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_1建设项目名称海南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项目项目代码建设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建设地点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镇区东侧海域地理坐标(109度58分51.407秒,18度25分14.315秒)建设项目行业类别五十、社会事业与服务业114公园(含动物园、主题公园;不含城市公园、植物园、村庄公园);人工湖、人工湿地;其他公园13876.32m2建设性质□技术改造建设项目申报情形首次申报项目□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部门(选填)陵水黎族自治县行政审批服务局项目审批(核准/10005.76环保投资(万元)523.56环保投资占比(%)5.13施工工期9个月是否开工建设否□是专项评价设置情况无规划情况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情况无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符合性分析无其他符合性分析1.1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的符合性分析1.1.1项目所在海域海洋功能区划本项目位于海南省陵水县新村镇境内的新村潟湖(港)北部。根据《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岛保护专篇),项目用海区所在海域为最新岸线修测后所重新划分为的海域,目前的海洋功能区划还未包含本项目的用海范围。因此本项目引用相邻的海洋功能区,根据海洋功能区划分布图,项目相邻的功能区为新村农渔2业区(A1-14)(详见附图1),因此按照周边相邻海洋功能区划进行符合性分析。根据已获得国务院批复的《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岛保护专篇,项目临近海域的海洋功能区划为“新村农渔业区”。本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的符合性分析主要从用途管制要求、用海方式、海域整治要求和环境保护要求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1)与用途管制要求的符合性分析新村农渔业区用途管制为“主导用海类型为渔业基础设施用海和开放式增养殖用海,主要为新村渔港建设用海、新村避风锚地用海和增殖用海,合理规划渔业生产和防灾减灾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建设,保证渔船停靠、装卸作业和避风所需海域;兼顾交通运输和旅游娱乐用海,适度开展休闲渔业活动,经科学论证,可适度建设旅游及港口设施;规划船舶航行通道,注意交通安全”。项目用海类型为“旅游娱乐用海”之“旅游基础设施用海”,用海方式为“构筑物用海”之“透水构筑物”,项目的建设将推动休闲渔业产业化、品牌化发展,丰富旅游项目开发,创造就业机会,将有效的实现渔村美丽繁荣和渔业就业增收,这不仅是合理规划渔业生产的需要,也是防灾减灾和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因此,本项目用海与《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岛保护专篇对新村农渔业区用途管制要求是相符合的。(2)与用海方式的符合性分析新村农渔业区用海方式为“限制改变海域自然属性,围填海须与港湾综合整治相结合,不得减少潟湖的纳潮量,不得影响附近海域的海草生态环境”。本项目属于生态型社会公益性项目,主要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和管护设施,基础采用桩基结构,用海方式为透水构筑物用海,建设内容有木栈道、木平台、观鸟廊、观鸟屋等不改变海域自然属性,基本也不会对当地海域的水动力、泥沙冲淤环境造成影响,故而不会减少潟湖的纳潮量,也不会影响附近海域的海草生态环境。因此,本项目用海与《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岛保护专篇对新村农渔业区用海方式是相符合的。(3)与海域整治要求的符合性分析新村农渔业区海域整治要求为“对港湾海域进行整体整治与开发规划,适当开展海洋生态观光和休闲渔业活动,保护海洋环境”。本项目在保障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开展合理利用,实现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为湿地公园如期通过国家级验收、打造成集湿地保护、科普宣教、生态观光和生态文化体验为一体的重要基地,成为我国热带海岸澙湖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恢复典范。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将渔业与休闲娱乐、观赏旅游、生态建设、文化传承、科学普及、餐饮美食及周边产品开发有机结合,向社会提供满足人们休闲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因此,本项目用海与《海南省3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岛保护专篇对新村农渔业区海域整治要求是相符合的。(4)与重点保护目标管理要求的符合性分析新村农渔业区的重点保护目标管理要求为“保护潟湖及海草其生态系统;保护渔业资源;保护渔港着锚底质环境;保护航道”。根据现场勘查和海草调查结果,海草主要分布在新村港内,项目用海区现状为滩涂,无海草分布﹔项目施工期产生的悬浮泥沙在局部范围内扩散,施工期和运营期固废和污水托后方陆域进行收集处置,不排入海中;不会对海洋环境质量产生影响。同时加强船舶溢油事故的防范。在此基础上,本项目用海与《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岛保护专篇对新村农渔业区重点保护目标管理要求是相符合的。(5)与环境保护要求的符合性分析新村农渔业区的环境保护要求为“渔港港区执行不劣于三类海水水质标准,二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二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其它海域执行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根据现状调查,本项目所在海域调查期间所有站位各因子均符合海洋功能区划要求的相应海水水质标准要求。调查海域的表层沉积物中铜、铅、锌、镉、铬、汞和砷均符合调查海域海洋功能区划的相关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部分站位由于来往船舶停靠及运输造成有机碳、硫化物、石油类轻微超标。此外,建设单位在施工期应保证施工废水在经沉淀池处理后用于道路洒水,运营期产生的固废及污水依托后方陆域进行收集处置,不排入海中,不会对海洋环境质量产生影响。因此,本项目用海与《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岛保护专篇对新村农渔业区环境保护要求是相符合的。综上所述,本项目用海符合《海南省总体规划(2011~2035)》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岛保护专篇。1.2与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生态保护红线专篇的符合性根据《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及海南省“多规合一”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发布的《2021年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项目科普馆、硬质广场、生态停车场、游客中心占用海南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一般控制区;码头、木栈道、木平台、观鸟屋、观鸟廊和凉亭等占用海南省海域生态保护红线一般控制区,详见附图2。根据《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准入管理规定(2021年修订)》,生态保护红线划分为按照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和其他区域进行差别化管控。其他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地一般控制区、未划入自然保护地的红树林湿地和经评估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生态环境极敏感脆弱或者潜在重要生态价值的区域。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经依法批准的科学研究观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允许的活动除外;其他区域严格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仅允许开展适度的参观旅游和相关的必要公共4设施建设、经依法批准进行的非破坏性科学研究观测和标本采集等有限人为活动。对生态保护红线内的人为活动实行准入目录管理,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准入目录,由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执行。对于准入目录以外,确需占用生态保护红线的项目,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办理。目前,海南省现行红线主要参考2021版红线范围。根据《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准入管理目录(修订)>的通知》(琼办发〔2022〕31号),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内其他区域准入目录的项目类别见表1.2-1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准入管理目录(摘录)项目类别项目类别不破坏生态功能的适度参观旅游和相关的必要公共设施建设(1)利用现有闲置房屋改造建设民宿(不扩大现有建设用地规模);(2)标识标牌、旅游骑行道(宽度不大于3米)、步道(宽度不大于2米)、栈道(宽度不大于2米)、观景台、景观雕塑(水平方向的投影面积不大于100平方米)、生态停车场、公共厕所、休憩休息设施,其他通过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适度参观旅游和相关的必要公共设施建设;(3)污水处理、垃圾储运、公共卫生设施,供电、供气、通信、供(排)水设施,安全防护、应急避难、医疗救护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碑、界桩、宣传牌等属于准入目录的标识牌;建设的巡护道宽3m,生态步道宽1.8m,木栈道宽2m,满足准入目录旅游骑行道(宽度不大于3米)、步道(宽度不大于2米)、栈道(宽度不大于2米)等的要求;生态停车场满足准入目录的生态停车场;生态厕所满足准入目录的生公共厕所;木平台、观鸟廊、观鸟屋属于准入目录中的景观平台;科普馆、科研监测中心和基础建设工程等属于相关的必要公共设施建设,符合管理目录的要求。