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学习心得范文_第1页
古代汉语学习心得范文_第2页
古代汉语学习心得范文_第3页
古代汉语学习心得范文_第4页
古代汉语学习心得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第第页古代汉语学习心得范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难学的一门,但我们不能谈其色变,由于那是我们的先人留给我们的珍贵的学问遗产。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古代汉语学习心得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古代汉语学习心得范文篇1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瞬就又到了期末了。同时也预示着这一学期古典文学的学习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但古典文学的余音还回旋在我的脑海里。它并将激发我有连续学习的爱好。

悠悠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许很多多珍贵的财宝,让我们去学习,让我们去体会,让我们去了解等等。最主要的还是要了解中国博大精的文化。这样的文化里:有现实的真实再现;有思想上的名家名著;有情感上的真知真谛;有军事上的智谋才能……这些都被后人记录下来,而文学在此就担当了相当的责任和重量。

回溯泱泱历史之海,回顾这一学期老师的授课情景:是我了解了很多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文章:有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有开启浪漫主义诗风的《楚辞》;有教人育人的《论语》;有宏阔豪迈的汉文章《史记》;有嬗变风采的《古诗十九首》;也有建安风骨式的《短歌行》……这样有丰富蕴含的中国史文化,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优势,待到何时,我才能把他们一一了解透呢?

我不仅仅了解了作品,我还了解了很多名人名家。

首先是孔子,名丘,字仲尼。被称为“孔圣人”。同学遍布各地,足有三千,贤者七十。他的教育主见是多学多练多思多问;教育方法上,主见因材施教,采纳启发式,争论式。在办学实践中可做到“有教无类”在古代文学中还要数他编写的《诗经》《尚书》《春秋》和《论语》了。从“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中学到了虚心的态度;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到要不断温习旧学问,得到新理解;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中学到要多读好书,大胆质疑……

接着是屈原。他是位爱国主义诗人,堆起了我国诗歌的其次座高峰。他的精神让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所仰慕,他的“楚辞”也濡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他的精神思想,文学成就都对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对他个人而讲,却是抗争的一生,是失败的一生。他虽然逝世了几千年了他的精神却永垂不朽。因此,我们将每年的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来纪念他。

司马迁,一个天才的史学家,又称“史圣人”。读完他的《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后,我知道了他宏大的志向,坎坷的经受,执着的精神;了解了他创作《史记》以继《春秋》的壮举和专心。他受刑之后仍忍辱著书,评判历史,褒善贬恶。他这种“言必信,行必果,诺必城”的美妙品德值得我们去学习。记忆最深的要数这几句了:“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行胜记,唯倜傥特别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总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是我们学习古典文学所必需具备的。

这一篇篇杰出的作品,这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和人物,无一不是来自文人之笔,正是由于人们的心灵可以在文学的海洋里畅游,人们的思绪可以跨越时空的阻碍,人们的思想可以在此平台日趋完善和理性。

写了这么多比较混乱和无头绪,但我理解的实在少之又少,我盼望老师在授课时能多讲讲有关作家的经受和文学作品看鉴赏,使我们对其有更多的了解。

现在我对文学还没有更多的了解,但我盼望通过文学可以让我充实,令我健壮成长。让我懂得如何去体悟人生和领悟生活。

古代汉语学习心得范文篇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份收获的背后,必是辛勤的耕耘。《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难学的一门,但我们不能谈其色变,由于那是我们的先人留给我们的珍贵的学问遗产。透过她,我们可以去感受先人的爱憎,可以去领悟哲人的思想,还可以去观赏远古的风光……就让我们的思古幽情去穿越一次时空吧,这何尚不是一件幸事呢。

一、学习《古代汉语》的特点

古代汉语是一种定型化的语言,沿用了两千多年,诸子散文,两汉辞赋,历史著作,唐宋古文……这些都在它的范畴之内。毫无疑问,这种语言是我国古代文献资料里使用的一种最基本的书面语形式。在我看来,其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言简意赅。综观我国古代重要典籍,大多由文言写成,而当中很多不朽之作尤其以简约精炼著称,如《诗经》、《史记》。只需作简洁的分析,我们就能发觉其本身就包含着简练的因素:一是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优势,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则比较少;二是古代汉语中多省略。主语、宾语、谓语和介词省略的状况很常见,再加之历代名家多注意锤炼语言,讲求“微言大义”,所以便构成了其严密简洁的风格。

