验研究对微粒运动快慢的影响.

(4)根据实验二的现象,小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三:如图2所示,小然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水,并向水中放入一块蔗糖,然后在容器外壁沿液面划一条水平线.

(5)小然用玻璃棒搅拌,过一会儿发现糖块溶解,则现在的液面比原来划的水平线(填“上升”或“下降”)了.请你解释这一现象其中的原因.【答案】实验一:氨水呈碱性,滴入酚酞显红色,因为浓氨水在小试管中它具有挥发性,氨水分子就会运动到烧杯B溶液里面,酚酞溶液遇到碱性的氨水就会变红.

故答案:不断运动;由于浓氨水挥发,氨分子从小试管中运动到烧杯B中,溶于水后使酚酞变成红色;

实验二: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子的内能越大,运动时候转化为动能越大,速度越快.

故答案:温度;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实验三:开始向水中加入一块蔗糖时,蔗糖还未溶解,液面要上升,所以,在容器外壁沿液面划一条水平线,在原来那条线的上方;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过一会儿,蔗糖分子通过运动,扩散到水中去了,使总体积变小,这是画的水平线比原来水平线降低.

故答为:下降;

构成蔗糖的分子扩散到水中,使总体积变小.考点三:元素1.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铈属于非金属元素B.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C.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D.铈原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