根据海南省“多规合一”信息综合管理平台查询,项目涉及陆域与海域生态红线,均为一般控制区,项目属于海南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项目,属于开展湿地科普宣教活动,普及湿地科学价值,提升受众湿地与生态保护意识;完善科研监测体系,科学评价澙湖湿地及红树林修复过程与成效,为湿地公园的保护提供支撑;充分利用规划区的澙湖湿地自然资源及文化资源,在保障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开展合理利用,实现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属于符合开展海洋生态观光活动的开发活动,满足《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准入管理目录》内相关规定。因此,符合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生态保护红线专篇的准入要求。51.3与“三线一单”的符合性分析中共海南省委办公厅海南省人民政府于2021年2月10日印发了《中共海南省委办公厅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海南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琼办发〔2021〕7号)。(1)与生态保护红线符合性根据《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及海南省“多规合一”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发布的《2021年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项目占用海南省海域和陆域生态保护红线一般控制区。本项目为生态型社会公益性项目,仅开展适度的参观旅游和相关的必要公共设施建设。施工期严控污染物,在采取有效措施后,对周边生态红线区基本没有影响,项目建设符合生态保护红线的要求。项目建设碑、界桩、宣传牌等属于准入目录的标识牌;建设的巡护道宽3m,生态步道宽1.8m,木栈道宽2m,满足准入目录旅游骑行道(宽度不大于3米)、步道(宽度不大于2米)、栈道(宽度不大于2米)等的要求;生态停车场满足准入目录的生态停车场;生态厕所满足准入目录的生公共厕所;木平台、观鸟廊、观鸟屋属于准入目录中的景观平台;科普馆、科研监测中心和基础建设工程等属于相关的必要公共设施建设,符合管理目录的要求。(2)环境质量底线符合性项目所在区域为环境空气达标区,本项目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施工车辆尾气、扬尘和柴油发电机废气。施工期排放的废气属于移动源产生的污染物无组织排放,排放强度低,经施工期通过四周采取洒水、喷雾易起尘的物料要加盖篷布,控制车速,防止物料洒落和产生扬尘等降尘措施,对大气环境影响程度小。项目营运期大气污染物主要有厨房油烟、汽车尾气及船舶排放的尾气等。项目厨房设油烟净化装置,厨房油烟经净化后通过管道排放,确保油烟达标排放。停车场投入使用后,为了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建设单位应加强停车场周围绿化,保持区块内交通秩序和畅通。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后,停车场汽车尾气一般不会对外环境产生大的影响。柴油发电机仅在施工期停电期间使用,柴油发电机排放废气无组织排放,项目地区地势宽广、开阔,有利于废气稀释扩散,对现状空气质量影响较小。船舶排放的尾气主要采用符合控制区要求的生物柴油清洁燃料,加强维护管理,使设备保持良好状态,减少船舶尾气排放。不会降低现状空气质量水平,项目建设可满足空气质量底线。项目施工废水在经沉淀池处理后用于道路洒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收集外运;运营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隔油池处理后经一体化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用于绿化和冲厕用水,不外排;船舶含油污水统一收集后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符合水环境质量底线。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有正面影响,满足水环境质量底线。项目所在区域执行1类声环境功能区的标准,本项目通过合理安排高噪声设备的使用6时间,减少施工噪声影响时间,禁止夜间施工;合理选择施工机械,尽量选用低噪声机械,加强对施工机械和设备的维修保养,避免因使用的设备性能差而使噪声增加的现象发生等措施减少噪声的产生。本项目产生噪声对周边声环境质量影响较小,且施工噪声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暂时的,随着项目施工结束,施工噪声的影响将不再存在。运营期噪声污染源主要为游客社会噪声和汽车交通噪声,因此应加强管理,采取在区内设置明显标志牌限制车速和禁止鸣笛等措施,减少不利影响。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声环境质量底线要求。建筑垃圾应有步骤搬运或堆存,严禁乱堆乱放,要及时运出,其中金属、包装材料等废弃物回收利用,其他建筑垃圾由依法取得《建筑垃圾运输许可证》的单位清运至有关部门指定的建筑垃圾堆填地点处置;危险废物经收集后暂存于危废间,委托资质单位定期清运处理;施工队伍的生活垃圾要及时收集到指定的垃圾箱(筒)内,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运营期工作人员、游客生活垃圾依托景区设置的垃圾收集设施,由环卫部门收集后分类打包,一日一清,运送出园处理,严禁随意丢弃;船舶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接收处理。满足生态的环境质量底线。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符合环境质量底线要求。(3)资源利用上线符合性项目用地的土地性质为城镇建设用地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不会改变当地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本项目用海面积为构筑物用海,既满足集约、节约原则又能满足本项目运营需要,项目资源消耗量相对区域资源利用总量较少,消耗水、电等资源较小,满足资源利用上线。本项目不使用高能耗设备,不需要消耗煤、石油等常规能源;因此本项目符合资源利用上线要求。(4)准入清单符合性①与《关于海南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琼办发〔2021〕7号)相符性分析项目位于海南省陵水县南部海岸的新村潟湖(港)北部,根据“中共海南省委办公厅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海南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可知,项目选址属于优先保护单元和一般管控区。在优先单元和一般管控区要求上,全省总体生态环境管控要求详见下表。表1.3-1全省总体生态环境管控要求环境管控单元类型全省总体生态环境管控要求本项目情况是否符合优先保护单元以生态环境保护优先为原则,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严守本项目选址位于海南省陵水县南部海岸的新村潟湖(港)北部,根据达标区查询可知,项目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达到相关标准,同时根据声环境现状监测可知,声环境满足质量标准;项符合7生态环境质量底线,确保生态环境功能不降低。目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及餐厨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与其他废水一同排入自建污水处理站;食堂油烟采取相应的废气质量措施,确保大气污染物达标排放一般管控单元执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重点加强农业面源、城镇生活污水等污染治理。本项目为生态型社会公益性项目,项目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均妥善处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符合表1.3-2五大片区(北部片区)生态环境管控要求片区生态环境管控要求本项目情况是否符合片区三亚、乐东、陵水 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在三亚市、陵水县建设跨区域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城镇新建排水管网实行雨污分流。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推进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净化。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加快推行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强化施工和道路扬尘管控。优化水资源配置,改善供水条件,提高供水保障水平,保证高峰期用水需求。禁止明显破坏生态环境的建设活动。扎实推进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实施严格的围填海总量控制制度和规范审批程序,除国家和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民生项目和重点海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本项目为生态型社会公益性项目,主要建设湿地公园配套基础设施。不属于破坏生态环境的建设活动;项目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经垃圾桶分类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进行处理;项目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及餐厨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与其他废水一同排入自建污水处理站;不涉及围填海。符合②与《海南省生态环境准入清单》(2021版)相符性分析根据《海南省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本项目游客中心、停车场、硬质广场涉及陵水黎族自治县重点保护护单元2(ZH46902820002观鸟屋、观鸟廊、海笠亭等建筑涉及陵水黎族自治县优先保护单元10(ZH46902810010)。