(二)长久不变。以文言为主体书面语的古代汉语在“五四”以前始终被人们世代相传,代代沿用。语言成分基本未变。诸如先秦时期的一些基本句式,常用虚词的用法等都在使用中得到了保存。此外语言三要素中最活泼的词汇,也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在口语的传递过程中,有些词的古义早已消逝,而在古代汉语里却照旧使用。尽管后人也仿照,但当中难免会渗入些许其时的口语,从而给语言带来某些微小的变化。但从总体看来,文言在词汇、语法方面还是保留了它的原始面貌。

(三)言文解构。普遍认为,口语是书面语产生和进展的基础,两者同影响共促进,关系非常亲密。文言形成于先秦口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文言与后世的口语渐渐拉开了距离。从汉魏到明清,由于官方的推行和科举考试的需要,读书人刻意仿照“四书、五经”的语言写诗撰文,以古雅为尚。这样,作为书面语的文言就与人们口头实际用的语言距离越来越大了,造成了言文分别的现象。

(四)久远浅显。时间的久远,导致了口语与这种语言的渐行渐远,从而也益发艰涩难懂。生僻的词语,拗口的句子,加之生疏的典籍制度……这些都多少给学习者带来了难题,给他们在学习中添了不少困难。

二、学习《古代汉语》的重要意义

(一)学习古代汉语,打好古文功底,这不仅是个人文化素养的重要要求,而且,古汉语学问是语文基础学问的重要构成部分,只有扎实、深化地把握它,才能为日后的深造、将来的工作创建良好的条件。文、史、哲诸学科涵盖文学、历史、哲学、思想等诸多方面,这些无一不与历史挂钩,而要了解我国的相关状况,必定要读取古书古文,这些都不言而喻。而即便是自然科学,如建筑、医学、数学、天文、历法、地学等,无一不与它有关。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曾列举了中国在一百多个方面对世界的贡献,并认为有很多古老的创造都源于中国,而全部这些都在我国古代的文物、典籍中得到印证。

(二)离开古代汉语,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这句话对于中文系的同学来说,是感觉深刻的。比较文言和白话,我们都知道,文言是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而白话总共还不到120xx年,这是多么鲜亮的对比啊。因此,我们可以说,纯粹、高雅的汉语语感,其根源就在于文言。文言是白话的奠基石。上个世纪前期,我国文坛“星光”灿烂,大师辈出,如鲁迅、胡适、林语堂、梁实秋、闻一多、老舍、巴金等,都堪称楷模,他们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他们光华四射,文采灼灼,他们风流儒雅,气质非凡,与其说他们是提倡白话文的文学大师,不如称其为熟谙文言的先贤圣人。可时间骤转,到了该世纪后期中国文坛却“风流尽去”,“黯然失色”,再也没有大师群体涌现,即便是仅有的几为大师,却也是前期诞生的,留给我们的,也只有无尽的哀思。积攒了千年的珍宝,顷刻间就被全盘否定了,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三)学习古代汉语,有助于把握古代优秀文化,提高道德修养,坚决民族自信念,增加社会责任感。伟人毛泽东说过:“清理古代文化的进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是进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念的必要条件。”(《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合订本,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668页)理所当然地,要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就必需学好古代汉语,由于作为古代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了解这些文化,必需具备阅读古代资料的力量。因此,我们只有学好古代汉语,才能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熟悉我们民族的过去,并进一部展望美妙的将来。

(四)学习古代汉语,有助于加强同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的联系,增进思想文化的沟通,为推动现代化建设与促进国家做出贡献。这是毋须置疑的。据悉,此前曾有报道称,教育部门和专家正在设想,把一些常用字回归繁体形式,渗入中学校基础教育之中,这也算是重视古代汉语教学的一种体现吧。

由上述几方面,我们可以这么说,我们需要古代汉语,我们需要学好古代汉语。而这些都是特别必要的,尤其是中文系的同学。但是,我们怎样施行古汉语学习呢?