本项目海域段与“海南省生态环境准入清单(2021年版)”管控要求符合性分析详见表表1.3-3本项目陆域段与“海南省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符合性分析环境管控单元编码ZH46902810010管控单元分类陵水黎族自治县优先保护单元10管控维度管控要求本项目落实情况空间布局约束1.执行生态空间(陆域生态保护红线、海岸带自然岸段、海岸带自然岸段生态缓本项目为透水水构筑物用海,主要开展海上休闲渔业活动,符合管控要求。项目施工废水在经沉淀池处理后用于道路洒水,生8冲、一般生态空间、生物多样性维护、海岸防护)普适性管控要求。2.执行水环境(高功能水体)普适性管控要求。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收集外运;运营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隔油池处理后经一体化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用于绿化和冲厕用水,不外排;船舶含油污水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不外排。符合管控要求。环境管控单元编码ZH46902820002管控单元分类陵水黎族自治县重点管控单元2管控维度管控要求本项目落实情况空间布局约束1.执行水环境(城镇生活污染重点管控区)普适性管控要求。2.执行大气环境(受体敏感重点管控区)普适性管控要求。3.执行自然资源(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普适性管控要求。4.重点加强油气储运VOCs排放管理,加强油气回收。全面实施城镇燃气工程建设。项目生活污水近期经化粪池处理后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回用至园区绿化,船舶生活污水及船舶含油污水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不外排。符合管控要求。大气经在严格落实本环境影响报告表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及生态保护措施的基础上,本项目施工及运行过程中不会对项目所在地大气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根据上表分析可知,本项目能够满足“海南省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管控要求。1.4与陵水黎族自治县“三线一单”的符合性分析根据陵水黎族自治县生态环境局于2021年6月30日印发的《陵水黎族自治县“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儋委办发[2021]42号),本项目应严格执行《陵水黎族自治县“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儋委办发[2021]42号)附件2中表1“全县总体生态环境管控要求”和表2“三大片区生态环境管控要求”。本项目陵水黎族自治县优先保护单元和重点管控单元,涉及陵水黎族自治县的生态环境管控要求,具体管控要求见下表1.4-1。1.4-1项目所在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单元管控要求一览表环境管控单元类型管控要求相符性优先保护单元以生态环境保护优先为原则,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严守生态环境质量底线,确保生态环境功能不降低。在严格落实本环境影响报告表中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及生态保护措施的基础上,本项目施工及运行过程中不会对项目所在地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且项目实施不会突破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底线;同时,本项目施工及运行过程中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确保将项目建设及运行过程中对项目所在地的生态环境影响降到最低。9重点管控单元根据现状环境质量是否达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与需求、可能面临的环境压力等因素,制定差别化的生态环境准入要求,从区域污染物削减/替代、限制/禁止开发建设活动、污染源控制、环境风险防控等方面提出要求。在严格落实本环境影响报告表中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及生态保护措施的基础上,本项目施工及运行过程中均不对外排放污染物,且不会对项目所在地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片区生态管控要求大气环境布局敏感重点管控区禁止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和低端制造业。严格控制工业发展,引导槟榔加工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和绿色转型升级。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加快推行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强化施工和道路扬尘管控。优化水资源配置,改善供水条件,提高供水保障水平,保证高峰期用水需求。优化城镇供水布局,加强城镇节水,提升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率,加强非常规水源利用。禁止明显破坏生态环境的建设活动。实施严格的围填海总量控制制度和规范审批程序,除国家和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民生项目和重点海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外,严禁围填海。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到2022年所辖范围内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本项目用海方式为透水构筑物用海,既不会改变海域自然属性,也不涉及围填海,不会对当地海域的水动力、泥沙冲淤环境造成影响。不属于破坏生态环境的建设活动,因此符合片区生态管控要求项目位置项目位置1.4-1项目与陵水黎族自治县“三线一单”关系图1.5与《海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符合性分析根据“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琼府办〔2021〕36号)”,海南省政府印发《海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要坚持高质量引领,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坚持高效能降碳,主动落实“双碳”目标;坚持高协同联动,建设陆海统筹保护发展实践区;坚持高精准治污,打造环境质量全国“标杆”。其中,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要求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态体系:大力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等现代化产业,建立开放型生态型服务型产业体系。鼓励企业开展绿色设计、选择绿色材料、实施绿色采购、打造绿色制造工艺、推行绿色包装、开展绿色运输、做好废弃产品回收处理,实现产品全周期的绿色环保。实施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梯级利用。推动现有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型转变。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省,促进农业绿色发展转型,鼓励发展生态种植、生态健康养殖,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管理。统筹生态旅游开发与生态资源保护,依托海南特有的热带海岛旅游资源优势,推动生态型景区和生态型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开发建设,构建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为重点、文体旅游和健康旅游为特色的生态旅游产业体系。发展全生物降解、清洁能源装备等生态环保产业,推动低碳循环、治污减排、监测监控等核心环保技术工艺、成套产品材料药剂研发与产业化。本项目为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项目,通过项目相关设施的建设,能够同时统筹生态旅游开发与生态资源保护,推动生态型景区和生态型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开发建设,构建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为重点、文体旅游和健康旅游为特色的生态旅游产业体系,符合《海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相关要求。综上,本项目建设符合《海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1.6与《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符合性分析“十四五”时期,海南省将抓住自由贸易港建设重大战略机遇,以拓展海南经济发展蓝色空间为主题,以海洋科技创新为重要动力,着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统筹海洋生态保护与海洋经济发展、深远海开发与海洋权益维护,加强海洋经济开放合作,提升海洋服务保障能力,初步形成与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现代海洋经济体系,并为中长期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充分履行中央赋予海南“更好服务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重要使命。“十四五”时期,拟构建“南北互动、两翼崛起、深海拓展、岛礁保护”的蓝色经济空间布局;提升两翼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其中南部为:海洋旅游与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包括三亚、陵水和乐东3市县及周边海域,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科技教育创新中心、具有世界竞争力的海洋旅游示范区。陵水县产业发展方向为:重点发展游艇旅游、海岛旅游、海洋信息、水产南繁种业等,打造中国热带滨海养生基地和海洋休闲度假区旅游胜地,创建海洋旅游范例。“十四五”时期将着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提升滨海度假产品质量。加快构建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为重点、文体旅游和健康旅游为特色的海洋旅游产业体系。优化海洋旅游产业布局,升级海口西海岸、三亚亚龙湾、三亚海棠湾、万宁神州半岛-石梅湾、陵水清水湾等典型滨海度假产品质量。在海口、三亚、儋州、琼海等地培育、引进国际滨海度假旅游项目,举办海洋旅游国际论坛,打造大型海洋主题文旅综合体。围绕潭门更路簿等海洋文化,融合发展购物、养生、娱乐、运动等度假旅游产品,发展海洋美食文化消费,引导滨海观光滨海度假发展。本项目为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项目,项目的建设符合“十四五”中“加快构建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为重点、文体旅游和健康旅游为特色的海洋旅游产业体系”。的发展规划。本项目建设符合《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1.7与《陵水黎族自治县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年)》的符合性分析根据陵水黎族自治县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指出,紧紧围绕“热带海滨旅游度假目的地、热带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区”的发展定位,重点发展休闲度假、文体旅游、国际主题乐园、信息技术、现代种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等产业,促进陵水黎族自治县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切实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对《总体规划》划定的308.91平方公里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区和522.7平方公里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区的管理,严格实施有关保护措施,禁止不符合生态保护红线准入目录的开发项目进入红线区范围;要坚持陆海统筹,加强对山体、热带雨林、湿地、海洋、岸线、河湖水系等生态空间的整体保护,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强化滨海岸线和近岸海域的保护;统筹近岸海域环境治理与陆源污染防治,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加大对大气、水、土壤污染的治理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按期达到《总体规划》提出的各类环境保护目标。根据图1.7-1与《陵水黎族自治县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年)》关系图,本项目用地性质为城镇建设用地(7905.65m2)、基础设施用地(2301.22m2)和Ⅳ级保护林地,根据《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第四条占用和临时占用林地的建设项目应当遵守林地分级管理的规定中的(七)符合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等规划的建设项目,可以使用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范围内Ⅱ级及其以下保护林地。本项目为海南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项目。因此本项目的用地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本项目因涉及Ⅳ级保护林地,应严格在项目用地界线内建设。建设单位已向陵水县林业局提出占用林地申请,取得同意后,方可动工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和《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办法》的规定,建设单位已开展海域使用论证工作。本项目为生态型社会公益性项目,已取得了海南省林业局关于海南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基础配套设施项目建设意见的复函,详见附件3,综上,项目合规划的要图1.7-1与《陵水黎族自治县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年)》关系图1.8与《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总体规划修编(2012—2030)》的符合性分析《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总体规划修编(2012-2030)》总体定位为以休闲旅游业、绿色低碳工业、现代农业为支柱产业,建设社会和谐、生态环境和旅游环境优良的热带滨海旅游小镇,成为陵水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镇。综合发展水平进入省内小城镇的先进行列。主要战略为生态环境与旅游业发展一体化。近年新村镇域内各旅游项目的相继开发,使得新村镇形成了七个不同特点的功能片区。本项目位于其中的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和热带特色农业示范区。本项目为陵水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工程,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休闲旅游业为主要功能,利用陵水湿地景观打造以滨海湿地和红树林为特色、集科普宣教、休闲体验为特色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总体规划修编(2012—2030)》的功能要求。项目位置项目位置图1.8-1《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总体规划修编(2012—2030)》功能分区图1.10与《海南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符合性分析《海南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将海南省海域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因项目岸线调整,本项目所在区域为限制开发区,因此参照临近的限制开发区域进行分析。海洋限制开发区域功能定位:是我省重要的海洋渔业生产基地以及重要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地区,是保障海洋食品供给和生态安全的重要海域,满足人类社会发展对海洋渔业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的需求,是人与海洋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根据《限制开发区域类型及划分》,海南省海洋限制开发区域总体上分为两个一级类,即海洋渔业保障区和重点海洋生态功能区。琼海市海洋限制开发区域属于海洋渔业保障区,万宁市、陵水县、文昌市、乐东县、东方市、昌江县、临高县等7个海洋限制开发区域属于重点海洋生态功能区。重点海洋生态功能区二级类划分按照特定类型生态功能区占海洋生态红线区面积比重的相对大小进行划分。根据测算结果,昌江县、临高县海洋限制开发区域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型重点海洋生态功能区,万宁市、文昌市、乐东县、东方市等海洋限制开发区域为重要地理生境保护型重点海洋生态功能区,陵水县海洋限制开发区域属于人文与景观资源保护型重点海洋生态功能区。重点海洋生态功能区管制原则:加强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严格控制开发规模和强度,集约利用海洋资源,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完整性,提高生态服务功能。在重要河口区域,禁止采挖海砂、围填海等破坏河口生态功能的开发活动;在重要滨海湿地区域,禁止开展围填海、城市建设开发等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破坏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开发活动;在重要砂质岸线,禁止开展可能改变或影响沙滩自然属性的开发建设活动,岸线向海一侧1公里范围内禁止开展采挖海砂、围填海、倾倒废物等可能引发沙滩蚀退的开发活动;在重要渔业海域,禁止开展围填海及可能截断洄游通道等开发活动。图1.10-1项目位置与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叠置图本项目为海南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项目,为了加强保护与管理能力建设,保护珍稀生物生境,重点营造鸟类及鱼类栖息地,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湿地公园项目在涉海地建设了观鸟屋、观鸟廊、生态步道、木栈道、木平台等透水构筑物。此用海建筑部分为湿地公园的保护管理设施和基础设施,用海方式为透水构筑物,不涉及围填海,不占用砂质岸线,不破坏岸线形态和自然属性,很大程度的降低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符合规划关于注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合规划中关于岸线保护的开发原则。综上,项目用海符合《海南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1.11与《海南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8-2022年)》的符合性分析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区内湿地面积943.20hm2,占湿地公园面积的98.43%。其中,浅海水域面积196.72hm2,占湿地公园湿地面积的20.86%;沙石海滩湿地面积146.29hm2,占湿地公园湿地面积的15.51%;潮间盐水沼泽面积61.21hm2,占湿地公园湿地面积的6.54%;红树林湿地面积74.74hm2,占湿地公园湿地面积的7.92%;河口水域湿地面积4.19hm2,占湿地公园湿地面积的0.44%;三角洲/沙洲/沙岛面积18.70hm2占湿地公园湿地面积的1.98%;海岸性咸水湖面积268.98hm2,占湿地公园湿地面积的28.52%;永久性河流湿地面积1.59hm2,占湿地公园湿地面积的0.17%;水产养殖场面积170.34hm2,占湿地公园湿地面积的18.06%。