三、学习〈古代汉语〉的方法

鉴于《古代汉语》的难学性,下面我就班门弄斧,说说我的《古代汉语》的学习阅历。

(一)我们都知道,人们做某件事,不外乎两种缘由:一是为了完成任务,二是对该事情感爱好。由此,我们不难清晰,前者是被动的,故而态度是消极的,所以对其结果仅满意于完成任务,达到要求;而后者则相反,由于他感爱好,所以首先表现在态度上的是主动投入、热忱参加,理所当然的,对于结果,他们则期盼着“更上一层楼”。经过对比,我们毫不讳言: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古汉语学习也是如此。因此,学习者肯定要多方面的激发自己的学习爱好。

(二)初接触《古代汉语》,要首过繁体关。当遇到不熟悉的字的时候,先标出来,再查《古代汉语词典》。肯定要弄懂字的意思,才可能更好的理解课文。由点到面的学习。

(三)课文中的精读部分,肯定要理解;要求背诵的,也要尽力背一背,最好是背过。古人不是有诗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吗?

(四)在读课文中,有许多精读的部分,必需要求理解,可由于时间有限,又不能一点一点地渐渐理解,所以我从网络里查了许多资料“速食”。比如从百度上搜“逍遥游”,就会消失许多相关信息。为了节省时间,我只看译文,然后结合译文再看课本上的解释,有与网络上不同的观点,再认真体会一下,用自己的思想来作自己认为更合理的解释,切忌照本宣科。

(五)语法部分也要仔细研读。尤其是对不懂的部分仔细研读。不懂装懂永久饭桶。只要下苦心读了,肯定会懂。

(六)另外,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的产生和进展给我们的教学供应了极大的便捷,古汉语教学也应借这“东风”长同学的爱好。我们可以把声音、影象等融入其中,实行电化教学,比如,一部《荆轲刺秦王》,便有助于我们更加形象而生动地接触该故事,从而激发同学参加的乐观性和学习的主动性

怎样学好古汉语,这是一个特别简单的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对此早有讨论。在这里,我不敢班门弄斧,但是,较之他们而言,我强调爱好的作用,应当说,它所起的作用是任何人也无法忽视的。我信任,幻想是种在心里的,不管是否有力量实现,不管你的机会是多么的渺茫,只要有百分之一的盼望,就要去做百分之百的努力。学习没有捷径,我们靠得是实力。要信任天道酬勤,有志者肯定会事竟成的。引用乐逍遥文章里的一句话:往往最无望的时候,可能距胜利只有一步之遥;熬过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就能看到东方冉冉升起的太阳…

古代汉语学习心得范文篇3什么是古代汉语?

顾名思义,就是古代汉族人民的语言,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口语和书面语之分。古人的口语是怎样的,我们已无法了解其面貌。今日,我们讨论古代汉语,只能依据有文字记载的书面语。古代书面语的状况怎样呢?请看下面两段材料: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谐,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经》孔子徒弟,姓曾名参,根前奉侍来。孔子说:“在先的圣人有至好的德,紧要的道理。以这个勾当顺治天下有(蒙古语助词,相当于”啊“)。百姓每(们)自然和顺有。上下人无怨心有。你省得(懂得)么?”曾子起来说道是:“我不省得,怎知道着(呢)?”孔子说:“孝道的勾当是德行的根有。教人的勾当先以这孝道里生出来。”———贯云石《孝经直解》上面所引的第一段材料是用文言文写成的《孝经》的原文。其次段是元代大臣贯云石解释《孝经》的“白话讲章”。

当时元代皇帝读不懂《孝经》,便由精通汉文的大臣用当时的口语作解释,写下来便成了一篇反映当时口语的白话文。可见,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还有文言和白话两个系统。古代汉语要讨论的主要不是古白话,而是文言文。

文言文是怎样形成的呢?它和口语的关系怎样呢?文言文最初与口语较为接近,后来同口语渐渐脱节,并形成一套较为定型的词汇,语法系统。口语在不断进展变化,而文言则处于相对凝固的状态,但它又不是一层不变的。尤其是秦汉以后的作家在仿照先秦经典作品进行写作时,他们不能不受当时口语和民间创作的影响,不断给文言增加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从而使文言也有所进展和变化。所以我们说,文言文是以先秦的口语为基础,经过较多的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上古汉语的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照它所写的种类作品的语言,如诸子百家、《史记》、《汉书》、《唐宋八大家、桐城派等等,都是古文言实际应用的范例。直到“五四”运动,文言文才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被现代白话文所取代。

因此,一般把“五四”时期定为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分界限。

为什么古代汉语讨论的对象重点是文言文,尤其是先秦两汉散文,而不是古白话呢?这是由于在我国漫长的社会进展中,文言文担负了记录、传播、积累祖国文化遗产的任务,历代很多宏大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都曾使用这种语言,并且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今日我们要继承这笔遗产,就必需有阅读古书的力量。因此,我们学习和讨论古代汉语,自然重点是文言。从殷周到清末,文言尽管有所变化,但其基本词汇、结构和表达方式早在先秦两汉时代已基本定型,并且创作了很多典范的文言作品。因此,可以就只要能读懂先秦两汉典型的文言文,就能读懂其后大多数文言文,算是学好了古代汉语。

什么是古白话呢?古白话是唐宋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书面语。如唐代的变文,敦煌通俗文学作品,宋人话本,金元戏曲,明清小说等都是古白话的代表。古白话虽说是白话文,但不同于我们今日所说的白话文,一般都是以口头语为基础而夹杂一些文言成分。即使是口语,由于区域性和时代性的差异,今日读起来也不那么简单,因此,我们称之为“古白话”(学术界一般把从晚唐五代开头直至“五四”时期形成的古白话称作近代汉语)。古白话上承古代汉语,下接现代汉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假如不把古白话弄清晰,那就不能说对古代汉语有了全面的熟悉。因此,讨论古代汉语也应当重视对古白话的讨论。但古白话与文言文比较而言,它究竟离现代汉语近一些,总体难度小一些,况且古白话使用范围大致限于唐宋以后的俗文学作品,可以不作为我们学习讨论古代汉语的重点。前人是怎样讨论古汉语并有些什么贡献呢?古汉语从它产生开头,就有人对它进行讨论,但真正作为一问学问,还是从开头的。我国传统语文学有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统称为“学校”。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依据王力先生的说法,从汉代至清代,古汉语讨论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汉初到东晋末,是语义讨论阶段,即偏重文字训诂的讨论。由于汉代崇尚儒术,提倡读经,每一个儒生都要求具有阅读古书的力量,自然对语义的讨论就比较重视,其代表作品是《尔雅》、《方言》、《说文解字》和《释名》。这一时期,为了读经的需要,还消失了很多经学大师,最闻名的经学大师郑玄,他对《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所作的注,对后世也有巨大影响。从南北朝到明末是音韵讨论阶段。南北朝以后,诗律学兴起,于是讨论韵律和节奏成了当时的“热门”。南朝沈约著《四声谱》,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意识到汉语里有四声并把这种熟悉运用到诗律的实践上。这一时期,韵书已开头消失,隋代陆法言的《切韵》,是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一部韵书,它在汉语史上有极重要的地位,依据《切韵》语音系统,可以上推古音,下考今音。从十三世纪开头,音韵讨论主要集中在北方话语言方面。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是为北曲创作需要而作的,它是现代汉语一般话的重要历史文献。从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清初到太平天国)是汉语讨论的全面进展阶段,也是最有成果的阶段,清统治者严峻钳制思想,一般学者被迫离开现实而从事古书的整理与考证,汉语的古音和古义讨论在这一时期有许多创造。《说文》之学,此时最盛。段王裁、桂馥、王筠、朱骏声是最闻名的《说文》四大家;高邮五氏父子王念之、王引之虽不以《说文》名家,其成就却在《说文》四家之上;此时在古音方面,特殊是古韵讨论,获得了空前进展,顾武、江永、戴震、段五裁、孔广森、王念孙、江有浩、章炳麟、黄侃等都有卓越成就。

此外,以讨论金文和甲骨文为主的古文字学也开头也新局面。吴大、孙诏让、罗振、王国维郭沫若都是讨论金文和甲骨文的名家。字典编纂也有很大进展,如《康熙字典》、《佩文韵府》、《统籍纂诂》等均是集大成的辞书。语法作为中国语文讨论中心的一门新兴学问,此时也有了开创性的进展。马建忠的《马氏文通》首先创立了一些语法术语并分别了词类,成为汉语语法学的奠基人。