海南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区湿地资源包括了其中的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3个湿地类,以及浅海水域、珊瑚礁、沙石海滩、红树林、河口水域、三角洲/沙洲/沙岛、海岸型咸水湖、永久性河流、水产养殖场10个湿地型,表1.11-1海南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包含湿地类型代码湿地类代码湿地型划分技术标准1近海与海岸湿地浅海水域浅海湿地中,湿地底部基质为无机部分组成,植被盖度<30%的区域,多数情况下低潮时水深小于6m。包括海湾、海峡。潮下水生层海洋潮下,湿地底部基质为有机部分组成,植被盖度≥30%,包括海草层、海草、热带海洋草地。珊瑚礁基质由珊瑚聚集生长而成的浅海湿地。沙石海滩潮间盐水沼泽潮间地带形成的植被盖度≥30%的潮间沼泽,包括盐碱沼泽、盐水草地和海滩盐沼。红树林由红树植物为主组成的潮间沼泽。河口水域从近口段的潮区界(潮差为零)至口外海滨段的淡水舌锋缘之间的永久性水域。三角洲/沙洲/沙岛河口系统四周冲积的泥/沙滩,沙州、沙岛(包括水下部分)植被盖度<30%。海岸型咸水湖地处滨海区域有一个或多个狭窄水道与海相通的湖泊,包括海岸性微咸水、咸水或盐水湖。2河流湿地201永久性河流常年有河水径流的河流,仅包括河床部分3人工湿地503水产养殖场以水产养殖为主要目的而修建的人工湿地海南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以保护和恢复热带滨海地区澙湖生态系统及生物栖息地为主导,全面恢复和提升新村港生态环境,保护和丰富湿地生物多样性,并通过科普宣教和湿地观光体验活动,增强人们湿地保护意识,达到全面保护、持续发展的目标。根据湿地公园的湿地保护现状、自然及文化资源特色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需求,重点恢复澙湖的湖滨带植被,改善湿地水体水质,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功能完整性;保护珍稀生物生境,重点营造鸟类及鱼类栖息地,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积极开展湿地科普宣教活动,履行湿地公园的社会责任;完善科研监测体系,为湿地公园的保护提供支撑;充分利用规划区的湿地自然资源及文化资源,在保障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开展合理利用,实现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海南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被区划为为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科普宣教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5个区,实施分区管理。一、生态保育区生态保育区是海南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的核心区域,该区域的建设发展应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突出湿地的保护和恢复、物种多样性的提高以及湿地水体水质的保护。以“自然”和“生态”为主题,维护该区域原生态自然风光。主要进行红树林、海岸的保护修复,保护濒危生物栖息地;开展科研监测活动;配套必要的保护、管理措施;不进行任何与湿地保护、管理无关的活动海南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项目占用恢复重建区、科普宣教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的设置以保护为中心,继续完善湿地公园的保护设施、设备;以科研、科普为重点,在湿地公园主入口处建设红树林科研监测中心及红树林湿地科普馆,并配置相应的科研监测设施设备及室外科普宣教系统;着力提升湿地公园内的基础设施水平,完善内部巡护道路系统,配套生态公厕及停车场等公共设施,提高湿地公园内绿化美化水平。二、恢复重建区恢复重建区湿地植被覆盖率低,景观破碎,生态环境脆弱,需要进行湿地恢复工程。通过污染控制、提高水体自净能力,辅以生态修复措施,修复局部受损水体水质;进行红树林修复及退塘还林工作,重新规划种植红树林,恢复生态湿地。恢复该区域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力,同时也为生态保育区提供一道生态屏障。三、科普宣教区海南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以展示红树林、滨海澙湖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湿地生物多样性、湿地景观、人文景观等为重点,以保护恢复湿地建设为前提,发挥湿地公园的宣教展示功能,规划多类型的宣教展示内容,旨在激发人们了解湿地和保护湿地的热情。建设科普宣教馆,配套红树林博览园、湿地功能展示园等户外湿地展示区,印发湿地保护宣传材料,设置道路解说、接待设施解说、管理中心解说、功能区解说等解说系统。四、合理利用区在坚持保护优先原则、注重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对规划区现有资源进行适当的合理开发利用,实现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以生态体验为主要合理利用方式,对环境容纳量、游客容纳量、客源市场和游客规模进行预测和分析。根据湿地科普宣教、湿地休闲娱乐、湿地体验等不同类型的体验主题,设置相应的体验项目和游览路线。五、管理服务区管理服务区以实现对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实施积极有效保护,对湿地公园进行高效管理,为湿地访客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发展目标,根据湿地公园保护和管理的需要,建设湿地公园管理中心、管理站、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管理服务设施,并配置相应设施设备,对公园范围内湿地及动植物资源进行全面保护,配合开展各项科研监测工作。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已于2021年完成,目前已完成湿地公园范围内退塘还湿165.74hm2的前期退塘补偿工作,完成滩涂造林133.6hm2,完成红树林博览园(多品种园)建设13.3hm2。本项目海南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于2017年,国家林业局以《国家林业局关于同意河北蔚县壶流河等64处湿地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的通知》(林湿发[2017]151号林湿发[2017]151号详见附件2正式批准建设。本项目为湿地公园的试点建设项目,已取得海南省林业局关于海南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基础配套设施项目建设意见的复函,同意本项目的建设(详见附件3)。本项目为海南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项目,以保护为中心,继续完善湿地公园的保护设施、设备;以科研、科普为重点,在湿地公园主入口处建设红树林科研监测中心及红树林湿地科普馆,并配置相应的科研监测设施设备及室外科普宣教系统;着力提升湿地公园内的基础设施水平,完善内部巡护道路系统,配套生态公厕及停车场等公共设施,提高湿地公园内绿化美化水平。本项目中除保护管理工程中的部分界桩或界碑位于湿地公园的保育区外,在管理服务区建设红树林科研监测中心及红树林湿地科普馆,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管理服务设施,并配置相应的科研监测设施设备及室外科普宣教系统。在科普宣教区建设宣传牌、宣传栏、解说性标识标牌等,在合理利用区建设观鸟屋、观鸟廊、凉亭、渔舟亭、海笠亭等,项目充分利用规划区的湿地自然资源及文化资源,在保障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开展合理利用,实现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为湿地公园如期通过国家级验收、打造成为集湿地保护、科普宣教和生态文化体验为一体的重要基地,成为我国海岸澙湖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恢复典范提供支撑。项目的建设,事关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安全。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对环境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但这种影响是轻微的、暂时的,同时也是可控的。随着施工的结束,植被的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生态环境将迅速修复。本项目建设对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内的负面影响较为微弱。项目总体布局符合《海南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8-2022年)》的规图1.11-1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功能分区图1.12《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的符合性分析第二十五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人为活动对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不利影响,加强湿地污染防治,减缓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导致的湿地退化,维护湿地生态功能稳定。在湿地范围内从事旅游、种植、畜牧、水产养殖、航运等利用活动,应当避免改变湿地的自然状况,并采取措施减轻对湿地生态功能的不利影响。第二十六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省级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利用活动进行分类指导,鼓励单位和个人开展符合湿地保护要求的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教育、自然体验等活动,适度控制种植养殖等湿地利用规模。本项目拟在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开展符合湿地保护要求的生态旅游、生态教育、自然体验、观鸟、科学研究以及科普活动等活动,不开展渔业养殖。项目通过开展科研观测实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同时可通过适度开展教学实习、参观考察等活动宣传红树林生态知识及生态保护知识,是集科研教学、休闲旅游、科普宣传为一体的建设项目,与自然保护区保护方向一致,符合湿地保护要求的生态旅游、生态教育及自然体验等活动项目。因此项目建设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第二十六条的要求。