综观我国传统的古汉语讨论,内容相当丰富,成就也很显著,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几百种,汉语讨论的专著,积累了很多阅历,这是一笔珍贵的遗产。尽管如此,我国传统的汉语讨论基本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发达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历来“学校”总是经学的附庸,基本上以经字为中心,因而在讨论方法和讨论对象方面,普遍存在重古轻今、重通语轻方言、书面语轻口语的现象,这就必定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建国后,王力先生在高校中文课程中首倡开设《古代汉语》课程,从今,全国各高校相继响应,并成立了全国性的有关汉语讨论的学会和特地讨论机构。在古汉语讨论领域,人才辈出,著作如林。这一切都给我们古汉语的学习和讨论供应了良好的条件。对于一般实学者来说,怎样学习才能费劲较少,而收获较大呢?学习古汉语不同于学习外语,古今汉语有很多相同的地方,这是有利条件。但是,古汉语(这时主要指文言文)究竟是过去时代一种比较古奥难懂的书面语,不下苦功是学不好的。要说“诀窍”和“捷径”,很好总结前人的阅历,避开走弯路,并充分利用现在讨论成果和有利条件,那么以较短的时间有效地把握古汉语还是可能的。

详细地说,就是要做到感性与理性、范文与规律相结合的方法,即阅读肯定数量的典范的文言文,自觉地把握最低限度的常用词和最基本的文言文规律学问,这几个方面结合起来,相互补充和协作,就能较快学好文言文。六十年月王力先生编的《古代汉语》,实行文选,常用词,通论三结合的体系,就是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体系。实践证明,这是学习古汉语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好方法。学习古代汉语为什么要读文选呢?

由于学习古代汉语,目的是为了读古书,文选是古书的举例,是文字、音韵、词汇、语法等各种古汉语学问的综合体现。不读文选,不仅学问不能把握,而且也很难提高阅读古书的力量。

那么,阅读文选要留意些什么呢?首先要着眼于语言,不要着眼于文学。如《论语、侍坐章》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作为文学作品,在了解文句以后,要着重领悟这几句描写了怎样的情境,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情趣、爱好和态度等,作为古汉语材料,则要求切实弄懂“鼓”、“瑟”、“希”、“铿”、“尔”、“舍”、“而”、“作”这些词的古今意义和用法,如不切实弄懂,就没有达到古汉语学习的要求。要逐字逐句读,不能整个吞枣,望文生义。如前例,按古汉语的学习要求,应当懂得,“鼓”原是名词,这里用作动词,但不能作“敲打”解,而应作“弹奏”解,由于“瑟”不同“鼓”,是一种拨弦乐器,“希”同“稀”,这里不能解释为“稀有”,而是指瑟的声音慢慢减慢减弱,接近尾声。“尔”是助词,用在象声词“铿”的后面,开窍推瑟发出的声音。象声词或形容词后加“尔”或“然”都是同一种构词方法。“作”一般作“劳作”解,这里用的是本义,作“起来”解,即“起身”。

“而”是连词,连接“舍瑟”和“作”两个动作,但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偏正关系。读文选就应当这样一字一句,细细比较推敲。当然不是每一句都要平均用力,可以有重点有一般,但必需有这样仔细认真的态度。还要留意常用词和特别句式。如《左传、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对于这段话中的“晋侯”、“秦伯”、“郑”、“楚”、“函陵”、“汜南”等人名,爵位、国名、地名等只要一般了解即可:“晋侯秦伯围郑”这样的句式古今也一样,不必多花力气。面对于“以”、“其”、“于”、“贰”、“军”这些常用词的意义或用法则必需把握,对于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无礼于……”、“贰于……”这样的句式,也应当留意比较、分析。“无礼于……”或“贰于……”句式虽然相像,但表达的意义则不完全相同。“无礼于晋”是指对晋国无礼,“贰于楚”则不是对楚有二心,而是指表面上跟晋好,实际上向着楚。要熟读成诵。古汉语在用词造句等很多方面与现代汉语不同,它有一套特别词汇,句式和修饰手法,而这些都已成为过去时代的书面语。

要真正熟识古汉语,把握古汉语的微妙差别,最好的方法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读,读熟,有些片断要能够背诵。假如有十几篇,几十篇古文读起来琅琅上口,烂熟于心,那对古汉语中一些常见的句式,常规的实词、虚词、如“之乎者也”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