项目已取得海南省林业局关于海南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基础配套设施项目建设意见的复函,同意本项目的建设,项目施工废水在经沉淀池处理后用于道路洒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外运;运营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隔油池处理后经一体化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用于绿化和冲厕用水,不向海域排放;船舶含油污水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生活垃圾由沿园路设置的垃圾箱收集,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置;不排海。项目不改变湿地的自然状况,并采取措施减轻本项目对湿地生态功能的影响。本项目建设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1.13《海南省湿地保护条例》的符合性分析第二十二条建设项目应当不占或者少占湿地。除经依法批准的国家和本省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项目、重点区域的生态修复项目建设,以及湿地公园、生态旅游项目等的配套设施建设外,禁止征收、占用一般湿地。本项目为海南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项目,已取得海南省林业局关于海南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基础配套设施项目建设意见的复函,属于湿地公园、生态旅游项目等的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施工废水在经沉淀池处理后用于道路洒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外运;运营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隔油池处理后经一体化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用于绿化和冲厕用水,不向海域排放;船舶船舶含油污水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生活垃圾由沿园路设置的垃圾箱收集,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置;不排海。本项目建设符合《海南省湿地保护条例》。1.14《海南省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的符合性分析第十九条湿地公园应划定保育区。根据湿地公园的自然条件和管理需要,可划分恢复重建区、合理利用区,实行分区管理。在湿地保育区内,除开展保护、监测等必需的保护管理活动外,不得进行任何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无关的其他活动;在恢复重建区内,可以开展培育和恢复湿地的相关活动;合理利用区可以开展以生态展示、科普教育为主的宣教活动,可以开展不损害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生态旅游及管理服务等活动。对湿地公园内的区域划分应当符合以下要求:湿地保育区和恢复重建区的面积之和应当大于湿地公园总面积的60%;第二十九条禁止擅自占用、征收湿地公园内的土地。确需占用、征收湿地公园内土地或者临时占用湿地公园内土地的,应当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并按规定给予土地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补偿。由市县林业主管部门报省林业局备案。建设项目应当不占或少占用湿地。经批准的国家和本省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项目、重点区域的生态修复项目建设、符合湿地公园总体规划项目、线性基础设施除外。第三十条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湿地公园内禁止下列行为:(一)开(围)垦、填埋、排干湿地;(二)截断湿地水源;(三)挖砂、采矿、挖塘、烧荒;(四)倾倒、堆放固体废弃物,排放未经处理达标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五)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迁徙通道、鱼类洄游通道,滥采滥捕野生动植物,捡拾鸟卵;(六)擅自引进外来物种或者放生动物;(七)擅自放牧、捕捞、取土、取水;(八)破坏湿地保护监测设施及场地;(九)从事房地产、度假村、高尔夫球场、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任何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建设项目和开发活动;(十)其他破坏湿地及其生态功能的行为。本项目为海南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项目,位于海南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内合理利用区区,详见图1.11-1(包含总规的科普宣教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内,其中“合理利用区”建设目标为:“在坚持保护优先原则、注重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对规划区现有资源进行适当的合理开发利用,实现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开展适度的参观旅游和相关的必要公共设施建设,建设内容为红树林湿地科普馆、红树林科研监测中心、观鸟屋、观鸟廊、凉亭和木栈道等,进行适当的合理开发利用,实现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属于不损害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生态旅游及管理服务等活动,因此建本项目建设符合《海南省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1.15《海南省红树林保护规定》的符合性分析第十二条禁止在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从事畜禽饲养、水产养殖等活动。已在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从事畜禽饲养、水产养殖等活动的,由当地人民政府采取措施,限期迁移。具体办法由红树林资源所在地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制定。第十三条在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开展参观、旅游活动的,应当由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编制方案。方案应当符合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管理目标和红树林资源保护发展规划,并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参与及利益。在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建设的参观、旅游项目,不得影响红树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并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旅游设施应当达到国家或者行业的安全和环保标准。严禁开设与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保护方向不一致的参观、旅游项目。在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外围保护林带建设的参观、旅游项目,不得损害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的环境质量;已造成损害的,应当限期治理。第十四条禁止砍伐红树林。凡因科研、医药等需要采摘、移植、砍伐自然保护区外的红树林的,应当按照审批权限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批准。经批准采摘、移植、砍伐的,必须在指定的种类、数量、时间、地点内进行,并接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禁止在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保护林带内猎捕鸟类等野生动物、捡拾鸟卵和雏鸟、毁巢,禁止以鸣笛、追赶等方式惊吓野生水禽,干扰鸟类觅食、繁殖。禁止在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保护林带内捕捞、采药、毁林挖塘、填海造地、围堤、开垦、采石、烧荒、采矿、采砂、取土及其他毁坏红树林资源的行为。第十五条禁止非法占用或者征收红树林用地。因国家或者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确需占用或者征收红树林地的,应当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按照审批权限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依照本省有关海域使用、土地管理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并由用地单位依法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等费用。涉及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调整的,应当依照国家和本省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用地单位应当根据工程建设项目占用或者征收红树林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采取必要的海岸防护和绿化措施;经批准占用或者征收红树林地上的林木可以移植的,应当采取措施进行异地移植,移植费用由用地单位承担。第十六条禁止在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保护林带内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倾倒固体、液体废弃物,或者设置排污口。根据现场踏勘,根据海南省红树林保护规定,在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外围保护林带建设的参观、旅游项目,不得损害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的环境质量;本项目在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外建设参观旅游项目,项目建设不涉及红树林砍伐破坏,不会侵占、破坏红树林湿地资源,不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倾倒固体、液体废弃物,不设置排污口。|项目建成后通过开展科研观测实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同时可通过适度开展教学实习、参观考察等活动宣传红树林生态知识及生态保护知识,项目实|施有利于红树林保护和管理。施工期严控污染物,在采取有效措施后,对周边生态红线区基本没有影响。本项目建设符合《海南省红树林保护规定》。1.16与《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实施细则》的符合性分析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当按照《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规定》等规定,对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的海岸带实行严格保护和管控。(一)海岸带陆域200米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依法经批准的科学研究观测、调查监测、生态修复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允许的活动除外;(二)海岸带陆域200米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除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外的其他区域,严格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在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前提下,因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选址无法避开海岸带陆域200米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除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以外的其他区域的,按照国家和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有关规定执行;(三)沿海区域自海岸线向海洋延伸海岸带的海域部分生态保护红线,按照国家和本省海洋环境保护和海域使用分级分类管理要求,严格控制围填海、污染物排放和其他改变或影响近岸海域自然属性和生态环境的开发活动。第九条在沿海区域自平均大潮高潮线起向陆地延伸最少二百米范围内的I类生态保护红线区,禁止与保护无关的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因国家和省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项目,选址无法避开已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区的,应当报省人民政府审批。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在沿海区域自平均大潮高潮线起向陆地延伸最少二百米范围内的II类生态保护红线区,禁止工业生产、矿产资源开发、商品房建设、规模化养殖等开发建设活动。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在沿海区域自平均大潮高潮线起向陆地延伸最少二百米范围内的II类生态保护红线区和非生态保护红线区,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的,应当符合省和沿海市、县、自治县国土空间规划,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办理建设项目审批手续;不符合省和沿海市、县、自治县国土空间规划的,不得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办理审批手续。第十条除下列情形以外,省和市、县、自治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在海岸带陆域200米非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不再规划新建建设项目。(一)港口、码头、滨海机场、桥梁、道路、轨道交通及海岸防护工程、污水处理、垃圾储运、公共卫生设施、供电、供气、供水设施、通信、安全防护、应急避难、医疗救护、污染物处理处置排海工程、渔政站、边检站、海警站、综合执法站等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二)造船厂、修船厂;(三)滨海电站、滨海油气勘探开发、海洋海水淡化等能源设施项目;(四)滨海军事设施项目;(五)滨海科研项目,公益性的监测监管设施;(六)村庄及农(林)场场部(队)居民点生产生活设施;(七)旅游骑行道、步道、栈道、观景台、停车场、淋浴更衣、公共厕所、休憩休息设施等旅游相关配套性服务设施和必要公共设施;(八)国家级开发区确需建设的石化新材料、清洁能源、智能装备制造、海工装备制造、仓储物流等临港产业;(九)省政府确定的其他重大、特殊建设项目。第二十条沿海市、县、自治县政府应当划定和保护公共休闲海滩,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圈占海滩,不得超越土地使用权界线占用海滩,不得非法限制他人正常通行。第二十一条严格控制海岸带污染物排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超标准排放污染物,向海岸带排放污水、倾倒废弃物和垃圾,在海岸带范围内新建入海排污口。项目建设木栈道、木平台、观鸟屋、观鸟廊、凉亭、曲港河桥、园内车行桥等属于旅游骑行道、步道、栈道、观景台、停车场、淋浴更衣、公共厕所、休憩休息设施等旅游相关配套性服务设施和必要公共设施工程,项目建设符合生态保护红线要求,不涉及围填海,各类污染物均得到妥善处理,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对近岸海域自然属性和生态环境不会产生明显影响。硬质广场、生态停车场、游客中心、科普馆等,在陆域200米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除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外的其他区域,选址无法避开海岸带陆域200米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因此,本项目符合《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实施细则》的要1.17与《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规定》的符合性分析第七条省人民政府和沿海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纳入海南省总体规划和沿海市、县、自治县总体规划。下列区域应当依法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区,设立地理界标和宣传牌,实行严格保护和管控:(一)沿海区域自平均大潮高潮线起向陆地延伸最少二百米范围内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二)沿海区域自平均大潮高潮线起向海洋延伸海岸带范围内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第九条在沿海区域自平均大潮高潮线起向陆地延伸最少二百米范围内的I类生态保护红线区,禁止与保护无关的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因国家和省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项目,选址无法避开已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区的,应当报省人民政府审批。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在沿海区域自平均大潮高潮线起向陆地延伸最少二百米范围内的II类生态保护红线区,禁止工业生产、矿产资源开发、商品房建设、规模化养殖等开发建设活动。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在沿海区域自平均大潮高潮线起向陆地延伸最少二百米范围内的II类生态保护红线区和非生态保护红线区,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的,应当符合省和沿海市、县、自治县国土空间规划,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办理建设项目审批手续;不符合省和沿海市、县、自治县国土空间规划的,不得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办理审批手续。第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向海岸带范围内的湿地、河口、潟湖、半封闭海湾等生态环境敏感区排放污水、倾倒废弃物和垃圾。第十六条滨海旅游项目开发应当保护海岸带自然环境、保持文化和社会多样性,进行差异化开发,突出特色,保护海滩、沙丘及植被等景观资源,旅游配套设施应当向海岸线陆地一侧布局。本项目为海南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项目,位于新村港北部滩涂,主要建设公园配套基础设施且适当开展生态旅游,在湿地公园边界、进入湿地公园的村庄周边、重要路口以及湿地公园功能分区交界处,设立湿地公园界碑和宣传牌;在湿地公园边界重要节点设立界桩。项目占用生态红线,项目建设符合生态保护红线要求,各类污染物均得到妥善处理,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因此,本项目与《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规定》相符。1.18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9年本)》,本项目属于鼓励类第三十四“旅游业”中第2条生态旅游,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根据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海南省产业准入禁止限制目录(2019年版)》(琼发改产业[2019]1043号)的通知的有关规定,本项目不属于该目录中的禁止类、限制类产业。因此,项目符合《海南省产业准入禁止限制目录(2019年)》产业政策的相关要因此,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海南省陵水县南部海岸的新村潟湖(港)北部,地理范围为东经110°00′28″~109°58′27″之间,北纬18°25′23″~18°44′07″之间。项目分布于曲港河入河口的两侧。图2-1项目地理位置图项目组成2.1项目情况因陵水黎族自治县岸线的调整,项目用所在用地为最新岸线修测后的海域,经过现场勘察区域养殖塘已经处于停养状态,养殖塘附属构筑随处可见,项目现状为已填平的养殖塘,部分农村道路及滩涂,详见图2.1-2。目前项目建设范围内已有红树林分布,红树林主要分布在规划区中部地带,滩涂与鱼塘之间,但长势较弱,植株低矮。统保护恢复典范本次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包括退塘还湿还林(红树林)、水岸保护工程以及栖息地保护工程,另行建设,不纳入本次评价范围。建设单位海南永昇市政集团有限公司特委托海南仓满环境科学技术研究有限公司进行该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工作。本单位接受委托后,立即开展了详细的现场调查、资料收集工作,在对本项目的环境现状和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后,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本项目属于“五十、社会事业与服务业—114公园(含动物园、主及规模题公园;不含城市公园、植物园、村庄公园);人工湖、人工湿地—其他公园”,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型为报告表。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区域内红树林种植现状项目区域内红树林种植现状项目内道路现状项目海笠亭、木平台等用地现状公园内曲港河现状项目西侧新村2.2建设内容及规模海南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项目主要包括保护管理工程、科普宣教工程、科研监测工程、合理利用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五个子项工程。建设内容有硬质广场1613m2、生态停车场1310m2、游客中心163.70m2、科普馆4232.11m2、入口大门1座、码头1个520m2、木栈道3267m2、木平台320m2、观鸟屋4座(其中观鸟台1座、双层观鸟屋1座、草棚观鸟屋2座)、观鸟廊1座、凉亭5处(其中渔舟亭2处、海笠亭3处)。曲港河桥1座、园内车行桥2座、园内人行桥1座及涵洞78m。2.2.1保护管理工程①保护设施:界碑7块,在湿地公园边界、进入湿地公园的村庄周边、重要路口以及湿地公园功能分区交界处,设立湿地公园界碑。界桩32个,在湿地公园边界重要节点,一般按照400m埋设一个界桩。浮标8个,在湿地公园与海草自然保护区分界线处设置浮标,浮标间隔为800m;②巡护道路:新建巡护主干道长6.0km,宽3m,巡护次园路长3.2km,宽2.5m;:在湿地公园主干道难以到达的区域单独布设巡护道路,主要为电瓶车巡护道(森林防火通道)和巡护步行道路。生态步道1.2km,宽1.8m;位于湿地公园的北侧落日滩涂区。③巡护码头:在湿地公园的北侧落日滩涂区新建1个码头,面积约520m2,兼顾巡护和游览停泊。码头停泊位20个。,2.2.2科普宣教工程①科普宣教平台和设施:新建红树林湿地科普馆,建筑面积4232.11m2,含红树林科研监测中心及管理中心,设置在湿地公园入口服务区;②室外科普宣教系统:外部大型宣传牌4块,规格为3.0m×1.8m×0.3m,主要设立与于陵水高速公路、动车站、南湾猴岛、分界洲岛游客集散广场、湿地公园主次入口等人流量大的区域;入口大型宣传栏2块,规格为100cm×50cm×15cm,规划在科普宣教区内游客集散地、电瓶车道交汇点、重要景观区、科普宣教点(重点保护动、植物分布区)等设置醒目的宣传标牌;指示性标识标牌20块,规格主要为80cm×30cm×15cm,在湿地公园内交通要道和路口设置指示牌,对各个景点、公共设施及服务设施的方位及线路进行指示,包括方位指示牌与场所标识牌;警示性标识标牌20块,规格通常为80cm×30cm×15cm,在科普宣教区、交通要道、路口、河岸及危险地段设置警示牌,包括安全警示、行为规范等;解说性标识标牌80块,规格为100cm×30cm×10cm,湿地保护标牌标注位置、保护要求等信息;解说性标牌侧重对湿地保护知识的讲解。功能分区解说牌5块,规格为300cm×200cm×20cm,设立于各个功能区内。2.2.3科研监测工程①红树林科研监测中心建设:建筑与红树林湿地科普馆合建;②新建观鸟屋4座、观鸟廊1座;拟在曲港河东侧湿地生境多样、鸟类分布密集区域建设。2.2.4合理利用工程①新建游客服务中心163.70m2;②购置配套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垃圾箱100个,电动三轮车10辆,垃圾转运车3辆;③配套其它游览设施:凉亭5处,渔舟亭2处、海笠亭3处,休息区座椅200个,主要沿结合木栈道布置。2.2.5基础设施建设工程①新建入口大门1座,位于主入口处;曲港河桥1座,位于曲港河;园内车行桥梁2座,连通水系保证潮汐变化;②园区绿化美化面积3345.47m2,主要包含管理服务区入口、广场、科普宣教构架、主要道路两旁的绿化美化等。③生态公厕:生态公厕5处,除管理服务区建筑含公共公厕外,在全园另设置4处。④生态停车场、硬质广场:位于主入口管理服务区生态建设停车场1座和硬质广场1座,面积分别1310.00m2、2684.3m2。⑤新建给排水工程建设1项。项目建设总投资10005.76万元。其中工程建设直接费用为8489.75万元,占总投资的84.85%;工程建设其它费用为1252.94万元,占总投资的12.52%;基本预备费为263.06万元,占总投资的2.63%。项目建设总资金为10005.76万元,均为政府财政资金。本项目工程技术经济指标表2.2-1。表2.2-1项目工程技术经济指标编号工程项目建设内容单位工程量备注一保护管理工程1保护设施界碑块7界桩个32浮标个82巡护设备2.1巡护电瓶车辆42.2巡护船艘22.3码头个1二科普宣教工程1红树林湿地科普馆m2含科研监测中心及管理2大型宣传牌块42.1大型宣传栏块22.2指示性标识标牌块202.3警示性标识标牌块202.4解说性标识标牌块3.5功能分区解说牌块5三科研监测工程1红树林科研监测中心m2与科普馆合建2观鸟屋m22003观鸟廊、凉亭,渔舟亭、海笠亭m2200四合理利用工程1游客服务中心m22垃圾箱个2.1电动三轮车辆2.2垃圾转运车辆32.3凉亭座53座椅个200五基础设施建设工程1入口大门座12桥涵工程项12.1曲港河桥座1浮桥,由专业厂家定制安装。2.2园内车行桥1座12.3园内车行桥2座12.4园内人行桥座12.5涵管处3巡护道路系统巡护主干道m23.2巡护次园路m2约80003.3生态步道m2约21603.4木栈道m2约36003.5木平台m23283.6土方工程项14园区绿化美化m23345.475生态公厕座36生态停车场m27室外给排水工程项1表2.2-2项目组成一览表工程名称工段名称工程内容主体工程保护管理工程界碑、界桩、浮标、巡护码头、巡护道路科普宣教工程红树林湿地科普馆、外部大型宣传牌、入口大型宣传栏、指示性标识标牌、警示性标识标牌、解说性标识标牌、功能分区解说牌科研监测工程科研监测中心、观鸟屋、观鸟廊合理利用工程游客服务中心、凉亭、渔舟、海笠亭、木栈道、木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入口大门、曲港河桥、园内车行桥、园内人行桥、园内景观桥管涵、园区绿化、生态公厕、生态停车场、硬质广场环保工程废水项目施工废水经过沉淀池处理后回用道路洒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收集外运,不外排。项目运营期运营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隔油池处理后经一体化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用于绿化和冲厕用水,不外排。船舶含油污水排入专用收集桶,由有资质单位定期清运处理。废气项目施工期经围栏、洒水等措施降低施工扬尘;项目施工期采用使用轻质柴油施工设备,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维护,以减少施工设备废气的产生。运营期设置油烟净化设施处理油烟废气。项目施工期选用低噪声设备,加强设备基础减振,减小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一般固废经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危废经收集后暂存于危废间,委托资质单位定期清运处理。辅助工程供电湿地公园附近电力系统完善,供电能力充足,新建的科普宣教室和游客服务中心用电就近接新村镇城市电力,以节省投资,电力线铺设应不破坏周围的环境景观。供水给排水接入新村镇给排水系统,供水管网采用DN110管道,给水管网采用埋地敷设,主管道沿一级园路敷设,之后分别输送至各用水点。通信当地通信公司临时工程施工营地建设用地内,2160m2临时堆土场施工营地内,320m2总平面及现场布置海南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项目的设置以保护为中心,继续完善湿地公园的保护设施、设备;以科研、科普为重点,在湿地公园主入口处建设红树林科研监测中心及红树林湿地科普馆,并配置相应的科研监测设施设备及室外科普宣教系统;着力提升湿地公园内的基础设施水平,完善内部巡护道路系统,配套生态公厕及停车场等公共设施,提高湿地公园内绿化美化水平。本项目中除保护管理工程中的部分界桩或界碑位于湿地公园的保育区外,其余建设项目均位于湿地公园的合理利用区内,单体建筑规模适中,均为多层建筑,建设地点比较集中,主要位于湿地公园的主入口处。巡护码位于项目的中心地带,观鸟屋4座、观鸟台1座、双层观鸟屋1座,位于景区东北侧,渔舟亭1位于巡护码头的后方,渔舟亭2位于东南侧,海笠亭位于项目北侧,项目整体提升海南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的科普教育和展示功能,使海南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成为中国一流的热带红树林湿地科普、研究和展示中心。充分考虑交通、电力、水源和气象等因素,经实地勘察,项目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图4。施工方案2.4施工设计方案及施工工艺海南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项目主要包括保护管理工程、科普宣教工程、科研监测工程、合理利用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五个子项工程,项目要求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实施项目。2.4.1湿地保护管理工程(1)保护设施:界碑7块、界桩32个、浮标8个;①界碑:主要布置在湿地公园边界人为活动频繁的路口、节点等区域,参照《自然保护区设施标识规范》(LY\T1953-2011)进行建设;界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置房屋认购协议书3篇
- 房屋买卖合同英文版解析分享3篇
- 旅游展净水器租赁合同2篇
- 布草租赁协议样式3篇
- 房屋买卖合同见证方的作用及挑选3篇
- 排水工程竞标文件3篇
- 掌握远东工具投资要点3篇
- 数量责任承诺书3篇
- 撤销刑事案件代理合同3篇
- 房屋买卖合同范本网络版3篇
- 设备单机试车记录C
- 公司董事长在集团年度务虚会上的讲话发言稿
- 多元化经营的陷阱——巨人集团失败的财务分析
- 市政道路工程_混凝土路面检验批_样板
- 《语言习得与外语教学》-课程教学大纲
- COMMERCIAL INVOICE 商业发票
- 旅行社踩线邀请函
- 年产2亿袋板蓝根颗粒剂车间工艺设计
- 基数词-与序数词PPT优秀课件
- 双壁波纹管出厂合格证(共4页)
- 学校校医室常用药物配备目录及急救小常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